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2)测量单元 测量单元的作用: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并 把它转换成标准的统一信号,该信号叫被控量的 测量值。 在气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标准气压信号 是0.02~0.lMPa;在电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 标准电流信号是0~10 mA或4~20mA。 在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温度 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在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 测量单元采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在锅炉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水位发讯器 (参考水位罐)和差压变送器。




给比例微分调节器施加一个阶跃的偏差输入信号 后,它首先有一个阶跃的比例加微分的输出,然 后微分输出逐渐消失,最后消失在比例输出上。 微分时间Td表示微分输出消失的快慢,或微分输 出保留得时间长短。若Td大,说明微分作用消失 慢,或微分作用保留时间长,则微分作用强。若 Td小,说明微分作用消失得快,或微分作用保留 时间短,则微分作用弱。因此,微分时间Td的大 小,是衡量微分作用强弱的参数。 如果把微分时间旋钮调整到Td=0,相当于切除微 分作用,这时调节器就成为纯比例调节器。 在比例微分调节器中,加进微分作用后,其比例 带PB可比纯比例控制的比例带PB小一点。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分类方法: 1、定值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为某个确 定值,则该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例如锅炉水位与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柴 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燃油粘度控 制系统,发电机的原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等都 属于定值控制系统。
2、程序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而且是按人们事 先安排好的规律进行变化,则该系统称为程序 控制系统。 例如船舶主机遥控系统中的转速控制,其 给定值就是按车钟设定转速的预定发送速率规 律而变化的。
3、随动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任意变化的,且变化规律 是事先无法确定的系统,则该系统称为随动控 制系统。 例如自动舵的随动操舵系统,其舵角给定 值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航行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第1章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第1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基本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分析2011年9月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内容提要基本术语:反馈量,扰动量,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对象;基本结构:开环,闭环,复合;基本类型:线性和非线性,连续和离散,程序控制与随动;基本要求:暂态,稳态,稳定性。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针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找出其被控对象、输入量、输出量,并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2、基本内容(1)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但不能自动补偿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

当系统扰动量产生的偏差可以预先进行补偿或影响不大时,采用开环控制是有利的。

当扰动量无法预计或控制系统的精度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则应采用闭环控制。

(2)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反馈环节,它能依靠反馈环节进行自动调节,以克服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闭环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但是闭环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

(3)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给定环节、检测环节、比较环节、放大元件、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等部件组成。

系统的作用量和被控量有:给定量、反馈量、扰动量、输出量和各中间变量。

结构图(又简称框图)可直观地表达系统各环节(或各部件)间因果关系,可以表达各种作用量和中间变量的作用点和信号传递情况以及它们对输出量的影响。

(4)在不同输入量作用下,对系统的输出量的要求,揭示出反馈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输出跟随输入。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有:稳定性——系统能工作的首要条件;快速性——用系统在暂态过程中的响应速度和被控量的波动程度描述;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3、基本知识模块(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及特点、组成和基本环节(3)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本章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从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入手,重点介绍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要求和系统类型的划分原则,进一步揭示对自动控制的本质要求——两个能力:跟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输出跟随输入。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理解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熟悉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了解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熟悉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了解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基本要素,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和对系统的性能要求,了解一些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实际 系统 物理 模型 数学 模型 方法(系统组成 分析、设计)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 工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 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学会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征。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没有人的直接干预,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 象(如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或被控制量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 ●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上述自动控制的目的,由相互联系 和制约的各部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自动控 制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自动控制 系统的结构及特点、组成和基本环节,自 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 类型。
概述: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 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人类 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自动控制作为一种 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 及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自控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就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 规律的科学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仅是工程控制论 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 般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是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基础, 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自动控制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 标等。

2.现代控制理论

● ●
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线性定常或非 线性时变) 研究方法:状态空间方法 代表人物: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贝尔曼 (动态规划原理)、卡尔曼(卡尔曼滤波)等
3.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

自动控制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学科。

本课程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重点论述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分析线性系统的性能,并介绍系统的初步设计及校正的一般性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有较系统的认识,达到理解并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解决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准备。

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3、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

4、理解自控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本课程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机拖动、变流技术、计算机原理等为前序课程,也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必需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各门专业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章章,次重点是第一、第二章,一般章节为六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和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通过闭环控制系统的举例,理解反馈控制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述。

第二节自动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的特点,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类,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主要包含三类。

