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井田开拓基本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课件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课件
和效率。
04
井田开拓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 全生产职责,建立完整的安全 生产责任体系。
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层层分 解落实,确保各项安全指标得 到有效控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机制, 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 生产责任进行考核和奖惩。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制Hale Waihona Puke 安全检查计划和标准,定期对井田开拓现场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记录、评估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防止问题重复 出现。
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整改和消除。
安全教育与培训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 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 训和教育。
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 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 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救互救 能力。
井田开拓技术
井筒施工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选 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
保井筒施工安全和质量。
巷道掘进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 择合适的掘进方法和技术,确 保巷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通风与安全
根据矿井规模和通风需求,选 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和技术,确 保矿井通风安全和稳定。
运输与提升
根据矿井规模和运输需求,选 择合适的运输和提升设备和技 术,确保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
井田开拓是矿井生产的基础,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生 产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在矿井建设前期,必须进行井田 开拓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生产管理。
井田开拓的目的
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通过合理的井田开拓设计,可以充分 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井田开拓方式》课件

《井田开拓方式》课件

2023
PART 0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REPORTING
立井开拓
01
02
03
适用条件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倾 角较小、顶底板比较稳定 、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 条件较简单的情况。
优点
立井开拓工程量小、投资 少、建设速度快,且有利 于采煤工作面的快速搬家 。
缺点
通风、排水困难,且需要 较大的设备和材料投入。
井田开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煤窑开采,但现代意义上的井田开拓 则始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井田开拓方式也在不 断演变。
从单一的立井开拓到多种开拓方式的综合运用,从简单的水平分层开采 到复杂的分层分采、分段分采等开采技术,井田开拓方式的发展历程体
现了人类对煤炭资源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井田开拓方式将更加注 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
率,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通过科学的开拓布局,可以实 现矿井的高效生产和集约化经 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合理的开拓方式可以降低矿井 安全风险,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降低矿井生产成本
科学的开拓布局可以减少工程 量,降低矿井建设成本和生产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井田开拓的历史与发展
2023
《井田开拓方式》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井田开拓方式概述 •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 • 井田开拓方式的优缺点 • 井田开拓方式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3
PART 01
井田开拓方式概述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石门工程量稍大,但初期工程量及投资较少、建 井期较短
C处
初期工程量最大,石门总长度和沿石门的运输工 程量也较大,但对开采井田深部及向下扩展有利
A、B处
井筒只能打到一、二水平,深部需用暗井或暗斜 井开采,生产系统较复杂,环节较多
第一节 井筒的数目及位置
(3)单水平开采缓倾斜煤层的井田,井筒应坐落在井田中部; 或者使上山部分斜长略大于下山部分;
(4)对多水平开采缓倾斜或倾斜煤层群的矿井,考虑井筒 设在沿倾斜中部靠上方的适当位置,并应使保护井筒煤柱不 占初期投产采区;
(5)急倾斜矿井,井筒宜靠近煤层浅部,甚至布置在煤系底 板,如下图
(6)开采近水平煤层的矿井,尽可能使井筒靠近储量中央; (7)煤系基底有丰富含水层的矿井,既要考虑井筒到最终深
(3)轨道运输对大巷的一般要求 ①大巷风速不大于8m/s ②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大巷尽量取直。 ③运输大巷坡度一般为3‰~4‰或5‰;采用无极绳运输大巷一般不 超过10°
(4)大巷采用矿车运煤的优点 ①同时统一解决煤炭、矸石、物料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②运输能力大,机动性强; ③能满足不同煤种煤炭的分运要求; ④能适应长距离运输; ⑤吨公里运输费用低。
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第二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
2、下山开采一般的适用条件 (1)倾角小于16°的缓斜煤层,瓦斯及涌水量不大; (2)煤层倾角不大,采用多水平开拓的矿井,开拓延深后提
升能力降低的; (3)由于开采强度加大、水平服务年限缩短,造成水平接替
紧张,可布置一个或几个下山采区; (4)当井田深部受自然条件限制,储量不多、深部境界不
第三节 水平大巷布置
煤层大巷应用及发展趋势 构造复杂的小型矿井,或勘探井,可超前探煤。

