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总复习(3-6年级)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考试复习,最全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考试复习,最全面)

1、水和空气的差异可以从体积、重量、占据空间和形态等方面进行比较。

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做压缩空气,它具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压缩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正比。

3、用喷气气球模拟空气飞机的实验中,喷气气球充气越多,气球飞得越远。

4、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这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5、空气具有哪些性质?(无色、无味、无形、会占据空间,有流动性,有重量,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水和空气有哪些不同点?(水是液体,水比空气重,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

)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2、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5、在风形成的过程中,热空气从地面上升,冷却后又开始下降。

6、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由于世界各地的天气、地形都不一样,各个地方得到的太阳光和热也不同,导致各地空气的温度不一样,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7、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的原理人们制作或发明了那些?(热空气上升:热气球、孔明灯、取暖器等;冷空气下降:制冷空调、电冰箱、电风扇等)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最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后,石灰水会变浑浊。

3、我们主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则是二氧化碳,从而释放出氧气。

4、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40L,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32L。

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空气是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和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当空气被压缩时,会产生弹力,而压缩程度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与水相比,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气味、味道和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会流动且占据空间。

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难以被压缩,因此空气比水轻。

在实验中,如果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则纸团不会湿。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

如果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则气球不会吹得很大,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如果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则刺破的那一只气球会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当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时,会感觉到有风吹过来,凉凉的,并听到“嘶-嘶”的声音。

这说明空气会流动。

如果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则手会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

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此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会下降。

热气球和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当地面受到加热时,会加热上方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冷空气会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我们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1783年,法国人则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点燃蜡烛并将手放在蜡烛上方,或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来观察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1、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纸杯,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

发现被烤热的纸杯这端上升,冷的那端下降。

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3-6年级)

量角器 木条 小珠子2个 木片或硬纸板 大头针 泡沫塑料 板 长线 泡沫 塑料小球
量角器 木条 小珠子2个 木片或硬纸板 大头针 泡沫塑料 板 长线 泡沫 塑料小球
烧杯或其他杯子 量筒 水 漏刻 沙漏图片 测量工具:电子称 气压计 血压计 温度表 身高体重计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单元
4、把液体倒进水里 把不同的液体倒入水中 5、使沉在水里的物 小船潜艇实验 体浮起来 鸡蛋沉浮实验 2、气温是多少 测测今天的气温 做个雨量器
第四单元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天刮什么风 第四单元 1、观察
做风向标和风力计
/
/ / / / /
/ / / /
/ / /
/ / /
/
/
2、观察水 三年级《科 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水 纸巾实验 花的吸彩色水实验 用粉笔吸墨水 / /
/ /
/ / / /
3、神奇的水 在1元硬币上滴水 会"喷射"的水 方糖放入水中(核心实验) 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4、地球上的水 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咸水变淡水 1、常见材料 观察物品的制作材料 比较纸的纵横向结实程度 2、纸 第四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2、纸 第四单元 3、纺织材料 4、金属 5、塑料
比较纸的吸水性实验(核心 实验) 比较纸的透明度实验 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研究金属的性质(核心实 验) 对比研究塑料的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1、尽可能多地提出 纸飞机实验 问题 第五单元 2、选择能够研究的 吹泡泡实验 问题 乒乓球落地实验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2、了解土壤 第一单元 3、肥沃的土壤 研究土壤的成份 观察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 发生什么变化 做一个肥料袋 4、土壤的保护 1、植物和我们 土壤蓄水性实验 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果实和种子 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 件 种子发芽方向的实验 比较植物的根茎 3、根和茎 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4、叶和花 三年级《科 学》下册 1、认识固体 3、认识液体 第三单元 比较植物的叶给叶分类 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研究液体的性质 / / / / / / / / /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有了更系统、更牢固的掌握,同时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迎接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二、复习内容及方法: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二单元:秋去冬来第三单元:奇妙的水第四单元:弯曲的力第五单元:溶解的奥妙第六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七单元:像大科学家一样……第八单元:用大脑记住历史。

在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记忆。

每一单元都有一些让学生必须记住的知识,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或者通过做一些小测验,来检验他们的记忆效果。

2、注重应用。

科学知识不是仅仅用来记忆的,更重要的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在复习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或者设计一个桥梁等,这样既可以检验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生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在复习中,我们要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复习热胀冷缩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来解释;在复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可以让学生生活中的雨、雪、雾露等来解释。

