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织镀银纤维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纬向嵌织镀银长丝机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分析
| j
J o u r n a l o f S i l k 倦 习
≯ 一 季 j f l l t _ 嚣 一
甓号誉 椿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0 0 3 . 2 0 1 3 . 0 1 . 0 0 9
关键 词 : 镀 银 长丝 ;纤度 ; 嵌 织 比例 ;组 织结 构 ;电磁屏 蔽效 能
中图 分 类 号 : T S 1 0 1 . 9 2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7 0 0 3 ( 2 0 1 3 ) 0 1 - 0 0 3 7 - 0 4
An a l y s i s o n El e c t r o ma g ne t i c Sh i e l d i n g Ef fe c t i v e ne s s o f S i l v e r - Pl a t e d Fi l a me n t We f t Embe dd e d W o v e n Fa br i c s
i n c r e a s e o f e mb e d d e d wo v e n pr o p o r t i o n o f s i l v e r — p l a t e d i f l a me n t ;mo r e o v e r,wi t h t he i n c r e a s e o f e mb e d d e d wo v e n p r o p o ti r o n o f s i l v e r - p l a t e d il f a me n t ,t h e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h i e l di ng 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o f s a t i n we a v e i s o p t i ma l ;t h e b i g g e r t h e i f ne n e s s o f s i l v e r — p l a t e d i f l a me n t ,t h e b e t t e r t he s hi e l d i n g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f a b r i c s;t h e c o n ig f u r a t i o n o f s i l v e r — p l a t e d
嵌织式涤纶抗静电织物设计与性能分析
第26卷㊀第6期2018年11月A d v a n c e dT e x t i l e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26,N o .6N o v .2018D O I :10.19398/j.a t t .2018.06.009嵌织式涤纶抗静电织物设计与性能分析林燕燕1,陈玉香1,张莲莲1,邹专勇1,占海华1,方㊀斌2(1.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㊀312000;2.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浙江绍兴㊀312073)㊀㊀摘㊀要:采用导电炭黑锦纶复合长丝嵌织法制备成涤纶抗静电织物.研究导电丝含量㊁组织结构㊁导电复合丝类型及嵌入方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导电丝含量增大,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迅速提高,然后趋于平稳;缎纹织物较平纹㊁斜纹织物拥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D T Y 型导电复合丝织物较F D Y型导电复合丝织物的抗静电性好;导电复合丝经纬向双向嵌入较经向单向嵌入的织物抗静电性更好.关键词:抗静电织物;导电丝;设计;性能中图分类号:T S 105.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9-265X (2018)06-0043-04D e s i g n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a l y s i s o fM o s a i cP o l ye s t e rA n t i s t a t i cF a b r i c L I NY a n y a n 1,C H E NY u x i a n g 1,Z HA N GL i a n l i a n 1,Z O UZ h u a n y o n g 1,Z HA N H a i h u a 1,F A N GB i n 2(1.C o l l e g e o fT e x t i l e s&F a s h i o n ,S h a o x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o x i n g 312000,C h i n a ;2.S h a o x i n g H TC o t t o nT e x t i l e sC o .,L t d .,S h a o x i n g 31207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n d u c t i v e p o l y a m i d e c o m po s i t ef i l a m e n t sf i l l e d w i t h c a r b o n b l a c k w e r e e m b e d d e di n t ot h e p o l y e s t e ra n t i s t a t i cf a b r i c .T h ei n f l u e n c er u l e so fc o n d u c t i v ef i l a m e n t c o n t e n t ,w e a v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t y p e s o f c o n d u c t i v e c o m p o s i t e f i l a m e n t a n d e m b e d d i n g w a y on t h ea n t i s t a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o ff a b r i c w e r es t u d i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a n t i s t a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f a b r i c i m p r o v e r a p i d l y a n dt h e nt e n dt ob es t a b l ew i t h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t h e c o n d u c t i v e f i l a m e n t c o n t e n t .T h e s a t i nw e a v e f a b r i ch a sb e t t e r a n t i s t a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t h a n t h e p l a i nw e a v e f a b r i c a n d t w i l l w e a v e f a b r i c .T h eD T Yc o n d u c t i v e c o m p o s i t e f i l a m e n t f a b r i c h a s b e t t e r a n t i s t a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t h a n t h e F D Yc o n d u c t i v e c o m po s i t e f i l a m e n t f a b r i c .T h e a n t i s t a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o fl o n g i t u d ea n dl a t i t u d ee m b e d d e dc o n d u c t i v ec o m p o s i t ef i l a m e n tf a b r i c s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l o n g i t u d e o n e Gw a y e m b e d d e d c o n d u c t i v e c o m po s i t e f i l a m e n t f a b r i c .K e y w o r d s :a n t i s t a t i c f a b r i c ;c o n d u c t i v e f i l a m e n t ;d e s i g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收稿日期:2017-06-26㊀网络出版日期:2018-04-09基金项目:柯桥区科技计划项目(2016K J 108);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49012)作者简介:林燕燕(1996-),女,浙江温州人,14级本科生,主要从事功能面料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邹专勇,E Gm a i l :z o u z h y@u s x .e d u .c n ㊀㊀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不仅影响外观和舒适性,对人体健康有害,严重时还会引发机器故障和危险事故[1].