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等差数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三、学情及导入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弄清楚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的含义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1、知识链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学生回答,引导温故知新。

由复习引入,通过数学知识的内部提出问题。

知归纳抽象形成概念比较分析,深化认识创设问题情景:1.下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下述数列的共同特点,可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能将以上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来源:学#科#网Z#X#X#K]引例1:从0开始,将5的倍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2:从1开始,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3:为了保证考试笔试的秩序,每次放入2个人考试,依次排列下去,已经考试的人员组成一个什么数列?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公差d)为同一常数,这样的一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教学:2.2.2 等差数列(二)

教学:2.2.2 等差数列(二)
规律二:
在等差数列an中,若m, n, p, q N ,
则当m n p q时,总有am an a p aq
特别地,若m n 2 p,则am an 2a p
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 a6+a9+a12+a15=20,求a1+a20 ;10 (2)已知 a3+a11=10,求 a6+a7+a8; 15
则当m n p q时,总有am an a p aq
特别地,若m n 2 p,则am an 2a p
即此时a p是am与an的等差中项
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 a6+a9+a12+a15=20,求a1+a20 ;10 (2)已知 a3+a11=10,求 a6+a7+a8; 15
a3
8 12
解得
a1 a3
2 6


a1 a3
6 2
∴这三个数为2,4,6或6,4,2
例4、三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12,首尾二数的 积也为12,求此三数.
解法2:设这三个数分别为a-d,a,a+d 则 (a-d )+a+(a+d )=12,即3a=12 ∴a= 4 又∵ (a-d )(a+d )=12,即(4-d )(4+d )=12 解得 d=±2 ∴当d=2时,这三个数分别为2,4,6 当d=-2时,这三个数分别为6,4,2
(3)已知 a2+a14=10,能求出a16吗?
练习:
1、已知在等差数列 an 中, a1 a3 6, a7 18,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力目标1.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1)1682,1758,1834,1910,1986,()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主持人问: 最近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哈雷慧星?天文学家陈丹说: 2062年左右。

学生活动通过情景引出数列,观察发现其规律,并通过规律填写内容。

21-22版:§2.2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步步高)

21-22版:§2.2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步步高)

[素养提升] 等差数列中的计算大致有两条路:一是都化为基本量 (a1,d,n)然后解方程(组);二是借助等差数列性质简化计算.前者是 通用方法,但计算量大,后者不一定每个题都能用,能用上会使计 算简单些,所以建议学习者立足通法,注意观察各项序号特点,能 巧则巧,但不要刻意追求巧法.
随堂演练
SUITANGYANLIAN
课时对点练
KESHIDUIDIANLIAN
基础巩固
1.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a3+a5=18,a3+a5+a7=30,则a2+a4+
a6等于
√ A.20 B.24
C.26
D.28
解析 ∵等差数列{an}满足a1+a3+a5=18,a3+a5+a7=30, 设公差为d,两式相减可得6d=30-18=12,∴d=2. 则a2+a4+a6=a1+a3+a5+3d=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a15=8,a60=20,则a75等于
√A.24
B.28
C.32
D.36
解析 ∵d=a6600- -1a515=4152=145, ∴a75=a60+15d=20+4=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12
B.24
C.16
D.32
解析 令 bn=ann,由题意可知 b3=a33=23,b15=a1155=2, 则等差数列{bn}的公差 d=b1155--b33=19, 则 b9=b3+(9-3)d=43,所以 a9=9b9=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2等差数列教案

2.2等差数列教案

2.2等差数列(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公式的方法,掌握等差数列的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多种表达形式,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5.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其运用。

【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引导学生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2.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有:0,5,10,,,…..2.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单位:kg)分别为:48,53,58,63.3.鞋的尺码,按照国家规定,有:18,15.5,13,10.5,8,5.5思考: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有什么特点?二、研探新知知识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 d”表示)。

