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2008届高考语文经验总结
于宝山谈2008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
作文
◎作 文 不 会 跟 奥 运 有 联 系 命题作文已经连续出了三 年, 今年的趋势很 有可 能是命题与材料相结合。每年 的高考作文都和政 治政 策、社会热点问题有联 系, 出题 人也是让学生在写 作文 的同时受到教育。今年除了和谐 社会、人 与自然以外, 应该还会和 亲情、根、理想、情操 、素质、价值 观和人 生 哲理这七个方面有关, 但肯定不会跟奥运有联系。 ◎文 化 提 升 作 文 的 品 味 作文满分 60 分, 基础分 50 分, 还有 10 分是发展分, 即学生作文的深度与文采。文化提升作文的品味, 知识信 息量的调动无疑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名人名言, 古诗词 名句, 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所以要多用活用名人名 言, 把事例与名句相结合, 增加作文的文采。 ◎作 文 也 需 要“包 装 ” 作文想拿高分, 也要好好包装一下。文章的开头就 像是人们见面时的第一印象, 因此要花一些力气 把开 头写好, 争取给阅卷老师留下 一个深刻的印象。 开头 200 字要先声夺人, 最好能先写个草稿。结尾字数不限, 但 一定 要 留 有 余 味 。 此外, 99%的高分作文都有排比句, 为什么呢? 有气 势! 用来说理, 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 情, 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多年的研究表明, 高 考作文的字数在 8 50 字 是最 科学的, 除去 空格、标点 正好 8 00 字左右 , 字 数过多 没
◎加点词的 解释: 词 回原句 , 根 据句意 理解, 句回 原 文, 再联系上下 文翻译 ; 也 可按照 语法, 看词 的位置 来判断词性。
◎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的判断: 熟练掌握以下 18 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 于 、与 、则 、者、之 。
08年山西高考语文题点评:显时代精神
2008年⾼考语⽂全国1卷(⼭西卷)分析作者:太原外国语学校⾼级教师刘补明 与2007年⾼考语⽂试题相⽐,2008年的考题保持了⼀种平稳过渡的态势,没有出现⼤的起落。
⼀切都在考⽣备考的视野和意料之中,让考⽣觉得亲切、平和,给⼴⼤考⽣以限度的⼈⽂关怀。
试卷分主、客观两卷,题的数量仍然保持在21个,主客观的计分模式还是采⽤30分+120分,试卷结构稳定,各个考查点以及分值的分布,均沿袭了传统考法。
整个试卷板块清晰,重点突出,极有利于稳定考⽣考场情绪,让他们得以有更多的有效时间思考、领悟与表达。
但值得注意的是,试题紧扣社会热点,传递时代精神。
在语⽂考题中如此⼴泛⽽近距离地直⾯社会热点,近些年,还是头⼀次。
尤其是作⽂⼀题,突破了⼀般⼈的思维定势,毫不回避抗震救灾的热门话题,给考⽣创造了⼀个真实表达与倾诉的极好机会,显⽰出鲜明的时代与现实特⾊,激活了考⽣的思维,激发了考⽣的热情,给考⽣创设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极为⼴阔的空间。
“⽂以载道”,让考场写作也承担起了⼀份社会责任。
从试卷涉及的语⾔材料来看,有以下⼀些特点:⼀、通俗、规范。
这些材料既便于设题,也便于考⽣快速浏览和阅读。
⼆、新潮、时尚。
整个试卷的语⾔材料随着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息,活泼⽽不板滞。
抗震救灾、畅想奥运、络求职等新潮概念都进⼊阅读材料,关涉政治、⽂化、经济、教育、⽂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形中考查了学⽣的阅读视野及知识⾯,同时也提醒考⽣关注社会,紧跟时代。
三、古朴、典雅。
⽂⾔⽂阅读材料,诗歌鉴赏材料,语⾔基础知识涉及到的材料,都具有浓郁的传统⽂化⾊彩。
“中国茶艺与⽇本茶道”“盖天说与浑天说”“阳关古道”等关键信息,都承载着厚重的传统⽂化内涵。
基础知识:依纲据本稳字当头 关于字⾳字形的考查,考纲中删掉了常见字的限制条件,就意味着两个考点的考查范围略有扩⼤,难度会略有增加。
考题也证实了这⼀点。
例如字⾳题中的“龃龉”“麾下”等材料就属于这⼀类。
从2008年高考谈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得与失
从2008年江苏省高考谈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得与失——兼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2008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一切都不出考前所料,语文科试卷分为必考题和文科加试题两个板块。
必考题(160分)分为七项内容:一、语言知识运用(18分),包括字音、成语、病句三道选择题和两道语用题;二、文言文阅读(18分),包括三道选择题和三句翻译题;三、古诗鉴赏(8分),两道简答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六句话八个空涉及到课内的6分课外2分,课内包括初中2分,高中4分;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共4道简答题;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8分)论述类和实用类,都是两道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七、作文(70分)好奇心。
附加题(40分)包括,文言材料阅读(10分),设计了文言断句和文学常识;名著阅读题(15分),多项选择题一道和简答题一道;材料分析题(15分),两道简答题。
整份高考试卷不仅在内容、结构上完全符合《2008年江苏省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而且连赋分也完全一致,甚至在文化经典与长篇小说试题的命制上,与《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式也完全一致,完整、坚定而有力地维护了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权威性。
是一份让考生放心、家长开心的卷子。
也正是上述的原因,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在表面上看成了江苏省新课改第一届高考平稳、平实的一份试卷。
纵观一年来的复习教学工作,有几方面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一、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集中全组语文老师的智慧展开探讨,集思广益。
这样的做法直接的好处是整个复习能把好大的方向,思路清晰,工作开展尽好、尽早,能统一思想。
08年与07年的试卷模式的变化,考点的变化,特别是新增考点的出现,备课组能够尽早做好部署,学生最早的接触到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试题的基本样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效益最大化。