《反馈控制系统概念》课件

《反馈控制系统概念》课件
详细描述
误差消除原理是指通过负反馈不断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输出逐渐接 近期望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信号逐渐减小,直到达到可接受的范围或完全 消除。
系统稳定性原理
总结词
系统稳定性原理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特性,它确保系统在 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稳定状态。
详细描述
系统稳定性原理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通过负反馈机 制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使系统重新回到稳定状态。系统稳 定性是衡量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适应控制技术
总结词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未来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之一,它能够实现自适应调节、自适应优化,提高系 统的适应性和性能。
详细描述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自适应算法和优化算法,使 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工况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 和策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通过自适应控制技术 ,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自适应优化等 功能,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性能。
特点
具有自动调节、快速响应、高精 度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 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器
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根 据一定的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
号。
执行器
接收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 进行动作。
传感器
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转 化为反馈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被控对象
受到执行器驱动和控制的对象 。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网络化控制技术
总结词
网络化控制技术是未来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 一,它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提高 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详细描述

《回路反馈控制系统》课件

《回路反馈控制系统》课件

设定值:期望被 控对象达到的状 态
03
回路反馈控制系 统的应用
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压力控制: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压力的精确控制 流量控制: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 液位控制: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液位的精确控制
回路反馈控制系 04 统的优势与局限

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优势
提高系统的稳 定性:通过反 馈控制,可以 减少系统的误 差,提高系统
的稳定性。
提高系统的准 确性:通过反 馈控制,可以 减少系统的误 差,提高系统
的准确性。
提高系统的响 应速度:通过 反馈控制,可 以减少系统的 响应时间,提 高系统的响应
鲁棒性。
05
回路反馈控制系 统的设计方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
建模方法:使用 数学模型描述系 统
仿真工具:使用 仿真软件进行仿 真
仿真步骤:建立 模型、设置参数、 运行仿真、分析 结果
仿真结果:验证 系统稳定性和性 能指标
控制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控制策略的设计:设计控制 策略的算法和参数
控制策略的验证:通过仿真 或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回路反馈控制系 统的概述
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定义
回路反馈控制 系统是一种自 动控制系统, 通过反馈信号 来控制输出。
反馈信号可以 是输出信号的 一部分,也可 以是输出信号
的函数。
回路反馈控制 系统可以分为 开环控制系统 和闭环控制系
统。
开环控制系统 没有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 有反馈信号。
如何克服局限性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
反馈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控制器
包括以下基本部件:
量测元件 整定元件,电源U0。 比较元件 放大元件,放大器8。
执行元件,执行电动机5。
校正元件 能源元件,放大器所用电源。
期望电压 执行Biblioteka 构 控制对象实际电压控制器
发电机电压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和负反馈
Ax Bu x y Cx Du
1 G ( s ) C ( sI A ) B D d ( s ) det( sI A )
我们可以利用系统的特征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 下例说明,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 s 2 s 1 G ( s ) 3 2 s 2 s s 1 3 2 它的特征方程: s 2 s s 1 0 1.7549, s 0.1226 0.744 的根是: s 1 2 , 3
m m 1 b s b s ... b s b ( s ) m m 1 1 0 n G ( s ) n n 1 a s a s ... a s a d ( s ) n n 1 1 0
则G(s)称为该动态系统的传递函数,一个线性动态系 统的传递函数是零初值条件下输出量的Laplace变换 与输入量的Laplace变换之比。d(s)称为特征多项式, d(s)=0称为特征方程,其根称为特征根,即传递函数 的极点。n(s)的零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对于用状态空间描述的系统

静态解
对应的特征方程 通解
b x(t) ,(a2 0 ) a2
2 a a 0 1 2
b x ( t ) C e C e 1 2 a 2
t 1 t 2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反馈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它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等。

本文将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包括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等。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所需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系统输入信号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传感器、误差放大器、执行器和反馈控制器。

其中,传感器用于将系统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误差放大器用于比较输出信号和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执行器将误差信号转换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反馈控制器则用于调节误差信号。

根据系统的反馈路径,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入信号不受输出信号的影响,输出信号也不会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调节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路径可以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情况。

负反馈是指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调节,从而减小误差。

正反馈则是指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口,增加误差,使得系统失去控制。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误差信号来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尽可能接近。

