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文献评价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以下称指导原则),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研究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时的一般考虑。

制定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和研究者制定药物整体研发策略及单个临床试验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药品技术评价提供参考。

另外,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等进行临床试验时,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

二、临床试验基本原则(一)受试者保护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2.应具备的安全性基础开展任何临床试验之前,其非临床研究或以往临床研究的结果必须足以说明药物在所推荐的人体研究中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

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当由药理毒理专家和临床专家等动态地对药理毒理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评价,以评估临床试验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对于正在或将要进行的临床试验方案,也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关各方应当按各自职责承担保护受试者职责。

(二)临床试验基本方法1.临床试验一般规律药物研发的本质在于提出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进行回答。

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进行的研究,用于回答与研究药物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相关的特定问题。

通常采用两类方法对临床试验进行描述。

按研发阶段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Ⅳ期临床试验。

按研究目的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上市后研究。

两个分类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两个分类系统互补形成一个动态的有实用价值的临床试验网络(图1)。

图1. 临床研发阶段与研究类型间的关系(实心圆代表在某一研发阶段最常进行的研究类型,空心圆代表某些可能但较少进行的研究类型)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POC)是指验证候选药物的药理效应可以转化成临床获益,一般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进行,用以探索安全耐受剂量下有效性的信号,降低临床开发风险。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附件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一、定义、基本要求与适用范围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是指评估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和数据质量的文件,用于证明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守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作为确认临床试验实施的真实性和所收集数据完整性的依据,是申办者稽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应当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必备文件管理要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必备文件保存。

二、参考文献
ICH E6(R2)Guideline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三、附表
附表1 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附表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附表3 临床试验完成后
备注:“X为保存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7号——关于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7号——关于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7号——关于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
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9.05.23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27号
•【施行日期】2019.05.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19年第27号
关于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
通告
为进一步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包括持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持有人)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持有人履职能力,规范持有人开展临床安全性文献的系统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监局
2019年5月23日。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一、概述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理知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临床研究不同于西药,其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药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现状目前,我国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正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药企开始重视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致力于将传统中药转化为现代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

然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临床试验设计、评价指标选择等方面的不足。

有必要建立规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重要性1. 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制定可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通过明确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指标,可以有效避免研究结果的偏倚和错误,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促进中药新药的临床转化规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助于促进中药新药的临床转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引导中药新药研究的方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可以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规范和指导原则,可以引导研究人员更加精准地开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

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内容1. 研究设计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类型、研究方案、受试者招募和纳入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2. 评价指标选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考虑中药特性和临床需求,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反映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需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4. 有效性评价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还需对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临床疗效观察、药效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10506栏目中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作者笪红远部门药理毒理学部正文内容非临床安全性名词源自1989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简称ICH)”所制定的共同技术文件中安全性技术指导原则内【1】,是注册新药毒理学动物试验研究全部内容的统称;ICH系由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美国、日本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药品生产研发部门协商成立。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指注册申请新药中药所提供的非临床动物试验研究中全部毒理学试验和安全药理试验的实验数据和评价资料。

中药新药注册法规的建设、新药研究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的发展历经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变革,走过了从模仿转化到吸收融合、由自主成长到共同发展的道路。

通过回顾新药注册法规体系发展和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修订经历,对了解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特点、探究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规律、遵循正确的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方向,启发和帮助我们用正确的理念指导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促进和帮助提高中药新药研发水平和评价质量都是十分有益。

一、中药新药管理的历史沿革中药新药名称的出现在近三十年,其中后二十多年时间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当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链,传统中医药行业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焕发了新生机。

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迄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载体,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历来备受关注。

二十一世纪初,2002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明确提出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2007年十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将中药产业发展确定为后15年优先发展领域之一;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和要求【2】;“十二五”规划任务对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发展中医药产业。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附件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一、定义、基本要求与适用范围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是指评估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和数据质量的文件,用于证明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守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作为确认临床试验实施的真实性和所收集数据完整性的依据,是申办者稽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应当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必备文件管理要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必备文件保存。

