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常用穴位
人体全身穴位图解全解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保健推拿》课程教案
保健推拿》课程教案保健推拿》翻转课程教学改革教案主讲:XXX2016年9月向一代“武医宗师”XXX教授致敬!XXX教授(1897-1981),河北人,我国著名中医骨伤和运动创伤专家、武术家,XXX推拿手法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骨伤圣手”。
自幼跟随XXX太极创始人XXX、清末著名镖师XXX等武术名家研究武术和中医骨伤、中药等知识。
1936年被选入中国武术代表队(6人)出征在德国柏林举行的11界奥运会,出征前受到XXX夫妇接见;在奥运赛场上表演的飞叉绝技技惊四坐。
回国后,受聘为XXX(即XXX)少校武术教官和XXX教练。
解放后曾任XXX主席,为XXX和XXX元帅治过伤,受到XXX接见过,并两次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国庆观礼。
1958年在XXX率先开办了骨科训练班,并创办XXX(XXX),1960年又在XXX创办我国第一个运动保健系并任系主任。
著有《正骨学》、《伤科诊疗》和《运动创伤学》等10余部著作,发明了大量伤科药方,并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和运动创伤方面的专门人才,弟子满天下、蜚声海内外,为我国骨伤医学和运动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XXX推拿手法”门派传袭:扈克文教授,四川人,我国著名骨伤专家,兼任“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常务理事,“XXX”副主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等。
1958年参加XXX教授在XXX开办的首期骨科训练班研究并任班长,深得XXX真传。
1984年创办了以运动损伤诊疗为特色的XXX并任院长。
1995年参与组织创办XXX体育保健康复系并任系副主任。
主持研制的骨伤外用药“舒活精”获全国发明奖,另外还发明大量其他骨伤外用药物。
专著有《运动与损伤》、《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俄文版)等,在《国际中华医学》等刊物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
XXX博士(XXX授长子),教授,我国著名运动医学专家,XXX副院长,XXX副院长。
兼任“中国手法与健康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等。
04耳穴下部讲解
3
耳甲部
耳甲艇
耳甲腔
耳甲是由部分耳轮、耳屏、对耳屏、对耳轮体部、对耳轮 下脚及外耳门所围成的较大的凹窝,几乎占据耳廓的大部分。 耳甲以耳轮脚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耳轮脚以上的 耳甲部称为“耳甲艇”;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称为“耳甲腔” 。
耳甲是与人体内脏器官 相对应的部位,腹部器官 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 胸部器官的穴位多集中在 耳甲腔,其中与消化道器 官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轮脚 周围呈环形排列。因此耳 甲部分布的耳穴最多,共 有“口”、“食道”、“贲门”、 “胃”、“十二指肠”、“小肠”、 “大肠”、 “阑尾”、 “艇角”、 “膀胱”、 “肾”、 “输尿管”、 “胰胆”、“肝”、“艇中”、 “脾”、“心”、“气管”、“肺”、 “三焦”、“内分泌”等21穴。
耳甲艇
腹腔
耳甲腔
胸腔
由于耳甲部的 解剖结构不规则, 其分区较为困难, 定位时需首先确 定耳廓的以下标 志点和标志线。
A D
在耳轮内缘 上,设耳轮脚 切迹至对耳轮 下脚间中、上
1/3交界处为 “A”点
在耳甲内,由耳轮脚 消失处向后作一水平线 与对耳轮耳甲缘相交, 设交点为“D”点
A
DB C
设耳轮脚消 失处至D点连线 的中、后1/3交 界处为“B”点
咽喉
(TG—— 3)
咽喉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
功 用
清利咽喉
主治急慢性 咽喉炎、扁桃 腺炎、声音嘶 哑、梅核气、 悬壅垂水肿等, 对支气管炎、 咳嗽也有一定 疗效。
内鼻
(TG—— 4)
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功 用
疏利鼻窍
主治各种鼻部疾 病,如鼻炎、过敏性 鼻炎、副鼻窦炎、上 颌窦炎、鼻中衄血、 感冒鼻塞等。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
中医人体穴位讲解一、头部正面及背面所有穴位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因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穴位做一下简单的介绍:1、头维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处;主治疾病:指压头维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2、发际穴:发际穴位于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 ,也就是用手按发角会感到疼痛之处;主治疾病:指压发际点可以除去睡意,即时见效,非常灵验;3、阳白穴: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2厘米处穴;主治疾病: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着的效果;4、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疾病: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按压有酸胀感;5、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6、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疾病: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7、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主治疾病: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8、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主治病症: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9、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约1厘米处,鼻唇沟内;主治疾病: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鼻子不闻香臭,按压此穴有通气感;10、耳门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主治疾病: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11、翳风穴: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病症:指压翳风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12、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主治病症: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13、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主治病症: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14、瞳子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1厘米处;主治病症: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15、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病症: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16、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主治病症: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17、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主治疾病: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18、客主人穴: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主治疾病为: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着;19、风池穴: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主治疾病:风解表,清窍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20、风府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疾病: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21、完骨穴:耳后高骨,即颞骨乳突;穴在其后下方凹陷中,故名;位置: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当乳突后缘直下,平乳突下缘处,与风府相平;功效:祛风,清热,宁神;主治:失眠,面瘫">面瘫,流行性腮腺炎,脑发育不全,脑瘫,癔病;22、角孙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面部,嘴角外侧,上直对瞳孔;首先正坐,腹由后向前将耳朵上翼折屈,并顺势向上滑到耳翼尖的区域,连于头顶正中线上;主治疾病: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二、胸腹部所有穴位膻中穴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中脘穴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详见上述图解;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天枢穴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气海穴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寸处;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关元穴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乳上穴位置:位于胸部,在锁骨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直上1口寸处1口寸即两口角间距离;作用: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治疾病:乳痈妬乳,肋间神经痛;胸膛穴位置: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胸骨体的两侧缘,与乳头相平处;作用:宣肺止咳,和胃降逆,温通胸阳;主治疾病:咳嗽、喘息、咳血、吐血、呕吐、食不下