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_方创琳
方创琳:新型城镇化需注重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膏
.
。
■ 嵋 嵋 . ● 憎 嵋 . 国 喝 哺 . ■ 哐 喱 . 呻¨ I 嚯 饵 ■ 旧 魁 . 骨 . 呻¨ . 咿 ◆ 廊l - . 叽¨ . ◆ . 佣¨ . 哪¨ 。 肌l 一 . 骨 . . . 皿l _ . ◆ ◆ 肌l _ . . 肌¨ . 骨 . 。 . 叩 . 。 肾 。 咿 ◆ 。 陬¨ . 叽¨ . . 哪¨ . 呻¨ . . 仰¨ . 皿l 一 . . ◆ 呻¨ 。 . 呻¨ . 叩 ◆ 皿1 . ◇ 佣¨ . 叩
论 。让城 市 充满 人 文主 义 精神 ,是 以人 为本 的城 市 化 的重 要特 征 。在 推进 城镇 化过 程 中 ,不 能仅 仅 把人 当作 消 费者 和生 产者 来 看
待,而要注意满足人在吃饱穿暖的需要之外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编辑/ 设计 一姜 瑶
。 | 章 = . 硼¨ 中 国科 学 院地 理 资源 所 区域 与城 市 规 划研 究 中心 主任 方 创琳 指 出 ,在 推进 新型 城 镇化 发 展过 程 中 ,必须 引导发 展城 市 群 ,严 . 骨大城 市 格控 制超 大 、特 ,合 理 发展 大城 市 ,积 极 发展 小城 市 ,形 成 大 中小城 市 共 同发展 的新格 局 。未 来 比较 理想 的状 态 ,应 该是 形成 一 个 大 中小 城市 协调 发 展 的新 金字 塔 形城 市 发展 空 间格 局 。加 快推 进特 色 小镇 建设 ,特 别是 大城 市 、特 大城 市 周边 区域 ,要 。 肾 加 快提 升 小城 镇 的承 载 功能 ,接受 城市 二 、三 产 业 的扩散 、辐射 和 带动 ,促进 周边 农村 基 础设 施和 公 共服 务 的发 展 ,吸 纳农 村 劳
方创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注意四大问题
方创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注意四大问题日前,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序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建设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毕竟什么样的城市能够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和哪些职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留意哪些问题?我们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国家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显著的国际地位或国家战略地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旺盛的科技创新活力和重要的政治文化影响力,对国家乃至全球性经济社会进展具有强大决策掌握力量的城市。
在由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市县中心城市构成的我国中心城市四级建设体系中,国家中心城市处在体系的最顶端,其最高形式为世界城市。
同一般城市相比,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着国家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聚集中心、国家贸易中心、国家研发中心和国际文化沟通中心等五大核心职能,同时也可能兼有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物流中心、国家交通枢纽中心、国家观光与会议中心、国家传媒中心、国家人才集聚中心和国家信息网络中心等专业化职能。
从国家中心城市承载的“多中心”职能中可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着苛刻的建设条件、相当高的建设标准、相当大的建设难度和相当长的建设周期。
可见,并不是全部城市都具备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力量。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的长期努力才能完成。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漫长而困难,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呢?这是由于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市进展新金字塔型格局中处在金字塔尖的数量极少的城市,是城市进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
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讨论发觉,将来有可能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约在10个左右,详细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深圳、武汉、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
浙江Z20联盟2024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下列考古出土的文物,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记录片《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中说:“张骞启程出使西域时,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下列有关河西走廊历史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由西域都护府管辖B.隋——命常骏掌管通商事务C.唐——石窟壁画画有曲辕犁D.元——属宜政院辖区范畴3.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
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4.有史籍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对材料“板印”或“活板”的解读,正确的是A.板印技术从五代就开始使用B.板印印刷在唐朝已相当普及C.活板最早使用的是金属活字D.活板是印刷术一次质的飞跃5.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
解析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
解析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
方创琳;方嘉雯
【期刊名称】《中国国情国力》
【年(卷),期】2013(0)4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又处在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表现为城镇化水平过半的关键时期、城市病问题突出促使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加快面临资源环境压力严峻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快速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但快速城镇化进程要与国家及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方创琳;方嘉雯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资源环境约束下浙江省城镇化进程的适宜水平测度 [J], 杨仙丽
2.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分析 [J], 王琳;任建兰;程钰
3.解析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瓶颈 [J], 方创琳;方嘉雯;
4.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演变特征——以贵阳市为例 [J],
刘贝贝;何守阳
5.河西走廊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压力定量测评研究 [J], 唐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调整发展方针 优化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调整发展方针优化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方创琳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发展》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城市发展方针是指导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把握城市发展大局与方向的总体纲领。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方针来指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经过30余年的实施,对加快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形成城镇化发展总格局及城市建设,均发挥了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
但这一发展方针在新形势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需要提出一个符合城【总页数】3页(P18-19,17)
【作者】方创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
【相关文献】
1.上海城市发展内涵和理念优化调整与城市能级的阶段性提升 [J], 伍江;王信;朱德米;王冬冬;孙明;刘刚;孟海星;马慧
2.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 [J], 周一星
3.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实证研究及对城市发展方针的反思 [J], 江曼琦;王振坡;王丽艳
4.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发展格局 [J],
