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RRS.1813建议书-用于1.4-100GHz频率范围内兼容性分析的卫星

合集下载

ITU-RRS1804建议书在3000GHz以上频段工作的卫星地球

ITU-RRS1804建议书在3000GHz以上频段工作的卫星地球

ITU-R RS.1804建议书1ITU-R RS.1804建议书*在3 000 GHz以上频段工作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系统(EESS)的技术和操作特性(ITU-R第235/7号课题)(2007年)范围在3 000 GHz以上频段工作的卫星地球探测业务系统(EESS)中的仪器已经工作了多年。

这些包括有源和无源装置的仪器被部署在对地静止轨道(GSO)和非GSO系统中,并同时使用窄频谱线和宽带。

本建议书对这些仪器、航天器、相关频谱及使用3 000 GHz以上频谱采集的数据类型进行了总结。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在3 000 GHz以上频率进行观测为研究地球特性及其自然现象提供了关键数据,其中包括与环境状态相关的数据;b)在3 000 GHz以上工作的地球探测卫星业务(EESS)传感器技术在不断进步,为测量数据提供了更好的精度和分辨率;c) 3 000 GHz以上的频率被用于有源和无源传感器系统及众多电信应用;d)这些系统在迅速扩展且数量不断增加,EESS传感器与在3 000 GHz以上工作的其它业务之间产生有害干扰的可能性会上升;e)为实施精确的卫星和月球测距并测量大气参数,一些光学地面站使用的地对空激光辐射,可能会成为敏感无源卫星传感器的干扰源,并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f)与较低频率相比,在这部分频谱中使用的技术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计数光子与一段时间内的集总功率),但它们之间亦有许多相似之处;g)必须顾及到保护性措施和共用的考虑,以确保EESS传感器能够继续在3 000 GHz以上频率运行,而不产生有害干扰,*本建议书应提请无线电通信第1、3、4、8和9研究组注意。

2ITU-R RS.1804建议书建议1在3 000 GHz以上频率工作的EESS系统在选择任务要求和传感器设计时,应考虑到科学业务发射机(包括EESS的发射机)产生干扰的可能性;2研究在3 000 GHz以上工作的EESS系统产生和遭受的干扰,应考虑到附件1中提供的技术和操作参数。

ITU-R SM.1138-2建议书

ITU-R SM.1138-2建议书

ITU-R SM.1138-2建议书必要带宽的确定及其计算举例与相应的发射标志的举例(1995-2007-2008年)范围此建议书确定了各类信号的振幅、频率和脉冲调制的必要发射带宽。

同时也提供了发射的抽样计算和标志。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频率指配需要确定发射的必要带宽;b) 必要带宽是所有自动频谱管理系统的关键数据元素,建议1附件1中所列的公式应根据《无线电规则》(RR)的要求用于计算必要带宽。

附件1必要带宽的确定及其计算举例与相应的发射标志的举例1 在估算某个发射可能引起的干扰时,必要带宽不是惟一需要考虑的发射特性。

2 在制定该表时,采用了下列术语:B n: 以赫兹表示的必要带宽B: 以波特表示的调制速率N: 在传真中,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可能的黑加白像元数M: 以赫兹表示的最高调制频率C: 以赫兹表示的副载波频率D: 峰值频偏,即瞬时频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差数的一半。

以赫兹表示的瞬时频率等于以弧度表示的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除以2t: 以秒表示的脉冲半幅度点的持续时间t r: 以秒表示的脉冲自10%幅度至90%幅度之间的上升时间K: 按照发射类别和可容许的信号失真度而变动的一个总值因数。

对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信号,K为ITU-R SM.328建议书公式(52)中确定的有效子载波的数目N c: 多路复用无线电系统的基带信道数f p: 连续导频副载波频率(Hz)(用来检验频分复用系统性能的连续信号)N s: 两个子载波间的频率间隔(kHz)。

(1)在上表中,在乘数3.76和4.47分别对应于11.5和13.0 dB的峰值因数。

(2)上表中,乘数3.76对应于11.5 dB的峰值因数。

ITU-R建议书概览

ITU-R建议书概览

ITU-R建议书和报告概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TU-R的建议书构成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前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技术标准。

这些建议书源自无线电通信研究组所开展的各类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 各类无线业务的使用,其中包括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管理;– 各种无线电通信业务对无线电频谱的有效使用;– 地面和卫星无线电通信广播;– 无线电波的传播;– 卫星固定业务、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的系统与网络;– 空间操作、卫星地球探测、卫星气象和射电天文业务。

ITU-R的建议书由国际电联成员国批准,并不对其强制执行;但是,由于这些建议书由全球主管部门、运营商、产业界和处理无线电通信事务的其它机构编制而成,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实施。

ITU-R的报告包含某一研究组就与当前某一课题有关的一个特定专题所起草的技术、操作或程序性说明。

ITU-R的建议书和报告按其所涉及专题分为若干系列,具体如下:系列专题BO 卫星传送BR 为制作、存档和播出进行录制;电视用影片BS 广播业务(声音)BT 广播业务(电视)F 固定业务M 移动、无线电测定、业余和相关卫星业务P 无线电波传播RA 射电天文RS 遥感系统S 卫星固定业务SA 空间应用和气象学SF 卫星固定业务和固定业务系统之间的频率共用与协调SM 频谱管理SNG 卫星新闻采集TF 时间信号和频率标准发射V 词汇和相关议题截至2008年7月7日的ITU-R全部现行建议书(含未出版的建议书)以及已撤销的建议书均已包含在此光盘中。

