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文化符号知识: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蕴含的玄妙与古朴
文化符号知识: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蕴含的玄妙与古朴中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代的青铜器和散发着古代文明气息的青釉陶,再到秦汉时期的彩绘陶和唐代的三彩陶,无一不显示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与传承。
其中,古代陶器中蕴含的文化符号更是使得这些陶器更加具有玄妙和艺术价值。
首先,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绘制的花纹和图案主要是以祖先崇拜为主题,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商代时期的青铜器上刻有的图腾,如龙、虎、狮、鹿、犬、鸟等,代表着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则刻有各种纹饰和图案,如蛇纹、龟纹、云纹、丝带纹等,体现了当时艺术和文化的繁荣,以及国家宗教信仰上的统一和秩序。
其次,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还可以传达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内涵。
比如,春秋时期的陶俑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农民、手工业者、器物贩子等,极具现实主义风格。
而战国时期的楚人陶俑则刻画了楚国的乐舞文化,如“双抽器舞姬”、“吹箫舞姬”等,展现了当时的音乐和文化风貌。
此外,汉朝时期的彩绘陶器图案则丰富多彩,有的刻画了节日和喜庆场景,有的则描绘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形态,传递了当时人们重视自然和生态的心理。
最后,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还可以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例如,唐代的三彩陶器将汉代的彩绘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图案和花纹更加华丽瑰丽,工艺更加精湛。
这也反映出唐代艺术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的丰富多彩。
此外,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更是将陶瓷工艺提升到了极致,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瓷器,如青花瓷、白瓷、粉彩瓷等,代表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巅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古代陶器中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玄妙和古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也让陶器成为了承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今天,这些古代陶器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和收藏家们的宝贝,也正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答案】商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2.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答案】商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二子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中的内容:“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青铜器的概况和价值。
3.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 )A.小篆B.钟鼎文C.甲骨文D.刻画符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可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AB选项又出现在C项之后。
D选项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故选D。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
汉字的演变练习题
汉字的演变练习题汉字的演变练习题汉字的演变练习题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铭文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 )A.纪录历史B.占卜凶吉C.传递文书D.制工艺品3、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 ( )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 ( )A.甲骨文B.铭文C.大篆D.隶书7、商朝的金文是指 (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8、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9、西周文字主要有 ( )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1、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 )A.金文B.小篆D.楷书12、草书和楷书形成于 ( )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13、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15、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16、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A.①②B.②③D.①④17、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创新题18、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 ( )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19、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 ( )A.一些原始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20、《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汉字源流
• 1900年秋天,义和团运动兴起,王懿荣以 国子监祭酒任团练大臣,在八国联军人犯 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皇宫仓惶西窜, 王懿荣痛心疾首,投池自尽,以身殉职, 其所藏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 刘鹗收购。
甲骨文大家猜猜看?
原来是十二生肖
甲骨文的价值
• 甲骨中有些是不带文字的占卜骨,有些则 在甲骨上刻有多少不等的文字。其内容十 分丰富,有战争、刑罚、军队以及社会生 产情况和天文、历法、气象、占卜、祭祀 等,可以说是“商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草圣”张芝和“今草”
张芝,字伯英, 东汉著名书法家,时 称“草圣”。张芝所 创的“一笔书”, “字之体势一笔而 成”,“如行云流水, 上下牵连,或借上字 之下而为下字之上, 奇形离合,数意兼 包”。
“癫张狂素”——狂草
• 张旭,字伯高,吴(江苏苏 州市)人。草书最为知名, 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张旭 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舞剑 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 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 故称“张癫”。草书散见历 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 诗四帖》。
• · · · · · · · · · · 古文—————————————— • 陶文…… 甲骨文—金文—古隶、石鼓、简帛— • 夏以前 商 西周为主 战国文字
• ————∣今文—————————— • 小篆——隶书——章草——行——楷书 • 秦 汉 汉 晋 (南北朝)
记事符号:
甲骨文:
甲骨文
