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
宋仁丽冰山理论包括
宋仁丽冰山理论包括
所谓的冰山理论带着一定的隐喻意思,指的是人的自我可能就像是一座冰山,大家能看到的只有上面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的行为,而更多的部分隐藏在更深的地方不被看到。
总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理论七大具体层次
1、行为:顾名思义就是人的行为和日常的举动。
2、应对方式:在做事情的一些姿态,比如讨好别人、进行指责或者表里不一等等。
3、感受:人的情绪,包括喜悦、愤怒、悲伤等等众多情绪。
4、观点:指的是一些信念假设等等,或者很多思考。
5、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别人的期待,还有别人对你的某些期待。
6、渴望:想要获得自由、接纳、归属等等很多重要的情绪。
7、自己: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灵魂、能量等等很多方面的东西。
其实冰山理论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仅仅是人,日常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只能看到表面浅显的一部分,更多的也隐藏在深处。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又称二因素论,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
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
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
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
因此在审计时,不仅应把重点放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风险。
冰山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
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压力要素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形成原因: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预防和发现职员舞弊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是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汽车修理师等的工作,一般人无法判断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否与对他们的要求和偿付给他们的报酬相符,因此给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舞弊的机会;缺乏惩罚措施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企业舞弊者缺乏威慑力,因此企业舞弊行为对当事人的低成本高收益有推波助澜之嫌;信息不对称在这里主要是指被欺骗者掌握的信息往往没有欺骗者多,被欺骗者无法觉察自己正处于被欺骗的境地,不能发现企业舞弊行为,因而成为舞弊人的可趁之机会;在某些方面,无知、缺乏能力也会给企业舞弊者造成可乘之机,如许多投资欺骗的对象往往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的防范意识不强,而且以他们的能力也无法明了某些金融业务的市场行情;企业舞弊者对审计在发现、调查企业舞弊方面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因此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不严密的凭证和记录程序就成为他们可利用的机会。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图片冰山理论是什么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图片冰山理论是什么人们常说冰山理论,那么什么是冰山理论呢?下面是店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更多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请关注店铺实用资料科普栏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佛洛依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时也称为「深度心理学」,特别热衷于挖掘低层潜意识。
佛洛依德曾在致友人信中说:「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
」如果偏狭地只以低层潜意识来诠释整个人,难免会陷入悲观倾向及化约论的观点。
这正是为什么后来即使是精神分析的门人也不断修正佛洛依德的理论。
如方东美先生说的,心理学要有深度,也要有高度。
梦的解析:第1章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
第2章为梦的解析方法。
第3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4章为梦的改装。
第5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
第6章为梦的运作.第7章为梦程序的心理.本我,作为动物的人的自我,实现自己的欲望,需求.自我,就是社会中显示的自我,有感情,有理智.超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整合,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人类贡献.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无意识等的关系:1、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内容。
2、潜意识大部分是自我的内容,是自我隐藏,但通过注意就能出现的部分。
但它也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内容。
3、意识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现和超我的可意识层面,包括个人的自我意识、感受等。
4、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做为个体早期的基点,它遵守快乐原则,然后在个体和现实环境的适应发展中出现自我,以开始适应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的即时快乐的方式——初级思维(想得到就立即要得到)——不适合现实环境,因此出现延迟获得快乐的次级思维(想得到但会不要求立即得到)。
在六岁以后超我的力量开始崛起,这主要是社会道德等的加入个体内部的竞争,所以超我是社会性的。
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 《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 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 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 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 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 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 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 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 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 山的基础。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 《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 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 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 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 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 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 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 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 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 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 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所以 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 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
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 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 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
冰山理论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 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 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 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 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模式里负有盛名的理论和工具。
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895年,弗洛伊德在发表《歇斯底里研究》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他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并隐喻为冰山。
我们可觉察的部分是意识,是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水平面下的大部分是不被我们所觉察的潜意识。
于是潜意识一度成为冰山理论的代名词。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这两者的异同我们在下面会探讨。
在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体验的这六个层次后,约翰·贝曼博士继而在萨提亚独具创意的框架下,融合众多心理治疗流派的精髓,丰富完善了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发展出了完整的冰山理论。
最终使其成为萨提亚众多治疗媒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工具,运用在个人内在探索方面,既有灵动而深入的身心体验,又有清晰缜密的结构设置。
冰山理论为萨提亚模式的治疗和教学推广提供了系统、简洁的方法和工具。
冰山内容行为(Behavior)行为是可见的,是我们无数次尝试去改变的部分。
如想要控制住不发火,想要控制自己不拖延等。
行为是冰山最上端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内容。
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的、触摸到的内容,我们做了什么。
这是故事的最原始版本,是直接呈现的问题,是最困惑和让我们烦恼的部分。
例如看到某人摔门而去,听到某人说了句不好听的话,被客户拒绝,突然失控发脾气等。
有些行为是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会处理好这些行为。
有些则是不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尝试采用排斥、否定、扭曲、逃离等方式来应对这些行为。
应对(Coping)应对就是对事物的反应态度。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
应对是冰山的水平线,是行为的起点。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如果接纳自己和对方的行为,就会照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个因素,进行一致性的回应。