5.论城市发展与产业分工——兼谈中国城市发展方针 [J], 方磊;刘虹;丁金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2篇)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到202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了70%,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化发展。
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支持城市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第二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这一阶段,政府需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支持,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升级。
第三阶段:生态环境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在这一阶段,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四阶段:居民生活改善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这一阶段,政府需要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供给。
同时,还要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
政府还需要加强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增加居民的福利。
在整个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规划和管理,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城市化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展。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此外,城市化发展还需要注重与农村的衔接。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和互补。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城乡统筹规划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主导者的力量_听规划师讲故事
2007年12月10日30本期策划 〉〉〉benqicehua透 视 城 乡 规 划 法“拍桌子”给市长讲课——讲述人:方创琳(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地方官来说,招商引资的项目要重于规划。
所以,因为项目而改变规划、改变布局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给中原某市做规划的时候,我就遇到了这一问题。
该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是由煤矿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规划框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来位于郊区的一些污染企业也被包围在市中心地带。
城市污染非常严重,而且长期采煤使得城市出现了许多采煤塌陷区。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该市的发展。
于是,该市下决心治理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同时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
2005年,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邀请去做城市规划的。
作为项目主持人,我参与了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
在丈量了该市的每片土地后,我们确定了该市城市规划方案。
把所有污染的企业都计划搬出去,把采煤塌陷区改为绿化带……在一次对规划方案的补充调研中,我发现了正在规划的建材工业园和其中在建的一家水泥厂。
要知道,这个建材工业园位于该市的上风上水方向,一旦水泥厂上马,其后果可想而知。
我立刻告诉陪同我们进行工业园区建设补充调研的主管工业发展的常务副市长:绝对不允许在这样的地方建水泥厂。
“为什么不能建?这是我们招来的引资项目,我们早都答应了这个企业,不可能言而无信。
何况这是上亿元的投资项目。
对于目前转型中的城市,这意味着什么!”副市长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
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给他讲道理,讲其他城市的教训,讲一个环境良好的城市的投资价值远远大于今天的两个亿。
刚开始这位副市长不太理解,总觉得这样一来,到手的招商项目就落空了,老半天不接受我的建议。
我不觉激动起来,拍着桌子对他说:“规划我可以不做,规划费我可以不要,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不会做有负于这个城市100多万人生存健康的事情,也绝不会允许这种有损百姓的事情发生。
新型城镇化战略转型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 ppgis
新型城镇化战略转型作者:方创琳, 中国科学院城镇化战略从80年代提出来,经过地理学家的努力,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从2000年一直到现在,国家都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路径。
中国中央政府在2013年年底召开了首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要实现转型发展,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低碳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这跟你们讲的城镇化的生态转型,城镇化的制度转型,城镇化的绿色转型,都是不谋而合的。
在2015年,中央又召开了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地提出了城镇化发展要遵循阶段性规律。
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我们可能不强调生态转型,发展到中期或者成熟阶段的时候,我们强调城市化的绿色转型。
国家给予了绿色转型非常高的重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的提出,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而且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
这一系列过程都体现出国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化转型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Author:Chuanglin F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Urbanisation strategy was first conceived in the 1980s.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geographers, it has been adopted as on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ince the millennium, China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urbanisation strategy consistently. In 2013, central government called on an urbanisation-themed meeting, in which the authority proposed to restructure China’s urbanisation to create a development path that was highly efficient ly, low-carbon, green,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This goal is compatible with the themes of “eco-urbanisation” research. In 2015, central government called on another meeting on urban development to emphasise that urbanisation policies should recognise the gradual stages in urbanis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urbanisation, we might have given less attention to its ecological impacts; once urbanisation enters the later and mature stages, we have to emphasise the “green” restructuring of urbanisat 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laced urbanisation restructuring in a central position. The National New-type Urbanisation Plan has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migrants in cities and “city clusters” as the main spatial entities. A ll these activit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aid a lot of attentions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urbanisation.。
