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体系,它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宗教、节日、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古籍文献、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1.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道德、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强调谦虚、无欲、柔软而有力等观念。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它强调超脱尘世的思想以及慈悲与智慧。
2.文字与语言: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节日与习俗: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4.宗教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宗教和哲学的元素,例如道教、佛教等。
5.传统建筑与艺术:传统建筑和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包括古建筑、传统园林、传统工艺品等。
6.古籍文献:中国古籍文化包括四大名著、《史记》、《全神词》、《道德经》等经典,它们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古代文化密不可分。
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和风格上。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和谐、平衡的美感。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呼应。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结构的稳固和装饰的精美,体现了中国人对工艺技术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表现在建筑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上。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有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不同类型。
这些建筑既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社会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例如,皇家宫殿代表着皇权和王权,庙宇代表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园林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上。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整体的和谐。
例如,皇家宫殿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每个院落都有特定的功能,形成了严谨而有序的空间结构。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如雕花、彩绘、瓦片等。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的传统工艺和技术上。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工艺和技术,如斗拱结构、榫卯连接、木构造等。
这些工艺和技术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结构稳固和耐久,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传统工艺和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建筑的设计、风格、功能、象征意义、布局、装饰和传统工艺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代建筑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的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风格和哲学思想,为世人所称道。
这些古代建筑艺术作为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艺术,并探讨其意义与影响。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
这些古代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
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严谨的平衡感: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在设计和布局上力求均衡美,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与稳定的价值观。
2. 精巧的木构结构:古代中国建筑大量采用木结构,与西方石结构不同。
木构结构不仅能够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还便于修复和改建。
中国的木构结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道。
3. 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翘角式,以及独特的琉璃瓦和飞檐翘角的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
二、古代建筑艺术的意义与影响古代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对建筑形式、装饰艺术以及布局规划的设计和发展,古代建筑艺术传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天人合一的理解。
其次,古代建筑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建筑不仅是统治者展示权威和威严的象征,也是人民守望和崇拜的对象。
同时,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则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理念。
古代建筑艺术还对世界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东亚地区,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建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一)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一)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
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
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
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
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建筑的风格特点、文化象征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是其最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塑造其建筑风格。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建筑分为宫殿式建筑和庭院式建筑两种。
宫殿式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和严谨谨慎的布局而著称。
例如,紫禁城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精美的细节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庭院式建筑则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传统庭院建筑中的园林艺术,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以其精巧细致的设计和富有艺术性的布局而备受赞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内敛、典雅和神秘的美。
除了建筑的风格特点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被视为社会地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
寺庙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人们追求心灵与宇宙连接的枢纽。
寺庙的建筑布局和装饰往往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教义密切相关。
例如,寺庙内的塔楼被视为佛教智慧的象征,庙宇的屋顶常常被雄伟的石雕装饰,寓意对神圣世界的美好祈愿。
此外,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也是文化象征的重要载体。
它们以其雄伟壮观、精致细腻的建筑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这些文化象征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面临许多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建筑面临着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这导致传统建筑技艺的流失和传统文化的衰落。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许多措施已经被采取。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鼓励保护与修复。
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重视传统建筑知识的传承和传统技艺的传授。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是和谐与平衡。
在设计和布局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对天地之道的追求,希望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的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多以望向南方为主,以迎接太阳的阳光,同时坐北朝南也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念。
古代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借助建筑物本身来模拟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平衡的氛围。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包括梁、柱、榫卯等构件的使用,经过精巧的设计和工艺加工,使得建筑物能够在自然灾害中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安全。
在风格上,中国古代建筑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和封闭性,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睦相处。
古代建筑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相融合,而不是突出个体建筑的个性。
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到一座座殿堂、宫廷和庙宇等建筑物形成的整体景观,而不是独立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见证和代表,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艺术家们的杰作,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世界上许多非常有名的建筑,如北京故宫、长城和丽江古城,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也是我们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可以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完整版)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自古以来,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 分,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即强调“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中国古建筑和自然环境是相融合的,不 是与自然对立的,并借助于自然环境,以构成视野 广阔,富有生气的 画面 。
