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赵均影宋钞本《古文苑》述略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总目(Word)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总目(影印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由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出版,16开精装本,共175册,书号ISBN 978-7-5402-2410-3,定价139800元。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学,古籍文献资料在教学科研中占据重要地位。
古籍善本是古籍藏书中最珍贵的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2400余种,2800余部。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是一部大型综合古籍珍稀善本丛书,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中,精挑细选出的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版本价值,且在全国藏书单位中不超过三家收藏的珍贵古籍善本,其中大量难得一见的珍本以原貌公诸于世。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共收录珍稀古籍善本134种,包括经部6种、史部32种、子部26种、集部69种,所用底本有稿本21种,抄本4种,刻本98种,木活字本10种。
其中,有一部分是该馆珍藏的孤本, 还有少量出版年代较晚但传世极罕的木活字本。
本书收录的成化刻本《咏史绝句诗注》、正德刻本《皇明开国功臣录》、嘉靖刻本《献子讲存》《易象大旨》、天启刻本《读史机略》等都是孤本或稀见的珍贵古籍。
清初刻本《选声集》、康熙刻本《赋镜录》《明田赋考》《希贤录》《群言沥液》、雍正刻本《半研居题咏》《白沙风雅》《言行汇纂》、乾隆刻本《五言排律依永集》、乾隆稿本《随围诗集》(有清戈涛、李学礼、李养诚、于大鲲评点)、清稿本《舜山是诚先生年谱》、光绪稿本《小留徐氏八修宗谱》、清稿本《仓场事宜初稿》、咸丰稿本《雪泥留印》、清稿本《砚樵山房文稿》、光绪稿本《毛穉澥诗集》、清稿本《知自主斋诗稿》、明抄本《新安詹氏家谱》等,这些珍贵古籍中,既有著名版本学家、校刻学家校刻的善本,也有名人学者题跋的批校本,还有不少是历代版本学家、藏书家所称誉的版刻精品。
同时,在这些珍贵版本中,还保留着许多评点,或眉批、或旁批、或总批,为版本目录学和文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顾从德藏印活动略考
一、顾从德藏印之源顾从德(1519—1587),字汝修,斋号芸阁,博雅好古,喜爱收藏,与郭宗昌、杨元祥、范大澈并称明代古印章收藏“四大家”。
顾氏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收藏家族,藏印上千,而元代杨遵《杨氏集古印谱》中收录的其藏印不过700余枚[1]。
根据现存资料记载,顾从德藏印来源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合家族之力搜集,这一点可从顾氏印谱前的序中窥出:“上海顾氏称世家、三世以博雅传,自御医公世安氏搜购始,及光禄君汝由,鸿胪君汝修,大理君汝和,光禄子天锡……乃仅仅得玉印一百六十有奇,铜印一千六百有奇,然较之诸家所传则三倍矣。
”[2]顾氏合“三世五君”之力,共收藏约1800方印章。
第二类主要来源于丹阳孙氏。
孙桢之父孙育与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关系十分密切,孙桢也因此与吴门书画圈,尤其是与文彭、文嘉两兄弟关系匪浅,其来往信札内容无不是关于书画碑帖鉴赏的。
孙桢收藏古玺印百余方,并在其基础上结集成印谱。
据考,该印谱是原石钤印,比顾氏《集古印谱》更早,但该印谱已经佚失。
幸运的是该印谱的内容体例与释文考证均在《石云先生印谱释考》[3]一文中得以保留。
根据此文,我们可知孙桢藏印包括官印25方,私印68方,共计93方。
据孙氏后人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中的记载,孙桢藏印则有百余方:“上海顾氏所藏汉铜、玉印最多,有印谱行世,而实始于何庄之孙。
嘉靖间,外大父石云孙君……玉印三十余方,铜印七十余方……后为上海顾氏购得。
复次第购印三千有奇,盖由孙氏始也。
”[4]姜绍书的叔父姜志邹曾整理《石云先生印谱释考》,并将顾氏《印薮》与《石云先生印谱释考》对比,认为《印薮》中孙氏的印章只是“大略具载”。
关于孙氏收藏为何转售,姜绍书曾说:“孙于嘉靖间值倭变,产日益落,所蓄珍玩俱已转徙。
”据孙志强考,孙桢避倭与孙桢藏印转售在同一时期,比顾氏《集古印谱》梓行早20余年。
对孙桢藏印有记载的还有同时代的俞允文,其曾言在孙家看过孙桢藏印百余方[5],与后世姜氏记载相同,直接将藏印去向指向上海顾氏。
