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 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入侵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和防御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入侵检测和防御的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一、入侵检测1.入侵检测的概念和分类入侵检测是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行为或攻击行为,及时给出响应。

根据入侵检测的侧重点和对象,可以将其分为主机入侵检测(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HID)和网络入侵检测(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NID)两种类型。

主机入侵检测主要是对单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监测系统日志、进程和文件等方式来识别异常行为;而网络入侵检测则是对整个网络的流量和数据包进行监测,识别异常的数据包和流量分析。

2.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技术入侵检测主要依靠对系统日志、网络流量和进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行为或攻击行为。

入侵检测涉及的技术有很多,如基于规则的检测、基于统计的检测、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等,具体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基于规则的检测是指通过事先定义的规则对系统或网络进行监测和分析,一旦有符合规则的异常行为出现就给出警报。

例如,如果在企业内部出现未授权的数据访问行为,就会触发事先定义的规则,弹出警报通知管理员。

这种方法优势是检测速度快、效果稳定,但限制在规则定义上,无法应对新型威胁。

基于统计的检测是指通过收集系统或网络的参数数据,建立基准模型,并对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检测出异常行为或攻击行为。

例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次数和数据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识别异常的访问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处理大量数据准确性高,但需要大量的参数数据和设计精细的统计算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则是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异常行为进行分类和预测,自适应学习模型,识别隐藏的威胁。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安装在被保护的网段(通常是共享网络,交换环境中交 换机需支持端口映射)中 –混杂模式监听 –分析网段中所有的数据包 –实时检测和响应
10
7.2 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数据
读取网络数据 网络报文数据
协议分析
比较数据
事件数据库
上报事件
图7-1 网络IDS工作模型
11
7.2 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IDS优势
22
7.2 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技术
7.2.3 IDS采用的技术
2、异常检测技术 通过对系统审计数据的分析建立起系统主体(单个用户、 一组用户、主机,甚至是系统中的某个关键的程序和文件等) 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检测时,如果系统中的审计数据与已建 立的主体的正常行为特征有较大出入就认为是一个入侵行为。 这一检测方法称“异常检测技术”。 一般采用统计或基于规则描述的方法建立系统主体的行 为特征轮廓,即统计性特征轮廓和基于规则描述的特征轮廓。
事件数据库
图7-4 控制中心的工作流程
21
7.2 入侵检测的原理与技术
7.2.3 IDS采用的技术
入侵检测主要通过专家系统、模式匹配、协议分析 或状态转换等方法来确定入侵行为。入侵检测技术有:
➢静态配置分析技术 ➢异常检测技术 ➢误用检测技术
1.静态配置分析技术 静态配置分析是通过检查系统的当前系统配置,诸 如系统文件的内容或系统表,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或者 可能会遭到破坏。静态是指检查系统的静态特征(系统配 置信息),而不是系统中的活动。
6
7.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
7.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1.4 入侵检测的发展历程
1980年,概念的诞生 1984~1986年,模型的发展 1990年,形成网络IDS和主机IDS两大阵营 九十年代后至今,百家争鸣、繁荣昌盛

第5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精品PPT课件

第5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精品PPT课件
包过滤技术的原理在于监视并过滤网络上流入流出的IP包,拒绝发送 可疑的包。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 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由于Internet与Intranet的 连接多数都要使用路由器,所以路由器成为内外通信的必经端口,过 滤 路 由 器 也 可 以 称 作 包 过 滤 路 由 器 或 筛 选 路 由 器 ( Packet Filter Router)。
统。 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系统,
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 网络)与安全区域(局域网)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 安全区域对风险区域的访问,网络防火墙结构如图所 示
2.使用防火墙的目的: (1)限制访问者进入被严格控制的点。 (2)防止侵入者接近内部设施。 (3)限制访问者离开被严格控制的点,有效的保护内部资源。 (4)检查、过滤和屏蔽有害的服务。 3.防火墙的特征 典型的防火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 (1)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2)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通过防火墙 (3)防火墙自身应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的能力
屏蔽子网防火墙体系结构:堡垒机放在一个子网内, 形成非军事区,两个分组过滤路由器放在这一子网的两 端,使这一子网与Internet及内部网络分离。在屏蔽子 网防火墙体系结构中,堡垒主机和分组过滤路由器共同 构成了整个防火墙的安全基础。
5.2.2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
1.包过滤技术
(1)包过滤技术的原理
数据包过滤防火墙逻辑简单,价格便宜,易于安装和使用, 网络性能和透明性好,它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路由器是内 部网络与Internet连接必不可少的设备,因此在原有网络上 增加这样的防火墙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费用。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孟令权李红梅黑龙江省计算中心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论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分类,并分析了其检测方法和不足之处.最后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IDS公司和产品。

