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知识本位及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

合集下载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2020.12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2020.12

变化观 作用观 守恒观
观念
实验观 分类观 计量观
12/14/2020
对“化学基本观念”内涵的理解之 元素观
✓世 界 上 的 物 质 ( 实 物 ) 是 由 元 素 组 成 的 ; ✓元 素 的 实 体 是 在 自 然 条 件 下 或 一 般 的 人 工 条 件 下 都 不 会 被 彻 底 破坏的各种原子;
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 ,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正确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关于 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 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 一名学生获 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 发展和社会发 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 共同素养。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是分层次的; ✓物理变化是浅层次的变化,仅仅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排列方式、 空间距离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深层次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本身的组成和结 构的变化,是革了“基本粒子”之命的变化; ✓核反应则是更深层次的变化,直接革了原子的命; ✓物质变化同时伴随能量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 ✓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控制条件就能控制物质的变化。
12/14/2020
分类观建构举例
12/14/2020
对“化学基本观念”内涵的理解之 计量观
✓计 量 是 用 来 对 被 测 特 性 赋 值 的 方 法 , 包 括 操 作 、 程 序 、 量 具 、 软件、操作人员和环境等;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定 性 认 识 是 定 量 认 识 的 基 础 , 从 定 性 到 定 量 是 认 识 发 展 的 必 然 结果,而科学准确的计量是实现准确定量的先决条件; ✓科 学 计 量 的 基 本 要 求 : 一 是 准 确 ( 精 度 在 误 差 允 许 的 范 围 内 ) , 二是结果易于为大众认知; ✓保 证 计 量 准 确 度 , 就 要 正 确 选 择 计 量 工 具 , 科 学 控 制 影 响 计 量 结果的各种外界因素。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一、引言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建构化学观念,使其掌握化学知识,具备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建构化学观念,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二、高中化学观念建构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建构一系列的化学观念,形成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往往将化学知识作为死记硬背的内容,缺乏对化学观念的真正理解。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更加关注观念建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化学观念框架,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化学观念建构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或者书本的陈述,而是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逐步建构、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化学观念。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建构化学观念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设计和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进而形成、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化学观念。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分析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化学反应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形成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能培养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引导学生建构化学观念的重要手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互相协助的方式来共同建构化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建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性问题引导: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以有趣、深入的思考方式来探究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体系构建:从化学学科的主干内容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贯通,达到深层次掌握理解化学知识的目的。

3.实验探究与应用:通过实验和应用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

4.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交流和协作。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际应用能力。

5.评价反馈与调整优化: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同时也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指向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

指向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

2023-11-06•引言•观念建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思维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指向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指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目•教学案例分析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背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

因此,探讨指向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义通过研究指向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指向观念建构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研究目的和方法02观念建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观念建构是指通过探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对某一领域的基本观点和认知的过程。

观念建构具有主动性、建构性、过程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观念建构的概念和特点高中化学教学应当以观念建构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和认知结构。

观念建构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关系观念建构对高中生发展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创新思维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是指个体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想法或成果的思维方式。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观念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倡导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观念变化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结构的建构。

因此,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建构自己的化学概念体系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探讨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观念建构主义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提出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分享及教学效果评估,深入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化学概念,促进他们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的意义,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之间的不匹配。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

2.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和记忆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师生互动不足。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缺乏表达和探究的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摘要: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总感觉高中化学知识过于零散,缺乏体系。

个人感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有的教材已经把过去传统的知识体系打破重组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有效地构建化学观,将琐碎的知识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系统、科学、轻松。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对高中化学观念构建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观念构建;实践探索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学好化学对于学生的未来也会有深远影响。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化学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科学观。

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观念构建为本的教学方式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从而更好地规范个人学习行为,提升学习能力,并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学科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一)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因此在实际教学设计工作开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立足点,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经调查发现,在开展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事先掌握基本观念,让学生在基本观念的引导下,有效地应对具体问题。

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专业知识,而是要利用化学观念来影响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端正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这也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二)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教育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育改革工作者,必须要以提高学生个人学科素养为目标。

