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泰山封禅文化
泰山封禅文化在世界各古老民族的神话思维中,巨山大川通常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
譬如奥林匹亚山,是古希腊的众神居住之地;“五岳”、“四渎(du二)”,则是古代中国历朝各代都要祭祀的神灵。
尤其是泰山,更是备受历代帝王们的青睐,成为中国唯一一座被帝王封禅的大山名岳,而滥(lan四)觞(shang一)于秦、形成于汉的“泰山封禅”,最终被奉为封建王朝的最高国家祭祀大典,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化现象,从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意味深长的民族思想文化心理内涵。
通过梳理泰山封禅历史,既可以帮助我们对泰山封禅的逐渐演变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历史认识,又可以理解到这繁琐、迷信的形式和仪式背后,还隐藏着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先民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创造灿烂文明和辉煌业绩的认可和礼敬。
一句话,泰山封禅就是对大自然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栖息、繁衍之地的无限感激与回报,以及对祖先开拓、创业、发展的无限敬仰与缅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泰山的封禅文化什么是“封”和“禅”呢?历来说法不一。
封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接近天庭的泰山极顶上堆土筑一个圆坛,增泰山之高,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以表功于天;所谓”禅”,是在泰山脚下找一座小山,扫出一片净土来祭地,堆积泥土增加地的广厚,以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圆台方坛表示天圆地方。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凡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来到最能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上,堆土砌台垒坛,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的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而得以青史留名。
至于诸侯群臣,更是把躬逢登礼、跟随去泰山封禅看作是难得的机遇和最高荣誉,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泰山时,太史令司马谈被留到周南(今河南洛阳),不得从行,竟因此忧愤而死。
泰山封禅史
泰山封禅史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
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泰山。
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
元明以后改为祭祀。
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上岱顶。
自帝王登封泰山以来,历朝正史均有记载。
限于时间,我们课上会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封禅的皇帝以及封禅最多的帝王介绍详细一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封禅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46年立为秦王,后来由于采纳了李斯等“灭六国、成一统”之计,统一了六国,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接着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等。
一方面他自以为统一大业告成,必须夸耀于天下;另一方面又感到东方六国的反抗势力并没平息,认为“东南有天子气”,决心“东游以压之”。
于是在即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率群臣自咸阳出发,跋涉几千里东巡郡县,秦始皇一行先到峄(yi四)山,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
向齐鲁人士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之后,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
后登封泰山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
那么秦始皇为何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封禅泰山的帝王?(泰山封禅说为何被秦始皇所接受并如何付诸实践的?)这要先从秦国历史谈起。
秦国的祖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而是直到秦襄公七年即公元前771年,始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侯。
至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但直到孝公时代"秦僻(pi)在雍(yong)州,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
于是下决心变法图强。
武王曾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这种被东方诸侯国卑视的遭遇深深埋藏于历代秦国统治者的心里,成为他们励精图治、蚕食诸侯、最终兼并天下的动力,也成为拥有天下后发泄私愤、炫耀功绩的必然选择。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作者:周郢仝晰纲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01期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它山岳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在泰山上举行的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所以人们经常将封禅和泰山联系起来,称为泰山封禅。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坛祭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筑坛祭地。