• 清末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在1899年的某一天, 派人到北京菜市口达仁堂购买一种叫“龙骨”的 中药。当时王懿荣正患疟疾,据说这种“龙骨” 可以医治疟疾。“龙骨”买回来之后,王懿荣打 开药包一看,发现这些“龙骨”上隐隐约约地刻 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他觉得很奇怪。王懿荣学识 渊博,对古文字学有很深的造诣。他对这些奇怪 的符号产生不同凡常的联想——“龙骨”上的契刻 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已经失传了的古文字。经过他 潜心的钻研,他认定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一、选择题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一些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故本题选A。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可靠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商朝时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2014·云南学业考)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 )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古代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知识拓展】甲骨文出现的意义:(1)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阶级关系的状况,反映了商朝奴隶社会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这是我国文明史的开端。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B.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C.我国最早的文字D.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解析】选B。
抓住题干中“一片甲骨惊天下”,之所以甲骨文惊天下,不是因为它是商代的文字或者刻在龟甲兽骨上,而是因为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因此选B。
5.(2014·兰州中考)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涉及的王朝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西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起源汉字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一直担任着重要的一个角色,那么我们真的了解汉字吗?它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担当记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同时更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汉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汉字一直以来像一个迷一样伴随着我们,虽然研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也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但是对其说法却一直是众说纷纭。
那么到底历代中国学者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起源有着怎么的说法,今天我们不妨来一观究竟。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汉字主要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三类。
一类、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
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类、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
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类、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
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关于汉字的演变过程下面就来来具体看看吧,我们不得不说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的演化过程有八部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如果具体说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其实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
这样说来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测出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应该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
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从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我们也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
史前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那些“刻划符号”都代表什么
史前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那些“刻划符号”都代表什么一、天地新石器时期各地区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出现许多刻划符号,刻符说与文字说形成两大观点,郭沫若先生认为这类符号既是文字也是符号。
我认为刻符与文字要看具体符号而进行具体分析,如良渚石戉,其上有三组戉形符,依据早期字形与戉之象征,可定为“王”字,三组字可读为“王上、王上、王上”,甲骨文“王”字与其类似,可以佐证(图1)。
有些X形符号与O形符号都是同时出现,这类就是象征刻符,是古代的“元气”符号而非文字(图2)。
出现最多的刻符是规形符与矩形符,并且都是成组出现,左右顺序有时颠倒(图3)。
规形符与矩形符在齐家玉器、红山骨器与良渚陶器上均有不少发现。
我把这类刻符定名规形符与矩形符,是依据山东嘉祥武氏祠东汉刻石与河南南阳东汉画像砖中的伏羲女娲手执规矩之形而命名。
伏羲执规画圆为天,女娲执矩量方为地。
我们再来看良渚陶器中的“元气”符号O与X,圆为天,X为地,这个X不是十字形,四边为四时,分别代表文章黼黻,内角为矩,一矩90度,也称一方,地由四方组成。
二、太一玄冥太一指元气,《礼记》中有“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太一亦指帝星,为北极二。
《山海经·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灵龟为之使。
《庄子·大宗师》:"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颜师古注引劭曰:" 颛顼、玄冥,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新石器中期的祭祀礼器到《山海经》成书,中间经过了3300多年,《山海经》中的文献记载与近年考古挖掘的材料进行比对,其间的演绎并不大。
学界近年有一种说法,把汉代的铺首衔环图像定为鸱鸮,我认为这种说法成立,铺首衔环是现代人因为找不到古神名的出处而定名(图4)。
环代表天,铺首就是玄冥,其形象就是鸱鸮,从汉往前推,先秦图像中的饕餮也是玄冥,可参看商周青铜器、燕国瓦当、陕西夔纹瓦当(图5)。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_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_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汇总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已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会保存火种,还会管理火。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仍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家畜,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
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及其对汉字起源探索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史前陶器的历史背景及其符号的出现,然后分析这些符号的特性及其可能的功能。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符号与汉字起源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可能影响了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史前陶器符号与汉字起源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研究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记录文化、传递信息的媒介。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在史前陶器上发现了一些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的发现与研究,为我们理解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考古发掘。