教学设计6:2.2 等差数列

教学设计6:2.2 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象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3.能用图象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差数列的图象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练相结合,作好探究性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体验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生我回答,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a n-a n-1=d(n≥2,n∈N*),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师对,我再找同学说一说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的内容是什么?生1 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应是a n=a1+(n-1)d.生2 等差数列{a n}还有两种通项公式:a n=a m+(n-m)d或a n=pn+q(p、q是常数).师 好!刚才两位同学说得很好,由上面的两个公式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几种计算公差d 的公式:①d =a n -a n -1;②11--=n a a d n ;③mn a a d m n --=.你能理解与记忆它们吗? 生 3 公式②11--=n a a d n 与③m n a a d m n --=记忆规律是项的值的差比上项数之间的差(下标之差).合作探究探究内容:如果我们在数a 与数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A 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师 本题在这里要求的是什么?生 当然是要用a ,b 来表示数A .师 对,但你能根据什么知识求?如何求?谁能回答?生 由定义可得A -a =b -A ,即2b a A +=. 反之,若2b a A +=,则A -a =b -A , 由此可以得⇔+=2b a A a ,A ,b 成等差数列.推进新课 我们来给出等差中项的概念: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与7的等差中项,也是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也是5和13的等差中项.方法引导等差中项及其应用问题的解法关键在于抓住a ,A ,b 成等差数列2A =a +b ,以促成将等差数列转化为目标量间的等量关系或直接由a ,A ,b 间的关系证得a ,A ,b 成等差数列. 合作探究师 在等差数列{a n }中,d 为公差,若m ,n ,p ,q ∈N *且m +n =p +q ,那么这些项与项之间有何种等量关系呢?生 我得到了一种关系a m +a n =a p +a q .师 能把你的发现过程说一下吗?生 受等差中项的启发,我发现a 2+a 4=a 1+a 5,a 4+a 6=a 3+a 7.从而可得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a m+a n=a p+a q.师你所得的这关系是归纳出来的,归纳有利于发现,这很好,但归纳不能算是证明!我们是否可以对这归纳的结论加以证明呢?生我能给出证明,只要运用通项公式加以转化即可.设首项为a1,则a m+a n=a1+(m-1)d+a1+(n-1)d=2a1+(m+n-2)d,a p+a q=a1+(p-1)d+a1+(q-1)d=2a1+(p+q-2)d.因为我们有m+n=p+q,所以上面两式的右边相等,所以a m+a n=a p+a q.师好极了!由此我们的一个重要结论得到了证明:在等差数列{a n}的各项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另外,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上面两式的右边相等,所以a m+a n=a p+a q.同样地,我们还有:若m+n=2p,则a m+a n=2a p.这也是等差中项的内容.师注意:由a m+a n=a p+a q推不出m+n=p+q,同学们可举例说明吗?生我举常数列就可以说明了.师举得好!这说明在等差数列中,a m+a n=a p+a q是m+n=p+q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例题剖析:例1: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a6=9,a4=7,求a3,a9.师在等差数列中通常如何求一个数列的某项?生1 在通常情况下是先求其通项公式,再根据通项公式来求这一项.生 2 而要求通项公式,必须知道这个数列中的至少一项和公差,或者知道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知道任意两项就知道公差,这在前面已研究过了).生3 本题中,只已知一项和另一个双项关系式,想到从这双项关系式入手……师好,我们下面来解,请一个同学来解一解,谁来解?生4 因为{a n}是等差数列,所以a1+a6=a4+a3=9a3=9-a4=9-7=2,所以可得d=a4-a3=7-2=5.又因为a9=a4+(9-4)d=7+5×5=32,所以我们求出了a3=2,a9=32.例2: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千米(不含4千米)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 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元的车费?师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它所涉及到的是什么知识方面的数学问题?生这个实际应用题可化归为等差数列问题来解决.师为什么?生根据题意,当该市出租车的行程大于或等于4 km时,每增加1 km,乘客需要支付1.2元.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来进行计算车费.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生分别是11.2,1.2.师好,大家计算一下本题的结果是多少?生需要支付车费23.2元.(教师按课本例题的解答示范格式)评述:本例是等差数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简单应用,做此题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模型,用等差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1.在等差数列{a n}中,(1)若a5=a,a10=b,求a15.解:由等差数列{a n}知2a10=a5+a15,即2b=a+a15,所以a15=2b-a.(2)若a3+a8=m,求a5+a6.解:等差数列{a n}中,a5+a6=a3+a8=m.(3)若a5=6,a8=15,求a14.解:由等差数列{a n}得a8=a5+(8-5)d,即15=6+3d,所以d=3.从而a14=a5+(14-5)d=6+9×3=33.(4)已知a1+a2+…+a5=30,a6+a7+…+a10=80,求a11+a12+…+a15的值.解:等差数列{a n}中,因为6+6=11+1,7+7=12+2,……所以2a6=a1+a11,2a7=a2+a12,……从而(a11+a12+…+a15)+(a1+a2+…+a5)=2(a6+a7+…+a10),因此有(a11+a12+…+a15)=2(a6+a7+…+a10)-(a1+a2+…+a5)=2×80-30=130.2.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小结与评价.方法引导此类问题的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因此,首先要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其次要注意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的取值范围.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课本习题A组第4、5题.预习内容:课本.预习提纲: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简单应用.板书设计2.2 等差数列等差中项例题在等差数列{a n}中,若m、n、p、q∈N*且m+n=p+q,则a m+a n=a p+a q。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2.2.1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设计教师王训超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等差数列(二)解析《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前面数列的学习中,从有限的角度讲,学了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从难易角度讲,学了简单数列和复杂数列;从稳定角度讲,学了摆动数列和常数数列;从增减角度讲,学了递增数列和递减数列;而今天学习的是简单数列中特殊数列——等差数列,这是数列知识进行的进一步深入,这也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等差数列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第二课时,介绍等差中项和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解析1.通过大量实例,观察与举例分析发现数列项与项之间的等差关系,从而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问题诊断分析一、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具体的公式还不会用,因此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二、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2.2等差数列(一)

2.2等差数列(一)
一般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 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称之.这个 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 :
(1)1,3,6,10,15,…是等差数列吗? (2)常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它的公差是多少?
二、新课讲解
等差中项 :
由三个数a, A, 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 等差数列.这时, 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 2.2 等差数列 (一)
一、新课引入
观察以下数列 :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问题 :
(1)三个数列各自的特点? (2)三个数列有何共同点?
二、新课讲解
等差数列 :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练1 、在等差数列an : 中 (1)已知a1 2, d 3, n 10, 求an ; (2)已知a1 3, an 21, d 2, 求n; (3)已知a1 12, a6 27, 求d ;
迭 代 法 )
a2 a1 d ,
an an 1 d a1 ( n 1)d .
an a1 (n 1)d
(
Hale Waihona Puke 累 a3 a2 d , 加 a4 a3 d , 法 )
an an 1 d .
(
二、新课讲解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解决的问题 : (知三求一) 例 、解以下问题 : 1
(1) A a b A 2 A a b A

