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论文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对医学模式形成及转变的指导郝强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学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与医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着重研究的是辩证规律和范畴在医学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学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和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旧的医学模式、生命观、疾病观、医疗观、保健观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现代医学模式系统科学方法医学辩证法指导作用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界一直热衷于对医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不少专家相继提出了若干种医学模式。

为何医学界如此关注医学模式的研究?医学模式指的又是什么?1,医学模式。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

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

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2,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和经历的阶段。

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历史上主要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模式。

⑴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

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

如:“巫医”等。

⑵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作为战略性能源,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有着巨大影响,这使得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针对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自然辩证法论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节能为本、环境优先、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环境一、引言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希冀和巨大压力进入了 21 世纪。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

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 许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资源枯竭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 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和技术。

从上可知,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而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恰恰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即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近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

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

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

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

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也正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既保持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又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摘要从传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线性关系,从分离到结合,而且结合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通过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到相互作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而现代的科学更加技术化,技术更加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从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来加以阐述。

关键字:科学 ,技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1、科学的定义要给科学下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或者给科学加一个充分必要的条件,或者界定科学的恰当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变化多端,而且还有一般而言的科学和科学在特定境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的区别。

没有人能够给科学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没有人能够概括科学的全部涵义和确立它的明晰边界。

科学似乎是一个庞大的信念体系,它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历史中,并在今天被我们社会的一个专门组织起来的机构培育着。

我们将看到,科学不是通过接受一个公式建立起来的,它是我们心灵生活的一部分。

它为全世界成千上万专业化的科学家平均分享,共同培育,并为千百万其他人间接地接受和共享。

而且,我们将认识到,对我们也分享这一心灵生活的种种理由所做的任何诚恳的解释[1],都必定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就是知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这说明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但仍将科学作为一种静态的知识成果;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

这一定义强调了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和认识行为;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这一概括强调了科学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也是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再构建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

从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统一到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自然归宿”,不同国别、不同理论派别的哲学家、思想家们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精彩的论述。

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显现其强大生命力。

本文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中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关系,基本途径一、当代社会关系失衡的集中表现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

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

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

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的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

自然资源的无限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产生活资料;二是人类可以毫无顾忌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地球具有无限的自净和纳污能力。

需求无限,既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需求。

追求物质需求、追求物质享受是无限的。

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严重问题与我们的这些观念有关。

[1]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的无限的矛盾在当前社会表现的日益突出。

比如上海的内环线,现在由于车太多而拥挤,特别是高峰时间,车速很慢,甚至堵塞,于是有很多司机就开骂政府,说为什么当初不设计成双向六车道。

很多时候,有些人总是嫌这嫌那的,认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仿佛自己做,就一定做好。

重庆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可编辑】

重庆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可编辑】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其意义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值得庆幸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如此,人与自然仍然没有形成和谐的发展关系。

对此,各国政府都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这标志着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受益,否则我们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关键词: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而狭义的自然界则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界。

人类生存在地球,依靠自然界供给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食物、气温、大气等等,自然界就是人类的母亲。

自然界赋予了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条件,但是,人类现在的所作所为,却是像在糟蹋着自己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的给予的爱,却时刻伤害着自己亲爱的母亲!要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必须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多理论。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等思想,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

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

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

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生态中心主义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自然价值生态中心主义是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夸大了人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作用,在本质上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对自然肆意掠夺提供了思想支点。

由此人类开始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在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确认,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健康持续的进化,并以此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1]。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学理根基,是一种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与生态系统的新颖、富于挑战性、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2]。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根基,是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范式之一”,它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新颖性,富于挑战性。

美国学者利奥波德所倡导的“大地伦理”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上较早自觉而又系统阐发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伦理关系的思想体系。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继承和发展了利奥波德的环境伦理思想,他提出的自然价值论是从传统价值论伦理学出发确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为建构完整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体系提供哲学前提,但确立一种新的自然价值观并非是罗氏理论最终归宿,他希冀能够从客观自然价值观中推导出遵循自然道德义务并把其应用到具体环保实践中来。

