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演变的主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出现新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这是国际秩序的新尝试。

2.拆分旧秩序:旧世界霸权体系崩溃,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减弱,原有的帝国和边界进行重新划定。

3.引入国际合作:因为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领土纠纷、贸易和裁军问题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联合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促进和平与国际合作,取代了国际联盟。

2.冷战的兴起:战后期间,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冷战。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和权力均衡。

3.国际制度的建立:为应对战争后的重建和安全,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议,例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

4.殖民地解放:战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或获得自治,这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

5.国际人权保护:战争的恐怖和大屠杀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人权保护。

联合国1948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普遍的人权标准。

总的来说,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出现了新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和平。

国家之间的力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催生了冷战格局和两极世界的形成。

战后期间,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人权保护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这些变化和动荡塑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轨迹。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高中历史高考笔记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复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2、如何评价这个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①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②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它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

在这一体系下,掩盖、隐含了许多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1919—1929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但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其次是实力和政治地位不相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矛盾自此总爆发)1.经济大危机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3)政府政策:自由放任政策。

导火线:黑色星期四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3.特点:①时间长(1929年---1933年)。

②范围广(从美国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受到影响)。

③破坏性大(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贸易减少三分之二,失业人数达3千万)。

4.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了经济大萧条。

(2)政治上:使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战后国际秩序

战后国际秩序

战后国际秩序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国际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

在这个战后的时代,国家们必须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建立一个稳定、和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本文将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主要特征以及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经历了一次全面的摧毁与混乱。

为了避免未来的冲突,各国领导人开始寻求建立一个全球合作的国际秩序。

在这个过程中,几个关键事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1945年联合国成立。

联合国的宪章宣扬国际合作、和平与安全,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

通过联合国的机构与制度,各国可以就国际事务进行平等对话与合作。

其次,冷战对国际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立中,两个超级大国组成了两个相互竞争的阵营,分别是西方民主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分裂政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一系列的联盟和对抗。

最后,国际经济合作的促进也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及关税壁垒的降低都为世界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框架和机制。

这些举措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发展。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是多极化、全球化和规则化。

多极化体现在战后世界不再由单一超级大国主导,而是出现了多个大国或地区的力量平衡。

这种新的国际格局使得国家间相互依存性增加,并鼓励各国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全球化是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各领域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和紧密。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距离不再是交流的障碍。

规则化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特征之一。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法和多边协定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国际行为准则。

例如,联合国宪章规范了国家间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国际贸易组织设立的规则则规范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三、战后国际秩序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后国际秩序为全球和平与安全提供了基础。

