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三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在世纪之交开始稳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会计学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后,在推动会计理论研究以及发展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方而功不可没,不断创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拟以20世纪70〜80年代、90年中期前后以及世纪之交三个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环境的变化为线索,试以其间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与热点问题作为线索,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及规律。
一、20世纪70〜80年代的会计理论研究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十年动乱,在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无法计量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使中国在建国后十几年所初步建立起来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教育科研体系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会计理论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
20世纪70年代末期思想禁锢的坚冰被冲破后,当学术界认真审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时,才发现中国与国际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距离已经人为地拉大了几十年。
会计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由此而开始了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新征程。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1会计理论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导思想,由于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的基本方针,从而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轨道,多种经济成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产权关系的逐步明晰、对经济效益的核算提高到越来越重耍的地位,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重新得到人们的认识。
1980年1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广东佛山正式成立,更是在学术群体内就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会计在社会再生产和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已为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实践所证实。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充分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对会计的职能作用认识地比较清楚并有意识地采取各种加强会计工作的措施,就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否定会计的职能作用,削弱、限制乃至取消会计工作,经济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抓管理不抓会计不行。
我国管理会计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我国管理会计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摘要】我国管理会计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阶段、关键节点、理论引进与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以及发展趋势等阶段。
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未来,管理会计将继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这篇文章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了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文章引言部分探讨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结论部分总结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管理会计, 三十年发展历程, 回顾与思考, 起步阶段, 关键节点, 理论引进与创新, 应用与效果, 发展趋势, 经济建设, 企业竞争力, 管理水平,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管理会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和进展,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会计实践,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应用效果的不明显等,这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我国管理会计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思考,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瓶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理论探讨方面,更体现在实践应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
对管理会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洞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深入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对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起步发展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展望未来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会计理论研究、发展、改革开放、现状、问题、挑战、展望未来、总结、回顾、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代以来,会计理论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体系与框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社会主义会计的特点和实践、建立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等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研究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程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会计学在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提升。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会计实践不断规范和完善。
会计理论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会计理论研究对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国管理会计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我国管理会计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标题一: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概念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管理工具,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积累来源于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管理实践,主要包括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战略制定等四个基本概念,这些都为后来的管理会计做出了积极贡献。
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解掌握企业的成本并最大化利润,而预算管理则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有计划的财务安排和预见未来的风险。
绩效评价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对企业的业务、部门等进行量化分析,帮助企业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其业务,最终实现持续、可持续的发展。
战略制定则更侧重于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应该用资源来达成其发展的目标。
在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我国也在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学习和实践管理会计,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技术条件等一些因素限制,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如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成熟。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也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崭新的机遇。
总结: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并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经营策略。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欧美国家的管理会计经验,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改进,为企业经营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题二:管理会计的技术手段与发展趋势管理会计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管理会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数据技术。
管理会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同时更可靠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史研究主要成果概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史研究主要成果概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会计史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可分为十大类别。