其实质是将政治与信仰融为一体用以沟通天人之际的国家祭祀大典,历史上共有泰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6位帝王,先后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刻石封松:秦始皇封禅《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
”是说帝王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告之天地,以感谢天佑地助。
秦始皇统六国后,自以为功德贯世,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功绩,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便沿着驰道东巡,登临泰山,举行了有史以来得第一次泰山封禅。
始皇东巡先至峄山,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人讨论封禅事宜。
诸儒意见不一。
始皇认为所议乖异,难以实施,遂废绌儒生,自出心裁。
他命开辟车道,从泰山之阳登上山巅,立石表封,行割礼再从山阴下山,禅于梁父山。
始皇登临山顶后,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立于岱顶玉女池旁,以纪功德。
又于岱顶竖立“秦阙”,以示受命于天。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始皇登泰山_时,“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万大夫。
”五大夫系秦二十爵中之第九等,始皇借此向世人昭示君权罕上,君权无限。
秦代封禅将远古简朴的祭天礼仪演绎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受命就职大典,从而扩大了封禅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其神圣性,同时也开创了后世帝王屡次封禅泰山之先河。
八登泰山:汉武帝封禅汉武帝时,文治武功达到顶峰,封禅之事自然被提上日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举行了首次封禅活动。
为了郑重其事,汉武帝先勒兵十余万,北巡朔方,耀威匈奴。
三月,汉武帝行到达泰山,见山上草木枝叶尚未长绿,便命人立石于泰山之巅,自己则去海边巡游。
夏匹月,武帝返回泰山,按照祭祀太神的仪式举行大典,先至梁父山,拜祭地主祠。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
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
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
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
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这就是—-封禅!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只有国家统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
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
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
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
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
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
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
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雅致的封禅仪式,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轮廓。
500名演员,2400多个角色,5000套霓裳华服,中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着不同时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气韵。
泰山封神故事课件
作品中的神魔 形象和故事情 节,成为了中 国文学中的经 典素材和主题。
泰山封神对于 研究中国古代 文化和历史具 有重要意义, 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重要里程
碑。
作品中所蕴含 的思想和价值 观,对于后世 文学创作和文 化传承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和
启示。
对道教文化的影响
泰山封神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教信仰和仪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山封神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录
壹
史泰 背山 景封
神 的 历
贰
事泰 情山 节封
神 的 故
叁
术泰 特山 色封
神 的 艺
肆
响泰 和山 价封 值神
的 影
伍
代泰 意山 义封
神 的 现
泰山可以 追溯到商周交替时 期,商纣王昏庸无 道,宠幸妲己,导 致民不聊生。
传承民族精神:泰山封神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为现代文化 注入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
促进文化交流:泰山封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以为国际文化 交流提供借鉴和参考,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化创新:泰山封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 灵感和借鉴,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泰山封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项标题
