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用标准化(2014版)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初中教材第十四章教学方案与教学解析

思想品德初中教材第十四章教学方案与教学解析

思想品德初中教材第十四章教学方案与教学解析第一节:教学目标与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品德修养与专题活动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品德行为。

教学要求:1. 理解并掌握品德修养的基本概念与内涵;2. 分析品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行为;4.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品德修养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2. 不同情境下的品德选择与行为。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方法1. 探究品德修养的含义与内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自身的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定义和内涵。

教学内容:a. 什么是品德修养?b. 品德修养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2. 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阅读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品德修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教学内容:a.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发现品德修养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b. 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自律与自尊。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教学方法: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a.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b.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第四节:教学评价与巩固1. 教学评价方式a. 学生表演:让学生自编自导品德修养相关的小品或小故事,通过他们的表演评价他们对品德修养的理解与应用能力;b. 考察问答:出一些情境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习反思与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身边事例中的品德修养表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的课程。

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这明确告诉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行导情,以行促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知识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与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不协调的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受社会环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因为中考的压力,其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情感目标的正确引领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重视情感教育就会削弱学生的知识掌握,影响学生成绩的取得,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和做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呢?结合多年的教学感悟,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丰富实践活动形式2009年的初二年级,我所任教的六班很多学生比较懒散,搞点集体活动都不积极,语文教师布置的每天写一篇日记对他们来说更是应付,老师们都很苦恼。

有一件事特别让我感动:五月份,根据上级安排,初二年级学生要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我和几个老师带着学生到观城五中参加社会实践,开设的课程门类丰富多彩,都是平常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看着他们的笑脸、品尝着他们第一次包的饺子、欣赏着他们制作的一件件手工作品…,我真是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为了增加趣味,老师们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拔河、跳绳等,这些大型的比赛,都需要学生必须合作的好,说实话,我们几个老师都没有把这些当回事,就是让他们玩玩罢了,可这些学生却看得很重。

课程标准2014

课程标准201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2014新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2014新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课题: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5、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要求7、教育学生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重点:1、谁也无权剥夺我的受教育权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3、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难点:1、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的义务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学方法:讨论、表演、课时安排:9课时课题:重要的一跳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教学重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教学难点:怎样解决初中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而今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同学们想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讲授新课: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重要的一跳我们常说鲤鱼跳龙门,人才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一、感觉很不同(板书)我是中学生了!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活动一: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要求: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活动二:动动手: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P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发言:略二、你准备好了吗?(板书)对我们来说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

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让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依计行事。

活动一:让第一组、第三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第二组、第四组的学生来解决。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老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老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老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2014中考政治(教科版)总复习课件:热点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社会正能量(35张PPT)

2014中考政治(教科版)总复习课件:热点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社会正能量(35张PPT)
同破坏祖国统一、分裂国家的言行作斗争;立足本职工作,敬业 爱岗;平等待人,诚实做人做事;遵守社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 秩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等。
思想品德
全效中考教科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4.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哪一方面内容?有何重要意义(或为什么能被誉为“中国 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答案】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品德
全效中考教科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3
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 从学校抓起,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 教育各领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3)A
(4)D
思想品德
全效中考教科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5)①健全法律法规,确定“好心人免责”的原则,帮助施救 者规避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③大力宣传、表彰好人好事,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
点,“年度致敬群体”的殊荣颁给了中国航天人。
思想品德
全效中考教科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6.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2014年考试大纲——修订版(思品)(印刷稿)(2014.3.18))

2014年考试大纲——修订版(思品)(印刷稿)(2014.3.18))

2014年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主导功能,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Ⅱ. 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3)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4)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6)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2)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3)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4)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5)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6)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1)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2014——2015学年度9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9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教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北师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

二、教材分析:《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四单元十二课,设计了25个框。

从总的设计思路来看,第一单元“感受时代脉动”开门见山,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体会党领导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把握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表现,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第二单元“踏上兴国之路”,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同时懂得政治生活的民主、人民积极参加国家的民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保证,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正在走向世界的状况。

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和法制建设方面的国情,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的国策和发展战略。

所以,第二单元主要是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的发展。

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国情之后,会有一种参与的意向,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懂得,每一位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公民,需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的思想,只有具备了这些思想,其行动才能更自觉有效。

第三单元“熔铸民族魂魄”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感受时代脉动”“踏上兴国之路”和第四单元“实现共同理想”之间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了“感受时代脉动”和“踏上兴国之路”两个单元之后,学生对当前世界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处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的社会,如何处理更高意义上的交往行为,即民族交往应当遵循何种规则,需要培养学生在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的问题,这是承上。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4版)修订对比综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4版)修订对比综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4版修订对比综述教育部课标修订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相对现行课程标准,其变化明显表现在:1.更加注重品德教育,凸显品德教育的观念。

一是注重学生的行为要求,即怎样做;二是注重公民意识、公民观念的培养。

从课程标准“前言”的表述,到“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达、“课程目标”的定位、具体“内容标准”的调整完善,可以说教育的指向均是品德观念、公民意识、生活态度和行为要求。