怎样考定一本书的版本源流
怎样考定一本书的版本源流曹之图书版本十头万绪,一源十流,它象一个蕃衍的家族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世代相传。
各种版本纵横交错,左右穿擂,编织成一个迷人的网络。
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就象考订一书家族的宗谱,就是要清理该书版本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对于鉴定版本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庞大的版本“家族”来说,“子孙”,既多,“子孙”之中,既有“孝子贤孙”,也有“不屑子孙”,考订版本源流的目的就是要把“孝子贤孙”和“不肖子孙”加以区别,为古籍整理和治学提供一个精良的底本。
例如唐贾岛《长江集》有十卷本和七卷本两个系统,十卷本基本保持了宋本的本来面目,七卷本则是明人按照体裁重新编排的错误百出的本子。
如果不了解《长江集》的版本源流,随便抓来一部七卷本作为依据研究贾岛,那么就非出洋相不可。
那么,怎样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呢?通常经过查考结集原貌、查考同书异本、梳析源流三个步骤。
查考结集(成书)原貌一书的结集是同书异本的源头。
结集时的书名、篇卷、编例、文字等反映了一书的原貌,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嗣出各本多么复杂,都是在原貌的基础。
上变化而成的。
因此,考证一书版本源流的首要任务就是查考结集(成书)时的原貌。
那么,怎样查考结集原貌呢?主要通过查考传记资料、祖本序文、跋语、书目、进书表等去了解。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查找传记资料。
传记中一般都有生平著述的记载(这些记载是作者著书立说的原始资料,反映了结集付的本来面目。
例如《旧唐书·骆宾王传》云:“敬业败,伏诛。
文多散失,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
有兖州人都云卿集成十卷,盛传于世。
”这就是说,《骆宾王集》结集时是十卷。
(二)查找祖本序文。
祖本是一书的最早版本,编者在序言中往往叙述结集的经过。
例如唐中和四年《孙樵文集自序》云:“逐阅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余篇,丛可观者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藏诸箧笥,以贻子孙。
”这就是说,《孙樵文集》结集是十卷。
杜甫外祖母“芳氏”“崔氏”考辨--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中的一则校勘问题
杜甫外祖母“芳氏”“崔氏”考辨--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中的一则校勘问题孙微【摘要】在不同的版本系统中,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对杜甫外祖母姓氏的记载存在文字差异。
除《文苑英华》《全唐文》武英殿聚珍本作“崔氏”外,张说诸种文集则均作“芳氏”,然而钱谦益等注家却不顾校勘原则,故意弃“芳氏”而取“崔氏”,这是为了将张说碑文作为杜母姓崔的文献证据。
其实《义阳王碑》对杜甫外祖母的称呼,应以影宋本《张说之文集》中的“芳氏”最接近原貌,且此称谓不能理解为姓氏,乃是对李氏皇族的美称,其中包含了张说对义阳王家族在“永昌之难”中曾被改为“虺氏”那段惨痛经历的深切同情。
【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杜甫;张说;《张说之文集》;《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作者】孙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50100【正文语种】中文杜甫《祭外祖祖母文》曰:“纪国则夫人之门,舒国则府君之外父。
”①这两句话记载了外祖母的家世渊源。
“夫人”,即指杜甫的外祖母李氏。
“纪国”,即纪王,唐太宗第十子李慎,义阳王李琮为其第二子。
则“纪国则夫人之门”,是说外祖母是纪王李慎之子义阳王李琮之女。
《祭外祖祖母文》又曰:初,我父王之遘祸,我母妃之下室。
深狴殊涂,酷吏同律。
夫人于是布裙屝屦,提饷潜出。
昊天不傭,退藏于密。
久成凋瘵,溘至终毕。
盖乃事存于义阳之诔,名播于燕公之笔。
②祭文中所谓“我父王之遘祸,我母妃之下室”是指在“永昌之难”中,义阳王李琮夫妇遭到武则天的迫害下狱之事,而杜甫的外祖母往来于河南狱和司农寺之间为父母送饭,被洛阳的百姓赞为“勤孝”。
“事存于义阳之诔,名播于燕公之笔”,是说外祖母的“勤孝”,事迹见于张说所撰的《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之中。
检宋本《张说之文集》,确存此碑文,其文曰:初,永昌之难,王下河南狱,妃录司农寺,唯有芳氏,屝屦布衣,往来供馈,徒行顇色,伤动人伦,中外咨嗟,目为勤孝。