在这些发掘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带有刻划符号的史前陶器,这些符号形状各异,有的简单明了,有的复杂抽象。
这些符号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始对这些符号进行解读和研究。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史前陶器符号被发现。
这些符号不仅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也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史前遗址中。
这些符号的发现,使得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在史前陶器符号的研究方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他们首先对这些符号进行分类和整理,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他们也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这些符号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学者们发现这些符号可能具有记录事件、表达信仰、传递信息等多种功能。
学者们还尝试将史前陶器符号与汉字进行比较和联系。
他们发现,一些史前陶器符号与后来的汉字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些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形状上,也体现在意义和功能上。
这些发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史前陶器符号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一环。
2024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全真模拟(一)
2024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全真模拟(一)1.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江南博哥)是( )。
A. 切削削足适履削平叛乱B. 产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C. 泄露藏头露尾崭露头角D. 眩晕晕头转向月晕而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辨识多音字读音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中“切削”的“削”读xiāo,其他加点字读xuē;C项“泄露”的“露”读lòu,其他加点字读lù;D项“晕头转向”的“晕”读yūn,其他加点字读yùn。
B项加点字均读作liàng。
2.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立功赎罪虎视眈眈入不澈出B. 黯然销魂直截了当再接再厉C. 脍炙人口沽名钓誉梁上君子D. 敛声屏气风驰电掣画饼充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应试指导:A项“入不澈出”的正确写法是“入不敷出”。
“敷”是“布置、铺开、摆开”,引申为“足够”,“入不敷出”的意思是,收入不够支出。
3.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③互联网并非、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A. 曼延告竣自上而下B. 蔓延告罄一呼百应C. 曼延告竣一呼百应D. 蔓延告罄自上而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
①句对象为“山路”,应用“曼延”。
“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
汉字的演变练习题
汉字的演变练习题汉字的演变练习题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铭文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 )A.纪录历史B.占卜凶吉C.传递文书D.制工艺品3、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 ( )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5、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 ( )A.甲骨文B.铭文C.大篆D.隶书7、商朝的金文是指 (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8、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9、西周文字主要有 ( )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1、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 )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12、草书和楷书形成于 ( )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13、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15、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16、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创新题18、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 ( )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19、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 ( )A.一些原始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20、《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2022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后篇稳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有人说:“文字的创造是人类开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以下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D.文字最能表达人类的创造力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应选C项。
2.以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
出现的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置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想,你认为以下哪个最准确( )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C.唐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
,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
当代人臆造的。
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之间关系
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之间关系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美术门类,与绘画具有密切关系。
关于汉字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刻锲说,八卦说等等。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仓颉创字”之说,汉代,在迷信流行的情况下,这一说法更为流行,并加以神话性的润饰。
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个别英雄人物对长期流传,约定成俗的表意符号进行整理,润色,推动原始文字的发展。
刻画符号属于原始文字,一般是图画文字,如中国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等。
这时候的笔画是不固定的,多种符号字形并用,还没有规范统一。
因此是不成熟的文字。
以中国古代文字为例,甲骨文、金文到了秦代统一为小篆了,文字才全国统一,字形也从此固定下来,成为相对成熟的文字了。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
最后古埃及被波斯所灭,译法失传。
后来通过使用“罗塞塔石碑”翻译,才辩认这种文字。
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
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
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
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馀。
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xiē)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
