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
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探析
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探析作者:尚小玢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4期摘要:民国图书经过多年的洗礼,丰富了新旧文化的交汇、东西文明的融合,是历史的变迁,是时代的遗留下的声音。
它不仅是我们与过去之间的纽带,也是我们与未来之间的桥梁,保护,挖掘和利用这些珍贵的书籍,无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民国文献,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史实的原始记录,记载了这一时期的中国万象,记录了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军事外交、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译介和传播,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
民国文献作为时代烙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关于民国文献的界定及意义对于“民国时期文献”,目前还没有严格的书面定义,在2011年5月16日陕西西安召开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民国时期文献涵盖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还包括海报、老照片、电影、唱片以及非正式出版的日记、传单、商业契约和票据等。
2011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国内文献收藏机构联合,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2012年2月23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召开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座谈会,正式启动实施我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全国性的文献保护项目,旨在抢救和保护民国时期的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于2012年3月建成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网站。
自“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以来,目前已在文献普查、海外文献征集、整理出版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民国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数量来看,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文献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抢救工作和保护开发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保护好民国文献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神圣使命。
论图书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论图书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作者:王欣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12期摘要: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普通高校图书馆保护与利用民国文献问题上的几项策略:首先依托影印丛书,减少对馆藏原本地翻阅;其次,依托网络资源,夯实民国文献信息服务基础;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服务方式与技术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第四,立足本馆馆藏,建立民国文献数据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G25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23-03一、背景民国文献是“中华民国”(1911-1949)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始记录,它记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碰撞下所呈现出的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记载着中华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庞杂的民国文献中含有大量学术珍品、艺术珍品,无论是从历史文物性的角度,还是从思想学术性、艺术代表性的角度而言,民国文献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由于民国文献自身纸张及生产工艺先天不足,以及长期以来受业内人士“重古轻今”观念的影响,导致民国图书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十分严重,许多民国文献濒临危机,因此,民国文献的抢救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国文献重点收藏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档案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各公共图书馆已经对民国文献开展了脱酸、纳米镀膜、缩微拍摄、数码扫描等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工作,使得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实践证明,民国文献的保护与抢救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与资金的投入。
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规划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重大课题[1]。
因此,对于收藏有相当数量民国文献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对民国文献的抢救与保护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和对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等研究的深入,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日益凸显出来,民国文献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其“用”与“藏”的矛盾空前突出。