211234300_敦煌石窟宝库“读书图”之个案考察
究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近百年来对于敦煌图 像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宗教属性都已经作了较为充分 的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敦煌图像所展现的中 古时期的社会历史场景和生活百态也逐渐纳入学者 的研究视野并产出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 遗憾的 是对于敦煌石窟宝库读书图的关注目前还并未 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以敦煌壁画所存体罚学郎 图为例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相关教育史资料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的敦煌石 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库 保存至今 的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所出绘之于绢帛麻布纸 本等载体的图像作品虽然所描绘的画面主旨和目 的都是与佛教宣传密切相关但是其素材来源是丰 富而多元的既有对佛教经典故事的艺术呈现也有 对世俗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具有极高的宗教艺术 和历史研究价值 中外学界有关敦煌图像的科学研
'./01*+2345678
创 作 于 五 代 时 期 的 莫 高 窟 %#* 窟 北 壁 %药 师 经 变&!生动刻画了佛典'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中药师佛救度众生的不同故事片段$ 其中与中古教 育密切相关者!乃画匠以 + 座庭院-# 个人物,! 位学 官-% 名学郎.所集中展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 德经(中的%学处&场景,图十一.$ 其中 + 位学官,居 左者.端坐殿堂目视前方!另 + 位学官,居右者.手中 的教鞭将要轻轻落在违反纪律的学郎身上!而廊庑 下的其他学郎或低头读诵!或抬头默念!课堂秩序 井然$ 在这幅%体罚学郎图&中!敦煌画匠以略显粗犷 的线条勾勒出同时代学郎读书的真实模样!再现了 中古时期学堂教育的真实景象$ 诚如王波先生所指 出的那样)中国古代读书图描摹的多是男人-文人! 附 庸 和 夸 大 风 雅 的 意 图 比 较 明 显 *!+$ 不 同 于 传 世 画 家 多将目光聚焦于名人贤士或官宦贵族的%读书图&! 古代敦煌画匠所复刻的是极接地气的民间学郎%读 书写真&!可谓古代读书活动的%现场&!对于了解古 代学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两本宋版古书的递藏源流
两本宋版古书的递藏源流在国家图书馆藏琳琅满目的古籍善本中,有两种引人注目的藏品:南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和宋汤汉注南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
两书在现存各自的版本系统中,都是最早、最好的版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所以藏书家历来珍视两书的聚合。
对于藏书史上这两种著名的宋刻陶集,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藏书家周春购买汤注陶诗的曲折经历,以及黄丕烈“陶陶室”的典故,对两书的整个递藏源流,却提及不多。
焦从海先生《陶陶室藏宋版陶集聚散流传考》(载《文献》1985年3期)介绍了这两部宋刻本在黄丕烈以后的收藏情况,但未提及黄丕烈以前两书的所属,而且焦从海先生对其所援引的资料出处并未详加说明。
陈杏珍先生《宋刻陶渊明集两种》(载《文献》1987年4期)在着重考证版本的同时,简介了两书的递藏情况,但因这不是文章的重点,故陈先生只作简略陈述,并未涉及细节,也未列举相应的资料。
本文拟就现有资料,向读者展现两书的尽量完整、详细的递藏线索和具体情形。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诗风平淡自然,富有理趣,“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集》十卷,晋陶潜撰,南宋刻递修本,①二册。
半叶十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
版框高20.4,宽14.6厘米。
卷首有汪骏昌跋。
卷一后有墨笔题“正德巳卯仲冬廿日”一行,书末又题“陶陶室藏靖节集第一本”。
书中盖有“文彭之印”、“文寿承氏”、“毛晋之印”、“汲古主人”、“黄丕烈”、“百宋一廛”、“士礼居”、“陶陶室”、“阆源父”、“杨绍和读过”、“宋存书室”、“海源阁”等印。