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递函数的建立、稳态误差的计算和控制器的设计。

传递函数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进行求解。

传递函数的形式为:G(s) = Y(s) / X(s)其中,G(s)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s为复频域变量,Y(s)和X(s)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

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生理学-人体的反馈调节系统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生理学-人体的反馈调节系统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生理学-人体的反馈调节系

生理学中开篇介绍了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人体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系统)。

为考生提供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复习资料。

调节方式相对比较简单,而在考试中,控制反馈调节系统是一个常考点,包括对每种反馈调节的特点的考察、对各种生理现象控制反馈系统的分类的判断等。

正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生理上的正反馈包括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病理情况如心衰时血量与射血功能之间的关系。

负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系统有一个调定点,使受控部分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狭小范围内变动。

调定点可在一定情况下发生变动,即为重调定。

减压反射、体温调节等均属负反馈。

前馈控制系统指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如寒冷信息视、听等感觉传至脑时,产热及散热过程即在寒冷刺激到达之启动;又如食物进入胃之前,胃液的分泌即开始,亦属于前馈反射。

因此可以总结以下特点:
如需判断生理过程是属于那类反馈,方法可有以下几种:
1.凡是有生理过程有正常值的均为负反馈调节,例如:血糖调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等。

2.凡是维稳的生理过程均为负反馈。

3.生理状态下,正反馈只有: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其余均为负反馈。

数字反馈PID

数字反馈PID
反馈程序位于DSP程序的功能层,实现 反馈控制器硬件的控制和反馈算法的实现。 接口定义见文档
六、反馈补偿
• 压电陶瓷的非线性,表现出具有滞后性质, 导致在上坡扫描与下坡扫描的性质不一样, 总体地说,上坡扫描时不偏差信号会大, 而在下坡时偏差信号会比较小。
• 因此,采用补偿的方法,原理如下
七、SPM数字PI控制器流程图
• 增量式的优缺点: 误动作时影响小,算式中不需要累加等; 但积分截断效应大,有静态误差;溢出的 影响大。
四、SPM数字反馈控制器硬件原理
Vin可以是放大 后的探头信号
五、SPM数字PID控制器软件设计
• 两部分:接口程序和反馈程序 接口程序位于DSP程序的功能层,负责
与DSP的实现层通讯,完成反馈参数的初 始化设置;
一、反馈控制系统(1)
• 反馈原理: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
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 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 预期的系统性能。
一、反馈控制系统(2)
• 组成三要素: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馈通
路。
• 作用: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改善系统的
响应特性
• 分类: 按效果分类:
①负反馈——维持稳态,但滞后、波动; ②正反馈——加速生理过程
• 要求:采样周期足够短。
• 分类:位置式PID控制算法和增量式PID控 制算法
三、数字PID——位置式(2)
• 输出值:控制量的绝对值
三、数字PID——增量式(3)
• 输出值——控制量的增量
位置式与增量式比较
• 位置式的缺点:
全量输出,每次输出均与过去的状态有关,需 要对e(k)进行累加,运算工作量大;u(k)大幅度变 化时,会引起执行机构位置的大幅度变化。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62学时,实验1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专科机械工程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是工科高等院校电类、控制类、机械类等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开设重在使学生掌握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解决自动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和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很有必要的。

四、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增加对前沿和最具特色机械装备研发、使用、推广等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员对该课程的探索兴趣;二是突出从理工类专业的角度理解设备运行原理和设计思路的方法,向学员强调学好这门课必须具备数学、电子学、计算机软硬件方面坚实的知识基础,重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体现有别于理工院校自动控制课程的强调理论探索、侧重系统设计及实现等的教学模式;三是鼓励学员查询相关资料、书籍,不要满足于仅仅了解系统原理的简单程度,强化学员的自学能力,培养获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装备的创新型革新及研制打好基础;四是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并积极引导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良好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课程设计思路在本课程开设之前,学员已经具备了多门课程的先导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员学习和使用MATLAB软件,对于课堂作业,通过MATLAB进行验证。

