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22)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图形与测量问题。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介绍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3.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如何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面积或体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引起兴趣: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和测量问题,例如“你们在操场上跑步时,是如何知道跑了几圈的?”或者“如果我们要装修房间,如何计算需要多少地板?”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

2.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测量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通过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测量-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等- 测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的性质、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换算-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推荐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图形和测量。

具体包括:1.点、线、面的概念2.常见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3.用尺子、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教学目标1.能够清楚地区分点、线和面的概念2.能够认识和分类常见的图形3.能够正确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教学准备1.教师要准备几个模型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常见图形2.准备足够的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3.准备一些练习题,练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2. 学习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点、线、面,并引导学生表示它们的概念和特点。

3. 学习常见图形教师首先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等,然后一一展示出相关的模型图形,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4. 学习测量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使用测量工具,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

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

5. 练习测量技能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测量工具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给出几幅图形,要求学生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6.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1.画出下列几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

教学反思图形和测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此外,也要有足够的练习,在课堂上或课后多给学生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在做题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停课不停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系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教材分析:本节复习是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图形(线与角)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它不同于新课的教学,而是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

本课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包括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线与角的概念、特点、关系,相对于前面四年级时所学的内容来说,更为具体形象,因而容易提升较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好地复习效果。

学情分析:1.本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学习过的时间有点长,因此有些学生出现对有些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其本质,从而导致错误的情形。

2.时间久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叙述作图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画角的错误,把内外圈混淆从而画错,作平行线和垂线有部分学生不会正规作图,有不少学生会作但不会说(写)做法的现象。

设计理念: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有效的课堂复习”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采用“重现旧知—问题驱动—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学习复习方法,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归纳,梳理完善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能正确的画平行线和垂线。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素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理解线与角的相关的概念,掌握垂线、平行线的画法,量角,画角等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先独立研究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结合问题计算回答。 可能有两种答案: ① 周长比面积大。 ②无法比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
(巩固新知)
拓展训练
评价促进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教师: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它的计 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回忆梳理学过的公式,然后独立完成.
根据题意,认真做题.要充分理解:一怎样的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即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时的面积最大;二是圆心定在哪里,应是正方形的中心点,及两条对角线的交叉点。
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本练习,对公式要熟练掌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图形与测量(一)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 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检测评价
总结提升
1.说说你本课的收获
1.畅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
后记
1.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六下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并能熟练御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出示公园绿化图。

教师谈话:园丁叔叔们正在给公园进行绿化装修。

他们想给亭子刷漆,想给草坪浇水,想给喷泉清淤。

工人需要知道哪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长度、面积、体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

二.梳理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及它们的单位。

(一)复习概念及单位。

1、说一说:什么是长度?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长度是两点间的距离。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

2、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测量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说一说:什么是体积?测量体积的单位有哪些?教师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体积单位有: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复习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填表。

展示、汇报、交流。

(三)练一练1、填一填。

0.03米=()厘米 9平方米=()平方分米0.5公顷=()平方米 5升=()毫升500米=()千米 9平方分米=()平方米5000平方米=()公顷 600毫升=()升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单位换算?教师小结: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三.复习周长和面积。

1.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教师小结: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图形的周长。

2、出示图片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复习学过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及它们的关系。

(1)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面积的计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对面积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讨论。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计算。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二)》主要包括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比例尺的应用。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案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复习课旨在巩固学生对《图形与测量》单元的知识掌握,通过复习,学生应能:1. 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识别、分类及性质。

2. 正确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复习内容包括: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角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3.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识别、分类、性质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4. 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识别、分类、性质及体积的计算。

5. 测量单位及换算,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种图形的识别、分类、性质及测量方法。

难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尤其是不规则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量角器、圆规、模型(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多媒体课件。

学具:尺子、量角器、圆规、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快速回顾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的应用。

4. 互动练习: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难点突破:针对体积和面积计算,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测量工具和单位。

3.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4. 解题步骤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复习课本相关章节。

2.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3. 设计一道实际测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并计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1. 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

3. 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教案设计遵循了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图形与测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2. 知识梳理在知识梳理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那么我们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和体积呢?
二、合作探究:
1、如何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它们各有哪些单位?
学生讨论。
2、测量单位及进率。
3、平面图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4、平面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5、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查看并做出一些指导。
三、汇报点评:
长度: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
容积:升、毫升
四、巩固练习:
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7分米的圆柱形无盖形铁皮水桶,这个水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升?
五、拓展延伸:
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分米,半圆的面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课题
图形与测量
课型:复习课
教学
目标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会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一、自主尝试: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长度:米、分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厘米、毫米、
面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公顷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
容积:升、毫升
课后反思:

2022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教案(公开课) 北师大版

2022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测量》教案(公开课)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有33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22人。

学生总体反映喜欢上数学课,课上学习热情高,发言积极,善于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同学和老师之间能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但从其他客观方面分析原因,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成绩也就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教材分析:“图形的测量”复习的主要内容是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图形测量的知识,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围绕这些知识,教材在“回顾与交流”中提出了四个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2、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认识常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复习。

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导入:一座公园在进行扩建和绿化,工人在准备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提问:如果想扩建和绿化公园,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看图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板书)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长度:两点间的距离。

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

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工人要想按要求扩建和绿化公园,除了要测量图中的数据,还要知道什么?生:测量的单位。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一)》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和图形的变换等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关于平面图形的测量部分,主要包括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和测量方法的巩固,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测量和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对于复杂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面图形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以便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

2.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纸张和测量工具,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计算一些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22)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22)

教案设计日期:年月日(星期)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设计教师:课题6、图形与测量(二)学习水平识理应教学目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复习、讨论课时安1课时教具圆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第6—9题。

(1)学生回答各形体图形的体积公式(2)教师出示图形配合说明。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v正=α×α×αv长=αbh v柱= sh=α3=sh=shV =sh(2)圆柱与圆锥的联系①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联系:在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1。

1、等6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提问。

①第(1)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要注意什么?(“无盖”,如:正方形的侧面积加上1个底面积)②第(2)个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实际是求鱼缸的容积)要注意什么?(单位统一,将立方厘米换算成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相应练习。

升)(3)学生列式解答。

2、第7题。

(1)认真审题,获取有关信息。

(2)说一说你的思路。

(3)列式解答。

3、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等9题。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3)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6、图形与测量(二)v=abh v=a3 v=shv=31shs=(ab+ah+bh)×2 s=a×a×4 s=底面积×2+侧面积教研组长查阅情况作业教学体会改进建议。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等;2.掌握绘制图形的方法,如用绕点法、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图形等;3.延伸思考能力,掌握图形的变形、对称等基础知识;4.熟悉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学会使用尺、称、平等工具进行测量;5.掌握计算测量结果的方法,培养将测量结果转换成其他单位的能力;6.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绘制图形的方法和技巧;2.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图形变形、对称等基础知识;2.如何运用测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4.1 图形的基本概念1.点: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表示位置的符号。

2.直线:连续的一堆点组成的轨迹,没有宽度、厚度,但其长度无限大。

3.射线:一个固定的点和通过这个点的一个连续的直线,长度无限大。

4.线段:直线的一部分,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

5.面:由若干条直线围成的区域,有形态和大小。

4.2 图形的绘制1.用途: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2.绘制方法:用绕点法、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图形等。

4.3 图形的变形和对称1.变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改变,有伸缩、旋转、平移、翻转。

2.对称:有中心对称轴或中心对称点。

4.4 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1.长度测量:使用尺、卷尺等工具测量线段长度。

2.面积测量:使用平、尺等工具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体积测量:用无水法、注水法测量不规则多面体的体积。

4.5 实际问题的解题1.解题策略: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理解题意,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2.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场景的模拟来引起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和依据。

2.交互式教学法:教师即带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4页—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2.测量单位及进率(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

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日期:年月日(星期)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设计教师:
课题6、图形与测量(二)学习水平
识理应
教学目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复习、讨论课时安1课时教

圆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交流
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说一说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第6—9题。

(1)学生回答各形体图形的体积公式(2)教师出示图形配合说明。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v正=α×α×α v长=αbh v柱= sh
=α3 =sh
=sh
V =sh
(2)圆柱与圆锥的联系
①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联系:在等底等
高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
积的
3
1。

1、等6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提问。

①第(1)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要
注意什么?(“无盖”,如:正方形的
侧面积加上1个底面积)
②第(2)个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鱼缸的容积)要注意什
么?(单位统一,将立方厘米换算成
升)
(3)学生列式解答。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相应练习。

2、第7题。

(1)认真审题,获取有关信息。

(2)说一说你的思路。

(3)列式解答。

3、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等9题。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3)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6、图形与测量(二)
v=abh v=a3 v=sh
v=
3
1sh
s=(ab+ah+bh)×2 s=a×a×4 s=底面
积×2+侧面积
教研组

查阅情

作业教学体会
改进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