《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门均有著录。
《陶靖节先生诗》四卷,晋陶潜撰,宋汤汉等注,南宋刻本,二册,半叶7行15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
版框高19.3,宽13.6厘米。
20150525古籍资源简介及利用
2 分类检索方法 -查找同类书
做一项课题之前,要把所有相关参考文献都查 到,这就需要查同类书,查相关文献,一般用关 键词,也就是主题词。 先到网上查相关的文章,记下文章后的参考文 献。
在图书馆利用分类号或主题词查同类书
(1)用主题词查
(2)用分类号查
42
(1) 用主题词查
主题词:指图书或文章的内容实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对主题词进行规范化 处理,是编目人员和读者共同的依据。文献 编目主题词字段6字段 读者选用主题词:弄清楚检索目标所属的学 科,确定检索的范围,选取词意更为具体的 词作为主题词,用书面词语,少用口语化词 语和词意宽泛的词语。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可在网络上搜索 本 馆OPAC高级检索最后一个 43
7
套印本
套印本用两种以 上颜色套版印成 的书本。 包括朱墨套印、 三色、四色、五 色套印本等
8
活字本
用胶泥、木、铜、铅等材料制成方块单
字,然后排版印刷的图书,称为活字本。 聚珍版--木活字本
9
影印本与铅印本
以某一版本为底本,
用照相的方法制成印 版,上机印刷而印成 的书本。 石印本 珂罗版印本 、 现代扫描影印 铅印本
17
二、古旧文献检索—OPAC
1 馆藏地详图、图书馆业务常用词 字段详解 详解记录中各主要字段通常 2 一般检索方法(书名、作者) 3 分类检索方法 (主题词、分类号) 4 丛书检索方法 5 其他(多库检索、多字段、年代 出版社 等) 6查不到书刊的情况
18
1分馆和馆藏地
古旧文献阅览室
北一古旧文献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古旧文献资源简介及利用
吴雪梅 2015.05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序
收稿 日期 :2 0 1 7 - 01 - 1 2
作者简介 :严晓墨 ( 1 9 7 5 一 ),江苏南通人 。
音乐 与表 演 MUS J C &PE RF0RMANCE
音 乐 学 研 究
0 7 3
世骥写了一部 《 琴学初津 》 。
大多或接受过近现 代教 育,或从事现代职业 ,已非 传统 意义上 的文人、琴 客,风貌 为之一变 , 自在预 期之中。民国二十五年 ( 1 9 3 6 ) ,有 史以来第一个跨
是张鹤 《 琴学入 门 》 ( 1 8 6 7) 。前者 以稿本传世 ,未 尝刊刻。后者却是迭经翻刻 、重版 ,各种 版本流传
之广、存 世之 多都是惊人的 ,其风头之劲 ,不在 后
成的近世琴坛的独特地位。
上海 的琴学 传统 当然不是近世所 能概括。南宋
世《 梅庵琴谱 》 之下 。究其原因, 恐怕在于谱中各曲 , 多注工尺 , 旁点板眼 , 便于研 习。其后又过了十多年 , 苏州人 祝听桐以琴艺独步沪上 ,王韬写有 《 题祝 听 桐抚琴图 》诗 , 《 淞南梦影录 》 《 申江 名胜图说 》 、同 时代的朱兆蓉 、六 十年后的周瘦 鹃都记载了他在 申 园、味莼 园 ( 张 园 )的琴会。再过 数年 ,一位 同样 来 自苏 』 、 I ' 1 的陈世骥从之研 习琴艺 ,此后十余年 ,陈
的详细记录。他们联络琴友 ,交流琴学 ,每 周有 星
江 名胜图说 ・ 祝听桐 申园设琴会 》 ) ; 张园虽是私属 ,
但同样是 向社会 开放 的公共场所 。这里 凸显的 ,是
集, 每 月有 月集 , 参与者与 日俱增 , 几乎囊括了北京、
四』 f f 、广东之外的优秀琴人。同时 ,他 们在全 国范
琴学秘稿萃新编海上遗韵传弦音——《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出版
琴学秘稿萃新编海上遗韵传弦音——《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出版古琴作为我国古老的弦乐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与文化内涵的器物。
因它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古琴文化在两千多年的时代变迁中孕育了独特的品格,洋溢着丰富的意藴。
在传统社会中,抚琴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的呈现,还展露了弹奏者的精神生活、人生境界。
因此,在历代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推崇之下,琴艺的传播、琴曲的收集整理深受重视。
从中国传统音乐文献的存世状况而论,古琴文献整理、刊印的数量之多是其他任何一种乐器不能相比的,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大量琴谱为我们研究和传承古琴文化奠定了丰富的文献基础。