今年考试说明的出台已是较晚的事了,老师对新增考点的了解和把握也不算最早,但实际做法与对策肯定是最及时的,在保持一贯的复习计划的同时,在保住阵脚不乱的同时,备课组有条不紊地做好部署,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自编教材,择优推荐,让考生对新增考点不陌生,早准备。
2008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印象:无新意,有变化
2008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印象:无新意,有变化无论冰灾,无论地震,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是如期而至了。
考点前门高挂励志对联:多难铸民魂考卷燃情汇成强国赋;和衷迎奥运神州追梦铺就夺金年。
对联写得不错,上联概述了2008年以来的国之灾难,下联展望了即将开始的北京奥运会,用高考串联起来,既大气,又得体,让考生感觉到责任在肩。
第一场就是语文,我大致扫描了一下高考语文试卷,凭我连续八年的高三抗战经验,我可作如下判断:今年的湖南高考语文试卷从出题基本结构看,主要是求稳,在去年的基础上基本没有什么新意,难度也基本和去年持平。
第一题是语音题,选出正确的一项,考生主要在AD两项里选择。
但项的悄声的悄字有一定的干扰力,注音为qiāo,应该读qiǎo,很多考生可能会做错本次高考的开篇第一题哦!第三题是词语题,本次高考并没有考训练较多的成语和熟语,全是实词辨别题。
相对来说,考生平时在这方面的训练可能是个薄弱环节。
第五题的出题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意,仍然是一个语言的衔接连贯题。
现代文阅读的材料来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是一篇带有社科文性质的自然科学类文章。
文言文阅读是一篇来自文人选集的传记,材料来自《欧阳修全集》,内容就是传的是欧阳颖,实际上就是一篇墓志铭。
和此前湖南高考的文言文选文基本来自文人散文不同,今年这个题有向全国高考题靠拢的味道。
虚词仍然是常考的虚词——以,其,因,与。
文章阅读的难度比去年韩非子的文章要低的多,但题目难度与去年却是基本相当的。
诗歌鉴赏题是对比鉴赏,采用了简答题的方式,这个题也是在湖南特色的对照填空题逐渐向全国高考题靠拢。
试卷采用了李白和王昌龄的两首绝句。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诗歌,但王昌龄的《龙标野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
题目是就两诗中的愁的内涵和作用进行对比。
难度不是很大,得分不难,得满分不易。
默写比较的偏。
默写的形式与去年完全一样,一个必做题,两个选做题。
必做题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尔来四万八千岁”前面两句,选做题一个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语文根本的可贵坚守——读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感
求 的一种 理 想境 界 。 之 , 一 部 总 第
然 而 。 革 开放 3 改 0年 来 的 高
具 体 来 说 , 0 8年 考 试 大 纲 分 的 考 试 内 容 继 续 凸显 和 框 定 了 20
考 语 文 在 社 会 浮 躁 大 潮 的 冲 击 中 “ 试 内 容 ” 五 部 分 , 共 4 语 文 最 根 本 最 常 见 的 主 要 内 容 , 考 分 一 0
理 念 的 同 时 ,在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 纲 ,虽 然 考 试 中 心 命 题 组 的 专 家 加 以 明 示 ,并 按 照 我 们 多 年 来 的
浪 潮 中 ,x - 多 课 程 内 容 及 方 式 接 触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已 经 多 年 , 语 言 运 用 要 求 增 加 了 “ 确 、 , J 很 但 准 鲜 进 行 了 大 刀 阔 斧 的 砍 削 与 弱 化 。 在 非 课 改 实 验 区 的 考 试 大 纲 中 至 明 、 动 ” 项 要 求 , 对 我 们 来 生 三 这 新 的 语 文 教 育 理 念 、 学 内 容 、 今 没 有 直 接 套 用 或 引 用 课 程 标 准 说 既 不 陌 生 也 不 苛 刻 ,它 原 本 就 教 教 学 方 式 乃 至 课 程 形 式 ,令 不 少 教 的 说 法 , 就 是 2 0 这 0 8年 考 试 大 纲 应 是 我 们 在 平 时 的 语 言 运 用 中 追 师感 到无 所适 从 。 对 语 文 根 本 的可 贵 坚 守 。
维普资讯
19 9 7年 的 《 国 语 文 教 育 忧 需 要 引 起 广 大 师 生 的 注 意 :一 是 用 ” 字 , 笔 者 以 为 这 主 要 是 从 中 二 但
思 录 》 拉 开 了 又 一 次 语 文 教 育 大 “ 记 现 代 汉 语 普 通 话 的 字 音 ” 落 实 国 家 语 言 文 字 法 的 角 度 出 , 识 , 讨 论 的 序 幕 。社 会 就 业 激 烈 竞 争 “ 记 现 代 汉 字 的 字 形 ” 识 ,均 去 掉 发 , 提 法 更 为 规 范 , 不 意 味 着 使 并 带 来 的 弊 端 及 罪 名 ,被 以语 文 为 了 “ 用 ” 字 ; 是 在 “ 学 常 识 会 违 背 高 考 多 年 来 在 此 部 分 坚 持 常 二 二 文 首 的 高 考 试 题 所 承 担 ,一 些 大 师 和 名 句 名 篇 ” 分 强 调 “ 要 ” 考 “ 见 常 用 常 错 ” 原 则 , 不 部 重 作 常 的 也 级 的名 人甚 至义 愤 填膺 地要 求恢 家及其 时代 、 别 和代 表作 , 有 意 味着 会加 大 考试 的难 度 。对语 国 没 复 过 去 一 篇 作 文 定 优 劣 的 传 统 语 再 从 中 国 、 国 的 角 度 分 点 描 述 ; 言 运 用 中 的 词 语 ( 括 熟 语 )句 外 包 、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文学常识部分汇总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文学常识部分汇总
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文学常识部分汇总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文学常识部分汇总关于文学知识题,江苏、福建两地试卷的分值比较高,分别是15分和10分,考查了考生对规定篇目作品内容的熟悉程度。
北京、湖北、浙江、江西、重庆等五地试卷则以两三分不等的分值考查考生对教科书涉及到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其余十一份试卷没有文学知识题。
1.(北京卷)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B.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参考答案」B「解析」①句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典出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②句李太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