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藏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4-10-10作者简介:李小平(1974—),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助理馆员,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研究方向:图书馆情报。
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藏的作用李小平(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摘 要:阐述图书馆特藏的作用,即能有效地、系统地保存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献资料,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特藏书库;文献保护;馆藏价值中图分类号:G 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4)24—0159—02 很多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中,在进行馆藏布局时都设有“特藏”,就是把一些比较珍贵的或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特别价值的、值得长期保存的图书集中进行保存。
一般这类图书是不允许外借的,仅供阅览。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界大力提倡“藏用结合”向“以用为主”发展,开展“藏借阅合一”、“一门式”服务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是否需要设立特藏曾受到质疑,一些观点认为,特藏应该和其他书库的图书合并,实现“藏借阅合一”,既方便了读者,又可节约读者时间。
由此,笔者阐述特藏对图书馆馆藏发展乃至图书馆发展所起的作用,以试说明图书馆设立特藏的重要性。
1 保护重要文献,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职能根据三线典藏的原则,图书馆藏书借阅形态可分为阅览书库、开架流通书库和闭架典藏书库。
阅览书库是读者只能馆内阅览图书而不能外借的书库;开架流通书库是读者能够进入书库并可将图书外借的书库;闭架典藏书库是读者不能进入书库但能通过馆员将图书借出的书库。
图书馆的“特藏”一般存放于专门的书库,称为“特藏书库”(有的图书馆的特藏书库也称保存本书库或样本书库),书库中的藏书都是从全部或部分馆藏图书中抽出的,一般没有复本。
特藏书库的图书一般是不能外借,属于阅览书库(有的还是闭架的)。
由于不能被借阅,借阅量就低,如果又是闭架的,乱架率也低,因此这样的借阅形态十分有利用于文献的保存。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
2021年第110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版民国文献总目编撰(1949—)”(项目编号:17BTQ081)阶段性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段晓林 庄 雷(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摘 要〕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应不低于1 500种。
2000年后,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20余种大型影印文献,收录的原版目录著作超过700种。
文章对新版文献的出版概况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版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出版趋势,以期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进一步出版整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国文献 目录著作 编辑出版〔中图法分类号〕 G239.29〔引用本文格式〕 段晓林,庄雷: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J].图书馆,2021(1):107—111.1 民国时期目录编制概况1.1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数量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民国时期出版业繁荣,大量的文献印刷出版,文献目录的编制也随之兴盛。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不仅数量较多,类型也很丰富,从传统的古籍目录、推荐目录,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出版机构的营业目录以及各个学科的专题目录,种类繁多。
民国时期出版的目录的数量,未有定论。
较早的有黄少明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一文中提到,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总数在200种左右[1]。
此后随着学者对民国目录的进一步关注和整理,越来越多的目录被挖掘出来,据李万健2012年《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序》所述,民国时期藏书家编撰的藏书目录大约有300余种[2]。
另有全根先、陈荔京《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目录学论著编年》一文所列,仅国家图书馆1911—1948年集体或个人编纂的目录学论著就达339种(大部分为书目)[3]。
郑春汛《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编撰研究与现代启示》一文中收集到的民国时期编撰的专科目录达300余种[4]。
《民国时期总书目·综合性图书》(以下简称《总书目》)收录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数量计615种[5],是所有文献中提到或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目录最多的,但所列目录未含上述专科目录及大部分私藏书目录。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摘要:1911 年到 1949 年,新旧思潮交融,中西文化碰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民国时期文献纸张酸化脆弱,正在急速老化、损毁,面临消失、断层危险,所以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就业的尤为重要。
当前民国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绩,影印出版数量相当可观,值得肯定。
