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赏析素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本文主要介绍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三峡知识点,包括三峡的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三峡是我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

通过深入了解三峡,可以让
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峡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中的最长、最具代表性的
一峡,也是全球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三峡的主要景观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上
游最长的一峡,全长193公里,其壮丽的峡谷、奇特的地貌、独
特的自然生态被誉为“山水之间的天堂”。

二、三峡的历史文化
三峡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区,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峡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有大足石刻、白帝城、张飞庙等。

其中最著
名的是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
要军事据点。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刘备讲演神仙故事、诸葛亮祈禳风雨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三、三峡的社会发展
三峡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三峡大坝的建设是我国改善长江水运能力和发展清洁能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综合项目,包括船闸、水电站、移民安置等多个方面。

三峡大坝的建设带动了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总之,通过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对三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意识。

希望广大中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三峡的美丽和伟大!。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xiānɡ)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潄(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素湍、绿潭,一动一静)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③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疾恶如仇(憎恨)④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断绝,消失)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三峡》美在《三峡》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三峡》美在《三峡》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美在《三峡》
《三峡》写景生动,用词精准,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令人赞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三峡》的写法之美。

一动一静
例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点拨:例1动静结合,一弛一张。

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

这里作者运用先弛后张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

一正一侧
例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例2中,写春冬之时以正面描写为主,作者的视角也发生了由俯视至仰视的变化,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目不暇接,笔法清丽细致。

而写秋景时运用侧面描写,先渲染秋日的萧瑟,再以猿啼表现山谷之空旷,让读者看到秋水枯涸,感受到四周广阔寂寥的特点。

一景一情
例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点拨:例3中以情托景,融情于景。

如用“良多趣味”一句烘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用“猿啸”“凄异”烘托出秋季景色之凄凉。

桑水。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本文整理《三峡》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三峡》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三峡》课文详解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1)《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长江三峡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二、字词句积累1.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ɡ)曦月(xī)襄(xiānɡ)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潄(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2.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素湍、绿潭,一动一静)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③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疾恶如仇(憎恨)④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断绝,消失)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三峡》文句品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文句品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文句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

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

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

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

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绝巘怪柏,精心点染。

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倒映的物影。

“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玑,简洁精当。

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似乎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脸颊上的细微的飞沫。

这幅画面可谓是动静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间。

如:描写春冬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吴江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三峡》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

吴江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三峡》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
设问4:《送友人》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随风飘浮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以夕阳徐徐而下比喻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师小结:《题破山寺后禅院》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院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宁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送友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读懂诗歌大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品悟诗意.
(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就在花木丛的深处。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声(在空中回荡)。
送友人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面。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远行之路。游子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探究诗歌中的“景语”,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quē )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翻译及解析知识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三峡)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两岸)重叠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了。

有时皇上的圣旨要紧急传达,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到春季和冬季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山林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飞速地冲荡在山涧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甚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天刚放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山涧凄寒,经常有高处的猿猴在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传着回声,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解释1. 自三峡,自:“在”2. 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太阳。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绝。

5.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6.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

虽:即使。

7. 不以疾,不以:不如。

疾:快。

8.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白色的。

湍:急流,形容词作名词,回:回旋,清:清波。

《三峡》赏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赏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赏读——《三峡》印象没能亲历三峡欣赏那山那水,真是一种遗憾。

而能沉醉《三峡》憧憬那山那水,却是一种满足。

从道元的文字里,我领略了那山的连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那山仿佛是两络神奇的近在咫尺却不可相依的藤蔓,从重庆奉节发迹,倚着地势,并行生长,向前延伸,一直蜿蜒到七百里之遥的宜昌。

从道元的文字里,我欣赏了那山的高峻。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俯视那山,只见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雄奇巍峨;仰望那山,山巅隐匿于空中,太阳月亮被遮蔽,不到正午和半夜,就不能与它们谋面。

从道元的文字里,我饱食了那山的奇美。

“绝谳多生怪柏。

”山岩陡峭,高耸入云。

山上千年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体扭曲。

这一群特立独行的怪柏们,精神矍烁地生活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给那山平添了几分神奇,几分美丽。

在道元的镜头中,我感受了那水的奔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我没有乘奔的经历,但我在电视上见过侠士策马绝尘而去的场面。

“驾”声还在耳畔,眼前只见尘土。

我更没有御风的本事,我却见过疾风吹劲草的情形。

我知道这两者都是很快的。

可是道元说比起夏天从白帝坐船到江陵,它们又逊色得多了。

船行如此之快,全仗了水势的奔涌。

此刻,耳边仿佛响起雷霆万钧般的涛声了。

在道元的镜头中,我缱绻于那水的隽逸。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时易则景异。

镜头中摇出了另一番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以“素”饰湍,明净轻快;以“绿”饰潭,深沉宁静。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

