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湿陷性黄土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时体积显著缩小的黄土。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需采取特定的技术方案,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具体步骤和要点,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

二、现场勘测与设计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基土的湿陷性、含水量、厚度等关键参数。

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高度、宽度、排水设施等。

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换填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路基开挖与清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开挖后及时清理基底,确保无杂物、无积水,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路基改良材料选择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改良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硬性,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五、路基改良施工将改良材料与地基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混合均匀度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每层填筑厚度不宜过大,确保压实质量。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含水量,保持最佳含水率,以提高压实效果和强度。

六、路面铺设在路基改良完成后,进行路面铺设工作。

铺设前应对路基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铺设过程中要控制材料的温度、厚度、平整度等关键参数,确保路面质量。

七、质量控制与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如含水量、压实度、平整度等。

对不合格工序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九、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如设置围挡、排水沟等。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施工准备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 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 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对原 有构筑物造成破坏。在施工现场有代表 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 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初步确定强夯参
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 夯。在试夯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调 整,编写施工组织计划,经驻地监理组 审查,报总监代表审批同意方可施工。
铺机自身缺陷等多方面因素相叠加造成 有规则的纵向裂缝,而行车荷载加速其 发展过程,这给以后老油路上摊铺水泥 稳定碎石提供施工依据,也敲响警钟。
防治措施
为防止今后道路施工中类似裂缝 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特提出以下几点 防治措施:
施工时间选择,尽量选择温差不 太明显的初秋季节。
设计配合比,须要验证级配的合 理性,配合比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同时 水泥标号及含量从严控制,才能满足强 度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指土层浸水后,由于土自重及附加压力 的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湿陷。黄土地区场 地的湿陷类型按实测自重湿陷量或室内 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不超过70mm 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 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超过70mm时, 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场地。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施工工艺
夯点布置与强夯
夯点布置是否合理对于夯实效果 也有直接影响。夯点一般布置成正三角 形或正方形,这样布置比较规整,也便 于强夯施工。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 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其 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构筑物类型和重 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夯点间距可根据 所要求加固的地基土性质和要求处理深 度而定。夯点间距一般取1.5~2.5倍的 夯锤直径。每4000mm2工作面为一个 施工单位。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 质确定,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 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可分两遍

4-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4-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企业工法CNQC-GF11012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for Intensify of Self Weight CollapsingLoess2010年7月27日发布 2010年9月1日实施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发布1 前言 (1)2 工法特点 (2)3 适用范围 (2)4 工艺原理 (2)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6 材料与设备 (5)7 质量控制 (6)8 安全措施 (6)9 环保措施 (7)10 效益分析 (7)11 工程实例 (8)1.0.1黄土【loess 】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湿陷性黄土1.0.2 黄土成因与分布 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黄土的粒径范围:0.005mm~0.05mm ,其粒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

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类。

碎屑矿物主要包括、和,占碎屑矿物的80%,其次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等;此外,黄土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主要是方解石。

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

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 占优势,其次为Al O 、CaO ,再次为Fe O 、MgO 、K O 、Na O 、FeO 、ΤiO 和MnO 等。

黄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也易造成沉陷和崩塌。

黄土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孔隙度一般在40%~50%。

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经过流水改造的次生黄土。

中国北方新生代晚期土状堆积物中常见有古土壤分布,尤以地区黄土中最为普遍。

在层下部的白色钙质常以结核形式表现出来。

钙结核的形状有长柱状、不规则树枝状及圆球状等,一般长15~25cm ,宽5~10cm 。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1. 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特点是含水量变化较大,易于产生变形和沉降。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或桥梁的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方案,包括前期调查与设计、桩基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2. 前期调查与设计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与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通过现场地质勘察,了解土壤层的结构和性质,确定黄土层的厚度、含水量等参数。

•桩基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桩基设计,确定桩的直径、长度以及布置方式。

同时,考虑到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需要采用一定的加固措施,如灌浆加固、地锚加固等。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桩基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安全措施等。