关键词入侵检测;网络;安全;IDS1 引言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有:入侵——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检测(I n t r u s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I D )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 ) 。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侵检测系统(I D S ) 依照信息来源收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H o s t-Based IDS ) 的和基于网络(Netwo r k-BasedIDS ) ;另外按其分析方法可分为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AD ) 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M D ) 。

3 .1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其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测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

检测系统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主机或单独的主机上。

其优点是:确定攻击是否成功;监测特定主机系统活动,较适合有加密和网络交换器的环境,不需要另外添加设备。

其缺点:可能因操作系统平台提供的日志信息格式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

监控分析时可能会曾加该台主机的系统资源负荷.影响被监测主机的效能,甚至成为入侵者利用的工具而使被监测的主机负荷过重而死机。

网络防火墙的入侵检测与阻断技术解析(二)

网络防火墙的入侵检测与阻断技术解析(二)

网络防火墙的入侵检测与阻断技术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个组织和个人面临的重要挑战。

良好的网络防火墙已经成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网络防火墙的入侵检测与阻断技术进行解析。

一、网络防火墙简介网络防火墙是指部署在网络节点上的一种用于防止非法入侵的安全设备。

它通过检测和阻断网络上的恶意行为,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网络防火墙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过滤规则和访问控制列表等。

二、入侵检测技术解析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防火墙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识别异常行为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行为分析入侵检测。

1.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事先确定的入侵特征进行匹配和检测。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对于新型入侵行为的检测能力有限。

常见的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于签名的检测和基于模式匹配的检测。

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技术通过事先确定的入侵特征库来进行检测。

每个入侵行为都有一个独立的特征,当网络流量中出现这些特征时,就可以判定为入侵行为。

然而,由于特征库的有限性,该技术无法对未知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

基于模式匹配的入侵检测技术引入了正则表达式和通配符等模式匹配算法,能够更灵活地识别入侵行为。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网络流量的规律,通过匹配预定义的模式来判断是否发生入侵。

然而,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2.行为分析入侵检测行为分析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和学习,识别用户的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用户行为模式,来判断当前行为是否属于正常情况。

行为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对未知入侵行为进行检测。

三、入侵阻断技术解析入侵阻断技术是网络防火墙中用于抵御入侵行为的关键技术。

它通过识别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或阻止入侵者的进一步攻击。

网络攻防与入侵检测技术手册

网络攻防与入侵检测技术手册

网络攻防与入侵检测技术手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和入侵事件时有发生,对个人和组织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攻防和入侵检测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手册旨在介绍网络攻防与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指南。

一、网络攻防技术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过滤网路流量来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常见的防火墙技术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和代理服务等。

2. 入侵防御系统(IDS)IDS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入侵事件。

根据监测方式的不同,IDS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

利用规则和行为分析等方法,IDS能够及时识别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3. 蜜罐技术蜜罐是一种主动安全措施,用于吸引黑客攻击并捕捉攻击者的行为和手段。

通过分析攻击者的攻击路径和技术手段,蜜罐技术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好地了解攻击者的攻击策略,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入侵检测技术1.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通过监测主机上的系统日志、文件完整性和进程活动等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恶意软件、文件篡改和非法登录等事件,并触发相应的警报和响应机制。

2.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NIDS通过在网络上部署检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

基于规则和行为分析的方法,NIDS能够准确判断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可疑行为,并及时做出响应。