笔者就会计史的十大类别中每类研究代表性重要成果作一概览。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会计史研究;主要成果我国近代会计发展和会计理论研究远落后于西方,会计史研究同样如此。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方面成果,只有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发表的少量会计史研究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发之前,我国会计史的研究几乎停滞,研究成果极为少见。
改革开放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会计史研究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
一、中国会计通史研究所谓“中国会计通史”,指的是中国会计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史。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重要的是郭道扬专着《中国会计史稿》、高治宇专着《中国会计发展简史》、李宝震和王建忠专着《中国会计简史》、赵友良专着《中国古代会计审计史》;李宝震1982年到1983年连续发表在《财会通讯》杂志上的系列论文“会计史话”。
此外,还有介绍中国各时期会计史况的其他大量文章。
《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下两册,由郭道扬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完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1988年出版发行。
该书依据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和考古文物,分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唐宋时代、元明时代、清代、中华民国时期,系统地论述了自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几千年间中国会计发展演变的过程,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会计历史的着作,也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部会计史专着,首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幅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会计发展的宏伟画卷。
自此,中国开始有了自己民族的会计历史描述,中国会计审计的发展不再是无据可查的“盲史”。
同时,该书还对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作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构成部分的会计学,一方面,它的产生、运用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发展的促进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管理会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变革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管理会计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成果,并以许继电气和宝钢两家代表性企业的成本管理实践为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这两家企业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演变轨迹。
接着,通过对许继电气和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两家企业在成本控制、预算规划、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实践对于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以及对于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解,也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许继电气和宝钢成本管理实践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实践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二、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而坚实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开始重视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逐渐在企业内部得到重视和应用。
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企业开始引进和应用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通过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国的会计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触及到了会计行业的方方面面,本文对这一段时间内的改革发展进程作简单的探讨,现代会计改革的重心就是企业会计改革,对企业会计改革的研究,就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会计改革的主要发展脉络。
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历程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企业会计改革热潮,为中国的会计发展史写下了华美的篇章。
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许许多多重大的会计改革事件值得我们去回顾,这些事件是我国企业会计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两则两制”、《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是这些改革事件当中称的上标志性改革的措施。
在“两则两制”之前,也出台过很多企业会计改革措施方案,但是,这些措施的不够系统,条例零散,并且实用的范围不广,但这些改革都是一些初步尝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企业会计准则》打下基础。
1993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发展过程当中的又一个新篇章,它的颁布意味着中国有了自己的会计准则,为以后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所提出的会计要素的计量、报表体系、要素定义及其报表体系等,使中国企业会计真正有了可以依靠的正式的技术标准。
为规范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在2001年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制度》。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我国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会计标准,这套标准就是在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它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表接轨,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方便,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企业会计体系已经成熟。
2006年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页,与以前的会计改革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它是一个完整的和系统性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中国会计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对未来的展望
进入21世纪,科学交叉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科技 进步为科学交叉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 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交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 着科学的发展,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交叉 学科都得到重大发展。各种学科的交叉发展对会计学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学科交叉也是会计学发 展的必然之路。
在这一时期,借鉴国外经验和著作并结合当时的实 际情 况,出版了众多书籍,标志着我国现代会计学雏 形的建立 。
(二)会计学发展在挫折中恢复(1958-1965)
在“大跃进” 期间,受“大破大立”、“先破后立” 的影响 ,使会计工作遭到重大挫折。而后,随着八字方 针的实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会计工作也进行 了一系列的恢复和整顿。
新中国会计学 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专题讲座
本
文
开
篇
会计学是会计理论体系化的体现,或者说是会计理论 的集聚即会计理论体系对象化的展示。我国会计学的 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会计学发展也只经历了短暂的60多个春秋。会计 学发展的前提是会计理论的发展,会计理论发展的基础 是会计实践的根深叶茂。
(三)“文化大革命”使会计学发展受到破坏(19661978)
“文革”期间,会计学的建设受到全面破坏。在粉碎“四 人帮”的胜利之后,颁发《会计人性建设。
二、会计学发展繁荣阶段(20世纪80—90年 会计学发展繁荣阶段(20世纪80—90年 (20世纪80 ):建立会计学体系 代):建立会计学体系
新中国会计发展阶段
• 1949-1978年:会计学发展初期阶段 • 20世纪80—90年代:会计学发展繁荣阶段 • 21世纪:会计学——广义会计学的发展
成 立 的 过 程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会计研究十年文章述评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与取向,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述评,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取向。
本文首先概述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十年间会计研究文章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会计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的述评旨在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取向,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同时,本文还将对过去十年间的重要会计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并探讨它们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将提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突破。
这一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不仅对我国会计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轨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者们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三十年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价——中国的努力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都 是 按 照 自上 而 下 的 思 路 进 行 的 这 种
经 有 很 大 改 观 越 来 越 多 的学者 开 始 摆
,
解 决 方 案 但 是 从 导 向上 说 这 是 中 国
.
