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
浅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的困难 。二是 不平心理 。大学生 弱势 毕业 后 ,往往很难 找到一份各方 面都
作 ,已成为摆在社会 和高校面前 的一 群 体 由于 自身条件 的不 成熟 ,在找 工 很满 意的工作 ,即使能找到一份 稳定 项 重要而紧迫的任 务。 作的过程 中面 临很 多的挫 折 ,但 是对 的工作 ,但 由于自身能力和综合 素质 于失败的经历 不去总结 教训 ,往往怨 方面 的欠缺 ,往往 并不能胜任 工作 。 1高校嗣势群体大学生就韭现 天 尤人 ,导致对 整个社会 产生一 些偏 因而 产生对社会 的不满和愤恨 ,这 种 . 状 大 学生弱势群体按 照成 因分析 大
2高校羁势群体大学生就 业难 .
育 的大 众化 ,高校在 校生数量不断 增 存 在很大 的偏 颇 。主要 表现 在以下 几 产 生的不 良效应 加 ,高校弱势群体大 学生数量也 不断 个方面 :一 是 自卑心理 。大学生 弱势 21走入社 会后 容 易成 为诱 发社 . 上升 。这部分学生 无论在学业和 心理 群 体 由于 自身综合能 力素质 的欠缺 ,
的社会 关系 ,或 者个 人能力 素质方面
存在 一定的 问题 ,在当前激 烈的就 业
大 ” , “ 个 一 点 ” 的观 念 ,即希 生 不 良的影响 。对 大学生 自身而 言 , 三 望到 大 城 市 ,大 企业 ,大 机 关 。要 高校 弱势群体在综 合素质方面相 比别
竞争中处于 劣势地位 ,承受 着巨大的 身心压 力。 11就业 竞争 中处于 劣势地位 。 .
受感情 困扰或者其它挫折 弱势群体等等 。本文试 图探讨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现 状,分析造成这一就业现状的原 因并提 出一
些切 实可行 的措 施 以 帮助 这 部 分 大 学 生走 出就 业 困境 。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口
摘
连
城
要: 大学 生弱 势群体 是 指在 高校 中由 于性 别 、 经济 贫 困 、 业设 置 、 专 生理 残 疾 、 理 障碍 等原 因而处 于 不 心
利境 地 , 并且 出现 了学 习、 活、 业 困难等 问题 的 大学生群 体 。大学 生弱势群 体在 就 业 中遇 到 的种种 不公 平待遇 生 就
以及 由此 引 发 的 一 系列 问 题 引起 了 全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
关键 词 : 大学生 ; 势群体 ; 业 弱 就 中图分 类号 : 4 38 G 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7 5 6 (0 0 o — 0 1 0 10 — 9 8 2 1 )6 0 8 — 2
期。 大学 生 弱势群 体在 就学 阶段 , 由于生 活在 学校这 一相 对 封 闭的环 境 中 , 对社 会缺 乏 了解 , 们 希望 社会 能给 他们 一 他 个 展 示 才华 的 舞 台 , 就 业 中遭 受 的 冷遇 、 但 白眼 、 讽 等歧 讥 视 却让 他 们感 受到 现 实社 会 的冷酷 无情 ,从 而使 他们 对社 会 产 生 困惑 , 大学 教 育产 生 怀 疑 , 原 有 的 道德 要 求 、 对 对 价 值 标准 、 为人 处事 的原 则 产生 动摇 , 产生 悲观 失望 情绪 。如 若 没有 及时 对这 种情 绪 加 以正确 的 引导 、 解和 调适 , 缓 就有
颈” 影 响社会 和谐稳 定 的“ 题 ” 一 。 和 难 之 1 .女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状 况
多起 “ 乙肝歧 视案 ” 以看 出就业 中歧 视 弱势 群体 的负面影 可
响较大 , 已到 了必须 认真 解决 的地 步 。
二、 大学 生弱势 群体 就业 难 引发 的问题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的 , 但是 , 进入 高校后 , 由于学生 自己 支配的时间较多 , 去了家 长和教师 的过 多管束 , 失 少数 自控 能力较差 的学生 , 迷恋上 了网络 、 聊天 、 游戏 , 他们不 惜放弃 宝贵的休息和学 习时间, 常常逃课 , 甚至通宵 泡在 网吧 , 有的
20 08年第 l 0期 总第 14期 7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 j n ee r e n H g e d c t n el g a gR sac s i r u ai o i h O h E o
No. 0 2 8 1 00 s ra .No. 7 ei1 14
3传 统 文化 影 响 。性 别 歧视 是 我 国历 史 遗 留 下来 的最 严 .