上海图书馆的古琴文献是浩瀚馆藏中的一部分,虽然数量不多,但颇具特色,既延续了江南琴学的传统风韵,也凸显了近代上海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烙印。
以往琴学界人士也曾对此进行过研究整理与出版,多部琴谱被编入《琴曲集成》之中。
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动下,近年来在未编文献的整理编目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琴谱、琴论的稿钞本,为我们重新认识上海图书馆所藏古琴文献的价值与地位提供了新材料。
随着“古琴艺术”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所兴起的“古琴热”,古琴文献的整理出版得到了有效的推动。
不仅收有六朝后期至清末民国一百四十二种琴谱的三十卷《琴曲集成》由中华书局出齐,还有众多古琴研究著作与琴谱陆续问世。
我国古琴艺术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
因此,馆藏古琴文献整理出版正逢其时,将有助于促进当代古琴艺术的繁荣。
然而,琴谱等资料作为专业音乐文献,其整理者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方能胜任。
因此,本馆特邀古琴学者严晓星先生协助主持馆藏古琴文献的整理开发,期望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本馆年轻的文献工作者开展本项目的整理,从实践中掌握音乐专业的文献解读与提要写作。
这是本馆近年来历史文献专题整理研究的一次成功合作,展现了“至诚合作”的上图核心价值观。
我们将以开放的胸襟,进一步加强与馆外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有关专业文献的研究与开发,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
大英图书馆馆藏的中国音乐古籍善本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Jiao Xiang-Journal of X i' an Conservatory of M usic 2020 年 9 月 第 39 卷 第 3 期 Sep. 2020 Vol.39 No.3中国分类号:G25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499- ( 2020 ) -03-0032-03•曾美月大英图书馆馆藏的中国音乐古籍善本(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439)摘要 大英图书馆收藏的音乐古籍善本包括:乐谱类、礼乐类、戏曲类及其他音乐理论书籍,它们大多在明清时期刻印出版。
其中的乐谱以古琴谱、戏曲谱为主,音乐理论书籍则包含唐宋直至明清时期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专著。
此外,这里也收藏了部分留存于日本的中文音乐古籍。
关键词 大英图书馆;音乐古籍;乐谱;专著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 )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附近,与国王十字火车站毗邻。
它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从大英博物馆的藏书部发展扩建而来,1973年成立之初,也合并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其他大型图书 馆。
珍藏在大英图书馆的中国古代音乐古籍善本,大多 在19世纪上半叶入藏大英博物馆。
它们当中的一部分来源于大英博物馆的收集、购买,一部分来源于各界人士捐赠。
后来,随着大英图书馆的建立,这些善本典籍也被归并入了大英图书馆。
从普遍意义来说,英国精英人士大约从明代开始,就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而开始收藏与购买中国书籍。
大英图书馆收藏有两万多册中国古籍善本,其中的音乐 古籍包括:乐谱类、礼乐类、戏曲类及其他音乐理论书藉。
一、乐谱类大英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乐谱古籍善本大多是明清时 期刻印出版的乐谱,以古琴谱、戏曲谱为主。
(一)戏曲谱大英图书馆收藏的戏曲谱包括《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与《纳书楹曲谱》。
关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能见于大英图书馆的主要是《新定九宫大成南词宫谱》第二十八本与《新定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第三十四本,于1800年出版,此两本均附有唱词与工尺谱。
