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段:学请诊断《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篇二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2.熟悉《论语》中第十二章的内容,并理解孔子学说中关于“仁”的观念。

3.能够运用孔子学说关于“仁”的观念,对待他人和自身的行为进行合理评价。

4.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美好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论语》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熟悉《论语》中第十二章的内容,并理解孔子学说中关于“仁”的观念。

2. 难点能够运用孔子学说关于“仁”的观念,对待他人和自身的行为进行合理评价。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总结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介绍《论语》在中国文化和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论语》的作者孔子的生平。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第十二章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总结孔子关于“仁”的观念,并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探究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3.教师总结课堂讨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3. 拓展应用1.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案例,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案例,深入思考“仁”的内涵和实践。

2.演绎孔子学说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案例,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业,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孔子学说关于“仁”的观念,并联系教师提供的文本材料,深入探讨“仁”的内涵和实践。

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一次‘仁’之举”的文章。

六、教学评估1.检查学生阅读材料的理解情况,通过问答、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常态化评估。

2.通过小组研究、课堂表述、个人文本创作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布置根据《论语》中关于“仁”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自己的《仁》文字或故事。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作者生平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2.孔子资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的旅游名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11《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11《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一、导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其中的第十二章包含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治国安民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进修和生活仍然具有深遥的影响。

通过进修这一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治国安民的思想。

3. 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进修内容
1. 孔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包括“吾日三省吾身”、“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

2. 孔子的治国安民思想:包括“民无德不可与有德者同”、“不怨天,不尤人”等。

四、进修过程
1. 阅读《论语》第十二章,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思考其含义。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本章内容,思考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
1. 了解更多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深入钻研其思想。

2. 阅读其他古代哲学经典,比较不同思想之间的异同。

3. 参与相关讲座或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进修心得和体会。

六、总结反思
通过进修《论语》第十二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只有不息地进修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成为更好的人。

愿我们在进修中不息进步,不息成长。

12《论语》十二章(教案)(推荐五篇)

12《论语》十二章(教案)(推荐五篇)

12《论语》十二章(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12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3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选文。

三、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

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二)合作解疑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

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举例:讨论“子贡问仁”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仁的具体表现及如何践行。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需要教师通过逐句讲解、翻译,帮助学生克服。
举例:针对《论语》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如“君子不器”,教师需详细解释“器”字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2)道德观念的内化: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例: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从而更好地理解《论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论语》中的人际交往智慧。
其次,关于《论语》中的道德观念,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时表现得非常积极,但要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引导。在实践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不过,我也意识到,这样的实践不能仅限于课堂,还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5.公冶长篇第五章:讨论师生关系及教育方法。
6.雍也篇第十八章:分析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7.述而篇第十七章:阐述忠诚、敬业等品质的重要性。
8.泰伯篇第十九章:讲述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世之道。
9.乡党篇第十四章: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1.先进篇第十一章:阐述孝道及家庭伦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中孔子对于德行和修养的重要性的论述;2.分析《论语》中孔子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论语》中关于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论述;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名言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德行和修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二)讲解(20分钟)1.讲解《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对德行和修养的重要性的论述,以及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看法。

2.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这些论述的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3.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论述。

(三)讨论(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论述进行分析和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孔子对德行和修养的看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鼓励学生就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看法进行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四)阅读活动(20分钟)1.选取一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答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解释。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本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德行和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价值。

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3.评价学生对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选择一段《论语》中的名言或故事,进行个人创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论语十二章》篇1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

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对于本文的教学,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想要质量与效率并行,不光是有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的,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教学问题,课后我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点反思: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文言文的学习,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而,在教学时,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讲解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十二章里,有些是学生在小学或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可以从这些入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翻译文本的同时注意心灵的感悟。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将文言文翻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做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让学生从文言语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从而体会其中渗透出来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言文,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时候,文言文是学生自己读懂并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教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积累知识的习惯。

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

尤其是这样的文言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教学,讲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讲深了学生不能理解,最后一团雾水,老师费了力没取得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大忌。

总的来说,本课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但实际花了3课时,并不是因为乱了教学计划,而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文言的认识比较浅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慢慢引导,在理解翻译方面就花了一个多课时,教会学生去体会具体的含义并非易事,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更难了,因为论语里的有些章节不单单是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阅历,自然学生没有这些,只能靠老师用一个个的事例来阐释。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体会孔子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领悟孔子的思想内涵,如仁、礼、学、孝等。

2、教学难点(1)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4、归纳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和思想要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更是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十二章,领略孔子的智慧和教诲。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教师正音。

(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

例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说”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指多次自我反省。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故”指学过的知识。

(四)分析内容1、学习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说”“朋”“愠”“君子”等字词的含义。

(2)让学生思考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3)讨论:为什么说“学而时习之”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也快乐?“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怎样的品德?2、按照以上方法,依次分析其余章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6.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7.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8.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他们深入探讨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文言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意识到,在讲解文言文时,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4.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激发学生对人生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名句及其翻译,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理解其含义及应用场景。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论语十二章教案(通用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通用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通用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十二章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论语》十二章,是指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论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有关论语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蕾学校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稿课题:《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

3、翻译前五句并理解其中意思。

二、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是非常有智慧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三、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四、《论语》其书《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2、教师朗读示范并划分节奏。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六、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孔子而:进而,然后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温习之:代词,它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语气词,吗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乐:快乐知:了解而:但是愠:愤恨、恼恨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古今异义:日子三:多次省: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假字,通“又”而: 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而:然后知:领悟可以:可以借凭(古今异义:表示允许或能够)为:做矣:语气词,了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则:就罔:迷惑无所得殆:有害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第二课时三、探究学习课文六至十二则6、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

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古今异义:疏通)食饮水(冷水,古今异义:泛指所有的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

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9、子曰:“三(几个,古今异义:表示确数)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古今异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四、学生齐读,鼓励当堂背诵。

五、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强调复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2、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吸取经验,又要从反面接受教训)3、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2)吾日三省乎吾身。

(忠实守信)(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五、一词多义现象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然后,表示承接人不知而不愠却,但是;表示转折温故而知新从而,表示承接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示转折六、特殊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七、积累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者选择好的方法、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八、归纳总结《论语》的写作特点是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富有哲理性。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要付诸于实践,用它来知道自己的言行,希望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多多阅读、了解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