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对比

合集下载

定价策略类型

定价策略类型

定价策略类型定价策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定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本文将从定价策略类型、实施因素和优化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价策略类型1.成本导向型定价成本导向型定价是以企业成本为基础,根据产品或服务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售价。

这种定价方式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成本可控、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产品或服务。

2.竞争导向型定价竞争导向型定价是以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基础,根据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劣势来确定售价。

这种定价方式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的行业。

3.需求导向型定价需求导向型定价是以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需求程度为基础,根据消费者对不同价格敏感度的差异来确定售价。

这种定价方式适用于市场需求波动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的行业。

4.品牌导向型定价品牌导向型定价是以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为基础,根据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程度来确定售价。

这种定价方式适用于企业品牌知名度高、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的行业。

二、实施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制定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波动情况、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以及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和销售成本,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售价具有竞争力。

3.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从而支持企业实施更高水平的价格。

4.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影响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产品或服务特点和市场份额,从而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三、优化方法1.差异化定价差异化定价是根据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需求程度和价格敏感度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售价策略。

这种定价方式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2.弹性定价弹性定价是根据市场需求波动情况,灵活调整产品或服务售价的一种策略。

以成本、需求、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方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以成本、需求、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方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价的依据不同。

成本定价是根据产品成本决定价格,需求定价是根据国外市场需求强度来制定价格,竞争定价是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自己产品定价依据。

三者的联系主要在于三者均为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而可能采取的定价方法,只有将三者合理运用才能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

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由于利润的多少是有一定比例的,因此这种方法就成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定价时不再以成本为基础,而是以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为依据,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

竞争导向定价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价格为定价基本依据,以随竞争状况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为特征,与竞争商品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不过多考虑成本及市场需求因素的定价方法。

定价策略时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

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

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

定价策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A:内部因素
1、企业的营销目标
2、企业的营销组合
3、产品成本
4、定价目标
B:外部因素
1、市场结构
2、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3、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4、国家政策法规
5、其他外部环境因素。

三种定价法的比较

三种定价法的比较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主要优点:卖方对自己的成本比对市场需求更了解,成本资料是公司经营管理所需资料中最完备,最容易获得的资料。

但缺点是在大多数行业里,很难在产品定价之前确定产品单位成本,这是因为单位成本是随产品的销量而变化的。

因此,单位成本是一个变动指标。

这一缺陷导致三个结果:一,以成本为导向所制定的价格不一定能为市场所接受,二,以成本为导向所制定的价格很可能使公司丧失价格上的竞争力,三,成本导向不一定有助于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需求导向定价法的主要优点:价值导向定价法以市场需求状况为公司定价的基本依据,制定价格通常最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考虑到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差异定价有助于公司获得所能够获得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缺点是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不一定是能为公司所接受的价格,新竞争者的介入可能使原来能为市场所接受的价格失去竞争力。

相比之下,需求导向定价也是三类定价方法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定价方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从价格方面保持或强化公司在一定竞争秩序中的竞争能力。

缺点是某些品牌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市场上没有明确的竞争性品牌,则就无法根据目前市场上的竞争状况
来制定地价格。

此外,公司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时,搜集竞争者的资料可能有很大难度,根据竞争状况所制定的价格也可能是公司难以承受的。

公司经营过程是在一定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通过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公司经营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公司在定价时应综合考虑这三种方法。

综合协调的基本思路是:以保本价格或边际成本为下限,以需求价格为上限,以市场竞争状况为参照系,合理制定产品价格。

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在市场营销中,定价策略是企业制定产品或服务价格的重要决策之一。

恰当的定价策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营收和利润,还能够塑造品牌形象、与竞争对手竞争并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市场营销中常见的定价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定价策略。

一、成本导向定价策略1.全成本定价:这是最简单的定价策略之一,企业根据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成本加上所需的利润率来确定价格。

这种策略适用于市场对价格敏感且竞争激烈的产品或服务。

2.成本加成定价:在这种策略下,企业会根据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加上额外的费用(如销售费用、宣传费用等)来确定最终价格。

这种策略可确保企业覆盖所有成本,并提供一定的利润。

二、需求导向定价策略1.市场定价: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来决定最终价格。

当市场需求高涨时,企业可以设置较高的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反,当市场需求不足时,企业可能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动态定价:在这种策略下,企业会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而灵活调整价格。

