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合集下载

田在玮全国两会提案选登中国物业管理

田在玮全国两会提案选登中国物业管理

田在玮全国两会提案选登中国物业管理(2011-04-06 23:14:49)转载▼标签:杂谈作者:田在玮来源:《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10年第3期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田在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的建议》、《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和《发挥物业管理在既有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中作用》等三个提案,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本刊特刊发其中两个提案的全文,供行业同仁分享。

关于尽快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的建议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利益,为缓解物业服务成本逐年上升的压力,本着既合理补偿企业成本,又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的原则,建议对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动态管理,使物业管理市场形成“质价相符”的收费机制。

一、物业服务企业运作成本连年持续攀升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在2010年全国30个省份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8%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大多在20%以上。

加上社保缴费基数的增加,使得物业服务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明显提升。

调查显示,北京市2001年保洁员月工资500-600元左右,2011年已达到1200-2000元左右,涨幅超过200%。

加之节假日加班费的同步上涨,导致物业服务企业秩序维护员、设施设备维护员、保洁员等全年全天候工种的工资水平整体攀升。

2.水、电、气等公共事业费和物料成本不断上涨。

北京市水费价格由2001年3.2元/立方已调至2011年6.21元/立方,增长幅度为94.1%。

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攀升,企业物料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据调查统计,物业服务企业人力成本占60%左右,公共事业费和物耗占30%左右。

三大成本构成因素持续上涨,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

二、物业服务收费价格随成本上涨的调节机制缺失按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建设部在2006年联合下发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物业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政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政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 《 区服务体系建设 障制 度 。推进 社会 养老 服务体 系建设 , 社
年人的切身利益。各地要 立足解决 数量 不
题 ,大力推进养老服 务队伍建设 ,为养老
( )积极 建立社会 养老服 务资金 保 足、结构不合理 、专 业化水平低等 突出问 三
规划 (01 ~2 5 )》 ,将社 区养老 政府 既要 支持 居 家、社 区和 机构 养老 服 服务事业发展提 供有 力的人才支撑 。一 是 2 1 01 年
老服务设 施建设 “ 星光计划”、农村五保 合理规划 养老机构布局 。国家和省级层面 设 。三是加强信 息化建设 。
供养服务设施建设 “ 霞光计划”、农村 养 要 建设若干具有实训功能的养老机构。地 ( )不断加 强社会养老 服务运行 机 五 老服务建设 “ 幸福计划 ”、爱心护理院建 级层面要 至少各建有 1 专 门为失能老年 制创新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必 所 设 “ 爱心护理 工程 ”、老年康复辅具配置 人提供服务并具有养老护理员培训实训功 须坚持政府 主导 、创造发展环境 ,建立适 “ 助康计 划”等七 大建设项 目,既统筹了 能的老年养护机构 。县级层面要至少各建 应 老 年 人服 务 需求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要 求 、 居家养老 、社 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又兼顾 有 1 以养老 服务为主 ,兼 顾为残疾人 、 所
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相统筹 ,坚持资金保
障和服务提供相匹配 ,坚持居 家、社 区、 机构相衔接 ,坚持按标 准建设和 实际适用 并重 ,坚持分类指导和 资源整合相结合。 同时 ,李 立 国部 长强调 :各级 民政
部 门要 认真 实施 《 会养 老服 务体 系建 社
0 1 月,李立国部长 ( 中)到邯郸肥 乡县调研农 村互助幸福院建 设工作 设 规 划 (O1 — 2 5 ) 》 ,加 快 建 立 2 1 年2 2 1 01 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5•【字号】鲁政发[2012]50号•【施行日期】2012.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2〕5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根据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现就加快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社会养老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当前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养老床位缺口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不应求,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滞后,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不完善,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二、总体要求以实现“老有所养”为目标,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到2015年,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养老床位25万张,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实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省城乡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护理员全员持证上岗。

三、重点任务(一)建立完善养老服务制度。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民政部11日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zhxf@,wzp@,意见征求截至2011年2月28日。

全文如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 现状和问题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

