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第一章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效益。
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靳希斌观点: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也要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研究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为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章形成早期:管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庶富教、墨子——教人耕者其功多、荀子——不教无以理民性初步形成:1.威廉·配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政治算数》首次运用数字资料计算广义的教育成果的货币价值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能力出现差别。
贡献:他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指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同。
“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人相抗衡”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者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他第一次对教育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
他首次把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看做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
教育和训练具有经济意义。
亚当·斯密的教育经济思想1、人经过受教育,学习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2、这种才能的获得“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
3、“劳动工资,因务学习有难易,学费多寡而不同。
4、”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5、“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
”3.大卫·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耗费的劳动的原理。
价值的大小和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复杂劳动所生产的价值比较大。
4.费里德里希·李斯特“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大学《教育经济学》试题
《教育经济学》试题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451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经济学萌芽时期为A.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2.我国探讨教育劳动性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A.生产劳动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C. 劳动价值理论 D.社会再生产理论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与物力投资收益率相比,教育投资收益率A.一般较低 B.‘般较高C.基本相等 D.无法比较4.用“年龄一收入”曲线来表示教育收益的经济学家是A.斯特鲁米林 B.沃尔什C.舒尔茨 D.贝克尔5.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6.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是A.无限度的 B.有限度的 C.全方位的 D.无条件的7.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非义务教育属于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C.准公共产品 D.精神产品8.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A.专业结构 B.级别结构C.禅传结构 D,形式结构9.联结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关系的中间环节是A.分配结构 B.产业结构 ·C.技术结构 D.劳动力结构10.通过教育投资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财富、产生效益,表明教育投资具有A.周期长的特点 B.弹性大的特点C.间接性的特点 D.长效性的特点11.居于中心地位的义务教育投资主体是A.个人 B.企业 C。
家庭 D.政府12。
义务教育免费性原则要求免除义务教育投资中的A.社会集资捐资 B.受教育者个人投资C. 企事业的教育支出 D.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13.已满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为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构成教育的 A。
个人间接成本 B.个人直接成本C.个人物质成本 D.个人精神成本14.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与占用和消耗的教育资源之比,即是A.教育经费 B.教育成本C.教育效益 D.教育效率15.兴办学校时,有些教育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与使用,这表明教育资源具有A.适当性 B.不可分性C.整体性 D.有限性二、名词解释题16.教育需求17.教育级别结构18.教育成本分担19.教育规模经济20.知识转化滞后期三、简答题21.20世纪70年代后,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2。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经济学1、学科概念:P6①教育投资:又称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像教育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②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总和。
③教育经济效率:又称教育经济效力、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效率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④教育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也叫教育社会经济效益、教育社会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收效等,是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或者通俗地将,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⑤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达的一门边缘学科。
2、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斯特鲁米林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定量化的语言专门阐述教育的国民经济意义。
沃尔什1935年写的《人力的资本观》,被西方认为是有关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它采用了现值折算法。
到1960年,教育经济论文达到53篇。
这一时期的特点:①有了教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及专著;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从观察在业劳动者身上论述与充分调动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
(二)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涌现大批教育经济学学者,使这门学科在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体系上基本上确立起来。
形成标志:①1963年国际经济学会召开讨论教育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了《教育经济学选集》,这一选集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②也有人认为,英国的韦锥于1962年写了一本正式使用“教育经济学”名称的著作《教育经济学》,为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04年至08年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0451)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于【】A .1960年B .1980年C .1983年D .1984年2.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是【】A .斯特鲁米林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B .沃尔什的《人力的资本观》C .豪赛克的《教育与收入》D .欠雷的《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3.社会主义国家探讨教育劳动性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A .生产劳动理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劳动价值理论D .社会再生产理论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其教育费用之间【】A .成正比例关系B .成反比例关系C .成级数关系D .无相关关系5.下列说法中属于“社会化理论”的观点是【】A .教育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B .教育能反映人的劳动能力C .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培养不同个性特征的劳动力D .教育的作用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6.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的总和叫做【】A .教育投资B .教育投资效率C .教育成本D .教育投资效益7.政府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的依据是【】A .教育是消费性事业B .教育是生产性事业C .教育是准公共产品D .教育是私人产品8.韩宗礼先生提出的公式:%100 教育资源消耗教育成果的数量用于计量【】 A .教育投资利用效率B .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c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利用效率D .人才费用质量系数9.筛选假设理论认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A .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能力形成的B .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C.通过教育训练劳动者的个性特征形成的D.通过教育影响工资制度形成的10.一个国家的教育供给,主要依靠【】A.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B.