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能够正确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的摩尔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2. 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3.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摩尔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练习法: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
2. 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鉴别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3. 鉴别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学生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完成鉴别实验报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实质、例外情况。
2. 化学反应: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资料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资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学科中,我们将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九年级化学全册的复习资料。
一、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同学们可以通过记忆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应的元素名称来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2.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半金属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3. 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化合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化学符号,用于代表该元素。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它决定了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方式和比例。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变化等来判断。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它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学会读写化学方程式,并了解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保持不变。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之比称为摩尔比。
2.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平衡常数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平衡位置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3.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等。
初三化学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初三化学化学用语专题一、基本概念:【概念复习】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中,。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和;其中带正电,带负电荷,不带电荷;在原子中,数= = 。
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有、、、、。
【同步练习】1、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B、O2C、2HD、H2O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分子比原子运动速度慢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D、分子大,原子小3、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和;例如:二氧化碳是由许多的构成的,钙是由许多的构成的,厨房内的调味品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则是由和构成的。
【基本概念】4、元素:是具有相同的即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由此可见,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同步练习】4、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训练有素的警犬可以根据人体气味识别犯罪嫌疑人。
请从微观角度分析警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气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5、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A、中子数相同B、电子数相同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质子数相同6、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电子二、数字的表示意义1、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同步练习】8、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及数字表示下列粒子:(1)两个氮分子;(2)三个钙原子;(3)两个水分子;(4)两个铁离子。
(5)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6)三个硫酸根离子。
(7)两个氢氧根离子;(8)两个硫离子。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最新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最新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最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元素周期表: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周期表上的主
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元素等。
2. 化学反应: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 物质的性质: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包括酸性、碱性、中性物质等,以及物质的
溶解性、燃烧性等。
4. 原子结构:复习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等。
5. 化学键:复习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6. 物质的组成:复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离方法,包括混合物、纯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等。
7. 化学方程式: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法,包括化学反应方程的符号表
示和配平方法等。
8. 酸碱中和反应: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9. 化学实验: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措施,包括物质的测量、设备的使用和
废弃物的处理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再进一步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4篇】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4篇】毕业班的复习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复习计划,这样才能高效的利用好学习时间,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4篇《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三化学最全面的总复习知识汇总

初三化学最全面的总复习初中化学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命名前缀、主链选择、官能团表示、位置号码等。
2.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烷基和芳基的结构与特性。
4.卤代烃:卤代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5.醇:醇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6.酸: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7.醛和酮: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8.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9.含羧酸和含酮醇的结构和性质。
二、无机化学1.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3.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4.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5.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6.酸和碱的性质和常见酸碱。
