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现代仪器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不完全整理中国海洋大学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灵敏度2. 相对标准偏差3. 检出限4. 信噪比5. 定量限二.简答题1.仪器分析方法有哪些分类?2.仪器性能指标有哪些?分别如何判定?3.常用三种仪器分析校正方法各有何特点?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等离子体2. 趋肤效应3. 通道效应4. 共振线5. 分析线6. 谱线自吸7. 光谱载体8. 光谱缓冲剂二.简答题1.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原子能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用它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能量,跃迁,转换,电磁辐射释放2.光谱分析时狭缝宽度如何选择?定性:较窄提高分辨率定量:较宽提高灵敏度3.影响原子发射谱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同教材P46-47 3-9)1)统计权重:谱线强度与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之比g i/g o成正比2)跃迁概率:谱线强度与跃迁概率成正比3)激发能:负相关4)激发温度:正相关。
但升高温度易电离。
5)基态原子数:一定实验条件下,上述条件影响因素均为常数,则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4.简述ICP :光源的组成、形成原理及特点。
组成:ICP 光源是由高频发生器和感应圈、等离子体炬管和供气系统、试样引入系统组成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磁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
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
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特点:优点:(1)检出限低,一般在10-5~10-1ug/mL。
可测70多种元素。
温度高,“通道效应”,停留时间长,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
(2)稳定性好,精密度、准确度高。
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影响小;RSD 1%。
(3)自吸效应、基体效应小,电离干扰小,无电极污染。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第一套)一、选择1.用氢焰检测器,当进样量一定时,色谱峰面积与载气流速()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有关,但不成比例2.物质的吸光系数与()因素无关。
A. 跃迁几率B. 物质结构C. 测定波长D. 溶液浓度3.下列化合物中νC=O最大者是()A.CORB.RO COC.ORCOCH2D.ORCOO CH24.下列化合物在NMR谱图上峰组数目最多的是()A. (CH3)2CHOHB. CH3CH2CH2OHC. HOCH2CH2CH2OHD.CH2CH35.表示色谱柱柱效的物理量是()A.RB. t RC. nD. V R6.Van Deemter方程中,影响A项的因素有()A. 载气分子量B. 固定相颗粒大小C. 载气流速D. 柱温7.气相色谱中,相对校正因子与()无关。
A. 载气种类B. 检测器结构C. 标准物D. 检测器类型8.化学位移δ值与下列()因素有关。
A. 电子云密度B. 溶剂C. 外磁场强度D.与A、B、C均无关二、判断:1.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2.内标法定量时,样品与内标物的质量需准确称量,但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3.在反相HPLC中,若组分保留时间过长,可增加流动相中水的比例,使组分保留时间适当。
()4.分子骨架中双键数目越多,其UV最大波长越长。
()5.在四种电子跃迁形式中,n→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6.由于简并和红外非活性振动,红外光谱中的基频峰数目常少于基本振动数。
()7.红外光谱中,基频峰峰位仅与键力常数及折合质量有关。
()8.化合物CHX3中,随X原子电负性增强,质子共振信号向低磁场方向位移。
()9.不同m/z的碎片离子进入磁偏转质量分析器后,若连续增大磁场强度(扫场),则碎片离子以m/z由大到小顺序到达接收器。
()三、填空:1. 化合物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保留时间为2.5min,死时间为0.5min,则保留因子为____。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绍兴⽂理学院《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填空题1、按照固定相的物态不同,可将⽓相⾊谱法分为_⽓固⾊谱_和⽓液⾊谱,前者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后者的固定相是涂在固体担体上或⽑细管壁上的液体。
2、按固定相外形,可将⽓相⾊谱法分为柱⾊谱(填充柱、空⼼柱)、平板⾊谱(薄层⾊谱和纸⾊谱)3、分离⾮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tr⼩,沸点⾼,tr⼤。
4、分离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tr⼩;极性⼤, tr⼤。
5、最为有效地增加柱效的⽅法是减⼩填充物的粒径。
6、电⼦从基态吸收光后跃迁到激发态,称这种吸收谱线为共振线,如果跃迁到第⼀激发态,就称之为第⼀共振线7、⾊谱分离的基本理论是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分别从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组分在⾊谱柱中的运动描述了⾊谱⾏为。
8、为使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能够更好的分离,⽓相⾊谱法常常采⽤程序升温分析模式,⽽⾼效液相⾊谱法常采⽤梯度淋洗分析模式。
9、⽓相⾊谱仪中⽓化室的作⽤是保证样品迅速完全⽓化。
⽓化室温度⼀般要⽐柱温⾼30-70℃,但不能太⾼,否则会引起样品分解。
10、在⽓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与固定液分⼦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流出⾊谱柱越慢。
11、按组份在固定相上的分离机理,⽓相⾊谱法可以分为吸附⾊谱、分配⾊谱、离⼦交换⾊谱以及凝胶⾊谱(尺⼨排阻⾊谱)等⼏种。
12、⽓相⾊谱⽓化室的作⽤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瞬间⽓化⽽不分解。
13、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反映了⾊谱柱分离能⼒的⾼低。
14、分⼦对红外辐射产⽣吸收要满⾜的条件是(1) _分⼦的振动⽅式必须是红外或⼼活性的_,(2) _某⼀振动⽅式频率与红外线对的某⼀频率相同(即能产⽣瞬时偶极矩变化)_。