动静相杂,秀丽隽逸。

在道元的镜头中,我留连于那水的飘逸。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此时的水有异于峡中汹涌奔腾的水了,而是自空而降,飘忽而下的水。

加上绝谳怪柏的背景衬托,那水仿佛是一位穿着长衫、散着长长的白发的神人立于山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三峡》文本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三峡》文本解读

《三峡》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郦道元(约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注》,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写下了其中著名的《水经注》,其中记录了上百条大小河流,包括三峡。

2.文题诠释本文题目《三峡》直接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三峡。

三峡,即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地处中国的腹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3.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山高岭连的地貌和不同季节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内容解读《三峡》是《水经》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的形势和景色,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奇险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水势凶猛,船行速度飞快。

“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余秋雨。

以下是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背景介绍
《三峡》一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文章也介绍了长江三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

二、文章结构
《三峡》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再分别描写三峡的三个部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重点知识点
1. 描写手法: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2. 历史文化:文章介绍了长江三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

3. 情感表达: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四、难点解析
1. 语言特点:文章的语言简练、生动,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2. 文化背景:文章涉及到的历史文化背景较为复杂,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积
累和了解。

五、例题分析
题目:《三峡》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是“我爱三峡,我爱中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内容解析一、《三峡》郦道元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峻茂”总写三峡春冬之景,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夏天以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的迅猛;“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描写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短文两篇》(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与朱元思书》吴均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黄牛滩素材新人教版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黄牛滩素材新人教版

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脐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第三单元 第十课 三峡-【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 三峡-【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月华如水,心往神驰。

神奇秀美的山川景色撩动着多少志士仁人的心,灿若星河的华章亦如江河般汩汩流泻而出,绵延千古,启迪千古......让我们尽情触摸清幽、雄奇、秀丽的自然美景,随作者一起享受那娱悦身心的精神之旅。

阅读10三峡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题目交代了写作对象。

2.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生于官宦家庭,但仕途坎坷。

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3.知识链接《水经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所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

郦道元结合自己所学及游历见闻,为之详细作注并大为扩充,著成《水经注》。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

《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基础知识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3)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每至晴初霜.且(名词用作动词,下霜)4.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或许。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第三单元《三峡》《短文两篇》基础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三峡》《短文两篇》基础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三峡(基础背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此指“在”。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中:以内。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句意: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毫无。

略:几乎。

阙:通“缺”,空隙,缺口,此指中断。

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句意: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隐.天蔽日..,隐:隐藏。

蔽:遮蔽。

日: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

亭:正。

夜分:半夜。

不见曦.月。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

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句意: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

沿溯..阻绝.。

句意: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命令。

宣:宣布、传达。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朝发:早晨出发。

发白帝:即“发于白帝”,从白帝出发。

暮.到江陵,暮:傍晚。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其间..千二百里,其:这,指代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间:中间。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

乘:骑着。

奔: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不以疾..也。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以:认为,觉得。

疾:快。

春冬之时..,之:的。

时:时节、季节。

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湍:急流。

潭:深水。

(则:就(会有)。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句意: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这里指最高处。

巘:山峰。

悬泉瀑布,悬泉:从山崖流下来的像悬挂着的泉水,此指水流,大的叫瀑布。

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漱:这里是冲洗、冲刷的意思。

其:它们,指代怪柏。

清荣.峻茂,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良.多趣味。

良:副词,甚,很。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三峡》审美鉴赏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三峡》审美鉴赏

《三峡》审美鉴赏
穷尽物态的图画美
本文首段正面摹写连绵的山形高耸的山势,以天、日、月衬托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

这是以线条和光线来突出奇险雄伟特点的全景图。

次段写水涨船阻,突出夏水的浩大,水流的湍急,用传达生命的孤舟如离弦之箭之势印证,以奔马和疾风作反衬。

这是以势取胜的夏季分景图。

三段写湍素、潭绿、山清、柏高、怪泉、飞瀑,动静结合,色彩各异,和谐统一。

这是以色彩取胜的春冬分景图。

尾段写寒林、肃涧、啸猿,突出猿声凄凉委婉。

这是一幅以声取胜的秋季分景图。

几幅图画,由总到分,前后呼应,确实穷尽了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赏析一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

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赏析二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

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

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

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是动态,“潭”为静境。

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

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

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

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

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

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

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

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

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

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

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

“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

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

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

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

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

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