3. 威胁情报与情况感知威胁情报和情况感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入侵检测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威胁情报和网络安全事件,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时了解和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三、网络攻防与入侵检测应用1. 企业网络安全对于企业来说,网络攻防和入侵检测技术是确保信息资产安全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架构和采用合适的攻防策略,可以有效防范各种网络攻击和入侵事件。

2. 政府机关和军事系统安全政府机关和军事系统拥有大量敏感信息和关键设施,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管理控制台
响应单元
事件分析器
事件数据库
事件产生器 用于 事后分析
• 作用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收集信息; • 信息收集包括收集:系统、网络、 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 并在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 主机)收集;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被认为是防火墙系统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一种动 态的安全检测技术。 一个合格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监视用户和系统的运行状况,查找非法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 2. 检测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
– –
检测准确率高(精确地判断攻击行为是否成功) 适用于加密及交换环境


近于实时的检测和响应
不要求额外的硬件设备


能够检查到基于网络的系统检查不出的攻击
监视特定的系统活动(主机上特定用户)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缺 点

HIDS依赖性强(系统必须是特定的,没有遭到破 坏的操作系统中才能正常工作)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
根据信息来源不同,IDS可分为: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在被检测的主机上 HIDS检测目标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 智能分析主机提供的审计信息,发现不安全的行为后采取相 应的措施
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目的
… …
• • • •
交换机
智能发现攻击 记录并发出报警信息 启动响应动作 审计跟踪
Internet
内部网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保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电脑网络安全防火墙是指一种能有效阻止非法网络流量进入或离开私有网络的安全系统。

其主要任务是在不影响合法网络流量的情况下,对潜在的网络攻击进行过滤和阻止。

防火墙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1. 包过滤:包过滤防火墙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类型。

它通过检查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的源和目标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只有满足安全策略的数据包才会被允许通过,其他的数据包都将被阻止。

2. 代理服务:代理服务防火墙以代理服务器作为中介,将客户端的请求发送给服务端,并将服务端的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这样可以隐藏服务端的真实地址,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代理服务防火墙还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深度检查,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软件和攻击。

3. 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NAT)防火墙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网络中的IP地址,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NAT防火墙对外部网络完全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直接攻击。

二、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视网络中潜在攻击的安全设备。

它主要负责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报告可能的安全事件。

根据其部署位置和监测方式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两种类型。

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NIDS部署在网络上,对整个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攻击。

它可以检测到一些常见的攻击行为,如端口扫描、数据包嗅探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2.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部署在主机上,用于监控和分析主机上的活动和日志。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中的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1. 概述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现和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未经授权的活动和未经授权的使用。

本文将从入侵检测和防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如何实施入侵检测和防护等方面展开论述。

2. 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监视系统或网络以及相关的事件,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的监测和分析技术。

依据监测手段的不同,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H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NIDS)。

2.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对主机系统的日志、文件和流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来检测系统是否遭受到入侵行为的检测方法。

它通过监测主机的行为和操作,检测和识别异常行为或入侵行为。

常见的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工具包括Tripwire、OSSEC等。

2.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监测网络流量和活动,来检测系统是否遭受到入侵行为的检测方法。

它通过监测网络通信流量和特征,检测和识别异常行为或入侵行为。

常见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工具包括Snort、Suricata等。

3. 入侵防护技术入侵防护技术是为了保护系统和网络不受到入侵行为的损害,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根据防护手段的不同,入侵防护技术可以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

3.1 主动防护主动防护是指采取主动措施阻止或减轻入侵行为对系统和网络的损害。

常见的主动防护技术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防护系统(IPS)、安全协议等。

网络防火墙通过设置安全策略和过滤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监控和控制,以防止入侵行为的发生。

入侵防护系统通过监测流量和行为,检测和拦截入侵行为。

安全协议为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加密和验证机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3.2 被动防护被动防护是指在系统和网络遭受入侵行为时,采取被动手段对入侵行为进行响应和处理。