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_方创琳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70卷第4期2015年4月V ol.70,No.4April,2015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方创琳1,毛其智2,倪鹏飞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875;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北京100037)摘要: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因而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
但中国城市群在选择与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
基于这一意图,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14年12月20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层论坛》。
通过近100位专家激烈的辩论、争鸣与思考,一致认为:城市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和漫长过程,是一个自然自需过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城市群基本内涵和空间识别范围标准存在着激烈争论与思考,政策空间层面的城市群和学术空间层面的城市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城市群选择和培育中存在着“滥圈滥划、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群病”;未来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不同的组织方案;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围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条腿”并行模式、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哈长城市群的“井”字型空间组织模式、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模式、关中城市群的均衡组织模式等。
本期聚焦:城市化与被动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亚健康的反思与警示
的深刻反思后认为,中国城市化不应该是 算出来” 比出来 拆出来 、 、
耗出来 染 出 .
来 和 挤出来 的城市化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市化向健康方向发展 需要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调控城市化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把提升城市化质量作为重 中 之重 ; 正确处理好主动城市化与被动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走主动城市化的道路 , 努力协调好城
解决和认识这些问题, 有助于引导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向健康 稳定的方向发展。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新问题新情况不
断 出现 , 国健 康城 市化之 路还 需要更 多的专 家学者 投 入其 中。 我 ’
4 现 代城市 研究 2 1 01 8
方创琳
T e e lc in n h S b e l o b nz to i i a h R fe to o t e u -h at h f Ur a ia in n Ch n
方创琳
F ANG Ch a g Il u n - i r
摘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总体朝着健康化的方 向发展,城市化进程基本符合城市化发展的 曲线规 S
作者简 介: 方创琳 中国科 学院地 理科学 与资源研 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 师. 中国科 学院地理 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城 市发展研究 室主任 区域与城 市规划研究 中心主任 , 年来 主要从事 城 近
市发展 与规划研究 。
中 国城 市 化 进 程 亚 健 康 的 反 思 与 警
不
的就业转移和社会保障, 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以及他们自身对于身份突然转化的 认 同感?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大量扩张, 但工业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并未跟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_方创琳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1-0019-07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方创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01)摘要: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提升0.93个百分点,现已稳步迈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但城市化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0%,花了近半个世纪进入城市化加速成长的中期阶段,约25年后进入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数度调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分工合理、空间竞争有序、市场运行高效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合理化使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阵地,主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城市化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研究机构与人才不断涌现。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得以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和美好前景。
未来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将立足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为核心内容,形成由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新格局,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健康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镇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1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在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30年,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30年。
在这辉煌的30年里,我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3亿人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5.94亿人,历年平均增长速度4.4%,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4.99%[1],年平均增长0.93个百分点;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661个,平均每年增加16个,建制镇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0多个增加到1.89万个,平均每年增加640多个[2]。
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进展及展望
质 量 的现 状 ,评价 城 市化 人 口的 衣食
住 行 ,安 居 乐 业 为 目标 ; 是 推 进 城 二
个跨 学科 综合 性 、复 杂性和 现 实
性 的 难 题 。全 面 了 解 城 市 化 发 展 质 量 的 内 涵 ,研 究 城 市 化 发 展 质 量 的 调 控
市化 系统发展的 动 力强度 ” .即经济 发展 水平质 量 : 三是 体现 城市化 发展 的内在机理 结构 分 工的 协 调性 . 即社 会 、经济 、政治领域 的协 调发展 : 四是 城市化 发展 在不 同阶段体 现 出的 发展 的 公平性 即城 乡差距是 否随 着城 市化 的发展 而加 剧 ,不 能 以牺 牲
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 质量 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
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 ,但未形成通用范式。 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 过快 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 .但 尚未达成共识 ,但
仍未将 提质 摆在首要位置 且缺少有效的调控策略 。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应注重城市化
农 村 为 代 价 加 速 城 市 化 进 程 。另 外 国
机理及 演 变规律 ,尤其是 准确 把握 城
市 化 发 展 水 平 与 城 市 化 发 展 质 量 的 互 动 发 展 关 系 对 城 市 化 发 展 质 量 进 行
尽可 能准 确 的综合 测度 .需要 累积有 关城 市化 、城 市化质 量及城 市 化质量 相 关研 究方 面的基本 理论 知识 和最新 研 究进 展 为 进一步 研究 奠定理 论与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_方创琳