通过实时监控市场变化,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和竞争情况做出适当的定价调整。

三、竞争导向定价策略1.低价策略: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以争夺市场份额。

低价策略适用于价格敏感性较高的市场或竞争激烈的行业。

2.高价策略:企业通过定价较高来传递产品或服务的高品质形象,以吸引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付费的消费者。

高价策略适用于高端市场或独特产品的销售。

四、市场定位导向定价策略1.折扣策略:企业通过给予折扣或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2.差异化定价:企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通过设定不同的价格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这种策略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设定不同的价格。

无论采用哪种定价策略,企业都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竞争环境和目标利润来综合考虑。

此外,企业还需要不断监测市场变化,灵活地调整定价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五种产品定价策略

五种产品定价策略

五种产品定价策略在市场经济中,定价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和利润。

不同的产品和市场需要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销售和提高利润。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产品定价策略,并分析其适用情况和优缺点。

一、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是以企业成本为基础,通过加上一定的利润率来确定产品价格。

这种定价策略适用于成本结构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来确定自己的定价水平。

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保证利润;缺点是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可能导致价格过高或过低。

二、市场导向定价策略市场导向定价策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程度来确定产品价格。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等手段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心理价位,从而制定合适的价格。

这种定价策略适用于市场需求强烈、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有高要求的行业。

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缺点是可能忽视了成本和利润,导致企业无法盈利。

三、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竞争导向定价策略是以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参考,根据市场竞争环境来确定产品价格。

企业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产品特点和市场份额进行分析,根据自身定位和优势来制定差异化定价或者价格战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

优点是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缺点是容易陷入价格战,对企业利润造成压力。

四、价值导向定价策略价值导向定价策略是以产品的价值为基础,根据产品对消费者价值的创造程度来确定价格。

企业需要分析产品的独特卖点、品质和服务,并结合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这种定价策略适用于有明显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或品牌。

优点是能够更好地体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溢价能力;缺点是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成本较高。

五、精细定价策略精细定价策略是根据市场细分和客户需求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或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确定基本价格的一般方法

确定基本价格的一般方法
1.直接价格评比法 要求产业用户为三家企业的产品确定能代 表其价值的价格。例如,他们可能将A、 B、C三家企业的产品分别定价为2.55元、 2元和1.52元。
2.直接认知价值评价法
要求产业用户根据他们对三家企业开关价值的认知, 将100分在三者之间进行分配,假设分配结果为42、 33、25。 ①计算开关的平均认知价值=100/3≈33 ②计算各企业的开关价格 A企业的开关价格=2×(42/33)≈2.55 B企业的开关价格=2×(33/33)=2 C企业的开关价格=2×(25/33) ≈1.52
AVC:Average Variable Cost Q:Quantity
目标定价法例题
例2:某生产商通过统计分析得: 需求函数 Q=1000-4P 成本函数 C=6000+50Q 公司如果以最大销售额为定价目标,则公司制定什么价格时可取 得最大销售额?最大销售额是多少?
解: 销售额R=PQ=P(1000-4P)=1000P-4P2 根据二次函数求极值的原理,欲使R最大,令1000P-4P2的一阶 导数为0,即: 1000-8P=0 则解得:P=125 最大销售额Rmax=1000×125-4×1252=62500
在零售业中,加成(毛利)等于售价减去进货成本,加 成率(毛利率)的衡量有两种方法:
用零售价格来衡量,则:R=M/P = (P-C)/P
P = C + P ·R
P =C/(1- R)
式中R——毛利率;M——毛利; P——售价;C——进货成本。
用进货成本来衡量,则:R=M/C = (P-C)/C
P = C·(1+ R)
例题1
某企业的A产品依次经过一个生产地批发商, 一个中转地批发商,消费地批发商和零售 商卖给异地的消费者,已知A产品在该地零 售价为32元一件,各批发商在进价上加成 20%,零售商在进价上加成60%出售。计 算解生:下产家售企价业=上的家售出价厂×(价l+。加成比例)

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对比

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对比

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对比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复杂也是最难于决定的一个因素。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定价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产品营销市场上,企业的定价不单单是给产品一个价格标签,不同产品定价策略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实际定价之前,都必须依据企业整个市场营销目标,拟定定价策略。

通常,企业会选择获取最大利润、获取投资报酬、稳定价格、维持或增进市场占有率、应付与防止竞争等定价目标作为考虑。

为力求获取最大的利益,本文主要分析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比。

在对比两种定价方法之前,我们先分别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定价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是产品价值的基础部分,它决定着产品价格最低界限。