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涵盖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达289万张,比1999年增长了近2倍。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5万张,日间照料床位3万张。

居家养老服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一个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

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

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将通过建立标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来扶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当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哪些难题?如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从今天起,本版推出“应对未富先老”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春节刚过,很多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状态,整天望着墙壁发呆,似乎还在回味那些屈指可数的团圆日子……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90%以上的老年人属于居家养老型。

然而,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进展缓慢,与人们的需求相差甚远。

1大部分地区只有家政服务,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培训的助老服务员,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谈不上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就中国的现状看,大部分地区只有家政服务,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培训的助老服务员,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谈不上。

年已八旬的上海市民陈菊娣去年8月骨折后行动不便,不愿进护理院,家人想要找一位保姆进行日常护理。

到几家中介咨询后得知,照顾卧床老人的保姆价格,视病情轻重而定,病情越重,价格越高,至少比一般的保姆要贵两成。

最后,家人终于请到一位保姆,月薪2900元。

北京市爱侬家政服务公司精品店的工作人员李卉林告诉记者,一般的家政公司没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内容,但有些公司也会提供较为专业的家庭护工,工资相应会高一些。

由于照顾老人风险高、不容易了解老人心理等原因,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愿意干这个活。

因此,很多老人连照顾生活的一般保姆都很难找到。

来自山西临汾的黄丽萍在北京做了6年保姆,照顾过4位老人。

“其中有位赵大爷和老伴的退休金一个月有1万元,但是找了很多保姆都不合适,最后用小时工将就着。

”黄丽萍很同情这些老人,但是她说只要找到别的活儿,就不想到老人家里干了。

“主要是老人不好相处,有些不让你说话,有些不让你动他家东西,不好干。

关于养老行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养老行业的调研报告

在美国,养老问题成为各党派大选时辩论的重点。

作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4%以上的全民选举制国家,竞选人的养老理念会成为能否走上总统宝座的最重要因素。

在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由于经济的大幅衰退和高福利政策的压力,其养老问题也十分严重(参考希腊“退欧”风险)。

在日本,很多老人为了得到基本的照护,开始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以期望到监狱中得到基本的照料。

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养老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

我国近几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迎来超老龄化社会。

对于刚刚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来说,养老行业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不完善,养老行业护理人才短缺……都在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养老不仅仅是养老机构和养老企业的事,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幸运的是我国已开始认识到了未来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各项养老改革政策已开始陆续实施。

2017年2月国务院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6次讲到养老。

对此,各省市纷纷出台响应政策加以响应。

8月份,湖南省发改委、民政厅等13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从简放政权、强化监督等方面破除养老服务业瓶颈;9月份,杭州市民政局等11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

虽然政策一片利好,但社会资本在养老领域的活力尚未激发,养老行业品牌效应明显,资源集中,成熟的盈利模式尚待探寻。

此外,由于养老服务的公共属性,养老机构多以非盈利性为主,存在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情况,因此,社会资本多持币观望。

2017年3月,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安心桥完成PreA轮5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云创世纪;2017年9月,居家养老共享平台养你一辈子完成PreA轮20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马蚁投资;2017年9月,共享疗养(养老)村落乌托邦疗养村完成种子轮1000万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为中国茶博会。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4•【字号】苏办发[2012]111号•【施行日期】2012.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苏办发〔2012〕111号)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和直属单位:《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14日苏州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满足城乡居民均等化、多样化服务需求,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本规划所称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一)现状和问题按照《苏州市“十一五”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投入资金65亿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逐步加快,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截止2010年底,12个市(区)、93个乡镇(街道)、1958个村(社区)均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全市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有6个市(区)、4个街道、6个社区达到国家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标准,68个社区、48个村分别达到省和谐示范社区、省管理民主示范村标准,313个城乡社区达到苏州市和谐示范社区标准。

