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表现。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说课稿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我的研说流程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模块十大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
分为单元目标和内容标准。
单元目标方面,依据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从三维目标出发,我把单元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1、理清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2、理解创新的实质以及途径3、明确如何推动文化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感,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关注文化发展以及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
内容标准包括: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例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说教材。
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内容结构,以及知识整合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编写特点。
通过分析我将教材的特点归纳为1.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易于理解,旧版政治教材只注重知识系统化堆积,单调乏味。
缺乏生活性与实践性。
2. 例子呈现方式多样化,材料类事实呈现直观,问题类事实呈现思辨,引言类事实呈现意蕴,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旧版政治教材呈现方式单一,面貌呆板。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
2、学时数:35分钟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②、运用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3、内容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2)教材地位:本课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三单元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4、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但是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难以理解,尤其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容易走入误区,在教学中还是要依靠多媒体通过大量的素材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语文教案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语文教案。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指某一文化体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等方面,是这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基础和灵魂。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信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传承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则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效结合,推动文化进步和创新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如下:1、丰富语文教材内容和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引入和展示。
如:传统诗词、成语故事、名人说话、经典谚语等等,都可以被看做课堂上的素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有更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传承是保持文化传统不变的过程,创新则是推动文化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具备创新思维,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3、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传统文化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作为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促进这种跨文化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学生能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培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知识水平。
4、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可以拓展语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和书写能力、推动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发展等等。
幼儿园传统与创新:文化教育传承之学习与实践教案
幼儿园传统与创新:文化教育传承之学习与实践教案一、传统与创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与创新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传统是指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它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创新则是指在传统基础上的变革和更新,是对教育方式、内容以及理念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既要在传承中保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核心价值,又要在创新中推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人生的起点,对传统与创新的探索和应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知;在传统的基础上,也要注入新的元素和理念,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幼儿园的文化教育中,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1.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应用于各个方面,如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和习俗,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在游戏、音乐和绘本教育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元素,让孩子在玩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和情感培养的引领。
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元素,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集体意识。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三、创新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1. 创新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创新理念能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一些新颖的游戏方式和心理辅导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孩子们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求。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第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1.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的原因。
(1)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结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针对训练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解析:选a。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专题限时集训9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专题限时集训(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判断题1.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F[中华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类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T[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F[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打包款”年夜饭,把年味打包带回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T[年夜饭和年味指向文化传承,“打包款”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F[“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说法是正确的,但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6.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各种民族文化。
()F[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
]7.各民族文化之间要取长补短而不要相互排斥。
()T[各民族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要取长补短而不要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8.当前,我们要坚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多元化。
()F[我们要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而不能多元。
]9.文化创作生产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
()T[文化创作生产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但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0.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这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T[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这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二、选择题11.(2023,浙江温州期末)某移动支付平台推出的新春集福商业短片中以一个“福”字,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存、梦想和寻根之旅。
“福到了,家就到了”“有你就是福”道出了每位中国人深埋已久的心声。
这意味着()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A. B.®@C. D.®®C[新春集福商业短片中以一个“福”字,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存、梦想和寻根之旅,道出了每位中国人深埋已久的心声。
第三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案第三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案新课程学习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涵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创新》教案篇1第五课文化创新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制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行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制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消失新状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状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进展,为文化创新供应了丰富的资源,预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成果的标准。
(5)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进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补: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制造的主体。
2. 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富强。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进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富强。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分散力的重要保证。
3.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制造新文化、进展先进文化过程。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定要经受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殊提示】(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并不冲突。
文化创新必需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否则就会推动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体现时代精神,才能使文化创新成为现实,否则文化就会停滞不前。
(2)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不是一回事?二者不是一回事。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传统艺术、现代科技、教育等。
3. 分析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全球化、文化冲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汇报演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演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PPT和讲义,以便进行讲座式教学。
2. 准备案例资料,包括案例介绍和相关讨论问题,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等。
3. 汇报演示评价: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内容、表达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分析案例: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应用,如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
3. 讨论案例: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化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教材分析
• 逻辑结构框架图
具体知识点讲解
• 一、文化为什么能够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1.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族文 化的多样性。
• 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 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为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就整个 世界而言,表现为世界各国文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 化各具特色。《文化生活》中所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 是指后者,即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各具特色。
