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探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课程特点的教学对策,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验证其有效性。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分析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探讨。
结论部分建议对策实施方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为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课程特点、教学对策、案例分析、教学评估、对策建议、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学经济学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市场机制、价格形成、企业行为等经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等,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课程特点,探讨基于课程特点的教学对策,以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验证提出的教学对策的有效性,为今后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教学对策来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检验各种教学对策的有效性,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和方向,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具备经济学素养的优秀人才。
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分析
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独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管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依据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论述独立本科院校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材匹配性、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时间分配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五大常见问题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标签: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问题分析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4《微观经济学》是我国普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增强分析经济现象和提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学习国际贸易原理、货币银行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形和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困难。
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等问题,使得微观经济学失去了本来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探讨该课程的有效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塑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该课程学校效果,对独立本科学院学生专业发展有着明显意义。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特点(1)理论抽象性强。
微观经济学中包含有很多对经济活动以及消费心理本质现象的归纳,理论概念分布广泛,需要思考理解,常见的就有:供求平衡、消费者行为表现、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及市场失灵等,即便是64个课时讲授也安排较为紧张,而独立本科院校往往分配48个课时,受时间限制,教师讲授启发学生理解消化的难度比较大。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笔者在此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想法。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双向互动式教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个经济主体如何将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分配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以取得最大利益,并以此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效率。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且相对抽象,同时又以较多的数学计算和推导为基础,结合模型、图形和高等数学方法,学生普遍觉得难度较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等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笔者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将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在此,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自己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实践谈点体会,希望能与有关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它既不同于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课程,也不同于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课程。
作为理论经济学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行业和市场是怎样运作和演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以及它们怎样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
《微观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关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3400字
关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3400字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认识与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并且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经济学基础。
一方面需要把握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弄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基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课程体系安排上通常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作为没有任何经济学相关知识基础并且习惯了高中教学模式的新生而言,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并且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很关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学生对学习经济学知识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积极性不够高。
笔者曾经在开学第一课做过调查,在正式讲课前问学生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是基于个人的兴趣还是家人的建议亦或是随大流追逐热门专业,一个班级近60人,只有十几个学生是基于对经济知识的兴趣所选,其他学生要么是家长认为学经济类专业有前途,要么是追求热门专业,甚至有些学生说是专业名称听起来很高大上,比如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
既然对于专业的了解甚少,那么对于将要学习的经济知识就更无从说起是基于兴趣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一旦遇到困难,容易出现畏难懒惰等现象,课前缺乏必要的预习,课堂上听课不够认真,课后缺乏复习,使得经济学的学习陷入困难了不想学,不想学就更觉得困难的恶性循环,影响了整个的学习效果。
2.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对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经济学是一门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学科,里面涉及到经济知识与数学模型的结合,利用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数学知识不够扎实,再加上对经济学相关知识和概念不够理解,使得对于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在大学经济学教学中,微观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有必要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课程特点、教学效果现状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推动经济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框架,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课程特点分析课程特点分析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之一。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相对成熟,内容丰富多样。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供求关系、弹性理论等基础知识,这些理论体系是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心得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个体、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运行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我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微观经济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上的,要想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就必须牢固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供需关系、边际效用、效用最大化等。
这些原理是解析经济问题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要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是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而建立的,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实际的市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市场行为和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例如,通过理解供需关系,可以分析市场价格的波动;通过理解边际效用,可以解释人们的消费决策。
此外,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观经济学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要学会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分析。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收获了很多。
另外,要学会用图形工具分析和解释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中常常使用图形工具来表示和分析经济关系和问题,因此学会运用这些图形工具是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一环。
