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合集下载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学分制实施办法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学分制实施办法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一、指导思想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其目的在于贯彻因材施教,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应在学校学习年限为(含休学和保留籍)3--8年(建筑学专业4--9年,专升本2--5年)。

二、课程分类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1.必修课程是指学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修读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2.选修课程是为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宽知识面而设置的课程,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3.课程考试分考试课和考查课,每学期应学课程考试课为4--5门,其余为考查课。

考试课程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载,考查课程考试成绩以五级分制记载(一周以内认识实习等课程按两级分制记载,即合格或不合格)。

三、学分与绩点1.学分是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分为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学分的最小计量单位为0.5学分。

(1)课内学分是学习课程(含实践性教学环节)所获得的学分,理论课程及单独设置的实验原则上以每16学时为1学分进行折算(2含3入,7退8进),体育课每学期记2个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按1学分计算。

(2)课外学分是学校在课内学习之外设置的学生必须修满的学分,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活跃学术气氛,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科研、教改、社会实践以及各类竞赛等,可视情况奖励学分绩点,见表一。

要求学生修满不少于2学分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学分。

2.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一个指标。

绩点与成绩对应关系见表二。

3.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质与量的一个指标,它是对学生各种考核及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之一。

某门课程的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GPA)=∑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全校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要求及学分(表一)注:1.未列及的其它项目,经所在学院(系)确认,学校研究决定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学分。

教发〔2017〕10号附件

教发〔2017〕10号附件

教发〔2017〕10号附件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专业建设的载体和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响应国家全民创新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适应地方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就修订2017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凸显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为指导,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方法,全面建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突出应用、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大学。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规范化原则。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要求,充分吸收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学时学分比例、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比例。

2.统一性与多样化原则。

在学校统一规划基础课程、分学科搭建的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各专业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实际条件,科学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3.主体性与个性化原则。

适应学分制要求,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加选修课程数量,加大学生选课范围,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三、修订重点1.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3讨论稿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3讨论稿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各院(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校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构建具有安徽工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构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基本原则1.整体优化,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

围绕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加强基础,突出特色;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在满足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习优异生和有特殊专长学生群体,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积极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衍接,各学科专业应适当列出研究生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为优秀本科生继续在我校攻读硕士、先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我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研究制订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3.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贴近工程技术实验比例,增加开放实验、自选实验的比例,鼓励跨院系、跨学科选做实验。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管理规定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管理规定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管理规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为培养和管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管理,高校制定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管理规定,以下是相关规定内容:第一部分:培养目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培养目标应与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明确学生毕业后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第二部分:培养方案的结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按照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与专业拓展四个模块来划分。

其中,综合素质培养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专业核心模块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拓展模块则是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拓展课程选择。

第三部分: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由学校或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

制定方案前,应充分调研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结合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标准,进行科学设计。

方案的修订应不断吸纳学科的最新进展,并考虑到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就业需求。

第四部分: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监督学校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计划的实施,并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

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专业教学质量的监控,确保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学生选课、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第五部分:培养方案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应定期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就业情况等。

评估结果应用于方案的改进和优化,并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结语: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管理规定是保证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

通过规范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可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养目标要求的能力。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
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
专业特色
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5
结合本专业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办学经验、发展现状等,准确凝练出专业特色。
培养标准
培养规格中描绘出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岗位群;
10
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标准
专业名称
市场营销专业
所在学院
国际商学院
专业类型
普通专业支标专业转型专业双创专业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及内涵
标准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1.0
B
0.8
C
0.6
D
0.4
培养目标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参考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
10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特点;
能力要求:准确提炼本专业培养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
素质要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等具体体现;
其他要求(参照相关标准)。
毕业要求
符合毕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
10
符合毕业需要的总学分和各课程性质学分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实践实训教学
科学设置实践课程,总学分(学时)比例达到要求;
10
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分(学时)明确具体;
小学期活动要规范、系统、相对固定化;
形成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开设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
10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

辽宁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doc

辽宁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 .doc

统计学专业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计划一、专业定位本专业办学目标明确,秉持“明德博学,知行日新”校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统计专业实践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专业教师均具有统计学背景;教学和科研环境优良,治学治教严谨,学术思想活跃,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并重。

在保持原有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应用统计方法的研究,从学科研究上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以统计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科技方面的统计应用和开发研究为目标,从实践上解决地方经济决策和规划中实证分析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自主实践为拓展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行业调整对统计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

本专业分为经济与统计分析方向和市场调查与咨询方向。

经济与统计分析方向以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将抽象的统计理论方法同经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定量分析方法使其具体化,从而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达到对经济社会现象深刻认识和分析的目的。

能够开展风险评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定价分析等分析任务。

市场调查与咨询方向主要特色是在探索统计调查与咨询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事抽样技术、调查技术、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预测与决策方法、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市场调查与预测技术的应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统计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统计数据,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在金融、保险、科研等领域从事统计调查与预测、统计分析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切实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计划、组织、指导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深化与升华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提高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综合实验技能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条根据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制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组织教学、检查质量的基本依据。

“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任务和作用;毕业设计选题原则、课题类型、研究方向;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进度的基本要求;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

各院(系)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内容和格式。

第二章选题第四条选题的基本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2、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管理、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和专业建设的载体,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响应国家全民创新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适应地方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就修订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凸显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号)为指导,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方法,全面构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突出应用、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大学。

二、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规范化原则。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年)》要求,充分吸收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专业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学时学分比例、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比例。

、统一性与多样化原则。

在学校统一规划基础课程、分学科搭建的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各专业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实际条件,科学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主体性与个性化原则。

适应学分制要求,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加选修课程数量,加大学生选课范围,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三、修订重点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教学理念,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要加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管理课程”(必修,学分,学时,第三学期),各专业要设置—周的新技术专题(必修,—个学分),开展学科前沿及企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等方面的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类成组的公选课,包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发明创造学等课程,每门课程个学分。

、推进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现有学时学分框架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科学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要增加课程中所含实践环节(实验、实训)的学时比例,积极推进实验和实训教学改革,要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加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对参加工程认证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设置应符合相关专业评估或认证标准的要求。

、减少课内必修学时,增加自主选择空间
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度调整专业计划总学分,控制课内学时,贯彻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及考试方式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协调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鼓励打破跨院选课壁垒,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为学生的成才与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四、基本要求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成立本单位的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应包含校外专家至少人。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深入研讨修订工作。

对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组织校外审定工作,充分汲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应适应创新创业发展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科学构建课
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避免因人设课、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

、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和环节设置的要求
()理论课程。

课程体系设计上既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注重学科性、专业性、个性化的要求,继续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构建模块,整合选修课课程群,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的落实。

()实践教学。

利用产教融合平台,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深度推进实验课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

增加课程内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的比例,调整和增加实验实训项目,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更新新技术专题的教学内容,每个专业都要开始周的新技术专业,内容主要为学科前沿及企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情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 严格控制课内总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课内总学分控制在以内,总学时控制在以内。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将考试方式方法改革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应用在学生成绩评价中。

对学生学习采取“过程+结果”的评价方式,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