常见的被动防护技术包括入侵响应系统(IRS)、网络流量分析等。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当今互联网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安全技术防火墙(Firewall)与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安全技术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和入侵检测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安全技术防火墙1. 基本原理安全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主要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实施安全策略,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根据预设的规则集,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并根据规则集来决定是否允许通过。

•状态检测(Stateful Inspection):维护网络连接的状态信息,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的源端口、目的端口等信息,对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并根据已有的连接状态判断是否允许通过。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将私有网络的内部IP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以实现网络安全和地址资源的管理。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将应用层数据包从外部资源服务器复制到防火墙内部进行审查,并将审查通过的数据包转发给目标服务器。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隧道,用于保护数据的传输安全,并实现远程访问和跨网络间的互连。

2. 部署方式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安全技术防火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部署方式:•网络层防火墙:部署在网络边界,用于保护整个网络环境免受外部攻击。

•主机层防火墙:部署在主机或服务器上,用于保护特定主机或服务器的安全。

•云防火墙:在云平台中提供的防火墙服务,用于保护云服务器和云网络环境的安全。

3. 防火墙策略为了确保防火墙的有效运行,需要制定防火墙策略。

防火墙策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访问控制策略:根据企业的安全需求,定义允许访问和禁止访问的规则,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合法流量可以通过防火墙。

计算机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安全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窃取、污损、毁坏和破坏等威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计算机安全技术是指用于维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一、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

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的加密方式,密钥需要传输给对方,存在泄漏风险。

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公钥可以随意分发而不会泄漏私钥,因此非对称加密更为安全。

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络银行、智能卡等领域,保证了信息传输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

防火墙是指一种运行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安全设备,它可以根据预设的策略对入站和出站流量进行过滤和监控,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应用层网关等方式。

包过滤技术是指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拦截,可以实现控制网络流量和屏蔽攻击。

代理服务技术是指将网络请求“中转”,由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可以隐藏内部网络架构和提高网络安全性。

应用层网关技术是指对网络应用层协议进行监控和过滤,可以实现限制网络资源访问和防御攻击。

三、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技术手段。

入侵检测是指监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上的行为,以识别和响应威胁行为的技术。

入侵检测主要包括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两种方式。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是指监视和识别主机系统上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可以及时发现和响应威胁,保护主机系统安全。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是指监视和分析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和威胁行为,可以发现和响应网络攻击,保护网络安全。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状态检测技术的优点
1、采用一个在网关上执行网络 安全策略的软件引擎,称之为 检测模块 2、检测模块在不影响网络安全 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采用抽取 相关数据的方法对网络通信的 各个层次实施检测,抽取部分 数据,并动态地保存起来作为 以后制定安全决策的依据 3、检测模块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和应用协议,可以方便地实现 应用和服务的扩充 目前大多数防火墙都使用状态 检测技术。