3. 桩基施工工艺3.1 桩基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施工进度和资源计划,安排人力和设备。

•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括工地办公室、仓库、工人宿舍等。

•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齐全,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3.2 桩基施工过程湿陷性黄土桩基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2.1 桩基的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钻孔机械进行钻孔。

在进行钻孔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桩基的施工位置清晰可见。

钻孔过程中要控制钻孔机械的下降速度和旋转速度,以避免土体塌方和钻孔机械的损坏。

3.2.2 桩基的加固处理在湿陷性黄土中,为了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和地锚加固。

在进行加固处理之前,需要清理钻孔内的杂物,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检测。

3.2.3 桩基的灌注桩基加固处理完成后,进行桩基的灌注。

选择适当的浇注方式和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桩基的灌注质量。

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夯法成为一种常用的地基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及其优势。

一、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重物的重复冲击力,将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重锤通过自由下落或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落下时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使土体发生振动变形,然后在冲击力消失前收回,然后再次落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重锤的冲击力能逐渐使土体逐渐密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基的性质和湿陷特点,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清理地表杂物,平整工地。

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法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重锤和夯杆。

重锤通常由较重的铸铁制成,夯锤头的形状可因土质而变化。

夯锤的重量和夯击频率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3. 施工操作(1)夯击点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布置夯击点,并进行标记。

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体的不同特性和夯锤的工作效率来确定。

(2)夯锤操作:将夯锤举至一定高度,放开夯锤使之自由落下,击打地基。

夯击的力度由夯击的高度和重锤的质量来决定。

夯击后,夯锤回收至原高度,再次落下,反复夯击同一点位,直至地基密实。

(3)重复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夯锤的夯击次数和夯锤的布置顺序,对整个地基进行强夯施工。

正常情况下,重复夯击5-10次后会有较好的效果。

4. 后期处理施工完毕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地基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地基仍存在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1. 施工效率高:强夯法能快速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速度快,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2. 提高土体密实度:通过强夯法施工,土体的密实度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其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对土地基构成威胁。

为了增加湿陷性黄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注水增湿和强夯的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注水增湿:通过注水增加黄土的含水量,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

2. 强夯:利用夯实机具对土壤进行振实和压实,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3. 协同作用:注水增湿和强夯相辅相成,通过相互作用加固土壤,提高工程质量。

三、适应范围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工程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并需要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土壤含水量较低,无法满足工程要求。

3. 土壤层较深,需要增加土壤的承载力。

四、工艺原理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注水增湿:通过注水使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强夯:利用夯实机具进行振实和压实,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3. 协同作用:注水增湿和强夯相互作用,注水增湿可以使土壤颗粒间的摩擦系数减小,从而增加土壤抗剪强度;强夯可以使土壤颗粒更加紧密排列,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杂物。

2.注水增湿:利用喷水设备将水分均匀注入湿陷性黄土中,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

3. 强夯:使用强夯机具对注水后的土壤进行夯实,夯击次数和夯击能量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4. 检测和评估:对施工后的土壤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人员配备、任务分工和施工进度安排。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内容摘要:摘要:以临午改建工程为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措施工程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其中以03马兰组黄土最具有代表性。

湿陷性黄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积开裂、下陷,从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引起恶性循环。

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运营期养护工程。

省道临午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地区,公路等级为23m 宽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设计荷载100kN.m。

沿线经过汾河阶地、昕水河阶地和山前台地。

在河流阶地以及山前台地地表覆盖有厚度达5m~9m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为Ⅱ级自重湿陷。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施工措施恰当与否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省道临午线K15+900~K17+100段为山前台地,地表覆盖9m厚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表冲沟、陷穴发育。

设计中对填方路段原地面清表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对于挖方路段挖至距离路床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并设置30cm后灰土封层。

对于高挡土墙及桥台地段则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整个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

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及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段落分别采取了措施。

