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完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完美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在古代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业,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特征之一。

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

应深入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应注意中国古代的几种土地制度。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鉴于此,本课以神话传说探究为契入点着手设计。

同时,学生通过必修Ⅰ政治专题史的学习,对高中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感受,但对经济史内容相对陌生,本课是本册书第一课,所以如何实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及过渡性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1.以课文为基本蓝本。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设疑引思,探究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能力,深化情感。

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和课前准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法:布置关于中国古代四个民间传说的整理探究活动,即关于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的传说。

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情境资料,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鼓励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体验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其历史作用。

2.掌握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掌握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兼并。

4.了解古代社会农民所承担的封建义务,理解他们悲惨的生活境遇。

过程与方法1.阅读中国原始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相关史料,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变化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品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而言,从中华文明之初“王”的出现到早期国家夏商周的兴替,在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族血缘关系。

结合本课内容,从宗族血缘关系入手,引导学生领略文明曙光的无限魅力。

二.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有所涉及,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基础薄弱,只有模糊印象,故而当务之急是利用多媒体,唤醒其对历史的记忆,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把握好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体会礼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材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在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用历史发展观来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几千年前在中华大地即出现了相当高的政治文明这一史实,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认识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分析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组织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资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由组长负责合作探究。

①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国家起源历史阶段的时间、条件、标志是什么?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有哪些?③参看课本尹达先生在《衷心的祝愿》中说的那段话,谈谈你对古史传说的看法。

④夏商西周政治文化的特点各是什么?⑤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相互关系如何?⑥礼、乐的概念及其作用是什么?(二)新课导入:【情景营造】播放视频《夏商周断代工程》片断,再用河南贾湖文化遗址、夏代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及丰镐遗址这些中国早期文化遗址图片展示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植等。
2.掌握古代农业经济中的耕作方式、灌溉技术、农具发明等关键因素,理解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熟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影响因素等。
2.情感教育:强调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评价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1.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古代中国经济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2.系统讲解:详细讲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植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3.重点解析:针对教学难点,如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技术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中的创新精神和劳动智慧。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农业经济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粗浅,对古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7.联系现实,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泾华学校课时教课设计任课教师:杜绒学科:历史任课班级:高三讲课时间 2019年 10月日课时:课古代中国的农业课型新讲课题教学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目 2、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标教学农业耕种方式土地制度重点教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难点教学解说法议论法研究法方法教课过程学生自仔细研读教材达成基础知识点一学环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 .耕种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 :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前者是原始教农业的耕种方式 ,后者从春秋战国期间开始采纳。

师(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精①春秋战国期间 ,铁犁牛耕耕种方式形成讲②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环③汉代铁制农具的数目远超前代,曲柄锄、大和播种工具耧节车的出现 ,说明农拥有所改良④唐朝出现曲辕犁 ,标记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3)影响①耕种技术的改良 ,推进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②小田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种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特别提示:犁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其资料为石头 ,经过磨制而成。

铁犁出现于春秋战国期间,其资料为铁 ,经过冶炼而成思虑:耕种方式的演进,对古代农业产生什么影响二. 贫者无立足之地 (土地制度)(1)主要土地制度①商周时代 :井田制拥有土地全部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色。

②战国期间 :商鞅变法一定了土地的个人据有。

③北魏到唐先期 :均田制本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2)土地吞并及影响①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广泛的现象 ,宋朝此后特别严重。

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吞并的根根源因②疯狂的土地吞并致使农耕生产次序严重损坏,社会动乱不安,③使“均匀”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提示:三、 .深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众多 ,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2)田户缴纳的赋税 ,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根源(3)徭役是强迫公众肩负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没法忍耐 ,以致引起社会混乱思虑:有人说古代农民“交了粮 ,自由王你赞成这类看法吗?请说明原由。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探究问题一】材料一:打开课本第4页,看“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神农画面”图。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义》(1)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答案提示】神农氏创造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答案提示】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补充讲解】1、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2、曲辕犁特点:①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②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③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的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并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2、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完成学案。

2、教师的准备:(1)、编写并分发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2)、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3)、收集学生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展示片1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新课导入】师:今天我们将进入必修二经济史的学习,首先我们先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备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授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习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当今在中国、在世界很多人还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可喜的是国家领导人倡导节约型社会,厉行节俭,节俭之风已在中国刮起,愿节俭之风越刮越烈,,真正刮进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教学思路设计】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胆整合,共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宏观中国农业特点,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农业的三大基本特点。

模块二:细品中国农业特点,每一农业特点设计对应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对农业特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并且做到重难点突出,如特点三“男耕女织”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方式是本课的重点,所以精选了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模块三:情感升华: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展产生民族自豪感,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解决温饱问题仅仅三十年左右,现在世界上仍有很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响应中国领导人的号召把节俭进行到底。

【教学过程】导入:在成龙《民生》歌曲的节奏下,循环播放关于中国农业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冲击,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农业。

一、宏观中国农业特点:课本为材料,从材料中概括中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起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二)讲解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

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一)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局限性?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1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1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设计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知识梳理】★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1、演进过程:①中国农业经历了“ ”的原始阶段。