国家经济实力C.国家财政制度向教育倾斜D.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11.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在其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的概念是【】A.劳动经济B.资源经济C.知识经济D.信息经济12.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5年《统计年鉴》,1983年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A.4%B.5%C.6%D.7%1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义务教育资源主要应该由【】A.政府提供B.市场机制进行配置C.学生家庭支付D.社会捐赠14.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投资存量的指标是【】A.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B.人口分布密度C.人口年龄构成D.人均受教育年限15.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叫做【】A.教育经费B.教育成本C.教育效率D.教育效益16.对教育的布局结构起制约作用的是【】A.产业结构B.技术结构C.劳动力结构D.地区经济结构17.教育投资的主渠道是【】A.国民收入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家财政拨款18.生均经费指数是指【】A.生均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B.生均经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C.生均经费与国民收入之比D.生均经费与教育投资总额之比19.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的基本理论依据是【】A.国家财政出现赤字B.非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C.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D.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0.根据萨卡罗普洛斯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C.高等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初等教育收益率D.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教育收益率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教育经济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1、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解开经济增长计算过程中的“经济之谜”,20世纪初到中叶,美国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出现了剩余因子,即“经济之谜”。
2、舒尔茨(填空)舒尔茨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农业经济、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三个方面舒尔茨不仅在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教育经济学计量方法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韦锥他于1962年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曾有人认为他的这本专著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4、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在苏联《计划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这是世界上第一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语言专门论述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1、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所谓生产劳动是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
包含两层意思:①生产的是使用价值,是维护社会生产劳动继续进行的劳动、维护劳动能力再生产的劳动;②是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其内容是物质变换,其结果是物质产品。
总之,凡是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概念所辖的范围,观察教育劳动的性质以及教育投资的性质,可以得出如下论点:①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型的劳动②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劳动。
③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的性质。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价值,即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和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功能。
教资考试科目三重点知识汇总
教资考试科目三重点知识汇总教资考试科目三主要涉及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内容。
以下是科目三的重点知识汇总: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习、教学、发展、人格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在教资考试科目三中,重点涉及以下内容:(1)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规律。
(2)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
(3)教育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和方法。
(4)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相关问题。
(5)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
2.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地方对教育事业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在教资考试科目三中,涉及以下内容:(1)教育法基本原则。
(2)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3)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4)教育行政法律法规。
(5)教育公共服务法律法规。
3.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收益等经济问题。
在教资考试科目三中,涉及以下内容:(1)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投资的类型和特点。
(3)教育成本和教育效益的关系。
(4)教育市场和教育公共产品的特点。
4.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课程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资考试科目三中,涉及以下内容:(1)课程改革与发展。
(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3)教学方法与策略。
(4)评价与反思。
以上是教资考试科目三的重点知识汇总,考生需认真掌握相关知识,做好备考工作。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法的是( D )A.经济分析法 B.教育研究法 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 D.调查研究法2.直接导致西⽅教育经济学诞⽣的是( B )A.⼈⼒资本理论B.计量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D.劳动⽣产理论3.衡量劳动⼒的价值,主要看( C )A.劳动⼒本⼈所需的⽣活资料费⽤所占⽐重⼤⼩B.劳动⼒⼦⼥所必须的⽣活资料费⽤所占⽐重⼤⼩C.劳动⼒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所占⽐重⼤⼩ D.劳动⼒总价值4.⼈⼒资本的核⼼是( D )A.⼈⼒投资B.物⼒投资C.⽣产投资D.教育投资5.舒尔茨认为,决定⼈⼒资本与物⼒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 B )A.投资⽐例 B.投资收益率 C.投资量 D.经济结构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D )A.社会⼈⼝状况 B.经济和科技发展⽔平 C.政策导向D.物质⽣活需求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 A )A.政府提供 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 C.社会经济⽀持 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8.教育投资⼤不⼀定就能适应物质⽣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产过程具有⼀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B )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化教育卫⽣事业经费项⽬中,最终构成( C )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B.教育事业经费 C.社会消费基⾦ D.社会积累基⾦10.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 C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出 C.国民收⼊增长的⽐例 D.⼈均国民⽣产总值11.衡量⼀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例,主要有两个指标:⽣均教育经费和( C )A.初等教育⽣均事业费与⼈均国民⽣产总值⽐例 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例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例 D.国家财政⽤于教育⽀出占国民收⼊的⽐例12.计算学⽣的机会成本,⼀般开始于( C )A.⼩学 B.初中 C.⾼中 D.⼤学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 )A.⼈才费⽤质量系数 B.⼈才费⽤质量系数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效率 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效率14.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 D )A.教育资源的适当运⽤B.教育资源的充分利⽤C.投资与收益的⽐例D.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15.影响劳动⽣产率的因素是多⽅⾯的,从⼤的⽅⾯讲主要有劳动⼒⼈数和( D )A.劳动⼒熟练程度 B.劳动⼒能⼒ C.劳动⼒教育程度 D.劳动技术装备⼆、名词解释题(本⼤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6.知识经济:简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产、分配与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产率。