2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阶段运输大巷;2-风井;3-主要运输上山;4-主要轨道上 山;5-分段运输平巷;6-分段回风平巷
图1.3 分段式划分
图1.4 带区个具有独立生 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若干个倾斜分 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如图1.4 所示。 分带布置工作面适用于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 布置系统简单,比采区式布置巷道掘进工程最 少,但分带工作面两侧倾斜回来巷道(称分带 巷道)掘进困难、辅助运输不便。目前,我国 大量应用的还是采区式。在煤层倾角较小(< 12°=的条件下,带区式的应用正在扩大。
2.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矿井储量
• 矿井储量是在规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勘探 资料计算而得,是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 的依据。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 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1)矿井储量
• 矿井地质储量包括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外 储量。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煤层的主要质量指标(如灰分含量、发热量等) 和经济技术指标(如煤层的厚度、赋存条件等) 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的储量。平衡表 外储量是指煤层的质量指标或经济技术指标 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要求,目前暂不能开采, 但今后可能利用和开采的储量。
2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1 煤田划分为井田 2.1.1 基本概念 2.1.2 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 2.1.3 划分井田的方法 2.1.4 井田内的再划分 2.1.5 矿山井巷名称 2.1.6 矿井生产系统 2.1.7 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 2.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2.3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2.1.6 矿井生产系统
•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如下: • 1)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25-20-14-12- 10-5-4-3-1-地面。 • 2)通风系统:新2-3-4-8-11-15-19- 20-25;污风23-17-8-7-6-大气。 • 3)运料排矸系统:2-3-4-5-9-11-15- 23-25。 • 4)排水系统:25-20-19-15-11-8-4-3 -2,与进风风流相反。 矿井的生产系统由于地质条件、井型和设 备的不同而各有持点。现以图1.7为例,简要说 明矿井生产系统的主要内容。

第22章 井田开拓基本问题分析

第22章 井田开拓基本问题分析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斜井的缺点
井身长, 井身长,绞车提升能力 受限制; 受限制; 通过井筒的通风、动力 通过井筒的通风、 供应、 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 费高; 费高; 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斜井适用条件
立井4水平1水平3水平2水平5水平石门工程量初期工程量2井筒硐沿倾向方向的有利位置富含水层限制c位置不受富含水层限制斜井的井筒位置井筒沿倾斜方向的位置主要选择层位利于运输的倾角井筒尽量不穿过流砂层厚冲积层及富含水层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井筒(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风井布置 开采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 采掘关系与三量管理 井田开拓的改革及发展
W L / 2
通风能力
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 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 风路短,风压小。 风路短,风压小。 一侧:风路长, 一侧:风路长,大巷通过风量 风压大。欲降风压, 大,风压大。欲降风压,巷道 2 LP 断面增加 增加。 断面增加。 h∝ 3Q
W
L L / 4
L
S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采掘接替
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 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 较快转入下水平。 较快转入下水平。 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 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 后期生产、运输、 后期生产、运输、 通风集中, 通风集中,采掘 相互干扰, 相互干扰,不能 较快转入下水平。 较快转入下水平。
W L / 2
L L / 4
W
W L L / 4 W L / 2
U/2 L/4 =U×L/4 = U/2×L/4×2=U×L/4 在走向方向上井筒位于井田中央 大巷运输工作量最小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

4 井田开拓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如何布置开拓巷道等问题,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认真研究:(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

(2 )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3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 )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和技术改造。

(6 )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

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 )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 )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 )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 )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005-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014(3)

005-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014(3)