15、原⼦的吸收线具有⼀定的宽度,引起原⼦吸收线变宽的主要原因是⾃然宽度,多普勒变宽和压⼒变宽(劳伦兹变宽)。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色谱分析中,固定相通常是: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以上都是2.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常用于分离蛋白质的色谱柱是:A. 反相色谱柱B. 离子交换色谱柱C. 凝胶渗透色谱柱D. 亲和色谱柱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定元素含量的关键步骤是:A. 样品的溶解B. 原子化过程C. 光谱的校准D. 检测器的灵敏度设置4. 红外光谱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通常出现在:A. 4000 cm^-1 以上B. 2000-3000 cm^-1C. 1500-2000 cm^-1D. 500-1000 cm^-15.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M+)是指:A.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B. 分子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离子C. 分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D. 分子保持完整获得一个质子形成的离子6. 核磁共振(NMR)谱中,化学位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原子核的类型B. 原子核的磁矩C. 分子中原子核的电子云密度D. 磁场的强度7. X射线衍射(XRD)分析中,布拉格定律描述的是:A. X射线的产生B. X射线的检测C. X射线的衍射条件D. X射线的衰减8. 在紫外-可见光谱法中,用于测定溶液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是:A. 吸收光谱B. 荧光光谱C. 磷光光谱D. 发射光谱9. 热重分析(TGA)通常用于研究:A. 材料的热稳定性B. 材料的光学性质C. 材料的电导率D. 材料的机械强度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一种:A. 元素分析技术B. 分子分析技术C. 表面分析技术D. 结构分析技术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固定液的选择原则是“________”。
12.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灵敏度________。
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一、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下列哪种参量不变()A.波长B.速度C.频率D.方向3.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4.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C.紫外区和xx区D.波数越大5.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C.波长越长D.波数越大6.波长为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A.B.C.124eVD.1240 eV7.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D.光的衍射8.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B.衍射和干涉C.折射D.发射9.棱镜是利用其()来分光的。
A.散射作用B.衍射作用C.折射作用D.旋光作用10.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A.光源、样品xx、检测器、计算机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级管、显示系统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二、填空题1.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能量越();反之,波长越短,能量越()。
2.在光谱分析中,常常采用色散元件获得()来作为分析手段。
3.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着光的频率变化而变化,这中现象称为()。
4.吸收光谱按其产生的本质分为()、()、()等。
5.由于原子没有振动和转动能级,因此原子光谱的产生主要是()所致。
6.当光与物质作用时,某些频率的光被物质选择性的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此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由()状态跃迁到()的状态。
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仪器分析复习题一、思考题01、现代仪器分析法有何特点?它的测定对象与化学分析方法有何不同?特点:(1)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2)分析速度快、效率高;(3)选择性较好;(4)能够满足特殊要求;(5)与化学分析相比准确度较低,低5%;(6)一般仪器价格较贵,维修使用成本较高。
仪器分析测定的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化学分析主要用于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
02、光谱分析法是如何分类的?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固体光谱;按照产生的光谱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照光谱的性质和形状又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03、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朗伯-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的关系。
A=lg(1/K)=KcL I=I0e-KcL{当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光通过厚度为L、浓度为c的均匀介质(试样)后,设其强度减弱为I,则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射率,用T表示。
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K为比例常数}04、名词解释(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共振线:在原子发射的所有谱线中,凡是有高能态跃迁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叫共振(发射)线。
灵敏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线中,凡是具有一定强度、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称为该元素的灵敏线。
最后线:最后线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光谱中特别灵敏的谱线。
分析线:这些用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特征谱线被称为分析线。
05、常用的激发源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1)目前常用的激发源是直流电弧(DCA)、交流电弧(ACA)、高压火花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
(2)ICP的形成原理:这是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温的激发光源。
当在感应线圏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载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于测定元素的是什么?A. 原子发射光谱B. 原子吸收光谱C. 原子荧光光谱D. 原子吸收线2.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通常出现在:A. 低质量数区域B. 高质量数区域C. 质量数为零的区域D. 无法确定3. 红外光谱分析中,用于测定分子中化学键振动频率的是什么?A. 紫外光谱B. 核磁共振光谱C. 红外光谱D. 拉曼光谱二、简答题1.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GC)的主要区别。