②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 技术和 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在这一时期形成。

③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便于中耕的 和便于收割的 的出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 ,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④东汉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 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 的 普及,也有利于 的开垦。

⑤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

2、认识:农业 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 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二、土地兼并现象 (土地制度)★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1、主要史实:① 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命脉。

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② 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李冰主持的 工程和郑国主持的 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③ 代,水利也有比较好的发展。

关中地区的农民创造了一种“ ”,至今还流行于 一带的干旱地区。

④黄河治理是中国水利史的重要内容。

东汉时期, 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的广袤土地得以重新耕种。

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众多的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时期北方的灌溉工具是 ,长江流域是 。

宋代 。

明清时期出现了 。

【合作探究】★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自我测试】1、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①石器 ②铁制农具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 )A .春秋战国时B .秦朝时期C .西汉时期D .东汉时期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三、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泰半之赋、沉重的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还有土地兼并。
1、泰半之赋;(赋税)
——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读史感悟:
悯农诗(唐·李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为此,在解决这一现象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①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高度集中)
②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私有土地制度的出现并发展;
③影响:
A、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因为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A、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B、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因为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C、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因为无数小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④努力:
A、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历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未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易·系辞》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材料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一、“神农”的传说1.中国农业的发源(1)地区: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传说:神农氏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应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和影响(1)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获得重要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发展历程阶段时间表现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商周期间人们利用“火耕”手段开荒营田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①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目大大超出前代铁犁汉代②出现播种工具耧车牛耕③东汉,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盈的一牛挽犁唐朝出现构造更加齐备的曲辕犁2.意义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进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进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限制中国传统农业长久以来以小田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足之地1.土地制度演变(1)商周期间:推行井田制,土地归周王全部。

(2)封建社会:①主要土地制度为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和小农土地全部制。

②在北魏至唐先期,曾推行均田制,最后受到损坏。

2.土地吞并现象(1)根本源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霸据有大量土地,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别,以致农耕生产次序的严重损坏;疯狂的土地吞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

(4)解决门路:①地主阶级:开通政治家力争改革田制,和缓土地吞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②农民阶级:提出“均匀”的要求,包含均匀地权的内容。

四、深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供给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课目的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自太古期间起,农业就逐渐占有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认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认识农业耕种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改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要点作用。

深入认识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认识依赖于土地的两个不一样的阶级;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

认识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从而知道古代中国农民蒙受的深重担担、经过认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联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经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有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由,锻炼学生的历史剖析和归纳的能力。

经过对主要耕种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认识,理解工具改革在生产发展中的要点作用,培育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育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过深入认识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育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修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供给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进行勇敢想象及适合的数理剖析和创新性思想;深入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状况的理解;运用比较法、阅读法、察看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剖析和解答。

着重启迪式教课,设计有针对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指引学生踊跃主动地进行问题研究,防止“灌注” 。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一直进行实时和适合的评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建筑了大批的世界有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经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重、难点要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色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两个阶级的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理解工具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授课课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高二(3)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三、水利的兴修1.大禹治水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3.王景治黄河(东汉)4.井渠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备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授课时间】2019年5月4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习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当今在中国、在世界很多人还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可喜的是国家领导人倡导节约型社会||,厉行节俭||,节俭之风已在中国刮起||,愿节俭之风越刮越烈||,| |,真正刮进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特点、评价【教学思路设计】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胆整合||,共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宏观中国农业特点||,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农业的三大基本特点||。

模块二:细品中国农业特点||,每一农业特点设计对应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对农业特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并且做到重难点突出||,如特点三“男耕女织”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方式是本课的重点||,所以精选了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模块三:情感升华: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展产生民族自豪感||,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解决温饱问题仅仅三十年左右||,现在世界上仍有很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响应中国领导人的号召把节俭进行到底||。

【教学过程】导入:在成龙《民生》歌曲的节奏下||,循环播放关于中国农业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冲击||,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作为必修二经济史的第一专题。

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来探讨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本课分5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中国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和徭役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四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以及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第五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说明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教法分析由于本课是经济史的第一课,具有专业术语和图片较多的特点,内容也相对枯燥。

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授探究教学法为主,通过学生研讨,学生展示,名词讲解、图片欣赏、史料研读、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许多途径感知农业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古代)的重要性,在初中的通史学习中对古代农业有一些零散的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对具体问题尤其是些专业名词了解不多。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后搜集资料,进行大胆想象、研读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习要求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强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以及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连城县培田古村落的春耕节。

请同学们看图片,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近年来每年的四月连城县的培田古村落都会举办春耕节,村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游客探寻客家耕读文化,体验春耕播种,重拾人类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

通过春耕节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生产对客家人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说客家文化是耕读文化,其实农业不仅对于客家人,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景帝以及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得出结论:农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十分重要。

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我们通常把农业称为本业商业称为末业,我们有一个成语叫本末倒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一的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

农业的定义是什么?农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属于农业。

像我们漳平永福的花卉和南洋的水仙茶就是属于农业。

但我们今天只讲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

这是因为农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迈入工业社会之前最主要的生产行业。

课本介绍: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分别以粟和水稻为主要作物的种植农业,这些是通过考古得出的结论。