另外,在“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将国情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道德部分,也显现着加强品德教育的意图。

2.“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板块内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内容的逻辑关系更强。

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确立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三组关系。

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版块。

每一内容版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课程标准界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逻辑上更加科学合理、自然流畅。

3.部分“内容标准”的表达调整后更加完善、规范。

4.整体上更加注意减轻教学的内容分量、降低教学难度。

5.“活动建议”更有时代性、针对性。

多数“活动建议”是针对“内容标准”,切合当今社会实际来设计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课程的实施要求与建议”更加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理念的倡导,更加切合教育教学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对比(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对比(第三部分)在“内容标准”部分,第一部分“认识自我”的内容标准所涉及到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部分内容的修改均属于微调。

相比较而言,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的内容标准所涉及到的内容做了一些较大的改动。

2014.8品德备课定稿

2014.8品德备课定稿

一年级音乐教案第一课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目标: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1.歌曲《大雨和小雨》2.歌曲《大鼓和小鼓》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

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作业:男生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真题2014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真题2014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思想品德真题2014年下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该课程综合性的是______。

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②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融为一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课标中的课程综合性,①不是综合性的体现,排除A、B、C。

2.某思想品德课教师在“祝福青春”的教学中,组织学生书写并互相赠送青春寄语,鼓励学生把自己收到的青春寄语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这种教学方法是______。

A.案例教学法B.活动教学法√C.探究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解析:教学方法题,体现的是活动教学法,题目中组织学生书写并互赠青春寄语是组织了一场活动。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课程目标时,采用的是______。

A.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B.罗列学科知识点的方式C.表意目标的陈述方式D.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方式解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采用的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

4.某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进行“知识助我成长”教学中,注意从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出发,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这种做法符合______。

A.实践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综合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解析:教师注意从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出发,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的就是因材施教。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手段来实现?______A.国家宏观调控B.政府干预市场C.企业多元化经营D.价格和竞争机制√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政题。

6.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履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______。

2014《2014年山西省思品中考科目说明》解读

2014《2014年山西省思品中考科目说明》解读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有2小 题,共12分)
17. 新校长管得特别严,所谓准军事化管理。比如, 不准学生随便出校园,不许带手机,不许初三男女 生过多交往,作业量特别大,自习和周六也全部上 课,甚至默许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出格”的体 罚。校长说:“能出成绩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很快,学校的教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知名度 也越来越大,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学校,但校长的 这些做法却引起了争议。 你如何看待校长的做法?(5分)
【第18题解读】
●环境污染是目前我国的社会焦点问题,关注现实 社会,是思品学科的核心理念,也是合格公民的 基本要求。
●说理辩证,看待问题客观,材料信息处理周全, 表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等是该题的主要考查点。 ●该题采用连环问,(2)问实为“怎么办”的变式, 是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暗示。
(1)村民们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次向有关部门申 诉,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在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保 持克制,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是这次围攻化工厂,其维权 动机和过激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先对村民的动机及曾经的努力充分肯定) 但是,法律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害国家的、社 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在这起围攻事件中,村民在不辨传闻真伪的情况下,聚众化工 厂,堵塞交通,打砸厂牌,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侵犯了 对方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触犯了 法律,演变成了群体性的过激行为。 (再条理清晰地分析其围攻化工厂的错误行为,由现象到危害, 再到定性) 因此,在这起围攻事件中,村民们维权的诉求和动机是正 当的,但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是非法的。(最后是客观的结论)
不认可,可调出监控录像予以澄清。(1分) 注意:如果说“情境二”考查的是群体性 冲突中的正确行为选择,“情境一”是同 学(熟人)之间小矛盾的沟通技巧,那么 该题考查的是个体(陌生人)之间发生冲 突的应急反应,同样是一种沟通技巧,还 是宽以待人、正确机智、消除误会(或无 理取闹)的自我保护。 此题还增加了“思考”的空间,比如摄 像头的利用就是该题的伏笔,看考生是否 能看出对它的机智的利用。

2014年下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2014年下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2014年下期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何文一、教材分析及目标要求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

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

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

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本单元目标要求。

(一)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新-课-标-第-一-网第五课《自我新期待》,包括三框内容。

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设立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学校和本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根本确保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提高,加强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情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共有170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学生的新起点,据了解学生的基础比较不好,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先做人后做事为指导,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也希望能通过一些激励和创设跟他们密切相关并喜欢的话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但突出存在的以下问题:1、学生的认真做题的习惯有待提高。

2、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

3、体验感悟能力较差。

三、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学会和同学相处、追求高雅情趣”的育人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1、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2、关注学生弱势群体,认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不断提高“学困生‘成绩,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由于七年级学生基础较差,因此,不要让每一个学生落在起跑线上。

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思想道德情操,对其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升华,让他们学会做人,做到做知法、守法、用法,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

3、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学习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容板块。

每一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与道德规。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课程容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

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境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

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1.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标准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合理评价。

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含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