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樊晓晨,朱昭锦,韩吉龙,郭浩,朱毅.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 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469-1473. [2]张文豪,杨德刚,李建军,杨明亮,杜良杰,高峰,刘长彬,徐珮珮,郭韵,张洁,秦川,张超.脊 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践,2018,24(04):401-404. [3]张洁,杨德刚,李建军,杨明亮.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修订及解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0):1236-1240. [4]王玉明,冯雨桐,杨华东.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 理论与实践,2016,22(03):286-289. [5]朱黎婷,朱毅.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价和康复治疗现况[J].中 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2):1163-1167. [6]徐青,高飞,王磊,岳军忠,刘文国,张锋良,龙志华,余微波,李建军.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 障碍: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01):83-86.
Rehabilitation of neurogenic rectu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海南医学院曹武婷 2018.08.02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直肠是指脊髓损伤后的胃肠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胃肠道植物神经控制紊乱,导致胃排空延迟、 结肠蠕动差,致使肠转运时间延长、出现腹胀、便秘等。 也可因阴部神经、骨盆神经失支配出现大便失禁。
手术治疗
结肠造瘘术:结肠造瘘术能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有利于患者外 出活动,提升自我管理满足感,对身体形象也没有负面影响。 但目前对脊髓损伤患者何时行结肠造瘘术并没有达成专家共识。
神经源直肠的护理训练技术PPT课件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C1-4节段:C1-4椎体 C5-8、T1-4节段:-1椎体 T5-8节段:-2椎体 T9-12节段:-3椎体 L1-5节段:10-12胸椎体 S1-5、C0:12胸椎体至第1腰椎体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多见于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脊髓与结肠之间的反射弧没中断,保留了神经反射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为: – 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但患者感受
直肠
肠蠕动
粪
便
排出体外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副交感神
经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弱,特别是升结 肠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 难以克服重力,向降结肠运动。 粪团过于干燥,既与饮食结构和水平衡有关,也 与粪团在结肠内时间过长有关。
滑肌在直肠末端增厚呈环
状。
– 外括约肌(EAS):外层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排便控制
肛管内静息张力:由IAS张力性收缩维持。 肛管反射性收缩: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引起EAS反射
性收缩使肛管向相反方向扭转,以防止漏粪。 排便。
肛门主动收缩:肛提肌和EAS,作用于强制性抑制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神经源性直肠概述
临床表现
腹胀、便秘及大便失禁等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精神压力增加等
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
最影响自尊的康复问题之一
直肠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允许&注意力
脑干:开关和协调
T11-L1、2:交感神经纤维:贮便
S2-4:副交感神经纤维:排便 S2-4:阴部神经:控制外括约肌
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康复课件
泌 尿 控 制
躯体 控制 自主 控制
腹下神经
盆神经
阴 神 经
12
下尿路神经支配
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 大脑 脑干 脊髓(传导束和神经核) 周围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 躯体神经
13
膀胱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 允许 & 注意力 脑干: 开关和协调
T11 - L1,2: 交感神经纤维:贮尿 S2-4: 副交感神经纤维: 排尿
骶副交感中枢对结肠动力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逼是在尿排肌便时。
Ach
膀胱训练技术耻骨区叩击、触摸
病情变化或治疗后需重复检查
Crede法手法: 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以避免耻骨上加压尿液返流引起( 肾副盂交积水感。神经纤维)
(内括约肌 )