2008年,在系统调整的第一阶段,俄文版的光盘导航功能将以英文形式显示。

对于正在制作或尚未译完的ITU-R建议书和报告,将以英文版予以替代。

基于ITU建议的模拟调制信号高效解调系统的FPGA实现

基于ITU建议的模拟调制信号高效解调系统的FPGA实现

14 | 电子制作 2021年05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

为了保障频谱监测的数据有效性、和权威性,最为关键的就是依据统一的标准——ITU 建议。

对于模拟调制信号的监测,ITU 建议给出了设计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ITU 频谱监测手册》指出,根据ITU-R 建议书,执行频谱监测任务的接收机应具备“FM, AM, CW, SSB, ISB,IQ 和pulse 的音频监测功能。

(2)ITU-R SM.1138-2建议书——《必要带宽的确定及其计算举例与相应的发射标志的举例》确定了各类信号的振幅、频率和脉冲调制的必要发射带宽,必要带宽是所有自动频谱管理系统的关键数据元素,频率指配需要确定发射的必要带宽[6]。

(3)ITU-R SM.1840建议书——《测量使用模拟调制信号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程序》给出了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程序的定义,建议所有制造商均使用这一测试程序定义,使此类接收机的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客观地对产品质量做出评估;其中在描述“HF 和VHF/UHF 频段的AM 调制”的灵敏度测试时明确指出“测试期间须打开自动增益控制(AGC)”[5]。

从以上三方面而言,模拟调制信号解调系统应具备“FM,AM, CW, SSB, ISB,IQ 和pulse 的音频监测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调制类型必须根据ITU-R SM.1138-2建议书设计相应的解调带宽,并且针对幅度类调制信号设计自动增益控制功能。

本文根据软件无线电模拟调制信号数字正交解调的通用模型,设计并在FPGA 内实现了适应各种模拟调制信号的解调架构,并基于此架构设计实现了解调带宽可调功能,以及IQ 信号增益自动调整功能,进而实现模拟调制信1 方案设计■1.1 模拟调制信号解调系统总体设计软件无线电的解调一般采用数字相干解调的方法,数字相干解调法从原理上讲与模拟相干解调法一样,然而在解调时当本地载波与信号的载波不满足同频同相时,模拟相干解调输出就会严重失真,由于正交解调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以上这些弱点,因此软件无线电的解调一般采用数字正交解调法。

ITU-RM1311建议书降低工作在400MHz频带的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

ITU-RM1311建议书降低工作在400MHz频带的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
ITU-R M.1314-1 建议书
1
ITU-R M.1314-1 建议书* 降低工作在 400 MHz 频带的 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
(ITU-R 202/8 号研究课题)
(1997-2005) 范围 本建议书提供了在雷达设计中,影响雷达发射机的无用发射特性的信息。也建议为使无用发射达到实 际可行的最小化,应该使用的发射机输出装置的某些类型。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 a) b) 可用于无线电测定业务的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 如《无线电规则》第 4.10 款规定的,无线电导航业务是一种安全业务,此外,某些其他类型的雷
3
波形选择和成形
脉冲波形类型的选择和波形成形的方式也对频谱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对兼容性也产生重要的影
响。大多数雷达,特别是那些采用单功率振荡器或功率放大器的雷达,受到使用除子脉冲之间的短暂跃迁 之外具有基本等幅的脉冲的能效和热消散的考虑的限制。可选择的波形类型是有限的。甚至在受到这些限 制的约束后,选择仍对发射频谱有着较大的影响。 雷达波形可以分类,在第一层,分为普通脉冲或未调制脉冲,波形(具有“P0”的发射指定者)和脉 冲内调制波形。尽管在波形用于频率操控阵列的情况下出现例外,脉冲内调制通常适合作为实现脉冲压缩 的一种手段。脉冲内调制又可进一步分成以下的子类: — — 连续 FM,或“啾声”脉冲; 步进啾声脉冲;
中的系统造成干扰; g) 《无线电规则》附录 3 规定了杂散或杂散域发射的最大容许功率电平,ITU-R SM.1541 建议书规 建议
定了无线电测定雷达的带外限值,
1
的信息;
在选择雷达输出装置时, 使用包括在附件 1 中的影响雷达的无用发射特性的雷达发射机设计因素
2
在实施时,在雷达中应使用最易获得的输出装置技术,以减少非谐波雷达杂散发射电平;

AIS技术特性中文版ITURM建议书

AIS技术特性中文版ITURM建议书
ITU-R M.1371-4 建议书
ITU-R M.1371-4 建议书
(04/2010)
在 VHF 水上移动频带内使用 时分多址的自动识别系统的 技术特性
M 系列 移动、无线电定位、业余
和相关卫星业务
ii
ITU-R M.1371-4 建议书
前言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卫星业务等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合理、平等、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 谱,不受频率范围限制地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书。
0000 至 9999)和航行状态 14。 消息 14 应包括下列内容: 当激活时:SART ACTIVE 根据测试:SART TEST
2.2 AIS VDL主控台
2.2.1 基站
3
识别
就船舶的识别而言,应使用适当的水上移动业务标识(MMSI),《无线电规则》第 19 条和 ITU-R M.585 建议书对此做了规定。ITU-R M.1080 建议书对第十位数字(最低有效数 字)应不适用。如果某个 MMSI 按计划出现的,则 AIS 装置应只用于发送。
PH.CHS
信道间隔(按照RR带有脚注的附录18进行编码)(1) (kHz)
PH.AIS1
AIS 1(默认为信道1)(2087)(1) (见第2.3.3节)(MHz)
PH.AIS2
AIS 2(默认为信道2)(2088)(1) (见第2.3.3节)(MHz)
PH.BR
比特率(bit/s)
PH.TS
训练序列(bit)
2.1.2 助航AIS台
2.1.3 受限基站(非VDL控制功能)
2.1.4 搜救移动航空器设备 AIS SAR 航空器台应发射位置报告消息 9 和采用消息 5 和消息 24A 及 24B 的静态数据。