。
.
比 如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的 研 究 等 ;同
,
会计 理 论 界 思 想 成 熟 的
一
个标志 它表
。
时 在 研 究 中 国 会 计 问题 时 也 出现 了
一
脱 政 策 的 干 扰 而 从 会 计 学科 建 设 的 角
。
。
因此 这些 方法
,
在 相 当长 的 时间 内
包 括 我 国会 计
(
一
)对会 计本 质 理 论 的丰 富 和发 展
,
所 建 立 的理 论 不 能 成 为 真 正 的科 学理 论
一
理论研 究在 内的所 有社会科 学 的研 究
对 于 会 计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的 问题 迄
。
20
世 纪 9 0 年代 之 后 我 国相 对 单
,
助 于 科 学 发 展 的 方 法 都 是 好 的研 究 方
研 究 大 多是 以 资 本 论 或者 政 治 经 济 学 为
理 论 研 究 的价 值 同 时 得 到 彰 显 会 计 理
,
法
。
但 是 研 究 方 法 应 用 的 多样 性 却 反
,
一
基 础 来 研 究 解 释 和 理 解 会 计 中的 问 题
,
会计 理 论 研 究 的 学科 宽 度 不 断
。
来 的成 就 笔者 主 要 基 于 两 个 标 准 :
是 实践 标 准
一
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征文参考题目
附件2:
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征文参考题目
(一)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二)会计审计规范体系建设
1.会计标准体系建设
2.审计标准体系建设
(三)会计管理和监督体制建设
1.会计管理(含人员管理)体制
2.会计监督体制
(四)企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改革及实践
1.企业财务管理
2.企业成本与管理会计
(五)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1.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综述
2.行政单位会计
3.事业单位会计
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六)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2.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指引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七)会计教育改革
1.会计教育改革综述
2.会计学科建设
3.会计教材建设
4.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八)会计信息化
(九)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改革
(十)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1.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管理
2.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
(十一)会计国际化
1.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2.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3.会计服务业走出去
(十二)会计理论研究
1.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2.会计研究方法
(十三)环境会计等会计新领域
(十四)金融会计改革
(十五)保险会计改革
(十六)中国会计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会计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和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起步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受制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缺乏理论积累和研究基础。
探索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走向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断补充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体系不够完备、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等。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望未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应该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评价,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发展阶段,特点,不足之处,成就,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会计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内外环境的限制,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计理论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会计理论研究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理论体系仍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成就和不足之处,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评价,以探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特点、成就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和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和总结,揭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综述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巨大的变迁过程中。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总体是在曲折中开展,在迂回中前进。
改革开放后,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开展。
本文通过总结及梳理对建国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内容择其主要方面加以综述。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会计根本理论的研究建国初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深受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影响,认为会计具有阶级性。
中国会计界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讨论,并修改会计对象定义为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以及社会主义财产,同时还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新观点是:会计的对象是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的资金运动。
这次讨论激发会计学界纷纷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促进了会计原理一类著作的繁荣。
此间,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成果的代表著作是1962年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会计原理》,它修正了会计对象的定义,强调如实反映和加强监督的会计根本任务,并把会计分为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组成局部以及实事求是地说明会计的性质,即会计具有两重性。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我国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开创了会计研究繁荣开展的新篇章。
期间,会计研究的重心根本上是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认识,到实证检验以及制度环境影响的一个过程,表达出与国际会计研究趋同的特征。
〔一〕会计根本问题研究首先,对会计本质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一个是由杨纪琬、阎达五提出的管理活动论,他们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另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并有所开展的信息系统论,它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并对决策起支持作用。