因此,开发具有优良抗静电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抗静电织物主要通过抗静电剂后整理法㊁吸湿性纤维混纺法㊁导电纤维混纺或嵌织等方法获得[2].而导电纤维混纺或嵌织法制得的织物,其抗静电作用不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具备优良的耐久性和服用性能,生产成本较低,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更为常见[3].如姚桂珍等[4]采用炭黑复合型导电长丝制得抗静电高档精纺面料,能有效地消除生产及服用中的静电干扰,产品穿着舒适,耐洗涤㊁耐摩擦;蔡永东等[5]开发的抗静电格子绸,应用于电子行业的工作服,具有较好的消除静电和防尘效果.涤纶织物坚牢挺括㊁易洗易干,具有免烫和洗可穿性,但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现象[6].本文以普通34涤纶为基体织物,嵌织导电炭黑锦纶复合长丝,探讨导电丝含量㊁组织结构㊁导电复合丝类型及嵌入方式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以掌握该类抗静电织物设计的一般规律,为抗静电织物开发提供研究支撑.1㊀试㊀验1.1㊀试验原料选择105.6d t e x 普通涤纶长丝为试验样品的基础经㊁纬纱.导电长丝编号为P F 401,是以P A 6为芯层,碳黑导电母粒为皮层的皮芯复合结构,导电母粒添加比为27%.C 1导电复合丝由PE T D T Y 与导电长丝复合,C 2导电复合丝由P E TF D Y 与导电长丝复合,原料由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规格与特点如表1所示.1.2㊀试样与制备设计导电丝含量㊁组织结构㊁导电复合丝类型及嵌入方式不同的抗静电织物,在S G A 598型全自动剑杆织样机上织造,上机经纬密为280根/10c mˑ280根/10c m ,试样结构参数见表2所示.表1㊀导电复合丝规格与特点试验原料组份线密度/d t e x 电阻率/(Ω c m -1)特点C 1P E TD T Y83.3d t e x /36根+P F 40122d t e x /3根105.6557.06具有变形丝的蓬松性和良好的弹性,呈现许多周期性的网络点C 2P E TF D Y83.3d t e x /36根+P F 40122d t e x /3根105.6901.55高取向度和中等结晶度的卷绕丝㊁全拉伸丝,毛丝断头少,染色均匀性好,光泽度较好㊁顺直低弹表2㊀试样结构参数试验方案组织结构经向纱线配置纬向纱线配置导电长丝含量/%1#平纹普通涤纶丝普通涤纶丝02#平纹2根C 1,1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6.493#平纹1根C 1,2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3.324#平纹1根C 1,5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1.635#平纹1根C 1,8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1.066#平纹1根C 1,11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0.847#2/1斜纹1根C 1,5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1.638#5/2缎纹1根C 1,5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1.609#平纹1根C 2,5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普通涤纶丝1.6910#平纹1根C 1,11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1根C 1,11根普通涤纶丝交替配置1.671.3㊀织物抗静电性能测试根据G B /T12703«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对织物可通过静电压半衰期㊁电荷面密度㊁电荷量㊁电阻率㊁摩擦带电电压㊁纤维泄露电阻㊁动态静电压等测试完成织物抗静电性能评价.在本试验中采取静电半衰期评价织物的抗静电性能[7G8],依照G B /T12703.1 2008«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1部分:静电压半衰期»,测试条件为:温度(20ʃ2)ħ,相对湿度(35ʃ5)%,试样尺寸为45m mˑ45m m ,采用Y G (B )342E 型织物感应式静电仪测试试样的静电压衰减的半衰期,每组试样测试10次取平均值,以半衰期为评价织物抗静电性能指标.2㊀结果与讨论2.1㊀导电丝含量对织物抗静电性影响根据纱线配置方式与下机参数可计算出导电丝质量含量.织物的导电丝含量对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规律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织入导电丝织物的试样衰减周期均小于未织入导电丝的试样,表明嵌织导电长丝能够改善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当导电长丝的含量由0逐渐增加到2%,织物的衰减周期显著下降;当导电长丝的含量由2%继续增加时织物的衰减周期趋近平稳.织物单位面积内的导电丝含量增加,静电逸散的通道增加,电荷逸散的速度加快,因此织物的衰减周期减小[9].但试样的静电积聚量是一定的,当导电丝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后,试样的衰减周期不再下降[10].抗静电织物的衰减周期与导电丝含量的关系,可用式(1)的函数进行拟合.y =0.8905+0.24025e -x /0.83367(1)式中:x 为自变量,表示织物中导电丝的含量(%);y 为因变量,表示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s ),该拟合函数的相关系数为0.97585,表明该拟合函数能较好的反映织物抗静电性能与导电纤维含量的规律.44 ㊀纺织工程第26卷图1㊀导电丝含量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2.2㊀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抗静电性影响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规律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衰减周期受织物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在织造工艺条件及织物结构参数相同下,平纹织物的衰减周期最大,斜纹次之,缎纹组织的衰减周期最小,表明缎纹组织结构的织物较平纹㊁斜纹组织结构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缎纹织物抗静电性能较好的原因可能是缎纹组织的经纬交织点少,结构较蓬松,使导电长丝裸露在织物表面的程度增加,静电泄漏的连续通道延长,有利于电荷的传递和逸散,从而使得织物衰减周期减小,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改善[11G12].图2㊀织物组织结构对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2.3㊀导电复合丝类型对织物抗静电性影响导电复合丝类型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规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D T Y 型复合导电丝织物的静电衰减周期小于F D Y 型复合导电丝织物.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导电丝的电阻率有关,导电丝的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越高,正如表1所示,D T Y 型复合导电丝的电阻率较F D Y 型复合导电丝的电阻率小,故D T Y 型复合导电丝织物的抗静电性相对较好.