2. 描述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化学位移的概念及其对分析的意义。
三、计算题某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测得其吸光度为0.350,已知该元素的校准曲线方程为 A = 2.5C + 0.05,其中A为吸光度,C为浓度(mg/L)。
求该样品的浓度。
四、分析题某实验室使用质谱仪分析一个未知有机化合物,测得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为92。
请分析可能的元素组成,并说明如何进一步确定其结构。
五、实验操作题描述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某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B3. 答案:C二、简答题1.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GC)的主要区别在于:- 移动相不同:HPLC使用液体作为移动相,而GC使用气体。
- 分离机制不同:HPLC通常基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吸附、分配等;GC则基于分子的沸点和极性。
- 应用范围不同:HPLC适用于分析高沸点、热不稳定或非挥发性化合物;GC则适用于分析挥发性或可热解的化合物。
2. 答案: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化学位移是指氢原子在分子中由于电子云的屏蔽效应而产生的共振频率的变化。
它反映了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是确定分子结构的重要参数。
三、计算题解:将吸光度A = 0.350代入校准曲线方程 A = 2.5C + 0.05,得:0.350 = 2.5C + 0.05C = (0.350 - 0.05) / 2.5C = 0.12 mg/L四、分析题答案: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为92,可能的元素组成包括碳、氢、氧、氮等。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选择题(20道)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A,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试样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试样用量大C,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选择性高D,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准确度高2,同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A,准确性B,选择性C,重复性D,再现性3,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A,准确性B,选择性C,重复性D,再现性4,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A,精密度B,准确度C,检出限D,灵敏度第二章5,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光的散射 D 光的衍射6,光谱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研究涉及的是A,试样中各组分间的相互干扰及其消除B,光与电的转换及应用C,光辐射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跃迁D,试样中各组分的分离7,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征的能级结构,因此,光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可以获得特征的分子光谱。
根据试样的光谱,可以研究A,该试样中化合物的分子式B,试样中的各组分的分配及相互干扰C,试样的组成和结构D,试样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8,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用,光谱可以分为A,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B,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C,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D,X射线发射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9,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A,频率越低,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低B,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C,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D,频率越高,波长越高,波数越低,能量越高10,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A,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信息B,利用光的波动性C,利用光的粒子性D,利用物质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第四章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A,释放剂B,保护剂C,标准加入法D,扣除背景12,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以下特点A,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B,基体效应的阿丹重现性好C,试样量大但检出限低D,原子化效率高,因而绝对检出限低13,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A,减小背景B,作释放剂C,作消电离剂D,提高火焰温度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法是用来消除A,化学干扰B,物理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干扰15,通常空心阴极灯是A,用碳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用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抽真空C,用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D,用钨棒做阴极,待测元素做阳极,灯内充惰性气体16,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为A,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B,共存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C,火焰中待测元素产生的自吸现象D,集体元素产生的吸收17,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的干扰A,镁B,锶C,H3PO4D,H2SO41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的位置和作用A,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激发光源发出的光变为单色光B,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待测元素是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C,放在原子化器之后,并将待测元素是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D,放在原子化器之后,并将激发光源发出的连续光变为单色光19,原子吸收测定中,以下叙述和做法正确的是A,一定要选择待测元素中的共振线作分析线,绝不可采用其他谱线作分析线B,在维持稳定和适宜的光强度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C,对于碱金属元素,一定要选用富燃火焰进行测定D,消除物理干扰,可选用高温火焰第五章20有人用一个试样,分别配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测得的吸光度如下。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现代仪器分析复题选择题(20道)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选择性高。