防火墙技术
代理服务器的优点
1、可以将内部网络的结构屏蔽起来,保护内部主机免受外部主机的攻 击,使网络的安全性大大地增强 2、决定了服务能访问哪些内部主机。因此,它能使网络管理者对每一 服务进行完全控制
代理服务器的局限性
1、它要求用户改变自己的行为 2、在访问代理服务的每个系统上安装专门的软件,软件开发的工作量 大,如果出现新的协议,必须重新开发 3、每种应用升级时,代理服务程序也要升级 4、需要由专用的硬件(服务器)来承担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加强网络及安全域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用户非法使用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设备, 免遭破坏,防止内部网络的敏感数据被窃取。
企业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之一:
内部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隔离
回答: 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
3. 分公司网络
1、用户认证技术 2、多级过滤技术 3、病毒防护技术 4、入侵防御技术
1、高安全性。 2、高效性 3、可伸缩性和易扩展性 4、应用范围广
状态检测技术的缺点
状态检测防火墙工作在协议栈较低层,对应用层控制较弱。
防火墙技术
地址翻译技术 1、网络管理员希望隐藏内部网络的IP地址,从而保护内部网络 情况。 2、公网地址不足,使用私有网络地址。 NAT可以有多种模式:源NAT和目的NAT。 源NAT是基于源地址的NAT(SNAT),可细分为动态NAT、PAT和静态NAT。 目的NAT(DNAT),可分为目标地址映射,目标端口映射,服务器负 载均衡等。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5.3.2 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
1.异常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技术假定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是异常的。该技术通过比较当前 的系统或用户的行为是否偏离已经建立的正常行为特征轮廓来判断是 否发生了入侵,而不是依赖于具体行为是否出现来进行检测。从这个 意义上来讲,异常检测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1)常用的具体方法
5.1.2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
1.探测器 探测器主要负责收集数据。探测器的输入数据流包括任何可能包含入侵行为线索的系
统数据,如网络数据包、日志文件和系统调用记录等。探测器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
然后发送到分析器进行处理。 2.分析器 分析器又可称为检测引擎,它负责从一个或多个探测器接收信息,并通过分析来确定
5.3.2 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
2)误用检测的关键问题 误用检测是根据对特征模式库的匹配来判断入侵,如何有效地根据对已知的攻击 方法的了解,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即特征模式库的正确表示将是
该方法的关键所在。
3)误用检测技术的缺点 误用检测是通过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特征模式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 全策略的行为。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国际上一些顶尖的入侵检测系统都采用该方 法,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1)不能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误用检测是对已知的入侵方法进行模式提取,而 对于未知的入侵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也就意味着漏报率比较高。
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工作在网卡混杂模式时,网络适配器 可以接收所有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并提交给操作系统或应
用程序进行分析。这种机制为进行网络数据流的监视和入侵检
测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来源。目前,NIDS应用比较广泛,其数据 源来自网络流,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网络入侵事件剧增的必 然产物。 3.混合式入侵检测系统 上述两种系统各有所长,可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构成分布式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攻击都来自内部,对于企业内部心怀不满旳员工来 说,防火墙形同虚设; – 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而这一点,对于目前 层出不穷旳攻击技术来说是至关主要旳; – 对于病毒等束手无策。
IDS旳功能与作用
• 辨认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入侵检测系统经过分析多种 攻击特征,能够全方面迅速地辨认探测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缓冲区溢出攻击、电子邮件攻击、浏览器攻击等多种常用攻 击手段,并做相应旳防范和向管理员发出警告
内容
• 入侵检测技术旳概念 • 入侵检测系统旳功能 • 入侵检测技术旳分类 • 入侵检测技术旳原理、构造和流程 • 入侵检测技术旳将来发展
基本概念
•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确保计算机系统旳安全而设计与配置旳一种能 够及时发觉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旳技术 ,是一种用于 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旳技术。
•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IDS系统会对网络中不正常旳通信连接 做出反应,确保网络通信旳正当性;任何不符合网络安全策 略旳网络数据都会被 IDS侦测到并警告。
IDS旳功能与作用
•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旳利用 。 •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IDS经过对攻击或入侵旳
检测及反应,能够有效地发觉和预防大部分旳 网络入侵或攻击行为,给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 一种集中、以便、有效旳工具。使用IDS系统 旳监测、统计分析、报表功能,能够进一步完 善网管。
• 1996年, GRIDS(Graph-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设计和实现 处理了入侵检测系统伸缩性不足旳 问题,使得对大规模自动或协同攻击旳检测更为便利。 Forrest 等人将免疫原理用到分布式入侵检测领域
IDS旳发展史
• 1997年, Mark crosbie 和 Gene Spafford将 遗传算法利用到入侵检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安全技术-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网络安全领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是两个重要的安全技术工具。

它们起到了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原理、功能和优势。

首先,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能够监控并控制网络流量。

它基于预定义的安全策略过滤网络数据包,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等特征来决定数据包是否允许通过。

防火墙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建立一道保护网络的屏障,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它还可以对传入和传出的数据流进行检查,以防止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活动。

除了基本的数据包过滤功能,防火墙还具有其他高级功能。

例如,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虚拟专用网络(VPN)功能可以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加密数据流,防止数据泄露。

防火墙还可以提供入侵防御功能,例如防止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与防火墙不同,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预防系统(IPS)更加专注于检测和防止网络中的入侵活动。

