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2)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2圆的对称性(2)》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OCDA2.总结 垂径定理:数学语言(符号)表述: 板书垂径定理的内容活动意图:本环节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环节采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归纳得出垂径定理性质。
环节三:运用新知 教师活动4例1.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
线段AC 与BD 相等吗?为什么?例2: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求⊙O 的半径。
变式:在半径为5㎝的⊙O 中,有长为8㎝的弦AB ,求点O 到AB 的距离。
想一想:若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你能写出OP 的范围吗?学生活动4(1)例1需要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添加辅助线常用的方法.(2)学生独立分析,老师板书,写出证明过程.例2是例1的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堂作业纸上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关注证明过程是否规范.变式:生生互动完成!想一想: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归纳活动意图:本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包括例1在内的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与物理、代数相关的变式题组训练二,让学生尝试。
采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垂径定理性质的应用。
环节四:课堂小结OABOFEDCBA7.板书设计 2.2圆的对称性(2)垂径定理:例题板书:(略)学生板书:(略)数学语言(符号)表述: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过⊙O内一点P,最长的弦为10cm,最短的弦长为8cm,则OP的长为 .2.⊙O中,直径AB ⊥弦CD于点P ,AB=10cm,CD=8cm,则OP的长为 cm.3.⊙O的弦AB为103cm,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圆心O到这条弦AB的距离为___4.已知: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E,AE=1,BE=5, AEC=45°,求CD的长。
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教案(2)苏科版
课题:5.1圆(1)教材: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2.经历探索和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集合的数学思想4.进行圆形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刻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通过集合的思想来刻画圆的特征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课间播放配有舒缓音乐的一组有关圆的图片,引出课题.㈠情境创设⒈活动一:队形巧变换队形1:请以该同学为首,一臂长为距离,站成 I形.队形2:请以该同学为拐点,一臂长为距离,站成 L形.队形3:请站到与该同学一臂长的位置.问题1:在队形3中,周围同学以该同学为中心,在所站位置上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问题2: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画圆吗?问题3:请你说一说,圆是什么?㈡探索活动⒈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1:队形3中,第八位同学在不知道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他可能会站在哪?问题2:你认为我们应该选用什么量来刻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探索,学生发现可以通过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半径比较来刻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不难总结出:⒈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⒉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⒊园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问题3:如果已知d=r,你会得到什么结论?问题4: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吗?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可以总结出:⒈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在圆上;⒉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在圆内;⒊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在圆外.介绍“ ”的意义和作用。
⒉用集合定义来刻画圆的特征问题1:我们可以把圆看作是具备怎样特征的点的集合?问题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具备怎样特征的点的集合?问题3:圆的外部呢?㈢例题教学例1.在Rt△ABC中,∠C=90°,BC=3㎝,AC=4㎝,CD为斜边上的高,以C为圆心,以3㎝长为半径画圆,试判断点A、B、D与圆的位置关系.例2.如图,已知∠ACB=∠ADB =90°,点A、B、C、D四点是否在同一个圆上?为什么?CD㈣运用知识应用练习1.已知点P、Q,且PQ=4cm. P Q⑴画出下列图形:①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②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集合.⑵在所画的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表示出来.⑶在所画的图中,到点P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图形?把它画出来.㈤合作创新活动二:创意星空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幅与圆相关的创意设计,进行展示.㈥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谈一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㈦作业布置课本P109页习题5.1 第1、2、3题五、教学设计说明《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㈡第一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队形变换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圆;接着让学生通过画圆的操作过程来引出圆的描述定义,学生在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很容易理解这一知识点;延续前面的队形变换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里通过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来得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出本节课的难点——圆的集合定义。
九年级数学上册 5.1 圆教案(2) 苏科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圆(2)》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圆(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圆(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圆有关的一些性质和定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性质。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发现和证明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圆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发现和证明圆的性质。
2.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图示、练习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操作。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圆的模型、直尺、圆规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以便于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 圆(2)