我国养老设施供给及政策建议

我国养老设施供给及政策建议
日间照料中心
功能定位 设有配餐、临时托养等服务,为老 人提供 白天的短期照料 为老年人提供 上门的综合服务
服务对象
养老 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 养
设施 老 中心
居家养老以及社 养老的 老年人
老年公寓 设 机构 老年社 施 养老 养老院
服务
适老化建筑,并能提供H常生活照 料、精神服务慰藉服务 集体居住、养老服务
A p r i l 2 0 1 3 31
功能定位层 面的结构性短 缺。 自理型养老设 施 比
重大 介护介助型养老设施供给不足 。我国介护介助型养
老服务需求随着空巢老人 、失能失智老人 比重的增加而增
床位 数少 养老机构规模小、入住率高 ; 作为老城区的上
城区 、下城 区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不超过 1 张 ,养老机构
平均床位数 5 3 张 /家,低 于杭 州市养老机构 的配建标准
( 1 5 0 张 /家 ) ,入住 率接 近 9 0 % 。郊 区老年 人数量 少但 平均床位数 多.养老机构规模较大、入住率低 ; 距市 区较 远的西湖区、江干区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超过 2 . 3 张 养
供给及政策建议
文 /潘琴


养老设 施定 义及分类
我国尚无对养老设施的统一定义及分类。本文参考 民
政部发布的 《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 规划》 ( 征 求意见稿 ) , 将 养老设施 ”定义为 解决老年人居住生活 、
日常照料的各类硬件设施 的总称 “ , 它区分于 为老设施” , 后者是指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和文化游憩生活等需求 的设 施 ,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 见表 1 ) 。 养老设施通 常有三种 , 分别基于养老模式、 服务对象 、 经营性质来分类。相关研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 : 基于养老

浅析政府在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政府在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作用
发 展 中的政府作 用
( ) 大资金扶 助。投入大 、收效慢 、周期长 、回报率低是 一 加 民间养老机构的特性, 民间养 老机 构要想生存与发展, 然离不开政府 必 的扶助 。首先, 政府应该在机构建 立之初给予一定 的启动资金, 保证机 构的顺利开业: 其次。 按照床位或 者入住 老人人数的补贴也是必不可少 的, 这样机构就能够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设施建设上: 政府还要 再次, 加强对 民间养老机构的宣传 工作, 为民间养老机构寻找投资人, 积极 多 方筹集 资金. 障 民间养 老机构 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 。 保 ( ) 二 强化政策落 实的程度, 加机 构竞争力。一是将优惠政策 增 的条款细化 也 就是制定土地 划拨 、民办 公助、税收减 免、水 电优惠 这些政策 的具体 实施 细则。 增加政 策执行力、便于相关部门对政策实 施效果的监管的同时。 也增强 了民间养老机构的竞争力: 二是各地政府 应该制定养老服 务计 划和 目标, 计划和 目 的完成情况以及相应 并把 标 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作 为政府绩效考核 的一部分, 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 广泛宣传有发展潜 力和 发展势头 良好 的民间养老机 构, 吸引投资的同 时增加人们对 民间养 老机构的认识, 打破 “ 公办 ”和 “ 民办”之间的 壁垒。 提高 民间养 老机构的 竞争力 。 ( ) 三 政府和 老龄产业协 会共 同加 强对民间养老机构 的监督 。 政府应该加强 民间养 老机构 申办和 审批 的资质认证, 养老机构在 保证 设施建设 、人员配备等方面符合相应 法律法规的规定。 取缔非法机构: 在 民间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 加强监管, 包括服务质量、机构信誉 、环 境卫生等. 对不达标的机构制定改进方案: 老龄产业协会作为全 国养老 服务业的行业组织。 应该提高养老机构的 自律意识和行业互律意识, 互 相监督。 另外, 老龄产 业协 会可以直接 向政 府反映养 老机构存在 的问 题和要求。 缩短发现 问题的 时间, 促进养 老产业的发展。 注: 文 为 吉林 省 教育 厅 “ 一 五 ”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 本 十 民 间社 会 福 利机 构 可 持 续 发展 的路 径选 择 研 究 ”的 阶段 性 成 果之 项 目编号 为吉 教科 文合 字 [ 1 ] 3 9 。 2 第 8号 0 0