二、参考文献
ICH E6(R2)Guideline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三、附表
附表1 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1 —
—2 —
—3 —
—4 —
附表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5 —
—6 —
—7 —
附表3 临床试验完成后
备注:“X”为保存项。

—8 —。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附件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以下称指导原则),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研究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时的一般考虑。

制定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和研究者制定药物整体研发策略及单个临床试验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药品技术评价提供参考。

另外,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等进行临床试验时,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

二、临床试验基本原则(一)受试者保护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2.应具备的安全性基础开展任何临床试验之前,其非临床研究或以往临床研究的结果必须足以说明药物在所推荐的人体研究中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

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当由药理毒理专家和临床专家等动态地对药理毒理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评价,以评估临床试验可—1——2—能给受试者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对于正在或将要进行的临床试验方案,也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关各方应当按各自职责承担保护受试者职责。

(二)临床试验基本方法1.临床试验一般规律药物研发的本质在于提出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进行回答。

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进行的研究,用于回答与研究药物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相关的特定问题。

通常采用两类方法对临床试验进行描述。

按研发阶段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Ⅳ期临床试验。

按研究目的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上市后研究。

两个分类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两个分类系统互补形成一个动态的有实用价值的临床试验网络(图1)。

图1. 临床研发阶段与研究类型间的关系(实心圆代表在某一研发阶段最常进行的研究类型,空心圆代表某些可能但较少进行的研究类型)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POC)是指验证候选药物的药理效应可以转化成临床获益,一般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进行,用以探索安全耐受剂量下有效性的信号,降低临床开发风险。

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

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

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
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循法规要求: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原理,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应涵盖药品的各个方面,包括药效、安全性、稳定性等,确保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4. 安全性优先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应始终将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确保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5. 客观公正原则:评价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6. 可追溯性原则:评价过程中应保留完整的记录和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

7. 保密性原则: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的药品信息,应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

总之,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指导原则是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以下称指导原则),是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研究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时的一般考虑。

制定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和研究者制定药物整体研发策略及单个临床试验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药品技术评价提供参考。

另外,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等进行临床试验时,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化学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

二、临床试验基本原则(一)受试者保护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2.应具备的安全性基础开展任何临床试验之前,其非临床研究或以往临床研究的结果必须足以说明药物在所推荐的人体研究中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

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应当由药理毒理专家和临床专家等动态地对药理毒理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评价,以评估临床试验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对于正在或将要进行的临床试验方案,也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1—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关各方应当按各自职责承担保护受试者职责。

(二)临床试验基本方法1.临床试验一般规律药物研发的本质在于提出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进行回答。

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进行的研究,用于回答与研究药物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相关的特定问题。

通常采用两类方法对临床试验进行描述。

按研发阶段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和Ⅳ期临床试验。

按研究目的分类,将临床试验分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上市后研究。

两个分类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两个分类系统互补形成一个动态的有实用价值的临床试验网络(图1)。

图1. 临床研发阶段与研究类型间的关系(实心圆代表在某一研发阶段最常进行的研究类型,空心圆代表某些可能但较少进行的研究类型)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POC)是指验证候选药物的药理效应可以转化成临床获益,一般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进行,用—2—以探索安全耐受剂量下有效性的信号,降低临床开发风险。

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2年05月目录一、前言 (1)二、适用范围 (2)三、一般原则 (3)四、风险评估与控制 (6)五、产品设计的一般考虑 (9)1. 病毒载体类产品 (9)2. 核酸类产品 (15)3. 细菌载体类产品 (17)六、生产用物料 (18)1. 起始原材料 (18)2. 其他生产用物料 (25)七、生产工艺 (27)1. 生产工艺开发 (27)2. 生产工艺的确认与验证 (33)八、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34)1. 质量研究 (34)1.1 鉴别和结构分析 (35)1.2 生物学活性 (37)1.3 纯度、杂质和污染物 (38)1.4 含量 (41)1.5 其他特性分析 (41)1.6 基因编辑技术的相关考虑 (41)2. 质量标准 (43)九、稳定性研究 (45)十、包装及密封容器系统 (47)十一、名词解释 (48)十二、参考文献 (49)一、前言随着基因递送载体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应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产品一般通过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靶细胞或组织,替代、补偿、阻断、修正、增加或敲除特定基因以发挥治疗作用。