通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国际社会能够进行对话和合作,以避免战争的发生,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 序的形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指的是国民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 的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 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 中的决定性阶段。
•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 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一、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一战后,意、德、日法西斯组织的产生。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各种矛盾。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日意西)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1918—1933年,魏玛共和国。 • 1933年,希特勒正式建立法西
斯政权。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 甲午、甲辰、甲寅,三甲之役,
• 减耕减产,给农民提供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
•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立法,法治思想;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 材料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 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 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 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1933年 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 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 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 1941年6月,德国不得不 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开 始入侵苏联。
三、二战的进程
1、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2、1940年6月,法国沦陷。 3、1940年7月——1941年,不列颠空战。 4、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17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7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四)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法
1931
九·一八事变
绥靖政策: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手段,换取与法西斯妥协。
1935
入侵埃塞俄比亚
撕毁 《凡尔赛和约》
1936
结成轴心国
1937
七七事变
1938
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
1932年
1933年
工业指数
100
88.3
71.7
59.8
66.8
变化幅度
-11.7
-28.3
-40.2
-33.2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一年级历史
*
第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和梳理法西斯主义产生、扩张的过程,结合时代环 境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内涵和表现。 2、通过时空定位,准确掌握二战的过程。 3、了解雅尔塔体系和联合国的建立过程,理解二者对战后 国际秩序构建、维护世界稳定的历史作用。 4、认识并珍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东条英机
“巴登巴登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二)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张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3、历史根源:
德意日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1、法西斯主义 (独裁、暴政、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
(1)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 “双刃剑”
(2)主要主张: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法西斯:寓意人
民必须服从至高无 上的国家权威,否 则立即绳以斧钺, 在古罗马是权力和 威信的标志。二战 后,成为贬义词。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战的具体原因:
1、经济根源:
1929年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国际政治根源:
① 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力图突破其束缚 ②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 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1)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 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二十六国宣言》)
1942.1
3、过程
中国局部抗战: 1931.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太 中国全面抗战: 1937.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标志
联 合
战 场
全球阶段:1941.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球,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发动者: 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性战争
2、性质:
抵抗者: 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① 时间:中国是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14年) ② 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东方反法西 斯力量的唯一战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是东方 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百万大军,有力支援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③ 联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上参与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所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 ④ 配合:中国军队直接入缅甸作战,打通滇缅公路,打击日军, 支援盟军的对日作战和东南亚人民的抗争。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洪亮,流利、规范再加1分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背景:一战结束,协约国胜利,惩治战败国。 2)时间:1919年1月18日 3)主要目的:重新划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4)操纵国及三巨头:
美—威尔逊 英—劳合· 乔治 法—克里蒙梭
活动二:学习《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任务2:再读15页(中间)第二段正文, 1、总结标注:《九国公约》时间、内容中反映美国意图 的关键词 2、思考: 通过《九国公约》 ,获利最多的是( 受限制最厉害的是( 受伤害最重的是(
“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 ); )。
(提示:“机会均等”指列强享有在中国的平等的侵华权益。)
第3 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活动一:学习《凡尔赛和约》内容,认识凡尔赛体系实质。
任务1:学习巴黎和会的召开 1、结合前面所学概括背景 2、阅读13页小字,总结标注: 时间、操纵国及三巨头、 各自的目的及共同目的、 中心问题 3、18页日积月累说明了什么?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声音洪亮,语言流利、规范再加1分
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等—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华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体系 盛顿体系 2、思考:如何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提示:1)实质、积极、消极 2)世界格局、各种矛盾、战争与和平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 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一、法西斯主义、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背景:经济大危机;凡——华体系下的矛盾与冲突;德日意民主基础薄弱(专制、军国主义)(2)表现: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德意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③日本: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3)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4)主张: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开始,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以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实质就是纵容侵略,维护既得利益。

影响:①最大的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他们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场战争不仅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彻底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战后的国际秩序如何建立,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919年,巴黎和会上,由战胜国组成的联盟制定了《凡尔赛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

根据和约的规定,德国被迫承认对战争的责任,并被要求支付巨额赔款。

此外,德国还失去了大片领土,军队被限制在一定规模内,海军和空军被废除。

这一和约对于战胜国来说是一次胜利,但对于德国来说则是一次深重的耻辱。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为了避免未来的战争,国际联盟于1920年成立。

这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旨在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然而,由于一些大国没有加入或没有充分支持,国际联盟的作用并不如预期。

三、经济危机与国际关系的动荡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失业率飙升,国际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这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和紧张局势的加剧。

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更加注重本国利益,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受到了冲击。

四、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战争爆发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欧洲迅速崛起。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开始实施侵略政策,先后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五、联合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

于是,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秩序的再次重建。

六、冷战与两个阵营的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

两个阵营分别以北约和华约为核心,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这一时期,国际秩序主要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但紧张的状态。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5
探究2 英法的绥靖政策 史料 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①……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同德、日、 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②,……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 政局动荡③,……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 蔑视④……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 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⑤。
18
3.阅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见教材P105)
信息解读:英、美、苏三大国在雅尔塔召开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 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9
4.阅读“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见教材P105)
信息解读: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二战后国际秩 序的构建,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成为五大常任理 事国之一。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__法__西__斯__主__义____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 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5)成立__联__合__国___
11
评价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__世__界__和__平__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 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_强__权__政__治____色彩, 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扩军备战 (2)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埃__塞__俄__比__亚___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 轴心国
意、德、日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又称轴心国集团
6
4.绥靖政策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__奥__地__利___,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__苏__台__德___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五单元 阶段11 第3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五单元 阶段11 第3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成立联合国(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决议原则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二、国际格局的变化1.冷战的主要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4月,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2.两极格局(1)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两极格局的瓦解①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②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末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首先,美国作为世界战争的胜利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独尊,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规制者和领导者。