【最新2018】itu-r建议书-实用word文档 (13页)

【最新2018】itu-r建议书-实用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itu-r建议书篇一:ITU-R P.1546-3建议书ITU-R P.1546-3 建议书 1ITU-R P.1546-3建议书30 MHz至3 000 MHz频率范围内地面业务点对面预测的方法(201X-201X-201X-201X年)范围本建议书对30 MHz至3 000 MHz频率范围内地面业务点对面无线电传播的预测方法做了说明。

该方法打算用于有效发射天线高度小于3 000 m、路径长度在1-1 000 km之间的陆地路径、海面路径和/或陆地—海面混合路径上的对流层无线电电路。

该方法的基础是对经验导出场强曲线进行内插/外推,而该曲线是距离、天线高度、频率和时间百分比的函数。

计算程序还包括对该内插/外推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校正,以便纳入地形净空和地物遮挡对终端的影响。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a) 考虑到在VHF和UHF波段内规划地面无线电通信业务时,需要对工程师提供规划指南; b) 对于运行于同频道或相邻频道上的发射台而言,确定所需间隔的最小地理距离以避免因远距离上对流层传播造成的不可接受的干扰,是十分重要的事项;c)附件2、附件3和附件4中给出的曲线都基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注意到a) ITU-R P.528建议书为125 MHz至30 GHz频率范围和高达1 800 km距离范围的航空移动业务提供点对面路径损耗的预测指南;b) ITU-R P.452建议书为约0.7 GHz以上频率提供地球表面上发射台之间微波干扰详细估值的指南;c) ITU-R P.617建议书为30 MHz以上频率范围和100至1 000 km距离范围的超视距无线电中继系统提供点对点路径损耗的预测指南;d)e) ITU-R P.1411建议书为短距离范围(最高1 km)室外业务提供预测指南;ITU-R P.530建议书为地面视距系统的点对点路径损耗提供预测指南,建议 1 附件1至附件8内给出的程序,应用于30 MHz至3 000 MHz频率范围内和1 km至1 000 km距离范围内对于广播、陆地移动、水上移动和某些固定业务(例如那些采用点对多点的系统)中点对面的场强预测。

遵循ITU建议测量接收机参数

遵循ITU建议测量接收机参数

遵循ITU建议测量接收机参数根据ITU 建议进行接收机参数测量Peter Kronseder8GEPJuly 2011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2根据ITU 建议进行接收机参数测量l ITU-R SM.1836建议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IF 滤波器特性的测试程序l ITU-R SM.1837建议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三阶截断点电平的测试程序l ITU-R SM.1838建议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噪声系数的测试程序l ITU-R SM.1839建议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扫描速度的测试程序l ITU-R SM.1840建议用模拟调制信号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程序新ITU 建议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3l 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IF 滤波器特性的测试程序l 标称带宽l 形状因子l 标称带宽l 测试建立:连接信号源到RF 输入l 测量所有的滤波器l 要求:测量-3dB 和/或-6dB 带宽l :频率分辨率 BW IF /100或者更好ITU 建议:ITU-R SM.1836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4ITU 建议:ITU-R SM.1836下降6dBf c下降60dBBW -60dB BW -6dB l 形状因子l 跟测量标称带宽同样的建立l -60 dB 和-6dB 带宽的比l 形状因子=BW -60dB /BW -6dB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5l 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三阶截断点电平的测试程序l 两个测试信号的RF间隔–100 kHz, 300 kHz, 1 MHz, 3 MHz ,……..l 两个测试信号的RF电平–允许的电平范围:-30 dBm 到10 dBml 用于测试的频率集合–9 kHz 到30 MHz 和20 MHz 到3000 MHzl 测量过程中的温度–没有定义温度范围l 其他标准l AGC Offl 可变衰减器 0dBl 可切换放大器 OffITU 建议:ITU-R SM.1837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6l 应用于这个建议的定义l 如果两个测试信号均通过完整的模拟信号路径(包括A/D 转换器或检波器),则接收机的测试条件被定义为“条件1”l 如果两个测试信号均从模拟信号路径传向模拟中频(IF )输出,则接收机的测试条件被定义为“条件2”l 如果一个或多个测试信号在接收机模拟信号路径的中段输出,则接收机的测试条件被定义为“条件3”l 测试程序l 设置信号源的频率f 1和f 2(f 1<="" 2),并且连接到rf="" dbm="" p="" 到10="" 灌入电平要求范围的信号(-30="" 输入l=""> ITU 建议:ITU-R SM.1837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7ITU 建议:ITU-R SM.1837前端数字部分IF2IF3A/D 测量部分前端数字部分IF2IF3A/D测量部分前端数字部分IF2IF3A/D测量部分条件1条件2条件3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8ITU 建议:ITU-R SM.1837f 1l 由于非线性,两个频率f 1和f 2的两个交调产物将出现在f 3和f 4.l f 3={(2 x f 1)–f 2}l f 4={(2 x f 2)–f 1}l IP 3电平:IP 3=P in +a/2f 2f 3f 4aITU建议:ITU-R SM.1837举例: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9ITU建议:ITU-R SM.1837举例: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10ITU建议:ITU-R SM.1838l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噪声系数的测试程序l测试的频率l接收机的设置(例如:放大器,衰减器)l测试过程中的温度l噪声系数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测试:l“增益”法l“Y-系数”法(噪声源法)l“灵敏度”方法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11ITU建议:ITU-R SM.1838 l测试条件l测试应该覆盖整个频段l接收机应该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建立l衰减器(如果有)应该设置成最小l测试过程中自动增益控制(AGC)必须关闭l“增益”法l NF=P out+174 –Gain–NF:被测系统的噪声系数(dB)–P out:系统输出的噪声功率密度(dBm/Hz)–Gain:被测系统的增益(dB).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12June 2011_V1.0 | Receiver measurements ITU | 13l 测量程序l 步骤1:连接信号源到监测接收机的输入,并且调谐监测接收机的测量频率。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BR系列建议书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BR系列建议书
RA-15拟
采取的行动
意见
BS.48-2
热带地区声音广播的频率选择
NOC
BS.80-3
高频(HF)广播的发射天线
NOC
BS.139-3
热带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射天线
NOC
BS.215-2
热带地区广播的最大发射功率
NOC
BS.216-2
热带地区声音广播的保护比
NOC
BS.411-4
高频(HF)广播的衰减容限
NOC
BT.1304-0
符合ITU-R BT.656和ITU-R BT.799建议书规定的接口的误码检测与状态信息的校验和
NOC
BT.1305-1
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作为符合ITU-R BT.656和ITU-R BT.799建议书规定接口的附属数据信号
NO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T.1306-7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纠错、数据成帧、调制和发射方法
BS.2076-0
音频定义模型
NOC
6/450(Rev.1)号文件
ITU-R BS.[BW64]新建议书草案–元数据进行音频节目素材国际交换的长文件格式
UNA
CACE/747
提议ADD
ITU-R BT系列建议书
广播业务(电视)
ITU-R
建议书
建议书标题
RA-15拟
采取的行动
意见
BT.417-5
在规划模拟地面电视业务时可能寻求的对最低场强的保护
高频发射与接收天线的特性和方向图
NOC
BS.706-2
单声道调幅声音广播(AMDS)的数据系统
NOC
BS.707-5
PAL B、D1、G、H和I以及SECAM D、K、K1和L地面电视系统多路伴音的传输