而造成D T Y 型复合导电丝的电阻率较F D Y型复合导电丝的电阻率小的原因可通过观察两种复合丝中的导电丝扫描电镜图加以验证,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D T Y 型复合丝中导电丝表面有突起的细小颗粒,主要是因复合网络加工过程导致导电丝皮层的炭黑母粒重新聚集分布,形成不均匀的细小颗粒凸起;F D Y 型复合导电丝中的导电丝表面较光滑,不受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根据尖端放电原理,长丝表面的尖锐程度越大,导电性能越好,通过电阻率分析可知,D T Y 导电复合丝的电阻率小于F D Y 型复合导电丝,因此D T Y 型导电炭黑复合丝导电性能较好[13G14].图3㊀导电复合丝类型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图4㊀导电丝表面形态扫描电镜图54 ㊀第6期林燕燕等:嵌织式涤纶抗静电织物设计与性能分析纺织工程2.4㊀导电复合丝嵌入方式对织物抗静电性影响㊀㊀在导电丝含量相等的情况下,分别在织物经向嵌入导电丝和经纬向(网状)嵌入导电丝,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规律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只在经向嵌入导电长丝的织物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但是在等含量下,采用经纬向(网状)交织方式的导电丝织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当织物中导电长丝含量一定时,从单向织入的导电丝只能产生单向电荷逸散通道,而网状交织的织物产生双向电荷逸散通道,形成回路,从而能使织物具有优越的抗静电性能[15G16].图5㊀导电长丝配置方式对织物静电压衰减周期的影响3㊀结㊀论导电丝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改善具有良好作用,一定范围内,导电长丝的含量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提高,但含量继续增大时,织物抗静电性趋于平稳;对平纹㊁斜纹㊁缎纹涤纶织物而言,缎纹组织结构的涤纶织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导电复合丝的类型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产生影响,D T Y 型导电复合丝织物较F D Y 型导电复合丝织物具有更优的抗静电性;导电丝网状嵌入较经向嵌入织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参考文献:[1]程隆棣.静电的起因及滤料抗静电的研究[J ].纺织科学研究,1998(1):46-49.[2]伏广伟,贺显伟,陈颖.导电纤维与纺织品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J ].纺织导报,2007(6):113-114.[3]王鹏,张瑜,陈彦模.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开发现状[J ].合成纤维,2004(增刊):18-20.[4]姚桂珍,李玉梅,高建萍,等.抗静电高档精纺面料的开发[J ].毛纺科技,2004(2):47-49.[5]蔡永东,陈志华.抗静电格子绸的设计与生产[J ].丝绸,2005(12):14-16.[6]桂在斌.抗静电涤纶的开发现状与展望[J ].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20(1):30-33.[7]海勇,韩衍英,王肖,等.纺织品防静电性能评价方法的差异性探讨[J ].中国纤检,2017(3):84-87.[8]伏广伟,贺显伟,陈颖.导电纤维与纺织品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J ].纺织导报,2007(2):112-114.[9]陈伟,郭静.抗静电涤纶的研究及发展[J ].聚酯工业,2007,20(2):5-7.[10]U K R A I N T S E V ASV ,N I K I T I N A A ,A K O P O V A VI ,e ta l .E l e c t r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pe r t i e so fa n t i s t a t i c y a r n s [J ].F i b e rC h e m i s t r y ,1992,23(3):224-226.[11]黄晓,梅唐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因素的探讨[J ].棉纺织技术,2009,37(7):402-405.[12]马洪才,马会英.有机导电纤维抗静电织物设计及性能测试[J ].棉纺织技术,2003,31(11):656-658.[13]李杰,史贤宁,吴鹏飞,等.碳黑型复合导电纤维的发展[J ].非织造布,2008(3):34-40.[14]延亚峰,宋春雨,曹敏悦,等.复合型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32(6):143-147[15]张昆,季志刚,葛明桥.锦纶抗静电织物导电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2016,44(2):20-23.[16]柳金发,赵华恩.嵌织式抗静电织物导电纤维配置方式探讨[J ].纺织与服装,2009,8(1):101-1041.64 ㊀纺织工程第26卷。
镀银长丝嵌织方式对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
的条件 下调湿 处理 4 , 调 湿 环境 中取 出样 品 8h从 后 必须立 即进 行测 试 。测 试 的指标 是 防电磁 波辐
射 织物 的屏蔽 效能 。
笺3 3 0 5
2 5
蓬
苣 【 1 织 物 防 电 磁 辐 射 性 能 测 试 装 置 不 意 图
0
镀 银长 丝 。
312 .. 测 试 结 果 及 分 析
效 能》 的测试 方法 。所 用 的基 本 仪 器设 备 的配 备 如 图 1所 示 。样 品 在 进行 试 验 前 要 进 行 调 湿 处
理 , 温 度 为 (0 3 ℃ , 对 湿 度 为 4 % ~7 % 在 2± ) 相 5 5
本
试验 考虑 了辐 射源 的频率 和镀 银长丝 嵌织 间 距两 个 因素 , 中辐 射源 频率有 9个 水平 , 其 镀银 长 丝嵌 织 问距有 4个水 平 。对试 验数据 进行 方差 分
析 , 析结 果如 表 l所示 。 分
表 1 不 同试 样 在 不 同频 率 下屏 蔽效 能方 差 分 析 表
双 向垂直 交叉排 列 两种 织 物 , 者 又可 分 为 交 点 后 相接 与交 点不相 接两 种情 况 。
3 1 镀 银 长 丝 单 向 平 行 排 列 .
经 纬 向垂 直交 叉排 列 的镀银 长丝 可分 为交点
相 接 和交点 不相 接 两 种试 验方 案 , 过 改 变各 方 通 案 的镀 银长 丝嵌 织 间距 , 究镀 银 长 丝 嵌 织织 物 研
查 F分 布 表 得 F ( ,4 =2 3 , ( , ㈣ 8 2 ) . 6 F 3
2 ) . 1 6 2 3 , 以辐 射 源 的频 率对 4 =3 0 。F =5 > . 6 所
嵌织式防静电涤纶过滤布的设计与开发
选用主体原料时应注意 : ①在超净环境下使用的织 物不能产生绒毛和灰尘 , 应选用长丝类纤维 ; ②在 接触酸类环境下使用的织物, 宜用涤纶为主体的纤
收稿 日期 :0 6— 6— 2 2 0 0 0 作者简介 : 李淳 , ,9 1年生 , 男 15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 品 等离子体改性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 。
j薯
。 囊矗
摘
要: 通过对静 电产生机理 的研 究, 出过滤布 上存在静 电的危害性 , 用嵌织导电丝的方法设计开发 了抗 指 采 静 电过滤布。依照标准 G / 2 0 -1测定电荷 面密度 , B T 17 39 对所开发 的样品进行 了检验。研 究了防静 电过滤布 中导 电纤维的间隔距 离和导 电纤维的含量与织物 的抗静 电性能的 关系, 通过计算机 曲线模 拟 , 出变量之 间的回归曲线方程 , 求 根据 织物 的允许 电荷 面密度计算 出导 电丝 的理论 间距和理论 含 量 。在 实 际 生产 中可 以根 据 产 品 应 用作 适 当调 整 。 、
维普资讯
产 品开发
产 业用纺 织品
总第 2 5期 0
_
7: 1 l
i 式防 i 嵌织 静电涤
…
。
≯: ¨
…
一
l÷ l
?
≯
:
李 淳一 赵 莹 任 亮
— l 一 j¨ ¨ .
耋
③具有一定的厚度与紧度, 产品的含杂率不得大于
00 % , .5 滤液纯洁 , 滤渣易剥离 ; ④使用寿命长 , 减 少更 换 滤 布 的 次 数 J 。本 文 选 用 耐 氧 化 剂 性 能
好、 耐有机 溶剂性 能好 的涤纶 为 主体原料 以满足 上 述要 求 。规格 为 17t / 6 涤纶 长丝 。 1 e 10f x 1 12 导 电丝 选择 ..