比如,通过供求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可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决策等。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图形工具,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分析和解释。
最后,要加强实证研究和实践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对实际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之上的,因此要加强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这门课程。
然而,由于其抽象性、理论性强、计算难度大等诸多因素,许多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感到困难和无所适从。
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案例分析、实际观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同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网络课程、在线作业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2.积极运用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和分析。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3.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学科,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微观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互动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展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总之,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提高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深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和掌握。
浅议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前 微观经 济学是 教育 部规定 的经济 管理类核 心课程 之一 ,也是经济 互式 教学法 的优 点就是将 传统 的 “ 以教 师为 中心 ”的教学模 式转变
管 理类 的专业基 础课程 。微观 经济学 主要在 大学一 二年级学 生 中开 为教 师引导 ,以学 生为 中心组织教 学的各 个环节 ,让学生积 极参 与 设 ,学生普遍 觉得 难度大 。学生 在学 习中存在 的障碍 主要有 以下几 教学活动 的全过程 ,真正成 为教学 活动 的主体 ,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
的认 识理解 需要一 个过 程 ,学生 在开始 学习 中会 感 到经济学 过于抽 流 、提高教学 效果的一种教学 方法。
( 二 )选 择 适 合 的 理 论 教 材
目前 国内 编 的 《 微观 经济 学 》的教 材大 多偏 重 于理 论 ,内 容
应试教育 的影响 ,学生对身边 的经济社会关 注较 少。总之 , 普通高等 不够深入浅 出;教材内容以公式和图表为主。而国外 的英文原版教 材 院校无论在生源质量和教学条 上 = 都先 天不足 ,如何提高微观经济学 大多有 经济学大家编写 ,无论是总体把握 、还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写方式都 能做到深
交互式教学法的优点就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 育管理
商品与质量
浅议提 高 《 微 观 经 济 学 》 教 学 效 果 的方 法
许 建 姚 琴
7 i 00 5 4)
( 西安 科技 大 学 管理 学院 , 陕 西 西 安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微观经济学教学存在一些痛点,从而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的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概念较为抽象,难度较大,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微观经济学与自己的专业不太相关,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将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场景与学生的专业进行对接,使学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记忆深度不足。
讲授理论知识过早或过深,没有有效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也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减退。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讨论或参与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入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较为繁杂,需要学生反复记忆,但是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在考试前抱佛脚的情况,记忆不够深入,导致考试时无法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重点内容、练习册和例题应对这种情况。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复习,归纳总结,不断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知识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以上是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及解决方案,针对这些痛点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体会模板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体会模板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社会福利。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微观经济学学习中的体会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知识体会1. 基本概念的掌握:微观经济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弹性、边际效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我对市场机制和经济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市场分析能力的提升: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市场分析,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个体决策的思考: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我学会了如何评估不同决策的成本与收益,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思维方式1. 理性思考:微观经济学强调理性决策,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决策的评估,我养成了理性思考的习惯,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客观和冷静地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2. 边际思维: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进行决策时,我会考虑到每一单位的成本和收益,并权衡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以得出最优决策。
3. 分析能力的提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培养了我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通过对市场机制和经济行为的研究,我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实践应用1. 消费者决策: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我更加了解消费者的决策行为。
我会更加关注产品的价格、品质和品牌,以及个人的收入和偏好,从而做出满足个人利益的消费决策。
2. 生产者决策: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帮助我了解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
我会通过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效益,来决定最优的生产组合和定价策略。
3. 政策评估: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也使我能够更好地评估政策的效果。
通过对市场机制的理解,我能够分析政策对供求、价格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四、感悟与思考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我深刻认识到经济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应用文-关于改进民办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民办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关于改进民办本科院校微观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民办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经济系和系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要学习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国际贸易原理、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打好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好这些专业课。
但是,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形和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而对于民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更遑论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这样反倒使得微观经济学失去了本来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既保留微观经济学原本的特色和学科体系,又能与社会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个经济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1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缺乏合适的教材民办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校层次,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很多课程教材的选择上都还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材。
比如,笔者学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一直使用的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该教材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在国内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上都是上乘之作。
但是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该教材内容非常繁杂,内容也比较深,体系严密,逻辑性太强,除一小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同时,由于生源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程度相差很多,给老师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最近几年市面上的标明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逐年增加起来,但是水平也参差不齐,基本内容没有太大差别,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石,它是研究个体市场中行为主体(企业、家庭、政府等)的经济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
