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

合集下载

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政治合作关系,以实现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胜利为目标。

第一次国共内战则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政治矛盾逐渐加深,最终于1946年爆发的武装冲突。

本文将就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合作内容以及内战原因进行探讨。

一、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希望能够团结全国抗战力量,战胜共同敌人。

1937年,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抗战即全面总战争总动员命令致全体国人檄》的四万言长文,呼吁全国共同抗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为了保卫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共同战斗,达成了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党政权的目标。

二、国共合作的内容国共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放下武装,保持力量”的主张,国民党则成立了联合政府,共同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两党合作的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党政权,共同指挥抗日战争,组建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在敌后进行抗日斗争。

国共两党还成立了联合作战籍,共享军队资源,共同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三、第一次国共内战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内战起因是由于政治矛盾逐渐加深。

国共两党在长时间的合作中,政治信任逐渐破裂,相互间存在着各种矛盾。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党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政治体制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国共两党都有各自的历史使命和政治目标。

此外,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国民党内部也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这也加深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四、第一次国共内战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内战造成了中国内战局势的恶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各个战区进行激烈的军事对抗,军队和民众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

内战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崩溃,资源的浪费,大量的人员伤亡,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国共两党内部的冲突和敌对行动导致了长时间的流血战斗,丧失了宝贵的国家发展时间。

国共合作几次

国共合作几次

国共合作几次引言:国共合作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特定时期内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势力,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现象。

国共合作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阶段,每一次合作都具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目标。

本文将分析国共合作的几次重要阶段,包括北伐战争时期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合作,并探讨国共合作的影响。

一、北伐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指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装斗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如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以及南京国共合作政府的成立等。

这次合作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和民主革命。

国共合作共同参与的北伐战争成功地推翻了北洋政权,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胜利。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以抗日救亡、民族独立为共同目标,成立了抗日联军等抗日合作机构,实现了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团结统一了全国抗日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力,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且对社会改革和民主进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战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再次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推进解放事业。

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群众工作和军事斗争,逐步解放了中国大部分领土,并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国共合作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阶段,每一次合作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从北伐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两党共同追求了国家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国共合作 中国近代史

国共合作 中国近代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
国民党 必要性
孙中山长期以来革命活动的失败
国民党内部的堕落 需要革命新鲜的血液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共产党: 二七罢工的教训(孤军奋战)
国民党
可能性
国民党的革命性 一定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力 共产党 一定的实力 有合作的诚意 外部因素: 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2、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
左:徐 向前 左下: 聂荣臻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
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 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国民军第 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教官、参谋、 副团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 ,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 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 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校 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 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 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对外反帝;对 内反民族压迫 民主自由权利, “一般平民所共 有”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驱除鞑虏 民族主义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3、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原因、作用、 存在的问题
原因 (1)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 (2)国民党自身的涣散 (3)国民党有合作的可能
存在问题
(1)容易使中共放弃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出现了陈独秀“右”倾错误。 (2)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 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三、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二)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确立 (三)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四)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五)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 (六)国共合作的意义:促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
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 1924年1月,广州
(1)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2、主要内容:(2)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意义: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也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黄埔军校所在地
四、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
3、初步结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 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 广州迁至武汉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4、北伐战争的失败
1、经过及标志:
(1)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927.4.18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 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3)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失败的标志
(4)宁汉合流
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来自宁汉合流4、北伐战争的失败
经过及标志:
“失败”的含义: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的失败,为年轻的共 产党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近代史--国共合作

近代史--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 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 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 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 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 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 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 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 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 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反革命,等等,使 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 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 问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 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成果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 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取 得全面胜利。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后,为避免 内战、争取和平, 中囯共产党同国 民党政府在重庆 进行了为期43天 的和平谈判 。
第二次国共合作进程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 言》)。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 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 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 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瓦 窑 堡 会 议 旧 址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1)条件:①必要性——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③重要外因——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2)方针: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合作方式——组织形式(中国国民党)——领导权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实现——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初。

地点:广州(2)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3)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分析:第一,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第二,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四,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

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意义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共有两次合作,而两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于中国的革命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始于1924年1月直至1927年7月,总共历时了三年半的时间。

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标志是于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这次会议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值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也称“国民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始着手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期间,全国工人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罢工运动达到180多次,其中最为轰动的是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但是,随着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而失败,使得工人运动跌入低潮。

然而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中国共产党此时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需要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而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幸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党”,因此,在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各种条件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

大会中决定相信孙中山和其领导的国民党,并且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

本次会议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

国共合作的历史

国共合作的历史

国共合作的历史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年8月,中共三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2、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3、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国民党一大旧址二、国共第二次合作1、形势促使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