在国内最早支持这一理论观点的是余绪缨和葛家澍教授。
两种理论观点的差异主要表达在对会计信息作用的侧重点上。
从会计信息有用性视角,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少并不相悖。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会计研究——上海市会计学会学术年会(综述)
海科学院财务处处长穆家乐的 《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探索》。
年会请华东理工大学审计处处长张爱民教授 、交通大学王耕教授 、上海金 融学院会 计学院副院长刘
文国教授 、上海 商 学院会 计 学院 院长 董 惠 良教授 对 学术 报 告作 了精 彩 点评 。点评 内容 综述 如 下 。
要 的意 义。
六 、总 结
中国改革开放3年 ,也是我国会计探索发展和 改革的3 年。学术年会 围饶改革开放3年对发展 中的我 0 0 0
国会计进行研究总结。学术年会体现 了学会提倡 的理论工作者 的研 究要结合和指导实践 ,实践工作者的经
w0 T 以来,中国企业面临来 自其他 多国公司的剧烈竞争。中国的企业如何面对全面质量管理 ( Q )和质量 TM
成本控制,如何改善 自 的竞争优势 ,是一个备受世界学界和业界关注 的热点。 身
学术报告使用联 系实际的研 究方法,运用柏拉 图作 图法和 因果分析法,对位于上海的一家 中国制造业 企业里质量成本管理状况进行 了深入 的研 究。学术报告揭示,这 家企业在三年 内,在使质量管理 总成本 占 销售总额的百分 比有效降低的同时,提高产 品质量,从而使收益增加 ,核心竞争力上升。论述让人们信服 地看到,中国企业如何运用世界先进 的管理理念和理论 ,提高 自己企业的产品质量 ,取得切实的进展。论 文用实际数据和理论分析,使世界 同行看到 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 的实践和创新。
五 、探 索与研 究 ’
改革开放3 年来 ,我 国经济面貌 日新月异 ,科技事业发展突飞猛进 ,与之相伴 而行的财务会计改革 0 推动 了我国科研 工作 的纵深发展 ,为 中国经济 的平稳发展提供 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实践 了科教兴 国、科 教兴市的战略决 策。但随着科研事业单位 所处 的内外部环境 的变化 ,与之配套 的财务规 则和会计制度 已 不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 的需要,积极探 索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制 ,对促进科研 工作发展有着极 为重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adf141d-715f-11ec-82d3-7cb59b590d7d二十世纪已经过去,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
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会计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三0年来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三十年来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推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会计无论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信息系统,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实施改革措施,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会计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中国也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了会计制度的根本转变。
会计制度改革不仅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在经济工作中贯彻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的八字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与此相适应,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便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会计规章得以恢复,便会计工作秩序走上正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
在会计制度的修订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恢复原来被破坏的会计制度,而是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整顿、提高的要求,从加强经济核算,根据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对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即在会计制度的恢复中实现重构,在恢复与重构中实施会计制度改革。
比如,在修改会计制度时,提出了会计科学性原则,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不仅要适应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对企业实施计划管理的要求。
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后,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折旧条例》、《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办法》,规范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行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为。
中国会计研最新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
中国会计研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2009-1-5 11:2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孙铮【】【】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孙铮在“改革开放30年会计发展与创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一、引言研究内容的总结及其对演进脉络的梳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会计研究亦是如此。
而新中国的会计研究一直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过程中,因此备受瞩目。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会计研究深受前苏联会计模式影响,在历经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近停滞和倒退,总体上呈现出“在曲折中发展,在迂回中前进”的特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发展进入改革开放后时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我国创造性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突破性改革,也开创了我国会计研究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会计研究也是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呈现出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辨证关系。
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我国的会计研究在国内外广大会计学者的大力推进与共同努力下,在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以会计研究对象——会计信息为例,通过对会计信息的作用、需求、披露、使用、评价等会计问题的研究,人们对会计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证券市场监管、投资者利益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会计研究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会计研究方法和范式的创新,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会计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会计学者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会计研究,做一综合分析和评价。
到目前为止,诸多会计学者分别就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会计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比如阎达五(1990)对80年代会计理论研讨的回顾;刘峰和雷科罗(1993)对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及现状的评价;汤云为和薛云奎(1998)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会计研究评述;蔡祥等(2003)对90年代末期中国实证会计研究起步阶段的研究述评等,对全面认识我国会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回顾与思考