对于整理与影印文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整理本未必完全可信,我们对文献的整理一方面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同时作为读者来讲,也希望最完整地读到原始面貌,所以强调影印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保护引言《民国时期总书目》著录图书 12.4 万种,《期刊大辞典》著录民国时期期刊 2.5 万种,但因为“总书目”等的著录有诸多遗漏,据相关研究,民国中文期刊总量约 3 万种,图书应超过 20 万种 [1]。
同时,民国时期档案的存量情况也没有清晰的数字。
因此,对民国文献的普查,是近年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的主要工作之一。
民国文献的定义与保护重点民国文献的定义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与《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均对文献作出如下界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对于民国文献,目前尚未有严格的书面定义。
2011 年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市召开,与会专家多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 1911—1949 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然而,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这种将知识与信息并列提出的定义不够准确。
王子舟教授根据文献的主要功用,将文献定义为“专门记录、传播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并提出信息、知识、文献三者的关系是“文献为知识子集,知识为信息子集”的观点。
据此,笔者将民国文献定义为:1912 年 1 月—1949 年 9 月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专门记录、传播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个定义的日期是以政权的更换为界限的,考虑到文献的出版周期、内容等因素,其时间范围可以适当调整。
“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致辞
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长期以来对学校图书馆发展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民国时期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奋斗历史,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并最终获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史实,同时,也记载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沧桑变化。
民国时期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近年来,民国时期文献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图书馆界和出版界的高度重视。
在2012年,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启动实施以来,民国文献的普查、整理、研究、出版以及相关数据库建设工作成果显著,大量的研究论著、整理出版物和数据库产品问世,成果丰硕。
本次研讨会也是继2016年我校首次承办“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后的第二次研讨会,是一次由全国各地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与图书馆界和出版界同仁的学术盛会,可以说,会议在此背景下的再次召开,是对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总结和推动。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于学校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近年来着力从提升服务层次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发挥自身民国文献馆藏的资源优势和馆员文献整理的专业优势,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找准了研究方向,在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等专项项目的支持。
同时,还出版了《民国文献整理研究发展报告》等著作,在民国时期文献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成果。
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了国内外民国时期文献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相信一定会对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次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图书馆杂志社对会议筹办和顺利召开的精诚合作。
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
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改变,但古籍特藏文献作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信息资源的中心,承担着丰富与保护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的相关情况。
一、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建设是确保古籍文献得以保存、利用与传承的基础。
上海大学图书馆注重古籍特藏文献的典藏、整理与数字化建设,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古籍资源。
1. 典藏丰富而精准作为一所知名的综合大学,上海大学图书馆拥有大量珍贵的古籍特藏文献,其中包括京剧戏曲文献、古代医学文献等。
图书馆通过广泛的资源采集、合理的收藏策略,确保收藏的古籍文献丰富多样。
2. 整理与修复古籍特藏文献常常面临古老纸张脆弱、损坏严重等问题,因此整理与修复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修复队伍,通过使用最新的修复技术和方法,修复古籍文献,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数字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传播古籍特藏文献资源,上海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
通过数字化技术,古籍特藏文献得以更好地保存,并通过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检索和下载服务。
数字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古籍文献资源的可及性,也方便了学术研究者的使用。