讲授中应力争多介绍自动化领域前沿成果,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的阐述。

1.依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思路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的原理及技术,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理论性很强。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理解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熟悉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了解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熟悉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了解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基本要素,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和对系统的性能要求,了解一些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DCS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DCS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DCS控制系统
2013
内容提要
第一章 DCS控制系统 DCS控制系统简述 DCS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CENTUM-CS3000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字母代号 DCS控制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 简单控制系统 概述 简单控制系统的几大参数 三种控制器的比较
内容提要
第三章 复杂控制系统 概述 串级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 分程控制系统 选择控制系统 三冲量控制系统 第四章 过程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投运 控制系统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操作站、工程师站和上位计算机构成集中管理部分;现场监测站、现场控制站构成分散控制部分;通信网络是连接集散系统各部分的纽带,是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关键,
第三节 CENTUM-CS控制系统的构成字母代号
CENTUM-CS系统构成
第三节 CENTUM-CS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字母代号
第四节 串级控制系统
例:联合尾气焚烧炉炉温控制
第二节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 主被控参数 ,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 副被控参数 ,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的,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调节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

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围绕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等。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后续章节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第二章:系统动力学建模系统动力学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本章将介绍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将实际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为控制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阶跃响应、脉冲响应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时域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四章: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和调节方法,以及如何通过PID控制器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第五章: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工具,本章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实际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在频域中的特性。

第六章: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章将介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设计原则,帮助读者避免系统不稳定导致的问题。

第七章:校正设计方法校正设计是控制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校正设计方法,包括比例校正、积分校正、比例积分校正等,帮助读者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第八章: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是控制系统发展的前沿领域,本章将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了解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田玉平自动控制原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自己在自动化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反馈控制系统-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反馈控制系统-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其控制部分不断接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改变着它的活动。

这种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图1-1是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式图。

图中把该系统分成比较器、控制系统、受控系统三个环节;输出变量的部分信息经监测装置检测后转变为反馈信息,回输到比较器,由此构成闭合回路。

在不同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或机械信号,但最重要的是这些信号的数量和强度的变化中所包含的准确的和足够的信息。

参考信息即输入信息(Si),它和反馈信息(Sf)比较后,即得出偏差信息(Se)。

三者的关系为:Se=Si+Sf如果是负反馈,则Sf为负值;如果是正反馈,则Sf为正值。

图1-1反馈控制系统模式图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如出现一个干扰信息(Sd)作用于受控系统,则输出变量发生改变,导致该反馈控制系统发生扰乱;这时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发生偏差,偏差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使控制信息(Sc)发生改变,以对抗干扰信息的干扰作用,使输出变量尽可能恢复到扰乱前的水平。

例如,人体的体温经常可稳定在37°C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

现在认为下丘脑内有决定体温水平的调定点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参考信息使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控制信息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体温维持在37°C左右。

如果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产热突然增加(即发生干扰信息,使输出变量增加)体温随着升高,则下丘脑内的温度敏感(监测装置)就发生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偏差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产热和散热过程,使升高的体温回降,恢复到场37°C左右。

例题: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血液凝固B.压力感受性反射C.分娩D.排尿反射E.排便反射正确答案:B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则处于再生状态。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是指利用各种控制器和控制装置,通过反馈信号来调节系统输出,使其达到预期的状态或行为。

在自动控制中,有一些基础的原理需要了解。

1. 反馈原理:反馈是指将系统输出的一部分作为输入,通过比较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来调节系统以减小误差。

反馈原理是自动控制的核心原则,它能够使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装置,它接收反馈信号并产生控制输出,以调节系统状态。

常见的控制器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它们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组合使用。

3.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系统状态或环境变量的装置,它能将所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供控制器使用。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等。

4.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对系统进行调节或操作的装置。

执行器可以改变系统的输出,如电动机、阀门和伺服系统等。

5.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控制器输出不受系统反馈影响,只根据预设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控制器根据系统反馈信号进行调节,以使系统输出满足预期要求。

闭环控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6.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灵敏度、响应时间和稳态误差等。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各种干扰下保持稳定的能力;灵敏度是指系统输出对输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输入变化到输出变化的时间;稳态误差是指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