教学设计2:2.2.1等差数列

教学设计2:2.2.1等差数列

2.2.1等差数列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抽象出等差数列模型,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类数列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同时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差关系,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的过程.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由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归纳或迭加或迭代的方式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类比,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象特征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3.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性质,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并会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可有意识地在黑板上(或课件中)出示几个数列,如:数列1,2,3,…,数列0,0,0,…,数列0,2,4,6,…等,然后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例,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入了新课.思路2.(类比导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使学生明了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一列数.由此我们联想: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实数,研究了它的一些运算与性质,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像研究实数一样,来研究它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运算和性质呢?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数列的概念,数列都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阅读教科书本节内容中的①②③3个背景实例,熟悉生活中常见现象,写出由3个实例所得到的数列.3观察数列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根据数列①②③的特征,每人能再举出2个与其特征相同的数列吗5什么是等差数列?怎样理解等差数列?其中的关键字词是什么?6数列①②③存在通项公式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7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怎样推导?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数列及其简单表示法——列表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例模型,指导学生写出这3个模型的数列:①22,22.5,23,23.5,24,24.5,…;②2,9,16,23,30;③89,83,77,71,65,59,53,47.这是由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得到的数列.观察这3个数列发现,每个数列中相邻的后项减前项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当然这里我们是拿后项减前项,其实前项减后项也是一个常数,为了后面内容的学习方便,这个顺序不能颠倒.至此学生会认识到,具备这个特征的数列模型在生活中有很多,如上节提到的堆放钢管的数列为100,99,98,97,…,某体育场一角的看台的座位排列:第一排15个座位,向后依次为17,19,21,23,…,等等.以上这些数列的共同特征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然后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定义:这里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若前项减后项则为-d,这就是为什么前面3个模型的分析中总是说后项减前项而不说前项减后项的原因.显然3个模型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公差依次为0.5,7,-6.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这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这里“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是等差数列定义中的核心部分.用递推公式可以这样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数列{a n},若a n-a n-1=d(d是与n无关的常数或字母),n≥2,n ∈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这是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点拨学生注意这里的“n≥2”,若n包括1,则数列是从第1项向前减,显然无从减起.若n从3开始,则会漏掉a2-a1的差,这也不符合定义,如数列1,3,4,5,6,显然不是等差数列,因此要从意义上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数列①②③的通项公式,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观察每一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会很快写出:①a n=21.5+0.5n,②a n=7n-5,③a n=-6n+95.以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教师点拨学生探求,对任意等差数列a1,a2,a3,…,a n,…,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都有:a2-a1=d,a3-a2=d,a4-a3=d,……所以a2=a1+d,a3=a2+d=(a1+d)+d=a1+2d,a4=a3+d=(a1+2d)+d=a1+3d.学生很容易猜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后,教师适时点明:我们归纳出的公式只是一个猜想,严格的证明需要用到后面的其他知识.教师可就此进一步点拨学生:数学猜想在数学领域中是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后面还要专门探究它.数学中有很多著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常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它的证明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但要注意,数学猜想仅是一种数学想象,在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前不能当作正确的结论来用.这里我们归纳猜想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是经过严格证明了的,只是现在我们知识受限,无法证明,所以说我们先承认它.鼓励学生只要创新探究,独立思考,也会有自己的新奇发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也可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其他推导方法.例如:方法一(叠加法):∵{a n}是等差数列,∴a n-a n-1=d,a n-1-a n-2=d,a n-2-a n-3=d,……a2-a1=d.两边分别相加得a n-a1=(n-1)d,所以a n=a1+(n-1)d,方法二(迭代法):{a n}是等差数列,则有a n=a n-1+d,=a n-2+d+d=a n-2+2d=a n-3+d+2d=a n-3+3d……=a1+(n-1)d.所以a n=a1+(n-1)d.讨论结果:(5)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其中关键词为“从第2项起”、“等于同一个常数”.(6)三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它们分别是:a n=21.5+0.5n,a n=7n-5,a n=-6n+95.(7)可用叠加法和迭代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应用示例例1已知等差数列10,7,4,…:(1)试求此数列的第10项;(2)-4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56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设此数列为{a n},由a1=10,d=7-10=-3,得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10-3(n-1)当n=10时,a10=10-3(10-1)=-17.(2)如果-40是这个数列的项,则方程-40=10-3(n-1)有正整数解,解这个方程,得n=533,所以-4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如果-56是这个数列的项,则方程-56=10-3(n -1)有正整数解,解这个方程,得n =23,所以-56是这个数列第23项.活动:本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实就是一个关于a n 、a 1、d 、n (独立的量有3个)的方程,以便于学生能把方程思想和通项公式相结合,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本例中的(2)是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等差数列的项.这个问题可以看作(1)的逆问题.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求出的项数为正整数,所给数就是已知数列中的项,否则,就不是已知数列中的项.本例可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也可做板演之用,教师只是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点拨.点评:在数列中,要让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思路.变式训练(1)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12,-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知a 1=2,d =9-2=7.因而通项公式为a n =2+(n -1)×7=7n -5. 令7n -5=100,解得n =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2)由题意可知a 1=0,d =-312,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72n +72. 令-72n +72=-20,解得n =477.因为-72n +72=-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第m 项为a m ,试求其第n 项a n..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思考条件“从第10项起每一项都比1大”的含义,应转化为什么数学条件?是否仅是a 10>1呢?d >0的条件又说明什么?教师可让学生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讨论,不要怕学生出错.解: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a n =a 1+(n -1)da m =a 1+(m -1)d两式相减,得a n - a m = (n -m )d所以a n =a m + (n -m )d点评:本例学生很容易解得不完整,解完此题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本题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对公差的深刻理解.变式训练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1,1a n +1=1a n +13(n ∈N *),求a 50. 解:已知条件可化为1a n +1-1a n =13(n ∈N *),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1a n }是首项为1a 1=1,公差为d =13的等差数列, ∴1a 50=1+(50-1)×13=523. ∴a 50=352. 例3梯子共有5级,从上往下数第1级宽36厘米,第5级宽43厘米,且各级的宽度依次组成等差数列{a n },求第2,3,4级的宽度.解法1:依题意得,a 1=35,a 5=43,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公差d =5151a a --=2, 因此a 2=37,a 3=39,a 4=41.解法2:此等差数列共5项,a 3是a 1与a 5的等差中项,因此a 3=512a a +=39 又因为a 2是a 1与a 3的等差中项,a 4是a 3与a 5的等差中项,所以 a 2=312a a +=37,a 4=352a a +=41. 答:梯子第2,3,4级的宽度分别为37cm ,39 cm ,41 cm.活动: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根据a n -a n -1(n >1)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这实际上给出了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一个方法: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正整数的一次型函数,那么这个数列必定是等差数列.因而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联系了起来.本例设置的“旁注”,目的是为了揭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对于通项公式形如a n =pn +q 的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一次项系数p 就是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首项是p +q .因此可以深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把握等差数列的性质.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点明这点.解:当n≥2时,〔取数列{a 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1与a n(n≥2)〕a n-a n-1=(pn+q)-[p(n-1)+q]=pn+q-(pn-p+q)=p为常数,所以{a 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点评:(1)若p=0,则{a 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2)若p≠0,则a 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 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3)数列{a 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 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变式训练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a n=6n-1.问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若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解:∵a n+1-a n=[6(n+1)-1]-(6n-1)=6(常数),∴{a n}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为a1=6×1-1=5,公差为6.点评:该训练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例3的内容.需要向学生强调,若用a n-a n-1=d,则必须强调n≥2这一前提条件,若用a n+1-a n=d,则可不对n进行限制.知能训练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1)由a1=8,d=5-8=-3,n=20,得a20=8+(20-1)×(-3)=-49.(2)由a1=-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5-4(n-1)=-4n-1.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成立.解这个关于n 的方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2.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3+(n-1)×4,即a n=4n-1(n≥1,n∈N*).∴a4=4×4-1=15,a10=4×10-1=39.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回顾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要注意的是什么?都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你在这节课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教师进一步集中强调,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是“等差”.这是我们研究有关等差数列的主要出发点,是判断、证明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和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要注意这里的“等差”是对任意相邻两项来说的.作业习题2—2 A组1、2.。