ITURM.13141建议书

ITURM.13141建议书

ITU-R M.1314-1建议书*降低工作在400 MHz频带的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ITU-R 202/8号研究课题)(1997-2005)范围本建议书提供了在雷达设计中,影响雷达发射机的无用发射特性的信息。

也建议为使无用发射达到实际可行的最小化,应该使用的发射机输出装置的某些类型。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可用于无线电测定业务的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b)如《无线电规则》第4.10款规定的,无线电导航业务是一种安全业务,此外,某些其他类型的雷达例如气象雷达可以完成救生功能;c)在无线电测定业务中,为了有效地完成它们的功能雷达站发射的必要带宽是很大的;d)新出现的技术系统可能使用数字或其他技术,它们更容易受到来自雷达的无用发射的由于高峰值包络功率造成的干扰;e)ITU-R已在研究雷达系统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的问题;f)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在某些情况可能对在邻近的和有谐波关系的频带上工作的其他无线电业务中的系统造成干扰;g) 《无线电规则》附录3规定了杂散或杂散域发射的最大容许功率电平,ITU-R SM.1541建议书规定了无线电测定雷达的带外限值,建议1在选择雷达输出装置时,使用包括在附件1中的影响雷达的无用发射特性的雷达发射机设计因素的信息;2在实施时,在雷达中应使用最易获得的输出装置技术,以减少非谐波雷达杂散发射电平;* 应提请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海事无线电委员会(CIRM)、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无线电通信第1研究组和第9研究组注意本建议书。

3在必要和可能时,应使用雷达输出滤波器以降低雷达无用发射。

附件 1降低雷达系统的无用发射1 引言对未来的频谱利用率进行最大化,应对雷达发射机予以选择、设计和创新构造以使在雷达性能、大小、成本、重量、可靠性、可维护性等给定的限制条件下发射频谱衰落尽可能快。

发射频谱的边缘的衰减率(带外发射特性)和发射基线(杂散发射)是由发射机的硬件和发射波形的结构决定的。

ITU-R SM.1839建议书(接收机扫描速度)

ITU-R  SM.1839建议书(接收机扫描速度)

ITU-R SM.1839建议书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扫描速度的测试程序(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是阐述确定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技术参数的测试方法的系列建议书之一。

技术参数对这些接收机的用户至关重要。

如果制造商遵循上述方法,则不同接收机间的比较就变得十分容易。

本建议书规范了一套确定监测接收机扫描速度的测试程序。

建议所有制造商均使用这一测试程序定义,使此类接收机的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客观地对产品质量做出评估。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ITU-R在《频谱监测手册(2002年)》中多处提及了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的扫描速度,但并未提及其定义或扫描速度的测试程序;b) 扫描速度的规范与应用的测试程序息息相关;c) 扫描速度对接收机是否能够完成某些监测任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d) 定义扫描速度测试程序必须独立于接收机的设计;e) 如果所有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制造商都采用了定义完善的扫描速度测试程序,则此类接收机的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客观地对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做出评估;f) 有关扫描速度测量的补充信息,请参见ITU-R SM.2125报告–H/V/UHF监测接收机和电台的参数及测量程序,建议1 应使用附件1中的测量方法确定扫描速度。

附件 1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扫描速度的测试程序1 概述扫描速度规定了在某特定频段内的一系列频率中某接收机提供信号电平值的速率。

测量使用的单位为MHz/秒。

扫描速度应当包括所有频率切换时间、扫描结束时的回扫时间、本地振荡器稳定时间及所有计算时间产生的影响。

换言之,扫描速度参数可用于计算再次扫描所需的时间。

另外,影响扫描速度的独立因素可单独列出,这样用户便能够确定任意频率范围的再扫描时间。

2 监视接收机扫描速度测量的原理扫描速度是监测接收机的一项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在给定时间内监测接收机能够分析的发射机数量。