泰山封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道教、佛教等,对于丰富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添加项标题
泰山封神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如尊重自然、崇尚道德 等,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深远影响。
添加项标题
周武王在姜子牙的 辅佐下,率领诸侯 讨伐商纣,最终推 翻了商朝的统治。
汉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禅是为何?为偷会情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禅是为何?为偷会情人吗导语: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神。
乙卯日,他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礼服,即头戴皮弁,插笏垂绅,行射牛的礼仪。
随后,汉武帝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封土行礼,所封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
下面埋有玉牒书,是汉武帝写给天帝的书信,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
行完礼后,汉武帝独自带着已故将领霍祛病的儿子、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至于行礼过程怎样同样没有多少人知晓。
第二天,汉武帝从山后阴道下山。
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行禅祭礼,与祭后土仪式相同。
整个封祭、禅祭汉武帝都亲行拜见礼。
礼服为黄色,都有礼乐伴奏。
荐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间的三脊茅编织而成,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
汉武帝还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放还山林,兕牛犀像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
据载,行封禅礼的地方,当夜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
这应该是神灵的显现。
整个典礼过程透露出一种神秘气氛和宏大的气魄。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
汉武帝从即位起,就建号为“建元”,至“元封”共6个年号,每个年号皆六年。
“元封”的“封”,自然是指“封禅”。
接受朝贺后,汉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并免除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是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生活常识分享。
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
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封禅大典是山东泰山特有的历史悠久礼仪知识,组成了山东泰山钦佩与信念的关键內容。
因为这类礼仪知识的实施者是历代皇帝因此分外引人注意,其危害更加长远,产生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围绕于远古时代和中国封建社会绵延相续的礼仪知识传统式啊。
下边是由我为大伙儿产生的有关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期待可以帮上您!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一《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由我国大中型青山绿水实景拍摄表演创办人—梅帅元老先生的制做精英团队用心打造出的一台大中型青山绿水实景拍摄表演。
这次表演优选了山东泰山五朝君王封禅情景,以山东泰山历史人文为关键,以山东泰山当然青山绿水为情况,充足展现山东泰山文化艺术的与众不同使用价值与精工细作含义。
(一)重金打造出,大制做、大场面的实景拍摄表演新项目现总占地为8600平米,在其中剧院占地为5300平米,观众们区占地为3300平米,共设定2756个坐位。
演出舞台依山东泰山地势而建,自然天成的山东泰山雄险峻秀的青山绿水实景拍摄为封禅大典剧院构建了无以伦比的宏大气魄。
演出舞台长85米,宽53米。
全部场所侧边呈V字形,演出舞台最大为27米,观众台最大为16.5米,产生四十五度仰望的与众不同收看角度。
坐着剧院内凝望,就是山东泰山的绿水青山、月夜夜空,这类体会是全部的房间内剧院远远地不可以做到的。
高宽比的技术含量。
全部表演舞台由6块LED屏幕拼凑而成,总高27米,总宽21米,占地面积达567平米,表演全过程中更随着着达到16次的难度很大的LED屏幕开闭,是中国现阶段较大的开混合式室外动态性LED屏幕。
新项目还选用了12个大中型升降机构,用以大中型演出舞台设备的升降机、姿势转换,及其艺人和游戏道具的转换场地。
(二)颇具深层的演出內容新项目总时间约80分鐘,全部表演共分成七个章节,包含帷幕、铁马金戈——秦、儒风雅艺——汉、盛唐气象——唐、造型艺术皇朝——宋、康雍乾——清、序幕。
穿越中国502019年的历史时间时光,500知名演员,5000套霓裳礼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典故,真正重现了古时候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君王封禅情景。
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泰山为什么成为古代帝王封禅的选择地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
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礼仪活动,“封”就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之前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上扫开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的象征,本人的“真龙天子”身份也可得到“天地”确认。