2022-2021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必修5学案:2.2 等差数列(二)

2022-2021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必修5学案:2.2 等差数列(二)

明目标、知重点 1.能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出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1.等差数列的图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当d =0时,a n 是一固定常数;当d ≠0时,a n 的相应函数是一次函数;点(n ,a n )分布在以d 为斜率的直线上,是这条直线上的一列孤立的点. 2.等差数列的项与序号的关系(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d, a m, a n (m ≠n ),则d =a n -a 1n -1=a n -a m n -m ,从而有a n=a m +(n -m )d .(2)项的运算性质: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项的对称性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 即a 1+a n =a 2+a n -1=a 3+a n -2=….(2)若{a n }、{b n }分别是公差为d ,d ′的等差数列,则有数列 结论{c +a n }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c 为任一常数) {c ·a n } 公差为cd 的等差数列(c 为任一常数) {a n +a n +k } 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k 为常数,k ∈N *) {pa n +qb n }公差为pd +qd ′的等差数列(p ,q 为常数)(3){a n }的公差为d ,则d >0⇔{a n }为递增数列;d <0⇔{a n }为递减数列;d =0⇔{a n }为常数列.[情境导学]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已知首项a 1和公差d 的值,由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可求出任意一项的值,假如已知a m 和公差d 的值,有没有一个公式也能求任意一项的值?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得到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本节我们连续探讨.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思考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是由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得出的,公式只是一个猜想,那么,如何证明公式对全部正整数n 都成立?答 (1)叠加法: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 a n -a n -1=d (n ≥2,n ∈N *),⎭⎪⎬⎪⎫a 2-a 1=da 3-a 2=da 4-a 3=d …a n-a n -1=d (n -1)个 将以上(n -1)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可得a n -a 1=(n -1)d ,即a n =a 1+(n -1)d . (2)迭代法:{a n }是等差数列,则:a n =a n -1+d =a n -2+2d =a n -3+3d =…=a 1+(n -1)d . 所以a n =a 1+(n -1)d .思考2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和公差d 能表示出通项a n =a 1+(n -1)d ,假如已知第m 项a m 和公差d ,又如何表示通项a n?答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则a m =a 1+(m -1)d , 变形得a 1=a m -(m -1)d ,则a n =a 1+(n -1)d =a m -(m -1)d +(n -1)d =a m +(n -m )d .思考3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m 、n 、p 、q ,若m +n =p +q .则在等差数列{a n }中,a m +a n 与a p +a q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答 a m +a n =a p +a q .由于a m +a n =a 1+(m -1)d +a 1+(n -1)d =2a 1+(n +m -2)d ,而a p +a q =a 1+(p -1)d +a 1+(q -1)d =2a 1+(p +q -2)d ,又因m +n =p +q ,所以a m +a n =a p +a q .小结 (1)等差数列的其次通项公式:a n =a m +(n -m )d ;(2)对于任意的正整数m 、n 、p 、q ,若m +n =p +q .则在等差数列{a n }中,a m +a n 与a p +a q 之间的关系为a m +a n =a p +a q . 例1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2=5,a 8=17,求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解 由于a 8=a 2+(8-2)d ,所以17=5+6d ,解得d =2. 又因a n =a 2+(n -2)d ,所以a n =5+(n -2)×2=2n +1.反思与感悟 利用等差数列的其次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性质,不难得出等差数列另外一些性质:(1){a n }为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2)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 的项a k ,a k +m ,a k +2m ,…(k ,m ∈N *)组成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3)若数列{a n }和{b n }均为等差数列,则{a n ±b n },{pa n +qb n }(p 、q 为常数)也为等差数列.跟踪训练1 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4的等差数列,则|m -n |=______.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设这4个根为14,14+d ,14+2d ,14+3d .则14+⎝⎛⎭⎫14+3d =2,∴d =12, ∴这4个根依次为14,34,54,74,∴n =14×74=716,m =34×54=1516或n =1516,m =716,∴|m -n |=12.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思考 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整理成a n 关于n 的函数后,其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及在y 轴上的截距各是什么?答 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形为a n =dn +a 1-d ,其图象为一条直线上孤立的一系列点,d 为直线的斜率,在y 轴上的截距为a 1-d .例2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pn +q ,其中p 、q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确定是等差数列吗?若是,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解 取数列{a n }中任意相邻两项a n 和a n -1(n >1),求差得a n -a n -1=(pn +q )-[p (n -1)+q ]=pn +q -(pn -p +q )=p .