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③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济南大明湖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论及辛弃疾词风豪放。
“铁板铜琶“一词,本为前人评价东坡词风之语,出现在南宋俞文豹《吹剑录》里,是为了区别东坡与柳永的不同词风。
原文为“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里对联中引用“铁板铜琶“一词是用以说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说明辛词地位,东坡为宋代豪放一派代表人物,而辛弃疾为东坡之后豪放词风之集大成者。
与时代脉搏同跳——对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题简析
与时代脉搏同跳——对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题简析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的语文试题紧密的联系着社会发展的脉搏,充分反映了当今语文学习的要求,从基础理论、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看,如下:一、基础理论(一)语言基本素养2008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古今中外风致赋异的文学文本,如辛弃疾的《鹧鸪天》,要求考生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同时,运用已学的语言基本功,如分析词义、形式和用法,把握特定词语的意蕴和美感,体现出语言文字文化特质,以及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深意。
(二)文言文能力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四篇文言文语段,要求考生完成翻译任务,来考查对文言文能力的掌握情况;去还要求考生深入分析文言文语段中的内涵,以及把握文言文体和文风特质,这样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要旨的程度。
二、能力素质(一)用语能力2008年高考试题中,考生要完成写作任务,将自己日常作息生活中所发生的“逆境”和“困境”有序地表达出来,并用恰当的表达和思维,把“有序、坚强、有深意”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考生在正确运用语言和恰当表达的基础上,更应当注重运用恰当、得体的语句,以体现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
(二)文字功底2008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个考查学生文章标题创作能力和对现实生活有深入理解的任务。
考生在完成该任务时,需要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本的内涵意义,用一句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并且,要求标题新颖、具有生活性、具有指导性,体现语言文字艺术特色,从而使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创新能力2008年高考试题中,考生要根据课本有关都会发展的素材,在不违反课本语言基本功编写一篇文章,同时要求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握相关素材的本质,使文章充满创新性,也使考生受益于相关的知识,从而深入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精髓。
综上所述,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的语文试题与当今语文学习要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基础理论、能力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以及难度,并把握住了文学文化核心要素,使得该次考试得以在科学、人文、美学以及思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说与时代脉搏同跳,对当今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一点启示
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一点启示高考语文命题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制定了高考语文的能力要求和能力层级,使语文的测试有了明确的目标,对中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认真研究分析高考语文试题,会更有利于我们掌握高考的趋向,更有利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复习应考训练。
笔者尝试以2008年高考语文卷的个别题目为例,来谈谈自己得到的一点启示。
今年广东卷语文试题总体难度相对于去年适当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其固有的选拔功能和区分能力。
题型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试卷题目总体布局基本上是由易入难,有利于考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答,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给考生作答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语言知识考查的启示考查语言知识是语文学科评价的需要。
试卷第一大题仍以4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检测。
这一部分考查的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直观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面镜子。
第1题对语音题的考查,降低了难度。
一是命题者选择的都是一些常用字来要求考生辨识读音,没有冷僻生字出现;二是对广东考生最薄弱的多音字辨析涉及较少,只在每个选项的最后一组词中出现多音字辨析,且给出的都是最常用的多音字:调、强、抹、塞;三是给出的其它字的读音基本上都是声母不同,不涉及因方言而造成的声调问题,避免声调的干扰。
这一试题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分省自行命题”这一政策的科学性。