此参数取决于两项因素:– 监测接收机的速度(本地振荡器的稳定时间、滤波器 …)– 数字处理速度(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定向…).扫描速度是监测接收机的一种能力,用于描述特定f min和f max频段间的一个或多个猝发信号。

ITU-RRS1803建议书-有助于促进与固定和移动业务共

ITU-RRS1803建议书-有助于促进与固定和移动业务共

ITU-R RS.1803 建议书*有助于促进与固定和移动业务共用10.6-10.68 GHz和36-37 GHz频段的卫星地球探测(无源)业务无源传感器的技术和操作特性(ITU-R第232-1/7号课题)(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提供了有关在10.6-10.68 GHz和36-37 GHz频段内操作的无源传感器的干扰抑制方法,以便促进这些频段内EESS(无源)与固定和移动业务之间的共用。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10.6-10.7 GHz和36-37 GHz频段划分给作为主要业务的卫星地球探测(EESS)(无源)业务和空间研究(无源)业务;b) 根据《无线电规则》第5.482款的规定,10.6-10.68 GHz频段亦划分给作为主要业务的固定业务(FS)和移动业务(MS);c) 36-37 GHz频段亦划分给作为主要业务的固定和移动业务;d) 如ITU-R RS.515建议书所述,10.6-10.7 GHz频段对降雨、降雪、冰、海洋状态和海风的研究至关重要;e) 如ITU-R RS.515建议书所述,36-37 GHz频段对降雨、降雪、海洋冰层、水蒸汽的研究至关重要;f) 10.6-10.7 GHz和36-37 GHz频段卫星无源传感的性能和干扰标准见ITU-R RS.1028和ITU-R RS.1029建议书;g) 10.6-10.68 GHz和36-37 GHz频段无源传感器的某些技术和操作限制有助于促进与固定和移动业务对这些频段的共用,认识到已开展10.6-10.68 GHz和36-37 GHz频段无源业务与固定和移动业务之间的共用研究,以确定这些业务之间适当的共用标准,*应提请无线电通信第8和9研究组注意本建议书。

建议1无源传感器的入射角不应超过60°;210.6-10.68 GHz频段无源传感器的主波束效率不应小于85%,36-37 GHz频段无源传感器的主波束效率不应小于92%;3按像素大小定义的空间分辨率不应超过50 km;4下文注1、2和3是本建议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北京科瑞兴业 KPCI-1813 光隔 32 路模拟量采集卡 说明书

北京科瑞兴业 KPCI-1813 光隔 32 路模拟量采集卡 说明书

KPCI-1813光隔32路模拟量采集卡使用说明书北京科瑞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瑞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28号开源商务写字楼212/213室邮政编码:100086 电话:010-******** 010-******** 传真:010-********Sales E-mail: sgq@ Tech Support E-mail: lilanzhen007@第一章概述一、介绍KPCI-1813卡是一款基于PCI总线的隔离高速模拟量采集卡,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内的任一PCI插槽中,可构成实验室、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大专院校等各种领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系统,也可构成工业现场的过程监控系统。

KPCI-1813板上提供了32个模拟量输入通道,采样频率可达100KS/s、12位分辨率以及2500VDC的直流隔离保护,特别适合工业现场的应用。

KPCI-1813卡上带有一个自动通道/增益扫描电路。

在采样时,可以完成对多路选通开关的控制。

卡上的SRAM存储了每个通道不同的增益值和配置。

这个设计电路能让您对不同通道使用不同的增益,并采用单端和差分输入的不同组合方式来完成多通道采样。

KPCI-1813的采样速率可达100KS/s。

卡上带有一个4K容量的FIFO缓冲器,它能存储4K的A/D采样值。

当FIFO半满时,KPCI-1813会产生一个中断。

该特性提供了连续高速的数据传输在Windows环境下更可靠的性能。

KPCI-1813支持三种触发方式:软件触发、内部定时器触发和外部触发。

软件触发能允许用户在需要采集数据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采样值;内部定时器触发用于连续、高速的数据采集。

KPCI-1813还可以接受外部触发,允许与外部设备进行同步采样。

KPCI-1813在输入和PCI总线之间提供了2500VDC的直流隔离保护,用于保护PC 及外设免受输入线上高电压的损害。

对于那些要求数据采集系统灵活、稳定并带高级隔离保护的用户来说,KPCI-1813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CDMA 测试分析与优化建议

#CDMA 测试分析与优化建议

CDMA 1X典型问题分析案例CDMA 1X典型问题分析案例 (1)1弱覆盖问题 (3)1.1区域一 (3)1.2区域二 (4)1.3区域三 (5)1.4区域四 (6)1.5区域五 (7)1.6区域六 (8)1.7区域七 (9)1.8区域八 (10)1.9区域九 (11)1.10区域十 (12)1.11区域十一 (13)2导频污染问题 (14)2.1区域一 (14)2.2区域二 (15)2.3区域三 (15)2.4区域四 (16)2.5区域五 (17)2.6区域六 (18)2.7区域七 (19)2.8区域八 (20)2.9区域九 (21)2.10区域十 (22)2.11问题十一 (23)3干扰问题 (24)3.1区域一 (24)3.2区域二 (25)3.3区域三 (26)3.4区域四 (27)3.5区域五 (28)3.6区域六 (29)4呼叫失败问题 (30)4.1区域一 (30)4.2区域二 (31)4.3区域三 (32)4.4区域四 (33)4.5区域五 (34)4.6区域一 (35)4.7区域二 (36)5掉话问题 (37)5.1区域一 (37)5.2区域二 (39)5.3区域三 (40)5.4区域四 (41)6呼叫建立问题 (42)6.1区域一 (42)6.2区域二 (43)7邻区漏配问题 (44)7.1区域一 (44)7.2区域二 (45)8越区覆盖问题 (46)8.1区域一 (46)8.2区域二 (47)8.3区域三 (48)8.4区域四 (49)1 弱覆盖问题1.1区域一图1 天河区弱覆盖问题区域分析:太和石湖一公里处,有处覆盖弱区,RXpower在-95dBm左右。