7.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和应用。
8.盐的命名和性质。
9.硝酸、硫酸、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性质、命名和应用。
三、化学变化和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说明方法。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3.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方法和应用。
5.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6.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7.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速率:化学反应速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表达方式。
8.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的条件。
9.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浓度关系。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的种类和转化。
2.燃烧热、生成热和溶解热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过程能和标准生成热的计算。
4.化学反应的特征能变化:焓变、反应焓、反应焓变和熵变。
5.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定律和方程。
六、化学与环境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水体污染的防治方法和保护措施。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药品的取用。
3. 物质的加热。
4. 仪器的洗涤。
5. 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6. 常见物质的分类。
7. 常见物质的颜色。
8. 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
9. 物质的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11.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12.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13.氧化还原反应。
14.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5.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7.电离平衡和酸碱平衡。
18.缓冲溶液的原理和应用。
19.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0.常见非金属物质的性质。
2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3.热力学第一定律。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25.化学动力学。
26.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7.表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
28.胶体溶液和凝胶。
29.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30.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
31.氧气和氧化作用。
32.氢气和氢氧化物。
33.碳和碳的化合物。
34.氮和氮的化合物。
35.硫和硫的化合物。
36.卤素和卤化物。
37.磷和磷的化合物。
38.硅和硅的化合物。
39.常见农药和化肥。
40.土壤污染和防治。
41.水的净化和处理。
42.空气污染和防治。
43.噪声污染和防治。
44.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
45.生态环境保护。
46.环境监测和评价。
47.环境伦理和法规。
48.环境教育和宣传。
49.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保护。
50.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5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52.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53.实验设计与评价。
54.实验安全与防护。
55.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56.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57.实验教学与研究。
58.实验技术进步与应用。
59.实验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
60.化学实验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初三化学必背的60个考点,涵盖了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实验技能、理论知识、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设计)1.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计算矿样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0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 B C D(1)A为溶解矿样的装置,若已准备了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气管,为完成溶解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中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是_____________.①实验开始前A、B装置及管导气内残留有少量空气②进入C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HCl气体③气体通过速度过快,CO2来不及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④实验结束时,系统内还残留有少量CO2气体(5)将插入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D),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改进实验装置进行正确操作可以准确测定出矿样的纯度.若此时C装置在实验前后其质量增加了3.6g,则该矿样的纯度为________%.2.如图,实验室提供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让两个实验小组各自证明某一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A B C D用A、B、C、D填空(1)甲组分别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某一种气体:①证明其中含有CO2选用________;②证明其中含有水蒸气,选用________;③选择必要的仪器(每种只用一次)证明其中含有CO,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2)乙组用上述仪器(每种只用一次)组装一套装置,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则应该将________中的药品换成Ba(OH)2溶液,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下列装置图,用序号回答:甲乙丙丁戊巳(1)根据实验现象能直接证明一氧化碳中含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过________装置.(2)为验证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________装置.(3)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对生成的水进行称量.为防止杂质干扰,按正确连接顺序选用的装置是:不纯氢气→丙→→→.4.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某粉末状物质进行分析.取8.0g该物质放入图11—11 A中进行系列实验,结果如下:A中物质最后全部变为黑色;B中物质变为蓝色,B、C共增重0.9g;E中溶液变浑浊,E、F共增重1.1g;D、G中的物质无变化.反应结束后,将A中的黑色固体用氢气还原,黑色固体全部变红且有无色液体产生.C E F G图11—11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白(1)B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有________生成;D中无水硫酸铜的颜色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原粉末状物质的组成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4)原粉末状物质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5.(河北省,2001)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①检验了氢气的纯度后,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跟氧化铜反应前,应将制取的氢气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其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2)实验中,某次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前实验后氧化铜和玻璃管的总质量65.6g 59.2g氧化钙与U型管的总质量100.8g 108.8g根据数据计算生成的水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要求有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 6.