、咽干、噎膈、食管痉挛、胸痹、心悸、怔忡、背痛、乳痈、少乳、消渴;龙颔穴位置:位于胸部,胸骨中线,当胸骨剑突直上寸处;作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主治疾病:胃脘寒痛、噎膈、呕吐、喘息、胸痛;肋头穴位置:位于胸骨两侧,平第二及第三肋骨头上缘处,左右共4穴;作用:止咳平喘、化痰散结;主治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呼吸困难、症瘕、呃逆、肋间神经痛;脐上脐下穴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寸与脐下寸处;作用:补益肝肾,理气调肠;主治疾病:腹部膨胀、肠鸣下痢、肠炎、腹直肌痉挛、水肿、疝气、小儿陷囟、囟门不合、妇科病;脐中四边穴位置:位于腹部,脐中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包括水分穴、阴交穴两穴;作用: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息风止痉;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扩张、痢疾、疝气、小儿暴痫、一切痉挛性病症、水肿、食物中毒;三角灸穴位置: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作用:调理气机,温里散寒,行气止痛;主治疾病:绕脐痛、腹痛、冷心痛、肠炎泄泻、胃痉挛、疝气偏坠、奔豚气绕脐上冲、妇人不孕、两丸蹇塞、狐疝;子宫穴位置: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处;作用: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垂、崩漏、阴挺、痛经、不孕症、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血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臌胀虚肿、腰痛、阑尾炎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风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大椎穴位置: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处而得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为人体阳经之汇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头痛项强、疟疾、癫狂、小儿惊风、阳危诸证;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腰阳关穴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4腰动、静脉背侧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配肾俞、次髎、委中主治腰腿痛;天宗穴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指压手法: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l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命门穴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肩井穴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日常保健:按摩: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温灸: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治肩酸痛、头酸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温刮: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刮足少阳胆经肩部,进行无痛刮痧,将该部位的寒气、湿气排出体外,1周2次,每次3-5分钟左右;注: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疾病;“百病皆起于瘀”;经过扶阳罐的温刮,无痛刮痧,畅通血脉,使瘀塞直接排出,就达到了治病养生的疗效;。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1百会穴——引气血上行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 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力度要适中。
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穴位定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2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
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
穴位定位: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
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
3率谷穴——偏头疼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也可不拘时做。
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
穴位定位: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解溪穴: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
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
(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
每次左右脚各转动100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穴位定位: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脚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神庭配印堂——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
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
穴位定位: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人体准确位置图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人体穴位位置及作用
人体穴位位置及作用之勘阻及广创作1、百会穴(虚可补,实可泻) 可快速缓解头痛,痛晕.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昏迷不醒。
2、神庭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昏迷不醒。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
常用穴位图解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第四讲 【第6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合谷
第四讲【第6节】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合谷杏林春雨第051期每天一期第四讲【第6节】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合谷【针灸穴位全真解】【名称】:合谷【归经】:大肠经穴【拼音】:Hé gǔ【国际标准代号】:LI04【特点】:本经原穴。
天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刺灸法】:直刺0.5~l寸。
合谷,出《灵枢·本输》。
别名虎口。
属手阳明大肠经。
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直刺0.5—0.8寸。
【名称释义】(1)合谷。
合,汇也,聚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
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
口,出入之所也。
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
容,容纳、包容也。
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
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
合,汇也,聚也。
骨,水也。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
含,包含、容纳也。
口,脾胃之属也。
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108穴位名称、定位动画演示及取穴窍门
人体108穴位名称、定位动画演示及取穴窍门人体108穴位名称、定位及动画演示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目的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点按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穴位。
1.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凡是头部疾病,如牙痛、头晕、感冒、口咀歪斜等均可按摩此穴位;头晕喉咙痛等感冒前症状按此穴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生;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拇指亦可以按压转圈,早晚二次,每次二分钟。
2.内关穴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正中,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酸胀感;主治:可治疗胸痛、咽喉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及呕吐等。
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可止住。
操作方法:用拇指,顶压下去有酸胀感,可一压一松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精神分裂、失眠等;对大多数阳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均有较好效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转动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此穴常按摩可以补肠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功效;对于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三阴交二分钟,早晚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委中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系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措施: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营变化体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营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体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性: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营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前谷穴Qián gǔ取穴措施: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常用穴位讲解PPT课件