其次,随着苏联加入国际秩序,西方国家和东方世界之间的冲突也显现出来。

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加明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今天的文章就是要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1. 美国的崛起战后时期,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系统。

尤其是成立联合国,美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永久成员,向其他国家强调了美国的权利以及对国际秩序的控制。

战后时期美国通过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推行“马歇尔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西欧国家的重建和发展,并以此扩大了其国际影响。

2. 西方和东方冲突的形成在冷战之初,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承认西方国家的支持,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是敌对的国家。

这使得西方国家受到苏联的威胁,并促使美国与苏联强烈对立。

此外,西方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分歧,也加剧了两个阵营之间的分裂。

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而东方发展中国家则提倡社会主义制度。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抗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掌握和科技进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并控制了国际贸易。

反之,受到历史积累的瓶颈制约,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

这些差距愈加明显,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更加需要急需改革和发展。

4. 经济全球化20世纪后期,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甚至是社会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这一趋势推动了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国际关系。

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方面,国际法和多边贸易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重视。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变革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变革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变革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战后国际体系的塑造,特别是由美国主导的发展,为国际和平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以及新兴超级大国的崛起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战后多边主义的崛起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认识到合作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多边主义得到广泛推崇。

于是,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通过成立安全理事会,建立了防止战争爆发和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此外,各个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设立,也标志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入。

二、冷战对国际秩序的挑战二战后,世界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舞台,形成了冷战格局。

这导致国际秩序面临严重挑战。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

国际社会分裂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紧张矛盾,如古巴导弹危机和柏林墙的建立。

三、全球化对国际秩序的影响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使得国际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贸易自由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国际经济秩序逐渐由西方主导转向全球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

这些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并通过组织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来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

四、新兴超级大国的崛起二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在国际秩序形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打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将全球供应链变为其自身的利益体系。

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在不同领域迅速崛起,如印度在软件服务领域的发展。

五、国际秩序的挑战与调整新兴超级大国的崛起对国际秩序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国际规则和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这些新的力量。

此外,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际合作和协商变得尤为重要,以维护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调整。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日本裕仁天皇通1过94广3年5月, 播宣布无条件非投洲降战场结 束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影响)
含义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
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
1.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建立 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
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
心的格局…美…美国国独则凭大借:在美战国争成中急为剧世膨界胀第起一来经的经济济、、政军治事和实军力,事爬强上国了。资本主义世
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立料了三一:支苏苏世联界联是上抗经最衡历强了大:战的苏火陆联的军军考,事验而和而且政成由长于治起它十来违分的反强另法大一西,个斯大战战国争争。所中在作赢战出得争的很中卓,越高苏贡威联献望不,。仅大建大 地提高了国它际在格国际局社:会二中的战威的信结与束地成位为。国际格局—从—欧张建洲华中主编心《走世向界现美代苏史1900-2000》
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二战影响)
(3)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奥布(斯 满维了4)辛指集 甲沉中抓重营痕毒的打气墙击室壁了,侵难侵华“略日万军者人南坑和京”大一屠切杀非遇 正1布 是94痕 八5义年瓦 十4尔 多月力德 名2集德5日量中国,营伞德,,兵国这一魏有一天玛大内附力堆杀近尸掉的的骨囚 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 了材人料类1:正中义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犯的南残斯骸。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