如果我们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就形成了压力状态,以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为主,使出惯用的方式进行事件应对,也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或保护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
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文学与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
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
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
我一直强调看一个人要看他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只可惜这个道理我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懂的——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性。
人是一个太复杂的生命体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人,仅仅是这个人本性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隐藏在海平面的下面,人的两面性、人的阴影都源于这个理论。
那些浮在海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冰山一角,强烈的白光令人炫目,让人看不清它真实的面目,只是感觉高耸、峰利、光滑、洁净……那是真实的虚幻,极具欺骗性……。
弗洛伊德冰山原理
弗洛伊德冰山原理一、引言冰山原理,又称为冰山理论,源自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该原理主要是用于描述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这个理论形象地比喻了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如同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大部分隐藏在深海之中,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弗洛伊德冰山原理的起源、核心概念、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以及现代对其的批判与反思。
二、弗洛伊德冰山原理的起源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治疗师,被普遍认为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他的冰山原理是在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病人梦境和失言的分析,弗洛伊德观察到许多隐藏在显意识之下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
这些观察促使他提出了冰山原理,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心理过程。
三、冰山原理的核心概念冰山原理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心理结构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显意识,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代表潜意识。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部分,它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原始欲望和情感。
这些深藏不露的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个体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四、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与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潜意识与无意识紧密相关,但并非完全等同。
无意识包含了所有无法被个体意识到或回忆的心理内容,例如感官印象和经验。
相比之下,潜意识主要涉及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这些欲望和情感由于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冲突而被排除在显意识之外。
因此,潜意识是无意识中的一个特殊部分。
五、冰山原理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冰山原理在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帮助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心理过程,尤其是那些由潜意识欲望所驱动的行为。
精神分析治疗师使用冰山原理来探索患者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欲望,以理解和解决心理冲突。
此外,该原理也影响了其他心理学派别的发展,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弗洛伊德学派。
六、冰山原理与人类行为冰山原理强调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
冰山理论
简介
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 常常谈到“冰山理论”。何谓“冰山理论”呢?“冰 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 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 《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 就传布于世。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 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 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 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 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 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 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 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 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 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所以 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 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大部分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诸如职业技能 培训等等,好像这些培训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很 多企业往往忽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 德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 要将被培训者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 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协同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 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员工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 员工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决 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 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 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 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 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 可能。具备职业化素质,那么你就 拥有了相当的职业竞争力,也就迈 出了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介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 1961 )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954 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此,海明威的文学声誉达到了顶峰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36 种语言,他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他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海明威成了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受到读者如此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简约但并不简单的写作风格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一什么是冰山理论在歇斯底里研究(1895)一书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
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
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在文学创作中,到底什么是“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尔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
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文学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被应用到各种领域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 对员工来说,外边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
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上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 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优秀的 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 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 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 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 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 ,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 意识的。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防止工业事故的有效方法有4种: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进行说服论告诉了我们什么?