二、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管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的管理是确保其完整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上海大学图书馆在古籍特藏文献资源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文献标识与分类为了更好地管理古籍特藏文献资源,上海大学图书馆采用标准化的文献标识与分类系统,实现了对文献的统一管理和检索。
这不仅方便了读者的查询,也提高了图书馆自身对文献资源的有序管理。
读者对保存本阅览室民国文献利用及阅读需求情况调研
读者对保存本阅览室民国文献利用及阅读需求情况调研摘要:国家图书馆保存本系指为履行建设国家总书库职责而永久保存的馆藏中文文献和部分中国出版的外文文献。
通过对保存本阅览室读者利用民国文献情况的调研,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为配合我馆在2011年度提出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更好地策划民国时期专题文献的选题、整理和出版提供依据。
关键词:民国文献;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读者;阅读需求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09-03国家图书馆保存本系指为履行建设国家总书库职责而永久保存的馆藏中文文献和部分中国出版的外文文献。
保存本阅览室以保存本书库为依托,提供新中国成立后中文图书和期刊以及民国文献的阅览服务。
民国时期是一个古今中外交汇、各种思想碰撞的时期,其间在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图书馆学、历史等各个学科所产生的大量珍贵文献,集中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不少文献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乃至互相对立的立场,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目,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本文针对国家图书馆保存本阅览室,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一年中,读者对民国文献的利用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和研究。
旨在揭示读者对民国文献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趋向,为配合当前正在实施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更好地策划民国时期专题文献的选题、整理和出版提供依据。
一、保存本阅览室民国文献流通和利用情况我馆对保存本书刊的阅览服务有如下规定,即同一种文献的保存本,仅限馆藏没有外借本、阅览本、基藏本、缩微文献和其他电子资源的情况下,提供闭架阅览;在我馆对保存本文献的缩微与数字化等保护措施完成之前,有条件地限制使用保存本文献,使其不过度流通,减少损毁程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对保存本文献每天的流通情况,包括读者人数、读者类型、读者阅读书刊的类型及数量等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
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收藏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录
CONTENTS
• 图书馆特色馆藏概述 • 图书馆特色馆藏类型 • 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收藏与整理 • 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利用与推广 • 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图书馆特色馆藏案例研究
01
CHAPTER
图书馆特色馆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其他特色馆藏
手工艺品馆藏
收集和展示地方手工艺品,反映地方传统工艺文化。
建筑模型馆藏
收藏建筑模型,反映地方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特色。
民俗文物馆藏
收集和展示民俗文物,反映地方民俗文化和传统生活 方式。
03
CHAPTER
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收藏与整 理
收藏原则与标准
全面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
确保馆藏覆盖各个领域和学科,反映不同 时期和地域的文化成果。
排架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书架上的文献,方便查 找。
维护与更新
定期检查藏品状况,修复破损文献,更新和 替换旧文献。
数字化与网络化
数字化
利用扫描、拍照等技术将纸质文献转化 为数字格式,便于保存和传播。
合作与共享
与其他图书馆、学术机构合作,共同 建设数字化特色馆藏,实现资源共享
。
网络化
建立在线目录和数据库,使读者通过 网络能够检索和获取图书馆的特色馆 藏。
数字化展示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特色馆藏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珍贵馆藏。
加强特色馆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特色馆藏的保护、研究和展示活动。
资源共享
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利用到世界各地的特色馆藏,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专业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
专业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作者:杜归阳来源:《办公室业务》2020年第10期【摘要】民国文献数量众多,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上海博物馆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现状调查,分析民国文献被破坏的原因,阐述开展馆藏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上海博物馆图书馆一、概述根据1991年版《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定义,专业图书馆即专门图书馆,凡图书馆的藏书是专业化的,服务的读者是专业的群体,工作人员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受过专业训练,并为读者提供专门化的服务,都称之为专业图书馆。
上海博物馆图书馆作为依附上海博物馆的专业图书馆,主要为上海博物馆的日常事务和学术研究提供服务,馆藏内容以文化艺术、考古、工艺、书画为主,兼有哲学、宗教、无神论、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综合性文献等。