地理学报ACTAGEOGRAPHICASINICA第60卷第5期2005年9月Vol.60,No.5Sep.,2005收稿日期:2005-03-22;修订日期:2005-07-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50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59)[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0335049;No.40471059]作者简介:方创琳(1966-),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60余篇。
E-mail:fangcl@igsnrr.ac.cn827-840页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城市群结构体系正在形成,城市群间的等级职能正在参与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进行重组,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由28个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不一的城市群组成,目前尚处总体发育雏形阶段,但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战略支撑点和增长极点,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根据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3个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成都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11个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14个城市群。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并呈现出发育的阶段性、总体分布的不平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内部集聚的异质性和明显的分化性等空间分异特征。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曲折道路及其现行方针的调整建议
龙源期刊网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曲折道路及其现行方针的调整建议作者: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05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方创琳教授在2014年第4期《地理研究》上发表题为“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一文,认为由于城市化方针与道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受历史条件和特定政治经济环境所控,甚至伴随经济发展政策出现过部分失误,由此体现出城市化发展方针与道路的曲折性。
具体表现为,从1953~2010年的58年间,中国城市化发展先后历经了“一五”时期项目带动的自由城市化道路、“二五”时期盲进盲降的无序城市化道路、“三五”、“四五”时期动荡萧条的停滞城市化道路、“五五”时期改革恢复的积极城市化道路、“六五”时期抓小控大的农村城市化道路、“七五”“八五”时期大中小并举的多元城市化道路、“九五”时期大中小并举的健康城市化道路、“十五”时期大中小并进的协调城市化道路、“十一五”时期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化道路、“十二五”时期积极稳妥的健康城市化道路。
作者还客观分析了中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局限性,包括现行城市发展方针与国家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缺少对城市化重点地区“城市群”的基本表述,对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不尽合理,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指导下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与行政区划不相协调等。
为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城市规模新格局,作者提出了针对现行城市发展总体方针的五大调整建议:一是适当调高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划分标准,调整并推行新的城市发展方针;二是调整国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形成健康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三是尝试建立民族自治市和镇级市,融入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大局;四是鼓励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把小城市、小城镇作为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的首选地;五是制定可根治城市病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发展方针,纳入《城乡规划法》。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
2024年城市化发展的各阶段和经验总结引言: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化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年,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各个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____年的城市化发展进行总结,探讨其中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经验。
第一阶段:经济驱动型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驱动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____年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受到经济的引导,城市发展规划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
在这个阶段,各地政府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促进产业转移和经济增长。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包括交通、通信、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经济驱动的城市化,许多城市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然而,在这个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的严重压力。
过度开发和土地浪费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困境。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也给社会管理、城市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一定挑战。
第二阶段:生态环境型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____年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生态环境型城市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建设计划,努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许多城市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生态湿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交通也得到了改善。
____年的城市交通已经智能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智能交通服务,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交通效率。
同时,城市能源利用也更加清洁和可持续,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第三阶段:社会和谐型城市化在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城市化进入了社会和谐型阶段。
社会和谐型城市化强调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公平。
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与对策建议
方创琳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卷),期】2009(024)005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世界城市化进程,而中国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又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研究表明,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但水平低.未来20年我国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进程将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和资源环境剥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增长指标,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采用多维指标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的城市化.