成人教育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复习题参考答案
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试卷(A)学年:学期:年级:专业:学习形式:层次:(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论文是()。
A.斯特鲁米林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B.沃尔什的《人力资本观》C.布劳格的《教育经济学导论》 D.舒尔茨的《教育与经济增长》2.以下理论中可以较好地解释用人单位重视名校毕业生现象的是()。
A.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B.社会化理论C.人力资本理论 D.筛选假设理论3.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的需求。
A.意愿 B.计划C.支付能力 D.选择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迟效性和长效性 D.独立性和自主性5.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教育纯收益、教育收益率、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教育对生产率的贡献和()。
A.教育对个人收入的贡献 B. 教育对学历的影响C.教育对技术革新的影响 D. 教育毛收益6.在生产函数Y=AKαLβT中,T变量表示的含义是()。
A.资本投入量 B.技术进步 C.常数 D.劳动投入量7.学校资本经营中最为活跃的模式是:()A.兼并收购模式 B.联合模式 C.托管模式 D.租赁模式8.贝克尔教育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A.43411(1)(1)t tt tt tB iC i---==-+>+∑∑ B. 01(1)ni iiiY XC Xr=-+=+∑C.ne nKP rY∆=∆D.11(1)(1)n nt tt tt tb Ci i===++∑∑9.出国留学属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形式中的()。
A.跨境交付 B.商业存在 C.境外消费 D.自然人流动10.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个人天赋能力 B. 学杂费的高低C.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 D. 个人教育未来收益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机会成本2.教育投资3.教育经济学4.教育供给5.教育结构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7
2023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正确答案:B2.【单选题】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B)。
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正确答案:B3.【单选题】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A.有限性B.适当性C.整体性D.不可分性正确答案:D4.【单选题】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A.个人B.群众C.国家或政府D.企事业单位正确答案:C5.【单选题】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简化理论正确答案:D6.【单选题】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B.教育成本C.教育收益D.教育分配正确答案:B7.【单选题】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正确答案:C8.【单选题】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正确答案:C9.【单选题】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正确答案:D10.【单选题】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采集者退散正确答案:D11.【单选题】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
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第八章教育投资来源及分配第九章教育投资比例第十章义务教育投资第十一章教育成本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动及其报酬经济学是在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2.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从(A)。
A.投资角度B.效益角度C.效率角度D.微观角度1.3.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D)。
A.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B.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表现特点D.人力资本理论1.4.教育与生产力具有直接关系,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B)。
A.收益性投资B.生产性投资C.消费性投资D.以上答案均正确1.5.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即是(D)。
A.教育投资B.教育经济效益C.教育资本D.教育经济效率1.6.教育经济学各种概念中,西方教育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概念是(A)。
A.教育资本B.人力资本C.教育投资D.教育收益1.7.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各种著作,学科体系教育味道比较浓,适合于教育系统教学使用的是(C)。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论》C.《教育经济学概论》D.《人力资本论》1.8.在我国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经济学著作是(A)。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概论》C.《人力资本论》D.《教育费用》1.9.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的是(D)。
A.1965《教育经济学》的出版B.1935年J·R·沃尔什《人力资本观》的发表C.1961年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的出版D.1924年C·T·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的发表1.10.中国教育经济学筹备组在安徽省黄山召开学术讨论会暨研究成立大会是在(B)。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教育经济学》考前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知识点1.教育经济学的概念【P68】【名词解释】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知识点2.教育投资的含义【P68】【名词解释】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知识点3.教育效率的含义【P68】【判断、名词解释】教育效率又称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知识点4.教育收益的含义【P68】【判断、名词解释】又称教育社会经济效益、教育社会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等。
是指教育领域内劳动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知识点5.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方法有哪些?(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3)经济分析法;(4)教育研究法;(5)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6)比较研究法;(7)概算法。
知识点6.教育经济学在西方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
【P73】【单选、判断】知识点7.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前苏联C·T·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
【P74】【单选、判断】知识点8.西方“人力资本论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P74】【单选、判断】知识点9.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R·沃尔什于1935年撰写的《人力的资本观》,他主要采用的是”现值折算法“。
【P75】【单选、判断】知识点10.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有哪些?【P76】【简答】(1)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2)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重视研究教育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适应问题;(3)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孩子高等学校设立专题性研究组织、学会及机构;(4)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量方法继续被重视并且有了计算方面的专著;(5)国际上许多国家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以下是对教育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更复杂和高效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了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3、增强社会凝聚力通过教育,可以传播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决定教育投入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水平,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
2、影响教育需求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选择。
3、制约教育规模和质量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例如在贫困地区,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
二、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指为了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而耗费的资源。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教材采购、教师薪酬等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费用。
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则包括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家庭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