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a n }是等差数列. 首项a 1=p +q ,公差d =p .反思与感悟 推断数列{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即a n -a n -1(n >1)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也可以利用等差中项,即若a n +1=a n +a n +22成立,则说明{a n }是等差数列.跟踪训练2 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证明a 2(b +c ),b 2(c +a ),c 2(a +b )也能构成等差数列. 证明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 ∴a 2(b +c )+c 2(a +b ) =a 2b +a 2c +c 2a +c 2b =(a 2b +c 2b )+(a 2c +c 2a ) =b (a 2+c 2)+ac (a +c ) =b (a 2+c 2)+2abc =b (a 2+c 2+2ac )=b (a +c )2=b ·(a +c )·(a +c ) =2·b 2(a +c ).∴a 2(b +c ),b 2(c +a ),c 2(a +b )能构成等差数列. 探究点三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a 4+a 7=15,a 2a 4a 6=45,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 由于a 1+a 7=2a 4,a 1+a 4+a 7=3a 4=15, 所以a 4=5.又由于a 2a 4a 6=45,所以a 2a 6=9,即(a 4-2d )(a 4+2d )=9,(5-2d )(5+2d )=9, 解得d =±2.若d =2,a n =a 4+(n -4)d =2n -3; 若d =-2,a n =a 4+(n -4)d =13-2n .反思与感悟 解决本类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等差数列{a n }的性质:若m +n =p +q =2w ,则a m +a n =a p +a q =2a w (m ,n ,p ,q ,w 都是正整数);二是利用通项公式转化为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的结构完成运算,属于通性通法,两种方法都运用了整体代换与方程的思想.跟踪训练3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a 4+a 7=39,a 2+a 5+a 8=33,求a 3+a 6+a 9的值. 解 方法一 ∵a 1+a 4+a 7=(a 1+a 7)+a 4=3a 4=39, ∴a 4=13,∵a 2+a 5+a 8=(a 2+a 8)+a 5=3a 5=33.∴a 5=11,∴d =a 5-a 4=-2. ∵a 3+a 6+a 9=(a 3+a 9)+a 6 =2a 6+a 6=3a 6=3(a 5+d )=3(11-2)=27.方法二 ∵a 1+a 4+a 7=a 1+(a 1+3d )+(a 1+6d ) =3a 1+9d =39, ∴a 1+3d =13,①∵a 2+a 5+a 8=(a 1+d )+(a 1+4d )+(a 1+7d ) =3a 1+12d =33. ∴a 1+4d =11,②由①②联立⎩⎪⎨⎪⎧ a 1+3d =13,a 1+4d =11,得⎩⎪⎨⎪⎧d =-2,a 1=19.∴a 3+a 6+a 9=(a 1+2d )+(a 1+5d )+(a 1+8d ) =3a 1+15d =3×19+15×(-2)=27.例4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和为6,积为-24,求这三个数.解 方法一 设等差数列的中间一项为a ,公差为d ,则这三个数分别为a -d ,a ,a +d , 依题意得,3a =6且a (a -d )(a +d )=-24, 所以a =2,代入a (a -d )(a +d )=-24, 化简得d 2=16,于是d =±4, 故三个数为-2,2,6或6,2,-2.方法二 设首项为a ,公差为d ,这三个数分别为a ,a +d ,a +2d , 依题意得,3a +3d =6且a (a +d )(a +2d )=-24, 所以a =2-d ,代入a (a +d )(a +2d )=-24, 得2(2-d )(2+d )=-24,4-d 2=-12,即d 2=16,于是d =±4,三个数为-2,2,6或6,2,-2.反思与感悟 当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n 为奇数时,可设中间一项为a ,再用公差为d 向两边分别设项:…,a-2d ,a -d ,a ,a +d ,a +2d ,…;当项数为偶数项时,可设中间两项为a -d ,a +d ,再以公差为2d 向两边分别设项:…,a -3d ,a -d ,a +d ,a +3d ,…,这样可削减计算量.跟踪训练4 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中间两数的和为2,首末两数的积为-8,求这四个数. 解 方法一 设这四个数为a -3d ,a -d ,a +d ,a +3d (公差为2d ). 依题意得,2a =2,且(a -3d )(a +3d )=-8, 即a =1,a 2-9d 2=-8, ∴d 2=1,∴d =1或d =-1.又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所以d >0, ∴d =1,故所求的四个数为-2,0,2,4.方法二 设这四个数为a ,a +d ,a +2d ,a +3d (公差为d ), 依题意得,2a +3d =2,且a (a +3d )=-8, 把a =1-32d 代入a (a +3d )=-8,得(1-32d )(1+32d )=-8,即1-94d 2=-8,化简得d 2=4,所以d =2或-2. 又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所以d >0, 所以d =2,a =-2. 故所求的四个数为-2,0,2,4.1.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10,a 8=-20,则公差d 等于( ) A .3 B .-6 C .4 D .-3 答案 B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8-a 3=(8-3)d =5d ,所以d =-20-105=-6.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2,a 8=14,则a 15等于( ) A .32 B .-32 C .35 D .-35 答案 C解析 由a 8-a 4=(8-4)d =4d ,得d =3,所以a 15=a 8+(15-8)d =14+7×3=35.3.等差数列{a n }中,a 4+a 5=15,a 7=12,则a 2等于( ) A .3 B .-3 C.32 D .-32答案 A解析 由数列的性质,得a 4+a 5=a 2+a 7,所以a 2=15-12=3.4.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并且数列是递增的,它们的和为18,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解 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 +d ,由已知得⎩⎪⎨⎪⎧(a -d )+a +(a +d )=18 ①(a -d )2+a 2+(a +d )2=116 ②由①得a =6,代入②得d =±2. ∵该数列是递增数列, ∴d >0,即d =2. ∴这三个数依次为4,6,8. [呈重点、现规律]1.在等差数列{a n }中,当m ≠n 时,d =a m -a n m -n 为公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很简洁求出公差,还可变形为a m =a n +(m -n )d .2.等差数列{a n }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依据原来的挨次排列,构成的新数列照旧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则a n +a m =a p +a q (n ,m ,p ,q ∈N *),特殊地,若m +n =2p ,则a n +a m =2a p .4.