所以,作为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封禅,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
封禅泰山,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东夷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祭天仪式。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第一章泰山封禅文化1
一章泰山封禅文化一、帝王封禅的由来1、封禅的含义。
所谓“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为坛以祭天,积土为坛意味着增泰山之高,表示对浩荡天恩的感激。
所谓”禅”,是在泰山脚下找一座小山,扫出一片净土来祭地,堆积泥土增加地的广厚,以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2、封禅来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原始崇拜(包括自然崇拜、祖宗崇拜、生殖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准宗教形式之一。
崇拜的对象是日、月、星、辰、山河、土地等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物。
在山区,大山往往成为崇拜的对象,即大山崇拜。
“崇”字就是由“山、宗”组成的。
在自然崇拜的中后期产生出自然神灵的观念,大山崇拜发展为山神崇拜。
但泰山崇拜主要是和太阳崇拜、东方崇拜结合在一起。
太阳为世上万物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人类自古就有太阳崇拜。
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东方就是万物发育、阴阳交替之所,于是又产生了东方崇拜。
在地理位置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
3、封禅制度的前身-“柴望”“柴望”是最古老的祭天仪式,是原始崇拜与原始统治结合的产物。
当原始社会进化到氏族部落并向国家的雏形发展时,部族首领往往要通过大山崇拜等原始崇拜来体现自己的统治区域。
这种统治手段,有史记载的形式为“巡狩“我国《尚书》记载:在父系社会后期,舜在代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要祭祀上帝和六宗。
六宗为天宗日、月、星和地宗岱、河、海。
据记载,作为部落联盟首领,舜必须五年巡狩天下四方,即四岳。
春天巡狩东岳岱宗,夏天南岳,秋天西岳,冬天北岳。
目前能确认的东岳是泰山,其他三岳不详。
巡狩是一种带有视察性质的政治典礼,巡狩要到四岳,主要与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大山崇拜有关。
巡狩到泰山,舜在极顶亲手燃起柴火,“燔柴以祀天”,意味和上天沟通,代天理民,为天行远,替天行道,愿天保佑。
此谓“柴于上帝”。
同时,舜依次四面遥望。
同时,四方部族也各自登上境内高山向泰山遥祭。
此谓“望秩山川”。
整个仪式合起来就叫“柴望”显然,巡狩和柴望的结合,是部落联盟时期的统治手段。
泰安封禅大典
泰安封禅大典泰安封禅大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历史仪式,也是中国封禅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
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泰安封禅大典的起源、历史演变、具体流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起源泰安封禅大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当时的汉武帝因为长期战争的疲惫,希望能够通过封禅仪式来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以求社稷安宁和国家繁荣。
于是在泰山山腰修建了将近百里长的“封禅道”,并在山上修建了封禅台,以进行封禅仪式。
后来,泰山的封禅大典逐渐成为中国封禅仪式的标杆。
二、历史演变泰安封禅大典在隋唐时期达到巅峰。
当时的皇帝每年都要亲自前往泰山进行封禅,以寻求国家安宁和吉祥如意。
封禅大典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天子、百官、士庶共同参与其中。
唐代以后,封禅大典逐渐式微,但在明清时期重新兴盛起来。
明代时,泰山封禅大典成为了明代官方礼仪的核心之一。
明朝皇帝每年都会派遣官员到泰山进行封禅,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求。
清代时,封禅仪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皇帝亲自前往泰山,而且在天子未能亲自前往的年份,也会派遣大臣代表皇帝进行封禅。
三、具体流程泰安封禅大典的流程繁复而庄严。
在封禅大典的前一天,先要进行净身礼,即剃头、洗澡、更换洁净的衣服。
封禅大典当天,天子或代表天子的大臣会登上泰山封禅台,向泰山神像行礼。
之后,会在泰山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焚香、行拜礼、奠酒、上表等。
仪式结束后,还会进行盛大的宴会和演出,以庆祝封禅仪式的成功。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泰安封禅大典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禅制度的体现和传承。
封禅大典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帝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的崇敬之情。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此外,泰安封禅大典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重要政治活动,不仅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也成为了增强民众向心力、宣扬国家意识的媒介。
秦始皇封禅泰山的经典历史故事大全_有关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故事
秦始皇封禅泰⼭的经典历史故事⼤全_有关秦始皇封禅泰⼭的故事泰⼭是古代的名⼭之⼀,按道理讲,泰⼭并⾮国内最⾼的⼭,却是代表了君王威仪的仙⼭。