具体如下:1 填方路段黄土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排水,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

对各个处置措施的施工工艺均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各施工参数。

1.1 填方路基基底处理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置,处置宽度应大于路基坡脚外1/2湿陷性黄土层厚,并不小于2m。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底采用1000kN.m强夯处理,对于重要建筑物附近,且建筑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路基基底清表后采用冲击碾碾压40遍。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secret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secret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一、前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消除有效深度范围内湿陷性应当做为施工的首要工作。

其作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予浸水法等,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强夯法施工既能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垫层法、挤密桩法、予浸水法等相比较,具有操作容易,所用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费用低、效果好等优点,所以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首选方法。

二、工法特点1、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距建筑物及居民区安全距离200~300m以外均可采用。

2、操作简便、安全、工效高,既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3、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保。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对大面积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特别适用,如大型厂房区、飞机场、体育运动场,高等级公路及铁路路基等建筑物的建设工程。

四、施工工艺(一)、工艺原理黄土俗称大孔土,在高冲击能的作用下,地基土失去原结构,土粒重新排列,孔隙压缩,孔隙率减小,渗透性减弱,土体密实度得到极大提高,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湿陷性能消除,承载能力提高。

(二)、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三)、施工要点1、根据设计要求,在拟建区选择一段不小于20m×20m=400m2的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夯,以便选定强夯施工参数与工艺,试夯工作参照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02。

(1)单击夯击能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加固深度,结合当地经验确定单击夯击能,在缺少经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表1 强夯法单击夯击能估算表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2)夯点的夯击次数确定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 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 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 kN·m时为20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摘要: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施工中会带来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如地基沉陷、建筑物倾斜等。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施工工法——强夯法。

通过优化施工工序和加固地基,强夯法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实际应用中,强夯法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引言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大量黏土和粘性土的土层,在湿润环境下易于发生沉陷和变形。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在工程中常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建筑物倾斜、地基沉陷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强夯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

2. 强夯法的原理
强夯法是通过使用强力夯下装置,在地基内产生冲击载荷,使土体产生加固和密实的效果。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强夯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1 应力传递
通过夯击荷载使土层发生变形,增大土层中颗粒的接触面积和相互负荷,从而增加土体内的垂直效应和水平效应。

2.2 土体重新排列
夯实的冲击载荷会使湿陷性黄土内部的颗粒重新排列,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提高整个地基的稳定性。

2.3 排水效应
强夯法中的冲击载荷有助于排除水分并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3.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地基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和可塑性的土壤,在路基工程中容易发生湿陷变形,给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方案,以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工程,总里程为X千米,路基宽度为X 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路线段落中存在湿陷性黄土层,约深X米。

为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

二、施工准备2.1选派合适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和操作。

2.2调集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

2.3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石子、砂土等。

2.4安排合理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劳务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3.1原地处理工艺将挖掘机在黄土表层进行剥离,剥离范围为X米宽,并倾倒到指定区域。

然后使用装载机将剥离的黄土进行堆放和转运,将黄土弄碎,形成颗粒度较小的黄土材料,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3.2搅拌桩法处理工艺根据勘察结果,选取一定的施工点布设搅拌桩,采用搅拌桩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

3.2.1搅拌桩施工前,需先进行桩位的标定和测量,确保桩位的精度。

3.2.2挖掘机开挖桩位,将搅拌桩机安装在挖掘机臂上,通过旋转和下压的方式将水泥和黄土充分混合。

3.2.3搅拌桩机沿着预定桩位进行搅拌,混合深度为X米。

3.2.4搅拌完毕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桩顶削平,并进行实验室取样分析。

四、施工安全措施4.1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线,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4.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4.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4.4操作施工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4.5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最新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最新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作者xxxx------------------------------------------日期xxxx1.1.1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1) 工程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主要由耕土、人工填土、黄土粉状土、粉质粘土与粉土、粉细砂、卵石等第四系沉积物和第三系风化沉积岩组成,地基主要承载在湿陷性黄土上。