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二里头陶尊“刻画符号”与夏代纪事文字
二里头陶尊“刻画符号”与夏代纪事文字作者:蔡运章李迎年来源:《寻根》2022年第01期2019年10月21日,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六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以《揭示古老文明的无字天书》为题进行报道。
二里头文化是否真的是“无字天书”,二里头遗址是否发现夏代的“纪事文字”,这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1981年,该遗址出土的一件小口陶尊的肩部就明显刻有3个“符号”。
二里头陶尊“符号”的发现和探索考古发掘者在《偃师二里头遗址1980-1981年区发掘简报》中指出:这件编号为81yLT22⑤:2号的陶尊,为“侈口尊,泥质灰陶。
口较小,有颈,沿外侈,广肩,腹急收成小平底,饰绳纹附加堆纹,肩部划有目状纹及勾形纹。
口径20.5厘米,高30.5厘米”(《考古》1984年第7期)。
李学勤先生针对陶尊肩部右侧的“目状纹”指出:“它是由圆转流动的弧线构成的,右端略呈向下弯曲的尖角形,左端为向下卷钩的螺线形,图形中央有一圆点……或许有人会把整个符号看作眼形,中央圆点是睛珠,这同符号的轮廓实不相符。
同时要注意到,‘臣’字形的眼,直到商代二里岗上层还不曾流行。
”(李学勤:《二里头陶器的一个奇异符号》,载《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由此可见这个“奇异符号”构形的基本特征。
他也注意到这个“奇异符号”与甲骨文、金文“臣”字的有机联系。
他还特别指出,“类似的符号”在20世纪3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一件椭圆形黑陶杯上已“发现过”。
在陶杯的外口沿上有“锯齿形纹饰在口沿上分布成一圈,而有两处不完全相对的缺口,各刻有一串符号”。
这种在花纹间刻画“符号”的现象,在“良渚文化器物”上“屡见”不鲜。
这件“陶杯上的符号,有两个彼此相同”,即二里头陶尊线图上行自右数第二个符号和下行自右数第五个符号。
这两个符号右端尖锐,左端钩卷,正与二里头小口尊上的符号相似,只是没有中间的圆点。
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尽管在时间、空间上均有距离,符号的相似未必全出偶然。
试论中国古代“制器尚象”思想——在汉字设计文化中的传承
5试论中国古代“制器尚象”思想——在汉字设计文化中的传承1.郭倩2.张东升1.广西艺术学院2.河北大学摘要:中国,这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与传承方式的国度,文字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汉字被看作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最恰当的物化载体与视觉符号,是承载着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神圣的符号体系。
汉字的发展历程,非常明确地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思想。
事实上,从古至今,“制器尚象”设计思想在汉字设计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制器尚象”;设计思想;汉字文化;传承一、“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的哲学诠释《易传·系辞上传·第十章》中说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在《易传·系辞上传》中,就有“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等描述。
这里的“象”,可以说是《周易》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包含了从象形到象易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想。
“象”来源于客观自然的“形象”,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在观察自然界中天地万物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概括出来的、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这里的“象”,就是指一种象征的意义。
所以说,《周易》中“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就是主张把有形之“器”作为一种抽象符号,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变现更深层次的“意”。
汉字就是一种无形的“器”,作为一种抽象符号,它的发生和发展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制器尚象”,并在演变的过程中传承了这种思想。
二、“制器尚象”思想在汉字设计中的体现就记录和传达视觉信息和思想理念的方式而言,文字毋庸置疑是最直接、最理想的形式。
中国的汉字又被誉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
而贯穿在其中的“制器尚象”思想是汉字设计过程中的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精髓所在。
汉字作为一种“器”,在演变历程中它的“尚象”具体可以分为物象、意象和道象三个阶段。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
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 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则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所以很多学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偏向于认为,殷墟甲骨文,又称“卜辞”,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而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安阳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下文我们将根据不同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具体分析。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种考古学文化的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贾湖遗址,被确认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成果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震憾力。
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
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
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布的消息,贾湖遗址考古发掘的主持者张居中反应很谨慎:"文字的发展要经历记事符号、图形记事、语段文字三个阶段,最后才进入成熟语词文字阶段,贾湖刻符也许是处于第三阶段(语段文字)。
"其实,早在多年前发现贾湖遗址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后,张居中就和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郝本性等人前往北京求证。
求证的结果并不乐观。
有些专家认定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就是文字,而不少专家却认为"这些符号肯定是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
因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具备固定的形、音、义,同时还要上下成文。
专家们对贾湖甲骨刻符的形、义都进行了考证,但现在要去准确判断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的读音却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符号大多是单独刻画,也就不可能有上下文。
这使得贾湖刻符的文字性质未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贾湖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与殷墟甲骨文相比较,两者在年代上相距四五千年,但并非没有一点可联系之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而贾湖遗址也有刻在龟甲和骨器上的。
贾湖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相比,有些地方也确实有相近之处,只不过甲骨文是作为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而存在的,而贾湖刻画符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汉字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字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图形符号刻划是以()为代表的。
(汉字的起源3)A仰韶文化B马家窑文化C良渚文化D大汶口文化2、下列各字中不属于象形字的是()。
(汉字的结构3)A十B小C羊D未3、“画成弃物,随体诘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的()所下的定义。