那么根据传说,则是神农氏发明了农业。

【新课讲授】一、神农的传说同学们请看这则材料:展示:“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从材料中可看出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人民耕种和栽培各种作物,所以一般将他作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神农氏又被尊为炎帝,炎帝和黄帝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也被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目前无法确认历史上是否真有神农氏这个人物存在,在某个时期出现这么一个杰出人物是可能的,但如果说农业靠他一个人就有了,不太现实。

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农业应该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当然我们不要纠结于这个问题。

神农氏存不存在不知道,耒耜是存在的。

耒耜类似于今天的锹和铲,要么是木头做的,要么是骨头做的。

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

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那么,农业在我国古代的地位怎样?(学生回答)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我们按小组布置过学习任务,我们有请第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为大家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

对于古代的中国,要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因素呢?(改进生产技术)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1、耕作方式的演进:学生展示耕作方式的演进:刚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耒耜,其实耒耜的效率相当低,和当时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是相适应的。

刀耕火种,这里的刀不是指铁刀而是石刀。

当时的人们用它将树砍掉,铺在原地晒干,然后连同杂草什么的一把火烧掉。

烧掉的草木灰正好可以给土地增肥。

问题在于,由于工具的落后,没办法将树根完全清除,也就没办法让土地连成一片,只好在空地上点种。

这里掏一个洞,那里打一个眼,将种子放进去,等待它们生根发芽。

这样的生产方式相当粗放,效率很低,而且由于没有对土地的培护,种上一两年,它的肥力就消耗掉了,人们就不得不将之抛荒,等待地力的恢复。

所以当时的人要经常移地而耕,经常开荒,需要大片的土地才能养活很少的人口,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大家看图片他们就是人类早期名副其实的拓荒者。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后来逐渐被铁犁牛耕所取代,但它在落后地区还存在了很长时间。

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甚至到了新中国建国前后,云南的某些山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水平。

当然,先进的生产方式终将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

春秋时期,中国人学会了人工炼铁,使得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成为现实。

铁犁的出现十分重要,有了它,牛耕就有了可能。

其实,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饲养牛了,但以前它主要被用来吃,还有祭祀。

牛的力气很大,但如果没有铁犁的出现,它们的力气是没办法被利用的。

现在好了,有了铁犁,于是“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牛的用途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春秋战国到汉代,是铁犁牛耕从出现到普及的发展阶段,此后古代中国的传统耕作方式基本以铁犁牛耕为主。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2、生产工具的革新:学生展示生产工具的革新:古代中国的生产工具大概经历了石器和木器,青铜器到铁器的历程。

在工艺上从打制、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在远古时期,主要是用石器和木器,到了夏商周时期有少量的青铜器用于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人工冶铁的出现,铁器具有坚固耐用、锋利且经济实惠的优点。

所以发明之后很快传播开来。

到了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新式的铁制农具都诞生了。

比如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铁犁牛耕的犁也在进化,变得越来越好操作,到了唐代的曲辕犁,就已经相当完善了。

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曲辕犁一直用到现在,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没有使用机械化耕作的地区,耕田时候使用的犁,仍然是曲辕犁。

工具的改善的同时,耕作技术也有进步。

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

二牛抬杠也叫耦犁,最初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一人撒种。

需要这么多人,可能与推广牛耕初期牛还不够驯服有关。

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所用人数便可减少,二牛二人,二牛一人,都可以了。

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大概出现在东汉时期,一牛挽犁节省了牛力,也便于回转,利于山地的开垦,所以它逐渐取代了二牛抬杠。

【思考】阅读下面材料,能得出什么认识?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

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从材料可知:农业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水利的兴修——农业的保障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活动,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

请学生展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而农业的发展又依赖于水利的发展。

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

古代没有输水管道,只能是通过水渠引水,水利工程修建之后,就可以使得大量的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这是粮食产量的根本保证。

农业水利灌溉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知道了水利的重要性。

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的水利事业就不断的发展。

历经数朝,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许多水利工程不仅惠及当时,对现在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比如战国时期的郑国渠和都江堰。

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战国时,秦国逐渐强大,韩国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派水工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

计谋暴露后秦王要杀郑国,郑国说:当时韩国是派我来做间谍,这个水渠修成可能为韩国延缓几年的命,但是对秦国却是万世之功。

秦王觉得有道理,让郑国继续主持这项工程。

郑国渠总长300华里,沿途将沿山河流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使干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

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国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它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很了不起,我们来看一段都江堰的介绍。

汉朝的时候在关中地区发明了井渠法。

这种井渠法又叫坎儿井,现在新疆地区还有在用。

(念课件)东汉时期的王景治黄河,据说被他治理时候,黄河有800多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水患灾害,黄泛区的大片土地得以重新耕种。

我们再来看看灌溉工具的改进;四、土地兼并和赋税徭役沉重在我们还是孩童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教我们古诗,我想很多同学可能跟我一样,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在餐桌上浪费粮食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也会总以这首诗来教育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