(躯体神经)
(外括约肌 )
15
交感神经
T11~L1,2发出,分布到平滑肌 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使以α肾上腺素能
肛门括约肌由结肠壁平滑肌构成。 中央(中枢神经)主要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参与肠道运动调节。 A:交感神经激动α受体,使膀胱基底部收缩
上尿路的状态
要对下尿路功能进行具体诊断,光有病史 和普通临床检查是不够的!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基石
尿流动力学检查
明确膀胱容量压力关系 确定储尿/排尿的障碍 有的放矢,处理障碍
3
神经源膀胱 被临床遗忘的角落
神经源膀胱不少见 系统的膀胱处理很少见 有排尿能力不等于没有神经源膀胱 泌尿系统是最常见的感染来源之一 肾功能障碍是死亡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4
神经源性膀胱
定义神经源性膀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 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 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肠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结肠:吸收水分和盐类,推 进粪便前进
乙状结肠:固态粪便形成
直肠:储存粪便、感受扩张、 察觉粪质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A:准备阶段 耻骨直肠肌、内外肛门括约肌 收缩 B:开始阶段 肛门括约肌及外括约肌松弛。 肛提肌、腹部肌肉、膈肌收缩 C:完成阶段 内外括约肌松弛。直肠收缩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物及 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体格检查
精神状态 了解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 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运动、感觉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及感觉,SCI患者应确定运动和感觉受
损的平面程度。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 多见与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 脊髓与结肠之间的反射弧没有中断,保留了神经反射功能 • 主要表现:
1、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但感受便意的 能力下降
2、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张力增加,直肠肛门协调性受损,结肠通 过时间延长,常导致患者便秘和腹胀 当病变发生在L2-L4节段,排便抑制受损
二、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
手指直肠刺激可缓解神经肌肉痉挛,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结肠尤其是 降结肠的蠕动 具体操作: 1、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缓缓插入直肠 2、在不损坏直肠粘膜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
并缓慢牵伸肛管,诱导排便反射 3、刺激时间:持续1分钟/次,间隔2分钟可再次进行
三、腹部按摩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四、排便体位(二)
脊髓损伤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 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的触觉及针刺觉; – 通过直肠指检,评估外扩约肌的张力等
12
12
3.辅助检查
• 腹部平片与结肠镜、肛镜等内镜检查等:
– 有无肠道结构性异常
• 直肠动力学检查
– 肛管直肠测压了解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以及结肠运动;
• 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 了解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有无失神经现象
• 盐水灌肠实验:
• 刺激时,直肠和括约肌同时收缩 • 停止刺激后肛门外括约肌立即舒张,而直肠则缓
慢松弛,引起自发性排便
25
25
8.药物治疗
• 新斯的明:
– 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肠道患者肠道蠕动 – 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而增加对结肠的副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入
• 西沙比利:
– 可减少神经源性肠道的便秘,缩短传输时间
26
26
8.药物治疗
23
6.灌 肠
• Christensen 等发现利用具有节制功能的导管 装置进行灌肠,可增强排便控制能力,提高生 活质量
• 具体操作为:
– 将导管插入直肠,在给药时在肛门附近利用气囊固 定导管使其不易脱出,给药结束后放气囊,将导管 拔出
24
24
7.Brindley型骶神经前根(S1~S4)刺激
• 该刺激器除了诱发排尿反射外,尚可用于诱发排 便
• 了解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影响胃直肠功能 的疾病病史
• 了解发病前、后的肠道功能和排便模式,如完成排便所需 时间、排便频率、大便的性状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 物及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10
10
2.体格检查
12
12
3.辅助检查
• 腹部平片与结肠镜、肛镜等内镜检查等:
– 有无肠道结构性异常
• 直肠动力学检查
– 肛管直肠测压了解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以及结肠运动;
• 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 了解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有无失神经现象
• 盐水灌肠实验:
• 刺激时,直肠和括约肌同时收缩 • 停止刺激后肛门外括约肌立即舒张,而直肠则缓
慢松弛,引起自发性排便
25
25
8.药物治疗
• 新斯的明:
– 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肠道患者肠道蠕动 – 主要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而增加对结肠的副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入
• 西沙比利:
– 可减少神经源性肠道的便秘,缩短传输时间
26
26
8.药物治疗
23
6.灌 肠
• Christensen 等发现利用具有节制功能的导管 装置进行灌肠,可增强排便控制能力,提高生 活质量
• 具体操作为:
– 将导管插入直肠,在给药时在肛门附近利用气囊固 定导管使其不易脱出,给药结束后放气囊,将导管 拔出
24
24
7.Brindley型骶神经前根(S1~S4)刺激
• 该刺激器除了诱发排尿反射外,尚可用于诱发排 便
• 了解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影响胃直肠功能 的疾病病史
• 了解发病前、后的肠道功能和排便模式,如完成排便所需 时间、排便频率、大便的性状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 物及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10
10
2.体格检查
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PPT课件
以及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系统状况和患者需求相一致。
✓肠道管理使用的方法和需要的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损伤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晓晨,朱昭锦,韩吉龙,郭浩,朱毅. 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 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21,27(13):1469-1473. [2]张文豪,杨德刚,李建军,杨明亮,杜 良杰,顶峰,刘长彬,徐珮珮,郭韵,张洁, 秦川,张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 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致骶髓内排便反射中心过度活泼,这可能被
躯侵入体性感技觉术:信功号能的性神输经入电所刺激改Pr变ax。is 电FES刺激、非侵
分 入系统性磁刺激骶神经根诱导脊髓损伤患者排便,
型
可术等应用于治硬疗膜便外或失骶禁神。经前特根别电是极植对入合并外周神 经损伤的患者应该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非侵入性腹带刺激技术:外周外表神经刺激
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 刺激肠壁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腹下神经传入至骶髓 (S2-4)的排便中枢,引发短暂的直肠收缩;同时冲动上 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来自环境和个体生理需要的 输入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便意。如周围环境允许,大 脑皮层即发出冲动,通过深吸气、收缩膈肌增加胸腔压 力,收缩腹壁增加腹内压,同时大脑皮层发出下传信号 兴奋脊髓排便反射,通过兴奋S2-4的副交感神经抑制盆 底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加直肠收缩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松弛,盆底下降, 直肠肛门角变直,肛管阻力减小,使粪便排出体外。
SCI后排便障碍发生机制
•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与S2-4的副交感神经的联
系中断,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大脑对骶髓排便中 枢的控制机能丧失,排便活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 制,排便行为只有通过脊髓反射来进行。如果排 便反射弧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如腰骶段脊髓或阴 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环断裂等,就会导致排 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肠道管理使用的方法和需要的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损伤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晓晨,朱昭锦,韩吉龙,郭浩,朱毅. 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 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21,27(13):1469-1473. [2]张文豪,杨德刚,李建军,杨明亮,杜 良杰,顶峰,刘长彬,徐珮珮,郭韵,张洁, 秦川,张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 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