为太和石湖基站第1扇区覆盖。

太和茶山为S11站型,做了小区分裂改造,如果一个小区分为两个扇区,相当于每扇区的功率都只有一半,有效覆盖面自然不大。

建议:核实基站方位角是否正确。

增加一小区,方位角向此片覆盖弱区。

图2 天河区弱覆盖问题区域分析:在南华工商和五仙桥北基站间,有一段覆盖弱区。

[指南]itu-rbs1770

[指南]itu-rbs1770

ITU-R BS.1771建议书对响度和实际峰值指示表的要求(ITU-R 第2/6号课题)(2006年)范围本建议书规定了遵循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其它建议书所述的响度和峰值电平算法的音频测量设备的某些需求。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无论音量单位(VU)表还是常规性峰值节目表均无法正确指示主观响度;b) 无论VU表还是常规性峰值节目表均无法正确指示一个数字信号的实际峰值电平;c) 听众可能希望来源不同和节目类型不同的音频节目具有相似的主观响度;d) 一个数字信号的实际峰值电平可能大于最大样值;e) ITU-R BS.1770建议书–测量音频节目响度和实际峰值音频电平的算法,规定了节目响度和实际峰值电平的测量方法;f) 鉴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性质,在成本效益高的测量设备中使用这些算法切实可行;g) 广播者的某些需求应通过用于指示节目响度和实际峰值电平的仪表得到满足,建议1用于测量节目响度和/或指示实际峰值电平以有助于避免数字音频信号超载的音频仪表,应达到附件1规定的要求。

附件 1对响度和实际峰值指示表的要求引言该附件旨在规定对节目响度和峰值指示表的要求。

范围该附件概括介绍了用于以下三种用途的仪表的要求:a) 使用仪器对声音节目的主观响度进行预测,测量时间较短。

b) 使用仪器对声音节目的主观响度进行预测,测量时间较长。

c) 选择性地用于指示节目信号峰值。

该仪表可能用于辅助或直接代替常规性仪表。

电子显示形式应该有两种,即第一种和第二种。

这两种显示形式的唯一区别在于清晰度不同。

第一种显示形式用于演播室。

第二种显示形式用于便携式设备,这种情况下的尺寸、重量和功耗必须达到最小程度。

定义响度单位(LU)响度单位是响度仪表的标度单位。

以响度单位表示的节目值代表节目达到 0 LU所需的衰减或增益(dB),例如,当节目值为–10LU时,将节目上调到 0 LU则需要10 dB的增益。

第一种电子显示形式分辨率为每响度单位一个或以上分段的电子显示形式。

ITU-RS.1770建议书

ITU-RS.1770建议书

ITU-R BS.1770建议书测量音频节目响度和真正峰值音频电平的算法(ITU-R 2/6号研究课题)(2006年)范围本建议书规定了用于确定主观的节目响度和真正峰值信号电平的音频测量算法。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现代的数字声音传输技术提供了一个极宽的动态范围;b)现代的数字声音产生和传输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格式的混合体,以及声音节目是采用所有这些格式制作的;c)收听者要求对于不同的声音来源和节目类型,音频节目的主观响度是相同的;d)有许多方法能够测量音频电平,但是在节目制作中采用的、现有的测量方法不能够提供主观响度的指示;e)为了节目的交换,必需有一个推荐的算法用于主观响度的客观评估;f)将来基于心理声学模型的复杂算法可能为各种各样的音频节目提供改进的响度客观测量;g)数字媒体突然地过载,因而甚至应该忽略瞬时过载,进一步考虑到h)由于通常采取的处理例如滤波或者比特率降低,峰值信号电平可能会提高;j)由于真正峰值可能出现在两个样本之间,现有的计量技术不能够反映出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真正峰值电平;k)数字信号处理的状况使实现一个算法精确地估计信号的真正峰值电平变得切实可行;l)真正峰值指示算法的使用将允许准确地指示在数字音频信号的峰值电平和限幅电平之间的净高,建议1当要求音频通道或者节目响度的客观测量要便于节目传送和交换时,应采用附件1中规定的算法;2在节目制作和后期制作中采用的、用于指示节目响度的方法可以以附件1中规定的算法为基础;3当需要指示数字音频信号的真正峰值电平时,测量方法应基于附件2中指出的准则,或者一个能提供类似或较好结果的方法,注1 —用户应该知道所测得的响度是对于主观响度的一个估计,取决于收听者、音频素材和收听条件,所测得的响度含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进一步建议1进一步的工作应该旨在扩充附件1中规定的算法,从而提供短时响度的指示;2应该考虑到如果证实新的响度算法提供的性能要明显优于附件1中规定的算法,可能需要更新本建议书。

ITU-R SM.1836建议书(IF滤波器特性)

ITU-R  SM.1836建议书(IF滤波器特性)

ITU-R SM.1836建议书1ITU-R SM.1836建议书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中频(IF)滤波器特性的测试程序(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是阐述确定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技术参数的测试方法的系列建议书之一。