按照基因导入人体的方式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内(in vivo)基因导入和体外(ex vivo)基因导入两种方式。

体内基因治疗产品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通过适当的载体直接导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而体外基因治疗产品一般在体外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细胞,制备成为经基因修饰的细胞或细胞衍生产品,最终经回输以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体内和体外基因治疗产品在产品类型、基因载体类型与设计、载体的靶向性需求、起始原材料的管理、产品的纯度、杂质水平的控制、生产模式和质量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两类产品在研发和技术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进行分类规范。

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2年5月目录一、前言 (1)二、适用范围 (1)三、一般原则 (2)(一)研究开发规律 (3)(二)产品特点相关技术考量 (5)四、风险评估与控制 (7)五、生产用物料 (9)(一)原材料 (9)(二)辅料 (16)(三)耗材 (16)六、生产工艺 (16)(一)工艺研究 (17)(二)过程控制 (22)(三)工艺验证 (23)七、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 (24)(一)质量研究 (24)(二)质量控制 (29)八、稳定性研究 (34)(一)基本原则和贮存稳定性研究 (34)(二)运输稳定性研究 (35)(三)使用稳定性研究 (36)(四)贮存条件标识 (36)九、包装及密封容器系统 (37)十、参考文献 (38)一、前言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促进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该指导原则对按照药品进行研究和申报的细胞治疗产品药学技术要求进行了总体阐述。

由于不同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细胞来源、类型、体外操作等方面差异较大,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相较传统药物更加复杂,为规范和指导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按照药品管理规范进行研发和评价,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仅基于当前的科学认知,对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药学研究提出一般性技术原则和建议,内容不具有强制性。

申请人/持有人也可基于产品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开展研究,并说明合理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认知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将逐步修订和完善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中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是指源自人体(自体/异体)细胞或人源细胞系的细胞,经过体外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活化、遗传修饰、细胞库(系)的建立、冻存复苏等,再输入或植入到患者体内,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治疗疾病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例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一、药品评价的重要性药品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疾病、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健全的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因药品问题而产生不良后果。

其次,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药品的有效使用。

通过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

药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降低医疗机构因为药品问题而产生的风险,提升医疗质量。

二、药品评价要素药品评价主要包括药品的质量、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要素。

其中,质量是药品评价的首要考量因素。

药品的质量包括其原料、生产过程、包装等方方面面,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疗效是药品评价的关键要素,药品的治疗效果是使用药物的目的,疗效评价可以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药品,提高治疗效果。

安全性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指标,药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性评价可以预防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经济性是药品评价的综合考虑因素,考虑药品的价格、用量等因素,确保药品的经济使用。

三、药品评价方法药品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品溯源与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

药理学研究是药品评价的基础,通过对药物的药理学性质进行研究,可以初步评价药品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药品溯源与监管是药品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管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使用药品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药品的安全问题。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3个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3个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3个指导原则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0.10•【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1号•【施行日期】2020.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31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3个指导原则的通告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附件1)、《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附件2)、《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附件3)。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10月10日附件1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药材是中药新药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影响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

为完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药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为中药制剂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药材,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理念,针对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药材基原与药用部位、产地、种植养殖、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与贮藏及质量标准等内容,旨在为中药新药用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二、基本原则(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药材质量控制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中医药传统经验和特色。

药材的适宜产地、生产方式、生长年限、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等应尊重传统经验。

鼓励传承传统经验和技术,鼓励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表征传统质量评价经验和指标。

文献检索和利用标准操作规程

文献检索和利用标准操作规程

文献检索和利用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学术文献是高质量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之一,根据法规要求制定文献检索和利用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文献检索和利用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和利用。

3职责3.1本文件由药物警戒部制定。

3.2药物警戒部按本文件规定履行文献检索和利用的相关职责。

4定义4.1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包括文献查找、分析判定、判定评价、有效利用的综合过程。