φ2.5m绞车:容绳量1100m。
(2)单轨吊—不受限制,适用。 3)行人方便。 4)合理的区段数目
阶段斜长 / 区段斜长 = 整倍数;(但区段斜长不一定相等) 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1 2个;
2、利于采区正常接替
一个采区开始减产,新采区应投产。 一个采区的服务年限>新采区开拓准备时间.
二、井筒(硐)位置的选择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 – 井下生产; – 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
– 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
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应位于井田储 量中心附近。
(一) 井筒(硐)沿走向方向的有利位置
1、大巷运输工作量
储量 U = L ×(W/cos α) ×m ×γ
φ γ C 4 φ
β
B 4 1 2 2 2 1
A 4
1
3
选择立井井筒位置的原则:
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上山部分略大于下山部分;或井筒位于井田 中央。 多水平开拓,可采总厚度大,要求保护井筒及工广煤柱少;初期 工程量小;井筒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 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 位置处于高级储量之 中心。
下山采区)担负生产任务。
煤系底板为奥灰岩(富含水),井筒不能延深,有时不得 不开下山。如彩屯矿,平顶山局。
井田深部境界煤层勘探程度低,需补充勘探又困难,可用
下山开采,起勘探煤层作用。
阶段运输大巷及布置
(layout of roadway in mining level) 大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运输大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 平巷道。担负煤、矸、物料和人员的运输,通风、 排水及铺设管线等。是矿井的“动脉”。 矿车轨道(机车运输) 轨距:600 mm,900 mm 矿车:固定箱式1t,3t 底卸式3t,5t 胶带运输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讲课培训教材(井田开拓_图文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讲课培训教材(井田开拓_图文
(1)斜井 (2)上山与下山 (3)斜巷
1.巷道布置
矿井巷道开掘原则: (1)要尽快构通风路; (2)要尽量平行作业。
2.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通风系统 (3)运料排矸系统
(四)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
按其作用及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 巷道及回采巷道。
0.3Mt/a。
(三)矿井服务年限
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A一定时, 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T。
式中: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 1.4,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和矿区总体设计可取1.5 ,地方矿可取1.3。
三、矿井开采的概念
(一)井田再划分
1.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6.井底车场:在立井(斜井)底,要掘一组 水平巷道及峒室,把立井(斜)井与其它水 平巷道联系起来,这组地下巷道及峒室总称 为井底车场。
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为开采煤炭,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 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
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 1.立井开拓 2.斜井开拓 3.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
(2)大巷与平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 轴方向与煤层走向平行。
(3)石门与煤门 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走
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3.倾斜巷道
倾斜巷道:巷道长轴线与水平面有明显坡度的巷 道。
为:
1.垂直巷道 2.水平巷道 3.倾斜巷道
1.垂直巷道
(1)立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 通地面的竖直巷道。(如主井、副井及风井等)

井田开拓PPT课件

井田开拓PPT课件

2
三矿
- 600
×
3
+
+
+
+
+
I
II
-+0
+
- 300
- 600
图 2—2 井田划分方法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二、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井田内煤炭的埋藏量。 矿井工业储量(Zg):
矿井设计的资源依据,一般是列入平衡 表内的A+B+C级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Z):
3.回采巷道:只为一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4.采区巷道布置: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的布置。 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
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6.井底车场:在立井(斜井)底,要掘一组 水平巷道及峒室,把立井(斜)井与其它水 平巷道联系起来,这组地下巷道及峒室总称 为井底车场。
(2)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
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为 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 工作面。
F5
F3
F1
F2
F4
F6
J1
12
J2
J3
图 2— 6 带 区 式 划 分 J1, J2, J3— 阶 段 ; F 1, F 2, F 3, F 4, F 5, F 6— 带 区 ; ① 、 ② — 分 带
24 22 21
3
4
5
21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四)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
按其作用及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 巷道及回采巷道。

矿井开拓与开采学习情境2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分析

矿井开拓与开采学习情境2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分析
23
3.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
图2-14 用地质构造作为划分阶段的界限
24
4.吨煤建设投资和生产费用 表2-2 矿井阶段(水平)垂高
二、下山开采的应用 1.上、下山开采的比较
25
图2-15 上下山开采比较图
26
(1)运输提升 (2)排水 (3)掘进 (4)通风 (5)基本建设投资 2.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三、开采水平的设置
35
图2-21 井底车场
36
(2)调车线路 (3)绕道线路 2.井底车场硐室 (1)翻车机硐室 (2)井底煤仓 (3)井下主变电硐室及主排水泵房 (4)水仓 (5)井下电机车库与井下机车修理间
37
(6)井下调度室 (7)井下等候室 (8)井下防火门硐室 (9)消防材料库 (10)井下爆破材料库 二、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1.顶推调车法 2.甩车调车法
3
图2-1 片盘斜井开拓
4
2.斜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图2-2 斜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5
四、立井开拓 1.立井单水平带区式开拓
图2-3 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
6
2.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图2-4 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7
五、平硐开拓 1.走向平硐 2.垂直或斜交平硐 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平硐为垂直或斜交 平硐。图2-6所示为垂直平硐。根据地形条件,平 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层底板进入煤层。平 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 特点。
30
表2-3 不同矿井生产能力的大巷运输设备
(1)分层运输大巷
31
图2-18 分层运输大巷布置示意图
32
(2)集中运输大巷
图2-19 集中运输大巷布置示意图
33

井田开拓中几个主要问题(阅读)

井田开拓中几个主要问题(阅读)