变化了的大学生活 , 虽然学 习看似非 常刻 苦 , 是学 习不得 但
要领 , 不能胜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 , 经常体验考试 的失利 、 在
学 习的失败后 , 他们 的 自尊心受到伤害 , 自信心减弱 , 进而对
于 他 们 来 说 , 啻 为 一 个 天 文 数 字 。 教 育 的 不 公 平 , 导 致 不 还
必要的学习用品 , 日常生活也没有经济保 障。经 济的拮据往
往滋生着 自卑 、 抑郁 , 贫困生不愿意 主动 与其他 同学交 往 , 不 能接受其他 同学 ; 他们 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有 时也不能得到其 他 同学 的认可。这样 , 他们把 自己的生活定格在 一个 自我封 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这种 状态使 得他 们不能 融入正 常的集 体生活 , 造成 人际关 系不 良。
1社会经济因素。在我 国, .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 因 , 、 东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依据,从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角度,对当前大学生自身具有的优缺点、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利弊因素等作出综合分析比较,以清楚的确定大学生的个性能力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就业机会和挑战。
1.1 大学生就业优势(Strengths)分析(1)自身学历实力。
大学生经过四年的教育,跟没上大学是不一样的,大学生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优势,要充满乐观自信的走向就业市场、走向社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相对同龄群体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是弱势群体。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大部分年轻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大学生们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接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知识积累比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多。
因此在就业中要看到虽然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但相对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城镇下岗人员而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
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优势,同社会上其他人员相比,大学毕业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所以能得到社会的欢迎。
(2)良好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普遍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而且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同龄人可以利用良好的网络平台,进行网上需求信息查询,网上自荐,签约,政策咨询等。
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好的印象,并且在就业以后也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较大的成绩。
求职者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是他们在面对工作挑战时,表现出的敢于面对竞争、敢于追求成功的愿望。
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大学生的评价之一。
(3)学校后盾的支持。
大学学校与社会联系广泛,学校本身的名誉的影响力,可以受到社会的公认,借助学校的影响力,组织校园招聘会为毕业学生搭建就业桥梁,推动毕业生广泛就业。
1.2 大学生就业劣势(Weakness)分析(1)不科学的择业观。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研究

的就业 问题进行 了探讨. 分析 了贫 困生就业难 的根 源, 此基础 首先 在
上, 出了促进贫 困生充分就 业的对策。 提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就业
当前我 国大学 生就业难 ,已成为 社会各界共 同关注 的热点 问
就业 ”课 题组 在一次针对 2 0 年全 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的问卷 03
应 用和社会实践等 能力 的培 养。这直 接导致贫 困大学生 在人际交
极大关 注。在这种宏观环境 下。 高校贫 困大学生作 为大学生就业 中 的弱势群体 , 情况更是 不容乐 观, 于非贫 困大学生, 困大 就业 相对 贫 学生 的就业 问题更加突 出。鉴于此, 高校贫困生 的就 业问题进行 对 了探讨 , 有很重要的意义 。 就具
教 育 长 廊
-- -
同 贫 困生就 业 问题 研 究 校
【j
l- --
朱光辉
( 乡学院 新
中图分类号 : 4 .8 G6 73
河 南 ・ 乡 43 0 ) 新 5 00
文章编号 : 7 — 8 4 2 0 2 — 7 — 2 1 2 7 9 ( 0 9)7 0 9 0 6
1贫困生在就业 中的劣势分析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 困难的大环境下, 相对于非贫困大学
生, 困生 在就业 过程中更处于劣势地 位。其 主要表现为 以下方 面: 贫
一
是经济条件方面 的限制。金融危 机下的就业形势 严峻, 随 伴
着就业 成本 的大幅攀升, 限制 了贫 困生 的许 多就业 机会 。这是一个
是无法 发现人 才的。大学生要就业, 就要参 加各种人才交流会, 不仅
是参加 本地 的招聘 会, 有时还要 到异地参加招 聘会, 由于招聘成 企业 本 的限制, 只选择性的在一些城市 和高校召开招聘会, 一般 而不能对 每个城 市和高校都照顾到 。因而, 大学生就 业时要积极参 与企业 的 招聘 会, 同企业 进行 了面对 面的交流 , 增加就业 的机会 。 当然这 种机 会 的增 加是有成本 的, 这一过 程 中所 需的各种费用, 如制作简历 诸 费、 形象 包装 费、 电话费 、 路费 、 宿费, 就是几百上千. 困生 食 动辄 而贫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有效途径探析

u i rt sadsc t, n vl s h se f m l m n n et tec er udneb ecl g n e ao a nvs i n oiy adi o e ei us po et o cp ,h a e iac y h oeeadt t n e ie e n v t s oe y c r g t l hnil
Z HANG n —h n Do g s e g
( r i n f c, ’nU i rt c ne n eh o g , ia 104, hn ) Pe d t f e a n e i o i c dTcn l y X ’ n70 5 C i se O i v sy fS e a o a
Ke r s Vu n r b e g o p fga u t mp o me t r b e ;e e t e w y ;a ay i y wo d : l ea l u s o r d ae e ly n ;p o lm r f ci a s n ss v l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 尤其是 自 19 99 年开始的连续扩招 , 使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大幅 增长 , 大学 教育 从 “ 精英 教 育 ” 步 向 “ 众 教 育 过 逐 大
b i i g o r vn h mp o me tn t o k,o e i g u h mp o me t r e ,a d p o ii g p o e an n fs i s u l n ri o i g t e e ly n e w r d mp p n n p t e e ly n ma k t n r vd n rp rt i ig o k l r l f rt e su e t.An h s a u e s a e s p otf m o e n n ,s c ey n n v r i e . o t d ns h d t e e me s r smu t v u p r r g v r me t o i t ,a d u ie st s h o i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剖析

20 0 9年 , 中国有 6 1 l 万名 高校毕业 生 , 2 0 比 0 8年增加 5 万人 。 2 令人担忧的是 , 造成各类工作 岗位缩减的全球性 国 际金融危机 ,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但是 , 不论