在等差数列{a n }中,首项a 1与公差d 是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假如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有关a 1、d 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但是,要留意公式的变形及整体计算,以削减计算量.一、基础过关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且a 3+a 6+a 10+a 13=32,若a m =8,则m 为( ) A .12 B .8 C .6 D .4 答案 B解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a 3+a 6+a 10+a 13=(a 3+a 13)+(a 6+a 10)=2a 8+2a 8=4a 8=32,∴a 8=8,又d ≠0,∴m =8.2.设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假如a 1+a 4+a 7+…+a 97=50,那么a 3+a 6+a 9+…+a 99等于( ) A .-182 B .-78 C .-148 D .-82 答案 D解析 a 3+a 6+a 9+…+a 99=(a 1+2d )+(a 4+2d )+(a 7+2d )+…+(a 97+2d ) =(a 1+a 4+…+a 97)+2d ×33 =50+2×(-2)×33=-82.3.下面是关于公差d >0的等差数列{a n }的四个命题: p 1: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p 2:数列{na n }是递增数列;p 3:数列⎩⎨⎧⎭⎬⎫a n n 是递增数列;p 4: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p 1,p 2 B .p 3,p 4 C .p 2,p 3 D .p 1,p 4答案 D解析 a n =a 1+(n -1)d ,d >0, ∴a n -a n -1=d >0,命题p 1正确. na n =na 1+n (n -1)d ,∴na n -(n -1)a n -1=a 1+2(n -1)d 与0的大小关系和a 1的取值状况有关. 故数列{na n }不愿定递增,命题p 2不正确. 对于p 3:a n n =a 1n +n -1n d ,∴a n n -a n -1n -1=-a 1+dn (n -1), 当d -a 1>0,即d >a 1时,数列{a nn}递增,但d >a 1不愿定成立,则p 3不正确. 对于p 4:设b n =a n +3nd , 则b n +1-b n =a n +1-a n +3d =4d >0.∴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p 4正确. 综上,正确的命题为p 1,p 4.4.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a 4+a 6+a 8+a 10=80,则a 7-12a 8的值为( )A .4B .6C .8D .10 答案 C解析 由a 2+a 4+a 6+a 8+a 10=5a 6=80,∴a 6=16,∴a 7-12a 8=12(2a 7-a 8)=12(a 6+a 8-a 8)=12a 6=8.5.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1或2 答案 D解析 ∵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 ∴Δ=4b 2-4ac =(a +c )2-4ac =(a -c )2≥0.∴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为1或2. 6.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a 8=10,则3a 5+a 7=________. 答案 20解析 设公差为d ,则a 3+a 8=2a 1+9d =10, ∴3a 5+a 7=4a 1+18d =2(2a 1+9d )=20.7.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m =n ,a n =m ,求a m +n 的值. 解 方法一 设公差为d , 则d =a m -a n m -n =n -mm -n=-1,从而a m +n =a m +(m +n -m )d =n +n ·(-1)=0.方法二 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an +b (a ,b 为常数),则⎩⎪⎨⎪⎧a m =am +b =n ,a n =an +b =m ,得a =-1,b =m +n .所以a m +n =a (m +n )+b =0. 二、力气提升8.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450,则a 2+a 8的值等于( ) A .45 B .75 C .180 D .300答案 C解 ∵a 3+a 4+a 5+a 6+a 7=(a 3+a 7)+(a 4+a 6)+a 5 =5a 5=450,∴a 5=90. ∴a 2+a 8=2a 5=180.9.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1+a 7+a 13=4π,则tan(a 2+a 12)的值为( ) A. 3 B .± 3 C .-33D .-3 答案 D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1+a 7+a 13=3a 7=4π, ∴a 7=4π3.∴tan(a 2+a 12)=tan(2a 7)=tan8π3=tan 2π3=- 3. 10.设{a n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 1+a 2+a 3=15,a 1a 2a 3=80,则a 11+a 12+a 13=________. 答案 105解析 ∵a 1+a 2+a 3=3a 2=15,∴a 2=5. ∵a 1a 2a 3=(a 2-d )a 2(a 2+d )=5(25-d 2)=80, 又d 为正数,∴d =3.∴a 11+a 12+a 13=3a 12=3(a 2+10d )=3(5+30)=105.11.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26,其次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解 设这四个数为a -3d ,a -d ,a +d ,a +3d ,则由题设得⎩⎪⎨⎪⎧(a -3d )+(a -d )+(a +d )+(a +3d )=26,(a -d )(a +d )=40, ∴⎩⎪⎨⎪⎧4a =26,a 2-d 2=40.解得⎩⎨⎧a =132,d =32或⎩⎨⎧a =132,d =-32.所以这四个数为2,5,8,11或11,8,5,2.12.正项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1=a n +a n .(1)数列{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 (2)求a n . 解 (1)∵a n +1-a n +1=a n +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a n =1,∴{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 (2)由(1)知{a n }是等差数列,且d =1, ∴a n =a 1+(n -1)×d =1+(n -1)×1=n , ∴a n =n 2. 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2a na n +2.(1)数列{1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2)求a n .解 (1)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理由如下:∵a 1=2,a n +1=2a na n +2,∴1a n +1=a n +22a n=12+1a n ,∴1a n +1-1a n =12,即{1a n }是首项为1a 1=12,公差为d =12的等差数列.(2)由上述可知1a n =1a 1+(n -1)d =n2,∴a n =2n .。