挪威学者阿伦·奈斯创立了“深层生态学”,其主旨是要突破浅层生态学的认识局限,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事务进行深层追问并寻求深层解答,它不仅要从科技层面来审视环境问题,而且还要从哲学、伦理、政治、社会高度来探讨有益于人类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范型、经济活动、社会教育,以期达到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SZL学号:2012年12月04日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在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机械作为工科这个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今天的许多学科、产业等想要继续高速向前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的发展与进步,而机械本身要取得更深入的发展,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特别是自然辩证法对其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机械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及重点说明了其对机械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机械科学技术发展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实际意义1.1 自然辩证法的简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当今最活跃的哲学研究方向。

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上,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的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和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做出了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

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由自然辩证法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导语]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已先后有过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科技功能所存在的内在矛盾,科学技术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诞生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已经为人们公认,并引起了不仅仅是科学界的深入探讨和关注。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辨证法、人类社会、双刃剑效应前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三者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20世纪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使辩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

而自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技大踏步前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步入了物质上相对富足的阶段。

但是,技术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电脑、网络、克隆等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把我们的世界弄得越来越复杂了。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

论自然辩证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摘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说起,论证了自然辩证法是总结人类的优秀的思想和科学成就而创立的学科体系,它集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优秀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是人类文化的去芜存菁。

接着介绍了自然辩证法所提供给科研工作者的思维方法,主要有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移植、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直觉灵感、形象思维与科学想象。

最后运用事例论证了这些思维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得出结论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科研工作指导作用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在人类社会初期就诞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古代人们通过直觉、观察和思辨来对自然界做出观察和解释,所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回答。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论,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成就,认为自然界是紧密联系和不断转化。

在古代中国主要有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

这些观点都是对万物本原的解释虽然限于生产力水平的条件无法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但是古人已经开始用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去观察和解释整个世界的构成,演化,相互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自发的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开始将事物看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由于这些观点大都是通过简单的经验观察、推理和概括得到的,因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兴起,近代科学开始建立和发展,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刺激了哲学的改变。

在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得以建立时,相应的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逐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科学研究开始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人工智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生态平衡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 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如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平
衡等。
强化政策法规监管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人工 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限制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绿色环保的人工智能技术 研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 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
自然辩证法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自然辩证法强调公共利益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 防止少数人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
04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自然辩证法的挑战
挑战传统哲学观念
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3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对自 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
、能源消耗增加等。
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02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
生态整体主义
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认为自然是 一个整体,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态平衡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人类活动应尊 重和维护这种平衡。
生态正义
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公平和正义原则,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论文及感想

自然辩证法论文及感想

用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自然辩证法的课程结构1.自然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1自然观的结构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篇1摘要: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简要介绍了其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自然观,科学观以及方法论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约瑟夫·亨利电磁学发现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

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文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自然观,科学观及方法论分析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约瑟夫·亨利生平及其伟大发现约瑟夫·亨利(JosephHenry,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大部分我们所学的科学技术史中,亨利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我们看到永垂青史的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亨利在电磁学的成就似乎并不为人所知。

而实际上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早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甚至帮助贝尔发明了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辨证法论文—浅谈控制算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论
摘要:作为控制系的我们,算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是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简单、高效、灵活的算法才能有效的控制,同时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才能使算法得以应用。

本文以辩证的观点探讨了控制领域算法的概念、特征、用途,并介绍算法的实现方法,对其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和预测。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控制算法计算机语言方法论
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思曾著过一本著名的书《数据结构十算法= 程序》,可见算法在计算机科学界与计算机应用界的地位。

算法是数学学科及其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学科中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算法的内容博大精深、应用性很强,如今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中,算法这个概念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那究竟什么是算法,到底有何用途,在计算机领域中这些算法如何实现?计算机的发展对算法有什么推动作用?算法又对计算机发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呢?下面结合自然辩证法这节课探讨控制算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及其意义。