二、创建高效的教学氛围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师也需要为此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在全班互动讨论中,学生可以交换彼此之间的不同观点,从而有助于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另外,通过组织班级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拓宽知识应用场景
理论知识的应用是实际经济活动的必备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教师需要拓宽课程所覆盖知识的应用场景,例如,利用实际市场情况分析成本效益,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应用案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与变革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大趋势,教学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可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学效果的提升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氛围的红火,在应用场景的拓宽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各位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学生群体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微观经济学是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他课程,如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的学习提供基本分析方法与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当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考研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专业考研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好微观经济学意义重大。
然而,笔者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经济学课程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等因素影响,学生在经济学学习中逐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兴趣,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则变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进进行一些探讨。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课程内容方面。
第一,理论多且抽象。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其主要包括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
理论抽象,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能感受出来,但是进一步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行为最优[1],这就使得学生感觉到很抽象;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假设的条件均有区别,比如说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有相应的假设前提(“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结论时,往往很难和现实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课程之一,在经济、管理、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但是,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提出对策措施。
教学内容方面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化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模型,如供给、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效用等。
这些概念难以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容易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度下降,影响了学习效果。
2. 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微观经济学涉及到多个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构建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但是,学生仅凭课堂知识难以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方面1. 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
因此,传统的直接讲解和黑板板书的课堂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课堂之外,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比如让学生看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或者引导学生参与经济实验等。
2. 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微观经济学理论课程,往往缺乏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容易出现无法应用课程所学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加实践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微观经济学实践环节中,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一些市场,观察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波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学生自身方面1. 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的下降,积极性也会变得不高。
为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些契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课堂练习来促进学生参与和进一步了解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内容。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微观经济学学得是否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程,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许多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多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该门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但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认为其理论太抽象,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该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1.1 从课程设置来讲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并且内容与数学结合。
但是高校微观经济学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部分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
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发现,对于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到微观经济学一些结论的数学方法推导,运用微积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总是滞后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
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认为自己数学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所以不愿意去学习;对于大二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来说,学生不能把微积分知识和微观经济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例如讲到边际分析的时候,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边际分析,数学上讲就是导数,授课时往往仅仅给出求导的公式,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意义上的理解,学生总是不能把边际分析方法和导数结合在一起。
在讲到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公式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把微积分中的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区别运用在该公式的理解。
精品范文-浅谈微观经济学在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精品范文-浅谈微观经济学在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微观经济学方面微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历来备受学生和老师的重视,而近年来它的地位更是有所提升。
以我们学校为例,总结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多学生都准备考研,而微观经济学在很多高校都作为一门考研时的专业考试课,因此备受学生的关注,自然在学习的时候也会给予更多的精力;(2)我们学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而导师大部分都是博士,博士以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来指导学生,也更加强调和鼓励学生的考研行为。
下面,本文从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两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微观经济学学习效果的因素(1)、教学内容繁多。
微观经济学的开设一般在大二的上学期,大二和大三往往是专业课安排比较密集的两年,这无形中使得花费在微观经济学上的学习时间变少,加之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理论性强,内容繁多,以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第六版)为例,16开的课本369页,而开设课时一般为54学时,这就意味着每一次课平均要讲授13页。
因此,按这样的进度,即使老师能完成任务,学生也很难在每一次课后掌握所学内容,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期末考试结束,也不是很清楚微观经济学的大致框架结构。
(2)、假设条件太强太多,学习中易于混淆。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偏重于理论性学习,因此,假设条件非常强,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混淆概念。
比如说,在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下的分析条件是有很大差别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最强,它要求产品完全无差别,这在现实经济中是不存在的,现实的产品中或多或少都是有差别的。
(3)、学校对课程要求的高低程度。
微观经济学在我们院历来是作为考试课来考核的,因此学生学的都比较认真,课堂气氛也比较好,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当然,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如果学校把这门课定为考查课来考核,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会是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作者:张庆
