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达标34文化创新20180503132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 (2)“文化传承”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传统 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广义的文化传承还可以扩展到文化 流等知识。
• 角度四 文化创新的考查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时,多以人类 背景,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推动作用 现类和启示类试题。解题时要注意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 根基和渊源等易混淆知识。
•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 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 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 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 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 进行探索性学习。
• 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 意义。
• (2)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3)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同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 文化竞争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 不同民族文化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 (4)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 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必修3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5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考纲要求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全国卷考 查的重点。从命题内容上看 ,考查的重点有:文化多样 性与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 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从考 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 择题兼顾,非选择题对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与串联整合要 求比较高,依托古今中外的 各种素材切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总结提升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总结提升

长效热点研究
答题角度
长效热点研究
答题规范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 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 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 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 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 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构建│长效热点研究
知识网络构建
【主干解读】 理解一个实质
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掌握两种积累
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文化交流) 和纵向积累(文化传承) 把握三大措施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 新 明确四对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 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 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长效热点研究
命题角度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修缮和
保护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材料以保护和传承敦煌莫高窟文 化为载体,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的重大文化活动及政策。
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考点,近几年在全国卷和地方卷 中的考查趋势都有所加强。备战2019年高考,要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明确文化创新的措 施和意义,重点把握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36)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上述现象说明( A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是经过继承慢慢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①正确;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且一直保留至今,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婚姻法》虽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说明文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改造,③表述错误;社会发展并不会磨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④错误。

2.(2018·湖南永州祁阳月考,22)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

有的剧目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东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剧目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

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 A )①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④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①符合题意;材料“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③不符合题意;外国文化成果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因此要充分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④表述错误。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达标35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达标35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课时达标35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多档文学类电视节目,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朗读者》,引发了一股全民文化热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在中国娱乐综艺类节目热衷于购买国外版权或者直接复制海外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选题、嘉宾、主持人影响力,又或是制作水准上都秉承了高规格。

这些本土原创综艺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敢于摒弃“拿来主义”,独具匠心地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创造新模式。

《中国诗词大会》在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向外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类节目能够成功的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该节目内容、形式、平台和人民的文化需求几个角度分析,然后结合以上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该类节目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创造新模式。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该类节目敢于摒弃“拿来主义”,独具匠心地通过知识比拼及赏析等形式创新中华文化传播形式。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该类节目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扩大文学影响力,引发读者共鸣。

2.(2018·安徽合肥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动城镇化的良性之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基础回扣+考点突破+时事解读,168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基础回扣+考点突破+时事解读,168张ppt)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 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①“引进来”:我们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 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点拨]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民族节日和文 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 期积淀,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另外,还要注意与后面的知识点区别开来:传统 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 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返回目录
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特别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 文化,更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求, 对文化性质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返回目录
第23课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最新2018高考真题课件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最新2018高考真题课件

-6-
2.(2018全国Ⅱ· 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 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 义在于 (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 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4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把脉高考 2019 年 年 高考必 Ⅱ ⅡⅠⅡⅢⅠⅡ Ⅰ Ⅱ Ⅲ 高频考点:该专题命 Ⅰ卷 Ⅰ卷 Ⅲ卷 备 卷 卷卷卷卷卷卷 卷 卷 卷 题点较多,主要有:文 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命 文化 传播、 文化继承与发 题 多样 19、 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 20 19 19 20 38(2) 角 性与 题 题 题题 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 题 度 文化 化创新的作用和途 1 传播 径
-7-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 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故C项应选;本题材料只涉及文化 的交流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等观点不符合题 意,①③观点排除。
-8-
3.(2017全国Ⅱ·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 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 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 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应该是社会制度;④错误,各民族的经济、 政治、历史、地理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两国的红 色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两国文化有其共性又存在着差异,通过交流都能满足两国 民众的文化需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教育最新2019年高三政治人教一轮单元质检卷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Word版含解析

教育最新2019年高三政治人教一轮单元质检卷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①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 2.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古今 (纵向)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 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 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中外 (横向)
• 角度六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的考查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多以人们进行文化产品创新时如 理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为背景,设置说明类、体现 启示类试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不同国家 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时存在的问题为背景,设置措 试题;也会以某种文化创新的过程为背景,综合考查其与文化创 其他途径,设置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试题。
必修3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5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全国卷考 查的重点。从命题内容上
看,考查的重点有:文化多 样性与文化传播、传统文
化、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文化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 非选择题兼顾,非选择题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串联整 合要求比较高,依托古今中 外的各种素材切入对知识的 考查,题目都突出对材料信 息的准确分析和解读能力。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时,通常以某种具体文化产品 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和说明类选择 解题时应注意理解和区分文化创新的作用。
•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一般以特定的文化产品创新的 和做法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试题,涉及文化发 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和措施等知识。解题时要注 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模拟预练1.(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 500多年历史。

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

为此,我们要( )A.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B.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D.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渗透科学精神。

对待匾额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应是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也不应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复兴匾额文化之风。

A项中“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不利于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因此A项不能选。

继承匾额文化需要针对的具体措施,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不切实际,C项不能选。

夸大了匾额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B项不能选。

对待匾额文化的正确态度是要传承,要创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D项正确。

2.(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2017年7月29日,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

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

《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②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③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果④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渗透科学精神。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1.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5.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文化发展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精神文明建设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微专题10 开放探究类主观题解法开放探究类试题是全国卷政治试题常见题型,这类试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也是学生日常探究性学习的延伸。

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34 文化创新1.(2018·浙江嘉兴检测)《战狼2》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这告诉我们( D)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战狼2》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符合题意;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④符合题意;②过于绝对;③与题意不符。

故选D项。

2.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这表明( B)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不选;④与题意无关。

故选B项。

3.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

这启示我们( C)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③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中华文化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①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题干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与题意不符。

故选C项。

4.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D)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不符。

故选D项。

5.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徐悲鸿的做法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A)①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文化创新不能抛开传统文化,排除③;文化创新不是推崇外来文化,更不能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排除④。

故选A项。

6.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

可见( C)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②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推动文化创新④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错误;文化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③错误。

故选C项。

7.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一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作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C)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叶教授拥有扎实的国学根底,擅长格律,①中“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的说法错误;叶教授对古籍多有学习与借鉴,④中“厚今薄古”的说法错误。

故选C项。

8.“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D)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解析“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故选D项;A、B、C三项均错误。

9.《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疗疟疾的效果,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成功抽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以下说法恰当的是( A) A.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B.“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地加以改造C.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D.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解析屠呦呦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结果,A项当选;中医药的传统方法不是落后文化,B项错误;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错误;“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D项。

10.“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

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习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

这一变化( A)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①②当选;③与题意不符;④过于绝对。

故选A项。

11.一百多年来,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现代的《百姓书记》因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荣登全国十艺节开幕式舞台。

这说明( B)①文化创作必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④社会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错误。

故选B项。

12.(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

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

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D)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致力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③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④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企业不能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也不致力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①②错误。

故选D项。

13.(2018·江西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一部中国诗词史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浪漫情怀;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

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理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

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

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答案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要的记诵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创新。

“记诵是因循的步履”,认为记诵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认了记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思考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创新。

“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否定了实践的作用而夸大了思考的作用。

14.(2018·吉林普通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研究平台,王泽山就带领团队开始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药火器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

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需要,王泽山每次都亲临实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

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次失败后,王泽山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后来,他又发明了低温度感度技术,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最终获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