海源阁藏抄本述略
册府说苑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第2期海源阁藏抄本述略丁延峰(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 要] 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
所藏共有4600余种,其中抄本有342种,明清名家抄本以及影抄本大都有所收藏,成为杨氏藏书之一大特色。
[关键词] 海源阁 藏书 抄本[中图分类号] G256.22 [文献标识码] A 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
在所藏四千六百余种古籍中,抄本计有三百四十二种,可以说,明清名家抄本以及影抄本大都有所收藏,成为杨氏藏书之一大特色,这在清末藏书家中并不多见。
其中明抄本有五十九种,元抄本四种,余多为清初抄本。
除刻本之外抄本是保存文献最多亦是最有效的途径。
未有印刷术之前,文献之传播依靠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抄写,发明印刷术之后虽然大量刻印图书,抄写仍然是传存文献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第一,许多著作赖抄本以存。
海源阁第三世主人杨保彝云:“书无旧刊,惟旧抄可贵。
”[1]尤其是有些抄本是据宋元孤本抄写而来,如果原刻本已经不存,则独赖抄本流传。
如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鲍氏集》十卷,今存国家图书馆,原宋刻本失传,现存最早刻本则为明正德朱应登刻本。
元本《字鉴》五卷无存,影元抄本是最早传本,今存最早刻本为清康熙四十八年张士俊刻泽存堂本。
高诱注姚宏续注《战国策》宋本有两种,一为南宋绍兴间初刻本,因曾为梁溪(今江苏无锡)高姓藏书家收藏,世称“梁溪高氏本”;二是南宋重刻本,因曾为梁溪安姓藏书家收藏,世称“梁溪安氏本”。
杨氏所藏是据重刻本影抄的本子[2],海源阁第二世主人杨绍和于《楹书隅录》卷二题做“影宋精抄本”,并云:“乃影抄之致佳者,珍之。
”[3]绍兴本仅存一帙,重刻本则已经失传,而杨氏所藏的这个影抄本就成了重刻本的唯一传本。
抄本还使仅存原刻本有副本流传,这样的抄本既为治学提供了方便,又为防止散佚留下了副本,有播迁之功。
如宋刻《三历撮要》,现今存世者仅有一本(今藏国家图书馆),海源阁曾据此抄有写本。
《中兴间气集》版本考
236《中兴间气集》版本考文/付秋玉摘要:《中兴间气集》的版本众多,唐宋书志、明清藏书目录题跋等多有著录。
因流传久远,错讹甚多,故其版本校考对研究此集十分重要。
经梳理考校发现《中兴间气集》有钞本、刻本这两个系统。
现存的影宋钞本属于钞本系统,明代万历本、四部丛刊影印本、汲古阁本、费氏刻本为刻本系统。
费氏刻本从影宋钞本出,两者属于同一版本。
万历本、嘉靖本、汲古阁本三刻本是同一版本。
关键词:《中兴间气集》;版本;考证《中兴间气集》编者高仲武,具体生平事迹已不可考。
《中兴间气集》成书后,历代书志、藏书目录、题跋对其均有著录,出现的版本也较多,但年代久远,从宋代就有所缺佚,如陈振孙曰:《中兴间气集》二卷,唐渤海髙仲武序,集至徳以后终于大历。
钱起等二十六人,诗一百三十二首。
各有小传,叙其大略,且拈提其警句,而议论文辞皆凡鄙。
①陈振孙记述的《中兴间气集》选录诗歌总数是一百三十二首,而高仲武自序称“一百四十首”,可知作品在数量上已少了八首。
傅璇琮先生的《唐人选唐诗新编》是《中兴间气集》校勘整理与版本疏理的奠基之作,但因《中兴间气集》版本众多,还有必要对各版本进行全面的考证,疏理其源流关系。
经笔者研究发现,高仲武所辑《中兴间气集》有钞本、刻本两个系统,故本文拟考论《中兴间气集》版本源流。
一、钞本系统《中兴间气集》钞本,最早见于明代毛晋的《隐湖题跋》,其曰:余家藏《中兴间气集》凡三本,俱逸五人评语,勉尔考订就梨,殊未快也。
既从此娄东磁肆中获蠧鱼簏,内简得一旧钞本……亟录之卷末,聊以析疑,匪云补亡也。
②据跋可知,毛晋曾有一钞本,并以此添补了张众甫、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四位诗人的评语。
但此钞本不全,有所错漏谬误,就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考毛晋跋,谓得旧钞本,所阙张、章、戴诸评俱在,独刘湾无考……此本仍袭旧伪,知毛晋所云旧钞本犹未足据也。
③瞿镛在《铁琴铜剑楼藏书目録》有言:《中兴间气集二卷》,校宋本。
唐高仲武集并序……尤不负老子一再勘校以贻尔曹之意也”。
台湾藏孤本《宋学士续文粹》考述
台湾藏孤本《宋学士续文粹》考述
《宋学士续文粹》是一本珍贵的古籍,记录了宋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发展和成就。
其中收录了不少珍贵的诗歌、散文和论述,对研究宋
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的藏孤本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带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历史