他谈的是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谈的是不安全行 为的原因,谈的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他让我们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是 以往的不安全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运用
2、安全管理的业绩也体现了冰山理论 一段时间的平安无事,只是冰山一角,所有相关人员,特别是安全管
理人员的付出是整个冰山。许多时候我们会更看重某次事故应急处理得当 避免损失、某套装置安全顺利完成一次检修,其实这些都是冰山一角,应 当想到这些业绩背后长时间的安全积累,一次高水平的应急处置后面是无 数次认真有效的演练、一次安全检修背后是作业人员、监管人员、教育培 训人员等多方面的努力。
冰山理论被应用到各种领域
(完整版)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
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
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冰山一角的理论
冰山理论: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一座浮于水面的冰山,露在水面上以上的只是其十分之一,而另外90%是看不见得。
当一艘巨轮撞到冰山的时候,很可能会遭受核泰坦尼克一样的厄运。
无独有偶,国际航空界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的航空事故背后,必然有近30起轻微事故和300多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0000多起事故隐患”,要消除一起严重的事故,就必须像发现并回避藏在水面以下的冰山那样,把这10000多起事故隐患控制住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眼前发生的事故,而是更多潜伏未知的隐患和威胁。
破窗效应:破窗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筑物的一扇窗户破了,如果无人理会,很快这里其他的窗户也会破掉。
破窗似乎在告诉大家:主人并不在意窗户是否破损,这里管理混乱,人们被动消极。
其实,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那些看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的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从容更多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反有个所谓“热炉效应”:用炉火取暖,谁都不敢去碰炉子一下。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指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存在着的隐含性特征。
1.企业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物流成本计算的不完全性。
2.企业的各项费用的习惯性归属导致了物流成本的“隐含”。
哪些费用应该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物流成本的隐含还可能因为一些例外物流费用发生了,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而未“浮出水面”。
物流成本的交替损益性和隐含性这两个特征使得成本复杂化,这给成本的测算和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必须采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合理确定成本;并坚持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储存合理化途径1.储存物品的ABC分析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3.提高储存密度和仓容利用率4.建立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5.采取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6.运用现代储存养护技术7.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输装备一体化的方式8.认真做好商品在库检查工作供应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成员取得相对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质、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的顶功能的有机整体第三方物流: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型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国际多式联运至少两种不容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国际间的货物运输;有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总负责;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全程单一的货运费率。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 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 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
LOGO
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LOGO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 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 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 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 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 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 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 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 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 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 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 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 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 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 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 ,极少用形容词。
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 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LOGO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 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 “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 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 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舞弊四大理论,你都知道吗?
舞弊四⼤理论,你都知道吗?⼀、舞弊冰⼭理论冰⼭理论把舞弊⽐喻为海平⾯上的⼀座冰⼭,露在海平⾯上的只是冰⼭的⼀⾓,更庞⼤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以下。
从结构和⾏为⽅⾯考察舞弊,海平⾯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下的是⾏为部分。
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的,这是客观存在且易鉴别的。
⽽舞弊⾏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
⼆、舞弊三⾓理论企业舞弊产⽣的原因是由压⼒、机会和借⼝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的主要条件。
1、压⼒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为动机。