(汉字的结构1)A象形B指事C假借D会意4、下列各字当中形旁为“肉”的是()。
(汉字的结构5)A肌B明C钥D腾5、“夫”字是在“大”字之上加一横而成的,这一横属于()。
(汉字的结构5)A象形性形符B示意性形符C文饰性形符D组合性形符6、甲骨文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
(汉字形体的变迁2)A不到10%B不超过20%C约为20%-30%D约占40%左右7、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
(汉字形体的变迁1)A小篆B章草C隶书D楷书8、章草的成熟是在()。
(汉字形体的变迁2)A秦代B汉代C三国D晋代9、下列不属于异体字的一对是()。
(几种有特殊关系的字3)A视――眂B村――邨C唇――脣D罢――罷10、下列各书中以义序法排列字序的辞书是( )。
(现代汉字3)A《集韵》B《说文》C《尔雅》D《广韵》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一般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三种类型,即()。
(汉字的性质特征2)A表音文字B音节文字C意音文字D表形文字E表意文字2、()相继提出了“三书说”。
(汉字的结构2)A戴震B唐兰C陈梦家D郑樵E裘锡圭3、下列各字当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汉字的结构3)A增B叟C及D鸣E未4、秦隶向汉隶飞跃的重要标志是()。
(汉字形体的变迁2)A篆书形体的归于消失B书写的线条化C波磔的横展D定型化E简省化5、下面书写错误的成语是()。
(正确认识和掌握汉字的形音义4)A沽名钓誉B夜郎自大C再接再励D名珠暗投E米珠薪贵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造成一字数义的原因有假借和_______。
(汉字的性质特征1)2、迄今所能见到的,真正形成体系的汉字最早的是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自测提升答案第一章第一节一、1、刻划符号与汉字的起源刻划符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
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
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或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是先民用以记事、记数的工具,其中的一些符号,后来有了一定的读音和语义,成为早期文字。
如“一、二、三、四、五”等就是如此。
陶符,是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
在陶器上出现的刻划符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刻画或描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汉字的起源。
2、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是人们用以记录事物、辅助记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经过长期的积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所绘之图所代表的概念固定了,线条简化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读音,于是,它便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许多字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都足以证明汉字脱胎于图画。
二、汉字的产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创时期和体系形成时期。
1、汉字初创时期(约4500-7800年前)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期。
陶符是汉字的源头之一,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符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距今已有7350至7800年的历史,虽然目前还无法明确辨认。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符,距今约4500年,已被明确认定为汉字了。
2、汉字体系形成时期(约4500-4000年前)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定数量多、功能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
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陶符,其中相当一部分可确认为汉字。
它们的时代大约在距今4000年至4500年间。
三、汉字的发明者汉字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先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在产生之初,必然是极为幼稚、混乱和分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1 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
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 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则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所以很多学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偏向于认为,殷墟甲骨文,又称“卜辞”,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而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安阳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下文我们将根据不同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具体分析。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贾湖遗址,被确认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成果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震憾力。
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
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作为8000多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16例刻画而成的符号。
这些符号分别刻于14件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
其中龟甲符号9例,骨器符号2例,石器符号2例,陶器符号3例。
有些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专家认为这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
如刻于龟下腹甲右侧的近似甲骨文的"目"字、刻于残腹甲上的"曰"字等。
关于这些符号的性质,发掘者认为具有原始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有某种联系,而且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
对此,2003年4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就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
"对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布的消息,贾湖遗址考古发掘的主持者张居中反应很谨慎:" 文字的发展要经历记事符号、图形记事、语段文字三个阶段,最后才进入成熟语词文字阶段,贾湖刻符也许是处于第三阶段(语段文字)。
"其实,早在多年前发现贾湖遗址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后,张居中就和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郝本性等人前往北京求证。
求证的结2 果并不乐观。
有些专家认定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就是文字,而不少专家却认为"这些符号肯定是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
因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具备固定的形、音、义,同时还要上下成文。
专家们对贾湖甲骨刻符的形、义都进行了考证,但现在要去准确判断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的读音却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符号大多是单独刻画,也就不可能有上下文。
这使得贾湖刻符的文字性质未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贾湖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与殷墟甲骨文相比较,两者在年代上相距四五千年,但并非没有一点可联系之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而贾湖遗址也有刻在龟甲和骨器上的。