IDS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来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入侵。

它可以识别特定的攻击模式和签名,并发出警报或采取预定的防御措施。

IPS不仅可以检测入侵,还可以实时阻止入侵行为,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

基于主机的IDS安装在每台主机上,监视主机上的本地活动。

它可以检测到主机上的恶意软件、异常行为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基于网络的IDS则监视整个网络流量,在网络上识别异常活动和入侵攻击。

它可以帮助发现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比如端口扫描和恶意软件传播。

综上所述,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安全技术。

防火墙可以帮助过滤和控制网络流量,提供网络安全性。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帮助发现入侵活动和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通过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组织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网络防御系统,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的保密性。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5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2、入侵检测的分类
根据所采用的技术可以分为: 1)异常检测: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 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建立正常活动的 “活动简档”,当前主体的活动违反其统计 规律时,认为可能是“入侵”行为。 2)特征检测:特征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 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 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
入侵检测系统
1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的内容:试图闯入、成功闯入、冒充 其他用户、违反安全策略、合法用户的泄漏、 独占资源以及恶意使用。 入侵检测( Intrusion Detection):通过从计算 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 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 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系统( IDS):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 件的组合,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防火墙之 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2
14
二、入侵检测产品分析
1、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原始网络包作为数据源。 通常采用四种技术来识别攻击标志: 模式、表达式或字节匹配 频率或穿越阈值 低级事件的相关性 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规现象检测 一旦检测到了攻击行为,IDS的响应模块提供多种选项 以通知、报警并对攻击采取相应的反应。通常都包括 通知管理员、中断连接,收集证据。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
Dennying的通用入侵检测模型。模型缺点是它没有包含已知 系统漏洞或攻击方法的知识
3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任务
·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 用户的越权操作; ·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报警,能够实时对 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 ·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通信状态
即以前的通信信息。


应用状态 操作信息
状态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图1
状态检测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状态检测技术优特点

优点


提供了完整的对传输层的控制能力。 使防火墙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大流量的处理能 力; 而且,它根据从所有应用层中提取的与状态相关信息来 做出安全决策,使得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简单包过滤技术的优缺点

缺点

不能防范黑客的IP欺骗类攻击。 不支持应用层协议
假如内网用户提出这样一个需求,只允许内网员工访 问外网的网页(使用 HTTP 协议),不允许去外网下 载电影(一般使用 FTP 协议)。包过滤防火墙无能为 力,因为它不认识数据包中的应用层协议,访问控制 粒度太粗糙。
防火墙作用

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 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 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对网络攻击进行告警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出现背景
防火墙的作用
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相关标准
防火墙的类型 防火墙发展历程 防火墙相关术语 防火墙体系结构
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如 拨号访问、内部攻击等。 病毒等恶性程序可利用email夹带闯关 防火墙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 全问题 防火墙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当或错误配置 引起的安全威胁。 防火墙不能防止利用标准网络协议中的缺 陷进行的攻击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主要技术
防火墙其它功能
防火墙实用指导
防火墙发展趋势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出现背景
防火墙的作用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

一、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1. 概念1) 防火墙: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本地网络)和外部网络(主要是Internet)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的破坏性的侵入。

它可以通过检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的对外部屏蔽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态,以此来保护内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外部网络中非法用户的侵犯。

2)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3) 总结: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防火墙是针对黑客攻击的一种被动的防御,IDS则是主动出击寻找潜在的攻击者;防火墙相当于一个机构的门卫,收到各种限制和区域的影响,即凡是防火墙允许的行为都是合法的,而IDS则相当于巡逻兵,不受范围和限制的约束,这也造成了ISO存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出现。

2. 功能防火墙的主要功能:1) 过滤不安全的服务和非法用户:所有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都是必须通过防火墙,防火墙成为一个检查点,禁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

