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李白”专题教案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行路难》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师:上课之前我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多媒体:xxxxxx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白板:刮奖刷)师:同学们猜一猜,杜甫笔下这一位酒仙的名字? 生:李白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李白“酒仙”的称号可真是深入人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来自诗歌界泰斗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多媒体:课题及教学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要做两件事,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学生齐诵李白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月下飞天镜,去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通过李白的诗这些诗歌,你认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学生自由介绍李白,师作板书并补充。
)(白板书写: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师补充: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 使学生领悟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介绍2. 李白诗歌的特点3. 李白代表作品的解析4. 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5. 创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案例分析法:解析李白代表作品,使学生体会诗歌的豪放飘逸风格。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创作练习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2. 李白诗歌精选集3. 投影仪或白板4. 教学PPT5. 创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生平,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李白的诗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豪放飘逸的含义。
3. 作品解析:选取李白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分享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品创作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背诵李白的一首诗歌。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内容1. 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2. 豪放飘逸诗歌风格的实际应用3. 李白诗歌主题的探讨4. 诗歌创作技巧的指导5. 课堂展示与评价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李白的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豪放飘逸风格进行创作。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李白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4. 创作练习法:提供诗歌创作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诗歌创作。
李白专题活动课教案
《李白专题》活动课教学设计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徐英活动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感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2.积累李白诗歌,体会诗歌中关于酒和月的内涵。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从小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伴随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真正去多方面的了解李白。
二、活动过程(一)沈谊辉同学带领我们走近李白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裴子昕和王天乐介绍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
(二)裴子昕和王天乐介绍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对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很有传奇色彩,我也想一吐为快,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三)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李白的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下面有请陈诗媛同学带我们一起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四)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在对文学社成员进行“最喜爱的古代名人”调查问卷中,很多男生都选择了李白,也许男生对于李白和他的诗歌会有独到的见解,下面有请张佳琦,王诚两位同学,带着我们体悟李白其人其诗。
(五)张佳琦,王诚两位同学带领同学们体悟李白其人其诗唐代由盛而衰是唐人的不幸,李白的辞世应是世人的不幸。
李白平生最爱酒和月,据说他的离世也因酒和月,他与酒、月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的情缘呢?有请我们文学社两位社长来解读。
(六)鲍岑涓、曾子欣解读李白诗歌中的月和酒三、教师总结李白喜月,诗中有月;李白嗜酒,诗中有酒;李白爱剑,诗中有剑;李白怀才不遇,诗中写满了他的忧愤与期冀;李白豪迈洒脱,于是他诗情如狂涛,笔势若天马......我们既要品味赏析李白诗歌的大气与豪迈,也要理解一代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高三语文“李白”专题教案
“李白”专题教案一生平和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唐条支都督府、今前苏联巴尔喀什湖附近),五岁随父迁居四川隆昌(今江油)县青廉乡,因号青莲居士。
25岁前,他一直在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嵋。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
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定居湖北安陆,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送姪耑游庐山序》)的生活。
开元十八、九年,他因得罪安州长史而入长安,求荐不成,又出游荆湘、太原、南阳等地。
开元28年(740)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等隐居徂徕,游泰山,号竹溪六逸。
在这十余年中,他游名山,访道士,与孟浩然、王昌龄等结识交往。
他“遍于诸侯”,“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虽无所获,诗名却倾动朝野。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
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
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
于是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放还。
这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
在出京后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十年期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
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
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箓。
还漫游了吴越、幽燕。
天宝十一载(752)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心如焚。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揭露批判的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
《李白诗复习教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李白诗复习教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李白诗复习教案》是一份专门针对李白诗歌复习而编写的教案,它旨在帮助学生在复习李白诗歌时更快速、更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成果。
一、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李白的人生历程和诗歌风格,掌握李白诗歌的基本要素。
2.通过课堂讲解、诗歌朗诵和个人思考,深入理解李白诗歌的背景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课堂进阶练习,加深对李白诗歌的记忆并增强思维能力,准确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课程安排第一节:李白概述讲解李白的生平历程、创作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二节:李白代表作赏析花非,雾非雾,将进酒,大庇天下,将谓天下;夜泊牛渚怀古,长干行等。
第三节:李白诗歌基本要素及分析方法对诗歌的韵律、格律、技巧等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探讨李白诗歌的特点。
第四节:李白诗歌鉴赏结合文化背景和社会时代,深度解析李白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第五节:进阶练习文化拓展、情感表述、思维动脑,进行实际创作练习和各种技巧练习,以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知识和技巧。
2.边读边停说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诵读李白诗歌,讲述其中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3.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李白诗歌,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
4.创作法:通过创作法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材料1.李白诗集2.李白传记3.相关课件和讲义4.录音和视频材料五、教学效果评估1.平时表现评分:包括课堂参与、笔记记录等每次课程的个人表现评分。
2.小组讨论得分:课程中分组进行的小组讨论,团队助力与互相鼓励和支持。
3.创作作品得分:对学生创作并提交的李白诗歌,进行评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李白诗三首》教案(精选2篇)
《李白诗三首》教案(精选2篇)《李白诗三首》篇1李白诗三首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通过这三首诗,进一步了解李白的创作思想。
2、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3、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重点】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1、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2、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李白教案