研 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 、 继续强化深入开展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的学术倾向” 等观点 , 以期在会 计信息化理论研 究工作 中起到“ 抛砖 引
玉” 作 用 。 的
【 关键词 】 会计信 息化理论 ; 研 究;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经 过三十 多年 的不 懈努力 ,会计信 息化逐步发 展成为
我 国会计学科 的重 要组成部分 ,相对 独立 的学科地 位已经 确 立 , 对传统会计理论 及企业信息化 的影 响也 越发 明显 。 其
=、 会计信 息化理论研 究热点的学术影响 某一特定学科 的基础理论 的 “ 唯我 ”特色及其 理论深 度 ,是决定该 学科在相关理论界 的学术影 响及被认 可程度
阶段排序
时间跨度
主要研究热点
( ) 计信 息化相关项 目获国家 自然基金立项简况 一 会 能否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 学部 获得 立项 ,应该 熟谙其一贯提倡 的“ 天立地” 顶 理念 。 所谓 “ 顶天 ” 即是把握 。 科学发展 的 国际前沿 、 范研究 方法 , 进成果 的国际化 ; 规 推
理论研究 的水平和 质量 的影 B也 是至关重要的。 向
创新 性 , 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 , 申报项 目的理 论价值和意义 是 能否获得 立项的“ 瓶颈性 ” 指标 。 根 据学科的隶属 关系 ,会 计信息化理论研 究项 目可 以 述 两大 国家级科研 基金为主要参 照 ,简要 分析会计信 息化
财 务业 务一 体化 、 J T环境 影响 、 计算机 审计
第三阶段 2
0 3一至 今 0
网络 财务报 告 、信 息化 会计 模
式
、
地运用 这些理论创新指导解决 中国的实 际管理 问题。按 照 这种理念 ,被 批准立项 的项 目应 在理论价值 和意义方面 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
8.会计制度和准则研究 会计制度和准则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会计学界 认识到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建立具有中国特 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于是 会计准则成为当时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一时期主要讨论了: 会计准则的含义、 会计准则的含义、我国要不要建立会计准则 如何建立会计准则: 如何建立会计准则:由谁制定和发布 会计准则的层次体系 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的关系 具体准则的内容 具体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上述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 布实施以及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世纪90年代的会计理论研究 (二)20世纪 年代的会计理论研究 世纪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时期。 与这一时代背景相适应,资本市场建立 并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系列新的问题 会计舞弊比较泛滥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规范问题构建 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等等 受到广泛重视。
7.会计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会计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在1979年12月底到1980年1月广东佛山中国会 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学术界就会计管理和经济 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等若干会计理论的根 本问题进行了研讨,此后,学术界就会计、尤 其是管理会计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深 入探讨。 主要成果包括:“结合我国实际,学习管理会 计”(阎金锷、汪家佑,1980)、“现代管理 会计的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问题”(余绪缨, 1981)、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 济效益的学科》 济效益的学科》、《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 理论问题的探索》 余绪缨, 理论问题的探索》(余绪缨,1981;1982)。 ; )
1.会计本质的研究 会计本质的研究
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
【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专栏】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3郭道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0)【摘要】三十年的会计改革是灿烂辉煌的历史里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主要从会计思想、理论与教育三方面,研究三十年会计改革的伟大成就,归纳它的基本历史经验,并指出未来的会计改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到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与加强农业财务、农业会计管理上去,以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会计改革三十年产权会计观会计理论体系会计教育体系会计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宏伟工程的一部分,通过三十年适应性改革创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管理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体系。
三十年的改革成就史无前例,是中国乃至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以史论方式,集中研究三十年会计改革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藉以评价这场改革的历史价值,以及它在全球范围内所显示的深刻意义。
一、论产权会计观的确立从本质上考察,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宏旨,便在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产权问题。
基于此,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改革实践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思想认识,逐步深化改革的过程,创造了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发展史。
史实表明,三十年的会计改革与整个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完全保持一致,它从思想和组织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现代会计理论建设、方法技术改进,以及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实现我国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十年会计改革的首要变化是产权会计观的确立,它决定着会计改革的大方向。
(一)《会计法》对产权会计观确立的决定性作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
这一年财政部迅速把全国财政、会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作者:靳舒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2期【摘要】理论是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的需要中产生的,并在其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模仿苏联到文革十年动乱的停滞和倒退,又到改革开放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零散到理性与科学。
古话说“以人为鉴,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对自新中国成立近68年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行回顾与评价,不仅是对先前会计学者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学术思想的延续与创新。