•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
• 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文化的差异 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 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而文化的多 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 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 姿多彩。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 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我们说世界文化“异 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讲解: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阐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讨论: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传承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口头传统、书面传统、物质传统等。
传统文化传承的手段:教育、媒体、博物馆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介绍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传承案例,讨论其成功之处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或手段,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三章: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3.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3.2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们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等。
文化创新的途径: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数字化创新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创意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创新项目或想法,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案例研究: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4.1 教学目标了解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4.2 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如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创新思维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功案例的特点和成功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课时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标要求] 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2.科学精神: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探究点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 )提示×。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丰富和升华,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
2.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1)原因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试判断:传统文化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 )提示×。
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3.文化发展为了人民(1)原因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②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2)要求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议题:传承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流传千年的海南八音,记录着当地人的点滴生活,承载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是一种特殊的记忆载体。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通过该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通过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2. 教学目标•认识并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创新的需求。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创新的思维对其进行创新和传承。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分析文化传承的概念,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组织讨论,让学生从社会、经济和人文等角度分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2 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并提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需求。
3.3 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分组学习,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展示。
3.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艺术演出,提供实践机会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并设计一项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创新实践活动。
4. 教学评估•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对学生设计的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5. 教学资源•PPT幻灯片资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案例。
•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视频和音频资源。
•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艺术演出的参观机会。
6. 参考资料1.《传统文化与创新》白皮书,XX出版社。
2.《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创新》研究报告,XX大学。
以上就是本教案的内容,通过该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如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
3.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如教育、科技、媒体等。
4.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复习:详细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案例和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竞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项目付诸实践。
2.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事世界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3.结合绚丽多姿的民族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联系实例,说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体会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道理分析说明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问题探究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2.我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教材预览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______________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的长期积淀。
庆祝________________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3.____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破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以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要通过______________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化多样性可见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是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的内容。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要进行创新,本单元讲解的知识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我们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本单元第一部分是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那么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呢?本单元第二部分是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发展。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认识文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大影响。
那么文化继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文化的继承呢?在当代,仅仅是文化继承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发展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呢?本单元第三部分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那么实践是怎么样来促进文化创新的?文化创新还有那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我们知道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的。
那么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呢?文化创新又有哪些方式呢?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又要注意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1、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2)文化是什么(3)文化的特点(4)文化的力量2、文化与经济、政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3、感受文化的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哪些特点4、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2)增强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三、知识讲解考点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1、民族节日各具特色2、文化遗产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表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31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新人教必修3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 循各民族文化 一律平等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 差异 ,理解 个性 ,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只有在 民族平等 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 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 , 世 界 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阅读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为什么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不同”,其实就是强调尊 重文化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
(3)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 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特征的理解。要从 中华文化能在欧洲传播,得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论, 故选B。A材料没有涉及;C表述不准确,各国文化既有共性又 有个性。D表述不准确。
本单元的最后设置综合探究活动“建设‘学习型社 会’”,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 文化传播、继承、创新创建良好的氛围和提供有效的实现方 式。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在设计时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 是世界的”理念,将英国的灿烂文化呈现给世人,受到了世界 人民的喜爱。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和对待文化的 多样性?
③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 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 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 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 厚的中国韵味。
7妈妈睡了第二课时教案
3.文化传承与创新: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将能够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创新表达方式,提升文化素养。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插图设计:在板书中加入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睡觉的场景,以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②颜色搭配:使用鲜明的颜色搭配,突出重点内容,如使用蓝色标注生字词,红色标注情感表达等。
③创意元素:在板书中加入一些创意元素,如用心形图案表示孩子们的关爱,用笑脸表示孩子们的快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家庭亲情的故事、相关文学作品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课题《7妈妈睡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
案
第三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程学习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
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
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课余作业
分组收集材料,探究、讨论加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