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

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期间的政治合作。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国共两党的首次正式会谈,即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的代表盛世才进行了会谈,此后两党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史称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首次秘密会谈。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主要应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动荡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协作,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北京政府的军阀统治。

在军事上,国共两党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共同对抗北洋政府的军阀统治。

在政治上,两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包括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由于国共两党的矛盾和对共产党的清党运动,导致了合作的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的。

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时的政治合作,主要目标是联合全国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成立了国民政府,共同参与了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和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

国共两党联合对外,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联合对内,共同进行各项抗战动员和民主建设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行动。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受到其他国家的压力和国内形势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国共两党的合作达到了一定的高潮,但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最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分歧而破裂,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国共合作的意义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共合作虽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革命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共合作中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求同存异
在合作中,双方应寻求共 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同时 保持各自立场和原则,以 实现和平共处。
遵守国际准则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应遵 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尊 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合作共赢
通过和平合作,各国可以 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地区 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国共合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 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 的友好关系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地 区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影响美苏关系
国共合作对美苏关系产生了深远 影响,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国共合作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国共合作推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有力支持。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成为地区和平稳定 的基石,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促进世界和平运动
国共合作的成功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 和平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 展。
加强政治协商和团结
面对共同敌人,各党派之间应加强政 治协商和团结,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要点二
保障人民利益
各党派的合作应始终以保障人民利益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损害人民利 益。
要点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
在合作过程中,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 则,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和分裂。
03
国共合作与中华民族复兴
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促进作用
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借鉴意义

国共的三次合作

国共的三次合作

国共的三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合作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国家。

直接任务:北伐革命
共同敌人:旧军阀、封建残余、帝国主义代表。

合作模式: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军。

破裂原因:共产国际的草率决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怀疑、排斥和打压
共产党占据国民党领导层的威胁
蒋介石的反俄促成最终的反共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胜利,中国在分崩离析中实现统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民族主义
合作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接任务:抗日战争
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
合作模式:改编共产党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破裂原因:抗战胜利后的国家领导权之争
合作成果:抗战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

回顾两次国共合作,有很多共同之处。

1、国民党内忧外患:第一次合作,是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之后,中山先生对革命军组成的彻底失望和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第二次合作,是在西安事变时候,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联共抗日。

2、共产党需要援手:第一次合作,共产党没有军队,仅凭农工革命解决不了中国的革命问题,共产党还处于地下组织。

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非常弱小,外有日寇,内有围剿,无法完成抗日救亡的历史使
命。

3、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目的、合作任务高度一致,而且都有
共同的敌人。

4、合作破裂的原因也基本一致,都是缺少足够的信任,坚持各
自的政治理念导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兵戎相见。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成果、失败的标志与原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①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②共产国际的帮助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①列强支持专制卖国混战的北洋军阀政府,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心声◇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二、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1、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广州2、政治纲领:包含“联俄、联共、扶植农工”的新三民主义3、政党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4、地位: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5、标志: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以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三、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战果:①消灭了吴、孙主力,也使帝国主义者受到沉重打击。

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③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成为全国革命重心。

4、影响:①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②取得反帝斗争成果:收回两个英租借界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四、大革命失败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1927、4、12上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1927、7、15武汉2、失败原因:(1)客观:①帝、封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①中共缺乏经验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③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场运动的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上来看: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②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7年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展开的一系列合作行动,旨在推翻北洋政府,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共合作的过程以及其最终的结果。

一、背景和合作初期1.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混乱和分裂的时期。

北洋政府的建立未能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政治,各地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孙中山与共产党的接触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曾表达过推翻北洋政府、建立统一的中国的目标。

共产党则积极寻求革命合作的机会,并与国民党接触。

3. 国共合作的开始1924年,孙中山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翻北洋政府。

共产党积极响应,组织军队参与北伐。

二、国共合作的发展和挫折1.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期间。

共产党积极参与北伐,与国民党合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战略胜利。

2. 两党矛盾的产生随着北伐的深入,国共两党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和军事指挥上的分歧,以及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3. 第二次国共合作1926年,国共两党在对内对外的形势压力下重启了合作。

这一次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在指挥结构上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共同行动的战略安排。

4. 国共矛盾的激化尽管国共两党通过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矛盾与冲突逐渐激化。

其中,1927年的北伐战争失败是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共合作的结果1. 政治效果国共合作推动了北洋政府的瓦解,加速了国家主权的恢复。

同时也让共产党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军事效果国共合作在军事上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共产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支持国民党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对北洋政府斩首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国共合作的短暂破裂1927年,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失败后短暂破裂。