酒诗溢盛唐 名作传千古——李白人物专题学习目标1、积累诗句,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2、学习多角度理解李白,深层次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邢台县将军墓中学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积极进取群文阅读酒诗溢盛唐名作传千古——李白人物专题(一)学习内容:《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朝发白帝城》《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庐山五老峰》《行路难。
其一》学习目标:积累诗句,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学习多角度理解李白,深层次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前置阅读:依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由阅读学习资源,能够读熟读懂,且能熟读成诵,并能准确翻译。
学习过程活动一:创境导入沙画视频导入,这幅沙画表达了那首诗的意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酒李白,品味他的诗酒人生。
活动二:游历山水1、出川------千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月歌》2、自由洒脱《朝发白帝城》3、奔放《望天门山》4、豪迈《望庐山瀑布》5、悠闲《登庐山五老峰》6、思乡《春夜洛城闻笛》活动三:结友入朝1、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悲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本诗中融情入境,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2)抒发托月相送的诗句:活动四:愁绪寄托《行路难。
其一》活动五:玩转诗词趣味延伸•「」「」•「」「」「」•「」「」「」•「」「」「」•「」「」「」「」「」•「」•「」•「」•「」「」「」「」「」•「」结束语:人生难免会遇到“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困境,但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观看古代诗人李白教案
观看古代诗人李白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与文化意义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分析李白的诗歌作品,探讨其文化意义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材准备:1. 李白的诗歌选集。
2.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 学生笔记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李白的视频或音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知识讲解:2. 向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创作时期和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
3. 分析李白的创作风格,包括诗歌形式、意象运用和表达手法等方面。
诗歌欣赏:4. 选择几首李白的著名诗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向学生朗读或播放相关音频。
5.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歌,并就其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等进行讨论。
文化探究:6.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李白诗歌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如唐朝文化、士人风尚等。
7.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李白诗歌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实践:8.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首以李白为灵感的诗歌,或者创作一篇以李白为主题的故事。
总结评价:9. 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就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进行总结。
10.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拓展活动:1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进行研究和分享。
1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和文学。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创意。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李白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场馆或举办诗歌分享会,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李白古诗词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李白及其生平事迹,掌握李白的代表作品。
(2)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
(3)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事迹2. 李白的代表作品3. 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4. 古诗词的朗读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2)展示李白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李白的诗歌风格。
2. 课堂讲授(1)李白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介绍(2)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3)讲解古诗词的朗读技巧3. 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
(3)朗读比赛:学生分组朗读李白的诗歌,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李白的诗歌,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朗读水平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读后感,了解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李白及其诗歌,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诗歌风格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朗诵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行路难李白教案
行路难李白教案教案题目:《行路难》李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2. 理解《行路难》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3. 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行路难》李白的诗歌。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李白的《行路难》朗读录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朗读中的语言和音调的变化,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与散文的差异。
核心活动:1.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a. 学生阅读《行路难》的原文,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b.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理解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a.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句子长度、韵脚和韵律等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组织。
b.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学习李白的创作背景和特点:a. 学生通过阅读李白的简介,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 引导学生分析李白的诗歌特点,如豪放的情感表达、奔放的想象力等。
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通过朗读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与《行路难》主题相关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总结活动:1.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歌。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诗歌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作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诗歌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并能够通过朗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
诗集:《李白诗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
2. 欣赏和鉴赏《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
3.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与解读《李白诗选》中的经典诗歌。
2.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美。
3.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简介。
2. 《李白诗选》中的代表作品欣赏。
- 选取李白的经典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包括《静夜思》、《将进酒》等。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和猜测。
2. 分析解读法:针对每首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参与诗歌的讨论与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创作,通过写作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讨论与表达能力评价。
2. 学生个人创作作品评价。
3. 课后小测或作业形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1. 《李白全集》2. 《李白诗选》选本3. 《中国古代诗歌选注》4. 互联网资源:李白诗歌欣赏、解读等相关网页七、教学安排1. 第一堂课:介绍李白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并鉴赏《静夜思》。
2. 第二堂课:解读《将进酒》并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3. 第三堂课:选取其他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并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