致骶髓内排便反射中心过度活泼,这可能被
躯侵入体性感技觉术:信功号能的性神输经入电所刺激改Pr变ax。is 电FES刺激、非侵
分 入系统性磁刺激骶神经根诱导脊髓损伤患者排便,
型
可术等应用于治硬疗膜便外或失骶禁神。经前特根别电是极植对入合并外周神 经损伤的患者应该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非侵入性腹带刺激技术:外周外表神经刺激
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 刺激肠壁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腹下神经传入至骶髓 (S2-4)的排便中枢,引发短暂的直肠收缩;同时冲动上 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来自环境和个体生理需要的 输入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便意。如周围环境允许,大 脑皮层即发出冲动,通过深吸气、收缩膈肌增加胸腔压 力,收缩腹壁增加腹内压,同时大脑皮层发出下传信号 兴奋脊髓排便反射,通过兴奋S2-4的副交感神经抑制盆 底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加直肠收缩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松弛,盆底下降, 直肠肛门角变直,肛管阻力减小,使粪便排出体外。
SCI后排便障碍发生机制
•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与S2-4的副交感神经的联
系中断,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大脑对骶髓排便中 枢的控制机能丧失,排便活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 制,排便行为只有通过脊髓反射来进行。如果排 便反射弧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如腰骶段脊髓或阴 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环断裂等,就会导致排 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总结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患病率随损伤后时间增长而增长,其中部分问题是得旳能够提前预防。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管理旳目旳是重新建立肠道排空控制能力,脊髓损水平和严重程度是决定 肠道管理策略时应考虑旳主要原因。 ✓成功旳排便计划应引起可预测旳、规律旳、彻底旳肠道排空,同步不引起尿失禁和自主神经反 射异常。 ✓有效旳肠道管理方案需要考虑饮食和营养原因、必要时旳药物使用,以及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 系统情况和患者需求相一致。 ✓肠道管理使用旳措施和需要旳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损伤水平、病损程度、对肠道功能旳 后续效应等。 ✓每名脊髓损伤患者旳情况都是独特旳,肠道管理计划旳制定需要个性化。
SCI后排便障碍发生机制
•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与S2-4旳副交感神经旳联络中断, 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大脑对骶髓排便中枢旳控制机能丧失, 排便活动失去大脑皮层旳控制,排便行为只有经过脊髓反 射来进行。假如排便反射弧旳某个环节被破坏,如腰骶段 脊髓或阴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环断裂等,就会造成排 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II.灌肠剂节制导管灌肠(enema continence enema, ECE) 是指利用专门设计旳充气囊导管,插入到直肠内并充气, 使其保持在直肠内;给肠内灌肠剂时保持充气状态,然 后气囊放气取出导管并清空肠内容物。
药物使用
促胃肠道动力药:西沙必利、普卢卡必利、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新斯旳明等。 栓剂:活性成份多是比沙可啶和甘油
电、磁刺激
经过使用局部电刺激能够提升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肌力,从而增长排便旳 控制能力:电刺激躯体神经系统可变化内脏功能。短时间肛周电极电刺激可造 成肛门括约肌收缩压力增长。脊髓损伤后神经信号克制降低,造成骶髓内排便 机 反射中心过分活跃,这可能被躯体感觉信号旳输入所变化。电刺激、非侵入性 制 磁刺激骶神经根诱导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可应用于治疗便失禁。尤其是对合并 外周神经损伤旳患者应该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第六节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 由支配肛门括约肌的下运动神经元或外周神经病 变引起 • 多见于圆锥或马尾神经病变、多发神经病、盆腔 手术等 • 主要表现为: –脊髓排便反射消失,无便意;肛门括约肌静息 张力降低 –结肠运转时间显著延长,从而出现排便困难 –直肠肛门协调运动受损,腹压增加时会出现 “漏粪”现象。
–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的触觉及针刺觉; –通过直肠指检,评估外扩约肌的张力等
11
3.辅助检查
• 腹部平片与结肠镜、肛镜等内镜检查等:
–有无肠道结构性异常
• 直肠动力学检查
–肛管直肠测压了解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以及结肠 运动;
• 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了解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有无失神经现象
• 盐水灌肠实验:
形运动并缓慢牵伸肛管,诱导排便反射。
17
3.腹部按摩
• 作用