镀银纤维含量与分布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
法拉第 筒 内读数 , 作 过 程 中试 样 远 离 其 他物 体 操
3 m 以上 。 0c
银 长 丝 赛 络 菲 尔 纱 E 的规 格 为 1. e (0d. 47t 6 t x
e ) 镀 银长 丝 F的 规 格 为 6 t 。对 比试 样 为 x, 0 de x 纯棉织 物 , 经纬纱 均 为 J 4 7 t C 1 . e 。织 物经 密 x纱 5 4根/ 0 c 纬 密 2 3根/ 0 a 幅宽 10 o 2 1 m, 8 1 m, 6 m。 各试样 纬纱 类别 、 列 规 律 及镀 银 纤 维 含 量见 表 排 1 。织 物下 机 经 退 浆 、 练 后 , 经 反 复 漂 洗 、 煮 再 烘 干, 即可作 为测试 用样 品 。
第4 0卷
第 6期
挥 织枝 术
Cot n T xi c n lg t e te Te h oo y o l
21 0 2年 6月
镀 银 纤 维含 量 与分 布对 织 物 静 电性 能 的影 响
敖利民 权 全
( 北 科 技 大学 ) 河
摘 要 : 探讨镀银纤维含量及其在织物中的分布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和分析不同镀银纤维
mu ai n o ttc ee tiiy a e s sz n un to a a n it tc p o e is El cr sa i o ris e e n s ft l to fsai l crc t r a ie a d f ci n ly m a tsai r p r e . e to ttc prpe t v n e so he t e
作 者 简 介 : 利 民 ( 9 9 ), , 授 , 家 序 ,5 0 8 敖 16 一 男 教 石 0 0 1 收 稿 n期 :0 1l O 2 1 一23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应用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材料到医疗领域的应用。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贴身时产生的静电电击,或者在触摸某些织物时感受到静电的干扰?这些现象都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纤维材料的特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荷,而与之接触的物体则带上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其次,环境条件也对静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电荷难以通过空气中的水分传导散失,使得静电更容易积累。
此外,织物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拉伸等操作也会促使静电的产生。
那么,如何衡量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呢?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阻测量法、电荷半衰期测量法和静电电压测量法等。
电阻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织物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来评估其导电性能,电阻值越低,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强。
电荷半衰期测量法则是观察织物上的电荷在一定时间内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短,说明电荷消散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静电电压测量法是直接测量织物在摩擦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电压值越低,抗静电性能越佳。
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在纤维制造阶段,可以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
例如,在合成纤维的聚合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使其在纤维内部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纤维的导电性能。
也可以采用共聚的方法,将具有导电性能的单体与常规单体共聚,制备出具有抗静电性能的纤维。
在织物的后整理过程中,通过浸渍、涂层等方式将抗静电剂施加到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此外,还可以将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利用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来改善织物的整体抗静电性能。
具有良好抗静电性能的织物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工业中,抗静电织物被用于制作防静电工作服、无尘室用品等,以防止静电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
镀银纤维含量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探究
镀银纤维含量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探究由于绝大多数纺织材料都是电的不良导体,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易于摩擦起电并形成静电积聚,在特殊环境中甚至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目前,实现纺织品防静电功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采用抗静电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该法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强,功能耐久性较差,且对舒适性有较大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对纤维材料进行共混、共聚和接枝改性改变纤维的吸湿能力,从而达到改善静电性能的目的。
该法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强,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燥环境中很难达到要求的效果。
第三种是以导电纤维( 如金属纤维、碳纤维、有机导电纤维等) 为功能组分,采用混纺复合、交捻、交织等方法织入织物,通过导电纤维的导电、电晕放电来达到防静电效果,并通过功能组分用量的控制,获得满足不同防静电功能要求的产品。
该方法对舒适性影响较小,功能耐久性好,且不依赖环境湿度,是目前防静电产品开发采用的主要技术。
镀银纤维是以锦纶6 为基材,通过化学镀层的方法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银层。
由于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保证了纤维良好的可加工性( 相对于金属纤维) ,同时又赋予了纤维金属银及其氧化物所具有的功能性。
由于纤维表面金属银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菌性( 银层表面氧化后) ,可用于防静电、抗菌、防辐射等功能产品的开发。
一、试验1. 1 试样试验所用试样为平纹织物,经纱为JC 14. 7 tex 纱,含有镀银纤维的功能纱只在纬向织入。
功能纱线A、B、C、D 中镀银纤维的混纺比分别为1. 56% 、3. 13% 、4. 69% 、6. 25% ,线密度均为14. 7 tex。
为探讨镀银纤维形态( 长丝或是短纤) 对织物静电性能的影响,设计制织了纬纱分别为赛络菲尔纱和镀银长丝的两种织物,棉镀银长丝赛络菲尔纱E 的规格为14. 7 tex( 60 dtex),镀银长丝 F 的规格为60 dtex。
对比试样为纯棉织物,经纬纱均为JC 14. 7 tex 纱。
镀银纤维功能性织物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电性 。织 物 电阻 值 越 小 , 其 导 电性 越 好 。1 则 ~
l 物 经 向 电 阻 值 分 别 为 0 9 、 . 7 0织 . 7 Q 0 9 Q、
1 7 、1 96 Q 、 1 6 n 、 1 0 n 、 1 1 n 、 . 7Q . . 3 . 5 .2
7 4 、. lQ 、 . 5 Q : 向 电 阻 值 分 别 为 1Q: . 8n 18 10 纬
0. 7 Q 、2. n 、 1 9 n 、 1 6 Q 、 1 0 Q 、 9 23 . 7 .4 . 3
物 感应 式静 电测 定 仪 。研 制 的 1 0种 织 物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数 据 均 为 0 s 该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制 的 。 研 1 织 物 在 摩 擦 状 态 下 防 静 电 性 能 优 异 , 快 速 0种 能 有 效 的 把 电传 导 出 去 , 速 消 除 因 摩 擦 所 产 生 的 迅 静 电 , 本 无 静 电积 聚 现 象 , 织 物 具 有 无 静 电 的 基 使
收稿 日期 :0 10 - 2 1 -3 1 0
第 9 第7 3卷 期
棉 垢织 技
表 2 织 物 技 术 规 格
上 直 接 读 出 织 物 的 电 阻 值 , 试 织 物 是 否 具 有 导 测
2 镀 银 纤 维 制 品 性 能 检 测 与 分 析
2 1 防 静 电性 能 与 导 电 性 . 采 用织物 静 电性 能测 试 的 半 衰 期 法 ( 法 ) A 测 试 织 物 防 静 电 性 能 , 验 仪 器 为 L Y-01型 织 试 F 4
25 20
电 性 能 越 好 , 屏 蔽 效 果 就 越 好 。采 用 同轴 一 导 其 波 法 进 行 测 试 , 试 波 段 22 0MH ~ 5 H , 测 5 z 26 0M z每 1 z 描 测 试 一 个 点 。 1 0MH 扫 ~1 物 屏 蔽 效 应 0织
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设备操作造成不良影响。
某些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了抗静电剂,以提高其抗静电性能。
其中,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是一种常见的抗静电纺织品。
本文将通过研究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探讨其抗静电效果及机制,对纺织品行业的技术改进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抗静电性能的背景和意义:在很多行业,如电子、医疗、石化和火箭制造等,静电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静电可能导致火灾、设备故障、电子元件损坏以及工作人员的不适。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抗静电性能的纺织品非常关键。
实验方法:为了研究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1. 表面电阻测试: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的电阻值,来评估其导电性能。
使用标准的四探针法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相应的电阻值。
2. 断裂强度测试:断裂强度是评估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测试不同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断裂强度,并与普通棉型短纤维纺织品进行对比。
3. 表面电势测试: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的电势值,了解纺织品的静电分布情况。