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作者:成友文(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1 圆(2)标1.通过画图,了解圆的弦、弧、优弧与劣弧、半径、直径及其有关概念;2.了解同心圆、等圆、等弧的概念;3.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点圆中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点圆与直线形的联系与运用.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据统计,某个学校的同学上学方式的同学步行上学,有20%的同学坐学,其他方式上学的同学有30%,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你是如何做的?1.学生画图.2.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从学生熟悉同时也加深学生教师帮助学生找的“联结点” .的相关概念.: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BC、AC都是圆O中的弦.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线段: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优弧:大于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BAC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为1.学生先预习课本,然后学生交流讨论.2.概念巩固:如图,AB是⊙O的直径,C点在⊙O上,那么,哪一段弧是优弧,哪一段弧是劣弧?3.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4)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概念的学习为主,教师进行有益于培养学生同时也能促进学识、合作能力、合觉增长.在辨析中加关概念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淆,通过讨论,加等圆的理解.第1题CBAOCBAO其中像弧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像弧BAC︵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OC、∠BOC就是圆心角.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心圆.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圆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等弧(在大小不等的两个圆中,不与等圆的联系:同圆与等圆的半径(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6)半圆是弧;()(7)弧是半圆.()4.讨论:同圆与等圆有何联系?,AB是⊙O的直径,C是⊙O上C与∠BO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总结:连接圆心和半径,构造等腰用的辅助线.1.先测量∠BAC与∠BOC的大小,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2.思考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都成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展示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本题的了解圆中一种常接圆心和半径,构角形.知:如图,点A、B和点C、D分上,且∠AOB=∠COD.∠C与?为什么?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板演、展示、交流.(引导学生从定理的本质入手考虑.)让学生理解径之间的等量关等量关系的转化新知识内化,同已成知识体系.1)在图中,画出⊙O的两条直径;接这两条直径的端点,得一个四边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学生先动手画图,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通过学生画的特点,同时也对识进行巩固.图,扇形OAB的半径OA=3,圆=90°,点C是弧AB上异于A、B C作CD⊥OA于点D,作CE⊥OB 接DE,点G、H在线段DE上,且E.证:四边形OGCH是平行四边形;点C在弧AB上运动时,在CD、,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该线段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第2课有难度,引导学生可以进行如下思考:(1)令点C在弧AB上运动一下,观察哪些在变,哪些不变?帮助学生去探究.(2)点C在弧AB上运动的过程中,寻找不变的量(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进行转化).本题是拓展小学时已经熟悉形和圆联系起来题转化为圆中的强化了圆中半径·O天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和困什么新的认识吗?讨论后共同小结.让学生谈谈概念的认识,教师观点进行总结.1-42第1、2、3.。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的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关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圆的方程的求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对于圆的方程的求法和解题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方程的求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方程的求法和解题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定义和性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PPT了解圆的相关知识。
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圆的方程的求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答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
4.巩固(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初中苏教版圆的教案
初中苏教版圆的教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画法,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的概念:介绍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性质:学习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
3. 圆的画法:学习圆的画法,如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4. 圆的实际应用: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的周长、面积计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硬币、轮胎等,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特点。
3. 圆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如直径、半径、弧、弦等。
4. 圆的画法:讲解圆的画法,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5. 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圆的性质。
3. 讲解法:讲解圆的概念、性质和画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练习,测试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2. 教具:圆规、直尺、硬币、轮胎等。
苏科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1 圆》教案 (2).doc
(7)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 做等弧(在大小 不等的两个圆中,不存在等弧).
2.同圆与等圆的联系:同圆与等圆的半径相等.
实践探索二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BAC 与∠BOC 有怎样
的 数量关系?
2.拓展总结:连接圆心和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是常用的辅助线. 知识应用 例 1 已知:如图,点 A、B 和点 C、D 分别在同心圆上,且∠AOB=∠ COD.∠C 与 ∠D 相等吗?为什么?
用扇形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并说说你是如何 做的?