【总页数】7页(P468-474)
【作者】方创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J], 仇保兴
2.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文化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研究 [J], 王克修;
3.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深圳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J], 邱国玉;张清涛
4.城市道路配套工程升级改造现状与建议——以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工程施工为例 [J], 杨辉;胡金林
5.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更新: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J], 林家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步 阶段和 成长 阶段 共 两 大 阶段 其 中起 步阶段 又 可 根 据我 国 城 市 化进 程 的特 殊 性划分 为 顺 利 起 步
:
超 速 发 展 倒 退 发展 停 滞 发 展 迅 速 发 展 和低 速 发展 共 6 个 亚 阶 段 完成我 国城 市 化 起 步 阶 段 整
,
整 化 了 4 6 年 的 时间 相 当于 半 个 世 纪 目前处在 快速 成长 阶 段 进 而 分 析 了 我 国城 市 化 发 展 阶段 性
年的
2%
;
四 阶段 论 一 一 对 应
,
c i
韩 国 城 市 化水 平 由
的
56%
,
年的 2 0 % 上升 到
ro
19
1 年 8
过 程 )的基 本 原 理 设 区 域 经 济 总 量 为 经 济 总量 随 时 间
t
,
( t P ) 表示
仅 用了
21
年 的 时 间 (B
w
n
,
19 9 5
)
。
我国
l , 表 示 经 济增 ( 变 化 的 函 数 中/
,
,
,
。
中
国 的 城 市 化 不 仅 决 定 着 中 国 的 未来 而 且 也 决 定 着
阶段 性 规 律 又 叫城 市化 发 展 的 s 型 曲线
,
。
19
5 年 7
世界 的城 市 化 发 展 进程
,
〔
’」
。
中 国城 市 化 发 展 的 国
y 美 国 地 理学 家诺 瑟 姆 (R a
,
M N
.
o
t r
时 代 的 中 国 与世 界产 生 深 远 的影 响 正 如美 国经 济 学 家 诺 贝 尔经 济 学 奖获 得者 斯 蒂格 利茨 (S i s t i l
、
。
s t
。
,
律 和 空 间 的阶段 性 规 律 超越 经 济发 展 阶段 或滞 后
于 经 济 发 展 阶段 的 城 市 化进 程 都 是 不 健 康 的 城 市
。
从 发 达 国 家城 市 化
人 口 转 变 为城 镇 人 口 的 过程 而 是 城 镇 人 口 内部 职
与工 业 化 发 展 历 程 分析 城镇 化 发 展 阶段 一 般 与工
业 化发 展 阶 段 相 对 应 即 工 业 化 初 期 对 应城 市 化 初
,
业 构 成 由 第二 产 业 向 第 三 产 业 转 移 从 国 际 经 验 来 看
化 恢 复 和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1 9 4 9
一
,
:
分 为 三 大 阶段
(l )
,
:
9 5 1 7 ) 城市 化不
、
城 市 化起 步发 展 阶 段
,
。
城市化水平低于
稳 定 阶 段 ( 19 5 8
1977 )
一
19 6 5
) 城 市 化 停 滞 阶段 ( 1 9 6 6
、
-
0 % 也 称 初 期 城 市化 阶段 对 应 于工 业 化 初 期发 3
0 % 之间 ) 3
,
同时 为 保持 社 会 必 须 的 农业 规 模 农 村 人 口 最 后
0 % 左右 稳定 在 1
,
,
0 0 0 美元 工 业 化 和 后 工 业 化 (人 均 G D P 超 过 1
后 期 的城 市 化 不 再 表 现 为 农 村
,
率下 降至 3 0
% 以 下 )四 大
,
阶段
,
。
城 市化 水 平 达 到 3 0 % 左 右 确 实 会 出 现城 市化
,
期 阶段 工 业 化 中期 对 应 于 城 市 化 中期 工 业 化 后 期 对 应 于 城 市化 后 期 而 后 工 业 化 阶段 对应 城 市 化
的哪
1
.
.