当前的就业形 势中 , 女生相对 于男生 、 农村生源 的学生相对 于城市生源的学生 、 文理科生相对于工科生总体上在就业 中
生就业就不再是难题 。
一
的就业情 况进行 了调查 , 发现女生在校 的学习成绩普遍要好 些, 参与社会活 动的比例 并不 低于男生 , 而且工 薪预期值 也 低于男生 , 但就业签约率明显低 于男生。 图一 中, 如 男生已签
、
大学 生就 业弱势群体 的界定
弱势群体 , 也称社会脆弱群体 、 社会弱者群体 , 在英文中
:口 弼生
:■ 生 :
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 的重要因素。
“ 弱势” 本身是个 比较意义上 的词汇 , 有强才有弱。在一 切科学 中 , 比较的条件是最重要 、 最基本 的研究基础和讨论
基础 , 在社会问题研究 中也依然如此 。大学生就业 弱势群体
也是个 比较中的概念 。在本文 中,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不是 指某一个特定的群体 , 它是一个 比较 意义上 的群体。在我 国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1 0 0年 第3期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剖析
屈朝 霞 , 珑 夏
( 华北 电力大学 人文学 院 , 河北 保定 0 10 ) 7 0 3
摘要 : 随着金融危机 对 实体 经济的影响 , 关行业和许 多企 业都面 临严重的 困境 , 高等教 育战 线的影 响 相 对 也逐 步显现 , 最明显 的就是 给毕业 生就业 带来 了新 的 困难和挑 战 , 对弱 势群体就 业影响 尤为 明显 。为此 , 需要 从 完善 法律 法规 、 户籍 改革、 育调 整 、 高就 业竞 争力等方 面拓 宽大 学生就 业弱势群体 的就业 渠道 。 教 提 关键 词 : 大学生就 业 ; 弱势群体 ; 困境 ; 业渠道 就 中图分类号 : 4 — 5 文献标识码 : G 0 08 A 文章编 号 :0 3 8 7 ( 0 00 — 1 9 0 10 — 47 2 1 )3 0 6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公开学号132253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院(系、部):人文社科学院姓名:张燕妮年级:2013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陈宝生教师职称:讲师2015年6月22日·北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位论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系本人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
本人系作品的唯一作者,即著作权人。
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录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完全同意本作品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全文部分浏览服务。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允许读者在校园网上浏览并下载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
院系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作者签名:张燕妮学号:1322002015 年 6 月22 日婚礼主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C公司为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系、部)人文社科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公G131 学生姓名张燕妮指导教师/职称陈宝生/讲师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2.任务起止日期: 2014 年 11月 20 日至 2015 年 5月15 日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课题简介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些在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和社会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或比较劣势地位的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经济贫困、心理障碍、生理缺陷、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弱势现象,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数量也不断上升。
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如何做好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摆在社会和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撰写此毕业论文,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与迁移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分析问题与表达问题的水平。
论文写作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述充分严密、文句通达,格式规范。
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出自己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期论文成果包括:开题报告一份、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翻译稿各一份、毕业设计论文一份和毕业论文日记一份。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位论文4.主要参考文献1. 马秀清.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2005年第1期.2. 陈少晖.现代科技革命中的结构性失业与我国对策学术界.1997年第2期.3. 李永杰,李强.中国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2期.4. 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8月5. 邓伟志,关注“弱势群体”,文汇报,2002年3月6. 高凌,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进度计划及指导安排2013-2014年秋季学期:第13-16周:完成文献综述。
第17-19周: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
第20周:开题报告答辩。
2014-2015年春季学期:第1-8周: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
第9-12周:翻译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13-15周:反复修改完善论文。
第16周:论文答辩。
任务书审定日期 2014 年 11 月 20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任务书批准日期 2014 年 12 月 15 日教学院(系、部)院长(签字)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5 年 1 月 23 日指导教师(签字)计划完成任务日期 2015 年 5 月 15 日学生(签字)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位论文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中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渐突出。
大学生弱势群体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概念,而且是从人才全面发展角度而言综合素质的相对弱势群体,它的现状及问题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水平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原因。