实践探索一
1.圆中的相 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线段 AB、BC、AC 都是圆 O 中的弦.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线段 AB 为直 径.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 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 都叫做半圆.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
︵
曲线 BC、BAC 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为BC 、BAC ,其中像弧BC 这样
︵
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弧BAC 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 弧叫做 优弧.
(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AOB、∠AOC、∠BOC 就是圆心角.
(5)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6)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圆心不同).
圆
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了解圆的弦、弧、优弧与劣弧、半径、直径及其有关概念;
2.了解同心圆、等圆、等弧的概念;
3.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圆中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数学:5.1圆教案(2)(苏科版九年级上)
课题§5.1圆(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与圆有关的概念,并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初步体验圆与直线型的联系教学重点与圆有关的概念教学难点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情境创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定义,探索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与圆有关的概念,为今后研究圆的有关性质打好基础。
二、探索活动(一)探索直径与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介绍弦与直径的概念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弦。
D 如图:弦CD C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A O B如图:直径AB2、探索活动请你思考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二)探索弧与半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介绍弧与半圆的概念①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②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
③介绍弧的表示方法和优弧、劣弧。
2、探索活动请你思考弧与半圆之间的关系。
学生结合图形理直观解弦与直径的概念学生思考讨论、交流CA O B学生结合图形直观理解弧与半圆的概念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结合弦与直径的概念探索上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结合弧与半圆的概念探索出弧与半圆之间的关系。
2最新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 圆
2.1 圆(1)学习目标:1、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在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数量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的方法,逐步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及思想去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1、展示生活中的圆:摩天大楼、厨房用具、硬币、车轮。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的?2、如图所示是一个钉在方板上的圆形镖盘,x x同学向镖盘上投掷了3枚飞镖,落点为图上的点A、B、C。
如果该同学又掷了一枚飞镖,你能让不在现场的同学知道飞镖落点的大致位置吗?二、探索活动1、圆的定义:如图,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固定。
使线段OP绕着端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其中,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半径。
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画圆: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为圆心、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3、圆的集合定义考虑情境创设中的B 点位置,给出以下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什么不在现场的同学听了xx 同学的描述,能知道飞镖的大致落点呢?——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你能用数量关系来刻画点和圆的这几种位置关系吗?若⊙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点P 在圆内 d < r点P 在圆上 d = r点P 在圆外 d > r 5、尝试与交流已知点P 、Q ,且PQ=4cm , ⑴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到点Q 的距离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
苏科版九年级圆(2)教案
课题§2.1.圆(2)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弦、弧、优弧与劣弧、半径、直径及其有关概念。
2、认识同心圆、等圆、等弧的概念。
3、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圆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容易混淆圆的概念的辨析.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引入:(1)圆的定义:;(2)圆的集合定义:;(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性质及判定方法:①;②;③;(4)如何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二、探究活动:1.预习圆的相关概念(1)结合图形逐个介绍半圆、优弧、劣弧、弓形、同心圆、等圆的概念及这些几何元素的表示法。
(2)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①半圆和弧一半圆也是弧,是半个圆周,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②半圆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也不是弓形;③直径和弦,是过圆心的特殊弦,但弦不一定都是直径;④同圆、等圆、同心圆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与圆有关概念(1)请在图上画出弦CD,直径AB.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叫做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直径.(2)弧、半圆、优弧与劣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方法:________.劣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方法:________.(3)借助图形理解圆心角、同心圆、等圆.圆心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同心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等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___ ____.(5)等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练一练: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1)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圆(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圆(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的性质,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圆的模型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器材,如圆规、直尺、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和解答疑问,进一步巩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圆》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