采用静电电位测试仪进行测试,将纺织品与地面接地,测量其表面电势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表面电阻: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相比普通棉型短纤维纺织品具有更低的表面电阻值,表明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这种导电性能的提高是由于纺织品中添加的抗静电剂的作用,抗静电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路径。
2. 断裂强度:与普通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相比,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具有相似的断裂强度。
这表明添加抗静电剂对纺织品的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3. 表面电势: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表面电势相对均匀,没有明显的静电积聚现象。
这是因为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中的抗静电剂能够有效地消除或减弱表面的静电。
涤纶织物的抗静电分散同浴染整
涤纶织物的抗静电/分散同浴染整涤纶纤维结构中不含亲水性基团,因此吸湿性能很差。
其在标准条件下的回潮率为0.4%一0.5%,相对湿度为10%时的回潮率为0.6%一0.8%。
如此低的回潮率致使涤纶织物的导电性能也很差,织物表面易积聚静电。
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常进行抗静电整理。
本文试探抗静电剂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同浴处理工艺。
1 抗静电剂CAS的性能和抗静电原理抗静电剂CAS是聚醋聚醚型化合物,属非离子型,外观为白色乳液,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
它可使纤维具有耐水洗和干洗的抗静电性能,与染料及助剂的相容性好。
抗静电剂CAS的抗静电原理为:抗静电剂CAS的聚醋链段为疏水性基团,结构与涤纶大分子结构相同。
在高温条件下,涤纶大分子的剧烈运动,使得CAS中聚醋链段进人涤纶分子的微软化表面而与聚醋分子产生共结晶,使整理剂在涤纶上获得耐久性,CAS的聚醚链段为亲水性基团,能使涤纶表面亲水化,从而使涤纶织物由不良导体变成优良导体,将表面聚集的电荷迅速释放,从而产生抗静电性能。
2 试验2.1 试验材料织物1 73cm29.5x2/29.5x2etx224/165根/10cm涤纶帆布药品分散黄RD一4GRL、分散棕5一RL、分散黑E一TD、平滑剂、醋酸、醋酸钠、高温匀染剂、抗静电剂CAS。
2.2染液处方/%(owf)分散黄RD一4GRL:1分散棕5一RL:0.3分散黑E一TD:0.4抗静电剂CAS:x平滑剂/(g/L):1高温匀染剂/(g/L):1醋酸/(g/L):1.1醋酸钠/(g/L):1.1浴比:1:152.3染色工艺A一平滑剂、高温匀染剂(均已溶解);B一抗静电剂CA (S已溶解)、分散染料;C一醋酸和醋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5一62.4 测试(1)抗静电剂CAS与分散染料及助剂的相容性采用染色法来评价相容性。
操作步骤将涤纶织物卷绕在夹布卷筒上,并用橡皮圈将试验用布的两端固定,再将外套筒套上固定,然后浸渍在染浴中,以一定的速度升温。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在现代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工业生产中的特种面料到医疗领域的专用纺织品。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织物的静电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麻烦。
静电可能导致衣物吸附灰尘、贴身衣物产生不适感,甚至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更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深入理解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明白织物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织物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是摩擦起电。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织物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织物转移到另一种织物上,导致一种织物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此外,环境湿度也是影响织物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干燥的环境中,水分含量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静电更容易积累。
不同的织物纤维种类对静电的产生也有影响。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其分子结构中缺少亲水基团,导电性差,容易积累静电。
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由于含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导电性相对较好,静电产生相对较少。
二、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表面电阻率、半衰期和摩擦带电电压等。
表面电阻率是衡量织物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阻率越低,表明织物的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当表面电阻率小于10^11 欧姆时,织物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半衰期是指织物上的静电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说明织物的静电消散速度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摩擦带电电压则是通过模拟织物在摩擦过程中的带电情况来评价其抗静电性能。
摩擦带电电压越低,抗静电性能越好。
三、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和相关企业采取了多种方法。
1、纤维改性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引入亲水基团,增加纤维的导电性和吸湿性。
嵌织式涤纶抗静电织物设计与性能分析
嵌织式涤纶抗静电织物设计与性能分析作者:林燕燕陈玉香张莲莲邹专勇占海华方斌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18年第06期摘要:采用导电炭黑锦纶复合长丝嵌织法制备成涤纶抗静电织物。
研究导电丝含量、组织结构、导电复合丝类型及嵌入方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导电丝含量增大,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迅速提高,然后趋于平稳;缎纹织物较平纹、斜纹织物拥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DTY型导电复合丝织物较FDY型导电复合丝织物的抗静电性好;导电复合丝经纬向双向嵌入较经向单向嵌入的织物抗静电性更好。
关键词:抗静电织物;导电丝;设计;性能中图分类号:TS10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65X(2018)06-0043-04Abstract:The conductive polyamide composite filaments filled with carbon black were embedded into the polyester antistatic fabric. The influence rules of conductive filament content,weave structure, the types of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ament and embedding way on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fabric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improve rapidly and then tend to be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 content. The satin weave fabric has better antistatic properties than the plain weave fabric and twill weave fabric. The DTY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ament fabric has better antistatic properties than the FDY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ament fabric.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embedded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ament fabrics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longitude one-way embedded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ament fabric.Key words:antistatic fabric; conductive filament; design; performance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易因摩擦和感应产生静电,不仅影响外观和舒适性,对人体健康有害,严重时还会引发机器故障和危险事故[1]。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防护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静电“噼里啪啦”作响,甚至被静电电击的烦恼?或者在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因为纺织品产生的静电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其中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带有负电荷。
如果这些电荷不能迅速消散,就会积累起来形成静电。
对于纺织品来说,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情况包括衣物之间的摩擦、人体与衣物的接触以及在干燥的环境中。
那么,什么样的纺织品容易产生静电呢?一般来说,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和聚丙烯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导电性较差,容易积累静电。
而天然纤维如棉、麻和羊毛等,相对来说导电性较好,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很多纺织品都是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的,这就使得静电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静电可能会干扰电子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生产效率降低。
在易燃易爆场所,静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常见的抗静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进行改性。
通过在合成纤维的聚合或纺丝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改变纤维的分子结构,提高其导电性。