价值。
据考证,该藏孤本是明代初年由王震所藏,并且长期以来一直
流传在民间。
该本书于2002年被一位文化爱好者购买,并通过拍卖流
转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中心。
《宋学士续文粹》中所收录的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既有经史子集
的注解,也有文学艺术的评论,甚至还有一些生活百态的描写,是了
解宋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之一。
此外,该书中的一些诗文
作品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的著录体例及其价值述论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的著录体例及其价值述论
丁延峰
【期刊名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反映了毛氏父子存藏善本的初步面貌,是中国第一部传世的鬻书目录,对其后鬻书目录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甚而对当代鬻书目录的编纂出版亦不无启迪;同时,也为了解清初书价乃至文化经济市场的流通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此外它还是一部产生年代较早的著录体例完整的善本书目;它以强调版本特征为其编目特点,为之后版本目录的发展完善和近代善本观的形成等奠定了基础.【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丁延峰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山东,聊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汲古阁毛氏影宋抄本《鲍氏集》及其价值 [J], 丁延峰
2.从汲古阁书跋试论汲古阁刻书性质 [J], 赵鑫
3.明毛氏汲古阁原刊本《三国志》的征集与价值 [J], 梅铮铮
4.略论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的文献学价值 [J], 朱连华
5.明汲古阁毛氏刻本郑樵《尔雅注》及其文献价值 [J], 金静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文苑》辑录诗文来源考
作者: 王晓鹃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139-14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古文苑》;辑文来源;唐宋类书
摘要:�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唐前文集,收录自先秦适于齐梁的诗赋杂文二百六十四篇。
从清代四库馆臣开始,学者普遍认为其辑录诗文抄自《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唐人类书。
通过比勘研究,发现其中有一百六十三篇诗文见于唐宋类书;有五十二篇诗文,见于类书之外的南宋初年及此前的其他文献;有四十九篇诗文,目前最早见录于《古文苑》,从而说明《古文苑》并非仅抄自类书,自有其特殊的材料来源。
谈《四库全书总目》对宋人笔记的著录
作者: 赵龙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页码: 126-12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四库全书总目》 宋人笔记 著录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共著录来人笔记252种,其中实际收入《四库全书》197种,存目55种,对宋人笔记的著录有着严格的考量,推崇“广见闻”、“资考证”、“裨劝戒”和“说部之佳本”。
《四库全书总目》对宋人笔记的作者及版本源流作细致的考证,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发公允议论之声,由此可窥探出四库馆臣乃至清初士人对宋人笔记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苑 》 ( 以下 简称 “ 影钞本” ) 九卷 , 纸 色古黄 , 字大如
钱, 墨色如漆 , 覆 写极 精。 曾经 毛 氏汲古 阁 、 汪氏艺 芸书舍 、 瞿 氏铁 琴铜剑 楼 、 张元 济先 生等递 藏 , 为海 内外所罕见 , 2 0 0 8年 入选 第一 批 《 国家珍 贵古 籍 名
1 《 古文苑》 版本 系统
《 古文苑》收录 自东周 至 南朝 齐永 明 间文 章二
百六 十馀 篇 , 传 为唐 人所 编 , 世传 北宋 孙 洙 ( 巨源) 于佛 寺经龛 中得之 。其所 录诗 文 , “ 皆史传 所不 载 , 《 文选》 所未 取 , 而 间见 于诸集 及乐 府” ( 按: 见 韩元 吉题 记) , 在保存汉魏六朝文学史料及校勘辑佚方 面