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圆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混淆;2. 对圆的性质和定理记忆不牢,不能灵活运用;3. 对圆的方程和几何关系理解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2.难点:圆的性质和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性质和几何关系;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注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圆的相关模型和教具;3.练习题和测试题;4.圆的课件和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通过PPT展示圆的相关定理和几何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的性质,尝试证明圆的相关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批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圆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用具:多媒体几何画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将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1周,观察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板书]1、圆的定义圆的描述定义(运动观点)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2)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地方还存在圆?二、探索活动:活动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量一量:(1)利用圆规画一个⊙O,使⊙O的半径r=3cm.(2)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P,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3) 分别在圆内、圆上、圆外各取一个点,量出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并比较它们与圆半径的大小。
你有什么发现?[板书]2、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点P在圆内rd<点P在圆上rd=点P在圆外rd>试一试:1、已知⊙O的半径为5cm.(1)若OP=3cm,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O ;(2)若OQ= cm,那么点Q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Q在⊙O上;(3)若OR=7cm,那么点R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R在⊙O .2、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
试说明点B、C、D、E在以点M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说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说明这几个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相等。
活动二:用集合的观点看圆1、[板书]圆的集合定义(集合观点)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问题:你能说出圆的内部和圆的外部都是什么样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画一画:如图,已知点P、Q,且PQ=4cm..(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宿城区埠子中学 蔡志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观察图形,议一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否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1、圆的描述定义:
把一条线段OP (用你手边的圆珠笔代替)的一个端点O 固定,
使线段OP 绕点O 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 所形成的图形 是______。
其中,定点O 叫______,线段OP 叫______。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2、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 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二、观察、思考与小结:
1、请你在圆上任取3小结:(1)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
反之,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上。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的集合定义: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圆内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内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圆外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Q
小结:(1)圆外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点P 在圆内⇔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上⇔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外⇔_____________。
三、尝试与交流
1, 已知⊙O 的面积为25π,判断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
(1)若PO=5.5,则点P 在 ;
(2)若PO=4,则点P 在 ;
(3)若PO= ,则点P 在圆上
2画一画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 给定一个A 点,请作出到点A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再给定一个B 点,使线段AB=3cm ,请作出到点B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请作出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小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2cm,且到点B 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四、例题:
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1)以点A 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 ,则点B 、C 、D 与圆A 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 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 ,则点B 、C 、D 与圆A 的位置关系如何?
(3)以点A 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 ,则点B 、C 、D 与圆A 的位置关系如何?
A D
C B
已知:如图,BE 、CF 是△ABC 的高,M 为BC 的中点.试说
明点B 、C 、E 、F 在以点M 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释题:原文为: “寰 ,一中同长也”.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见作业纸) 初三数学课堂作业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1.已知⊙O 的直径为6cm ,且点P 在⊙O 内,线段PO 的长度(范围) ( )
A .小于6cm
B .6cm
C .3cm
D .小于3cm
2.两圆的圆心都是O ,半径分别是r 1、r 2(r 1<r 2).若r 1<OP<r 2,则 ( )
A .点P 在大圆外、小圆外
B .点P 在大圆内、小圆外
C .点P 在大圆外、小圆内
D .点P 在大圆内、小圆内
3.在直径AB=5cm 的圆上,到AB 的距离为2.5cm 的点有 ( )
A .无数个
B .1个
C .2个
D .4个
4.在Rt △ABC 中,∠C=90°,AC=2cm ,BC=4cm ,若以C 为圆心,2cm 为半径作圆,•则点A 在⊙C_______,点B 在⊙
C________.若以AB 为直径作⊙O ,则点C 在⊙O________.
5.有一张矩形的纸片,AB=3cm ,AD=4cm,若以A 为圆心作圆,并且要使点D 在⊙A 内,而点C 在⊙A 外,⊙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6.设AB=5cm ,点C 在边AB 上,且AC=2cm ,分别画出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的图形:
(1)和点C 的距离为2cm 的点的集合;
(2)和点A 的距离为3cm 的点的集合;
(3)和点B 、C 的距离都为2cm 的点的集合.
7.(1)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求证:点A 、B 、C 、D 在以点O 为圆心的圆上。
(2)如果E 、F 、G 、H 分别为OA 、OB 、OC 、OD 、的中点,求证:点E 、F 、G 、H 在同一个圆上。
· A
B C
E
F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