以上是自动控制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它们是理解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应用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阶跃信号输入时,被控量变化的动态过程 有以下四种: (1)发散振荡过程 (2)等幅振荡过程 (3)单调过程(非周期过程) (4)衰减振荡过程
(1)稳定性指标 对于定值控制系统可用衰减率ψ 表示,
ψ = A−B/ A ψ <0 发散振荡过程, 0 < ψ <1 衰减振荡 过程 ψ =0 等幅振荡过程, ψ =1 非周期过程 一般希望ψ =0.75~0.9
(2)测量单元 测量单元的作用: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并 把它转换成标准的统一信号,该信号叫被控量的 测量值。 在气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标准气压信号 是0.02~0.lMPa;在电动控制系统中,其统一的 标准电流信号是0~10 mA或4~20mA。 在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温度 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在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 测量单元采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在锅炉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单元采用水位发讯器 (参考水位罐)和差压变送器。
(3)调节单元
调节单元是指具有各种调节作用规律的调节器。 把运行参数所希望控制的最佳值叫给定值,用 r 表示; 被控量的测量值用 z 表示。把被控量的测量值偏离给 定值的数量叫偏差值,用 e 表示,显然,e = r - z 。 调节器首先接收测量单元送来的被控量的测量信号, 并与被控量的给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信号,再根据偏差 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正偏差还是负偏差),依据某种调 节作用规律输出一个控制信号,对被控量施加控制作用, 直到偏差等于零或接近零为止。
对一个实际控制系统来说,要根据控制对象的特 性,调定合适的比例带PB,以保证一个控制系统 具有最佳的动态过程。 在调节器上装有比例带调整旋钮,用来设定比例 带。比例带的可调范围,对不同类型的调节器不 尽相同,一般是在5%~300%之内。 4、比例调节作用的特点: 比例调节对被控量的控制比较及时,但是系 统存在静态偏差。K大,静态偏差越小。
显然,比例带PB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比例带大小对控制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当组成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确定以后,比例带PB的 大小,对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品质好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若比例带PB增大,使比例作用减弱,系统动态过程 稳定性提高,即衰减率φ 增大,但最大动态偏差emax增 大,过渡过程时间ts加长,静态偏差ε增大。 若比例带PB选定太小,比例作用很强,有一点偏 差e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就很大,相对扰动来说,调节 阀开度的变化量会过头,造成被控量的大起大落,系统 的振荡倾向明显增大,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 于被控量的振荡不息,会加长过渡过程时间ts。
二、比例作用规律(P作用规律) 1、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调节器的输出变化 量与输入偏差成比例
2、比例带PB(δ )的概念 比例带PB或比例度δ 是指调节器的相对输入 量与相对输出量之比的百分数
式中:e是被控量的变化量(偏差值),ΔXmax。 是被控量允许变化的最大范围,叫全量程。 被控量的变化量与全量程的比值e/ΔXmax是调节器 的相对输入量。P是调节阀开度的变化量,Pmax是 调节阀开度的最大变化量,即调节阀从全关到全开 或全开到全关叫全行程,调节阀开度变化量与全行 程的比值P/Pmax是调节器的相对输出量。 R=Pmax/ΔXmax叫量程系数,在单元组合仪表 中,R=1。这样,
2、评定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品质的指标 反馈控制系统的扰动形式是随机的, 很难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精确地描述, 但可以归纳为四种扰动形式: ① 阶跃形式、② 线性形式、③脉冲形式、 ④正弦形式。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 通常以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给定值或扰动,因为 阶跃信号是反馈控制系统一种最常见的输入信号, 而且不论是作为给定值或者扰动量,对系统是最 严重的冲击,最容易引起系统发生不平衡状态




给比例微分调节器施加一个阶跃的偏差输入信号 后,它首先有一个阶跃的比例加微分的输出,然 后微分输出逐渐消失,最后消失在比例输出上。 微分时间Td表示微分输出消失的快慢,或微分输 出保留得时间长短。若Td大,说明微分作用消失 慢,或微分作用保留时间长,则微分作用强。若 Td小,说明微分作用消失得快,或微分作用保留 时间短,则微分作用弱。因此,微分时间Td的大 小,是衡量微分作用强弱的参数。 如果把微分时间旋钮调整到Td=0,相当于切除微 分作用,这时调节器就成为纯比例调节器。 在比例微分调节器中,加进微分作用后,其比例 带PB可比纯比例控制的比例带PB小一点。
3、随动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任意变化的,且变化规律 是事先无法确定的系统,则该系统称为随动控 制系统。 例如自动舵的随动操舵系统,其舵角给定 值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航行情况。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1、动态过程特点 系统从受到扰动开始到被控量稳定在新稳态值, 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也就是被控量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称为动态过程(过渡过程)。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分类方法: 1、定值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为某个确 定值,则该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例如锅炉水位与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柴 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燃油粘度控 制系统,发电机的原动机转速控制系统等都 属于定值控制系统。
2、程序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值是变化的,而且是按人们事 先安排好的规律进行变化,则该系统称为程序 控制系统。 例如船舶主机遥控系统中的转速控制,其 给定值就是按车钟设定转速的预定发送速率规 律而变化的。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例1、辅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例2、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1)控制对象 控制对象是指所要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装 置。把所要控制的运行参数叫做被控量。 在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中,锅炉是控制 对象,水位是被控量。 在柴油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淡 水冷却器是控制对象,冷却水温度是被控量。 在柴油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中,柴油机是 控制对象,转速是被控量。