贾湖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相比,有些地方也确实有相近之处,只不过甲骨文是作为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而存在的,而贾湖刻画符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而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牵头,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古文字研究组的名义和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G.Harbottle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最早的笔迹?中国河南贾湖遗址公元前七千纪的符号使用》(The earliest writing ?Signuse in the seventh millennium BC at Jiahu,Henan Province,China),发表在的国际考古、文物界权威刊物《Antiquity》(古代)上。
令人意外的是,《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两家著名刊物竟对此文迅速作出评论,并引起国际学术界与有关媒体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反响。
从国际学术界的反映可以看出,国际主流学者未能接受论文的主要观点,他们对距今八九千年的贾湖遗址的刻划符号难以理解,认为文字规范化持续发展的时间,不应长达5000年。
不过,论文支持者也不乏其人,其中,Harbottle教授的一位朋友指出,贾湖遗址龟壳上有一符号,犹如右手持着叉形器的人。
贾湖遗址出土有18个类似的叉形器,考古学家虽不能明确其具体用途,但推断它确为原始宗教或祭祀用具无疑。
有趣的是,除去右手的叉形器,上述符号的剩余部分与甲骨文中某些表述人的符号十分相近,由此可见,这一符号应表示着与原始宗教或祭祀相关的特定含义。
倘若如此,它应该就是文字,而且是一个会意文字,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假设。
根据中国考古界发现,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上的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划,并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少专家认为那是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更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刻画符号至少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
此类相似的刻画符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7处。
据统计,1954年首先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口沿上,发现113共约32种刻画符号。
其后在陕西宝鸡北首岭、长安五楼、合阳莘村、铜川李家沟、黄陵桥山和临潼姜寨、零口、垣头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又曾多次发现,其中以姜寨发现最多,共发现129个约40多种符号,有的与半坡的符号相同,有的不见于其他遗址。
上述遗址都是分布在关中地区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三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这些刻符大部分是刻在陶钵的口外缘黑宽带纹和倒三角纹上,并且大部分是在烧之前所刻,每件器物上仅刻一个符号,它们是人们根据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的符号。
在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发现的刻符有许多是相同的,如此众多的陶器上都刻着大致相同的符号,绝不是偶然,对此有不少学者推测,它们一定代表着某种意义。
难道这些符号会是文字的雏形吗?而且,其中有的符号开始规范化,王志俊在他《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画符号综述》,一文中就认为“一些符号肯定是数字,如Ⅰ、Ⅱ、Ⅲ等,并为后世继承和采用。
这说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相同的记事符号,这些符号与我国文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是汉字的先驱”(王志俊《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画符号综述》,《考古与文物》,1980 年第3期)。
一方面,一部分考古学家对这些刻符谨慎地表示“这些符号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认可,3 尽管仍是符号,却具备了文字的某些特征”(见徐达立《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刻划初论》,《文物研究》1989 年总第5 缉)。
“这些符号是人们有意识刻划的,代表一定的意义……也很可能是我国古代文字原始形态之一”(《西安半坡》,第186 页,文物出版社,1963 年)。
裘锡圭先生则将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分为几何符号及实物图形二种,他认为半坡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即是几何符号,一般认为只是记号,尚不足以称为文字。
但是对于我们下文即将讨论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刻画符号,他认为则有可能与汉字起源有关。
同时另一方面,许多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还是撰文直指其为早期文字,如半坡遗址的陶器刻画符号发表后,郭沫若就曾指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其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1972 年第1 期)刘宝才认为:“大量见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各有一定的含义和相对固定的形状,具备了文字的部分因素,但刻画符号没有读音,还不能算作文字。
它的进一步发展才是最初的中国文字。
”(《先秦文化散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24 页)台湾学者李孝定还曾用“六书”理论,认定半坡陶器符号里已有象形、会意、假借等方面的字,但尚无形声字(《中国文字的原始流变》)。
由此可见,无论如何,对于文字起源于仰韶彩陶文化的说法,还有待考证。
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汉口文化遗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有更整齐规则的图形刻划。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江苏北部及河南东部一带,年代在公元前4300 年一前2500 年之间,其后身是山东龙山文化。
陶器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发现最早的是1959 年山东宁阳堡头(即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一件灰陶背壶,上面有毛笔绘写的朱色符号。
后来在山东莒县、诸城陆续发现一批灰陶尊,都刻有符号一处或两处,有的还涂填红色。
这些符号的位置和结构很像商代青铜器铭文。
1977 年,唐兰先生曾把他所见到的几种符号释为“斤”、“戌”等字。
到现在为止,这种符号已出现9 种。
最近,在安徽蒙城尉迟寺也有发现。
除此之外,分布地域和大汶口文化毗连的良渚文化也有类似的符号。
良渚文化在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年代同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当。
良渚文化个别陶器有成串的刻划符号,同时在不少玉器上也有符号。
有符号的玉器有壁、琮、环、臂圈等,符号的刻划位置独特,不同器上花纹混淆。
有的符号为了突出,还特别施加框线或填有细线。
良渚文化玉器符号已发现11 种,其中5 种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相同或近似。
这些符号试用古文字学的方法分析,大多能够释读。
如良渚出土三件玉璧刻有复合符号,像一鸟立于另一图形符号之上,李学勤便认为鸟所立图形符号是有五峰之山,而鸟立山上,恰成“岛”字,连带认为可能与禹贡所提之岛夷有关。
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两种颇不相同的文化,但互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1987 年在江苏新沂花厅发掘了一大批大汶口文化墓葬,其中出土不少良渚文化玉器,这说明两种文化的人民存在着交往。
两者符号的相通,很可能标志着这些符号是原始文字。
而且。
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中出土的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有些确实非常接近于文字,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图形被释读为斤、戌、炅、炅山或斧、锛、旦等,因此有些专家就认为中国文字起源于陶器刻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