2.同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再现性。
4.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准确度。
第二章5.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发射。
6.光谱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研究涉及的是光辐射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跃迁。
7.根据试样的光谱,可以研究试样的组成和结构。
8.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用,光谱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9.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10.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信息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
第四章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消除。
12.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以下特点: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基体效应的影响重现性好,试样量大但检出限低,原子化效率高,因而绝对检出限低。
13.在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的作用是减小背景。
14.塞曼效应法是用来消除背景干扰。
15.通常空心阴极灯是用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并在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1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为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17.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镁的干扰。
18.单色器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19.在原子吸收测定中,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待测元素中的共振线作分析线,并在维持稳定和适宜的光强度条件下,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
对于碱金属元素,应选用富燃火焰进行测定,并消除物理干扰时可选用高温火焰。
20.有人用一个试样,分别配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0.022、0.097、0.434和0.809.测量误差较小的是0.022.21.不需要选择的吸光度测量条件是测定温度。
现代仪器分析考卷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仪器不属于现代仪器分析的范畴?()A. 光谱仪B. 色谱仪C. 显微镜D. 扫地2.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哪种现象是由于电子跃迁引起的?()A. 瑞利散射B. 布鲁斯特角现象C. 康普顿效应D. 吸收光谱3. 下列哪种色谱法是基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A. 气相色谱B. 高效液相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凝胶色谱4. 下列哪种检测器是高效液相色谱中常用的?()A. 紫外检测器B.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C. 热导检测器D.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5.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下列哪种元素通常采用冷原子法进行测定?()A. 铜B. 铁C. 汞D. 铅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现代仪器分析主要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三大类。
()2. 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3.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离子质荷比来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4. 气相色谱中,固定相是气体,流动相是液体。
()5.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基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现代仪器分析中,光学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
2. 色谱法中,根据分离原理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类型。
3. 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为______,固定相通常为______。
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使样品中的______转化为______。
5. 质谱法中,通过测定离子的______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
3.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
4. 简述气相色谱中,毛细管色谱柱的优点。
5. 简述质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
现代仪器分析试题一、选择题1. 在现代仪器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快速分析B. 高分辨率C. 低成本D. 操作简单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主要用于测定哪种元素?A. 非金属B. 金属C. 稀有气体D. 有机化合物3. 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中,化学位移的单位是什么?A. HzB. ppmC. mVD. T4. 红外光谱法(IR)主要用于分析物质的哪种性质?A. 原子结构B. 分子结构C. 热性质D. 电性质5. 质谱分析(MS)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测量分子质量D. 测量元素含量二、填空题1. 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中,当溶液的吸光度增加时,其________也会增加。
2. 气相色谱法(GC)常用于分析易挥发的________和________。