广东考生深受方言影响,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语音题太难,对于广东考生来说区分度不大,若取消则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且通过这样一道题来考查他们的“读、说”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这道题目难度的设置恰恰体现了“分省自行命题”在某种程度上的必要性。
此外,这道题对我们平时的复习训练也很有启发,特别是对考生感觉特别难掌握的大量多音字的复习,笔者认为,复习时所花的时间精力可以相对较少,而且哪些应该复习,哪些可以大胆舍弃,这道题的4组多音字,可以给我们一个方向。
第2题是对成语的考查。
题目的形式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出题者给出了一个生活情境,将四个成语置于这个情境中,要求考生判断使用恰当的一项。
2008年高考经验总结
拼搏·合作·科学——2008年高考经验总结一、奋勇拼搏(略)二、精诚合作(略)三、科学备考(一)认真研究“考纲”;(二)认真研究有关信息;(三)制定周密计划:第一阶段(8月6日——9月6日);第二阶段(9月6日——3月20日);第三阶段(3月25日——5月15日);第四阶段(5月20日——6月5日)。
(四)讲究方法:1.从内容安排的角度说,抓好了几个系列:(1)早读测验系列;(2)50题测验系列;(3)全卷训练系列;(4)专项训练系列;(5)写作训练系列;(6)课外训练系列;(7)培优系列;(8)月考系列。
2.从训练题挑选的角度说,坚持三个原则:(1)准确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反复性原则。
3.从教法的角度说,主要有五法:(1)指导——讲授法(这是在高三备考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2)提问——评析法;(3)比较——评改法;(4)讨论——探究法;(5)自学——思悟法。
4.从学法的角度说,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三大关系:(1)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既重基础,有重能力)(2)教材与习题的关系(刚上高三,强调复习教材;三模后,强调回归教材)(3)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训练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运用“八法”:①织网捕鱼法(明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靠织就的一张知识大网和能力大网,渔歌唱晚,满载而归);②披沙拣金法(要精心挑选复习资料。
《名师领航》《备考指南》《语文月刊》和市编资料);③零整结合法(以分点训练为主。
先化整为零,然后集零为整,最后零存整取);④主动反思法(训练后讲评前要主动反思,讲评后还要主动反思);⑤枝叶勾连法(善于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去思考问题);⑥病状归类法(对错误进行知识归类);⑦利用资源法(语文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材料命不同的题目,主要是阅读部分,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
对于训练题,不能仅仅理解所命的几道题目,而是要对材料作全方位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资源);⑧收缩转移法(先是把网撒得大一点,模拟考后要找准提分空间,并根据命题信息,突出重点)。
学好课文,扩大积累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答后启示
学好课文,扩大积累——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答后启示高一语文备课组杜宝娟做完2008浙江高考语文卷后,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试题很“务实”,很“厚实”,做后感觉很过瘾。
它滤去了空洞乏味的创新,回归了扎扎实实的语文知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启示,那就是:学好课文,扩大积累,为高考奠基。
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用看,不用记,不用练,似乎一切语文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语文素养好了就好了,不好就是不好,反正就那样。
平时的作业也不是用心去做,一部分学生的语文课本是干干净净,划几条线,标几个段落序号,注几个拼音那算是用心了的。
事出有因啊,学生固执地认为从中考到高考都不考课本,那么课文讲那么清楚又有何用啊?真正对语文舍得化时间要到高三的第二学期,有的甚至要到“一模”后才觉醒,感到该管管语文了。
于是他们每天做题,有的甚至每天写文章请老师评改。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高一、高二时基础没打扎实,高三奋斗起来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不断向老师借资料,借笔记,图个心里踏实。
笔者悉心整理了一下今年高考浙江卷中和课文相关的内容,只要课本知识扎实,这些题目可以轻松得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部分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答案:C【解析:A诗句引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半夜的清幽宁静的特点,与“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的西湖夏夜并不一致,故不合适。
王大绩老师谈2008年高考语文
王大绩老师谈2008年高考语文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高考的第一门是语文。
今天下午到现在,各地的高考的语文题目已经出来了。
在第一时间我们请到了天利考试信息网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跟我们聊一聊今年的高考语文题目的变化以及整个以后的命题趋势。
王老师您好。
王大绩:你好。
今年的试题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在11:30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题目。
我今天上午还在广州,我在机场12:00左右的时候,北京的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北京作文题,而且全文读了一遍,因为我在飞机上要给北京青年报写一篇稿子,到搜狐这里来之后,才第一次看到了全国的两份卷子中的一份。
大概就是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的卷子,全国的二卷还没有看到。
具体题的内容我当然不知道,我要是知道就成泄密了。