襄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襄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无” 老人 和农 村 “ 五保” 老人 在 自愿 条 件 实 现 1 0 0 %
设 投 入从 2 0 1 0年 的 7万 元 , 到 2 0 1 1年投 入 增 加 到 1 1 4万 元 , 2 0 1 2年又 猛 增 加 到 1 0 2 9万 元 , 三 年 实 现 了投入 由万元 、 向百万 元 、 千 万元 的历 史性 跨 越 , 今
比增长 1 0 . 6 4 %。从机构 发展 态势看 , 除公办 的市 、 县
会, 也开始探索农村老年互助照料 中心的建设 , 并取 得了经验 ,将为今后全面实现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目
标起 到积极 的示 范 、 引导 作用 。 在 实施 “ 十二 五 ” 社会 化 养老 发 展规 划 过 程 中 ,
涛; 执笔人 : 谢绪超 曾金华
级 养老 机构 和 乡镇 社会 福利 机构 保持不 变 、养老 床
位有所 增加 外 ,发展最 快 的当属 民办养 老 机构 和城
镇 居家 养老 服务 中心 、 农 村养老 互助 中心 。 从有一 定 规模 的 民办机 构情 况看 ,民办养 老服务 机 构在稳 定 已有个 数 的前 提下 ,在 扩 大规模 和提 高服 务质量 方 面实现 了新 的跨越 。 如在 已有 的 4 1 个 民办养老 机构 中 ,拥 有养 老 床位 增 幅尤 为 显 著 ,已 由 2 0 1 1 年 的 2 1 5 3个 床位 增 加到 2 0 1 2年 的 3 1 9 8个 床 位 , 增 幅高 达4 8 . 5 4 %。 为适应 城 市社 区居 家养 老这 大趋 势 ,
年 计 划投 人 为 1 6 3 3万元 , 与 上 年净 增 6 0 4万 元 , 同 比增长 5 8 . 6 9 %。此 外 , 养老 运 营补 贴也 呈 快速 增 长 趋势 , 如从 2 0 1 0年 的 1 5万 元 , 增加到 2 0 1 1 年的 3 2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4.01.01•【字号】•【施行日期】201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州)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制定各类中长期规划和重大政策性文件2014年实施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加快推进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商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同意,制定了《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四川省民政厅2014年月日附件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制定2014年度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一)加快构建“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建设,争取老年人居家及日间照料服务覆盖70%城市社区和40%农村社区,各类养老床位达到4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二)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配套设施完善和服务功能提升。

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法人登记率达到75%,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4%,全省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4%。

(三)推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制,鼓励各地建立和完善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40%。

二、主要任务(一)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新增改造养老床位10万张,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建设任务。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构建健全的养老体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制定了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旨在构建健全的养老体系,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祉。

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其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此外,还将加强家庭养老服务的支持,提供家庭护理、居家养老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得到更好的照应。

二、促进老年人就业和创业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重点关注老年人就业和创业问题。

通过鼓励企业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促进老年人就业。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升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将鼓励老年人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政策优惠,匡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独立。

三、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还将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首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其次,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同时,推动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其次,加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还将加强老年人社会参预和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加强老龄事业管理和人材培养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强老龄事业的管理和人材培养。