这种方法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静电问题,但是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第二种是在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浸渍、涂层或喷涂等方式施加到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使静电能够迅速消散。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织物。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脱衣时的静电“噼里啪啦”,或者被静电吸附的头发搞得心烦意乱?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息息相关。
静电现象在纺织品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摩擦和分离过程中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纺织品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这些积累的电荷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静电放电的形式释放出来,给我们带来种种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衡量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呢?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指标来确定。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摩擦带电电压法、电荷面密度法、半衰期法等。
摩擦带电电压法是通过测量纺织品在摩擦后产生的电压来评估其带电情况;电荷面密度法则是测量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半衰期法是观察纺织品上电荷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这些测试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纤维的种类起着关键作用。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相对来说抗静电性能较好,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将水分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减少电荷的积累。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由于其吸湿性差,容易产生静电。
其次,纺织工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纱线的捻度等都会改变纺织品与外界的摩擦和接触情况,进而影响静电的产生和消散。
此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也不容忽视。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问题往往更加突出,而增加湿度则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纤维或织物中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常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来发挥作用,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其效果会逐渐减弱。
永久性抗静电剂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永久性的导电通道,具有更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防护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穿脱衣服时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或者被静电电击得手臂发麻?又或者在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因为静电导致了生产事故或设备故障?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息息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电是如何在纺织品中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其中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材料带有负电荷。
在干燥的环境中,这些电荷很难迅速消散,从而积累起来形成静电。
对于纺织品来说,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情况包括衣物之间的摩擦、人与衣物的接触以及纺织品与其他物体的摩擦等。
静电的产生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和烦恼,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如加油站、化工工厂等,静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静电还会使纺织品吸附灰尘和杂质,影响其外观和清洁度,同时也会给穿着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为了减少静电带来的这些问题,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纺织品抗静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使用抗静电纤维。
通过在纤维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导电材料,如金属纤维、碳纤维、导电聚合物等,使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例如,金属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将产生的静电迅速传导出去;碳纤维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常用于制造高性能的抗静电纺织品。
二是对纺织品进行抗静电整理。
这是一种在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施加抗静电剂,使其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从而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暂时性抗静电剂和永久性抗静电剂。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常通过吸附在纤维表面发挥作用,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其抗静电效果会逐渐减弱。
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引言涤纶弹力丝是一种具有良好弹性和舒适性的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袜子、家纺等领域。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静电会对涤纶弹力丝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困扰,如在穿戴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会引起不适感。
因此,研究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对于提升其舒适性和使用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1. 涤纶弹力丝静电的来源涤纶弹力丝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积累静电荷。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摩擦:涤纶弹力丝与其他材料接触时会发生摩擦,摩擦产生的电荷会在其表面积累并导致静电现象。
1.2 湿度:湿度低会增加涤纶弹力丝的静电电荷积累,而湿度高则会减少静电。
1.3 原料的导电性:涤纶弹力丝的导电性较差,不易散发静电。
2. 抗静电性能的评估为了研究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2.1 电阻率(R):电阻率是评价涤纶弹力丝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
电阻率越低,说明涤纶弹力丝导电能力越强,抗静电性能越好。
2.2 表面电荷密度(S):表面电荷密度是指涤纶弹力丝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
表面电荷密度越低,说明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2.3 电荷平衡时间(T):电荷平衡时间是指涤纶弹力丝与其他材料接触后达到电荷平衡所需的时间。
电荷平衡时间越短,说明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3. 提升涤纶弹力丝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改善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3.1 增加导电性:通过添加导电剂或纤维表面处理等方法,提高涤纶弹力丝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3.2 调整材料结构:通过调整涤纶弹力丝的材料结构,如纤维的形状、尺寸和分子结构等,来改善其导电性和抗静电能力。
3.3 更改纺纱工艺:通过改变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速度、张力等,来改善涤纶弹力丝的抗静电性能。
3.4 表面处理: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体处理、涂层等,来改善涤纶弹力丝的表面电性能,从而提升其抗静电性能。
4. 抗静电涤纶弹力丝的应用抗静电涤纶弹力丝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引言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纺织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进行探索,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1. 静电的基本原理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电不平衡引起的现象。
当物体表面带正电荷过多或带负电荷过多时,就会发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与摩擦、摩擦电荷的传递以及电荷的积累密切相关。
在纺织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纤维的摩擦和电荷的传递,容易产生静电现象。
2.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方法2.1 表面电阻法2.1.1 原理表面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电阻来评估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判断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1.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表面电阻计。
2.将纺织品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