第四节
井底车场
1.环形式井底车场 环形井底车场的特点是重列车在车场内总 是单向运行。因而调车工作简单,可以达 到较大的通过能力。但车场的开拓工程量 较大。 系,环形车场又可分 为卧式、斜式和立式三种。
1—主井;2—副井;3—翻笼(翻车机)4-煤仓;5—箕斗装载室;6—清理井底撒煤斜巷; 7—中央变电所;8—水泵房;9—等候室;10—调度室;11—人车停车场;12—工具室;13—水仓; 14—主井重车线;15—主井空车线16—副井重车线;17—副井空车线;18—材料车线;19—绕道回 车线;20—调车线;N1、N2、N3、N4、N5—道岔编号

方案二: 立井两水平开拓,第 一水平为-500m水平, 第二水平为-600m水平 。立井打到-500m水平 ,采用暗斜井延伸至600m水平。采煤工艺 主要为倾斜长臂综合 机械化一次性全高方 法回采,掘进采用综 合掘进技术。
两方案的经济比较

经过上述经济比较,方案一相对于方案二所 用费用要少,故本设计选用方案一。
第四节

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是井硐与井下主要巷道连接处的 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它担负着矿井煤 矸、物料、设备、人员的转运,又为矿井 的通风、排水、供电服务,是连结井下运 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 一、井底车场的型式和特点

由于井筒形式、提升方式、大巷运输方式的不 同,井底车场型式也各不相同。根据矿车在车 场内运行的特点,井底车场均可分为环行式和 折返式两大类。
第二节 开采水平的确定





从生产技术上讲,采区上山开采与采区下山开采在运输、排 水、通风、掘进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采区上山开采,煤是向下运输,运输能力大、动力消耗少、 运输费用的单价较低;但是,煤有反向运输,矿井运输提升 的总费用比下山开采略大一些。 采区上山开采的排水系统简单,采区内的涌水可以直接由 采区上山道自流到阶段平巷。而采区下山开采的排水就复杂 得多。下山采区排水可以采用各区段逐段排水的方法,也可 以采用由采区下部集中一次排水的方法。和上山开采比较, 无论哪一种排水方法都要增加排水设备和排水费用。 在通风方面,上山开采回风平巷位于阶段上部,采区的进 风巷与回风巷往往相距较远,不易漏风。而采用下山开采时, 进风巷与回风巷相距较近,因而漏风的可能性大,使采区的 通风效率降低,且采区内通风构筑物增多,通风管理较困难, 这对高瓦斯矿井则更为不利。 采区下山开采的掘进工作除掘进时的通风比采区上山容易 以外,其装载、运输、排水等环节都比采区上山掘进困难, 尤其是当煤层的倾角大和煤层涌水量大时,采区下山的掘进 工作就更加困难。

最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煤矿开采方法》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课堂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综合设计、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针对学生就业区域煤矿特点,学习井田开拓、矿井采区巷道布置、井底车场、采区车场及其轨道线路设计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煤矿炮采、普采、综采采煤工艺,掌握近水平煤层、缓斜煤层、急倾斜煤层壁式采煤法的采煤工艺过程;掌握各种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劳动组织和管理知识,使学生具备采矿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

能够进行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编制矿井生产技术文件,具有采煤各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

增强大、中型矿井采区设计和小型矿井初步设计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从事采煤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矿井巷道概念及生产系统;了解煤田形成理解煤田划分原则;掌握井田内再划分过程;理解矿井储量分级;掌握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关系。

2、掌握井田开拓方式确定原则;掌握平硐、斜井及立井开拓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3、理解井底车场的组成,理解车场内重要峒室的设计原则及作用。

了解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及运输能力计算。

掌握各车场形式、适用条件及选择依据。

4、掌握井筒位置选择的方法及数目的确定;掌握水平划分及开采水平设置;掌握大巷的布置方式及使用条件;掌握矿井的开采顺序,能够合理安排开采顺序;掌握编制年度采掘接替计划的方法,能够独立编制;了解矿井技术改造及开拓延伸的常见方法及基本知识。

5、掌握采煤方法的分类及选择,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6、了解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理解矿山压力的显现;理解工作面围岩移动规律,掌握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概念及工作面处理措施;理解顶板分类方法。

7、掌握缓斜、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理解采煤系统分析;掌握采区上中下车场的形式及适用条件,能够合理安排准备巷道布置,布置合理采区车场。