某Na2CO3样品中混有一些NaCl,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纯度A B C D实验操作过程如下:把准确称量的10gNa2CO3样品装入B瓶后,将B装置分别与试管A 和C瓶相连,打开开关K,从a处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将开关K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D与瓶C连接,然后将足量稀H2SO4缓缓注入B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次打开开关K 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最后称量干燥管D,增重3.3g.回答:(1)A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3)干燥管D增加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的质量,由此可推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4)反应前第一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再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7.城镇居民烧水做饭用的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H2和少量CO2与水蒸气.为了验证其中H2、CO2的存在和管道煤气的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B中所盛物质为浓H2SO4、E中所盛物质为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其他所需的药品请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浓H2SO4、CuSO4粉末、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若需要,药品可重复选用).(1)写出A、D中盛放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2)写出C、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提出对F处尾气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析若将A、B装置中药品对换后对实验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固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方法使其分解来制取CO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设法将生成的水蒸气和CO2除掉,即可得到纯净的CO气体。
(1)在加热草酸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可能用到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酒精灯、⑤铁架台(带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请选择出发生装置中需要用到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如图是除去草酸分解产物中水蒸气、CO2后得到纯净的CO,并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甲乙丁①在装置甲中盛有的溶液最好是________,在装置乙中盛有溶液是________.②在丙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在丁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CuO全部被还原后停止实验操作的步骤有:①停止通气体;②熄灭酒精灯;③拆下实验装置;④继续通入气体直到玻璃管(丙)冷却.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9.乙醇是以高梁、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油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2001年4月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并于同年4月15日开始实施.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CO生成.现用以图11—16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A B C D E F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确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石灰水无变化.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25.2g,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产物中H2O的质量为________g.(4)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质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10.(山西省,2000)实验室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铜的一种氧化物的实验来测定该氧化物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 B C D E F试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a仪器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B、C、F装置的作用分别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点燃D装置中酒精灯以前,要将氢气通过整个装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D装置中铜的氧化物的质量为7.2g,当其完全被还原时,称得E装置增重0.9g,则这种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的原始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6)如果B、C装置的顺序颠倒,将造成铜、氧两元素的质量之偏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CuO粉末中混有少量的Cu2O,现利用如图11—18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气体,请根据组合装置判断,X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缺少它,将直接导致反应后________________装置内物品的质量偏差.(3)已知Cu2O的加热条件下也能被X气体还原为Cu,写出C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反应前CuO和Cu2O的总质量为m1g,完全反应后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2g(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________.(5)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将进入C中的气体换成上述两种气体中的另外一种,同样要求用该装置完成Cu2O 含量的测定实验,则D中的药品应改换为________.1.(1)锥形瓶;(2)CaCO3+2HCl CaCl2+H2O+CO2↑;(3)浓H2SO4;(4)①②③④;(5)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充分被吸收,(6)82.02.(1)①D ②B ③C、A、D;(2)C;B、C、A、D.3.(1)丁;(2)甲;(3)戊;甲;乙.4.(1)水;水已被完全吸收 (2)2NaOH +CO 2Na 2CO 3+H 2O(3)Cu 、O 、C 、H (4)Cu ∶O ∶C ∶H48∶28∶3∶15.(1)①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②浓H 2SO 4 (2)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96.65()8.1000.108(2.59g 6.65g g g g g----=gg 8.04.6=8∶1(3)①、③6.(1)吸收空气中的CO 2 (2)Na 2CO 3+H 2SO 4Na 2SO 4+CO 2↑+H 2O(3)CO 2 79.5%(4)除净B 、C 装置中的空气;使B 、C 装置中的CO 2气体全部进入D ;偏小 7.(1)澄清石灰水;CuSO 4粉末; (2)C :CuO +CO Cu +CO 2,CuO +H 2Cu +H 2O ;E :Ca (OH )2+CO 2CaCO 3↓+H 2O ;(3)烧掉或回收;(4)A 、B 中药品交换后,进入C 装置中的气体不干燥,导致对管道煤气中是否含H 2的检验得不到准确结论,同时由于水蒸气的存在,将对C 中的反应产生不良影响.8.(1)①④⑤⑥;(2)①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或浓H 2SO 4);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②④①③.9.(1)A 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E 的玻璃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P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验证产物中CO 2的存在;除去CO 2;检验CO 2是否已除尽;(3)13.8;16.2;(4)甲烷.10.(1)长颈漏斗;防止生成的氢气从长颈漏斗口逸出;(2)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E 装置;(3)排除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4)产生大量气泡,锌粒逐渐溶解;Zn +2HCl ZnCl 2+H 2↑;(5)18169.018169.02.7⨯⨯-g g g ;Cu 2O ;(6)低;B 装置中的水蒸气会随气流进入E 装置,使测出水的质量增加,从而导致由水计算出的氧元素的质量增大,铜元素质量减少,最终导致结果偏低. 11.(1)H 2;除去X 气体中可能混入的HCl 、SO 2、CO 2、H 2S 等酸性气体;(2)除去X 气体中的水蒸气D ;(3)H 2+CuO Cu +H 2O ;H 2+Cu 2O 2Cu +H 2O ;(4)(9m 1/4-10m 2)g 或(2.25 m 1-10 m 2)g ;(5)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或阻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 装置中);(6)碱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