4.2检索式,是检索提问的逻辑表达式,由检索词以及系统支持的检索算符和检索字段构成。

5参考文件/依据5.1关于发布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131号)5.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5.3关于发布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19年第27号)6正文6.1文献检索的频率和时间范围要求6.1.1文献检索的频率首次上市或首次进口五年内的新药,文献检索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其他药品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也可根据药品风险情况确定。

6.1.2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检索的时间范围要有连续性,不能间断。

6.2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来源药物警戒专员应对广泛使用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国内外文献均要求至少要同时检索两个数据库。

➢国内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等➢国外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等➢其他相关网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药品安全警示专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相关专栏。

6.3文献检索的类型有关不良反应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个案报道、病例系列、不良反应综述等,此外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荟萃分析等也可能涉及到药品的不良反应。

6.4文献检索流程药物警戒专员根据要求定期进行公司药品不良反应文献的检索,收集可疑药品安全性信息。

6.4.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明确需检索的药品名称(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别名、曾用名)、活性成分、相关不良反应、相同成分的不同剂型等信息资料。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一、定义、基本要求与适用范围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是指评估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和数据质量的文件,用于证明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守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作为确认临床试验实施的真实性和所收集数据完整性的依据,是申办者稽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应当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必备文件管理要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必备文件保存。

二、参考文献
ICH E6(R2)Guideline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三、附表
附表1 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1 —
—2 —
—3 —
附表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4 —
—5 —
—6 —
附表3 临床试验完成后
备注:“X”为保存项。

—7 —。

药物临床实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NMPA2020年37号)

药物临床实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NMPA2020年37号)

附件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保存指导原则
一、定义、基本要求与适用范围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是指评估药物临床试验实施和数据质量的文件,用于证明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守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法律法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必备文件作为确认临床试验实施的真实性和所收集数据完整性的依据,是申办者稽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应当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必备文件管理要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必备文件保存。

二、参考文献
ICH E6(R2)Guideline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三、附表
附表1 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1—
—2—
—3—
—4—
附表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5—
—6—
—7—
附表3 临床试验完成后
备注:“X”为保存项。

—8—。

药物研发流程及指导原则和核查关注重点

药物研发流程及指导原则和核查关注重点

一、综述: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

要求是做到“同”。

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

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

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2.有效性“同”: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指标[1];对于口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

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3.晶型:晶型的不同,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

而某个药物的晶型,文献资料很少;制剂中原料的晶型测定有一定的难度;在做成制剂的过程中,又不能保证晶型不产生变化。

但是,鉴于仿制药研究的特点,溶解度方面可通过溶出曲线对比来说明;稳定性方面可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的对比来说明。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存档
将报告进行存档,以便日后查阅和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02
格式规范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报告, 确保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结论
根据验证结果和方法学评价,得出 结论并提出建议。
04
报告审核与批准
审核
由专业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准确、规范。
批准
经过审核后,由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批准报告,使其成为正式的分析 方法验证报告。
检测限和定量限
评估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以确定方法的灵敏 度和准确性。
精密度和准确度
通过实验数据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保 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验证过程
1 2
实验设计
根据验证目的和方法选择,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数据收集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详细的数据。
3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各项参数指标。
验证结果评价
评价标准
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结论
根据验证结果,得出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结论,并给出建议或改进措施。
03 验证流程与操作
验证备
确定验证方案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要求,制定验 证方案,明确验证目的、范围、 方法、操作步骤等。
准备仪器与试剂
根据验证方案,准备所需的仪器 设备、试剂、标准品等,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性
验证过程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
可重复性
验证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以确保分析方法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文献评价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一、前言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对于准确掌握药品信息,正确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文献评价是药品上市后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与试验性研究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耗时相对较短、研究费用相对较低、可以系统评价药品某一方面特征等。

目前我国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不熟悉如何系统开展文献评价,或者开展文献评价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文献资料获取过程中信息收集不全面、分析评价方法不规范、以及结果解释和运用不合理。