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个人的情感与价值观。

其中,在新一轮的化学课程改革工作过程中,不仅仅要突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而是要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现象以及基本观念的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促进学生化学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化学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化学观念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摘要:传统教学注重的是“记忆事实性知识”,这是一种低效率,且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新课改需要。

“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新宠,在开展化学教学时,通过化学观念的构建,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带动学生的思维发现,培养创新思维和发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观念构建;效率传统化学教学更加注重记忆事实性知识,这是一种低水平认知,在学界被称之为“事实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但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却提出了“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中表明:在学业标准中应将思维提高放到更重要的位置,而不仅仅重视事实内容,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核心观念,教学重心则应当放在“使用”事实上,而学习重心则应当放在‘理解’知识结构和核心观念上。

即,构建“化学观念”课堂,可以实现“超越事实的教学”创造永恒教育。

一、活化教材,呈现观念的逻辑价值化学核心观念主要包括了分类观、元素观和变化观等,是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的智慧结晶,被称之为“超越课堂外的持久价值”,教师应将化学观念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去,展现逻辑价值,使整个课堂具有更加丰富的思想。

“酸与碱”教学片断:教师要求学生书写出:①HCl+NaOH;②H2SeO4+NaOH(足量);③H3AlO3+NaOH。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将①写出,但是面临②③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提问学生是根据什么思路来写出①的,学生们表示根据HCl为一元酸,与碱作用能够生成盐与水。

教师表示非常赞同此观点,并提出②与①的思路可以说几乎一致,H2SeO4为二元酸,其与硫酸有着较为相似的性质,通过提示学生完成了②的书写,而③仅有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得出,当教师将H3AlO3转换成HalO2・H2O,学生立刻顿悟,并快速完成书写。

评述:酸碱盐的知识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而上面所提出的三个方程式均属于知识范围内。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摘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向以事实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展现的平台。

在王磊和范晓琼2005年“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模型。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电离平衡”,对如何进行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电离平衡一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观念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模型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设计1 问题的提出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对象,是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着重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宋心琦教授认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1]。

提高科学素养不能没有科学知识的教育,但是并不追求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要求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

反观教学现状,很多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对概念、原理等也主要强调它们的具体定义内容,而忽视了这些具体知识背后的基本化学观念。

结果,学生虽学习了许多的具体性化学知识,做了大量的化学习题,但是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和化学相关的问题却不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维,表现不出受过化学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观念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重视基本观念的教学是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重视基本化学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核心的化学观念不但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2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理论[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核心的化学观念呢?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磊教授和她的研究生范晓琼于2005年提出了如下的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理论构想。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许多基础概念和理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化学概念建构的重要性。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多为表层性的、记忆性的,缺乏对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构建深入的化学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高中化学观念建构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针对这一挑战,教师们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高中化学概念的建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

1.2 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观念建构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片面、表层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探讨高中化学观念建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学生观念建构的典型特征及影响因素;二是探索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学生观念建构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验证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四是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五是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高中化学观念建构教学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设计的探索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设计的探索

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设计的探索摘要:新课程教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和落实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变化,转变教学观念?如何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思考我们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这是我们面临急需解决和不断思考探索的话题。

本文结合上述问题的思考,借鉴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的内涵、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模型、教学设计策略及与常规教学设计的区别层面对观念为本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观念建构为本教学设计1问题的提出1.1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对象,是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学生发展是多元化的,这提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思考:什么样的知识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学习的首要目的,在于它将来能为我们服务。

将来为我们服务有两种形式:一是学习使我们获得对某种特定工作的特定适应性,心理学家叫做‘特殊迁移’;二是学习使我们掌握‘基本观念’,这种基本观念可以用作以后所接触的具体问题的基础,具体问题可以当作基本观念的特殊事例来处理,心理学上叫做‘原理和态度’,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回想我们在中学学过的许多事实材料和众多的公式、定理,它们大都经过时间的磨蚀都渐渐淡忘了。

可是学习过程中的许多观念、观察、分析和处理事件的视角和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却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水平。