4. 第四堂课:学生相互分享个人创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
2.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3. 定期组织诗歌鉴赏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
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教案标题:《统编版李白作品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统编版李白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学习李白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理解李白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李白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1.统编版李白作品的教材和相关辅助材料。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李白的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李白有了解吗?他是中国哪个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成就和影响。
2.分析李白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选择一首李白的作品,进行整体阅读。
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文学鉴赏(15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李白作品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李白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文学创作(20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李白风格的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等形式。
2.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示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李白作品的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李白作品的创意展览,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3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高三语文教案范文:逍遥游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逍遥游—李白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语言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特点;2. 掌握《逍遥游》的基本情节和意境;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分析《逍遥游》的意境和表现手法;2. 学会从文本中把握诗歌的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李白的创作特点;2. 细读和解读《逍遥游》。
教学准备:1. 李白的相关资料;2. 课文《逍遥游》;3. PowerPoint 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黑板上展示李白的肖像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他作品的探究欲望。
Step 2 导入(5分钟)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逍遥游》,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境。
Step 3 分析《逍遥游》(15分钟)教师按章节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诗歌的主题。
章节分析示范:1. 开篇描绘逍遥游的场景,以喻达到出尘脱俗的境界;2. 接下来描绘七十二个石洞,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的生活;3. 描绘了七十二峰峦,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艰难险阻的胜利;4. 最后以描绘玉洞、琼室和蓬莱三仙岛,展示了诗人向往仙境的心理和对远方的向往。
Step 4 学生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逍遥游》的主题,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出合理的观点,并给予正面鼓励和指导。
Step 5 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语言表达,例如以假设的方式,写一篇自己逍遥游的文章。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细读课文《逍遥游》,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分析《逍遥游》,学生对李白的创作特点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语言表达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李白蜀道难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李白《蜀道难》优质课教案学科领域: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形象描绘和意境创设。
2.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解释。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的解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蜀道难》原文及其注释、翻译。
2. 学生准备:预习《蜀道难》,了解作者李白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李白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李白的诗歌作品。
2. 简介《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蜀道难》,理解诗歌大意。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蜀道难》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 讲解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享对《蜀道难》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蜀道难》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提问学生对《蜀道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 深入讲解《蜀道难》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讨论如何鉴赏《蜀道难》这首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蜀道难》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2. 提醒学生要关注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抄写《蜀道难》并翻译。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蜀道难》的鉴赏文章,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李白诗授课教案》:教学如何展开
《李白诗授课教案》:教学如何展开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了解《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2、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品,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2、《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3、李白代表作品的赏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 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对李白和李白诗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李白和李白诗的印象。
2、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的讲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诗歌。
3、《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的讲解- 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李白诗》的特点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表现价值。
4、李白代表作品的赏析- 将李白的代表作品分组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阅读、讨论、分析和撰写赏析,采取“交流、分享、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自我实践的学习空间。
5、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让学生写一篇对李白诗的总结和评价,包括李白的生平与创作特点、代表作品的表现艺术和鉴赏体验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法2、小组合作法3、展示与评价法4、写作与总结法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李白的诗歌特点和价值,李白的代表作品的赏析,学生写作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李白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评估1、通过写作和总结考核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反馈问答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图片资料和音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李白的诗歌;2、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李白诗授课教学,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教案
李白诗二首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疏通诗歌文意,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两首诗。
二、学习要点:掌握关于“诗仙”李白的基本文学常识。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体会李白诗歌的写作特点。
体会“月亮”这个意象在李白笔下呈现出的丰富意境。
三、作者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美誉,也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他一生壮游天下,特立独行,诗风豪逸浪漫,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
一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少时随父客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壮游天下,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任唐玄宗翰林供奉。
综观李白一生,其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四十二岁以前)。