只有建国有功、治国有⽅的皇帝才敢在泰⼭封禅,那么作为封建王朝的始皇帝秦始皇是怎么封禅泰⼭的呢?⼩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录秦始皇封禅泰⼭的经过从炎帝时代起,就有七⼗⼆王封泰⼭的事迹,这种典礼是⼀种祭天仪式,是远古时代活动在泰⼭周围的部落或⽒族⾃然崇拜的表达。
到了春秋时代,封泰⼭被视作⼈间的天下霸主得到了天帝的承认的表现,届时便能⼈⼈信服,是帝王收服⼈⼼的⼿段之⼀。
想封泰⼭的诸侯不少,但真正有野⼼去做这件事的⼈却很少,当时“九合诸侯,⼀匡天下”的春秋五霸的⾸位霸主齐桓公就曾表⽰过⾃⼰欲封泰⼭的野⼼,可等他提出⾃⼰想要封禅泰⼭的时候,却遭到了名相管仲的阻⽌。
管仲认为祥瑞迟迟不现,这是天帝还没有承认齐桓公的意思,还要再等等。
鲁之季孙⽒也去过泰⼭,结果被孔⼦给⼤⼤讥讽了⼀顿,颜⾯扫地,孔⼦直称他不⾃量⼒。
封禅泰⼭在各诸侯国的⼠⼈看来,已经是天下之主才有资格举⾏的国家⼤典,⼏乎每⼀任周王上位以后都要来泰⼭⼀趟。
秦始皇⼀统天下以后,本就积怨众多的他除⾮得到天帝的认可,⽅可使百姓由⼼底⾥顺从于他的统治。
这也是秦始皇能够接受封禅泰⼭这⼀仪式的原因之⼀。
还有的原因应该要从秦国的历史渊源说起,秦国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秦国先祖是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其他诸侯从⼼底⾥就不承认和接纳这位半路杀出来的诸侯,他们看不起秦⼈。
从秦国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来,秦国位于周王朝的最西边,再往西就是夷⼈的地盘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就是“诸侯卑秦,丑莫⼤焉”。
秦国⼈也知道⾃⼰被其他国家的⼈看不起,⼈⼈⼼⾥都隐藏着⼀丝⾃卑,这种⾃卑情结在各代秦王中⼀代代传承了下去,就连秦始皇也不例外。
封禅泰⼭既是秦始皇的政治需要,也是他要跨越⾃⼰和祖先们⼏百年来的⼼⾥障碍的需要!他要把这股窝囊⽓发泄出来!最后秦始皇才接受了封禅泰⼭。
浅谈泰山封禅
浅谈泰山封禅摘要: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选择了泰山作为封禅的地点,举行各种封禅仪式,这是一种庄重古老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的崇高礼仪,而泰山作为五岳独尊当仁不让成为了承载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选择,于是才有了几千年来的泰山封禅大典。
关键词:封禅泰山封禅文化引言: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色。
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正文泰山是神奇的。
我国古代有一种“五方说”,把季节、方位、颜色等结合起来以辨吉凶。
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
《史记》中也有非常有名的一句记载“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
”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安的声势均非常的大。
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
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
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歌功颂德,封建时代的泰山封禅由此拉开序幕,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
所谓泰山“封禅”,是指帝王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山丘——梁甫山上开辟场地设坛祭祀,报地之功称为禅。
即所谓的“祭泰山而禅梁甫”。
泰山封禅是中国诸多名山之中独有的文化现象。
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都喜欢在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做台,以泰山石镇寨镇馆等,于是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和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那么究竟为什么选择泰山来进行封禅呢?这要从一个神化故事说起,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的生活着,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死去时,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因此,泰山成了五岳之首。
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崇高伟大的象征去仰慕它。
泰山封禅漫谈
A、乾卦B、坤卦C、否卦D、泰卦
(4)“泰山古八景”之一的“五大夫松”是记载哪位帝王的故事?
A、秦始皇B、乾隆C、李世民D、魏征
(5)唐朝哪位名臣曾严辞劝谏,阻止了唐太宗去泰山封禅?
A、长孙无忌B、房玄龄C、魏征D、杜如晦
答案:BCDAC
测试题(中龄组)
(1)碑文“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中“孙”字的含义是?
A、子孙后代B、姓氏C、植物D、谦逊垂范
(2)“封禅”的真义在于?
A、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并炫耀功绩;
B、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祈祷神灵护佑;
C、帝王感念并效仿天地仁德,祈祷国泰民安;
D、帝王因干旱、瘟疫卦精神的是谁?
A、周公B、唐太宗C、魏征D、秦始皇
魏征力阻封禅的故事
不过,如唐代魏征这样坚守“士大夫”风骨的名臣,就曾在泰山封禅一事上主持过正义。曾经,唐太宗李世民自认为已有足够的丰功伟绩,应当去泰山好好封禅一次,以光耀天下。魏征严辞劝谏,指出封禅本义并非歌功颂德;而且从长安到泰安,不远千里地长途封禅,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已然违背了“泰”卦的精神。唐太宗一开始很不悦,但终归算得上胸襟宽广的一代雄主,于是接受了魏征的意见。后来魏征逝世,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地叹道:“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已死,吾亡一镜矣!”这段话日后演变成了中国文化中的著名格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D、“否极泰来”。
(3)下列最不符合泰卦精神的历史典故是?