文献资料大部分来源于部门历年采购,少量来源于征集、调拨、移交等,总计数目20万有余。
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和《文献类型与文献載体代码》(GB3469-83)对文献进行如下界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对于民国文献,目前尚未有严格的书面定义。
2011年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专家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形成于1911~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鉴于此,笔者将民国文献界定为1912年1月~1949年9月(即从1912年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记录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其载体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其表达方式为半文半白,或者文白夹杂。
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
民国文献的出版发行量大,根据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重庆图书馆等馆藏基础而编撰的《民国时期总数目》统计,民国时期出版的中文图书文献达124040种。
这其中还并未包括线装书、外国驻华使馆等机构印行的中文图书、国外印行的外文图书、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儿童读物等。
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
立足特色馆藏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
理与研究访谈录
白玉静;段晓林
【期刊名称】《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年(卷),期】2018(28)2
【摘要】随着“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施,民国文献的整理、保护及其研究正在成为学界热点之一。
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整理及其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页数】4页(P107-110)
【作者】白玉静;段晓林
【作者单位】《图书馆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2
【相关文献】
1.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概况及主要特色 [J], 龙丹;郑辉
2.民国文献影印出版与馆藏建设实证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J], 段晓林
3.特色馆藏建设驱动下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前景与策略论述 [J], 刘晨帆;戴鑫
4.“回眸与展望: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专家报告摘编——“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欢迎辞 [J], 蒋明军
5.特色馆藏建设驱动下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前景与策略研究 [J], 李明华;方丛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图书馆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以“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为例
垦粤 墨曼垩堡 窭一……一一…一一、…~一…… …璺童篓 一10311 Library D evelopm ent
数 字人 文视域 下 的图书馆特藏 资源数 字化建 设 木
以 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 为侧。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 from the Digit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
共 图书馆和 州立 图书馆的数 字化现状 》显 示 ,美 国92%的 藏空 间【 。
公共 图书馆拥有本地 重要 的 、独特 的实体特藏 ,而在过 去
因此 ,伴随着整个 社会 数字化 迁移的过 程 ,国 内很 多
3年,已有37.6%的图书馆致力于特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1]。 图书馆非常关注特藏资源建设 ,并且在充分考量现有资源
— — A Case Study of ' Bibliographies Data Platform o f the Repu c o f China”
蔡 迎春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f摘 要】 国内外 很多图书馆都很重 视特 藏资源建设 ,伴 随着整个社会数 字化 程度的加深 ,都开始将 馆藏的特色资 源数 字化 。但是 ,大 多图书馆仅是 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 据库的形式供用 户检索和 利用 ,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 字人 文理念结合进特藏 资源数字化建 没中,利 用数字人文相 关技 术 ,对数据库 中的数据 和知识 进行深度挖掘 ,并 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 析和研究 。鉴于此 ,上海 师范 大学图书馆在确 定了 以数字化 的特 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 的 目标 以后 ,将馆藏 民国文 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 突破 口,把 “原版 民国时期文 献”和建 国后 出 版 的 “新版 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 、再版和影印 出版 )结合起来 ,建设 一个能充分揭示 民国 时期文 献及整理成果子 目内容的 目录数据 库— — “民国时期 文献 目录数据平 台”(以下简称 “数据平 台”),不仅有效促 进人文 学者对 民国文献 的分 析和研究 ,而且 为民国文献整理 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 循提供依据 。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特藏 资源 数 字化 民国时期文献 [中图分类号1 G254 【文献标 识码1 A 【Abstract]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entire society,libraries have begun to digitize their unique collection resources.However,most libraries just