来源:《黑河教育》2016年第07期
[摘要]目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繁多,一些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过于抽象,难于理解,加之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等原因,使得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努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案例开展教学,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将传统授课方法与现代教学法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讲授。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这一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且覆盖面较广,涉及知识点和专业术语较多,一些概念和理论分析过于抽象且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时学习兴趣不浓,对于这一经济学理论体系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又由于这一课程普遍是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微观经济学内容多,难度大
微观经济学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许多概念和术语比较抽象和晦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热情不高。
在学习消费者理论的核心概念效用时,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效用本身实质上是主观心理分析,无法数量化,因而不能简单通过数量进行比较,而消费理论又要计算比较效用程度大小,从而推导出消费规律和特征,在这一点上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分析。
在整个微观内容体系中,这样的抽象概念还有很多,诸如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和专业术语,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往往认为微观经济学不好学也学不好,进而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无法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轻视微观经济学的学习
虽然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轻视微观经济学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本身理论性较强,一些理论观点、基本概念和分析过程又比较抽象难懂,使学生对这一理论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抽象的语言描述,缺乏实用性,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关系不大,对其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时间投入,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只是应付考试,学习效果差。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微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很多新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时代,不会自我学习和主动学习,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
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和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不努力,表现为被动地听课和学习,更不会进一步阅读经济类相关书籍和进行课外拓展。
4.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目前,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经常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难主动学习,不能拓宽知识面,更不能开展创新性学习。
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为采用,改进了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此外,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授课形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教师讲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多角度强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大量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将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的选取和使用要注重现实性和相关性,避免空洞化,尽量选取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中与课程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给出案例,从而有效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理论现实性和应用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多进行讲解,而应主要由学生就案例分析内容、阐述观点或提出问题,也可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要注重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善于启发教学。
启发教学可有效吸引学生听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因而要重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侧重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启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就经济现象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经济理论和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体会到经济理论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重视课堂考核,考核方式多样。
课堂随机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重视课堂考核,并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而不仅仅是在考试的前几天突击复习,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和基本知识点。
第四,将传统板书授课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法结合使用,不可偏废一方。
传统板书授课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要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于课堂教学活动。
现代多媒体方法可以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特别适合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使用多媒体,特别是不能流于多媒体表现形式而忽视内容讲授。
2.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讲授
微观经济学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加之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因此要重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第一,根据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在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上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讲解供求理论及应用、均衡价格理论及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基础知识,做到精讲并讲透。
其他内容可以简单进行介绍,或者以课外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济学相关的财经类文献,并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的了解,增强对经济学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通过讲授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力求培养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克服学习障碍和心理畏难情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侧重基本理论内容的讲授,淡化数学内容的讲授。
尽管数学知识已经大量运用于经济学理论,用以推导、证明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众多的经济学教材和著作利用数学工具展开逻辑推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展开实证分析,以研究经济活动中不同变量的数量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借以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
但是,经济学毕竟是一门社会科学,并不是自然科学,数学对人的经济活动规律的分析和刻画大多是难以成立的。
因此,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扩展和任意使用。
另外,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大多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开设,很多新生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并不好,更增加了学习难度。
因此,对于初次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习理解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假设前提,并能借以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规律,强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特点,淡化数学方面的讲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改进、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手段。
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同时,努力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和训练;在讲授中,要注重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分析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提
高经济学理论的现实分析力和解释力。
如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录青.浅议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改进[J].当代教育论坛, 2007(06).
[2]魏布谊.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3]李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04).
[4]孟骞,刘漫.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改革,2011(09).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JG2013010070)、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等学校教师素质现代转型研究”(JG20141094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