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帮助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I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roblem of vulnerable group in college stud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influenced by deepening reform and university enrollment.Main character of vulnerable group is not only simple economic problem,but also about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in plexity of vulnerable group problem wi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of campus,further more the standar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y would have negative effects.This paper analysis employment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vulnerable group in university.Strategies in vulnerable group employment from other regions are referenc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to help vulnerable group in job searching are raised in microcosmic level.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vulnerable group,employment,help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位论文目录一前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研究方法 (2)二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 (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3)(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5)三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 (6)(一)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6)(二)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 (7)(三)残疾学生的就业情况 (7)(四)学业弱势学生的就业情况 (8)四导致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原因 (9)(一)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9)(二)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9)(三)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10)(四)个人能力素质的相对欠缺 (10)五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对策 (11)(一)政府疏通就业渠道,规范就业市场 (11)(二)学校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12)(三)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12)(四)大学生弱势群体自身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自信心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声明 (17)附录 (18)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助问题研究一、前言(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从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各高校在校人数剧增,2003年开始,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27%左右。
根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500万以上。
2003~2014年,很多高校的一次性就业率仅70%~75%。
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过调查指出,我国2014年700万高校毕业生中仍有100万未就业。
这些毕业生只有少部分在家准备来年的考研,大部分漂泊在各个城市继续求职①。
据有关新闻报道显示,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些在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和社会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或比较劣势地位的大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如何做好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摆在社会和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②(二)研究意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出现,给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这一群体所引发的问题已关系到社会公平、稳定与发展。
一是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心理承受力的脆弱性和自我封闭性而使他们日趋边缘化。
尊重和保护大学生权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须对其中处于弱势地位者给予特别的关注,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
二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些学生由于经济、生理等原因,长期处在弱势地位,到大学后自闭和自卑心理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随着失败感的增加,不仅本人极易自我否定,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压抑感,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帮助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可以改善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利于同学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①赖之菜.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理论与改革,2004年.②杜宁.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救助体系建设.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三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弱势群体人数也相应扩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关心高校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为他们建立起全方位救助体系,有效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仅充分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以期获得较好的研究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分析法通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图书,结合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获得文献资料,将文献进行梳理,整合已有研究资料,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发展现状和就业难的原因。
2. 访谈法进行访谈,针对数十家校招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询问有关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方面的问题,了解企业在招聘过程是如何选择大学生弱势群体,对其要求如何,从不同角度剖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是面临的问题。
3.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