但是你要问考什么,凡是语文老师,对高考有认识的老师,都是知道的。
因为语文考试就是一个读一个写。
我们老说听说读写,高考是笔答考试,不能考听和说,一个就是阅读,一个就是写作。
但是我们说的是广义的阅读和广义的写作。
主持人:那您就给我们谈一谈今年您整体感觉的语文试题难度如何?王大绩:我现在只知道全国一卷,还有北京作文题,这都在意料之中,出的都很平稳。
主持人:也就是说,总体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王大绩:不能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变化。
它也不可能有什么变化。
就像北京试卷,它在试题的数量减少两道题,这是很早就昭告出来的。
全国考生都知道。
全国的每个题目,每个题目的配制都在预料之内,因为它已经非常的公开和透明,使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心里有数了。
主持人:如果你准备得好的话,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王大绩:对,这个试题就贯穿在整个思维里面。
语文就是一个母语,他上学12年,某中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准备高考。
当然这个准备不是直接做一个题,就是他对生活的认识得到提高,它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
它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我相信,见到这些试题的老师和同学,应该进一步的明白,他们也可以把他们的经验告诉下一级的老师和同学。
200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平稳 新颖 文采
平稳新颖文采——200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王玉强200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从难度看与2007年相对持平,在稳定中求创新,求新颖,全卷富有文采,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与山东《考试说明》命题。
一、注重基础的考查从基础知识考查看,拼音、字形、标点、词语判断、病句题,以及名句默写题,都十分注重基础知识。
可以说拼音、字形、标点、词语这4个题,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就很快做对。
例如字音的“捕风捉影”“嚼舌头”“模具”十分简单,可能“躯壳”有些难。
再如“吉人自有天象”中的“象”应为“相”,也很简单。
今年考了标点题,主要考查引号与点号的关系。
结合了现实材料,把金晶护火炬的对话进行了考查。
这题考查句号要在引号的里面。
对名句的考查,今年要比去年稍微难一点。
有些是我市多次考查过的。
例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些是我们反复强调要背诵的,如《六国论》《琵琶行》等。
只有两句难一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考查课外的一句;《醉花阴》里的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二、阅读命题规范,侧重文本理解1、文言试题考查了《聊斋志异》因为高考在文言文考查方面要侧重山东特色、记叙性的文字,所以今年考查了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考查的是“张诚”的故事。
从阅读难度看比较简单,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基本没有障碍。
实词虚词的考查也注重了基础,如“值”“恶”“焉”“何”“而”“以”等词语,都是经常复习的内容。
两句翻译,从字面看基本没有文字障碍,文言翻译今年是比较容易的。
2、社科文阅读有些难度国家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在1卷考查社科文阅读,今年山东考查了《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因为图腾文化是学生相对陌生的材料,尽管设题与往常高考基本相同,考生还是觉得阅读有些难度。
做这类试题一定要以符合文本内容为前提。
3、选做题都涉及到了与山东有关的阅读材料今年的文学类文本考查了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的散文《歌德之勺》,此文选自《张炜散文》一书。
2008高考语用题答题策略
2008高考语用题答题策略高考语文中,语言运用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头戏,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大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被称为“高考试验田”。
针对这一考题进行的专题复习,将持续两周左右的时间。
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作为必考内容之一的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包括识记与表达应用,总要求是: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更加明确了语言表达应用试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综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题型的考查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驾驭文字的能力。
高考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的运用。
语言表达在外延上包括《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
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类常见句式变换:常用的句式变换方式有:主动变被动、肯定变否定、陈述句变反问句等等。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宾语+被+主语+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被字结构(不含被)+谓语+主语。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否定句,常用的方法是将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则在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或者是让谓语构成“非……不可”的格式。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①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否定词+句号变问号②否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去掉否定词+反问语气+句号变问号4、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常式句是符合一般语法规律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句子结构形式、改变某些成分在句中位置的句子。