3.将电极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阻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表面电阻。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2 电荷消散法2.2.1 原理电荷消散法是另一种用于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中电荷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2.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电荷计。
2.将纺织品样品悬挂起来,保证与地面的绝缘。
3.将电荷计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荷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电荷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提升方法3.1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性能3.1.1 添加导电纤维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纤维,如金属纤维、导电纺织品,以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3.1.2 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成分,如表面涂覆导电剂、改变纤维的导电层等,可以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3.2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3.2.1 印花导电技术通过采用印花导电技术,可以在纺织品上形成导电图案,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
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纺织品。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经历过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导致头发竖起或者被静电电击的烦恼?这不仅让人感到不适,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静电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因此,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及其处理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织物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织物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主要源于摩擦起电和电荷转移。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织物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织物转移到另一种织物上,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此外,环境湿度对静电的产生也有很大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水分含量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从而更容易积累静电。
常见的容易产生静电的织物包括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
这些纤维的分子结构特点使得它们在摩擦过程中更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
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麻等产生静电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有助于电荷的传导和消散。
二、织物抗静电性能的重要性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服装领域,静电会导致衣物贴身、吸附灰尘,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工作服,如电子厂、加油站等,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危险,因此抗静电性能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家居用品方面,静电会使地毯吸尘、窗帘吸附灰尘,增加清洁的难度。
同时,静电对人体健康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处于静电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体出现疲劳、头痛等症状。
在工业领域,静电可能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医疗领域,静电可能会对医疗器械的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对患者的治疗造成潜在风险。
三、织物抗静电处理技术为了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在纤维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基团或导电成分,从而提高纤维的导电性和吸湿性。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改进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改进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纺织品产生静电的现象,比如在干燥的季节里,脱毛衣时会有“噼里啪啦”的静电火花,或者在触摸某些衣物时会有轻微的电击感。
这些静电现象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适,还可能对一些特殊环境和工作场所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原因要改进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静电的原因。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的转移。
当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带负电时,就产生了静电。
此外,纤维的吸湿性能也对静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少静电的积累。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吸湿性能较差,容易积累静电。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纺织品产生静电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干燥的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静电更容易产生和积累。
二、现有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1、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在纤维分子链中引入亲水基团,增加纤维的吸湿性能,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对聚酯纤维进行磺化处理,可以提高其亲水性。
2、纺纱过程中的抗静电处理在纺纱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有利于电荷的传导和散失。
抗静电剂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型、高分子型等。
3、织物后整理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或浸渍抗静电剂,使其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抗静电膜。
常见的后整理方法包括浸轧法、涂层法等。
4、导电纤维的使用将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可以形成导电通路,有效地将电荷传导出去。
导电纤维可以是金属纤维、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纤维等。
三、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尽管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纤维改性方法可能会影响纤维的其他性能,如强度、手感等。
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制备与性能(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制备与性能学生姓名:张琦纬学号:0964171035分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班级:高分子化学与工程091指导教师:黄亦军职称:副教授填表日期:2012 年12 月30 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部制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理工科专业至少10篇,文科类专业至少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1】Toshikazu,K.;Barbara,A. W.;Akio,T.;Hirokuni, O. PolymEng Sci 2008,48,2247.【2】Toshikazu,K.;Barbara,A.W.;Akio,T.;Hirokuni,O.J Electro-stat 2006,64,377.【3】Guojian Wang;Bing Xu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er-block- amide) and Application as Permanent Antistatic Agent 2010,10,1002.【4】周向东,罗穆水,仇莎,陈百喜.涤纶织物的聚乙二醇耐久性亲水整理.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00,22(4):7-10.【5】陈振洲,陈慕英,陶在荣.耐久性抗静电针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2,30(5):53-54.【6】李晓春.针织物柒整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06-309.【7】刘涛.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技术.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09(3): 20-23.【8】陈伟,郭静.抗静电涤纶的研究与发展.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与材料院.2007,20(2):5-7.【9】赵国梁,减已,董纪震.三元共混抗静电聚醋的制备及其纤维性能的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0,10(2):8-15.【10】王僧山.有机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发展现状[J].塑料制造,2006,227(3):15-20.【11】倪玉婷.纺丝品的抗静电技术[J].天津纺织科技,2007,45(2):17-20.【12】李燕云,尹振晏,朱严瑾.抗静电剂综述[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01):20-25. 【13】郭银海. 涤纶织物亲水抗静电剂的应用工艺研究. “润禾杯”第八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08(3):100-107.【14】王艺霈,李俊劳,继红. 涤纶织物阳离子抗静电剂整理研究及性能评价.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0,21(4):41-45.【15】夏鹏.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09(5):12-17.【16】姜海涛,陈月,何维华.聚烯烃用抗静电剂发展状况. 《中国化工贸易》.2012, 9(2):209-209. 【17】夏鹏,倪忠斌,东为富,陈明清. 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中国塑料》.2012,1(5):82-86.文献综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有综合归纳性)高绝缘是聚合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其特征也带来了静电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编辑:许惠儿)