国民党发动了一场针对共产党的大规模清洗,逼迫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

国共合作的认识

国共合作的认识

国共合作的认识
国共合作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对外形成正式合作关系,致力于健康社会发展。

共合作与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受欢迎的"一国两制"的施行到民族团结运动的开展,从改革开放的最初探索到国家建设的共谋与实践,从经济文明的不断发展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国共合作在当代中国的各个方面不绝调妥常用。

同时,中国政府将继续探索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

如今,中国政府和共产党使用"和平发展"的概念,将强调改善民生、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全力以赴鼓励和发展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点

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点

国共合作相关知识点
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

在历史上,国共合作有过两次。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当时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合作,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1937年至1946年,是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为了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而建立的。

这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两党共同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在两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都表现出了开放和合作的态度,致力于推动中国的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

然而,由于两党在政治理念、领导地位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合作最终破裂。

国共合作的破裂对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国民党逐渐演变为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实行独裁统治。

而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近代史国共两次合作

04
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启 示
合作共赢的历史意义
推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
国共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使中国革命取得了 伟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民主。
实现民族团结抗日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高潮,两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思想解放
国共合作期间,两党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了中国思想的 解放和进步。
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01
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
02
国共两党应该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和问题。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03
国共两党应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繁
荣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抵御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党携手作战,共 同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族团结
此次合作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对于中国现代史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经验
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只有团结一致、共同 对外,才能取得胜利;而在内部矛盾和分歧方面,需要以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解决。这些经 验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THANKS
02
军事合作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共同抵御日
本侵略。
03
政治合作
除了军事合作外,两党在政治上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国民党政府承

国共合作的条件

国共合作的条件

会议
中共一 大 中共二 大 中共三 大
召开时 间
召开地 点
中心任 务
通过党纲
缺陷
制定民主 革命纲领
制定革命 统一战线 政策
国共合作的实现
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任务、内容、意义)
关于“新三民主义”
新内容 反帝 新精神 三大政策 新意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思考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答案:D
选择题2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 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 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 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
封建斗争 答案:D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
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
答案:C
选择题5
3.“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 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中 共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 )
选择题3
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答案:D
选择题4
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 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 民主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
国共合作,即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指1923
年至1927年间,两党为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推翻北洋政府而进行
的一系列合作。

国共合作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主要体现
在两党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共同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共同参与组建国民政府,推进国家的统一和
现代化。

在军事上,两党合作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军队,如国民革命军,
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反对内战,共同参与北伐战争,推翻北洋政府。

在文化上,两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合作,共同推动新文化
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然而,国共合作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两党内部的矛
盾和外部势力的干涉等,最终在1927年发生了国共分裂,国共合作
走向了破裂。

但是,国共合作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4)解放军战略反攻:1947年 (4)解放军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 解放军战略反攻 刘伯承、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 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 陕鄂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 陕鄂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 攻豫皖苏地区。 攻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向中原地区展开战略反 其他解放区也转入反攻。 攻,其他解放区也转入反攻。 (5)三大战役 1948年 月至1949 三大战役: 1949年 (5)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 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150多万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渡江战役 1949年 渡江战役: 21日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23日 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 着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进军, 着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进军,追歼 国民党残余部队。 国民党残余部队。
⑥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 八路军,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 四军。 1937年 四军。⑦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 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 线正式建立。 2.国共配合作战 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国共合作的经典语

国共合作的经典语

国共合作的经典语
【最新版】
目录
1.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2.国共合作的经典语录
3.国共合作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一、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国共合作,即国共两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

在我国历史上,国共合作发生过两次,分别在 1924 年至 1927 年和 1937 年至 1945 年。

这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

二、国共合作的经典语录
在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经典语录流传至今,代表着两党携手共进、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录: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基本方针,强调了国共合作需要与苏联合作,支持共产党的发展,关注农工利益。

2.“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主要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也是国共合作的主要目标。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三、国共合作的影响和意义
国共合作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次合作都推动了我
国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总之,国共合作是中华民族在危机时刻,两党携手共同抵抗外敌的光辉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国共合作那些事
国民党、共产党作为历史上叱咤中国政坛的两大不同党派,他俩的合作与交流影响着中国的局势。

回顾1924年国共的第一次合作。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此次合作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次建设性合作尝试。

当时,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同时,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这样的社会环境以及深刻认识成功的促进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这新的三民主义更好的诠释了此次合作的目的,带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念想。

这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大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的产生意味着国共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这次革命针对的目标是那些大军阀以及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革命的本质就是打到霸权主义,更新国内的形势,稳定局势,确保中国主权的独立。

此次合作还创办了黄埔军校,这个为国民革命带来源源不绝的战斗力的组织,它为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为革命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次革命失败了,它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共产党的人员问题,而是出在了国民党的内部,其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烈,激发了一直潜在水下的以蒋介石,戴季陶为首的新右派,这更加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这次新右派的出现对正有起色的革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