井田开拓方式概念以及分类剖析课件

井田开拓方式概念以及分类剖析课件

需要较大的开拓工程量和投资。
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斜井开拓的优缺点
优点 斜井开拓施工难度相对较小,建设周期较短。
可根据地形条件灵活布置井筒位置。
斜井开拓的优缺点
• 对煤层赋存条件适应性较强。
斜井开拓的优缺点
缺点 斜井运输能力较小,生产效率较低。
需要较大的开拓工程量和投资。 需要采取防排水措施,增加了生产成本。
05
井田开拓方式的用例
立井开拓的应用实例
立井开拓是一种利用垂直巷道 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广泛应 用于深部矿井。
在立井开拓中,主井用于提升 煤炭和物料,副井用于人员和 设备的升降。
典型案例:某矿区采用立井开 拓,主井深度达到800米,有 效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
斜井开拓的应用实例
斜井开拓利用倾斜巷道进入煤层, 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井田开拓方式是矿床开发的基础,其选择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能力、建设投资、 安全与经济效益等。
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性
01
井田开拓方式是矿山建设和生产 的核心问题,其合理与否直接关 系到矿山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
02
正确的井田开拓方式可以降低矿 山建设和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井田开拓方式的演变历程
平硐开拓的优缺点
优点 平硐开拓工程量较小,投资较省。
对地形条件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
平硐开拓的优缺点
• 可实现自流排水,降低了排水成本。
平硐开拓的优缺点
缺点
平硐运输能力较小,生产 效率较低。
平硐开拓只能适用于山岭 地区,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 硐室稳定和安全生产。
04
井田开拓方式的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筒( 二、 井筒(硐)位置选择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
井下生产; 井下生产; 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 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 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 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 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 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应 位于井田储量中心(主要指立井)。 位于井田储量中心(主要指立井)。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平硐的优点: 平硐的优点: 运输环节少,设备少 运输环节少,设备少; 环节少 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工业场地建筑和设施简单 不需留工业场地煤柱; 需留工业场地煤柱; 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 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 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条件好 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适用: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 适用: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 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富含水层限制
φ γ C 4 φ
β
B 4 1 2 2 2 1
A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3
C位置不受富含水层限制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斜井的井筒位置 斜井的井筒位置
井筒沿倾斜方向的位置主要选择层位利于运输的倾角 15 5
+ 80 - 100 18 8 6 7 13 11 9 10 2 4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2、井筒(硐)沿倾向方向的有利位置 井筒( 立井
石门工程量 初期工程量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4水平 5水平 Ⅰ Ⅱ Ⅲ
井筒在Ⅱ位置石门长度最短,初期工程量较小。 井筒在Ⅱ位置石门长度最短,初期工程量较小。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工业场地压煤 工业场地压煤
煤柱损失与埋深、倾角成正比; 煤柱损失与埋深、倾角成正比; 井筒位于浅部时煤柱损失较小; 井筒位于浅部时煤柱损失较小; 但要尽量减少第一水平煤柱损失。 但要尽量减少第一水平煤柱损失。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5、井筒位置一般选择原则
选择工业场地不太困难, 选择工业场地不太困难,先考虑井下开采合理 的井筒位置; 的井筒位置; 选择工业场地困难,先工业场地合理,并结合 选择工业场地困难,先工业场地合理, 工业场地困难 井下一并考虑 考虑; 井下一并考虑; 冲积层很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冲积层很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结合井下有 很厚 利位置和冲积层较薄的地点布置。 利位置和冲积层较薄的地点布置。
- 280 m m2 1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3、有利于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和维护
井筒尽量不穿过流砂层、 井筒尽量不穿过流砂层 、 厚冲积层及富含水层; 厚冲积层及富含水层;
17
井筒不穿过地质破坏剧烈 带及采动区; 带及采动区; 井底车场应位于稳定的围 岩中(无大构造)。 岩中(无大构造)
25 24 2 1
适应大中小矿井; 适应大中小矿井; 煤层埋藏浅; 煤层埋藏浅; 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 表土层不厚, 件简单, 件简单,不需特殊施工法 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 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 胶带机可长; 胶带机可长;串车提升不 宜超过三段。 宜超过三段。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立井与斜井比较