有重要 学术价值 。
所遗 , 以补其数 ” , 《 四库 总 目》 认为 其“ 则 已非 经 龛
之 旧本矣 ” , 清顾广 圻《 重刻 宋九 卷本 ( 古文 苑 ) 序》
亦称 “ 淳熙 问韩元 吉记 其末 , 云‘ 讹舛 谬缺 者 , 多 不
敢是正 而补之 ’ , 盖传疑 也 , 可谓慎 矣。后此 有章 樵
国文字研 究》 等C S S C I 核心刊物发表 道教文 献语言方 面的 论 文近 3 0篇 ; 丁哓娟 , 女, 1 9 8 9年 出生 , 山东临 清人 , 聊 城 大学音 乐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艺术学理 论、 道
补遗 刊误 , 析 为二 十一 卷 。 由于九 卷 本无 注 , 加之
“ 句读聱牙 , 字 画奇古 , 未有 音释 ” , 流 传绝少 。 自婺
州本后 , 仅有 明仿宋淳熙刊本 、 清嘉庆问顾广圻序孙 星衍仿宋 刊本 及覆 刻本 数种 , 间有 钞本传 世 。而 章 氏二 十一 卷本 成 书后 , 据《 中 国古 籍 善本 书 目》 所
载, 仅 目前存世之 明本就 有成 化本 、 弘 治本 、 万历 本
2 . 1 赵 均其 人
影钞本 《 古文 苑》 卷 首有 张元 济先 生所 书 跋文
一
赵均之父赵宦光 , 字凡夫 , 为宋太宗赵 炅第八子
通, 兹全文钞录如下 : 是 书宋淳熙初刻 , 为无注本 。至绍定 时, 章樵 为
元俨之后 , 宋 王室南渡 , 于吴郡太 仓 留有一 脉 , 即晚
诸铁琴铜剑楼瞿 氏影 印行世 。瞿 氏又有影 写宋刻明 , 字 书 端
以诗名 , 为明 代 “ 吴 门 两 大家 ” 之 一 。子 灵 均 承 家
明吴郡赵 氏家族 。宦 光之 父一 生悠游 , 择 吴郡寒 山
之训 注, 析 为二 十一 卷 , 刊 于嘉 熙 丙 申。会 淳祜 重
而葬 。宦光终生不仕 , 携妻儿 隐居寒 山 , 以高士名冠
吴 中。宦光通六 书之学 , 著 书数万 卷 。其妻 陆卿 子
修, 刊 本乃存 。二 十年 前余 辑 印《 四部 丛 刊》 , 曾假
故顾序 云“ 然 自前明 以来 , 章 本遍行 , 韩本 殆绝 ” , 所 言 不虚 。 今宋 版九卷 本《 古文苑 》 难 得一见 , 影 宋钞
学博 士、 博 士后 , 山东大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讲师 ,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汉语 史、 文 字训诂 学, 已在 《 宗教 学研 究》 、 《 江 海学刊》 、 《 图书馆 理论 与 实践》 、 《 汉语 史研 究集刊》 、 《 中
按: “ 百 隙” 后有 脱 文 , 《 道 藏} 2 0 / 5 2 6 a 、 学 津讨 源本 7 9页 、 《 道 藏辑 要 ・ 觜集- -} 8 2页均作“ 百隙其 如予何 ” , 《 校注} 2 1 9页注释 ( 1 9 ) 所 列条 目恰为 “ 其
如予何 ” , 当正 之。另 , “ 隙” 乃“ 隙” 之俗字 , 《 龙龛手
者为之注 , 改分廿一卷 , 移易篇第 , 增窜文 句 , 复非 旧 观” 。学界对章樵训注之二十一卷本评价普遍不高 , 而多推重 九卷 本。然宋 九卷本流传绝少 , 极为难得 。
《 古文苑》 有 两个 版 本系 统 , 一 为九 卷本 系 统 ,
一
为二十一卷本系统 。南 宋淳熙 间 , 韩元吉 ( 无咎) 编次为九卷 , 刻之 婺州 。至 绍定 时 , 章樵为 之训 注 ,
上海高校 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9 2期 )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图 书 馆 藏
明赵 均 影 宋 钞 本 《 古文苑》 述 略
孙
( 上海师范大学 图书馆
麒
上海 2 0 0 2 3 4 )
摘
要 明末赵 均影宋钞 本《 古文 苑》, 以流传绝 少之 宋刻九卷本 为底 本 , 覆 写精妙 , 批校谨 严, 完整保 留
宋本原貌 , 至为 宝贵 。且钞成后经毛 氏汲古阁、 汪 氏艺芸 书舍 、 瞿 氏铁 琴铜剑楼 及张元 济先生等递 藏 , 流 传有
绪, 具有极 高艺术价值与 学术价值 , 入 选第一批 《 国家珍贵 古籍 名录》 。 关键词 赵均 《 古文苑》 影 宋钞 本
上海师范大学 图书馆 藏 明末 赵均影 宋钞本 《 古
鉴 ・ 阜部 》 : “ 隙, 隙之 俗字也。 ”
[ 作者简介 ] 刘祖 国 , 男, 1 9 8 1出生 , 山 东临清人 。 文
教 音 乐文 献 整 理 。
一
5 3~
最精妙者唯赵均此本 , 至可宝贵 。
3 影钞本 《 古文苑》 特点
3 . 1 跋 文 及 钤 印
2 影钞本《 古文苑》 述 略
录》 , 列第 0 2 1 9 0号 。以下 拟从 版 本 学及 校 勘 学角
度, 略述此本 。
等数种 , 清代《 四库全 书》 、 近代 《四部 丛刊》 、 《 丛 书 集成初 编》 , 乃 至时下《 中华再 造善本》, 所 收录者 皆
为二 十一 卷本 。 由于章序称二十一卷本“ 复取汉晋 间文 , 史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