–能增强直肠蠕动动力 –缩短结肠通过时间 –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 –减轻腹胀,增加每周的大便次数
• 方法
–可从盲肠部位开始,顺着结肠的走行,沿 顺时针方向走行,每天至少15分钟
18
4.排便体位
• 可采用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位或者坐
位
–此时重力作用可使大便易于通过
–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患者自尊、减少
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 ;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19
4.排便体位
• 脊髓损伤的患者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 辅助装置包括:
–一站立台和一改良马桶 –站立台可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
• 如果使用具有视觉反馈装置的改良冲水马桶 装置可以显著减少排便的护理时间
9
2.体格检查
• 精神状态: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 定与处理
1
1
(一)概 述
• 定义:
– 是指支配肠道的中枢或者周围神经结构受损或 功能紊乱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
• 病因:
– 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 – 脑肿瘤
2
2
(一)概 述
• 临床表现:
–
大便失禁或大便排空困难
–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精神压力增加等
–
3
3
(一)概 述
• 方法
18
18
4.排便体位
• 可采用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பைடு நூலகம்或者坐位
– 此时重力作用可使大便易于通过
– 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患者自尊、减少
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 ;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19
19
4.排便体位
• 脊髓损伤的患者
–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 辅助装置包括:
比并不能改善直肠功能
• 单纯增加膳食纤维对提高直肠管理的
21
21
5.饮食管理
• 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 可适量摄入亲水性食物,从而增加粪便容积
和流动次性,缩短结肠通过时间
• 也可摄人适量的液体(不含酒精、咖啡、利
尿剂等)
22
22
6.灌 肠
• 小剂量药物灌肠
– 15分钟后即会出现肠蠕动 – 可减少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 – 适用T6以上的SCI患者
气囊,将导管拔出
24
24
7.Brindley型骶神经前根(S1~S4)刺激
• 该刺激器除了诱发排尿反射外,尚可用于诱
发排便
• 刺激时,直肠和括约肌同时收缩 • 停止刺激后肛门外括约肌立即舒张,而直肠
1
1
(一)概 述
• 定义:
– 是指支配肠道的中枢或者周围神经结构受损或 功能紊乱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
• 病因:
– 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 – 脑肿瘤
2
2
(一)概 述
• 临床表现:
–
大便失禁或大便排空困难
–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精神压力增加等
–
3
3
(一)概 述
• 方法
18
18
4.排便体位
• 可采用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பைடு நூலகம்或者坐位
– 此时重力作用可使大便易于通过
– 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患者自尊、减少
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 ;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19
19
4.排便体位
• 脊髓损伤的患者
–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 辅助装置包括:
比并不能改善直肠功能
• 单纯增加膳食纤维对提高直肠管理的
21
21
5.饮食管理
• 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 可适量摄入亲水性食物,从而增加粪便容积
和流动次性,缩短结肠通过时间
• 也可摄人适量的液体(不含酒精、咖啡、利
尿剂等)
22
22
6.灌 肠
• 小剂量药物灌肠
– 15分钟后即会出现肠蠕动 – 可减少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 – 适用T6以上的SCI患者
气囊,将导管拔出
24
24
7.Brindley型骶神经前根(S1~S4)刺激
• 该刺激器除了诱发排尿反射外,尚可用于诱
发排便
• 刺激时,直肠和括约肌同时收缩 • 停止刺激后肛门外括约肌立即舒张,而直肠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康复护理课件)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肠道功能训练★
➢合理安排饮食:多水和纤维素,少油和高蛋白 ➢定时排便:既往习惯 ➢促进直结肠反射:手指直肠刺激,持续1分钟间歇2分钟 ➢排便体位:蹲或坐,左侧卧 ➢指导腹部按摩: 三指环形按摩,5-10分钟/次,2次/日 ➢指导腹肌运动: 深吸气,下腹用力,排便动作 ➢指导盆底肌肉运动 :平卧,下肢并拢屈膝轻抬臀,缩肛、提肛10-20次/组,4-6组/日
谢谢观看!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案例