基于研究生读者的古文献服务工作实践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馆 界应倾听他们 的阅读诉 求 , 为其提供全新的服务模 式。因馆 藏文献 的特 殊性 , 古文献特藏部在 为研 究生读 者提供服 务时 自有其特殊性 。上 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古文献特藏部 自成立以来 , 一直致 力于提升 古文献服务工 作的 内涵 , 不断探 索适应现代研 究生教育发展的服务理念 。
目》 分类为基本框架 , 结 合馆藏实际 , 实行经 、 史、 子、
研究 生读 者群体是 当下高校 中对 文献 信息最 为 渴求 的群 体之一。 由于研究生兼具学 习和研究二重 属性 , 一方面 , 他们需 要通 过学 习拓 宽视野 , 加 强对 本学科前 沿资讯的 了解 ; 另一 方面 , 他们需 为学位论
有扎实的专业 基础知识 、 较强 的原始文 献获取 及 阅
研究生教 育是 我 国教 育体 系 中较 高 层次 的教
育, 其 目的是培养具 有扎实理论基 础 、 较强科研创 新 能力的高层 次人 才 。区别 于本科 阶段 的学 习 , 研 究 生阶段 的学 习基本 是在 导师指 导下进 行 的, 从 文献 查阅、 课题选择 , 直到完 成学位论 文撰 写 , 往往需 要
寄希 望于图书馆能提供 高效 准确的古文献 信息。
1 . 1 . 3 在关 注学 习的 同时 , 更 关注 研究 , 古文 献需 求数量大 , 来馆频度高
1 . 1 . 1 学 习方式具有独立性和 自觉性 , 兼具学 习与
研 究 双 重 性
研究生是我国着 力培养 的高端 人才 , 他们 应拥
关键 词 研 究生读者 古文献 学科 化 服 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的 日趋 大众化 , 研 究生 教育 已势在 必行 , 研究 生读者 群体亦 随之 逐渐增 大 。以 笔者所供职的上 海师范 大学 为例 , 截至 2 0 1 3年 , 在
略谈上海师大图书馆馆藏老教材的特色
、
以清 末 和 民 国初 期 的 各 类 中小 学 课 本 为 主 。
我国近现代各个历 史 时期 的重 要教科 书 , 馆藏几 乎 都有部分藏本 , 19 如 8 7年南洋公学率先推 出 自编教
辛亥革命 以后 , 中华书局把此前 秘密编就的《 中
广 泛 , 式 新 颖 , 浅 入 深 , 内容 和 形 式 上 达 到 科 形 由 在
资源建设工作。解放初期 , 一些中小学校关 、 、 、 停 并 转 , 多藏 书流入 古 旧书店 。图书馆 的采购人员 发 很 现后 , 及时 整批调 拨 人馆 , 馆藏 奠 定 了丰 厚 的基 为 础 。而后 , 经过 长期 的 积累 , 步 形成 了馆藏 特 又 逐 色, 如古籍 中的地方志收藏 , 旧平装 中的现代 文学 文 献等。教科 书收藏也是 经过长 期积 累 , 渐形成 特 逐
之 初 从 各 方 面 征 集 到 的一 批 教 科 书 。
这些教科书时间久远 , 品种繁 多 , 中有一些 藏 其 本, 图文并 茂 , 印刷 精 致 , 存 良好 , 在 已颇 为罕 保 现 见, 因此是极为珍贵的文献 。如, 有我国近代第一本 自编教科书之称的《 蒙学 课本》, 有早 期上海 教会学 校 自己编译 的《 世界历 史课本》, 有清末 商务印 书 还 馆 出版的《 最新教科书》 系列 , 以及辛 亥革命 后中华 书局推 出的《中华 小学 教科 书》 系列 和商 务 印书馆
的《 和国新教 科 书》 共 系列 。这些 都是 具有 开 创意
义 的教科书 。此外 , 还有 不少早 期引进 的 翻译 教科 书和各民营书局 自编 的教科 书 , 至还有 陕甘 宁边 甚
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①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②《申报》数据库 ③大成老旧刊数据库 ④《大公报》数据库 ⑤瀚文民国图书库 ⑥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 平台 ⑦民国图书数据库 ⑧全国报刊索引(1833—2017)数据 库—篇名库
①晚清民国 北京 ⑨晚清民国大报库(爱如生)
旧报刊 大学 ⑩《新闻报》(1893—1949)全文数据
1 数字资源建设基本概况
调研涉及的 21 家高校图书馆,共有包括商业库及自建 库在内的民国文献数据库资源 137 种(次),其中购买商业 库资源合计 38 类 105 种(次),21 家图书馆均有购买,有
1.1 馆藏数量分析
从民国文献数字资源的馆藏总数来看,笔者调研的 21 家高校图书馆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拥有数字资源最多,达 到 20 种,其中购买商业库 18 种,自建 2 种。其次为中国 人民大学图书馆,共有数字资源 16 种,其中商业库 13 种, 自建 3 种。其他依次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 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馆藏量均在 10 种以内,大部分馆藏量在 5—9 种之间,5 种以上的图书馆 共 13 家,占比接近 62%,最少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华南师 范大学图书馆,馆藏量为 3 种(见表 2)。
(Library)
学术论坛
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
段晓林 (上海师范数据库产品的大量推出以及各馆自建数据库的加强,数字资 源已经成为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各馆均非常重视通过购买商业数据库及自建 数据库的方式,与纸本文献一起,共同构建完善的民国文献资源体系。对于原版纸质民国文献馆 藏现状的调研,学界和业界都非常重视,但对数字资源馆藏现状的调研,则尚未得到关注。文章 在对全国 21 家纸质民国文献馆藏丰富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查询的基础上,概括各馆民 国文献数字资源在馆藏数量、数据库品种、资源结构等方面的现状,总结数字资源馆藏建设的特 点,指出资源建设中存在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重复购买、开放获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并提出 相关的对策建议。
民国时期文献的编校出版状况研究
Study on Editing, Proofreading and Publishing Literatur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蔡颖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建设
页码: 25-30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7期
主题词: 民国文献;编校出版;出版现状
摘要:目前对民国原版文献进行编校出版的著作约1 600种,主要类型有整理出版、专题资料汇编、点校注释、史料编译、文库文集等。
从出版历史看,文献类型不平衡,以对资料的简单整理为主。
从出版选题来看,多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且重复出版情况较多。
从出版机构来看,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地方文献资源有待开发。
因此,应加强民国文献深加工出版,整理方式可与影印出版相结合;联合业界开展整理项目申报,避免重复出版并扩展文献整理的范围及规模;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加强地方出版机构在学科品牌方面的引领作用。