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教案: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教案: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对于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世界局势的转变和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来分析二战结束与新的开始。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二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谈判和磋商的阶段,最终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达成了一个国际秩序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联合国被认为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核心机构,它在负责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同时,还承担着提供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合作的责任。

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还出现了其他的组织和机构,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北约、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它们在保护全球经济、促进共同繁荣、保护全球环境和加强军事安全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战后的国际秩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世界局势的转变二战结束后,全球的权力平衡迅速发生了改变。

以往的大国,如英国、法国和荷兰都走向了衰落,而美国和苏联成为了新的超级大国。

这种权力平衡的变化,导致了世界局势的转变,出现了冷战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成为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

双方通过军事同盟、政治宣传、经济制裁等各种方式相互影响和约束,并试图向第三方国家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和意志。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和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发生,这标志着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美苏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是格外显著的。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和竞争。

两国间的关系被称作“将军之间的和平”,博弈、冲突与合作并存,维持了世界格局长达四十多年,世界局势的变幻也与双方相互影响和约束有关。

美苏之外的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也通过常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__发__展__不__平__衡__是根本原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

美主宰的②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_日益不满
原 因
③_1_9_2_9_—__1_9_3_3_年__经__济___ _大__危__机___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 西斯专政,形成④_欧__、__亚__两__个__战__争__策__源__地__
【答案】 变化前影响:助长了侵略者气焰,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 全面爆发。
变化后影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战后美国的影响力。
情境探究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 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 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②_法__西___斯__主__

_义__和__军__国__主__义___。
内容

(2)托管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
权利;成立③___联__合__国___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④__和__平__与__安__全____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秩序的形成
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39张PPT)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39张PPT)

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 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 罪犯;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与机关;从德国 人民的政府、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 与军国主义的影响。 彻底铲除法西斯势力的社会基础
——摘自1945年2月11日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纽伦堡原则》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 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 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 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 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 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
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战争的局部阶段(1931-1939)
局部 阶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二战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中国抗战的国 际条件以这一阶段最为不利。但中国仍以极大的勇气和 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从而为日 后同盟国反法西斯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 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 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 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思考:如何看待联合国的决策机制?
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
体现了国际合作,建立了 维护和平的有效机制
1944 年 英 、 苏 通 过 百 分 比 协 定,基本决定了巴尔干各国的命 运。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 首脑对波兰重建问题的讨论并没有 波兰代表参加;美苏对蒙古独立和 中国东北等问题的处置,也是背着 中国进行的,其结果是确保了苏联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3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总课时:1本节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九国公约》等材料,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提高综合、概括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内部隐含的矛盾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
学习过程:【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战结束,帝国主义要重新瓜分世界, 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地区矛盾尖锐,争夺尤为激烈。

时间:
地点:
操纵者: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重要条约及内容, 注意《凡尔赛和约》内容从领土、海外殖民地、军事、赔款几方面分析。

结果:
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它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交流展示:(合多媒体课件,发现并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回答问题;注意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国列强拒绝。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分别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
(2)以上两个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了吗?为什么?
(3)材料二条约中的“各国”是指哪些国家?材料二的实质是什么?
(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和约竟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福煦(法国元帅)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回答问题:(注意结合材料,链接基础知识,审清问题,规范答题)
(1)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材料二:1897年,德国外交大臣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
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移到了会议桌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
议相继召开,从而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请回答:(注意依托材料,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历史解析能力)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反映了德国的什么外交政策?由此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中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请指出它的实质。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出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发展轨迹。

达标检测:
1、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句话评价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三国协约
C.雅尔塔体系D.三国同盟
2、德国军人:“我放下武器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辱没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这这充分反映了和约()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增长了民族复仇情绪
C、确立了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与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联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4、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了(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5、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是因为在会议上签订了()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
C.《凡尔赛条约》D.《九国公约》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哪一地区的“新秩序”?()
A.欧洲B.西亚C.太平洋地区D.非洲
7.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的是()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背景
B、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9、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项社会调查。

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科学选择
感悟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