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企业便无利可图。

但是价格过高又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吸引力。

产品的成本可以分两种: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的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因此企业在制定定价战略时,必须考虑不同成本的变动趋势。

成本导向定价法就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终究是围绕价格做文章,来吸引消费者消费。

成本导向定价法具体有如下几种具体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

按单位总成本定价。

即以平均总成本加预期利润。

企业定价考虑成本因素时,往往要采取盈亏平衡点进行分析。

所谓盈亏平衡即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刚好可以平衡企业总成本的支出,使企业处于不亏不赚的销售量,这个销量水平叫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销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即可盈利,如果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就要亏损。

由于价格、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紧密牵连,因此,企业定价往往拿不同的定价水平,计算出不同的均衡点和相应价格的市场需要量对比,从中选择最有利的定价。

4种产品定价策略的优缺点

4种产品定价策略的优缺点

4种产品定价策略的优缺点产品定价策略是企业在市场中制定的一项重要策略,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成本、市场定位、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4种产品定价策略的优缺点,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定价策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是指以企业的成本为基础,根据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率来制定产品价格。

这种定价方式常见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信用条件紧张等情况下的企业。

优点:1. 稳定可靠,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2. 价格合理,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的需求;3. 利润独立于市场价格波动,保证了企业利润的可控性。

缺点:1. 忽略市场需求,可能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销售不佳;2. 不能及时调整价格,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3. 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价值,可能被消费者视为低质量的产品。

二、需求导向定价策略需求导向定价策略是指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得到的信息来制定产品定价。

这种定价方式常见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优点:1. 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2. 改善产品的竞争力,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3. 利润空间大,价格更加灵活。

缺点:1. 调研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 有时候市场调研结果未必真实可靠,可能会导致定价失误;3. 如果其他竞争品牌价格相对较低,则可能降低企业利润。

三、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竞争导向定价策略是指以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情况为基础,根据竞争者的价格、优惠等情况来制定自身产品的价格。

优点:1. 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更新商品价格以使其与竞争对手相匹配;2. 针对市场行情随时调整价格,保持与同业竞争优势;3. 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

缺点:1. 过度追求竞争导向定价策略会稍微降低企业利润;2.如果其他竞争品牌价格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更积极的营销手段,这也会增加企业开支费用;3. 一些竞争者可能使用低价策略,导致企业较低的利润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对比
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复杂也是最难于决定的一个因素。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定价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产品营销市场上,企业的定价不单单是给产品一个价格标签,不同产品定价策略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实际定价之前,都必须依据企业整个市场营销目标,拟定定价策略。

通常,企业会选择获取最大利润、获取投资报酬、稳定价格、维持或增进市场占有率、应付与防止竞争等定价目标作为考虑。

为力求获取最大的利益,本文主要分析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比。

在对比两种定价方法之前,我们先分别了解这两种不同的定价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是产品价值的基础部分,它决定着产品价格最低界限。

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企业便无利可图。

但是价格过高又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吸引力。

产品的成本可以分两种: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的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因此企业在制定定价战略时,必须考虑不同成本的变动趋势。

成本导向定价法就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终究是围绕价格做文章,来吸引消费者消费。

成本导向定价法具体有如下几种具体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

按单位总成本定价。

即以平均总成本加预期利润。

企业定价考虑成本因素时,往往要采取盈亏平衡点进行分析。

所谓盈亏平衡即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刚好可以平衡企业总成本的支出,使企业处于不亏不赚的销售量,这个销量水平叫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销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即可盈利,如果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就要亏损。

由于价格、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紧密牵连,因此,企业定价往往拿不同的定价水平,计算出不同的均衡点和相应价格的市场需要量对比,从中选择最有利的定价。

其具体表现为:单位产品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

按边际成本定价。

即仅计算变动成本定价。

当市场价格低于企业产品的总成本,企业又拿不出别的对策时,只好按边际成本定价。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市面价格,企业即可获得一定的边际贡献来弥补企业的固定成本。

因为不管你做不做生意,固定成本一样支付,如果不做损失更大。

边际成本是定价的极限,如若产品的市面价格已经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的话,生意就不能做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做多亏多,不如不做。

边际成本定价的基本要求是:不求赢利,只求少亏。

其具体表现为: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目标收益定价法。

这种方法又称目标利润定价法,或投资收益率定价法。

它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按照目标收益率的高低计算的方法。

目标收益率评定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企业既定目标利润的实现。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于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或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