变式句有两类:一是单句,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二是倒置句,即把原来的关系、位置颠倒一下。
如“请给我买一本精装的字典”是常式句,变式句应为“请你给我买一本字典,精装的”。
200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题重点
200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题重点在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是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该年份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题重点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文言文翻译题的解题重点文言文翻译题是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注重以下几个重点:1.正确理解原文意思:仔细阅读文言文材料,理解每个句子和词语的具体含义,尤其是一些古代用法和句式结构。
2.熟练运用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法的掌握。
同时,要注意翻译时的语序和用词准确性,避免产生歧义。
3.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意译或改写。
二、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重点文言文阅读题是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1.把握文本主旨:通读文言文材料,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和基本思想。
可以通过阅读首尾段、观察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和字句来找到文章的中心。
2.认识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价值观念。
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题目。
3.分析文本结构:注意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修辞效果。
可以通过分析段落、句子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文本的内在逻辑。
4.归纳总结意义:通过对文言文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从而回答相关问题。
三、文言文写作题的解题重点文言文写作题是考察学生运用古代文言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1.准确把握题意: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所给题目的主题和要求。
确保自己明确理解并正确回答问题。
2.扩展联想素材:写作时可以根据所给题目,在脑海中扩展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古代人物形象等素材,以提供充分的写作材料。
200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答题新方法
2008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答题新方法我国的高考,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考取大学的重要标准,对于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其中,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的难点和痛点。
如何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题,成为了每个考生都关心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
1. 仔细审题,了解题意在面对文言文考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确保自己准确地把握到题目的要求和意图。
应注意到2008年高考文言文题目中,大多是针对某篇文章中的某段落或某句话提出问题的。
因此,我们需要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在逻辑,明确考察的重点。
2. 瞄准关键词,分析文句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较为复杂,包含上下句关系、词语搭配等。
因此,在解答题目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分析它们的结构和语义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表达意图。
3. 解读典故和难词在阅读题目和文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典故和难词。
对于这些生字和陌生典故,我们可以在解题前备好参考工具,如字典和词典,以便及时查阅并理解含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判断典故的用意。
4. 分析背景和内涵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往往紧紧联系着作者和时代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作者和背景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推测。
通过分析作者的身份、历史事件背景和时代思潮,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意图,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5. 运用归纳总结法在解答较长篇幅的文言文考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取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要点,然后进行比较和总结,找出各段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快地整理出文言文的主线思路和中心论点。
通过以上五个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