患者,截瘫。双乳头上3CM以下感觉运动丧 失,双上肢肌力3级。诉排便困难,7-10天 排便一次。肛门指诊发现肛门括约肌紧张, 肛管内大便嵌塞,肛周反射正常。问题:该 患者为何种 肠道障碍类型?如何护理?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肠道护理技术的概述
➢应用: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源性大肠 ➢目的:降低便秘和大便失禁发生率 ➢降低药物依赖性 ➢帮助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射 ➢帮助建立排便规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肠道功能训练
➢腹部按摩 : 自右向左沿着患者的结肠解剖位置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方向,做顺时针环状按摩。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技术
肠道功能训练
➢注意事项: 尽早开始 主动有预见性的干预,避免功能障碍加重 膳食纤维促进肠蠕动,初次每天不应少于15g 手指直肠刺激易引起自主神经反射,观察血压、体征 灌肠者注重观察,预防并发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9
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 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的脊髓损伤引起 一种无反射肠道功能障碍,特征为肠 肌丛保留完整,能连续的缓慢的推进 大便,而阴部神经、骨盆神经等中断, 排便的低级反射弧被破坏,肛门外括 约肌、盆底肌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发 生大便失禁。
3
2020/11/29
4
正常排便发生机制
2020/11/29
16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患病率随损伤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中部分问题是得的可以提前预防。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管理的目标是重新建立肠道排空控制能力,脊髓损水平和严重程度是决定 肠道管理策略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排便计划应引起可预测的、规律的、彻底的肠道排空,同时不引起尿失禁和自主神经反 射异常。 ✓有效的肠道管理方案需要考虑饮食和营养因素、必要时的药物使用,以及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 系统状况和患者需求相一致。 ✓肠道管理使用的方法和需要的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损伤水平、病损程度、对肠道功能的 后续效应等。
2020/11/29
5
SCI后排便障碍发生机制
•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与S2-4的副交感神经的联系中断,神经传导 功能受损,大脑对骶髓排便中枢的控制机能丧失,排便活动失去大 脑皮层的控制,排便行为只有通过脊髓反射来进行。如果排便反射 弧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如腰骶段脊髓或阴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 环断裂等,就会导致排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2020/11/29
9
手法干预
手指肛门- 直肠刺激可增强脊髓损伤患者左半结肠 蠕动波,促进结肠蠕动。早餐后出现胃扩张也可激活 肠道蠕动和排便反射。
2020/11/29
10
电、磁刺激
通过使用局部电刺激可以提高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肌力,从而增加排便的 控制能力:电刺激躯体神经系统可改变内脏功能。短时间肛周电极电刺激可导 致肛门括约肌收缩压力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信号抑制降低,导致骶髓内排便 机 反射中心过度活跃,这可能被躯体感觉信号的输入所改变。电刺激、非侵入性 制 磁刺激骶神经根诱导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可应用于治疗便失禁。特别是对合并 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应该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2020/11/29
6
神经源性直肠的治疗策略
【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推荐的 功能改善方法包括:建立均衡饮食、足够液体和纤维的摄入、 增加日常活动、尽可能减少或不服用导致便秘的药物。
• 如果上述方法失败,可使用促胃动力药物。
• 粪便嵌塞的管理建议分步进行,先手动排便,如不成功可口 服兴奋刺激剂,最终使用甘油保留灌肠或手术。
II.灌肠剂节制导管灌肠(enema continence enema, ECE) 是指利用专门设计的充气囊导管,插入到直肠内并充气, 使其保持在直肠内;给肠内灌肠剂时保持充气状态,然 后气囊放气取出导管并清空肠内容物。
2020/11/29
12
药物使用
促胃肠道动力药:西沙必利、普卢卡必利、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新斯的明等。 栓剂:活性成分多是比沙可啶和甘油
Rehabilitation of neurogenic rectu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2020/11/29
2018.08.02
1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直肠是指脊髓损伤后的胃肠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胃肠道植物神经控制紊乱,导致胃排空延迟、 结肠蠕动差,致使肠转运时间延长、出现腹胀、便秘等。 也可因阴部神经、骨盆神经失支配出现大便失禁。