❖ 1.神门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 2.风溪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 17、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等
❖ 18、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约一横
指处 主治:强壮穴、骨病、呕吐、便秘、失
眠等
❖ 19、血海
定位: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简便:患者 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第2-5 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 29、喘息 定位:大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寸 主治:气喘、荨麻疹等
❖ 30、肺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心悸等
❖ 31、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等
穴位小结
❖ 头颈部:百会、上星、人中、颊车、 风池、太阳
❖ 手:列缺、合谷、内关、外关、神门、曲池、十宣 ❖ 足: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血海、
❖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 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 作用。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惊风等 ❖ 24、中脘
定位:剑突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即脐上4 寸
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泻等
❖ 25、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腹痛、腹胀、脱肛等
❖ 26、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强壮穴、遗尿月经不调、子宫
下垂、尿闭等 ❖ 27、中极
常用穴位PPT课件
最新课件
31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最新课件
32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最新课件
33
▪ 快速取穴:
最新课件
41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橫 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最新课件
42
10 颊车
▪ 足阳明胃经 ▪ 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
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 之凹陷处。 ▪ 主治:口眼呙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最新课件
43
快速取穴: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 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最新课件
18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最新课件
19
任脉
最新课件
20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常用腧穴定位
❖ 水沟 ❖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
界处。
❖
腰脊强痛。
❖ 操作:针尖稍向上,斜刺0.5寸。或用指甲按 压。
(十五)经外奇穴
❖ 印堂 ❖ 定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 操作: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 太阳 ❖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向后约1寸处凹
热病、瘰疬、胁肋及上肢痹痛。 ❖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
❖ 风池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 ❖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
热病、中风。 ❖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池穴,
深部为延髓,注意角度与深度,可灸。 ❖ 肩井 ❖ 定位: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 主治:项背强痛、肩背疼痛不举、上肢不遂、乳痈、乳汁少。 ❖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可灸。
精、阳痿、小便频数、腰痛。 ❖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九)手厥阴心包经
❖ 内关 ❖ 定位: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
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癫
痫、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手少阳三焦经
❖ 外关 ❖ 定位:腕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
便秘、闭经、滞产。 ❖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 曲池 ❖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 主治: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热病、瘰疬、瘾疹、腹
痛吐泻、上肢瘫痪、高血压、癫狂。 ❖ 操作:屈肘时,直刺1—1.5寸。可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3.列缺* (Lièquē,LU7)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 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②头痛,齿 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少商*(Shàoshāng,LU11) 井穴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 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
手太阴肺经
1.中府*(Zhō ngfǔ ,LU1) 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 平第1肋间隙处。锁骨下窝凹陷处(云门)下 1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系病症; ②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 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尺泽*(Chǐzé,LU5)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 病症;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 惊风。
• 3.鱼腰 (Yúyāo,EX-HN4) • 【定位】 在额部,当瞳孔直上,眉毛中 (见图3-74)。 • 【解剖】 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 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 • 【主治】 眉棱骨痛、眼睑瞤3-③动、眼睑 下垂、目赤肿痛、口眼喎3-④斜、目翳。 • 【操作】 平刺0.3~0.5寸。
• 14.阳白*(Yángbái,GB14) •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见 图3-49)。 • 【解剖】 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和眶上动、 静脉外侧支。 • 【主治】 头目病如前头痛、目痛、视物模 糊、眼睑瞤3-①动等。 • 【操作】 平刺0.5~0.8寸。
• 4.地仓*(Dìcāng,ST4) •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见图3-9)。 •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 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 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 车透刺。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 ,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2.四白* (Sì bái,ST2)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3-①) 动;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 深刺。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 3. 巨髎(Jù1iáo,ST3) •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 处,当鼻唇沟外侧(见图3-9)。 •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 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 鼻衄,齿痛,唇颊肿。
• 颧髎*(Quánliáo,SI18) •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 处(见图3-24)。 •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