制定本指导原则旨在规范上市药品文献评价流程,为药品生产企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高质量的文献评价报告提供指导;该指导原则也可供其他科研人员或临床医生参考。

本指导原则借鉴了循证医学()证据分类、分级、严格评价和不断更新的理念与方法,参考了卫生技术评估()综合评价卫生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的指标与形式,引进了系统评价规范化操作流程和全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本指导原则为技术指导原则,仅反映药品评价中心当前对上市药品文献评价的观点。

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管理层面的问题,如上市药品文献评价的管理、文献评价机构与人员的资质等。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指导原则,现对本指导原则中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1.“文献”包括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即灰色文献)等。

2.“文献评价”是指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一定时间范围内、特定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文献,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地分析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的过程。

二、评价流程(一)一般流程文献评价的一般流程见下图:1. 确定评价目的。

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或者药品生产企业的自身需求明确研究目的。

2. 制定检索计划。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确定检索计划,包括数据库、检索词、检索式(即检索词组合方式)和文献发表的时间范围。

3. 全面查找证据。

根据所确定的检索计划,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包括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在各种数据资料中全面查找证据。

数据资料包括常用数据库(推荐检索的常用数据库见附件1)、专业数据库、政府网站、会议摘要、学术论文集、灰色文献等。

如果在查找证据时限制了发表文献语种、时限、设计类型等条件,应当在报告中注明。

4. 文献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流程图见附件2),应说明纳入文献的数量及排除文献的数量和理由。

整个文献筛选过程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如双方意见不一致,通过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

评价人员可以酌情选用文献管理软件(如、、等),以方便文献筛选和后续管理。

5. 文献质量评价。

按照证据分类分级标准(见附件3)、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见附件4)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评价主要评估文献的研究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

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如双方意见不一致,通过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

6. 资料提取。

根据研究目的、所关注的问题、拟分析的内容等设计资料提取表,资料提取表应当详略得当。

资料提取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的编号及来源、研究方法、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干预措施、结果指标及主要结果资料和其他信息(如有无厂家资助)等,详见附件5、附件6。

最好选择恰当的终点指标,没有终点指标或终点指标不可行时,以恰当的中间指标()代替,但需注明。

资料提取表应当进行预提取,根据预提取结果调整和完善资料提取表。

按照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

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如双方意见不一致,通过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

若已发表文献不能提供足够信息,如研究方法的重要细节、研究结果的主要数据等,则需要联系作者获取相关资料。

7. 资料分析。

根据资料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若纳入研究没有临床和统计学异质性,可对数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即分析);否则应当进行定性分析。

若纳入研究可信度不高、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或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可以调整文献检索计划重新检索新的证据,或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

8.形成文献评价报告。

对于报告的结论应当说明是基于何种级别的证据得到的结论;也应说明结果的外推性。

(二)有效性文献评价要点有效性文献评价主要针对随机对照试验,在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对疗效数据进行定量合成,得出药品是否有效的结论。

因此有效性文献评价除遵循文献评价的一般流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环节:3. 全面查找证据。

有效性文献评价重点检索系统评价报告与随机对照试验验;如果没有等级较高的证据,则需要检索证据水平相对较高的文献。

5. 文献质量评价。

必要时可对两名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系统评价或分析可参照& 量表或声明报告规范评价其报告质量(附件4)。

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标准主要参照推荐标准(见附件6)。

(三)安全性文献评价要点安全性文献评价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方法。

安全性文献评价主要通过全面收集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实现关注药品安全性的目的。

因此安全性文献评价除遵循文献评价的一般流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环节:3. 全面查找证据。

安全性文献评价应当检索与用药有关的所有国内外文献资料,包括以药品安全性为研究目的资料、以药品有效性为主要研究目的资料、对上市后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收集的病例资料(如企业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在研究(已获得中期研究结果)或已完成研究但未发表的临床研究数据(灰色文献)及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等。

4. 文献筛选。

安全性文献评价除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外,还应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必要时甚至纳入动物研究结果。