教育成本的核算对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可以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
三、教育收益教育收益是指通过接受教育所获得的经济和非经济回报。
1、经济收益经济收益主要表现为个人因接受教育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通常来说,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的收入水平也越高。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和职业稳定性。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一、教育经济学概述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费管理、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等方面。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研究内容涉及到教育产出、投入、影响等多个方面。
二、教育管理学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是关于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教育组织活动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
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组织,研究内容跨越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而教育管理学则是教育经济学的操作平台,通过管理实践来实现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标。
四、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做出科学的政策决策;而通过教育管理学的实践操作,可以提升教育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教育经济学将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评估,教育管理学将更加注重组织与人员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六、总结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与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只有深入理解和研究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经济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25)一、填空1、某学生接受4年高等教育的学费共计20000元,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放弃的收入为26000元,则该学生所付出的教育()成本共计()元。
(第十一章——第一节——三、教育成本类别——(一)教育社会成本与教育个人成本——2、教育个人成本)2、在假设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师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第十五章——第一节——三、教师劳动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和()的程度。
(第十二章——第一节、研究教育效率的意义——一、基本概念)3、义务教育又称()教育、()教育或()教育,具有显著的特点,即()和()。
(第十章——第一节——一、概述——(一)义务教育概念及沿革——1、义务教育概念)4、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和()的总和。
(第八章——第一节——一、教育投资概念)5、一定时期内,教育社会需求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应该对教育的社会需求作出规划。
(第四章——第一节——一、教育的社会需求)6、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动因包括精神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地位需求。
(第四章——第一节——二、教育的个人需求——(一)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7、细致划分教育结构包括: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以及()、()、()和()。
(第七章——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教育结构)8、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以()颁布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十章——第一节——四、理论分析)9、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同教育所得到的(),做出数量上的对比。
(第十四章——第一节——一、基本概念)10、教育人员成本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奖学金以及其他人员的经费开支。
(第十一章——第一节——三、教育成本类别——(三)教育物质成本与教育人员成本——2、教育人员成本)11、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主要是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B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D ) 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 C.按劳分配原则 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C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考试大论坛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A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D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A )A.多效性产业B.第三产业C.专业性产业D.独立性产业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A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C.经济发展中地区D.贫困地区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D )A.公务费B.业务费C.设备购置费D.人员补助工资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C ) A.相对迟缓B.相对滞后C.超前速度增长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B )A.地方政府 B.国家或中央政府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D ) 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社会成本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 C.教育直接成本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B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A )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 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A ) A.呈下降趋势B.呈上升趋势C.呈稳定趋势来源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A )A.教育个人收益B.教育经济效率C.教育社会效益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计量经济学B.人力资本理论C.劳动价值理论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C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B ) A.生产力B.劳务性或服务性C.使用价值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C ) A.贝克尔《人力资本》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B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D)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B )A.科学技术市场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D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B.政治制度制约C.生产力水平制约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C ) A.周期性长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 )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C ) A.个人 B.群众C.国家或政府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B ) A.教育投资B.教育成本C.教育收益D.教育分配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B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B.实算法C.费希洛计算法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B )A.规模过大稳定型B.规模适度稳定性C.规模适度成长型D.规模过小成长型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D )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A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C )A.’扩大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再生产理论D.劳动价值学说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A ) A.舒尔茨B.贝克尔C.沃尔什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A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C.物质生活需求D.社会地位需求 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D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 A )A.马克思B.恩格斯C.托夫勒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D )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 B )A.国家投资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 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A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A )A.5.7% B.6.0% C.4.0%D.5.0%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D ) A.职工福利费B.奖金C.工资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A )A.