刺激个⼈为其⾃⾝利益⽽进⾏企业舞弊的压⼒⼤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恶癖的压⼒,与⼯作相关的压⼒和其他压⼒。
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企业舞弊⽽⼜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为的内部控制,⽆法判断⼯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不⾜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3、借⼝(⾃我合理化),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为与其本⼈的道德观念、⾏为准则相吻合,⽆论这⼀解释本⾝是否真正合理。
企业舞弊者常⽤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我的,我只是暂时借⽤这笔资⾦、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的是善意的,⽤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机会和借⼝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为。
三、舞弊GONE理论“GONE”理论是在美国流传最⼴,也是最有意思的⼀个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O、N、E4个因⼦组成,它们相互作⽤,密不可分,没有哪⼀个因⼦⽐其他因⼦更重要。
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舞弊风险的程度。
“GONE”由4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其中:G为Greed,指贪婪;O为Opportunity,指机会;N为Need,指需要;E为Exposure,指暴露。
上述4个因⼦实质上表明了舞弊产⽣的4个条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且⼜⼗分需要钱财、⾃尊时,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定会进⾏舞弊,导致“You can consider your money gone”(被欺骗者的钱、物、权益等离他⽽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见, 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 产品的市场价格 越来越高, 并且以递增的比例增加; 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 τ不变) , 如果初始价格( 出发地价格) 越高, 则相同距离内产品的市场价格越高, 并且递 增的绝对值越大。 另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 任何两个区域间的运 输成本是运输产品价格的一个固定份额, 跟区域间 运输的产品数量多少无关, 进而使得克鲁格曼提出 的不变的需求弹性得以保持。其实, 新经济地理视 角下每公里/吨不变的产品运输费用率绕了一个大 圈子, 又回到了无空间特征的萨缪尔森简单的“冰 山运输成本”技术,从而使得迪克西特—斯蒂格利 茨的市场结构和新经济地理视觉下的固定比率的 运输成本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
“冰山运输成本”技术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 新经济地理学 的问世将空间和运输费用问题重新拉 回到了主流经济学当中。但新经济地 理学对运输成本的重视并没有创立了 一门新的区域或空间经济学,而仅仅是 恢复了对区位或运输成本的重视。但 是在区位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中, 如果 既要考虑商品生产部门又要考虑运输 部门的话, 将会使模型复杂化, 而“冰 山运输成本”技术的运用能巧妙地避 免单独引入一个运输部门给空间和地 理模型化带来的难题, 从而可以在迪克 西特-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 分析框架下进行直接的数学处理。
P P e P V
o d o d
D
P 表示运输产品在距离出发地D处的市场价格,P 表 示产品在出发地的市场价格。 关于D的一阶偏导 P
o
d
d
和二阶偏导为:
Pd D
pe
o
d
p p e D
2 d 2 2 o
D
由此可见, 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 产品的市场价格 越来越高, 并且以递增的比例增加; 在其他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 τ不变) , 如果初始价格( 出发地价格) 越高, 则相同距离内产品的市场价格越高, 并且递 增的绝对值越大。
“冰山运输成本” 首先由萨缪尔森提出, 指的是产品在区域间运输采取“冰 山”形式的运输成本, 即产品从产地运到消费地, 其中有一部分在途中“融 化”掉了。用数学语言叙述如下: 运送1 单位的产品, 只有τ(τ< 1) 部分能到 达目的地, 其余( 1- τ) 部分在运输途中损失掉了。厂商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 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 当达到均衡状态时,获得的利润必然相等, 国内市场与 国外市场间的运输成本支付最终必然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因此, 当市场均 衡时, 我们必然有下面等式: h f
易知,V d =1的水平线与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 在某一运输距离内所损失的产品数量总和。由于 曲线斜率的相反数代表每单位距离产品融化的绝 对数量, 因此, 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 每边际距离损 耗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小, 亦即以实物衡量的边际运 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这由曲线的凸性得 到保证。如果我们从市场价格的角度进一步深入 讨论, 易有:
P
h
P P
P
f
上式中, 表示某一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表示某一产品的国外市场价格。 由此可见,在“冰山运输成本”条件下, 国内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并不连 续。因此,“冰山运输成本”假设虽然具有许多技术上建模的优越性, 但是仍 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其批评意见主要表现在“冰山运输成本”技术忽略 了运输成本与距离的关系, 仅仅用一个参数代表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 正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样, 建立在“冰山运输成本”技术上 的国际贸易理论本质上仍然是非空间的。
总结上述分析, 新经济地理视角下运输产品的市场价格具 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与距离呈现出一种凸性函数关系; 第二, 与初始市场价格成正比例变化; 第三, 每公里/吨的产 品运输费用率不依赖于运输产品数量的多少, 从而实际生 活当中运输的规模经济现象在新经济地理的研究视野中没 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冰山运输成本”技术在新经济地理 学的建模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冰山运输成本”技术的 缺陷也就代表着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缺陷, 但是, 无法否认, 没有“冰山运输成本”技术的运用, 便没有今天经济地理 学研究的繁荣局面。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 为经济地理学 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和新领域, 给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注入 了活力, 不同学科的相互借鉴与交叉, 增强了对客观经济现 象的研究活力, 有力地回击了“地理已死”的论调。总之, 我们应该客观、科学地看待新经济地理学, 有选择性地借 鉴和思考其可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不断克服其缺陷, 丰富和完善新经济地理学的缪尔森“冰山运输成本”技术 进行了修正。克鲁格曼定义的“冰山运输成本”函数为:
V
V
d表示运送1
d
e
d
单位物品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数量, D 表示区域间 的运输距离, τ是冰山形式融化参数。 对D 求偏导, 有:
V
d
Vd
D Vd
由此可见, τ表示数量物品每运送1 单位距离, 到达 目的地所融化的比例, 1- τ则表示剩余的比例, 虽 然与萨缪尔森对τ的定义恰好相反, 但本质上是一 样的。上式结果可图示如下: 以实物衡量的“冰山运输成本”与距离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