3. X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________结构。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析方法。
5. 毛细管电泳(CE)分析技术是根据分析物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
三、判断题1. 质谱图上的分子离子峰代表了样品分子的实际质量。
()2. 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3.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一种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技术。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不能用于分析固体样品。
()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2. 解释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分析原理,并说明其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3. 阐述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的特点及其在有机化学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4. 描述红外光谱法(IR)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分析优势。
现代仪器分析 往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计10分,每题2分)1、振动偶合:2、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自旋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核自旋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电磁波谱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
3、核磁共振:4、质谱:二、填空题(共计15分,每空格1分)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其跃迁方式有四种类型:,,和。
各跃迁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_____。
P642、驰豫过程可以分为两类: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驰豫为有效驰豫。
3、把甲烷、一氯代甲烷、二氯代甲烷、三氯代甲烷按照氢核化学位移大小排序:>>>。
4、质谱图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重排离子峰。
三、选择题(1分×15=15分)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多选题)()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2、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配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A、0.434B、0.343C、0.443D、0.3683、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4、羰基化合物①RCOR、②RCOCl、③RCOH、④RCOF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那个离子源可以作为测定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分析的离子源()A、电子电离源B、化学电离源C、场致电离源D、激光电离源6、质谱仪有些列哪些部分组成(多选题)()A、进样系统B、离子源C、质量分析器D、检测器和记录系统7、那些原子核可以发生核磁共振现象(双选)()A、12CB、1H C.、16O D、13C8、核磁共振波谱仪由下列那几部分组成(多选题)()A、射频发射系统B、磁场系统 C.、信号接收系统D、信号处理系统9、哪个仪器可以测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A、紫外光谱仪B、红外光谱仪 C.、核磁共振谱仪D、质谱仪10、质谱主要应用于(双选题)()A、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B、化合物分子结构分析C、化合物含量测定D、原子序数测定四、简答题(40分)1、为什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5分)2、解释实际上红外吸收谱带(吸收峰)数目与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少的原因。
现代仪器分析课后练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仪器不属于光谱分析仪器?A. 原子吸收光谱仪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 旋光仪D. 气相色谱仪2.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哪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最高?A. 羟基B. 羰基C. 烯烃D. 芳香烃3. 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色谱法?A. 气相色谱B. 高效液相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质谱4.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元素的分析线最适合于火焰原子化法?A. NaB. CaC. FeD. Cu二、填空题1. 光谱分析技术按波长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色谱法按固定相状态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质谱法中的________是指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并使其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根据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________是表示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三、判断题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2.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位置与分子结构无关。
()3. 气相色谱分析中,固定相为液体,流动相为气体。
()4.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反相色谱的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
()四、简答题1.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 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有哪些应用?3. 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流程。
4.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相比,有哪些优点?五、计算题1. 某溶液在波长为 546 nm 处的吸光度为 0.68,若将其稀释至原体积的 2 倍,计算稀释后溶液的吸光度。
2. 已知某元素的分析线波长为 248.3 nm,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4 L·mol^1·cm^1,计算浓度为1.0×10^5 mol/L 的该元素溶液在 1 cm 光程下的吸光度。