1、微分作用规律(D作用规律) 调节器的输出量与输入偏差的变化速度成比例
2、微分作用的特点:
具有超前控制作用,能及时克服扰动,被控量 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缩 短过渡过程时间,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但不能消除 系统的静态偏差。 微分作用多用于对象时间常数较大的系统。
3、比例微分作用规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对于改变给定值的控制系统可用超调量ζ

p
表示:
ζ
р
= Ymax−Y(∞)/
Y(∞)×100%
一般要求ζр <30%
振荡次数 N,一般要求2 ~ 3次。 (2)准确性指标 最大动态偏差 emax 、静态偏差ε
(3)快速性指标
过渡过程时间 ts 、 振荡周期TW
第二节 调节器的作用规律 一、双位式作用规律 1、双位式作用规律的概念 例:辅锅炉水位浮子式双位控制系统
e
0
t C B
p K
t
输出特性
4、积分时间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在整定Ti值时,切忌把Ti值整 定太小,否则由于积分作用太 强,系统动态过程振荡激烈, 被控量长时间稳定不下来。 如果Ti值不能进行准确地整定, 那么选取Ti值时,要宁大勿小。 Ti值偏大一些,积分作用偏弱, 只是消除静态偏差的时间稍长 一些。积分时间Ti的整定范围 是在3 s至20 min之内。控制对 象惯性大的控制系统,选取Ti 值要大一些。控制对象惯性小 的控制系统,选取Ti值可小一 些。
4、微分时间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五、比例积分微分作用规律(PID作用规律)

1、比例积分微分作用规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微分作用对干扰信号 非常敏感,因此液位控 制系统不能采用微分。



在使用中,往往把积分时间Ti整定得比微分时间 Td长,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为 Ti=(4~5)Td。 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中,如果把积分时间整定 为Ti→∞;把微分时间整定为Td=0,则相当于切 除积分和微分作用,成为纯比例作用调节器。 若调节器用于控制系统对被控量的稳态精度要求 很高的情况,调节器中要加进积分作用。若控制 系统中控制对象惯性较大时,调节器应加进微分 作用。加进微分作用后,原来整定的比例带PB和 积分时间Ti都可以减小一点,这样既能减小最大 动态偏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加快系统的 反应速度,使过渡过程时间ts进一步缩短,从而 充分发挥三种作用规律的优点。

三、比例积分作用规律(PI作用规律)

1、积分作用规律(I) 调节器的输出量与输入偏差对时间的积累成比例
2、积分作用的特点: 控制作用很不及时,容易使被控量超调和 振荡。与纯比例调节相比较,使系统最大动态 偏差增大,稳定性下降,过渡过程时间变长。 优点是能够消除系统的静态偏差
e
0
t
p
a
b
0
t
3、比例积分作用规律定义及表达式
e
0
t C B
积分时间的测定:
p Ke
0
Ti
图 1-3-6
A
比例积分调节器
t
输出特性
当时间进行到t=Ti时, P(t)=2 Ke,即PI调节 器的输出是比例输出的两 倍,也就是积分输出等于 比例输出,BC=AB。 由此可见,积分时间Ti的 物理意义是,在给PI调节 器输入一个阶跃偏差信号 时,积分输出等于比例输 出所需的时间就是积分时 间Ti。Ti越小,积分输出 达到比例输出的时间越短, 积分作用越强。
水位的动态过程
2、压力调节器(压力开关)
幅差:被控量(压力)上、下限之间的差值。 幅差调整:通过改变给定弹簧的预紧力可调整 压力的下限值Px,通过改变幅差弹簧的预紧力 可调整压力的上限值Pz。 幅差的计算公式: ΔP=0.07+(0.25-0.07)•X /10 X是幅差旋纽(幅差螺钉)的刻度 调大幅差弹簧与主杠杆上作用螺钉之间的间 隙,则上限值减小,下限值不变,幅差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