2) 控制对特殊站点的访问:防火墙可以允许受保护网络中的一部分主机被外部网访问,而另一部分则被保护起来。

3) 作为网络安全的集中监视点:防火墙可以记录所有通过它的访问,并提供统计数据,提供预警和审计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任务:1)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2) 对异常行为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发行入侵行为规律3) 检查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4) 能够实时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响应5)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总结:防火墙只是防御为主,通过防火墙的数据便不再进行任何操作,IDS则进行实时的检测,发现入侵行为即可做出反应,是对防火墙弱点的修补;防火墙可以允许内部的一些主机被外部访问,IDS则没有这些功能,只是监视和分析用户和系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nning的通用入侵检测模型
入侵检测的基础
审审审审、网网网网网网 规规规规 特特特规规 异异审审 事事事事事 行行特特行行 变变变变 规规行行
入侵检测的核心
Denning的通用入侵检测模型
事件产生器: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而有所不同,事件来自审计记录、 事件产生器: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而有所不同,事件来自审计记录、网络数
规则模块:由系统安全策略、入侵模式等组成, 规则模块:由系统安全策略、入侵模式等组成,一方面为判断是否入侵提
供参考机制,另一方面可根据事件记录、 供参考机制,另一方面可根据事件记录、 异常记录以及有效日期等控制并更 新其它模块的状态。行为特征模块执行基于行为的检测, 新其它模块的状态。行为特征模块执行基于行为的检测,而规则模块执行基 于安全访问控制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
网络攻击的破坏性、 网络攻击的破坏性、损失的严重性 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 单纯的防火墙无法防范复杂多变的攻击 关于防火墙
网络边界的设备, 网络边界的设备,自身可以被攻破 对某些攻击保护很弱 不是所有的威胁来自防火墙外部
安全措施和技术
加密:常规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加密:常规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数据鉴别:消息摘要; 数据鉴别:消息摘要;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 身份认证:口令、身份认证协议、生物特征; 身份认证:口令、身份认证协议、生物特征; 网络安全协议: IPSec、SSL、PGP、S/MIME; 网络安全协议: IPSec、SSL、PGP、S/MIME; 网络安全产品与技术:防火墙、VPN; 网络安全产品与技术:防火墙、VPN; 应用程序防护: 防病毒、防止缓冲区溢出等。 应用程序防护: 防病毒、防止缓冲区溢出等。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1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
1980年 1980年4月,James P. Anderson 《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 Surveillance》 (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 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 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威胁分类: 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为; 计算机系统威胁分类 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为; 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 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 这份报告被公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这份报告被公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开山之作
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与实例
回顾:安全相关概念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完整性(Integrity) 认证(Authenticity):实体身份的认证,适用于用户、 认证(Authenticity) 实体身份的认证,适用于用户、 进程、系统、信息等; 进程、系统、信息等; 不可否认性( Non-repudiation) 不可否认性( Non-repudiation):防止发送方或接收方 的抵赖; 的抵赖;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4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
1990,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 T. Heberlein等人开发出了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 等人开发出了 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 ( ); 该系统第一次直接将网络流作为审计数据来源, 该系统第一次直接将网络流作为审计数据来源,因而可以 网络流作为审计数据来源 在不将审计数据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情况下监控异种主机; 在不将审计数据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情况下监控异种主机; 入侵检测系统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入侵检测系统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正式形成 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 和基于主机的IDS 。 基于网络的 和基于主机的
据包以及其它可视行为,这些事件构成了入侵检测的基础。 据包以及其它可视行为,这些事件构成了入侵检测的基础。
行为特征表:整个检测系统的核心, 行为特征表:整个检测系统的核心,包含用于计算用户行为特征的所有变
量,这些变量可根据具体采用的统计方法以及事件记录中的具体动作模式而 定义,并根据匹配上的记录数据更新变量值。 定义,并根据匹配上的记录数据更新变量值。