2020/11/29
7
治疗手段
电磁刺激
饮食管理
手法干预
辅具使用
灌肠处理
2020/11/29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8
饮食管理
脊髓损伤多学科协会推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每天25~30g,近年 研究发现SCI患者饮食中增加纤维,对便秘也存在负作用,并不能促进 “正常肠功能”,甚至可能有相反的作用,如产气、腹胀等,尚不能对 SCI患者建议予以高纤维饮食。有关纤维素的摄入量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测定。
侵入性技术:功能性神经电刺激Praxis FES 系统
分
硬膜外或骶神经前根电极植入术等
型 非侵入性腹带刺激技术:外周表面神经刺激
2020/11/29
11
灌肠处理
I. 马龙顺行节制性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 MACE) 是指通过手术制造灌肠入口并进行结肠灌 洗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刺激结肠蠕动,并利用灌肠 液清空结肠和直肠,防止便失禁和便秘。
20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9
15
脊髓损伤后发生肠蠕动变缓、括约肌失控制、运动灵巧性失控制,肠道功能障碍是 脊髓损伤患者的重大生理和心理问题。这些障碍相互作用,使肠道管理成为限制患者参与 社交的原因之一。患者常因恐惧排便而限制参与社会和其他外部活动。长期严重便秘和失 禁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此,多维度的和个性化肠道管理和康复干预尤为重要。
2020/11/29
2
神经源性直肠的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骶髓节段 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肠道功 能障碍,在C1-T10脊髓损伤的患者中最 常见,特征为排便的低级反射弧和肠肌丛 保持完整,胃结肠反射、结肠反射正常, 能缓慢的推进大便,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增强,闭合正常,但不能随意控制,盆 底肌痉挛,造成大便潴留。
• 粪便形成,结肠蠕动收缩,将粪便推向远端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 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刺激肠壁感受器,冲动 经盆神经、腹下神经传入至骶髓(S2-4)的排便中枢,引发短暂的直 肠收缩;同时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来自环境和个体生 理需要的输入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便意。如周围环境允许,大脑 皮层即发出冲动,通过深吸气、收缩膈肌增加胸腔压力,收缩腹壁 增加腹内压,同时大脑皮层发出下传信号兴奋脊髓排便反射,通过 兴奋S2-4的副交感神经抑制盆底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加直 肠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松弛,盆底 下降,直肠肛门角变直,肛管阻力减小,使粪便排出体外。
2020/11/29
13
辅助设备
✓标准直立台:站立位下可产生双倍频率的肠道蠕动,缓解便 秘。 ✓改良的马桶:使用配有电子坐浴盆的马桶,浴盆内水流可冲 入肛肠部位从而刺激肠蠕动,患者可在30min内完成排便,减 少肠道管理时间。
2020/11/29
14
手术治疗
结肠造瘘术:结肠造瘘术能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有利于患者外 出活动,提升自我管理满足感,对身体形象也没有负面影响。 但目前对脊髓损伤患者何时行结肠造瘘术并没有达成专家共识。
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 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的脊髓损伤引起 一种无反射肠道功能障碍,特征为肠 肌丛保留完整,能连续的缓慢的推进 大便,而阴部神经、骨盆神经等中断, 排便的低级反射弧被破坏,肛门外括 约肌、盆底肌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发 生大便失禁。
3
2020/11/29
4
正常排便发生机制
2020/11/29
16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患病率随损伤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中部分问题是得的可以提前预防。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管理的目标是重新建立肠道排空控制能力,脊髓损水平和严重程度是决定 肠道管理策略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排便计划应引起可预测的、规律的、彻底的肠道排空,同时不引起尿失禁和自主神经反 射异常。 ✓有效的肠道管理方案需要考虑饮食和营养因素、必要时的药物使用,以及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 系统状况和患者需求相一致。 ✓肠道管理使用的方法和需要的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损伤水平、病损程度、对肠道功能的 后续效应等。
2020/11/29
5
SCI后排便障碍发生机制
• 脊髓损伤后,大脑皮层与S2-4的副交感神经的联系中断,神经传导 功能受损,大脑对骶髓排便中枢的控制机能丧失,排便活动失去大 脑皮层的控制,排便行为只有通过脊髓反射来进行。如果排便反射 弧的某个环节被破坏,如腰骶段脊髓或阴部神经受损伤,肛管直肠 环断裂等,就会导致排便反射障碍,产生大便失禁。
2020/11/29
9
手法干预
手指肛门- 直肠刺激可增强脊髓损伤患者左半结肠 蠕动波,促进结肠蠕动。早餐后出现胃扩张也可激活 肠道蠕动和排便反射。
2020/11/29
10
电、磁刺激