当然,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平时在课堂和做题中的积累和训练。
2008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评卷工作总结
200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评卷工作总结(摘要)今年我们的评卷工作任务空前繁重,全省语文试卷共615481份,任务比去年增加将近7万份。
评卷队伍也空前庞大,一共有1151位老师参加了评卷工作,评卷教师由全省中学老师和我们文学院的老师组成,评卷老师70%来自全省各中学,文学院派出了评卷老师和工作人员80多人。
一、今年评卷基本结果今年考生577495人,扫描试卷570615份,缺考6888人。
全卷总分150分,客观题满分32 分,比07年少1分;主观题满分118分,比去年多1分。
主观题平均分71.27分,比07年的71.16分提高了0.18分。
今年全卷平均分比去年88.67分高出大约2分左右。
今年因主观题多了1分,得分率为60.40%,比去年60.82%略低。
第9题,满分为10分,平均分6.95;满分26324人,满分率4.6%;0分8551人,0 分率1.5%。
第10-11题,满分为13分,平均分7.78分;满分3118人,满分率0.55%;0分6643人。
第14-15题,满分为8分,平均分4.59分;满分15738人,满分率2.76%,0分9251人,0分率1.62%。
选考题,第16-18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平均分6.6,满分2人,满分率0.0035%。
0分1684人,0分率0.35%。
19-21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分6.11,满分5人,0分3225人。
去年是文学类平均分低于实用类平均分,去年的平均分,文学类是7.08分,实用文类7.17。
选考的情况是去年三分之一考生选文学类,今年选文学类略有增加,但大部分还是选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22题,满分为6分,平均分2.23分,满分13053人,0分99992人,0分率17.52%。
23题,满分为6分。
平均分3.43分,满分18165人,满分率3.18%,0分43029人,0分率7.54%。
以上各题得分率较07年略高,高出0.11分。
作文,满分为60分。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 2008年高考例文及简评
高中作文指导:2008年高考例文及简评一名句生辉法一、局部引用二、全篇引用1、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
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题记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
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
长安3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
"大济苍生"成泡影,满腹经论无所用。
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了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
作者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
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
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届高考语文经验总结
郑州二中08届高三语文组陈文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借这个机会,我代表郑州二中200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把我们高三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师、领导做一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郑州二中会议室的墙上有一句话“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分工精细,团结协作,狠抓基本功,每分必争。
在“一模”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合理挖潜,终于在“二模”中完成任务,并在高考中获得突破。
08高考二中的语文学科取得了郑州市文科第二名(本科超指标26人,专科超指标17人),理科第四名(本科超指标11人,专科超指标14人),综合第三名的喜人成绩。
这个长足的进步,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历史性突破,更是对年级夺取08年高考全面的胜利的大力支持。
回顾语文复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研读《考纲》
进入高三,曾经教过语文的任建民校长就建议我们语文组研读《考纲》,二模后学校在潘山校长领导下,对《考纲》进行闭卷考试,这也是我们二中的一贯作法,让我们对《考纲》有了更深切更透彻的认识,对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狠抓基本功。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投入明显不够,不说与数学、外语去抢时间,就是保证语文的阵地都很困难,因此,从高一开始,08届语文备课组老师就确定了“立足课本,抓好基本功”的策略,课本知识与高考考点相结合,把课本上的知识以高考题型的模式提炼出来,让学生反复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要有两个本子,
一个是读书札记,一个是纠错本。
读书札记由语文组统一印制,每页500字,主要是抄录课外读到的名篇、名句,还有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自编的“名言”,要求学生一天一篇短文,一句名言,一点体会,一天一页,字迹工整干净。
纠错本是学生自己准备,结合自己实际,可以是考试中失误之处,也可以是别人常见错误,也可以是自己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东西。
读书札记是每周五检查一次,纠错本是每次考前检查一次。
这两个本子一定要准备,语文老师的检查一定要落实到位。
读书札记是把知识由薄到厚,纠错本是把失误由厚到薄。
通过这些积累,使学生练好了字体,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同时,也让他们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还有阅读部分得分都有所提高。
三、硬性得分一分不失
这一部分主要指试卷中的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名句名篇,这些题得分点明确,通过平时的训练,完全可以一分不失,共计24分。