因此,宋心琦教授认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1.2 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就是以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

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
聚焦课堂
·案例研究·
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
——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
刘启成
(洪泽中学,江苏洪泽 223100)
摘要: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谈“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以“观念建构”统领教学目标,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内 容,以有利于“观念建构”的问题为中心,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
通过 Mg 和 H2O 的反应进一步认识 Mg 容易和 O2 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实验 3 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对比实验的意识;通过知识的迁移 完成对产物 Mg(OH)2 的检验。
Mg 能和氧化物水反应,那么能不能和其他氧化物
反应,通常我们可以使用 CO2 灭火,假如 Mg 金属着火 了,能不能用 CO2 灭火呢?(演示实验:Mg 条点燃后伸 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
表 3 部分化学试剂的市场参考价格
KOH 6600
NaOH 3200
Ca(OH)2 580
Ba(OH)2 3700
物质 熔点(℃)
表 4 几种常见镁的化合物的熔点
MgO 2800
MgSO4 1124
MgCl2 712
Mg(OH)2 280℃时分解
设 计具 有一定的开放性 和 挑 战性的问题,使学生 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不同能力水平的学 生可以得到层次、范围不同的结论,获得不同程度的观 念发展。工业制镁的方案的设计和选择:方案设计采 用学生讨论、纠正的方法进行,在已经学习的 Na、Fe、 Cu、Hg 等金属的制备的基础上,模仿以上金属的制备 列出可能的实验方案(如图 2),在此基础上根据镁的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采用电解法;对于电解氧化镁还 是氯化镁则根据两者的熔点的差别,从能耗上进行比 较,最终得到最佳方案。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河南)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河南)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华林E-mail:bihualin@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倡导“观念建构”的教学 什么是“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 如何实施“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观念建构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科学的学习价值是什么)学习什么样的化学(化学课程要教给学生什么)为什么要倡导“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认识化学科学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美)R.布里斯罗.化学的今天和明天.科学出版社.2003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美)西博格,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化学科学的特点1.化学科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2.化学科学使用特定的概念、定律和理论3.化学科学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4.化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经验性5.化学科学与工业联系比较直接——唐敖庆,卢嘉锡,徐光宪.化学哲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6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化学家不仅从宏观上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结构上对其进行解释,以深刻把握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离开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

——吴国庆.化学科学与初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载于王磊,毕华林主编.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化学思维的三大领域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方程式和符号构成的符号与数学世界—(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高中学生应该具备把所学到的有关物质的宏观性质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的能力。

这一能力要求学生在思维的三大领域中漫游: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引言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等研究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观念的建构是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关键,而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则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核心。

一、观念建构为本的意义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引导、启发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正确的化学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此感到畏难和无法理解。

而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 passively receiving knowledge 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成 actively constructing knowledge 积极构建知识的状态。

通过自己的思考、实验和讨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观念,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在建构观念的过程中,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实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质疑、推理,逐步形成自己的观念。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1. 设计启发式教学案例在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阐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展示了教学实践的具体效果。

结论部分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观念建构、教学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实践效果评估、现状、挑战、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化学观念建构理论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积极建构和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以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观念建构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高中化学学生的观念结构和认知特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2. 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化学观念,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出符合化学观念建构理论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4.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验证以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生科学化学观念的建构,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逐渐成为化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理念、方法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和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对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阐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要素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本文将总结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化学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化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化学教学设计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化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1. 阐述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化学教学设计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化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化学学科特点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引言高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记忆和死板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高中化学教学的观念建构为本的意义、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探索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1.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探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3.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实验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多人合作的环境。

1.探究性实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是作为知识点的佐证和验证工具使用的,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和现象的观察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

而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将实验作为引导学生构建化学概念的途径,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环节,让学生从实验中自主获得化学知识,达到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目的。

2.案例教学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点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解决矛盾等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