通过使用局部电刺激可以提高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肌力,从而增加排便的 控制能力:电刺激躯体神经系统可改变内脏功能。短时间肛周电极电刺激可导 致肛门括约肌收缩压力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信号抑制降低,导致骶髓内排便 机 反射中心过度活跃,这可能被躯体感觉信号的输入所改变。电刺激、非侵入性 制 磁刺激骶神经根诱导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可应用于治疗便失禁。特别是对合并 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应该作为主要治疗措施。
2020/11/29
6
神经源性直肠的治疗策略
【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推荐的 功能改善方法包括:建立均衡饮食、足够液体和纤维的摄入、 增加日常活动、尽可能减少或不服用导致便秘的药物。
• 如果上述方法失败,可使用促胃动力药物。
• 粪便嵌塞的管理建议分步进行,先手动排便,如不成功可口 服兴奋刺激剂,最终使用甘油保留灌肠或手术。
II.灌肠剂节制导管灌肠(enema continence enema, ECE) 是指利用专门设计的充气囊导管,插入到直肠内并充气, 使其保持在直肠内;给肠内灌肠剂时保持充气状态,然 后气囊放气取出导管并清空肠内容物。
2020/11/29
12
药物使用
促胃肠道动力药:西沙必利、普卢卡必利、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新斯的明等。 栓剂:活性成分多是比沙可啶和甘油
Rehabilitation of neurogenic rectu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复
2020/11/29
2018.08.02
1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直肠是指脊髓损伤后的胃肠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胃肠道植物神经控制紊乱,导致胃排空延迟、 结肠蠕动差,致使肠转运时间延长、出现腹胀、便秘等。 也可因阴部神经、骨盆神经失支配出现大便失禁。
2020/11/29
7
治疗手段
电磁刺激
饮食管理
手法干预
辅具使用
灌肠处理
2020/11/29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8
饮食管理
脊髓损伤多学科协会推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每天25~30g,近年 研究发现SCI患者饮食中增加纤维,对便秘也存在负作用,并不能促进 “正常肠功能”,甚至可能有相反的作用,如产气、腹胀等,尚不能对 SCI患者建议予以高纤维饮食。有关纤维素的摄入量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测定。
侵入性技术:功能性神经电刺激Praxis FES 系统
分
硬膜外或骶神经前根电极植入术等
型 非侵入性腹带刺激技术:外周表面神经刺激
2020/11/29
11
灌肠处理
I. 马龙顺行节制性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 MACE) 是指通过手术制造灌肠入口并进行结肠灌 洗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刺激结肠蠕动,并利用灌肠 液清空结肠和直肠,防止便失禁和便秘。
20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9
15
脊髓损伤后发生肠蠕动变缓、括约肌失控制、运动灵巧性失控制,肠道功能障碍是 脊髓损伤患者的重大生理和心理问题。这些障碍相互作用,使肠道管理成为限制患者参与 社交的原因之一。患者常因恐惧排便而限制参与社会和其他外部活动。长期严重便秘和失 禁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此,多维度的和个性化肠道管理和康复干预尤为重要。
2020/11/29
2
神经源性直肠的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骶髓节段 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肠道功 能障碍,在C1-T10脊髓损伤的患者中最 常见,特征为排便的低级反射弧和肠肌丛 保持完整,胃结肠反射、结肠反射正常, 能缓慢的推进大便,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增强,闭合正常,但不能随意控制,盆 底肌痉挛,造成大便潴留。
• 粪便形成,结肠蠕动收缩,将粪便推向远端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 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刺激肠壁感受器,冲动 经盆神经、腹下神经传入至骶髓(S2-4)的排便中枢,引发短暂的直 肠收缩;同时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来自环境和个体生 理需要的输入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便意。如周围环境允许,大脑 皮层即发出冲动,通过深吸气、收缩膈肌增加胸腔压力,收缩腹壁 增加腹内压,同时大脑皮层发出下传信号兴奋脊髓排便反射,通过 兴奋S2-4的副交感神经抑制盆底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加直 肠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松弛,盆底 下降,直肠肛门角变直,肛管阻力减小,使粪便排出体外。
2020/11/29
13
辅助设备
✓标准直立台:站立位下可产生双倍频率的肠道蠕动,缓解便 秘。 ✓改良的马桶:使用配有电子坐浴盆的马桶,浴盆内水流可冲 入肛肠部位从而刺激肠蠕动,患者可在30min内完成排便,减 少肠道管理时间。
2020/11/29
14
手术治疗
结肠造瘘术:结肠造瘘术能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有利于患者外 出活动,提升自我管理满足感,对身体形象也没有负面影响。 但目前对脊髓损伤患者何时行结肠造瘘术并没有达成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