3. 某样品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到一个色谱峰,其峰面积为 5000,峰高为 50,若以峰高定量,计算该峰的峰面积。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现代仪器分析复题选择题(20道)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A,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试样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B,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试样用量大C,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选择性高D,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试样用量少,准确度高2,同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A,准确性B,选择性C,重复性D,再现性3,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A,准确性B,选择性C,重复性D,再现性4,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A,精密度B,准确度C,检出限D,灵敏度第二章5,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A,光的吸收B,光的发射C 光的散射D光的衍射6,光谱分析法与其他仪器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研究涉及的是A,试样中各组分间的相互干扰及其消除B,光与电的转换及使用C,光辐射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跃迁D,试样中各组分的分离7,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征的能级结构,因此,光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可以获得特征的分子光谱。
根据试样的光谱,可以研究A,该试样中化合物的分子式B,试样中的各组分的分配及相互干扰C,试样的组成和布局D,试样中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8,依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消,光谱可以分为A,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B,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C,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D,X射线发射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9,频次、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A,频率越低,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低B,频次越低,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C,频次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D,频率越高,波长越高,波数越低,能量越高10,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A,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信息B,利用光的动摇性C,利用光的粒子性D,利用物质的折射、干预、衍射和偏振征象第四章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A,释放剂B,保护剂C,标准加入法D,扣除背景12,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以下特点A,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B,基体效应的阿丹重现性好C,试样量大但检出限低D,原子化效率高,因而绝对检出限低13,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A,减小背景B,作释放剂C,作消电离剂D,提高火焰温度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塞曼效应法是用来消除A,化学干扰B,物理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干扰15,通常空心阴极灯是A,用碳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用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抽真空C,用钨棒做阳极,待测元素做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D,用钨棒做阴极,待测元素做阳极,灯内充惰性气体16,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首要表现为A,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B,共存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C,火焰中待测元素产生的自吸现象D,集体元素产生的吸收17,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的干扰A,镁B,锶C,H3PO4D,H2SO41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的位置和作用A,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激起光源发出的光变为单色光B,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待测元素是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C,放在原子化器以后,并将待测元素是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D,放在原子化器之后,并将激发光源发出的连续光变为单色光19,原子吸收测定中,以下叙说和做法精确的是A,一定要选择待测元素中的共振线作分析线,绝不可接纳其他谱线作分析线B,在维持稳定和适宜的光强度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C,对于碱金属元素,一定要选用富燃火焰进行测定D,消除物理干扰,可选用高温火焰第五章20有人用一个试样,分别配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测得的吸光度如下。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概念分离度、分配系数、总分离效能指标、梯度洗脱、程序升温、⽓相⾊谱分析法、液相⾊谱分析法、相对保留值、反相液相⾊谱、正相液相⾊谱、⽣⾊团、助⾊团、红移、蓝移共振吸收线、共振发射线、灵敏线、锐线光源、谱线的半宽度、峰值吸收、积分吸收极化电极、去极化电极、极谱极⼤基频峰、倍频峰、基团频率荧光、磷光、振动驰豫、系间跨越、内转换、量⼦产率、荧光猝灭简答题⾊谱:1.⾊谱图上的⾊谱峰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2. 说明⽓相⾊谱与液相⾊谱⼯作原理和分析对象⽅⾯的区别。
3. ⽓相⾊谱分析和液相⾊谱分析分别适⽤于什么物质?4. 塔板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缺点?5. 如何选择⽓相⾊谱固定液?6.试述FID的检测原理。