,其最大特点就是湿陷变形,有两个显著特征:a ) 变形量大,常常超过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甚至几十倍;b ) 发生快,一般在浸水1—3小时就开始湿陷。

本工程采用地基强夯及打混凝土桩处理,以加强地基承载力。

2) 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实位置-—测量夯实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地基强夯 清理平整场标夯点测高起重机就位测夯锤高程打夯第一遍夯实施工工艺流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实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施工方法:a)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増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前,夯后加固效果只用。

b)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沟,按照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沙砾石、碎石垫层,以防止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空隙水压。

c)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向中央,采用方形布置。

夯击时应按照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实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及时排除。

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进行夯击.在每一边夯击后,要用新土或者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基坑及时修整。

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圆饼夯强夯施工工法

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圆饼夯强夯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圆饼夯强夯施工工法1 前言1.1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1.2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各类地基的处理方法都应因地制宜,通过技术比较后合理选用。

对于Ⅱ级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如采用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桩基础预浸水法,不同程度存在工作量大、花费劳力多、施工现场占地大、工期长、造价高等缺点。

近几年来,强夯法以其处理地基施工简便、速度快、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在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2 工法特点2.1本工法是以动力固结理论为基础,采用起重机械,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地基土加固,从而达到密实、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2.2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本工法不适宜50m内有建筑物,或周围有潜在滑坡体的情况等。

2.3操作简便、安全、工效高,既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2.4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保。

2.5本工法缺点是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大。

3 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细粒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含有良好透水性夹层的饱和细粒土地基应通过试验后采用。

浅析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及基底的施工工艺

浅析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及基底的施工工艺

浅析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及基底的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陕西段)穿越黄土沟壑地段,多河流、山丘。

该地段地层为湿陷性黄土地段。

设计要求对路基填筑高度大于8m路段的地基,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以消除原地表以下2.0m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工后沉降。

2、施工要求及设计参数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1)强夯机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设备时,应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提升设备的最大提升高度为15m。

(2)夯锤锤底采用圆形,锤底直径1.8m,锤重15t;夯锤的底部对称设置4个直径150mm上下贯通的通气孔,以减少夯击时夯锤着地瞬间空气对夯锤的向上托力和起吊时地面对夯锤的吸附力。

(3)其他设备。

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等拉运及摊平碾压设备。

设计参数(1)夯击能及击数:第一、二遍的单击夯击能为1000kn.m,最佳夯击次数不小于6次,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两击的夯沉量之差小于5cm,夯坑周围没有明显的隆起。

(2)夯点间距及夯击遍数:先点行两遍,后满夯一遍。

第一遍2.5倍锤径梅花型或正三角形布置,单点夯击次数不小于6击;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夯击次数不小于6击;第三遍满夯夯平,每点夯击3次,夯痕搭接1/4夯锤直径。

3、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地基处理前,应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废窑洞、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沟壕的调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

(2)试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选点试夯,路段内若土性基本相同,试夯可在一处进行;若差异明显,应分别进行试夯,以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夯击次数等指标。

一般试夯面积不小于30mx30m。

试夯时应将含水量严格控制在最佳状态;试夯结束后,在7天后,从试夯面起每隔50cm取土样进行土工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补夯或调整参数在进行试验;试夯完成后,应通过标准灌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检验地基的夯后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往往只能选择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建设。

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地基散质黏土含量高、含水率大、可塑性差,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8000kn.m 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旨在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

二、工法特点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强夯处理:采用8000kn.m级强夯机进行处理,通过高频率、高能量的夯击作用,有效改善黄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承载力。

2. 超厚地基:针对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厚度可达10-20m,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对地基的要求。

3. 湿陷性黄土:适用于含水率高、可塑性差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能够有效处理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基条件:适用于含水率大、黏土含量高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2. 工程要求:适用于需要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工程,如大型建筑、桥梁、高速公路等。