A、尧舜禅让B、周公辅佐成王
秦始皇泰山封禅书内容
秦始皇泰山封禅书内容1. 引言说到秦始皇,大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种气势磅礴的画面,不是吗?这位大王可真是个传奇人物,统一了六国,建立了集权。
要说他的封禅,尤其是在泰山上,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知道吗?那时候,泰山在古代可不是随便什么山,它可是被认为是五岳之首,地位非常高。
秦始皇那次封禅,可谓是“牛气冲天”,既是为了给自己攒人气,也是为了展示他的权威。
2. 封禅的意义2.1 祭天祈福封禅这事儿,简单说就是在山上祭天,向老天爷祈福。
秦始皇心里想着:“我这么大个皇帝,得给自己和百姓求个好兆头啊!”所以,他选了泰山,想在这儿祈求安康与富庶。
想象一下,站在泰山之巅,风呼呼地吹,头顶上是蓝蓝的天空,这种气氛,简直让人心潮澎湃!他把牛羊、米酒一顿摆,求个平安,这种仪式感,谁见了都得心里咯噔一下,哇,这皇帝真是大气啊!2.2 统一与权威而且,封禅也代表着秦始皇的统治理念。
他不仅是皇帝,更是老百姓心中的“天子”。
通过这种方式,他想告诉大家:“看,我不是随便当皇帝的,我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就像现代社会,大家都喜欢拿出一些东西来炫耀,秦始皇也不例外。
他让人们知道,这个“天”可是他自己的,咱们老百姓得听话呀。
3. 泰山的封禅仪式3.1 盛大场面在封禅仪式上,真是热闹得不行!想象一下,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泰山上,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手里拿着旗帜,鼓乐齐鸣,场面壮观得让人瞠目结舌。
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型音乐节,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气氛超级好!秦始皇一身龙袍,气宇轩昂地站在台上,那种威风八面的样子,简直像是一位超级明星,众人都盯着他,心中默默欢呼。
3.2 记录历史这次封禅,不仅仅是个仪式,还是一场历史的盛会。
秦始皇特别重视记录,于是安排人把这一切都写下来。
这些文字后来被称为《封禅书》,简直是“千古流传”,让后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那种宏伟和气势。
就好比你参加了一场很特别的活动,回来后把照片和经历记录下来,回头翻看的时候,总能想起当时的感受,那种喜悦和震撼,真是无与伦比!4. 封禅的影响4.1 后世影响这次封禅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开始模仿。
山东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导游词
山东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导游词导读:本文山东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导游词,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泰山位于华北平原东侧,山东省东部,主要山脉绵连于济南、泰安两市,海拔1532.7米,泰山形成于约一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山峰之一;泰山文化对我国历史、人文、政治、文化影响深远因此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泰山位置的崇高性、泰山崇拜的一贯性和泰山文化的普及型也为泰山奠定了“国山”地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泰山评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地质公园。
泰山象征着华夏民族的伟大、质朴、勤劳、智慧和坚韧,泰山安,则国家安;泰山宁,则人民宁!泰山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国泰民安和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
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就是以泰山文化为创作素材,通过秦、汉、唐、宋、清五朝皇帝登山封禅的历史背景为创作主线。
主要了表现了华夏民族敬畏天地的精神导向,弘扬和歌颂了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精神。
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总策划人是被誉为“实景演出创始人”的著名文化策划大师梅帅元先生。
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舞台依泰山山势而建,自然天成的泰山雄奇险秀的山水实景为封禅大典剧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宏伟气势。
整个场地呈V字型,舞台最高点为27米,观众席最高为16.5米,观众席与舞台之间形成45度的独特仰视观看视角。
坐在剧场内仰望,四面是隐隐青山、观众席右侧溪水潺潺,花香虫鸣,月夜星空下,山风徐徐,这种感受是室内剧场远远不能达到的。
扩展阅读:导游词注意事项: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
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4易出现的问题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泰山封禅的起因
泰山封禅的起因封禅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神祇的一种宗教式的活动,其中以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次数最多,影响最大。
唐代张守节在给《史记》作的解释中,给“封禅”一词作了极简要的概括,他说: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 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言“禅”者,神天也。
《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张守节的解释,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封禅的方式,在泰山上祭天和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二是封禅的目的是“报天之功” 、“报地之功”。
他引用《五经通义》“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是他的封禅目的论的证据。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封禅目的的二重性是合理的。
因为历代帝王,特别是有成就的帝王,他们政治目的性是十分强烈的,他们的行为带着鲜明的政治色彩。
所以,张守节和《五经通义》的作者在阐释封禅目的时,既注意了崇拜与迷信的一面,也重视了帝王行为的社会政治功利性的一面。
至于《白虎通》所说的“金泥银绳”和“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可能是封禅仪式中一个局部性的仪式,相传秦始皇、汉武帝都搞过“玉检金泥”之类的祭品。
后来,唐高宗、唐玄宗也有玉牒文,大概是将文字刻在玉石片上,装在石匣中埋在地下。
将这类祭祀活动中个别用品称为“封禅”之“封”,大约只能可备一说。
因为,这种解释和“禅” 无法关联。
就整体而言,张守节的解释大体符合历代封禅的实际。
泰山封禅是一种规模盛大的祭祀典礼,其隆重的程度超过了历代历朝帝王登基的仪式。