2.2.2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设计

2.2.2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案设计

等差数列(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出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

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性质。

2、难点是等差数列性质的推导及应用。

合作学习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探究:(1)在等差数列{a n }中,是否有2a n+1=a n +a n+2成立?为什么?等差数列又可以怎么描述? 是,nd a a n +=+11,d n a a n )1(1-+=,d n a a n )1(12++=+,nd a a n 22211+=+,nd a a a n n 2212+=++,212+++=∴n n n a a a 。

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的前一项和后一项的等差中项.(2)等差中项可应用于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3.等差数列的性质问题1:列举几个等差数列,观察数列的特点,研究公差与数列单调性的关系. 2,4,6,8,10……-2,-4,-6,-8,-10,……3,3,3,3,3,……性质1: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若d>0,则{a n }是递增数列;若d<0,则{a n }是递减数列;若d=0,则{a n }是常数列.问题2:探究等差数列{a n }中任意两项a n ,a m (n>m)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解: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1)d ,得a m =a 1+(m-1)d.a n -a m =[a 1+(n-1)d ]-[a 1+(m-1)d ]=(n-m )d ,∴a n =a m +(n-m )d.即等式成立.性质2:a n =a m +(n-m )d ,d=a n -a m n -m. 问题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 ,则a m +a n =a p +a q 一定成立吗? d n m a d n a d m a a a n m )2(2)1()1(111-++=-++-+=+ d q p a d q a d p a a a q p )2(2)1()1(111-++=-++-+=+q p n m a a a q p n m +=∴+=++性质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 ,则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m+n=2k ,则a m +a n =2a k 。

必修5教案2.2等差数列的概念(二)

必修5教案2.2等差数列的概念(二)

§2.2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概念;(2)会求两个数的等差中项;(3)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4)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等差中项的概念及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2.问题:(1)已知12312,,,,,,n n n a a a a a a +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①121,,,,n n a a a a - 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462,,,n a a a a 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

①将数列{}n a 中的每一项都乘以常数a ,所得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②由数列{}n a 中的所有奇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的新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吗? 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3)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当m n p q +=+时,是否一定有m n p q a a a a +=+?(4)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得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二.学生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

三.建构数学1.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其中2a b A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 A +=.2.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如:1a ,3a ,5a ,7a ,……;3a ,8a ,13a ,18a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 a a d n m-=-()m n ≠;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1n a n =-,求首项1a 和公差d 。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2-2等差数列(3)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2-2等差数列(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 5等差数列(第1课时)1、设计思想: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3、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382)班的学生(实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思路】1.教法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姚明罚球问题、运动鞋尺码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姚明刚进NBA一周训练罚球的个数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2.运动鞋的尺码组成一个什么数列?教师:以上二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学生:1: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2:35,36,37,38,39,40,41,42(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①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②35,36,37,38,39,40,41,42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1)1,1,1,1,1;(2)1,0,1,0,1;(3)2,1,0,1,2;(4)4,7,10,13,16.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思考4:设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 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 n呢?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 n.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七: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设计反思】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2.2等差数列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了解等差数列的构造过程以及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并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①0,5,10,15,20,25,…②48,53,58,63③18,15.5,13,10.5,8,5.5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2、讲授新课①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注: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对于数列{}n a ,若1n n a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2,n 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请写出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d a a =-12即:d a a +=12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n a 。

§2 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0×(20 −1) S= ×20 = 3 800(m). 2
答 植树工人共走了3 800m路程 路程. 植树工人共走了3 800m路程.
九江抗洪指挥部接到预报,24h后有一洪峰到达 后有一洪峰到达. 例11 九江抗洪指挥部接到预报,24h后有一洪峰到达. 为确保安全, 为确保安全,指挥部决定在洪峰来临前筑一道堤坝作为第 二道防线.经计算,需调用20台同型号翻斗车, 20台同型号翻斗车 二道防线.经计算,需调用20台同型号翻斗车,平均每辆 工作24h后方可筑成第二道防线. 24h后方可筑成第二道防线 工作24h后方可筑成第二道防线.但目前只有一辆车投入施 其余的需从昌九高速公路沿线抽调,每隔20min 20min能有 工,其余的需从昌九高速公路沿线抽调,每隔20min能有 一辆车到达,指挥部最多可调集25辆车,那么在24h 25辆车 24h内能 一辆车到达,指挥部最多可调集25辆车,那么在24h内能 否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否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从第一辆车投入工作算起,各车工作时间(单位: 解 从第一辆车投入工作算起,各车工作时间(单位: h)依次设为 依次设为: h)依次设为:
∵a1 =1 a120 =120, n =120 ,
120×(1+120) ∴S120 = = 7 260 支) ( . 2
支铅笔. 答:V形架上共放着7 260支铅笔. 形架上共放着7 260支铅笔
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及函数与方 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程的思想. 程的思想.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教案[整理版]