非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评价包括: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系列、病例报告及其他衍生的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如病例交叉研究、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等)。

5. 文献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同有效性;不同类型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包含自愿报告数据),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考虑研究设计、实施、统计分析和结果报告等几方面,重点是偏倚控制。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与药品安全性文献评价结论并无必然联系,可以参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推荐的不良事件或安全性评价的证据分析标准(见附件4 图3)。

6. 资料提取。

安全性文献评价的资料提取表除包括文献评价的一般内容外,还应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描述、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转归、因果关系等。

7. 资料分析。

安全性文献评价主要进行定性分析,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归纳,可采用列表形式报告结果。

对于个案病例应当评价资料是否齐全,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应当结合因果判断原则(附件7)谨慎分析并做出结论。

8.形成文献评价报告。

应当结合安全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综合评价药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对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解释。

在安全性文献评价的最后,应当基于药品的有效性,做出药品利益风险的综合评估结论。

三、撰写报告(报告格式见附件8)(一)背景1、选题背景或立题依据2、评价目的(二)资料与方法1、评价研究设计2、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应说明是终点指标还是替代指标)(2)排除标准3、资料检索检索途径,实际检索的数据库,数据库检索时限及检索计划。

4、文献筛选文献筛选流程、结果与质控,注意报告是否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如何解决分歧。

5、资料提取交代资料提取方法及所提取的内容,报告是否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及如何解决分歧。

6、质量评价描述所用的评价工具/标准或列出参考文献,报告是否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如何解决分歧。

7、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描述数据的处理方法。

若有定量合成过程,需要说明采用何种合并效应量,说明何种统计分析方法。

(三)结果1、检索及质量评价结果描述初检出文献量,最终纳入文献量,绘制文献筛选流程图直观显示逐项排除的文献量及原因。

绘制纳入研究特征表和质量评价结果表直观表现纳入文献概况。

2、统计结果按评价指标逐条整理归纳、报告。

定量资料经异质性检验合格,进行合并分析并报告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资料可按同质性分类、归纳、整理,并报告分析结果。

(四)讨论1、主要结果的原因或意义2、证据质量及其对结果的影响3、本评价的质量/偏倚控制及局限性,如是否纳入所有相关研究、是否获得所有相关资料、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会带来偏倚4、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类似相关研究或评价结果的异同点5、作者结论6、给出推荐意见级别和改进建议(五)参考文献(六)附录四、附录附件1、推荐检索的常用数据库:1英文数据库:●图书馆;●数据库;●数据库。

2中文数据库:●()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通常应包括上述常用数据库,但不局限于以上数据库,需要结合评价的药品和疾病,检索相应的专业数据库,中医药还需检索相应的专业文献数据库(如中药文献数据库)。

3其他相关网址:●网址:●:附件2、文献筛选流程图:附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参照)附件3、证据分类分级标准附表1 临床研究证据分级:, , , , , , 1998分级证据类型一级按照特定病种或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后作出的系统评价(,)或分析结果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二级单个大样本的结果三级设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强调理想设计,主要针对有效性评价的临床研究(简称老五级)附表2 临床研究证据分级:(2001)证据级别治疗/预防, 病因/危害1a 同质的1b 单个(可信区间窄)1c 全或无病例系列2a 同质队列研究的2b 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如随访<80%)2c 结局研究;生态学研究3a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3b 单个病例对照4 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5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或生理学研究、实验室研究;或基本原则☆:按照老五级原则,根据当前可得临床研究证据现实情况兼顾证据分类分级特点(简称新五级)附表3 2004年证据等级具体描述高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中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可能改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低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极低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附表4 2004年推荐强度具体描述强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整合动物研究、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证据,根据其对临床有效性评价的指导意义分级(简称新九级):Brooklyn -附图2 有效性生物医学证据金字塔附件4、文献质量评价标准4.1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参照和Jü P等推荐的标准)1)随机化:A 充分(如计算机随机、随机数字表);B 不清楚(只报告了随机没有描述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C 不充分(半随机,如交替入组,根据出生日期或病历号入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