质言之,任何一位皇帝都有登基即位的仪式,但并不是每位皇帝都可以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自古帝王即位,都想上泰山封禅,但是,想封禅是一回事,能否封禅又是一回事,因为封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史记·封禅书》)。
唐代的泰山封禅
唐代的泰山封禅——唐高宗唐玄宗泰山封禅参与人员研究文章摘要:关键字:(一).泰山封禅1.关于历代封禅大典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盛世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天地祭奠活动。
相传远古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其目的在于“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言禅者,神之也。
《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1](P13)这无疑带有远古社会自然崇拜的遗风余韵。
后经过齐鲁方士、儒生的加工改造和秦皇、汉武的实践,遂成为法定不可动摇的帝王受命的最高仪式,而后易姓而王者莫不以登封泰山为至荣。
据《旧唐书.礼仪志》称:“高宗即位,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
”[2](P884)又据《唐会要》封禅》记载:“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
”[3](P162)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1]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人们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举行封禅大典,原因就在于举行封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这就是受命于天、符瑞祥应、功成德洽、日月有暇。
因此,封禅就成为历代帝王都想为却只有少数帝王能为的盛典。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前人既然已经有此定式,且为后世封禅A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其作为权力授予者之神圣上天的“答厚德,告成功”,“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而祈福”的事情。
它作为有成就的帝王向上天复命和为百姓祈福的严肃礼仪,处在由古代圣贤和儒学家们所一再阐发的政治天命观的整个思想系统中。
这种政治天命观认为,“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尚书·仲尴之浩》)。
封禅大典中文
泰山封禅大典共投资三亿多元,共分为舞台与看台两个主要部分,整个舞台依泰山而建,泰山的雄、奇、险、秀为封禅大典现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壮观宏伟气势。整个舞台与看台从侧面看是一个V字形,舞台最高点为27,米,看台最高位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皇帝以借封禅给臣僚加官进爵,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严,同时,他们还处处向百姓施恩,免除赋税,把自身的道德修养同封禅资格联系起来,在帝王封禅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境界。更为难得的是,在唐高宗李治的封禅大军队伍中,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女士的身影,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汉武帝在位期间曾8次登临泰山封禅,在封禅过程中,都十分庄重,不仅皇帝要斋戒沐浴,参与的群臣百官,都要身著黄色祭服,封禅礼毕後,赏赐当地居民肉食,免除租税,大赦天下。而汉武帝当年在泰山亲手种植的柏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无限。或许是为了遵守一个不为人知的诺言,他们已经在这里伫立守望了二千多年。
唐朝:
秦朝:
秦王剑起六国泯灭。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彰显他的丰功伟绩来到泰山祭祀百万军魂、答谢神灵的佑护。举行了壮观的封禅仪式。开创了中国封建帝王封禅的先河。如今,珍藏在泰山脚下岱庙裏的“秦刻石”,成为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特别重视丧葬礼仪,祭祀先祖。
16.5米,舞台与看台形成了一个45°夹角,观众坐在看台上能够享受到完美独特的视觉效果。在观众台上抬头便能看到雄伟的泰山与璀璨的星空。
整个舞台是这个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包含了大量的高科技技术。舞台的表面成一个斜坡,最高处27米,表面由六块大型的可开合式LED显示屏组成,泰山封禅大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户外LED开合屏幕式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整个舞台共有148个台阶,面积550平方米,看台共有2756个座位,占地3300m²。整个演出过程中时长80分钟,伴随着16次高难度LED屏开合,穿越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五个朝代的封禅场景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康乾盛世——清,500个演员,多达5000套服装,真实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市井文化以及古代帝王封禅时的壮观景象。
关于泰山的神秘传说和故事
神秘的泰山:古老的传说与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山川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之一便是位于山东省的泰山。
这座被誉为“五岳之首”的名山,不仅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色而闻名,更是充满了神秘的传说和故事。
据说,泰山是天帝之居所,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圣之地。
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攀登泰山,可以接近天神,得到神的庇护和祝福。
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以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宁。
在众多的泰山传说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恐怕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了。
据传,在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万物未生。
这时,巨人盘古从沉睡中醒来,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创造了世界。
他死后,他的身体化为了山川大地,而他的头部就成为了泰山。