万方数据
嵌织镀银纤维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施立佳, 张红霞, SHI Li-jia, ZHANG Hong-xia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
电压很低,半衰期随着初始电压的降低而增大。由于它们各自的最大 初始电压不同,半衰期也就不具有可比性,这样去评价抗静电性能自然
没有多大意义L9J。 因此对于镀银纤维含量不同的KO和W系织物,它们的最大初始
电压不同,半衰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于KO和W系织物只能从静 电电压这一实验数据来评价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好坏。静电电压越小的
较大,Z1反面静电电压最小,Zl的正面静电电压也是4种织物正
面静电电压中最小的。且4块织物均为异面组织织物,织物组织
循环数依次增大,从Z1、Z2、Z3、Z4织物表面上看,镀银纤维在各织
物正面分布逐渐减少。 根据Cross over效应,从各织物反面的静电电压进行分析,各
静电电压Ⅳ
半衰期/s
组织织物反面静电电压相差不大,可以用半衰期进行评价各织物 1.Zl正面。2.z2正面,3.7_3正面,4.z4正面,5.Zl 抗静电性能好坏,按半衰期可得抗静电性能从好到差依次为Z1、 反面。6.z2反面,7.z3反面,8.z4反面 Z2、Z3、Z4,从织物的正面对各测量值进行分析,按照Cross over效 图3各组织正反面静电电压与半衰期 应半衰期随着初始电压的降低而增大的原理,静电电压从小到大
++wN系系静静电电电电压_睦, 十+Nw系系半半衰衰期期
含有镀银纤维的织物。
2.2.3 不同织物组织对抗静电性能影响
图2银纤维呈网状与仅纬向含有的静电电压和半衰期
图3为镀银纤维分布相同,不同织物组织的抗静电测试柱状 图。从图3中可知采用不同的织物组织,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有较
大的差异。Z1、Z2、Z3、Z4都是反面的静电电压小于正面,且差距
镀银纤维含萤% 纬向镀银纤维含量变化与静电电压的关系
维含量约为12%时,N6织物低于W6织物的静电电压
166%,此时差距最大。尤其是N系织物的半衰期,随着
镀银纤维含量的增加并没有像w系织物的半衰期一样增
大。按照Cross over效应半衰期随着初始电压的降低而罱
芒
蟊
增大,但是N系织物的半衰期却保持在一定水平位置,说要
4.郭红霞;焦红娟;李永卿 含镀银纤维的导电橡胶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2006
摘要:在涤纶织物中嵌织镀银纤维,探讨含镀银纤维的涤纶织物不同工艺配置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明:涤纶织物中嵌织镀银纤维能有效提高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镀银纤维在织物中呈网状分布,配以循环较小的
组织能提高嵌织镀银纤维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关键词:镀银纤维;抗静电;纱线分布;织物组织
中图分类号:TSl55.6
b)镀银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镀银纤维在织物中呈网状分布的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优于仅纬向分布 镀银纤维的涤纶织物。
c)异面组织织物随着组织循环数的增加,织物抗静电性能逐渐下降;异面织物镀银纤维分布多的一面, 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3/1斜纹组织织物在异面组织织物中具有最好的抗静电性能。
参考文献: [1-1吴坚.纺织品功能性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吴红玲.浅谈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技术[J].四川丝绸,2007(2):30一32. [3]刘涛.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技术[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3):20一22。32. [4]谭磊,凌群民,王秋美,等.不锈钢涤棉混纺织物的性能研究EJ].现代纺织技术,2007,15(1):7~8. [5]刘正芹,陈国华,谢莉青,等.不锈钢织物的抗静电卿,等.含镀银纤维的导电橡胶及其电磁屏蔽性能[J].功能材料,2006(37):954--955. [7]梁右宜,吴政.含银纤维抗菌性能的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7,27(4):19—24. [8]叶卉,李东平,夏芝琳.镀银纤维的研发进展及应用[J].纺织导报,2006(6):54—56. [9]周志刚,刘尚合.防静电织物半衰期测量实验研究[J].静电,1993(1):135—138.
Study on Antistatic Property of the Embedded Silver-Plated Fibers Polyester Fabric
SHI Li—j ia,ZHANG Hong-xia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s,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本文采用涤纶织物中嵌织镀银纤维的方式,用半衰期测试法测试不同规格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进行综 合比较,研究镀银纤维不同分布和不同织物组织结构对镀银纤维嵌织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实验织物规格 试样基本参数: 经密:654根/]o cm;纬密:390根/10 cm; 经线1:16.7 tex低弹涤纶网络丝(红色);
织循环数越大,交织次数越少,经纬向中的镀银纤维联结紧密程度降低。异面组织织物镀银纤维分布多的一
面,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Z1为3/1斜纹组织织物,在异面组织织物中具有最好的抗静电性能。
万方数据
第6期
施立佳等:嵌织镀银纤维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849
3结论
a)在涤纶织物中嵌入镀银纤维,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大大加强,且织物抗静电性能随着镀银纤维含量的增 加而增强。
丑】 脚
初始电压不同,半衰期也就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对于镀银纤维 盎
含量相同的涤纶织物,它们的最大初始电压相近,可以采用半
衰期来比较织物消除静电能力的好坏,即在镀银纤维含量相同 下,半衰期越短,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由图2可知,N系织物相对于W系织物,无论从静电电压 还是半衰期,都有明显的优势。W系与N系织物的静电电压 图1 呈现出月牙形,差距由小到大,再由大Nd,的趋势。在镀银纤
目前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技术主要有: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增 强纤维表面吸湿性,降低纤维表面的比电阻L33;使用导电纤维混纺纱或织物中嵌入导电丝,实现抗静电功 能[4-s]。不过前一种方式耐久性和抗静电性能较差,后一种抗静电性能优良、性能稳定应用前景广阔。比较 常见的是不锈钢丝的嵌织织物以及不锈钢丝与棉混纺纱织物。由于不锈钢丝刚性较大,织物很难烫平,手感 生硬,影响美观与舒适性。对锦纶表面进行镀银,得到的镀银纤维既具有与锦纶织物相同的柔软性与舒适 性,还具有抗静电、抗电磁波辐射、抗茵除臭、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已应用于内 衣、家纺、特种服装以及医疗、体育、部队装备等领域[6。8]。
髅
非
明N系织物初始电压降低的同时,它的静电消除能力也j窿
随之增强,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大大增强。
镀银纤维呈网状分布的织物,能使经纬向镀银纤维
相互联结成网,静电更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所以N系
织物的静电电压和半衰期好于W系。由此可见,镀银纤 维含量相同呈网状分布的织物抗静电性能要优于仅纬向
镀银纤维含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2009,26(6)
参考文献(9条)
1.周志刚;刘尚合 防静电织物半衰期测量实验研究 1993(01)
2.叶卉;李东平;夏芝琳 镀银纤维的研发进展及应用[期刊论文]-纺织导报 2006(06) 3.梁右宜;吴政 含银纤维抗菌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2007(04)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configurations on antistatic proper— ties,when silver-plated fibers have been embedded in polyester fabric.The results show that embedding the silver-plated fibers in polyester fabric can improve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abric effective— ly;Distributing the Silver-plated fibers in fabric by network and applying them with small repetition of weave can also improve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abric.
2.2。l 仅纬向分布镀银纤维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Ieda和Sawa等曾发现,高密度聚乙烯等绝缘材料电晕带电后的
表面电位衰减会出现Cross over效应,即初始表面电位高的样品电荷
衰减快,初始表面电位低的样品电荷衰减慢。织物上的最大起始电压
是由电晕喷电速率与电荷消散速率决定的。导电性好的织物最大起始
面料,其导电性越好。从图1中可得出涤纶织物的纬向随着镀银纤维
万方数据
848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第26卷
的含量逐渐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逐渐增强,但抗静电性能
增速随镀银纤维含量的增加放缓。
2.2.2镀银纤维网状分布对抗静电性能影响并与仅纬向分布
比较
之 崮
虽然不同含量镀银纤维的涤纶织物,由于它们各自的最大
收稿日期:2009一08一03 基金项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E28803);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11071—2);杭州市技术创新项目(2009—192—81) 作者简介;施立佳(1983一),男,浙江萧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通讯作者:张红霞。Email:hxzhang(萤axtu.edu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