我国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状况调查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 1 9 1 1—1 9 4 9 )i n C h i n e s e l i b r a i r e s ,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w a s u n d e a a k e n i n 4 1 l i b r a i r e s i n
书馆对 民国时期 文献馆藏数量 、 破 损情况缺乏全 面认 识 , 普 查工作需 继续深入 ; 民 国时期 文献保护 工作 还存在很 多不足 , 需制定更详备的使 用限制措施及 载 录格式 转换计 划, 提 高民 国时期 文献存 藏环境 控 制手段的专业程度 , “ 防 …‘ 治” 结合保护文献 ; 需优 化 民国 时期 文 献 保 护技 术 手段 、 加 强修 复 人 才 队伍 建 设 。参考文献 6 。
・
管 理 与服 务 ・
我 国图 书馆 民 国 时期 文 献保 护状 况调 查
林 明 张珊珊 邱蔚 晴 肖晓梅
摘 要 为 了解 我 国 图 书馆 民 国 时 期 文 献 的 保 护 现 状 , 对4 1家 图 书 馆 进 行 了 问卷 调 查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我 国图 书馆 民 国时 期 文 献 保 护 工 作 已取 得 一 些 阶 段 性 成 果 , 但 保 护 工 作 仍 然 需要 不 断 深 化 : 部分图
关 键 词 民 国 时期 文 献 文 献 保 护 问卷 调 查 图 书馆
Sur ve y o n t he Pr e s e r Va t i on of Do c um ent s i n t he Pe r i od o f t he Re pub- l i c o f Chi na i n Chi ne s e Li br a r i e s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分组交流汇总
2018年6月7日-8日召开的“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分组交流期间,与会代表进行了工作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静波、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方青、黑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于爱君、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袁欣、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蔡迎春等分享了馆藏民国文献的来源与特色、保存与整理、开发与利用。
张静波从馆藏民国时期文献的来源、数量、特点、数字化、整理、采集等方面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大部分来源于其前身学校,包括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藏有中文普通书刊、线装书、外文书等,馆藏文献近10万册。
所藏民国时期文献学科门类较多,四部备要、万有文库、四部丛刊等大型丛书相当齐整。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特色项目有藏书票出版项目及基于多元合作的异构方志数据集成平台。
其中,正在建设的数据库具有可视化功能,为关联数据模型,拟进一步扩展知识图谱等服务功能。
目前已有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合作形式将馆藏方志目录数据加入其中,数据库规模将越来越大。
在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及资源建设方面,参加了《民国集萃》的整理出版,提供了部分民国时期的翻译文学著作底本,并购买了全套图书,同时还购买了《民国文献类编》《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海外拾遗》等50余套影印出版的民国时期资源大套书,并采购多种民国时期报刊数据库。
据全勤介绍,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总量达7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7万余种40万册,外文图书24万册,期刊1万种,报纸1千种,民国线装刻本也有3万部,另有2千多册油印本和稿本。
主要特色为官书、革命文献、外文图书的收藏。
民国文献来源的主要部分是国立中央图书馆,其次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以及解放后接收的国民政府旧机关、旧团体等文教单位的相关文献。
自2011年实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来,南京图书馆从多途径多角度进行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
随着“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施,民国文献的整理、保护及其研究正在成为学界热点之一。
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整理及其文献研究工作的进展。
上师大图书馆民国文献研究工作卓有成效,2015年起编撰出版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已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近三年来发表于CSSCI期刊的文章30余篇,相关研究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多方支持,并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学术实力的科研团队。
本期我们在《图书馆报》“馆长访谈”基础上,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民钢教授一起来探讨民国文献的整理及其研究。
问:上海师范大学的民国文献馆藏虽然不是上海地区最多的,但
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请介绍一下馆藏规模以及藏书概貌。
答: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民国时期期刊900余种,民国图书
6万余册。
作为师范院校,其中重点收藏了3000余册民国时期老教
材。
馆藏中不乏善本,如《永安月刊》《北洋画报》等,收藏相对完
整。
另外还有一批珍贵罕见版本,如曾被禁的奉天启智书店版《骆驼
祥子》,瞿秋白“谢版”《乱弹及其他》,敦煌文献最早的刊录本,
1909年国粹堂石印本王仁俊辑印《敦煌石室真迹录》、1920-30年代
刊印的罗振玉《敦煌零拾》《敦煌石室碎金》等一系列对后世敦煌学
有着重要和深远影响的学术著作的初版,以及1912年出版的《中华
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和《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西洋之部》等教育
部送审本和批语本。
问: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如何构建并完善民国文
献馆藏特色?