技术参数对这些接收机的用户至关重要。

如果制造商遵循上述方法,则不同接收机间的比较就变得十分容易。

本建议书规范了一套IF滤波器测试程序,以确定监测接收机IF滤波器的属性。

建议所有制造商均使用这一测试程序定义,使此类接收机的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客观地对产品质量做出评估。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ITU-R已在《频谱监测手册(2002年)》中公布了推荐模拟和数字监测接收机使用的典型规范,但并未提及此类规范背后的测试程序;b) IF滤波器属性的规范与应用的测试程序息息相关;c) IF滤波器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名义带宽,而且取决于与此带宽直接相关的IF滤波器属性;d) IF滤波器参数对接收机是否能够完成某些监测任务,特别是在真实环境的条件下(调谐频率附近频谱中的高电平信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e) 如果没有已定义的测试程序和一系列待测参数,则无法评估IF滤波器的质量;f) 定义的IF滤波器质量测试程序必须独立于接收机的设计;g) 如果所有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制造商都采用了定义完善的IF滤波器质量测试程序,则此类接收机的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客观地对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做出评估;h) 有关这些IF滤波器质量测量的补充信息,请参见ITU-R SM.2125报告–H/V/UHF监测接收机和电台的参数及测量程序;j) 在比较两台接收机的性能时,会同时考虑额定IF带宽和IF滤波器的整形因子,建议1 应使用附件1中的测量方法确定IF滤波器的属性。

2ITU-R SM.1836建议书附件1测量无线电监测接收机IF滤波器特性的测试程序1 概述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的两个重要IF滤波器参数为:– 额定带宽;和– 整形因子。

2 IF滤波器额定带宽的定义与测量国际电联将监测接收机IF滤波器的带宽定为–6 dB,但相同的程序也可用于–3 dB等其它带宽。

ITU-R SM.1413-4 建议书:用于通知和协调目的的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说明书

ITU-R SM.1413-4 建议书:用于通知和协调目的的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说明书

ITU-R SM.1413-4 建议书(10/2017)用于通知和协调目的的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SM 系列频谱管理前言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卫星业务等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合理、平等、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谱,不受频率范围限制地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书。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规则和政策职能由世界或区域无线电通信大会以及无线电通信全会在研究组的支持下履行。

知识产权政策(IPR)ITU-R的IPR政策述于ITU-R第1号决议的附件1中所参引的《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

专利持有人用于提交专利声明和许可声明的表格可从http://www.itu.int/ITU-R/go/patents/en获得,在此处也可获取《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和ITU-R专利信息数据库。

电子出版2018年,日内瓦©国际电联 2018版权所有。

未经国际电联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ITU-R SM.1413-4 建议书*用于通知和协调目的的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1999-2003-2005-2014-2017年)范围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RDD)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法改进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主管部门和无线电通信局(BR)之间通知和协调数据的交换:−提供单独的全面参考源;−给出一致的、准确的、明确的数据说明,如合适,参考电联其它有关附加信息的文件;−向主管部门提供内部频率管理的资源,包括职员培训,技术数据交换,计算机系统升级和会议筹备。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数据词典、电子数据交换、协调、地面业务、空间业务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通知和协调程序涉及到一个长期开发的无线电系统;b)对于空间和地面现有系统和新的系统,有必要制定更详细的标准;c)技术的快速变化和新业务的采用将增加了特殊的数据量,并且需要一个既灵活又便于管理的数据词典;d)主管部门要能够充分和准确地确定频率管理资料和说明,以便用于内部管理,包括职员培训和会议筹备;e)不同业务和不同频段的数据定义和单位的不同给确定每个单一的数据内容带来了复杂性;f)为了成功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所交换的数据必须首先经主管部门和无线电通信局的同意并经过特殊确定;g)在不同的阶段或对于不同的业务,《无线电规则》(RR)附录4规定了一套主管部门向电联无线电通信局提供的数据,但没有详细规定其数据内容或数据格式;h)数据内容的详细定义和格式遍布在ITU-R许多文本中,包括通函和国际频率表(IFL)前言,有必要把这些信息都集中在一个文本中;*无线电通信第1研究组于2018和2019年根据ITU-R第1号决议对此建议书进行了编辑性修正。

ITU-RS731建议书在2到约30GHz频率范围进行频率协调和干扰

ITU-RS731建议书在2到约30GHz频率范围进行频率协调和干扰

ITU-R S.731-1建议书在2到约30 GHz频率范围进行频率协调和干扰估算用的参考地球站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1992-2005)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为了对无线电通信卫星系统之间的和这一类系统中的地球站与共用相同频带的其他业务台站之间的协调进行研究和相互干扰进行估算,地球站天线采用交叉极化的辐射方向图可能是有益的;b)为了进行地球站与地面接力站之间协调距离的确定及干扰的估算,以超过旁瓣峰值小的百分数的电平为基础的辐射方向图也许是适用的;S.465建议书中含有频率协调和干扰估算用的参考地球站同极化的辐射方向图;c) ITU-Rd)对地球站的交叉极化轴外增益性能已进行了若干测量,并且推导出一些在定量上相似的辐射方向图;e)可使用单一的交叉极化轴外参考方向图,该方向图包括附件1中所含的那些方向图;f)使用可实现最佳辐射方向图的天线,将导致射频频谱和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最有效利用,认识到1需要有更多的交叉极化性能实测资料;2实测的地球站天线轴外增益性能包含源天线的交叉极化辐射;3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是在源天线的主波束中测定的,建议1在缺乏有关地球站天线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的详细资料时,单一的参考辐射方向图可用于:1.1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和共用相同频带的其他业务台站之间的频率协调研究和干扰估算;1.2卫星固定业务各网络之间的协调研究和干扰估算;2对于2~30 GHz范围内的各频率,下列交叉极化辐射方向图暂定可用于所考虑的方向和主波束轴之间的夹角:G x(ϕ) = 23 – 20 log ϕ dBi 对于ϕr≤ϕ≤7°G x(ϕ) = 20.2 – 16.7 log ϕ dBi 对于7°<ϕ≤26.3°G x(ϕ) = 32 – 25 log ϕ dBi 对于26.3°<ϕ≤48°G x(ϕ) = – 10 dBi 对于48°<ϕ≤180°ϕr = 1º或100 λ/D,取其中较大者;3下列注解应视为本建议书的一部分。