4、注重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比如,在复习溶解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做溶解实验;在复习力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做牛顿的“苹果落地”实验等。

5、做好整理。

在复习中,要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知识树或者知识图表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

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期末总复习
本文档旨在总结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并提供期末总复材料。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单元一:生活中的力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 理解杠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 认识轮轴和滑轮的作用原理。

单元二:浮力与物体的平衡
- 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 理解物体浸没与浮起的条件。

- 掌握物体平衡与重心的关系。

单元三:电路与电流
-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 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 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包括开关、灯泡、导线等元件。

单元四:自然界的光
-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和颜色的形成。

- 掌握反射、折射和光的吸收。

单元五:人工光源与自然光源
- 区分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

- 了解人工光源的种类和应用。

- 认识太阳光和日光灯的特点。

单元六:声音的传播
-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理解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 了解噪声对人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希望以上知识点总结能帮助您进行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的期末总复习。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祝您学习顺利!。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材料与仪器1. 种子2. 泥土3. 透明塑料袋4. 尺子5. 笔实验步骤1. 将泥土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2. 撒入种子,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

3. 将塑料袋密封,放在阳光下,每天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4. 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记录植物的高度,可以观察到植物生长的速度和变化。

实验二: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目的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使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

材料与仪器1. 气球2. 竹签3. 电池4. 小灯泡5. 导线6. 剪刀实验步骤1. 将气球剪成小块,然后用竹签串起来。

2. 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电路。

3. 将串好的气球放在风扇前面,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可以验证风力发电的原理。

实验三:水的溶解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使学生了解溶解的原理。

材料与仪器1. 清水2. 食盐3. 糖4. 色素5. 玻璃棒实验步骤1.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是否能溶解。

2. 在另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糖是否能溶解。

3. 在一杯清水中加入适量的色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色素是否能溶解。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了解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系列(3-6年级)的部分实验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鹮、宽尾蝴蝶)等。

4.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5.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6.(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7.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产***脊椎动物)。

8.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羽、羽)和其他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9.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多毛,恒温,胎生、哺乳)脊椎动物,当环境改变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1.哺乳动物的脂肪具有保温的功能。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

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我们把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相同。

2.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将对象的路径连接成一条线可以指示对象的移动。

轨迹,按运动轨迹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精选实验操作复习资料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精选实验操作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操作题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实验过程:(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

(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实验过程:(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一览表(苏教版)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一览表(苏教版)
分组实验
蜡烛、纸蛇、纸杯、木棒、玻璃杯、香、玻璃板、保鲜袋
空气中有什么
研究空气的成分
分组实验
水槽、蜡烛、硬饮料瓶、火柴
二氧化碳的性质
分组实验
小苏打、醋、集气瓶、木塞、乳胶管、石灰水、烧杯、蜡烛
应给学生讲清收集方法
冷热与温度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分组实验
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热水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
热的传递
标准弹簧、钩码
摩擦力的秘密
减小液体的阻力
分组实验
橡皮泥、油或洗洁精、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的形体照片
降落伞
研究降落伞
分组实验
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塑料、剪刀、秒表
小学科学(江苏版)实验一览表





太阳和影子
太阳运动中影子的变化
演示实验
手电筒、橡皮泥、铅笔、白纸
太阳钟
制作简易太阳钟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比较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效率
演示实验
一只白炽灯和一只荧光灯(相同的瓦数)、温度计
拓展
热传递实验
分组实验
大试管、试管夹、蜡烛,金鱼、鱼缸
让瓶子吹泡泡
分组实验
空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玻璃杯、水、颜料、大盘子
可用墨水代替
应用
制作空气动力玩具小汽车
分组实验
气球、硬纸板、轮子、细木棍
观察不同的霉
分组实验
显微镜、不同的霉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观察细胞
分组实验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人体表皮细胞切片
地球的形状
模拟帆船航海实验
分组实验
地球仪、自制小帆船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梳理(3-6年级)一、前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梳理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3-6年级),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梳理三年级1. 认识常见物质:水、空气、土壤等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浮力等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等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植物观察等5. 动物的特点: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四年级1. 力的作用:摩擦力、重力、浮力等2. 简单电路:电池、灯泡、开关等3. 磁铁的性质:磁极、磁力等4.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类型等5.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五年级1.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2.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3. 人体生理:骨骼、肌肉、血管等4. 地球与宇宙:地球结构、太阳系等5. 能源与环保: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六年级1.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2.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特征、进化历程等3. 科技产品: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4. 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彩虹等5. 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成分、营养均衡等三、实验操作技巧1. 实验准备: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2. 实验操作: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事项,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锻炼科学思维4. 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写作能力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佩戴实验器材,防止意外伤害2. 实验道德:尊重实验结果,不篡改数据,遵守学术道德3. 实验合作:积极参与实验,与同学合作,培养团队精神4. 实验创新:勇于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五、总结通过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的梳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道德、合作和创新,提高实验效果。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复习资料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②给篮球打气。