答:第一,民国文献集中
管理。
过去我馆的民国文献主
要散藏在古籍部和两校区的各
个书库。
这种状况不利于这些
图书的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
深度的整理开发。
因此,在
2013年经馆领导班子讨论决
答:首先,建立了民国文献的研究团队。
我馆一直注重馆员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努力把上师大图书馆打造成为一所学术型图书馆。
从我馆的实践来讲,我们的馆员具备良好的文献整理专业素养和基础,拥有较
问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民国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请介绍一下是你们是如何推动民国文
献研究工作的。
定,成立了“近代文献中心”,将原先分散于古籍库、特藏库、储存书库、过刊库等处的民国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点调拨,集中收藏;第二,通过编目摸清家底。
编目部门对这批文献进行了重新编目,分配新的索书号及馆藏地。
通过几年的持续整理,目前民国期刊和民国老教材已全部完成编目,民国图书也完成了近三分之二,资源家底基本上有据可查。
第三,通过资源建设完善特色。
近几年,我馆为进一步加强原有特色馆藏,补藏了一部分民国时期老教材,以补充原版文献缺藏或品种方面的不足。
2013年以来,还购买了《申报》《民国文献类编》《民国史料丛刊》等一大批新版民国文献以及民国图书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建设文献。
从原版到新版、从纸质到电子资源,逐渐构建体系完整的特色馆藏。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民国文献资源特藏的建设,加强民国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这一时期文献的保存、保护和整理,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为丰富的民国文献资源,因此我们把民国文献研究定位为我馆学术研究方向,一直鼓励馆员发挥自己的长项,依托优势文献,开展整理与研究,并在研究平台构建、学术团队组建、学术活动开展等方面为馆员营造浓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现已培养了一支既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又具有学术研究实力的年轻的科研团队。
依托本馆资源,图书馆科研团队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在民国文献研究方向的持续耕耘,取得一些成果。
2015年以来,团队成员在CSSCI 期刊上发表民国文献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种。
其中《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在国内外民国文献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年起,在蔡迎春副馆长的带领下,我馆陆续争取到上
海师范大学应用文科振兴计划项目——民国文献整理
与研究发展报告,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上海
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珍本图录(2016)和民国时
期海派文献目录(2018)等项目的支持,持续开展民
国文献相关研究,目前已出版《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
发展报告》2015、2016、2017年度报告,2018年度
报告将于今年年底出版;出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民国文献珍本图录》等文献整理成果;基于前期的积
累,2017年,我馆组织申报的“《新版民国文献总目:
1949-》编撰研究”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立项,项目对目前新版民国文献的出版情况进行收集、
整理和编目,对完善建国后新版民国文献目录体系有
较大意义。
第三是承办学术活动,扩大学术影响。
2016年
11月,在“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
出版社、《图书馆杂志》共同举办了“回眸
与展望: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
会”。
这次会议是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
的首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承各方研究者的
大力支持,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果,对民国
文献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2018年6月,我们再次承办这一研讨会,
并将努力成为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品牌学
术活动。
通过项目立项、成果发表以及学术会议
承办,扩大了我馆在民国文献学术研究领域
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
我们期待着
在国内图书馆界和学界的支持下,在各位学
界朋友的帮助下,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做
好民国文献的整理和保护,逐步拓展民国文
献的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文献的研究工作
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问:请介绍2-3种值得推荐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论著。
答:相关论著我主要推荐两种,一种是书目整理性的工具书《民国
时期总书目》,另一种是文献研究性质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
告》。
《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997
年陆续出版。
按学科分成20卷。
《总书目》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
编撰,收录1911年至1949年9月间中国出版的中文图书124000余种,
基本反映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全貌。
《总书目》上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清史稿•艺文志》,下接1949年以后的《全国总书目》,连接古今,为中国连续性书目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明显的历史意义。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刘民钢、蔡迎春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起按年度逐年出版,目前共出版2015、2016、2017三个年度。
该书系统整理、总结各年度民国文献整理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同时分专题对各年度研究热点进行介绍。
在编制体例上,以年度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形式,体现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实效性和延续性;内容上则注重广度的扩展与深度的挖掘,既有对民国文献整体出版情况、数字化建设、保存保护的综述,也有从各类文献(图书、报刊、档案、教材)、各个专题(医学、传记、广告、经学、音乐学)角度进行的深度研究。
该书对指导民国文献的开发保护以及民国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
(《图书馆报》 白玉静;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