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同时“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
二十岁以后,他便漫游蜀中。
这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他足迹所及,几半中国。
并先后与元丹丘、孔巢父和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郯中。
(二)长安三年(四十二至四十五岁)。
天宝元年,终因吴筠推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贺知章见之,叹其为“谪仙人”,名动朝野。
然玄宗只是用他来点缀太平,故其感到政治理想破灭。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后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
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其蔑视帝王权贵的傲然作风,终为人所不容,故其再度出山。
三年翰林,使他认识到了统治访华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故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专题教案一生平和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唐条支都督府、今前苏联巴尔喀什湖附近),五岁随父迁居四川隆昌(今江油)县青廉乡,因号青莲居士。
25岁前,他一直在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嵋。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
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定居湖北安陆,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送姪耑游庐山序》)的生活。
开元十八、九年,他因得罪安州长史而入长安,求荐不成,又出游荆湘、太原、南阳等地。
开元28年(740)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等隐居徂徕,游泰山,号竹溪六逸。
在这十余年中,他游名山,访道士,与孟浩然、王昌龄等结识交往。
他“遍于诸侯”,“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虽无所获,诗名却倾动朝野。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
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
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
于是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放还。
这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
在出京后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十年期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
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
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箓。
还漫游了吴越、幽燕。
天宝十一载(752)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心如焚。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揭露批判的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虽避地剡中,隐居庐山,却时刻关心着社稷民生的安危。
至德元年(756),永王李璘以抗敌平叛为号召,邀请李白入幕。
次年,永王璘以谋反罪受讨伐,被部下所杀。
李白也以附逆罪入狱,流放夜郎。
乾元二年(759),途中遇赦。
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
往来金陵、宣城间,还念念不忘靖乱恢复的大业。
上元三年(762),病逝于当涂。
有《李太白集》行世。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从小未接受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在诗中常以吕尚、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谢安等自比,希望能象他们一样安社稷、济苍生。
李白受道教影响极深,服食炼丹、学道求仙,几乎贯穿其一生。
他的隐居学道,在奉诏入京前,是他养望待时,建功立业的手段;放还归隐后,是他傲世自高、鄙薄官场,排遣愤懑的方式。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也不小。
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以及一生死、齐万物,遁世颓放的消极思想,都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
李白学过纵横之术,又有仗义疏财、行侠杀人的经历。
他豪放不羁、叛逆抗争的性格是对战国侠义精神的深化;他的自信自负,喜谈王霸之道,也染有纵横家的色彩。
他的诗中不少历史人物,如吕尚、张良、孔明、谢安等都被他赋予了纵横家和侠义之士的气质。
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和上述复杂的思想,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像范蠡、鲁仲连、张良那样,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今存近千首,内容相当广泛。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天马来出月支窟……神行电迈蹑恍惚。
”(《天马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赠张相镐》其二)渴望建立惊世骇俗的功业。
他要仿效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希望像“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的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驰骋才能,然后追踪鲁仲连“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
”(《赠张卫尉卿》)但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
李白报国无门,理想破灭。
他强烈抗议社会的不公:“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2);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15);愤怒地控诉奸邪当道:“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劳”(《古风》其37)。
《行路难》其一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交织着失望和自信,既有愤怒的抗争,又有执着的追求,是他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发出的电闪雷鸣,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特色。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榆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邵元参军》)他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古风》其12)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或学道求仙:“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归来广成子,去人无穷门。
”(《古风》其25)他“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
”(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峨嵋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赵少府粉图山水歌》)“西岳峥嵘何壮哉……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庐山谣》)那是诗人凌云壮志的象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庐山谣》)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
李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玄宗:“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古风》其51)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古风》其14)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同上)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风》其24)虽然宦官擅权迟至中唐才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而其祸根则是玄宗天宝年间种下的,李白则是最早予以揭露、讽刺的。
玄宗晚年服食求仙,废弛政务。
李白在《古风》其3、43、48及《登高丘而望远海》中,以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为例,借古讽今,予以针砭规谏。
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如在《远别离》中,他提出“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警告。
在《古风》其53中,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这一史实,隐喻现实。
“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云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草莱,豺狼尽冠缨。
(《古风》其19)他愤怒谴责战乱造成的浩劫:“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
”(《扶风豪士歌》)“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表达了他报国杀敌的志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2)“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在水军宴》)这使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李白对王侯权贵傲岸不屈,对他们的骄奢淫逸,予以揭露抨击,而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则深表关心同情。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丁都护歌》)“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宿五松山下苟媪家》)他用诗歌表现他们的劳动生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14)。
歌颂他们深明大义,勇赴国难:“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诚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豫章行》)在饱尝了官场的世态炎凉之后,他深为劳动人民粗茶淡饭相待所表现的真挚淳朴所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对于广大妇女的命运李白寄予极大关注和同情。
他在诗中成功塑造了许多身分、性格各异的妇女,有宫女、使女、织衣女、采莲女、当垆女、商妇、思妇、怨妇、女冠、村姑等。
诗人描绘她们的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赞美她们的纯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吴歌》其3)歌颂她们的刚勇:“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东海有勇妇》)同情她们的悲苦:“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