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
培养实验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 作、实验数据处理等,以提高实验效果。
3
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学习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 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丰富教材内容
01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材内
容,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02
教师需要积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
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
03
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保
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06
结论与展望
观念建构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成果
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通过观念建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化学素养, 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观念建构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化 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为未 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观念建构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观念建构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来探究物 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观念建构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对化学 知识的深刻理解。
意义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与任务
01
02
目的:通过实施以观念 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 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 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打破知识本位及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乙烯”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打破知识本位及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乙烯”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打破知识本位及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乙烯”的教学实
践与思考
田军
【期刊名称】《化学教与学》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论文提出了建构“化学基本观念”的化学教学,即在化学教学中,要从化学的视角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论文基于化学观念建构视角,进行了“乙烯”的教学实践,并从“化学变化观”和“化学实验观”的角度进行思考。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田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 21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实践--“自然界的水复习”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2.基于化学观念建构的“知识情境化”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化学2》“乙醇[1]”教学设计为例
3.国内化学观念与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研究述评——以《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013年文献为例
4.促进
知识意义生成的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5.科学设计驱动问题促进学科观念建构——"乙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念建构初中化学教案

观念建构初中化学教案

观念建构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观念建构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释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将围绕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展开讲解,包括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离子等。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实验。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或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离子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示范:通过示范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推导等。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5.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6.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化学的神奇和乐趣,同时巩固所学概念。

7.总结: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知识本位及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作者:田军来源:《化学教与学》2016年第08期摘要:论文提出了建构“化学基本观念”的化学教学,即在化学教学中,要从化学的视角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论文基于化学观念建构视角,进行了“乙烯”的教学实践,并从“化学变化观”和“化学实验观”的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乙烯;教学;知识本位;观念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8-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8.005一、教学设计理念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M.vonlaue)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大量的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人们一生发展的是获得知识时的观念和方法以及知识升华后留下的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对化学学科思想的理解,学生能够建构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所谓“化学基本观念”。

化学基本观念具体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以及化学价值观。

化学基本观念不以现成结论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内隐于事实、概念、原理等具体的化学知识及其体系中,并随知识层次的推进而发展及深化。

在学习乙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甲烷、乙烷为代表的烷烃结构(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及性质(重点是取代反应)等基础知识,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为乙烯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要让学生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性质、用途等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悟到化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将知识内容转化为化学观念。

二、教学过程1. 乙烯物理性质教学首先进行[知识竞答]:家里有些青桔子和熟苹果,如何更快地让青桔子变成熟?从乙烯的用途之一——催熟剂出发,通过创设水果催熟的情境来引入课题,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储气瓶中的乙烯,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乙烯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性质。

对于乙烯的密度,给出提示:“乙烯分子比乙烷分子少两个氢原子,可从相对分子量角度分析其气体密度”。

这也为研究乙烯的结构埋下伏笔。

2. 乙烯分子结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乙烷分子中再去掉两个氢原子后分子式是C2H4,根据碳原子形成四个价键、氢原子形成一个价键的原则,其可能的结构式应该怎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出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平面形。

再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并回顾乙烷的结构和性质完成表1。

学生对自己搭出的平面结构,和碳碳双键印象很深。

再让他们结合表1中给出的键能数据,通过比较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键能大小,分析得出双键中其中一个键键能较小,易断裂。

继续探讨表1的问题:乙烯与乙烷的结构差别很大,它能否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呢?3. 乙烯化学性质教学进行[实验探究1]:将乙烯注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称量瓶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发现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了氧化反应。

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那么它能发生氧化反应吗,引出乙烷的燃烧氧化。

那么乙烯燃烧有怎样的现象呢?教师[演示实验]:点燃储气瓶中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师生分析现象,解释结论,并与甲烷燃烧现象作比较。

进行[实验探究2]:将乙烯注入盛有溴水的称量瓶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讨论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开展探究教学的好素材。

课堂上教师先给出两个信息:信息1:CH3CH3 + Br2■CH3CH2Br + HBr信息2:溴乙烷不溶于水,在水中也不能电离出溴离子,是非电解质。

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两个信息讨论:如何验证溴与乙烯之间的反应是不是取代反应?接着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见表2),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在讨论后提出用AgNO3溶液来检验生成物HBr中的溴离子,用pH试纸来检验氢离子。