四、工艺原理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几点原理:1. 强夯作用:通过强夯机高频率、高能量的夯击作用,使黄土地基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密实度和抗剪强度。

2. 提高土体性质:强夯过程中,强夯机的反冲作用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回弹,土体内部产生塑性变形,进而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8000kn.m强夯处理超厚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的具体步骤如下:1. 基坑开挖,清除地表覆盖物。

2. 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夯击点网格,确定夯击点位。

3. 强夯机对夯击点逐个进行夯击处理,按照夯击点网格一次夯击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4. 夯击完成后进行夯击井、井网密实,以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地基强夯处理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目的适应范围及工程概况1、目的为确保本合同段路基填方工程项目实现合同的要求,满足业主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避免盲目性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等,进行失陷性黄土段的试验的施工。

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选用与将来大范围施工相同的填筑材料、机械,进行路基强夯试验路段强夯的试验,以取得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试验数据,确定夯击次数,指导工程项目的后续施工。

2、编制依据《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C F80/1-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施工设计图第一册3、适用范围LJ-4标路基ZK11+970、YK11+923~K20+100路基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段。

4、工程概况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G65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路线起于起于王村隧道中段(ZK11+970、YK11+923)处,止于隆坊镇(K20+100)处。

全长8.2km,路基宽度为33.5m。

路基土石方施工共5.7km,其中挖方214万方,填方22.3万方,湿陷性黄土地基路段路段4.4km,需进行强夯处理地基路段共4.1km,143590m2。

5、试验段选择本次试验段里程为:K16+960~K17+140,长度180m,处理宽度38m,地层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该试验路段在本标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二、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路基填筑施工,在开工前,我部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招标图纸、施工设计图、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路基验收评定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并做好试验段技术交底、现场施工放样工作,对路基土质各项指标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

三、试验目的通过实验确定以下数据:1验证强夯设备的类型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2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模式。

3确定施工参数:夯点间距、每点击数、夯击遍数、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每遍夯击间隔时间及夯入度。

4确定夯击后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是否满足要求。

四、人员、设备及材料配备1、主要施工人员配备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 施工负责人 1 负责全面施工组织协调工作2 路基工程师 1 负责施工现场全面技术工作3 技术员 2 负责整理搜集现场施工资料4 试验人员 4 负责试验检测工作5 测量人员 4 负责测量工作6 机械操作人员 4 机械设备的操作7 安全员 1 负责现场安全工作8 施工配合人员10 配合现场施工作业2、试验段机械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定状态1 全站仪台 1 合格2 水准仪台 2 合格3 履带式起重机50t 台 1 合格4 强夯锤ф2.4m,12t 个 1 合格5 推土机220 台 1 合格6 平地机PY185 台 1 合格7 挖掘机220 台 1 合格8 装载机50 台 1 合格3、试验段试验检测仪器测试项目仪器名称数量沉降量水准仪、塔尺1台地基承载力触探仪1套压实度、含水量灌砂桶、天平2套项目经理:王灿刚总工程师:李胜战副经理:王晓辉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质量安全部施工队长现场测量班路基施工班组现场试验员试验室柳东辉测量队郑涛现场工程师何敬明七、路基强夯地基处理进度计划试验段K16+960~K17+140,计划工期15天(12月16日~12月30日)。

试验段进度计划时间2013年12月项目名称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施工准备路基强夯试验总结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机械施工队挖除地表种植土0.3m,做好强夯场地的平整工作。

(2)试验人员检测地基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3)探测地下水埋深情况。

(4)试验人员对地基土进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及载荷试验并详细记录。

(5)测量人员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固地点,按夯点布置图放样,标明标记和编号。

(6)做好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强夯时飞石伤人。

2施工机械配备强夯施工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能力为50t,夯锤质量12t,其底面形式为圆型。

锤底面直径2.40m,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40Kpa,锤的底面对称设置4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250mm,门架高度不小于12m。