这个故事象征着泰山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泰山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秘传说。
例如,有人说在山顶上可以看到神仙出没;又有人说在夜晚,会听到仙鹤的叫声,那是仙人在山上聚会的声音。
这些传说都给泰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总的来说,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
它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流,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泰山,不妨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座山的神秘魅力,也许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典的前世今生
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
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
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
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
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
这就是——xx!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只有国家统
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
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
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
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
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
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
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
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
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
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
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
雅致的封禅仪式,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轮廓。
500名演员,2400多个角色,5000套霓裳华服,中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着不同时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气韵。
80分钟的演出,穿越了2000年的历史时空。
与传统的剧场演出不同,这是一场泰山亲自参与其中的演出。
阶梯式舞台依泰山山势而建,泰山自然天成的雄奇山水为演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宏伟气势。
坐在剧场内仰望,四面是泰山的青山绿水、月夜星空,在泰山的真山真水中领略泰山文化,这是室内剧场远远不能达到的。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帝王、关于泰山的演出,更是一场大人文、大历史的演出。
封禅典礼的背后是一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秦与六国的浴血厮杀,汉宫乐舞的曼妙轻盈、唐代的万国来朝、宋代的文化繁荣、清代的民族融合。
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典
的文化符号,通过覆盖在舞台上的LED视频,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自从2003年第一部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之后,至今实景演出已呈风起云涌之势。
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都已涉足这个演出门类。
与其他的实景演出相比,《封禅大典》是一场将实景山水.历史文化和高科技结合得十分精妙的演出。
《封禅大典》的舞台上覆盖着全球最大的室外LED屏幕,达550平米。
舞台上共安置有12个升降平台,6块LED屏幕可以随着舞台升降不断变换组合。
阶梯式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与舞台的移动,升降,视频内容融为一体,打造出浑然一体又大气磅礴的视听盛宴。
除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封弹大典》打动人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人的角度对帝王们的解读。
这不是已冷却的历史,而是普通入能共鸣的、关于人的故事。
泰山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它与个人、国家命运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
在《封禅大典》中,秦始皇在泰山之巅留下的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背影。
《封禅大典》展示的汉武帝,是一个自信满满,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北却匈奴,文治武功无人能及的一代霸主。
最特别的泰山封禅典礼发生在唐朝。
武则天和唐高宗共同主持的封禅大典将“开放和气度”的主题演绎到极致。
宋朝是中
国文化的高峰。
《封禅大典》中的宋真宗没有身着龙袍,而是一身素衣,吟风邀月,风雅异常。
自从宋朝之后,泰山封禅大典不再举行。
直到清朝,康熙和
乾隆皇帝亲临泰山祭祀。
清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
《封禅大典》中威严、层叠的紫禁城,京味十足的市井生活,再现了康乾盛世:
而龙旗、八旗铁骑,则将气势磅礴的封禅场面推向了演出的高潮。
这场深度演绎泰山文化内涵、气势宏大、美轮美奂的演出,由国内顶尖艺术家主创。
《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人和制作人、被誉为“实景演出创始人”的梅帅元担纲总策划人、总制作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六乙担纲总导演,著名音乐家郭文景主创音乐,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严文龙担任舞美。
《封禅大典》演出的最后一幕,风云已逝,一泰山巍巍,青山红日亘古不变。
演出的结尾处,从历史回到现实,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泰山完成了“成人礼”,这意味着泰山已不是帝王将相的神山,泰山封禅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世人向天告知的符号,而我们才是把握这个时代的主人,我们要把泰山精神,即责任重予泰山传承下去。
——《中华xx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