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3页)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内容。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
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
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到合适的策略,正确运用
加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和操作,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互相学习和借鉴。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是首次接触,因此会觉得陌生而又抽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测量的实际长度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 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出 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调 整学习策略。
多元反馈
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表 现,包括知识掌握、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等,为学 生提供全面的反馈信息。
建设性反馈
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改 进方向,促进其全面发展 。
评价结果应用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教学
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启发。
个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实际生活中的任务,让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整合
教材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 式,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资源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 手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6×4 5×3 2×7 5×4
3×4 2×8 4×2 7×4
5×7 5×8 2×8 2×1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个玩具盒()元,买()个,这里有()个()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8+8+8=24 8×3=24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
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
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
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本
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他们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
口诀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的运
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口诀
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2)课件(16张PPT)
方法五
方法六
座位示意图
4×8 = 32(个) 32+1 = 33(个)
座位示意图
4×8 = 32(个) 32+1 = 33(个)
学生和老师一共 32 人。而客车 共有 33 个座位,所以坐得下。
解答此类问题,通常有三个步骤: (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2)用计算结果与题中总数比较; (3)写出结论:“够”或“不够”、
6 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复习导入
4×7 = 28 5×6 = 30 2×8 = 16 5×4 = 20
3×4 = 12 4×8 = 32 3×7 = 21 6×8 = 48
9×6 = 54 5×9 = 45 7×6 = 42 9×3 = 27
二 新课探究
一种客车的座位示 意图如右,二( 1)班 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 技馆。有 2名教师和 30 名学生,坐得下吗?
(教科书第 84页例 5)
座位示意图
知道了什么?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 2名教 师和 30名学生,租右边的客车,坐得下吗?
知先道算有出2乘名客教座师位和数30,名才学能生知…道………
方法二
座位示意图
7左×边2座= 1位4 + 右7×边2座= 位14 +1最4+后14一+排5 =5个33座(位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精品教案)
教师:同学们真棒,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剩余的2个人?那这2个人怎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结:为了这剩
余的2个人还租一条
船,所以至少(就是
最少)租6条船。
通过动
手操作
活动,
提高学
生的兴
趣。
四、激励、展示教师:好,那么这个问题你怎么
列式呢?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来写一写算式。。。。。
(2)学生写完以后教师让学
生说一说,22,4,5,2各
表示什么?
最后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
们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
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
商再加上1。
也就是说,运用有余数的除
法解决这类“至少”的问题
学生写一写算式并说
一说理由。。
生1:画画来表示
4
5+1=6(条)
生2:
生3:
22÷4=5 (2)
5+1=6(条)
让学生
提醒:
写算式
的过程
中把数
字写整
齐,解
决问题
时别忘
写单
位。
422
2
5
20
4 4 4 4
2
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五、测评、达标
1.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一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至少要运多少次,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3)为什么要加“1”?
2.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二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最多”是什么意思:(3)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
教师追问:(1)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让学生提醒把这个余数舍去)
(2)同学们,想一想,刚才的租船问题和这个面包问题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结:“至少 问题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 “最多”问题计算后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
通过测评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题目
2017~2018学年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安排了:给具体事例的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结合调查活动,了解数学调查的意义,学会用“正”字统计整理数据;通过摸球游戏体会数据的随机性,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材安排的赏菊和统计最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学生非常熟悉,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二、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一些数学素材,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他们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数据,既获得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和作用。如统计天气情况时,就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统计的作用和方法,让学生对统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调查统计时严肃认真的精神态度,让他们养成做事认真、诚实、公正的好品格。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分类表示、调查、实验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能用自己的方式(画图、“正”字、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把收集和整理的数据用该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通过调查活动,初步体会数据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分析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理解并按照问题要求解题。
2.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板书、实物道具。
3.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好问题解决所需的实际情境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具体的生活问题导入本节课,引起学生兴趣。例如:一个小学生每天早饭吃两个鸡蛋,一个星期有几天不吃鸡蛋?
2. 学习活动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探讨解题思路。
•第三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相互学习提高。
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分享解题感悟,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
1.布置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加强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
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
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解
决能力。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乘加乘减概念模糊、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
方法,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
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乘减
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例 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例 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8例3 和P79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教科书P78例3 是教学有多余条件的、稍复杂的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商店里多种文具的价格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用画、填、说、算等多种形式来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画、说、算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同时利用直观的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题目意思。
2、能选择正确的数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1、开火车口算。
3×5 7×6 8×6
6×2 4×5 1×6
8×7 7×3 6×5
2、创设情境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老师想给同学们准备些奖品奖励大家,想不想?
二、学一学、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呈现如下主题图:(教科书P78例3 情境图)
师:同学们,在文具店里这么多文具,你喜欢什么作奖品?
2、提出问题:老师想买文具盒做奖品可以吗?那么,买 3 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你们会计算吗?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
学人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教学内容包括:
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PPT展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习新知识:
-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计算方法;
-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
-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课堂小结: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复述;
- 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1.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
2. 主要内容:
-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4×7=3×4=9×6=5×6=4×8=5×9=2×8=3×7=7×6=5×4=6×8=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
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课件
怎样解答?
方法二: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4×7=28(个) 28+5=33(个)
怎样解答?
方法三: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7×4=28(个) 28+5=33(个)
怎样解答?
方法四: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2×8=16(个) 2×8=16(个)
16+16+1=33(个)
知道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
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 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怎样解答? 举手发言:怎样解决问题?
先算出乘客座位数,再算出有多 少人,座位数与人数对比就知道 结果了……
怎样解答?
方法一:
座位示意图
举手发言: 怎样列算式?
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口答:买6个文具盒比买9支钢笔多花3元。
三(1)班有男生26人,女生19人,他们一起 去下面的礼堂听报告,能坐下吗?
座位:4×9+1=37(个) 学生:26+19=45(人)
37<45 答:不能坐下。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 虑客观情况,得到的计算结果要加以验证是 否符合实际。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例5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例5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p84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等运算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策略。
2.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等运算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策略。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请看ppt:什么游戏?(抢椅子)对,抢椅子,注意倾听游戏的规则:哨声一响,你们就围着椅子转起来,哨声再响,你们就抢一个椅子坐下。谁想玩?(找4位同学到前面)
其他同学们认真观察,看谁能抢到椅子。
师:准备好了吗?……。游戏过后请大家想一想,游戏的名字为什
么叫“抢”椅子?那怎样才能不抢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希望能把这些好品质带入到今天的课堂。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看,这是什么?(玫瑰花)漂亮吗?(漂亮)一共有多少朵呢?
生:16朵
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1:先数一行有5朵,有这样的3行,再算3×5=15再加1。
预设2:学生直接说三五十五,就问:3、5在哪儿?
师:他是数一数、算一算,得出16朵。用这种方法再试试。现在一共有多少朵?你是怎样想到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
大)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时授课计划
课
题
教室有多长
总课时
安
排
5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铅笔、尺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揭示新知
、谈话: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
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
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提出问题
、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如何
合作?怎么分工?
2、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拖把杆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
由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学生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四)巩固拓展思维提升
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