3试验段布置夯击前做出夯点布置图,夯点放样用石灰标明第一遍位置,并测量标高。

第一遍夯击能800KN·m,夯点间距为2倍夯锤直径,即4.8m,按等腰三角形布设。

第二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

夯击时最小提升高度计算公式:设计冲击能=夯锤重量X提升高度,通过计算确定最小提升高度为(800KN=12Tx9.8xH,得最小提升高度H=6.8m,取最小提升高度为7m),在门架相应高度上做出易见的标志,用于施工控制提升夯锤高度。

4强夯作业①第一遍夯机就位,进行第一遍夯击。

夯机就位后,将夯锤按设计夯击能起吊到设置的预定高度,脱钩下落,放下钓钩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倾斜度大于30º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主夯夯击,每点夯击6~8锤,并检测压实度、含水量、沉降量。

移动位置,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

②第二遍第一遍夯击完成以后,准备第二遍夯击。

重新测量定位,按上述要求进行第二遍夯击施工。

每个点同样夯击6~8锤。

夯完以后,推平夯坑准备满夯。

③进行满夯处理满夯处理范围为全幅。

满夯每点夯击2~4击,夯点彼此搭接1/3(锤底面积),夯后测量标高以检测沉降量及压实度、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的检测。

夯坑若有积水,应排除以后才能推平夯坑。

九、强夯施工应注意的事项1夯锤上应设通气孔,如遇堵塞,应立即开通。

2夯时因有土块、石子飞出,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超重臂下严禁站人。

3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1)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点夯击前,应对夯点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点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夯沉量。

(4)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十、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依据《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C F80/1-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施工设计图第一册2、检验程序修补缺陷或部分重新施工按规范要求报质检部门检查一阶段施工完毕修补不足之处或重新施工进入下道工序报监理检查项目部检查施工队自检工序施工完毕进入下阶段施工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3、质量控制标准检测标准项目名称 压实度 加固深度 沉降量 加固后湿陷系数 设计标准≥93%6m0.8m≤0.01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 、最后两击的沉降量之和不大于10cm ,最后两击沉降量差不大于5c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措施1、安全保证体系:2、机械作业安全要求1)、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合的机械,不得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械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的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和操作室内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作业和超负荷运转。

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先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关闭好操作室,拉上停车制动闸。

坡道上停车时,要用三角木工或石块抵住车轮,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5)、用手柄启动的机械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内加油时附近应严禁烟火。

6)、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

驾驶人员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

施工队长:专职安全员路基施工班组专业工程师:何敬明项目副经理:王晓辉安全工程师:王乐宁7)、配合机械作业的辅助工作应与机械作业交替进行。

机上、机下人贺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业。

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8)打夯机启动前重点检查以下几个项目①、各安全保护装置和指示仪表齐全完好。

②、钢丝绳及连接部位符合规定。

③、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及冷却水添加是否充足。

④、各连接件是否松动。

9)作业中发现起重机倾斜、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使夯锤下降落在安全的地方,下降中严禁制动。

10)对试验段施工地点用黄色警戒线围绕挂至起来,严禁非施工人员及闲杂人员进入。

11)作业后应将起重臂全部缩回放在支架上,吊钩应用专用钢丝绳挂牢。

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文明施工的要求,认真贯彻地方政府和业主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执行现代管理办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2)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项目经理部及各作业队负责人进行明确分工,落实文明施工现场责任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负责。

(3)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是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以提高员工文明施工和加强现场管理的自觉性。

(4)施工过程中,对不再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迅速清退,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5)现场各类施工标志标牌清晰醒目。

现场材料、机械摆放规则。

(6)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搞好工地文明建设。

2、环境保护措施(1)规划施工用地,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将结合设计图纸,对弃土场、施工便道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

(2)、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施工期间始终保持路基范围内的排水畅通,施工平面布置尽量利用永久征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等措施,严禁直接排入耕地和当地河流内。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造成噪音叠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