目标收益率评定法的缺点是只从卖方的利益出发,没有考虑竞争因素和市场需求的情况。

其具体表现为: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预期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
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盈亏平衡定价法也叫保本定价法或收支平衡定价法是指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

即根据盈亏平衡点原理进行定价。

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刚好与同期发生的费用额相等,收支相抵、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或在一定销售量前提下,使收支相抵的价格。

其具体表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率。

以上是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定义与具体特点,下面再来分析需求导向定价法的定义与特点。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依据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差别来制定价格的方法。

就是说,相同的商品因消费者需求和认识的差别,也可以是不同的价格。

在产品供过于求时,企业运用需求导向法定价,效果会更好。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差异定价法,逆向定价法,习惯定价法。

理解价值定价法也称觉察价值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

把买方的价值判断与卖方的成本费用相比较,定价时更应侧重考虑前者。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总会在同类商品之间进行比较,选购那些既能满足其消费需要,又符合其支付标准的商品。

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格限度。

这个限度就是消费者宁愿付货款而不愿失去这次购买机会的价格。

如果价格刚好定在这一限度内,消费者就会顺利购买。

即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可接受程度来制定价格。

需求差异定价法,又称差别定价法,是指根据销售的对象、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产生的需求差异,对相同的产品采用不同价格的定价方法。

对于需求差异定价法,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并不是因为产品成本的不同而引起的,而主要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所决定的。

这种定价方法,对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制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或使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成本之间的差额。

其好处是可以使企业定价最大限度地符合市场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企业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即以不同时间、地点、产品及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强度差异为定价的基本依据,针对每种差异决定在基础价格上是加价还是减价。

逆向定价法,这种定价方法主要不是考虑产品成本,而重点考虑需求状况。

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逆向推算出中间商的批发价和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

其价格能反映市场需求情况,有利于加强与中间商的良好关系,保证中间商的正常利润,使产品迅速向市场渗透,并可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定价比较灵活。

即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习惯定价法指的是消费者在长期中形成了对某种商品价格的一种稳定性的价值评估。

许多商品尤其是家庭生活日常用品,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价格。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消费这种商品时,只愿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如买一块肥皂、一瓶洗涤灵等。

对这些商品的定价,一般应依照习惯确定,不要随便改变价格,以免引起顾客的反感。

善于遵循这一习惯确定产品价格者往往得益匪浅。

以上是成本导向定价与需求导向定价的定义与具体特点,一下将通过抽象特点与具体例子来对比两种定价法。

首先通过其二者的特点对比,可以发现,成本导向定价法基本上都有一套定价公式或定价策略,即有一套理论;而需求导向定价法即是十分模糊的定价方法,它没有具体的套路可言,仅凭对市场的“感觉”这种主观因素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从定价的复杂性来说,成本导向定价因为从成本出发,而且还有一套定价理论,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精力来定价,前期投入比较小;相反,需求导向定价则需要大量的市场调查与各种风险的考虑,利用大量人力,综合多种因素来定价,其复杂程度远远大于成本导向定价,前期投入比较大。

从风险性来说,成本导向定价因为从成本出发,可以获得的利润有限,需要冒得风险比较小。

因为只要产品在市场上有需求,那么相对相同或者是相似地产品,成本需求导向定价法就相差不大,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和对手的价格竞争不激烈,所以如果需求量估计正确,一般不会因为竞争因素或者错误估计消费者心理而产生风险。

相反,需求导向定价获取的利润很大,但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它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卖家对于消费者心理得把握,通过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对自己有利的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将价格定于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自然也就承担了很多的风险。

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不确定性很大,一旦前期的市场调查或者对于消费群体的把握不到位,消费者认为受到了剥削,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能面对不能回收成本的危险。

从定价的稳定性来说,成本导向定价更为稳定,因为是从成本出发,只要原材料与人力的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价格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

而需求导向定价则会随各种因素而大幅度变化。

比如地域,季节等客观因素,还有诸如商品受众不同的因素与商品自身定位的差异等因素来定价。

因为以上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所以定价也具有很大的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种因素的改变而大幅变化。

以下通过两个不同的具体例子来说明两种具体定价法的特点。

以苹果手机为例。

经调查,一部苹果手机的成本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苹果却卖出6500元人民币的高价。

但是全球的消费却还蜂拥而至地来为苹果手机买单。

这是因为苹果这个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有一大批企业粉丝,俗称“果粉”,而且其产品定位高端,面向高端消费者,注重于卖“品牌”,卖“信仰”,所以苹果手机风靡全球。

这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定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