首先,建立健全老龄事业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加强老龄事业人材培养,提高老龄事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还将加强老龄事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老龄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制定本规划;一、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亿增加到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老龄战略规划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年群众工作体系,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主要发展目标;——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实现全国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全面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地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0%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基层老龄协会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三基本原则;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紧密联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法规制度建设,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5.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资源配置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和群众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6.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三、主要任务一老年社会保障;1.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随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机制;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减轻老年人等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做好各项制度间的衔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3.加大老年社会救助力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因灾因病等支出性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4.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式,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研究制定政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二老年医疗卫生保健;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和队伍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老年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的能力;2.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组织老年人定期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开展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专项培训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支持作用;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40%;三老年家庭建设;1.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健全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建立奖励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3.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尊老敬老道德建设,提倡亲情互助,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努力建设老年温馨家庭,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四老龄服务;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3.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与完善,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4.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在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根据护理院基本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地市级以上城市至少要有一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研究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5.切实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与监管制度,做好养老机构登记注册和日常检查、监督管理工作;寄宿制养老机构等关系老年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列入消防安全和卫生许可制度重点管理范围;五老年人生活环境;1.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2.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监督制度;按照适应老龄化的要求,对现行老龄设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审定、修订和完善,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形成有效规范的约束机制;3.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突出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环境的无障碍改造,推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加快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建筑物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无障碍改造步伐,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研究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4.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的新理念;研究编制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指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六老龄产业;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研究制定、落实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2.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重视康复辅具、电子呼救等老年特需产品的研究开发;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用具和提供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3.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积极开发符合老年需求、适合老年人年龄特点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道路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针对老年人旅游的导游讲解、线路安排等特色服务;规范老年人旅游服务市场秩序;4.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老年产品用品质量标准,加强老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发挥老龄产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信息服务和行业自律;疏通老龄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1.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充分发挥党支部、基层自治组织和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老年思想教育工作;2.加强老年文化工作;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鼓励创作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和支持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开设专栏,加大老年文化传播和老龄工作宣传力度;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3.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在城乡建设、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中,要安排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加强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举办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4.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9号,健全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积极做好“银龄行动”组织工作,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八老年社会管理;1.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各地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城乡社区村、居要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成立老年协会的城镇社区达到95%以上,农村社区行政村达到80%以上;2.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服务,切实把为离退休老年人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范围;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期末,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九老年人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制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做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加强弱势老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把高龄、孤独、空巢、失能和行为能力不健全的老年人列为社会维权服务重点对象;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年人现象;3.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拓展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青少年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增加孝亲敬老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十老龄科研;1.抓好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制定国家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老年人生活状况追踪调查,开展区域性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工作,为制定老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2.加强老龄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按照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领域,统筹部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做好人力资源支撑,服务老龄事业发展;3.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十一老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老龄领域的重要影响,深化国际合作;密切跟踪联合国大会老龄问题工作组对建构老年人权利国际保护机制的动向,积极发挥作用,引导相关进程朝有利方向发展;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和经验,做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老龄项目;完成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在中国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加强老龄工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围绕涉老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老龄事业投入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老龄服务市场准入与日常监管、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老龄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三建立多元长效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老龄工作实际,多渠道筹资,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实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政策引导与体制创新并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老龄慈善事业;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龄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养老护理员、老龄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大力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五建立监督检查评估机制;本规划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执行,2015年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

四川出台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四川出台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2〕43号二○一二年七月九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

据预测,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

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8%左右,进入加速和重度老龄化发展阶段。

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11万,占总人口的16.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末将达到1600万,约占总人口的19%;我省人口老龄化水平居全国第二位,2000—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

二是老年人口寿龄高、空巢多。

全省80岁以上高龄人口达151.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1.54%。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其中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护。

三是农村老龄人口问题凸现。

全省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高达11.3%,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表现出劳务输出大省特有的老龄人口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省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