等差数列第二课时教案[整理版]

2.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人教A版必修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等差数列定义及如何判定等差数列,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及应用,明确等差数列的性质,并用其进行一些相关等差数列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工具,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明确等差中项的定义及应用.(2)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教辅手段PPT,多媒体投影幕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内容设置与处理方式】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所学的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1. 等差数列的定义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公差二、 新知探究(一) 等差中项【内容设置与处理方式】直接给出等差中项的定义:由三个数b A a ,,组成的等差数列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此时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ba A +=2同样,在等差数列}{n a 中,就有212+++=n n n a a a 成立.等差中项可应用于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1. 列举几个数列,观察数列的特点,研究公差与数列单调性的关系.问题1: 数列1: 1,3,5,7,9,11,……数列2: 30,25,20,15,10,5,……数列3: 8,8,8,8,8,8,……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性质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若d >0,则是}{n a 递增数列;若d <0,则}{n a 是递减数列;若d =0,则}{n a 是常数列.2.问题2:在等差数列}{n a 中,探究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m n a a ,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dm n a a m n )(-+=参考证明: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得d m a a m )1(1-+=∴d m n d m a d n a a a m n )(])1([])1([11-=-+--+=-即等式成立由此也可得到公差的另一种表示:mn a a d mn --=性质2: d m n a a m n )(-+=;mn a a d mn --=问题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一定成立吗?特别地,k n m 2=+,则k n m a a a 2=+成立?启发学生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证明该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2.2等差数列(二)》教案

2.2等差数列(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常用的方法;2、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3、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应用.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或 n a =pn+q (p 、q 是常数))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① d=n a -1-n a ② d=11--n a a n ③ d=m n a a m n -- 4. {a n }是首项a1=1, 公差d=3的等差数列, 若a n =2005,则n =( )A. 667B. 668C. 669D. 6705. 在3与27之间插入7个数, 使它们成为等差数列,则插入的7个数的第四个数是( )A. 18B. 9C. 12D. 15二、新课1.性质: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 n=p + q, 则a m + a n = a p + a q特别地,若m+n=2p, 则a m +a n =2a p例1. 在等差数列{a n }中(1) 若a 5=a, a 10=b, 求a 15;(2) 若a 3+a 8=m, 求a 5+a 6;(3) 若a 5=6, a 8=15, 求a 14;(4) 若a 1+a 2+…+a 5=30, a 6+a 7+…+a 10=80,求a 11+a 12+…+a 15.解: (1) 2a 10=a 5+a 15,即2b=a+a 15 , ∴a 15=2b ﹣a;(2) ∵5+6=3+8=11,∴a 5+a 6=a 3+a=m(3) a8=a 5+(8﹣3)d, 即15=6+3d, ∴d=3,从而a 14=a 5+(14-5)d=6+9×3=33.13030802)( )(2 )(2)()(2 ,22,1277 ,11166)4(5211076151211107652115121112271116=-⨯=+++-+++=+++∴+++=++++++++=+=∴+=++=+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从而2.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1) 定义法: 证明a n -a n-1=d (常数)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n 2-2n, 求证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 当n=1时,a 1=S 1=3﹣2=1;当n ≥2时,a n =Sn ﹣S n ﹣1=3n 2﹣2n ﹣ [3(n ﹣1)2﹣2(n ﹣1)]=6n ﹣5;∵n=1时a 1满足a n =6n ﹣5,∴a n =6n ﹣5首项a 1=1,a n ﹣a n ﹣1=6(常数)∴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6.(2)中项法: 利用中项公式, 若2b=a+c,则a, b, c 成等差数列.(3)通项公式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例3. 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q pn a n +=其中p 、q 为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分析:判定}{n a 是不是等差数列,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也就是看1--n n a a (n >1)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渗透方程思想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

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教育贷款、存款利息等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

[探索研究]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
(放投影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____,……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

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53,58,63。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寸期).例如,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

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分别是:。

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四个数列:0,5,10,15,20,…… ①
48,53,58,63 ② 18,15.5,13,10.5,8,5.5 ③
10 072,10 144,10 216, 10 288,10 360 ④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由学生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间的关系,得到:
对于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5 ;
对于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5 ;
对于数列③,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2.5 ;
对于数列④,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72 ;
由学生归纳和概括出,以上四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差为同一个常数的特点)。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这也是判断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一种方法。

2.等差中项:如果三个数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n a d m n a m )(-+变式,推导两种方法】
【题型一】通项公式的运用及计算技巧
【方程思想】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1a ,d ,(注意一些结论)
练一练:1在等差数列中
2.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首末两数的积为9,求这三个数。

【题型二】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定义及其构造法)
【函数图像思想。

证明方法______,_______】
例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q pn a n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4】(1)在数列}{n a 中,n n n a a a 22,111+==+.设.21-=
n n n a b 证明: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可否求}{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函数3()3x f x x =
+,数列{}n x 的通项由1()(2,)n n x f x n n N *-=≥∈确定。

(Ⅰ)求证1{}n
x 是等差数列 (Ⅱ)当112x =时,求100x 。

【题型三】等差数列的实际运用
例5.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 ,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 (不含4千米)计费10元。

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 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
【性质探索】课本P39练习5
【例6】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1)7532a a a =+是否成立?9512a a a =+呢?为什么?
(2)112(1)n n n a a a n +-=+>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2(0)n k n n k a a a n k +-=+>>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即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但通常 ①由q p n m a a a a +=+ 推不出m+n=p+q ,②n m n m a a a +=+
【运用举例例7】(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416,1,a a a +==则12a = ;
(2)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4520,a a a a a ++++=则3a = ; 471(1)10,19,.a a a d ==已知求与3912
(2)9,3a a a ==已知,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