(1)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熟读课本,掌握课下注释,任意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要知道出自哪篇文章,大意是什么。
同时,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结合现代汉语语法,去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现象,由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判断该词的词性,再由词性推断词义。
推断词义时可联系以前学过的文言词语,也可联系成语,还有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
如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其中的“拔”字,由语法可知是谓语动词,然后结合成语“出类拔萃”可知和“出”的意思接近,译为“超出”“突出”。
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找出关键字,3分的题找两个关键字,4分的题找3个关键字,反复推敲确定字义,再直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有不通顺的句子就是有特殊句式,结合现代汉语语法加以调整。
(2)名句句篇这一块是工夫在平时,必背篇目一定要会背,关键句子由老师统一整理,以考题形式印发给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加上着重号标
示出来。
同时,每周都要印发默写名句名篇的小页子,人人过关。
经过这一硬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失。
四、弹性得分每分必争。
这一部分主要指诗歌鉴赏,散文阅读,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表达,作文。
总体上,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中备课,由专人开专题讲座。
(1)由我负责诗歌鉴赏。
重点讲答题技巧。
首先是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问题,然后答题时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遵循“意象一意境一情感”的思路,每一个答案最终都要落实到情感上。
比如:唐代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试简要赏析本诗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该题分值4分,应该先答出行文结构特点“欲抑先扬”,得2分,剩下2分是简要赏析,要答出怎么由褒扬转入贬抑的过程,这个过程最后一定要归结到“诗人对当政者崇佛媚道,不任贤才的讽刺”上。
如果没答到主旨上,可能就会扣分,答上了还不放心,可以把一些不成熟的理解附加上去,尽量多得分。
做这一类题,中规中矩地答题后,再辅助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辅助的有些词语也许可带来意外之分的。
(2)王建强老师负责“散文阅读”。
除了常规训练外,还教学生要遵循“共性十个性”的原则,也就是答每道题都要答出这一类题型的特点,再有针对性地答出该题在文中的要求。
比如答文中某句话的作用,承上启下就是它的共性,而承什么,启什么则又是它在文中的个性,这就避免了答题不完整、漏点的现象。
同时,坚持“答案就在文中”的思路,要求学生答案来自文中,,把文中答题点涉及的重要句子加以整理,再辅助自己的一点点的理解,杜绝脱离文章的随意发挥。
这样,答案就考虑到了作者的思想、出题人的意图、答题人的理解三个方面,就可以争取多得分。
(3)“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表达”由裴广琴老师负责。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审清题干要求,要求点也就是得分点,有修辞要求、字数要求等,达不到肯定要扣分的。
比如,要求不超过50个字,其实就是40多个字,你觉
得20个字就可以解决问题,结果可能就丢了分。
同时要求学生这一部分不能留空题,会答要答,不会答想办法也要答,比葫芦画个瓢,不行就比葫芦画葫芦也可以,空题不答肯定没分,答了这一部分基本上不会不给分,多挣一分是一分的。
(4)“作文”由杨铮老师和张鸿雁老师负责。
两位老师是我们的领路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08届语文才取得优异的成绩。
除了讲技巧、印范文、限时作文这些做法外,“三步出线法”有必要提一下。
所谓“三步出线法”就是每次作文后,先由学生自评,每组推荐一篇,每班大概六七篇。
任课老师从组里推荐的作文中,每班挑出两篇给年级计24篇,再由全组老师集中评阅,选出其中有特点的三篇印发给学生。
这三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有代表性的。
有的文章审题准,有的虽然偏题却可以在行文中补救;有的文章条理清楚,有的虽然结构有点乱,但是设法调换就可以使层次清晰;有的文章内容、结构不分高下,但是卷面书写却使分值相差甚远。
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明白精彩和不足之处的。
各班分别以这三篇为样文来讲评作文,讲评作文之前,老师把高考作文的评改思想、各种文体的评改方法、影响得分的几个因素等讲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讲评时让学生说优点、道不足,给出大致分值,最后由任课老师把组里老师给的分值公布出来,请同学加以对照比较。
事实证明,学生站在评卷人的角度来审视作文,很多时候还是很有见地的,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可以获得改卷老师的青睐,力求使自己的作文向优秀作文靠近。
正是这种做法,使学生在最头疼的作文这一块获得突破,并使整个试卷的分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五、选择题限时完成
按高考实际,语文是1分钟做1分的题,选择题要30分钟,而学生大部分都是20分钟多一点,有的甚至10多分钟就把答案选出来了。
选择题里面有两个文段阅读,难度可想而知,有些学生题都没看清,或者选项没看完就下结论,导致失分较多。
针对这种情况,硬性要求学生必须30分
钟做完选择题,不能提前,力求一遍成功,做完后涂在卡上决不回看更改。
经过这样的训练,到高考冲刺时,大部分学生选择题可以做对8个,有的甚至全对。
这就保证了总分的提升。
以上是我们郑州二中08届高三语文组在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很多还处于尝试阶段,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郑州二中08届高三语文组在复习备考中得到了兄弟学校的有力帮助,同时,教研室朱老师和高老师也在冲刺阶段亲临学校指导,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谢谢大家
200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