7.何谓梯度洗脱?何谓程序升温?有何异同点?8.对固定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9.⽑细管⾊谱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很⾼的分离效率?10.试述⽓相⾊谱法的特点?11.⽓相⾊谱柱的使⽤温度如何选择?12在⽓相⾊谱分析中,测定下列组分选⽤哪种检测器?(1)蔬菜中含氯农药残留量(2)有机溶剂中微量⽔(3)痕量苯和⼆甲苯的异构体(4)啤酒中微量硫化物12.什么叫程序升温?哪些样品适宜程序升温分析?13、⾼效液相⾊谱法分为哪些类型?14、什么是梯度洗脱?它适⽤于哪些样品的分析?它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15、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紫外-可见光谱1.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的电⼦跃迁有哪⼏种类型?吸收带有哪⼏种类型?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选择什么做光源?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吸收光谱法均为吸收光谱,请从两种⽅法的原理、仪器结构和分析对象⽅⾯谈谈两者的异同点。
4.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如两种物质的λmax相同,是否为同⼀物质,如何进⼀步证实?5.物质为什么会产⽣不同的分⼦吸收光谱图?原⼦吸收光谱1. 什么叫共振线?为什么⼤部分的原⼦吸收光谱法要选择特征谱线作分析线?2、谱线变宽有⼏种⽅式?3、原⼦吸收光谱法有⼏种光源?4、说明⽕焰原⼦化法中⽕焰的种类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00  ̄ 40 cm-1 B. 200  ̄ 800 cm-1 C. 4000  ̄ 400 cm-1 D. 400  ̄ 40000 cm-1 19.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采用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时, B 是谱线变宽的首要因素。 A. 自然变宽 B. 多普勒变宽 C. 洛伦兹变宽 D. 共振变宽 20.某化合物,其红外光谱在 3000 ̄2800cm-1,1450 cm-1,1375 cm-1,725 cm-1 等处有主要吸收峰,该化 合物可能是 A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烃 2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之所以与激发光成直角,是因为 B A.要防止荧光损失和激发光过强;B.减小激发光的干扰和防止激发余光损伤检测器 C.要提高测定的灵敏度;D.减小仪器的体积 22.下列化合物中,吸收光波长最短的是 B ,吸收能量最小的是 D A. CH2=CHCH=CHCH3 ; B. CH3(CH2)5CH3 C. (CH3)2C=CHCH2CH=C(CH3)2 ;D. CH2=CHCH= CHCH=CHCH3 23.某生物制剂的气相色谱图在 3.50min 时显示一个色谱峰,峰底宽相当于 0.9min,在 1.5m 色谱柱 中理论塔板高度是 A A. 150/242cm B. 150/62cm C. 150/484cm D.150/124cm 24.根据范第姆特方程 H=A+B/u+C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H 越大,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越有利;B. 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C. 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D. 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柱效越高 25.某化合物,其红外光谱在 3100cm-1,3000cm-1,1600 cm-1,1500 cm-1,1450 cm-1,670 cm-1 等处有主 要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是 D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烃 26.在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 B 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液 C. 载气与固定液 D. 组分和载气、固定液 27.气液色谱中,待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 D A.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 B.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
C.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 D.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 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的干扰是 C
A. 背景吸收 B. 电离干扰 C. 基体干扰 D. 化学干扰 29.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D
A. 进行定性分析 B. 进行定量分析 C. 分离混合物 D. 分离混合物并进行分析测定 30.在色谱图上,相邻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 D 。 A. 理论塔板数 B. 有效塔板数 C. 塔板高度 D. 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E. 两组分的扩散速率 31.气相色谱中的最佳载气线流速就是 B 。 A. 分离度为 1.5 时的载气流速 B. H-u 曲线中曲线最低点(即板高最小的流速) C. 涡流扩散项最小时的载气流速 D. 分子扩散项最小时的载气流速 32.在一定柱长下,某组分色谱峰的宽与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C 。 A. 分配比 B. 保留时间 C. 扩散速率 D. 保留体积 33.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应为 B 。 A. 光源→单色器→样品→检测器 B. 光源→样品→单色器→检测器 C. 光源→单色器→检测器→样品 D. 光源→检测器→样品→单色器 3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 C 使吸光度值减小。 A. 分子吸收 B. 光散射 C. 电离干扰 D. 背景吸收 35.某有色溶液在 545nm 处有吸收曲线,应选择 C 为光源的分光光度计分析。 A. 空心阴极灯 B. 氢灯 C. 钨丝灯 D. 能斯特灯 36.在一定温度下,影响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 C 。 A. 入射光波长 B. 吸收液层厚度 C. 吸收介质的性质 D. 试液浓度 37.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非火焰原子化法较火焰原子化法的主要缺点是 A 。 A. 精密度低 B. 原子化效率高 C. 检测限低 D. 原子化效率低 38.近紫外光的波长约为 B 。 A. 10 ̄200nm B. 200 ̄400nm C. 400 ̄800nm D. 200 ̄800nm 39.吸光光度法的吸光度(A)读数范围一般应控制为 C 。 A. 0 ̄1 B. 0.1 ̄0.2 C. 0.2 ̄0.7 D. 1 ̄2 40.若要在紫外光区测定样品,应选用的光源是 A 谱法中光源的作用是 C 。 A. 提供样品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42.分配比越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值 B 。 A. 越小 B. 越大 C. 越接近死时间 D. 不确定 43.塔板高度(H)越高,柱效能 B 。 A. 越高 B. 越低 C. 与 H 无关 D. 不确定