算法的概念
算法(Algorithm)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

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

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算法的特征:
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1、有穷性(Finiteness)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确切性(Difiniteness)
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项(Input)
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项(Output)
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Effectiveness)
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
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也称之为有效性)
算法用途
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思曾著过一本著名的书《数据结构十算法= 程序》,可见算法在计算机科学界与计算机应用界的地位。

算法不仅在控制科学及计算机中应用广泛,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算法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递推法
递推法是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递推关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

它把问题分成若干步,找出相邻几步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此方法称为递推法。

2.递归法
递归指的是一个过程:函数不断引用自身,直到引用的对象已知
3.穷举搜索法
穷举搜索法是对可能是解的众多候选解按某种顺序进行逐一枚举和检验,并从众找出那些符合要求的候选解作为问题的解。

4.贪婪法
贪婪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

贪婪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

贪婪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

5.分治法
分治法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

6.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的思想是多种算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

7.迭代法
迭代法是数值分析中通过从一个初始估计出发寻找一系列近似解来解决问题(一般是解方程或者方程组)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统称为迭代法。

8.分支界限法
与贪婪算法一样,这种方法也是用来为组合优化问题设计求解算法的,
所不同的是它在问题的整个可能解空间搜索,所设计出来的算法虽其时间复杂度比贪婪算法高,但它的优点是与穷举法类似,都能保证求出问题的最佳解,而且这种方法不是盲目的穷举搜索,而是在搜索过程中通过限界,可以中途停止对某些不可能得到最优解的子空间进一步搜索(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剪枝),故它比穷举法效率更高。

算法思想,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

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 V 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

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现状: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

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

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

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同时,由于省略了很多细节,编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将它们分为两类: 解释类和编译类。

3、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趋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数据抽象在现代程序设计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语言的发展将不在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标准,将会以一种完全面向对象,更易表达现实世界,更易为人编写,其使用将不再只是专业的编程人员,人们完全可以用订制真实生活中一项工作流程的简单方式来完成编程。

下面是一张计算机语言发展图表,从中不难得出计算机语言发展的特性:²简单性提供最基本的方法来完成指定的任务,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编写出适合于各种情况的应用程序²面向对象提供简单的类机制以及动态的接口模型。

对象中封装状态变量以及相应的方法,实现了模块化和信息隐藏;提供了一类对象的原型,并且通过继承机制,子类可以使用父类所提供的方法,实现了代码的复用²安全性用于、分布环境下有安全机制保证。

²平台无关性与平台无关的特性使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网络上的不同机器、不同平台。

三、面向未来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自硬件到软件都是以印欧语为母语的人发明的。

所以其本身就带有印欧语的语言特征,在硬件上CPU、
I/O、存储器的基础结构都体现了印欧语思维状态的"焦点视角",精确定义,分工明确等特点。

计算机语言也遵照硬件的条件,使用分析式的结构方法,严格分类、专有专用,并在其发展脉络中如同他们的语言-常用字量和历史积累词库量极度膨胀。

实际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整体功能,计算机语言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有500多种计算机语言出现,历经五代,至今仍在变化不已。

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框架,字词可以自由组合、突出功能的整体性语言。

“算法”即演算法的大陆中文名称出自《周髀算经》;而英文名称Algorithm 来自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al-Khwarizmi,因为al-Khwarizmi在数学上提出了算法这个概念。

“算法”原为"algorism",意思是阿拉伯数字的运算法则,在18世纪演变为"algorithm"。

欧几里得算法被人们认为是史上第一个算法。

第一次编写程序是Ada Byron于1842年为巴贝奇分析机编写求解解伯努利方程的程序,因此Ada Byron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因为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未能完成他的巴贝奇分析机,这个算法未能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

因为"well-defined procedure"缺少数学上精确的定义,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在定义算法上出现了困难。

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论题,并提出一种假想的计算机的抽象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图灵机。

图灵机的出现解决了算法定义的难题,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