教师利用率B.教师平均课时数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D.教师平均班级数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 D )A.有限性B.适当性C.整体性D.不可分性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C )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A )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来源:考试大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D )A.经济分析法 B.教育研究法 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 D.调查研究法2.直接导致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是( B )A.人力资本理论B.计量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D.劳动生产理论 3.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 C )A.劳动力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B.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C.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D.劳动力总价值 4.人力资本的核心是( D )A.人力投资B.物力投资C.生产投资D.教育投资5.舒尔茨认为,决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 B ) A.投资比例 B.投资收益率 C.投资量 D.经济结构 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D )A.社会人口状况 B.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政策导向D.物质生活需求 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 A )A.政府提供 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 C.社会经济支持 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8.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B )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最终构成( C ) 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B.教育事业经费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积累基金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 C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支出 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和( C )A.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 D.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12.计算学生的机会成本,一般开始于( C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 )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14.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 D )A.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B.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C.投资与收益的比例D.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15.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劳动力人数和( D )A.劳动力熟练程度 B.劳动力能力 C.劳动力教育程度 D.劳动技术装备 1.世界上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教育经济意义的人是【 B 】 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丹尼森 D.布劳格 2.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最早的论文是美发表的【 D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C.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D.沃尔什《人力资本观》 3.认为教育经济学属于非生产领域的经济学的观点属于【 A 】 A.从属学科论 B.独立学科说 C.边缘学科说 D.交叉学科说 4.以下不属于教育经济学是研究对象是【 B 】 A.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 B.教学规律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5.首次进行较为系统和较为专门分析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是【 D 】 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 C.丹尼森 D.亚当.斯密6.“用之于人的教育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在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投资而形成的资本”。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教育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教育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教育投资:也叫做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和教育的经济条件等。
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2.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内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3.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4.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5.筛选假设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
把教育看做信息,着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
当雇主与求职者相遇时,彼此缺乏完全的信息,必须通过一些信号来进行。
对于雇主来说,虽然他不了解这些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如何,但却可以从求职者的个人特点中了解到一些有用信息,以鉴定他的能力。
而在构成求职者总形象的种种可观察到的属性中,一类是标识(indices),另一类是信号(signals),雇主可以凭借标识和信号,特别是教育信号了解求职者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筛选装置,可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将他们安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
6.社会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流派,创始人是鲍里斯和金梯斯。
社会化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影响劳动力生产率的观点是错误的。
事实上,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教育的作用首先不是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或认知能力,而在于它的社会化功能。
7.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皮奥里(Piore)、戈登(Gordon)、多林格(Doeringer)、卡诺依(Crony)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学发展:◆萌芽:(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行成:(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学科奠基人(美国)丹尼森,提出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区别◆发展:20世纪70年代被公认为独立学科◆引入中国:1979年下半年开始,报纸杂志先后发表文章介绍1980年舒尔茨第一次访问中国并作学术报告◆最早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劳动价值学说:其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价值。
1、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2、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教育劳动的性质:1、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
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
2、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
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
总之教育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生产性质,在某种情况下又表现为非生产性质◆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理论观点: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简述或论述)观点: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2)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量的。
(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评价:合理性:1、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2、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投资超过对物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
3、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
4、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观点是合理的。
局限性:1、从人性和道德角度分析,它把一切都资本化了,把人等同于资本,贬低了人的价值,因此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
它用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
人力资本理论抹杀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事实,重复了资本创造价值的老调,因此具有理论上的不彻底性。
2、从政治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理论所宣扬的是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差别需要的价值观念。