一 名词解释: 1.灵敏度: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测定信号值的变 化程度。 2.激发电位∶原子从基态(能量为 E)跃迁到发射该谱线的激发态(E*)所需要的能量,称为该谱线 的激发能或者激发电位。 3.死体积(dead volume):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又指色谱柱中未被 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隙体积,即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包括色谱仪中的管路、连接头的空间、以及进样 器和检测器的空间)。 4.基体效应:样品中除了待测元素之外所有共存元素的干扰效应的总和称为基体效应。 5.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 1941 年马丁(Martin)和欣革(Synge)最早提出提出的,半经验理论, 将色谱柱比作蒸馏塔,把一根连续的色谱柱设想成由许多小段组成。在每一小段内,一部分空间为固 定相占据,另一部分空间充满流动相。组分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后,就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并假定在 每一小段内组分可以很快地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这样一个小段称作一个理论塔板(theoretical plate),一个理论塔板的长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theoretical plate height )H。经过多次分配平 衡,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蒸馏塔,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后离开蒸馏塔。由于色谱柱内的塔板数相 当多,因此即使组分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仍然可以获得好的分离效果。 6.光致发光 P105:物体因吸收光能而激发发光的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7.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 8.助色团:含有未成键 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时,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 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成为助色团。 9.振动驰豫:同一电子能级内,激发态分子以热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自己则从高 端振动能级回到低的振动能级, 10.自蚀现象:当样品浓度达到一定含量时,由于自吸严重,谱线中心的辐射完全被吸收,称为自蚀。 11.归一化法:将所有的出峰组分的含量之和按 100%计算的定量方法。 12.保留体积: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流动相的体积。 13.最后线 P32: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线中,凡是具有一定强度、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称 为该元素的灵敏线。而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光谱中特别灵敏的的谱线就是最后线。 14.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即为保留时间。 15.分子发光: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一定能量跃迁到较高的电子激发态后 ,在返回电子基态的过程中 伴随有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发光。 16.分析线:每种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有许多 ,当进行定性分析时,只要检出几条合适的谱线就可以 了,这些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特征谱线被称为分析线。 17.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种方法对同样的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 合程度。 18.化学键固相:利用硅胶表面的硅醇基(Si-OH)与有机分子成键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到载 体表面上,形成均一的、牢固的单分子薄层而构成各种性能的固定相,即称为化学键合固相。 19.系间窜跃:不同多重态之间的无辐射跃迁叫系间窜跃。 20.检出限:检出限即检测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 量(最小浓度、最小质量或最小物质的量)。以浓度表示时称作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示时称作绝对 检出限。 21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 即组分停留在固定相时 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 22.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π→π* 或 n→π*跃迁的基团。 23 精密度(Precision):使用同一方法或步骤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所得分析数据之间符合的程度。 24.调整保留时间:色谱用语,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 retention time)。 25.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 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 C 及厚度 L 的乘积成正 比。 26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ES):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 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7.基团的特征频率:在有机分子中,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官能团)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 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的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的位置,称为该基团的特征频率,对应的峰称为特 征吸收峰。 28.自吸:某元素的原子从中心发射某一边波长的辐射光必须通过边缘射出,其辐射就可能被处在边 缘的同一元素的基态或较低能态的原子吸收,因此检测器接受到的谱线强度就会减弱,这种原子在高 温区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自吸。 29.死时间(dead time):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组分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所消耗的 时间),或流动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又称流动相保留时间。 30:分离分析法(色谱法):利用物质中各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渗透能力、 迁移速率等性能的差异进行先分离后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 选择题 1.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与光源温度的关系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