然后进行实验,把AgNO3溶液加入到褪色后的溶液中,结果发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用pH试纸测溶液pH约为3。

因此,反应后溶液有溴离子和氢离子。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两种离子能说明此反应是取代反应吗?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溴与水就可以反应生成氢溴酸和次溴酸,也就是说,溴水中本身就有这两种离子。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是不严谨的。

学生思考后,提出新的思路,可以连续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氢离子浓度,如果是取代反应,会生成HBr,氢离子浓度会增大,pH就会显著变小。

教师[演示实验]:用pH传感器测定乙烯通入溴水的pH值变化,实验结果见图1。

从图1可知,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增大,反而有所减小,因此,上述反应不是取代反应。

那么它是什么反应类型呢?联想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中的双键中的一个碳碳键容易断裂,再辅以动画,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的模型,进而形成加成反应的概念,完成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再让学生巩固应用,写出乙烯与H2、Cl2、HCl、H2O的加成反应方程式,强化概念,深化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过渡]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可与其它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若不外加其它物质,若有反应发生将是怎样呢?请几名同学张开双臂,手拉手,演示乙烯加聚过程,加深对加聚反应的理解。

写出反应方程式。

同时联系生活,强调聚乙烯塑料的应用和污染。

学生[观看视频]:乙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总结。

再师生讨论乙烯的用途。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与达标测评。

三、教学反思1. 依据化学变化观,进行基于学科思想建构的教学活动设计化学学科思想蕴含在人们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根本认识过程之中。

化学基本观念之一——变化观有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认识分子结构的基本思路: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立体构型;第二,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的认识关系:结构决定并能解释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并印证了结构,用途反映了性质。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综合考虑化学科学的知识逻辑和学生学习的认知逻辑,本节课从学习思维方式看,让学生通过与乙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动手搭出乙烯的结构模型,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变化观念,又从性质印证结构的方法学习乙烯,再通过实验事实与现象研究乙烯的性质,形成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认识,为学生应用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学习有机化学奠定基础。

2. 依据化学实验观,设计可行性强且让学生手脑并用的探究性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正如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实验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于实验事实的分析和推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形成新的疑问的关键。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笔者从农药店里买到40%的乙烯利水溶液,它是一种常用的水果催熟剂。

乙烯利在酸性介质中稳定,随着酸性的减弱,逐渐分解释放出乙烯。

乙烯利在碱性环境中发生的反应为:ClCH2CH2P O3H2+4NaOH→NaCl+CH2=CH2↑+Na3PO4+3H2O以上制备,获得的乙烯纯度高,可以直接进行性质实验。

与用浓硫酸与乙醇反应相比较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除杂处理。

化学实验探究应融入现代技术。

近代化学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运用。

利用数字实验中的pH传感器探究乙烯与溴水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类型。

乙烯跟溴水反应比较复杂,资料认为乙烯与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有1,2-二溴乙烷和2-溴乙醇。

有的有机化学教材认为反应过程是卤素单质首先与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次卤酸,然后烯烃再与次卤酸加成生成卤代醇;也有教材认为卤代醇的生成主要是烯烃与卤素单质及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会产生活性中间体溴鎓离子。

通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没有明显减小,反而有所增加,说明没有产生大量H+,我们更倾向于前一种看法。

当然,毫无疑问,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不是取代反应。

探究性实验设计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而是让他们理解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既动手完成了操作,又积极动脑进行思考,学会分析思考,当发现新的疑问后能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解决问题,这是实验探究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正如布鲁纳所说:“孩子们在教室里的所为和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所为,只有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

”宋心琦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学生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需要强调的是,倡导“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并不是任何一节课、任何知识内容都能建立起化学基本观念。

值得重视的是在具体化学知识教学中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质,引领学生通过深刻思考和积极反思,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1] 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6[2] 秦丙昌,何其戈.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1,(5):42-43[3] 黄勇良.用乙烯利制备乙烯的方法 [J].化学教学,2012,(7):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