它强调受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认为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完全在于受教育程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关,使低收入阶层的人相信他们的低收入是公平的,这同样是不切实际的。
3、人力资本理论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
这一方面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其弱点。
因为对于任何经济现象,既需要从数量上说明,也需要从质量上进行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证明它的数据在一切社会条件下都是有效的,这样就用纯粹的计算公式来代替其他社会因素,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把人完全数量花了,把人与物完全混同起来了,同样是不可取的。
舒尔茨的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3、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供求关系的调节:(一)教育供求的矛盾1、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2、教育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供求矛盾的原因与表现形式-----1)教育经费短缺导致教育需求与供给总量上失衡;2)教育供求变化的非均衡(二)教育供求的调节市场调节(教育价格)政府调节(教育规划、招生计划、财政)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1、市场经济条件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价值规律、行政和法律、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呈现新的矛盾及调节机制:市场、行政和法律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需求膨胀与资源短缺、结构性矛盾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社会和个人在教育需求上点和追求的目的不同。
调节方式:市场调节(教育价格)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97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影响教育需求的因素871、社会:社会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府的政策导向2、个人:个人天赋能力、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杂费的高低、个人教育未来收益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知识经济的概念:130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127一、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二、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三、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可以缩短科技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164指国际贸易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以服务的形式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法1561、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采取由政府提供,不能采取市场经济机制进行的资源配置方式。
2、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同时也应看到有一部分的非义务教育仍需政府提供资助,包括政府举办的教育,应通过财政拨款方式配置教育资源。
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什么是教育结构p128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用地区结构理论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p196(一)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二)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三)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有什么作用?P201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水平结构(抓住二次分流,办好职业教育)2、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与智力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破解急需教育结构的调整)第八章什么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亦称“教育投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个人,投入教育领域中的,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教育投资比例,来源,原则有哪些?比例指标体系:1、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3、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P220来源:1、国家财政拔款2、社会集资(税费、社会捐资、社会基金、个人捐资、教育债券等)3、学校自身投资4、学生家庭和个人投资(1989年高校开始收费;1999年扩招,提高收费标准,达到生均事业经费25%)P207原则:1、增长原则何为“三个增长”?2、超前增长原则3、减缓与稳定原则4、弹性系数原则(p237)教育事业费的分配与使用(一)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使用p2431、教育人员经费2、公用经费3、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二)教育事业经费按分分配方向使用P245第九章什么是教育机会成本什么是教育人员成本P258是指一定时期参与教育活动消耗的部分,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工资、奖金、福利费、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其他人员经费开支。
教育成本分担有什么规定?怎样计算个人机会成本?第十章什么是教育消费?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
教育消费的分类,性质分类:1、子女教育消费2、成人在职知识更新与继续教育消费3、再就业培训教育消费。
性质:1、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2、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3、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既要求有支付能力又有消费能力);4、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5、教育消费是一种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相结合的消费。
当前教育消费的问题及对策P285问题:1、教育消费中的盲目性(从众、趋高、随意);2、费用支付形式的单一性(支付主体家庭、贷学金政策。
家庭、学校、勤工俭学、贷款,自主性差、成本意识低);3、教育消费中的浪费现象(复读行为、教育结构性浪费);4、教育消费中存在高消费现象(学校住宿宾馆化)。
对策:1、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消费,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消费需求;2、引导教育消费更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3、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现啦让教育消费者自己支付教育费用;4、树立教育服务观念,满足教育消费者的质量要求;5、选准重点,扩大教育消费。
第十一章学校经营——指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办学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和管理活动。
P315教育产权——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力,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力关系。
P305教育产权的特点:1、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2、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消耗的程度。
P329内外标准分评定法P354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远离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规模。
规模的类型(图表)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处理?P381-384规模过小成长型规模过小稳定型规模过小萎缩型规模适度成长型规模适度稳定型规模适度萎缩型规模过大成长型规模过大稳定型规模过大萎缩型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条件:P373(一)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教育资源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二)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特殊实验室)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不衍生不经济缺陷)***什么条件下是不规模经济。
P372-378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也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数,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P392**2、教育对个人收入的贡献**第十五章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P411一、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第二步: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计算出劳动简化比数值;第三步: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据;平均劳动简化比= 劳动简化比X受各级各类教育劳动者人数占总劳动人数百分百)第四步: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劳动量=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实际劳动力总数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贡献率=增加劳动量/全部劳动量X100%第十六章1、教师劳动报酬的确定有哪些原则?P455贯彻按劳分配和绩效分配的原则确定教师工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2、如何防止教师流动如何建设好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