入侵检测的定义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 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 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 完整性和可用性; 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 系统; 系统; IDS :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
入侵检测的分类(2)
按照分析方法(检测方法) 按照分析方法(检测方法)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首先总结正常操作应该 首先总结正常操作应该 具有的特征(用户轮廓), ),当用户活动与正常行为有重 具有的特征(用户轮廓),当用户活动与正常行为有重 大偏离时即被认为是入侵。 大偏离时即被认为是入侵。 误用检测( 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收集非正常操作的行为特 : 建立相关的特征库, 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 中的记录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 中的记录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
入侵检测的分类(3)
按系统各模块的运行方式
集中式: 集中式: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集中在一 台主机上运行。 台主机上运行。 分布式: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上。 分布式: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上。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3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
1988年, SRI公司 年 公司CSL实验室的 实验室的Teresa Lunt等人改进了 公司 实验室的 等人改进了 Denning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出了一个实时入侵检测系统 的入侵检测模型, 的入侵检测模型 模型IDES(Intrusion Detection Expert System。 模型 ( 。 IDES是一个综合入侵检测系统,同时采用专家系统(误用 是一个综合入侵检测系统,同时采用专家系统( 是一个综合入侵检测系统 检测)和统计分析(异常检测)两种检测技术。 检测)和统计分析(异常检测)两种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
也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 建立用户的正常使用模式的知识库, 建立用户的正常使用模式的知识库,标识出不符合正常模式 的行为活动 特点: 特点:异常检测系统的效率取决于用户轮廓的完备性和监控 的频率。因为不需要对每种入侵行为进行定义, 的频率。因为不需要对每种入侵行为进行定义,因此能有效 检测未知的入侵。 检测未知的入侵。同时系统能针对用户行为的改变进行自我 调整和优化,但随着检测模型的逐步精确, 调整和优化,但随着检测模型的逐步精确,异常检测会消耗 更多的系统资源。 更多的系统资源。 常用技术 统计方法 预测模式 神经网络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2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
1987年: Dorthy Denning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年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Denning提出的模型是一个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模型。 Denning提出的模型是一个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模型。首先对 提出的模型是一个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模型 主机事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学习产生用户行为模型( 主机事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学习产生用户行为模型(Activity Profile),然后将当前的事件和模型进行比较 然后将当前的事件和模型进行比较, Profile),然后将当前的事件和模型进行比较,如果不匹配则 认为异常。 认为异常。 现在的各种入侵检测技术和体系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细 化。
入侵者
伪装者:未被授权的使用计算机的人( 伪装者:未被授权的使用计算机的人(Outside); ) 违法者:访问没有经过授权的数据、程序和资源的合法 违法者: 访问没有经过授权的数据、 用户( 用户(Inside); ) 秘密用户: 秘密用户:夺取系统超级控制并使用这种控制权逃避审 计 和 访 问 控 制 , 或 者 抑 制 审 计 记 录 的 人 ( Outside & Inside)。 )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5 入侵检测发展的历程
商业化IDS产品: 产品: 商业化 产品
CyberCop Monitor, NAI NetProwler, Symantec NetRanger, Cisco NID-100/200, NFR Security RealSecure, ISS
开源IDS项目: 项目: 开源 项目
误用检测
也称为基于特征的检测 建立已知攻击的知识库, 建立已知攻击的知识库,判别当前行为活动是否符合已知的 攻击模式 特点:采用特征匹配,误用检测能明显降低错报率, 特点:采用特征匹配,误用检测能明显降低错报率,但漏报 率随之增加。攻击特征的细微变化, 率随之增加。攻击特征的细微变化,会使得误用检测无能为 力。 常用技术 基于简单规则的模式匹配技术 基于专家系统的检测技术 基于状态转换分析的检测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检测技术 其他技术,如数据挖掘、 其他技术,如数据挖掘、模糊数学等
Snort : SHADOW:/ISSEC/CID/
入侵检测的分类( ) 入侵检测的分类(1)
按照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来源:
基于主机: 基于主机:系统获取数据的依据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 保护的目标也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 机,保护的目标也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 基于网络:系统获取的数据是网络传输的数据包, 基于网络:系统获取的数据是网络传输的数据包,保 护的是网络的运行; 护的是网络的运行; 混合型。 混合型。
入侵很容易
入侵教程随处可见 各种工具唾手可得
入侵检测技术——概念 入侵检测技术——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