,
,Hale Waihona Puke ,快 速 发 展 时期 并 由 此进 人稳 定 阶段 例如 日本 用
5 14
干 旱 区 地 理
,
31
卷
、 : 长速 度 则 L昭i t c 曲线 的微 分 方 程 为 i
P
I=
K / 2 一 K / (2 x 3 ”2 )
, ,
、
l z ’ , / j l
= r
人 )x P ( l可 丫 O
(l )
6 迅 总 体 较 小 ; 在 成 长 阶段 经 济 迅 速增 长 由 r K/
30%
即 城 市 化起 步 阶段
-
( 城 市 化水 平 小 于 0 8
%
) 中期 阶 段 ( 城 市 化 水 平 介于 3 0 %
、
一
6 0 % ) 后 期 阶段 ( 城 市 化水 平介 于 6 0 %
、
)和终 期 阶段 ( 城 市化 水平 介 于 8 0
,
、 、 、
%
一
0 0 % ) 根 据 四 阶 段 论 将 我 国 城 市 化发 展 阶 段 划 分 为 起 1
,
城 市 化发 展 的三 阶段论 及 主 要 缺 陷
城 市化 发 展 的 三 阶 段 论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三 阶 段论 是 指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三
劳动 力转 移 到城 镇 要 从低 生 产 力水平 转 向 高 生 产
力 水 平 这 是 对 人 类 社 会进 程 的 一 个 巨 大 促 进
了 2 0 年 的 时 间进 人 了 城 市化 后 期 阶段
,
。
,
一
阶段就 无 法 确 定 了
。
城 市 化水
72
.
2 2
城 市 化 发展 的 三 阶 段 论 无 法 与 经济 增 长 的
i t 根 据 经 济 增 长 过 程 (L ) gs (
尸
,
平由
19 5 0
年的
37
.
5%上升
19 6 0
到
19 7 0
有 所 不 同 多数 学者 还 是 倾 向于 将城 市 化水 平小 于
30 %
。
,
于 7 0 % 也 称后 期 城 市 化 阶段 对 应 于 工 业 化 后 期
阶段
。
确 定 为城 市化 发 展 初 期 阶 段 将 城市 化水 平 介
一
、
于 30 %
70 %
确定 为城 市 化发 展 中期 阶段 将 城 市
式中
:
:
表示 区 域经 济 增 长 条件 中的 限制 因子 所 能
。
。
20 0
: 2 世纪 人 类社 会进程 两 件最 年 )所 说 影 响 1 :
深 刻 的 事情
第一 是 以美 国 为 首 的 新 技 术 革 命 第
’
,
化进程 不 利 于 城 市 的 可 持续 发展 1
1 1
.
,
二是 中国 的 城 市化 〔 〕在 未 来 中 国城 市 化 高速 发 展 的 几 十 年 中 将 有 超 过 发 达 国 家 劳动 力 总数 的 乡 村
%
-
GDP
超过
城 市化 发 展 的初期 ( < 3 0 % )
、
中 期 (3 0
30
美元 工 业 化 率 在 1 %
,
一
0 3
0
%
之 间 ) 工业 化 中
、
0 7
% ) 后 期 (> 7 0 % ) 三 个
、
、 、
阶段 总 结 了 各 阶 段 人 口
、
,
期 (人 均
30%
一
GDP
在3 0
、
0
一
1
0 5
展 阶段
(2 )
。
’ 和 城 市 化 正 常 发 展 阶段 ( 1 9 7 8 至 今 )〔 〕 并
,
认为我国
19 9 6
年 开 始进 人 城 市 化 中期 阶段 〔
“
〕
。
这
城 市 化 加 速 发 展 阶段 0 7
%
,
。
城市化水平介 于
,
些 研 究 基 本 上 是对 以上 城 市化 发展 阶段 性 规 律 的
展 历 程 同世 界 上 所 有 国 家 一 样 中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
,
发 展 阶 段 深 人 了解 不 同发 展 阶段 我 国 城市 化 阶段
,
性 分异 规 律 进 而 提 出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差 异 化 的 健
,
基 本符合 世界 城市 化 发展 的 阶段 性 规 律 目 前已 进
“
’ ‘
一
“
一
”
B 习〔 巧 A0 6
); 中
,
,
,
,
.
:
‘
4
期
“
方创 琳 等 中 国城 市化 发 展 阶 段的 修 正 及 规 律性分析
,
,
:
5 13
’ l 稍 被 拉平 的 S ’ 型 曲线 〔 叹 图 )
并将 城 市 化 进 程
自新 中国 成 立 以 来 大 致经 历 了 四 个 阶段 即 城 市
图
Fig
.
1
城 市 化 过程的
a
“
S 型 曲 线示 意 图
v r
e ()
”
1 S k e re h m
p
()
f the
“
S
”
e u
f
u r
b
an
一 )n iz a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