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

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至此,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然破裂。

但这次合作并非无意义的,它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它所引领的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帝国主义列强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警告作用;并且在这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对于党以后的发展有更好的铺垫;合作失败后,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此次合作的失败给了共产党一个深刻的教训,跌了跟头就要学会爬起来。

十年后,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抗日情绪高涨,团结抗日成了此时国内一切团体的首要任务。

蒋介石委身美帝国主义的脚下,对此次合作并不抱有达成的愿望,但爱国将士张学良等的西安事变使得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他们的逼蒋抗日成了促成此次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次合作的目
的十分明确,联合抗日,这也正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

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虽然迫于形势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但很大程度上却是因为它战后立即发动内战尚属力有未逮,其军队主力仍僻处西南。

同时,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建国,压力巨大,民心难违。

此外,也不排除它在一定程度上抱有在“军令、政令统一”借口下,企图诱迫中共交出人民武装的幻想。

正如1945年10月20日蒋介石发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密电中所称:“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

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国民党为批准政协协议而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上,国民党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受到了激烈攻击。

蒋介石公然声称,要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

以武力解决"中共问题"的言论更是一时甚嚣尘上。

由是,这次会议便成为国民党决心推翻政协协议、抛弃和平建国而转向内战分裂的一个转折点。

从此,国民党在内战升级、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半遮半掩的小打很快转向公开的放手大打,继之完全走上以武力实现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政建国目标的分裂内战之路。

于是,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否定和推翻便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直接政治原因。

这次合作的意义深远,在内部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外部上,民族的一致抗外性展露无疑,对任何意图侵占中国的不良分子都起到了红牌警告作用。

历史已然成为过眼烟云,再看今朝,国民党盘踞在宝岛台湾,要闹台独,这不是又在破坏国家统一吗?还向美国求援,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殊不知这正陷入了美帝国主义的圈套,他岂会白白帮你,到时候台湾就会想日本一样,沦为美国的走狗,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如何实现统一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若能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无疑是这次危机的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再让我们看看:第一次国共合作,打败了北洋军阀,为中国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两次国共合作都证明,两党合作则双赢,国民党也会兴旺,两党分裂对双方都不好,对人民不利,最后也会给国民党带来失败。

但目前国民党人中,不少人仍对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存在着严重误解,好像这两次都是国民党吃了大亏,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第一国共合作,在取得北伐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背叛革命,使共产党付出了惨重代价;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又撕毁两党达成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双十协议”,发动了内战,从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最终招致自己的失败。

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隔海对峙,等到马英九上台以后,国共关系趋于缓和,两岸关系明显改善。

这也正是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的良好环境。

金融海啸或避免两岸战争导致民族的危机,将会加强两岸的合作和共赢的可能性。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国共关系历史,以往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政党,“国共合作、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也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最大利益,而决不可逆此而谋求一党一己之私。

其次,要搞好岛内爱国民主力量的大团结。

第三,要正确处理
好民进党和绿营关系。

应该指出,在民进党内部,除了极少数“主独”分子外,绝大部分都是被误导的,是可以通过沟通加以化解的。

但无论如何,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万万不能变的。

让我们看一种有趣网络说法:
国共两党真是一对冤家兄弟,先后共同生于清末乱世,由同一个前苏联保姆喂养,在相互打打闹闹中成长,互不相让的对峙中走过中年,又在国民党返老还童时,结为老少恋。

历史就是这样螺旋式地作弄人。

那些抛头颅,撒热血,而义无返顾的爷爷辈们会有何感想?拼死拼活,结果是个老少恋。

看他们:一个青春焕发,充满自信;一个老态龙钟,步履艰难。

一个斗志昂扬,敢拼敢创;一个谨小慎微,处处要防。

一个精力充沛,直来直去;一个自顾不暇,拐弯抹角。

一个灵活机动,说干就干;一个捉襟见肘,有心无力。

当今的国共第三次合作,在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中,以老少恋相互搀扶的面目,登场了。

不管我们是否还有怨恨,毕竟他们和好了。

但愿这一次的和好,少一点利益的争吵,多一点历史悲剧的探讨;但愿这一次和好,不会以小力大篾视老,不会倚老卖老玩弄小。

这种网民对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调侃式说法,让人莞尔,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华人民对第三次合作的热烈看好。

这国共第三次合作若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必将是广大华人同胞的福音。

中华民族,无论在外族的眼里,还是在自身利益的考虑上,都需要一个最终的长期完整与统一。

国共第三次“握手”的意义,也在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