ITU-R SM.2138-0建议书说明书

ITU-R SM.2138-0建议书说明书

ITU-R SM.2138-0建议书(02/2021)测量VHF/UHF频率范围内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的测试程序SM系列频谱管理ii ITU-R SM.2138-0建议书前言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是确保卫星业务等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合理、平等、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谱,不受频率范围限制地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议书。

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规则和政策职能由世界或区域无线电通信大会以及无线电通信全会在研究组的支持下履行。

知识产权政策(IPR)ITU-R的IPR政策述于ITU-R第1号决议所参引的《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

专利持有人用于提交专利声明和许可声明的表格可从http://www.itu.int/ITU-R/go/patents/zh获得,在此处也可获取《ITU-T/ITU-R/ISO/IEC的通用专利政策实施指南》和ITU-R专利信息数据库。

电子出版2021年,日内瓦©国际电联 2021版权所有。

未经国际电联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ITU-R SM.2138-0建议书1ITU-R SM.2138-0建议书测量VHF/UHF频率范围内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的测试程序(2021年)范围监测系统的场强测量精度是监管机构及其他必须开展监测业务的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诸如系统架构、典型使用/用途、尺寸要求、安装要求及其他问题等多种因素,通常很难对不同的系统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进行不同监测系统之间的基本比较,并且定期评估现有监测系统,此建议书提供了有关测试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和报告结果标准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场强测量精度、测量、测试场、露天测试场、OATS、适当的户外测试场、POTS缩略语OATS 露天测试场POTS 适当的户外测试场RF 射频SNR 信噪比UHF 超高频VHF 甚高频相关的国际电联建议书ITU-R SM.378建议书ITU-R SM.2060建议书ITU-R SM.2061建议书ITU-R SM.2096建议书ITU-R SM.2097建议书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采用建议书/报告的最新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U-R RS.1813建议书 1
ITU-R RS.1813建议书
用于1.4-100 GH z 频率范围内兼容性分析的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无源)中的
无源传感器的参考天线方向图
(2009年)
范围
本建议书为在缺乏有关实际传感器天线的其它信息时的1.4-100 GHz 频率范围内兼容性研究提供了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 )无源传感器的参考天线方向图。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如存在来自多个干扰源的集总干扰,兼容性研究宜使用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实际天线增益的参考卫星天线方向图;
b) 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 )(无源)的星载无源传感器天线通常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主波束效率,并尽量减少通过天线旁瓣接收到的能量;
c) 主要干扰源对单像素测量或峰值干扰评估的影响可能要求在天线旁瓣方向图中考虑各项最大值,
注意到
a) 在推导所建议的天线方向图时已考虑到1.4 GHz 和100 GHz 之间运行的无源传感器的特性,
建议
1 在缺少实际天线方向图的情况下,天线直径超过波长10倍时应使用下列星载无源传感器一般天线方向图的方程式1:
对于 0° ≤ ϕ ≤ ϕm 2
3 108.1)(⎪⎭⎫ ⎝⎛ϕλ⨯-=ϕ-D G G max 对于 ϕm < ϕ ≤ 69° ⎪⎪⎭⎫ ⎝⎛ϕ-⎪⎭⎫ ⎝⎛λ-⎪⎭⎫ ⎝⎛ϕλ⨯-=ϕ-)log(25log 533, 108.1max )(23D D G G max 对于 69° < ϕ ≤ 180° ⎪⎭
⎫ ⎝⎛λ--=ϕD G log 513)(
2
ITU-R RS.1813建议书
如G (ϕ) < −23 dBi ,应使用−23 dBi 一值,其中:
⎪⎪⎭⎫ ⎝⎛ληπ=222log 10 D G max ⎪⎭⎫ ⎝⎛λ-=D G log 5331 122G G D max m -λ=
ϕ
G max : 最大天线增益(dBi )
G (ϕ): 相对于全向天线的增益(dBi )
ϕ: 偏轴角(度)
D : 天线直径(m )
λ: 波长(m ) η: 天线效率(如η未知,则可假定60%为代表值)。

2 如主要干扰源有多个,或分析中需要峰值干扰值时,对于天线直径大于波长10倍的情况应使用下列星载无源传感器天线方向图的方程式2:
对于 0° ≤ ϕ ≤ ϕm 2
3 108.1)(⎪⎭⎫ ⎝⎛ϕλ⨯-=ϕ-D G G max 对于 ϕm < ϕ ≤ 69° ⎪⎪⎭⎫ ⎝⎛ϕ-⎪⎭⎫ ⎝⎛λ-⎪⎭⎫ ⎝⎛ϕλ⨯-=ϕ-)log(25log 540, 108.1max )(23D D G G max 对于 69° < ϕ ≤ 180° ⎪⎭
⎫ ⎝⎛λ--=ϕD G log 56)( 如G (ϕ) < −23 dBi ,应使用−23 dBi 一值,其中:
⎪⎪⎭⎫ ⎝⎛ληπ=222log 10 D G max ⎪⎭⎫ ⎝⎛λ-=D G log 5331 122G G D
max m -λ=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