因此本文就以时间为轴线,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对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进行研讨。
【关键词】会计理论的发展改革开放总结问题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模仿苏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就会计来看,新中国所采用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及对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任务等会计基本问题的研究也都有苏联模式的烙印。
而就在新中国会计学者逐步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探索新中国自己特色的会计理论之时,经历了十年文革,会计理论研究因此又进入了停滞阶段。
但总体上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是在曲折中稳步前进发展的。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也逐渐多元化,因此为会计理论等研究提供了良好轻松的环境。
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线,将会计理论拨乱反正,恢复了借贷记账法,否定了会计的阶级性,认定了会计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只有技术性。
二是由于改革开放,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的变革,我国会计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会计的基本问题(如会计的定义、会计目标职能、属性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争论,形成了“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
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又从基本理论问题转向实际应用问题(如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等),尝试从实际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入手研究,以便可以直接服务于经济管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 30年来会计理论研究的路径已经发生积极变化。
研究方向日趋理性而科学,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在适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总结这些成就和不足,对于促进我国的会计理论进步非常必要,更有意义。
【关键词】会计理论;历史回顾;研究成就;世界贡献引言:2008年时逢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与改革开放的国家大势相一致,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亦经历了30个风雨春秋。
其间的成败得失很值得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这既是对前人和先前研究工作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学术思想的一种延续与继承。
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只有在这种回顾评价、总结经验、改进提高的循环过程中,才能实现理论研究的积累与进步,并由此而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地位。
一、我国三十年会计理论研究的路径演变过程决定着结果。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30年的路程对于解释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
因为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会计理论研究才可能在广大学术界的不懈努力下有一个好的结果。
否则,如果在错误的路径上,走得越远,其结果只能使中国会计理论研究更加落后。
综观我国会计理论研究30年所经过的历程,总体上是一个由偏误而至正确、由感性而至理性、由非科学而至科学的过程。
经过逐渐的调整和纠正,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目前已经行进在一个正确的路径之上。
这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的转变得到验证。
(一)由闭门造车研究转向引进创新研究在改革之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是以政治需要为导向,所有的研究议题都紧跟政治形势,并不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
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其原有的经济管理属性上变得面目全非,很多研究议题的选择,既不问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也不问国外的学科发展趋势,全凭研究者“拍脑壳”确定,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开放性。
也就是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进到中国来。
这期间最重要的是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的引入,以及大批有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论著的翻译出版。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开始从原来闭门式的研究而转向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研究路径上。
由于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使我国理论界能够在今后几年内以较短时间了解到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
(二)由偏重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直至20世纪的整个90年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基础理论领域。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定义、会计学科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会计理论界意识到以往研究路径的偏向而逐步转向了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的研究方向,开始根据经济管理需要来研究问题,以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使命。
之后的主要研究问题有:成本控制问题、“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制度、经济效益会计、决策会计、会计准则建设、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审计学科建设、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当时和现今中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而且,有些甚至今天还没有寻求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从导向上说,这是中国会计理论界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会计理论界已经认识到最基本的问题是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再高深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落地生根而具有生命力。
(三)由单一方法研究转向多种研究方法并重研究研究方法本身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应该说,凡是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助于科学发展的方法都是好的研究方法。
但是,研究方法应用的多样性却反映着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这在一定程度制约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体的传统规范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它独特的作用,可以说,迄今为止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都是采用这些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
但是,这些方法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或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无法通过与现实(如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的对照而验证其真伪性,它只能按照内在逻辑性进行自身逻辑严密与否的验证。