94 4 8万 .占老年人 口的 2 . % 。 17 8
3 老年公寓居住需求
孝道 思想影响下 . 仍会选择家庭供养老人的方式 。因此 老年公寓养 老方式的推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 四)社会保障水平低 由于政府 的财 力有限、覆盖率低 、企业的效益不一 , 再加上物价的不断上涨 ,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只能维持其
( )人 口条 件 二
医疗康复 、 精神慰藉等 多方面服务 : 布局不合理 , 之间、 区域
城乡之 间发展不平衡 ; 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行业发 展缺乏后劲 ; 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 服务规范 行业 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
1 人 口老龄化现状
19 年我 国开始步入 到老龄化社会 ,是较早进 9 9
等多种类型 养老床位达 29 8 万张 .总规模较 20 年增 05 长一倍 。同时 ,截至 20 年底 ,据估算全 国民营养老机 07 随着近年来人 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老年人 口比重逐 渐加大 ,我 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 口最 多的国家.约 占
世界 老 年 人 口总 量 的 1 5 / .是 亚 洲老 年 人 口的 1 2 由于 /。 老年 群 体 生理 特 点 、心 理特 征 和生 活 方式 相 对特 殊 .他 们 构大 约 有 近 4干 家 床位 数 大 约 4 0万张 ,较 20 年 增 长 05
据 民政部统计显示 ,到 2 1 年 ,预计老年人 口将达 0 5 到 2 1 亿 ; 00年 达 到 24 亿 。按 3 的 老年 人 I .5 22 3 % q入 住老年公 寓计算 ,预计 2 1 年我 国潜在入住老年公寓人 0 5
数将达到 6 5 4 万人 至 2 2 00年人数将达 到 74 4 万人。 ( 三)经济条件 1 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2 1 年 ,国内生产总值高达 3 78 亿元 比上一年 00 9 93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8•【字号】辽市政办发[2012]53号•【施行日期】2012.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12〕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28日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市于199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30.5万,预计2015年将达到3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3%。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使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虽然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小、管理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要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福利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保市政[2010]201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保市政〔2010〕20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冀政〔2010〕7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养老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切实履行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培育、服务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立足当地实际,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优化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养老服务网络。

(三)重点突出、适度普惠。

在做好困难老年群体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采取科学合理的养老方式,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建管并重、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养老机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格局,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

建立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有1.76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899万,失能老年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照料服务。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老年人口合法权益的全面保障,避免潜在的老龄人口的的安全风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将老年服务并入法制化的轨道,是缓解巨大养老服务需求,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目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立法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从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继承法、婚姻法到众多地方性法规都有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正式出台,成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里程碑.一度对于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民政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09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位第三次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2011年2月11日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何地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截止2009年8月31日止的8个月间,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了相应文件33份,可见各地对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目前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实施细则。

现有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是许多方面只是原则性的,宏观的,要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完善精神赡养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需要各地更具地方实际情况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办法》。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根据xx区xx年工作预安排,xx区成立专题调研领导小组,对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实地查看了民升老年公寓、xx区福利院、xx老年公寓、xx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情况,分别听取了xx区民政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局、卫计委、崇义街道办事处等6个区级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xx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自xx区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成为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区县之一。

截止xx年x月,全区老年人口x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83%,预计到2020年,xx区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x万人,老龄化率将超过24﹪,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敬老养老氛围日益浓烈。

一是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敬老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区委副书记为主任、x个部门为成员的老龄工作委员会,设立了专职的老龄工作办公室。

各乡镇街道也健全了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老龄事业发展工作。

二是xx区政府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推进。

编制了《全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确保了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科学有序推进。

三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并累计表彰孝顺儿女共401名,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5人获评全国、全市孝亲敬老之星,在全区掀起了敬老爱老养老的浓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和问题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

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涵盖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达289万张,比1999年增长了近2倍。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5万张,日间照料床位3万张。

居家养老服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一个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比例少,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难,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第二节挑战和机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

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同时,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特点不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目前,我国户均规模3.16人,较改革开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

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

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其中城市为14.6%,农村已超过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无暇也无力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这只有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加强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养老机构建设,能够直接带动建筑、机械、钢材、水泥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养老服务,能够有力地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

据推算,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可新增社会就业岗位超过710万个。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第二章内涵和定位第一节内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适宜技术的养老服务,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发展过程。

本建设规划仅着眼于构建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功能定位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交通和伴陪、老年食堂、法律服务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

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各种必要的康复辅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托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倡议、发动、引导志愿活动及建立劳务储蓄制度等方式,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鼓励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提倡邻里互助。

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

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探索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

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以下功能:1、生活照料。

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

2、康复护理。

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

3、紧急救援。

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老年养护机构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二节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整体规划。

中央制定全国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地方制定本地规划,承担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基层网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以长期照料、护理康复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完善不同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三无”老人、“五保”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

四、深化改革、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要积极增加投入,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增量,切实深化改革,努力盘活存量。

要在政府职能转换、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要不断改进管理,完善养老服务的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目标和任务第一节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直接新增养老服务就业岗位500万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