立井的优点: 立井的优点: 井身短 井身短; 提升速度快 , 机械化程度高 , 辅 提升 速度快, 机械化程度高, 速度快 助提升有利 对深井开采有利; 有利, 助提升有利,对深井开采有利; 井筒断面大 , 提升, 排水、 井筒 断面大, 提升 , 排水 、 动力 断面大 供应等生产经营费低; 供应等生产经营费低; 井筒易维护; 井筒易维护; 易维护 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1、立井井筒位置一般应用
近水平、 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不受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位置应靠近井田储量中央, 不受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位置应靠近井田储量中央,或上 山部分要略大于下山部分 缓倾斜、 缓倾斜、中倾斜煤层多水平开拓 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 中偏上” 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 位置,大致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 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 位置,大致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 保护井筒及工业场地煤柱少 井筒及工业场地煤柱少; 保护井筒及工业场地煤柱少; 初期工程量小 工程量小; 初期工程量小; 井筒煤柱不压初期投产采区储量 煤柱不压初期投产采区储量。 井筒煤柱不压初期投产采区储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井筒(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风井布置 开采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 采掘关系与三量管理 井田开拓的改革及发展
第一节
井筒(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一、井筒(硐)形式 井筒( 二、井筒(硐)位置 井筒(
17 25 24 2 1
3
4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斜井的缺点
井身长, 井身长,绞车提升能力 受限制; 受限制; 通过井筒的通风、动力 通过井筒的通风、 供应、 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 费高; 费高; 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斜井适用条件
一、井筒(硐)形式选择 井筒(
斜井与立井比较 斜井的优点
井筒施工简单; 井筒施工简单; 地面装备简单; 地面装备简单; 井底车场装备简单; 井底车场装备简单; 延深容易,对生产的干扰小; 延深容易,对生产的干扰小; 胶带机的主斜井能力大, 且不受长度限制; 胶带机的主斜井能力大, 且不受长度限制; 初期投资少。 初期投资少。
L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实际中形成单翼原因
地质勘探资料不足,井筒需要靠近高级储量范围; 地质勘探资料不足,井筒需要靠近高级储量范围; 资料不足 受地形限制; 地形限制; 后期增产,改建扩大井田范围; 后期增产,改建扩大井田范围; 增产 范围 如范各庄矿,后把毕各庄扩进去,井型由180→320万t/a,井 范各庄矿,后把毕各庄扩进去,井型由180→320万t/a, 180 筒位于非储量中心。 筒位于非储量中心。
3
4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4、井筒位置要有利于工业场地布置合理
有足够的场地; 有足够的场地; 利于联接铁路; 利于联接铁路;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要好, 避免滑坡、 要好 , 避免滑坡 、 山崩等 威胁; 威胁; 利于居民点建设; 利于居民点建设; 井口要处于当地最高洪水 位之上。 位之上。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1、井筒(硐)沿走向方向的有利位置 井筒(
大巷运输工作量
U=L×(W/cosα)× cosα) 储量 U=L×(W/cosα)×m×γ 井筒在井田一侧: 井筒在井田一侧: 大巷运输工作量=U×L/ 2 大巷运输工作量=U× =U 井筒在井田中央: 井筒在井田中央: 大巷运输工作量
W L L / 4 W L / 2
U/2 L/4 =U×L/4 = U/2×L/4×2=U×L/4 在走向方向上井筒位于井田中央 大巷运输工作量最小
L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均衡生产及矿井生产能力
中央:两翼能均衡生产, 中央:两翼能均衡生产, 生产能力大。 生产能力大。 一侧:单翼开采,生产能力小。 一侧:单翼开采,生产能力小。
井筒( 一、 井筒(硐)形式选择
立井的缺点
井筒施工复杂, 井筒施工复杂 , 需较高技术、 需较高技术 、 较 多设备、 速度慢 ; 多设备 、 速度慢; 井筒装备复杂, 井筒装备复杂 , 基建投资大; 基建投资大; 井筒延深困难。 井筒延深困难。
井筒( 一、 井筒(硐)形式选择
立井的适用条件
煤层埋藏深、 煤层埋藏深、表土厚或水 文条件复杂, 文条件复杂,井筒需特殊 施工; 施工; 多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 多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 凡不适合斜井、 凡不适合斜井、平硐及综 合开拓方式时, 合开拓方式时,均可采用 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
W L / 2
通风能力
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 中央:两翼风量分配较均衡, 风路短,风压小。 风路短,风压小。 一侧:风路长, 一侧:风路长,大巷通过风量 风压大。欲降风压, 大,风压大。欲降风压,巷道 2 LP 断面增加 增加。 断面增加。 h∝ 3Q
W
L L / 4
L
S
二、井筒(硐)位置选择 井筒(
采掘接替
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 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 较快转入下水平。 较快转入下水平。 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 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 后期生产、运输、 后期生产、运输、 通风集中, 通风集中,采掘 相互干扰, 相互干扰,不能 较快转入下水平。 较快转入下水平。
W L / 2
L L / 4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