因此,这些方法所建立的理论,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相对单一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现状得到了改善。
其明显的标志是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并用。
这其中尤其是比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可谓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进步最显著的成就之一。
尽管这些研究方法所产生的经济和科学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就方法本身来说,它所代表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的积极意义是无可置疑的。
(四)由本土化研究转到国际化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都是由本土人士完成的,而且研究的内容大都是本国的问题,会计理论研究上的本土化特色非常明显。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外会计学术界之间交流机会的增多,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益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研究议题开始涉及到一些非中国本土化问题,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等;同时,在研究中国会计问题时,也出现了一些国际性的学术机构和人员,与中国的会计学家一起来研究中国的会计问题。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国际性。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会计领域中的一个体现。
(五)由单一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大多是以资本论或者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来研究、解释和理解会计中的问题。
一些在马恩选集和资本论中出现的有关簿记论述被视为经典而被广为引用。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趋和国际一致,出现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新气象。
会计理论研究的学科宽度不断增加,深度不断丰富。
人们开始从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经济学、哲学、数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研究、解释会计中的问题,从而使会计理论研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且研究视角的拓宽,也产生了一些原来无法想象的研究结论和成效。
(六)由自上而下研究转到自下而上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括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进行的。
这种研究思路的突出特征,就是针对上级的政策进行事后的解释和阐述,所起的是一种政策宣传的作用,有很强的行政政策导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理论界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风格已经有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摆脱政策的干扰,而从会计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研究会计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或者是通过案例调查、实证分析来解释基层社会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或者是通过政策建议或者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影响会计政策的决策者,从而使我国会计政策的制定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这种研究路径下,使研究者成为会计政策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其建议可以在事前融入到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由此会计理论研究的价值同时得到彰显,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地位也得到提高。
二、中国三十年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评价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30年来的成就,笔者主要基于两个标准:一个是实践标准,一个是学术标准。
实践标准就是要看会计理论研究是否解决了新问题,是否促进中国的会计管理工作,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术标准就是要看会计理论研究中是否提出新的命题,研究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学说等。
综观中国30年来会计理论研究的历程,按照上述标准,其所得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会计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会计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迄今为止世界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某种观点占主流而已。
但是,一种观点占主流并不说明其他的观点和看法就消失了。
由于受不同研究思想的影响,国外会计理论界尽管提出了有关会计本源性的一点观点,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这些问题反而在我国得到重视并在继承国外有关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在我国,对于会计的本质有三种观点和学术流派: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
这三种观点虽然在国外较早的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但大多只是简单地介绍其含义,并没有深入讨论而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而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可贵贡献之处就在于,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讨论,深入挖掘出了这三种学术观点的深刻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上的联系,并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学术派别,产生了一批具有较深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研究成就。
甚至有些研究成就引起了日本学者饭野利夫等国外会计同行的关注。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30年来的学术成就,如果从对会计学科发展贡献的角度讲,对于“三论”的系统研究,应该是中国会计学界对会计学科的最大贡献。
尽管这些研究成就并不像会计准则研究那样对中国的会计管理实践和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实用意义。
(二)资金运动会计理论的创立资金运动会计理论的源头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动态簿记理论,近可以追溯到前苏联的相关会计论著。
但是,这种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大。
我国的会计学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并且按照资金运动中的矛盾体“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这一全新角度解释和阐述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编写教材,在中国高校按照该理论体系进行较长时间的会计教学实践,是对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今天看来,尽管资金运动理论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概念以及相应的资金平衡表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而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它的理论意义却是不可抹杀的。
如果撇开账户的经济属性而单从复式簿记的哲学原理来说,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无疑比静态簿记论更加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