③玩空气枪。

④公共汽车的门。

⑤喷雾器。

5、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6、往篮球里充入气体,再用手按一按篮球,你的感觉是(篮球很硬),把篮球抛出后篮球(弹起很高),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即冷空气(下降)。

2、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下沉,较快降低室内温度;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方),让热空气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温度。

6、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自然界中,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即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

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2、二氧化碳的性质:(1)、无色气体 ( 2)、能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年夜 (4)、既不能燃烧,也不撑持燃烧(5)、不能供给呼吸3、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6、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答: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7、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8、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酿成的。

9、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等。

1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

(错)12、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13、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1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3--6上册)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3--6上册)
黑盒子模型实验
分组
60-61
纸筒模型实验
分组
61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课题名称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页码
一、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制作“小水塘”
分组
2
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分组
3
2.做酸奶
做酸奶
分组
5
体验细菌繁殖速度
演示
6
3.馒头发霉了
观察霉菌实验
分组
8
研究面包发霉实验
分组
9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分组
22
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分组
22
4.吸热和散热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水和油)
分组
24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纸板和金属片)
分组
24
研究深色和浅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分组
25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造雨
分组
27
造霜
分组
27
造雾
分组
27
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组
28
三、奇妙的声音王国
观察动植物表皮细胞不同的实验
分组
12
二、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比较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的不同现象的实验
演示
15
2.地球的表面
制作地表模型沙盘
分组
18
3.地球的内部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分组
21
4.火山和地震
模拟火山喷发
分组
22
模拟地震的产生
分组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神奇。

2.学生制作 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寻找平衡点 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2.讨论: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3.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实验总结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整理器材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教师课前捕捉几只蜗牛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

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

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

(不要倒在蜗牛身上)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观察水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

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鉴别各种液体1、出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2、学生分组鉴别;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4、总结我们平时观察物体常用的方法。

5、重点提示一些特殊观察方法:闻,用手在液体上方向自己扇动,不要将鼻子凑上去闻;尝,对不明液体不能轻易尝,在告知液体无害的基础上,用玻璃棒蘸一点,放入舌头上尝。

2.观察水的特点1、提供材料:给每组学生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以及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等)。

2、提出要求:借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研究,找出水的特点,越多越好,并及时用图或文字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碎。

4、小组代表汇报所观察到的水的特点。

3.运水比赛1、提供材料: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2、比赛的要求:将两个水盆放置距离1米,在不允许将两个水盆搬到一起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地将水从一个盆运到第二个盆里,不允许洒在地上。

3、小组开展运水比赛。

4、成功小组交流运水经验。

5、再次体验运水活动。

4.注意事项教师提供实验器材由于本课涉及多个实验,应注意分步给材料,从而控制探究活动的进程。

5.实验总结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交流观察结果。

6.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水的特点有:透明、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运水比赛:学生可用杯子舀、用粗管子放在中间做连通,也可用细管子利用水位差使之自行流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教师演示染纸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2.探究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升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2、提供实验材料: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3、预测: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4、指导实验方法: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升的一样高吗?8、实验交流: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升1、讨论: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2、观察粉笔内部: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4、预测: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6、整理器材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水的表面张力(可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硬币滴水:1、出示1元硬币: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3、交流实验注意点: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滴、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放回形针: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2、交流实验注意点:开始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放回形针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边实验边观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2、水的压力实验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

(制作方法: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时封好,这样便于同时撕开。

)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

4、再次预测:抬高瓶子会怎样?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出的角度和远近。

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

3、水的浮力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楚看到水位的上升。

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

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放入橡皮泥。

小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

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烧杯里的水位。

4、用细线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央,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

放入砝码时注意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的中央。

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

4、水的溶解实验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有什么变化。

2、指导实验: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

搅拌的方法:用玻璃棒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或者损坏烧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3.实验总结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

4.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

实验结论: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

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实验内容:研究纸年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纸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比较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

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纤维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