中国古建筑 这种崇尚自然的 趋向,在中国古 园林建筑中表现 得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的气质与中国绘画极为相似,虽寄情思于山水,而超乎山水 本身之外。无论是曲折的池岸、弯曲的小径、自由多变的假山,还是点缀 其间的亭、台、楼、榭都并非大自然的单 纯摹仿,其中妙想连篇、天机灵运、随时 而迁,融进了人的再创造,所构成的是一
幅幅流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
个园 留园
三、风水与建筑
风水学中说的“阴阳五行说”实际上源于《易 经》,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阴阳) , 两仪生四象(春 夏秋冬) , 四象生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 坤卦中的任一组卦, 都由上下两卦组成, 如泰卦就 由上坤下乾两卦组成。
一座四合院为一个家庭提供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和外界 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正房、耳房、厢房之间高低错落,相 互顾盼,形成了视觉上的变化,严谨而不呆板。院内住房的 分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礼仪观念,尊卑长幼井然有序,却 又相互照应,亲密而温馨。
两进以上四合院的二门通常作成华丽的垂花门,俗话说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而言的。 多进四合院正房后面还有临街的后罩房,一般作为家中未出 阁的女儿或女仆的生活用房。后罩房的西北角开有后门与后 街相通。
——《阳宅撮要》
严的石狮子。石狮子头上的
发卷数,还可以让人进一步
认定主人的官爵品级,皇帝
的石狮有13排卷发,亲王有
12排,其他官员依爵位递减。
三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色古香——传统建筑
谁最有名
四合院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建造得较多,最有名的要数北京四合院。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去过北京的同学 一定都见过北京的四合院。它们中绝大多 数为单层建筑,当中围成的院落接近正方 形,四面各房屋独立,以廊相连,院门多 开在东南方位。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 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它也是中国古老、 传统的文化的象征。简单地说,一个院子 四面都建有房屋,或四四方方,或长方形, 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四合院。
“四”指东、西、南、北 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围在 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但很多四合院并不只是一个口。 “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 “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 “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三)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 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 应该全部都悬空,而吊脚楼只是部 分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 建筑。
为什么要建“长脚”的吊脚楼
“长脚”的吊脚楼好处多: (一)房子高高地悬挂,既通风,又不 会潮湿。 (二)让房子与地面拉开距离,可以防 范毒蛇、凶猛的野兽的攻击。 (三)在楼板下面还能有足够大的空间 堆放杂物。
四面围居
四合院
斑驳的阳光,清幽的胡同,古朴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
下眯缝着眼睛儿坐在竹椅上拉着家常的老人,三两个正在追逐嬉戏
的孩子,还有那由远而近的脚步声……这是很多人想到四合院时脑
海中浮现的场景。那么,四面围居的四合院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又
在岁月的长河里藏了多少秘密呢?
同学们,我们这就开始对四合院的探 秘之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年级 下册
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
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
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
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
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
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
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了的情况下,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仍然长期地存在,并被周边其他国家所公认。
作为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筑的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自古把建筑看作是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同时也注重从科学上来研究,因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建筑学。
从事建筑的人也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学,也没有建筑师。
建筑不是作为一门学科,从事建筑的人也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工匠。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管理又特别的严格,尤其是对于与国家相关的建筑的管理。
早在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中就有关于建筑的制度,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延续着礼制的传统。
一方面是详细地规定建筑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另一方面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职官管理建筑的问题。
遇到国家重要的建筑时,要组织学者、官吏考证历史,研究理论和制度,确定方案再进行建设。
所以中国古代与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价值和美学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一、古代建筑类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涵盖了众多的建筑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壮丽,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典范。
寺庙建筑则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以奢华庄严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林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而民居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形式,各地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在风格上追求天人合一、秩序和谐的美学理念。
在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式布局,注重建筑各部分的对称性和均衡性。
建筑立面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斗拱作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境界的表达,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和景致的设置,营造出宏伟壮丽、幽静雅致的空间氛围。
三、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形式,更关注建筑的内涵和哲学意蕴。
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倡导融合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崇自然、尊重人类需求。
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装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青砖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并以彩绘、雕刻等技艺为建筑增加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它既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又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表达。
传统建筑在审美和功能上都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筑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智慧,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国历史的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文化理念和学术思想的文明。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核心思想。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统治者的要求,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筑的美学根基。
中国古代建筑方正,讲究等级。
这种思想反映在选址中就是选择群山环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四合院。
标签: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指引着中国古建筑形态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它国家。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从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到城市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
中国古代建筑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核心思想,追求中庸与和谐,讲究等级秩序。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儒家思想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上。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统领着义礼智信。
什么是仁,有很多说法,克己复礼是仁,使民如承大祭是仁,爱人是仁,如果把这些仁归纳出来,集体主义就是仁,凝聚力就是仁,大一统就是仁。
中国古代建筑方正,讲究等级。
这种思想反映在选址中就是选址群山怀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四合院。
汉朝之前中国的疆域范围大体上西到昆仑山,北到阴山燕山,南到南岭的范围,中间环抱着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如果再加上东面的泰山山系,实际上是四面环抱。
环抱是凝聚力的表现,这正是孔子“仁者乐天”的原因。
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
古建筑的设计、构造、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古建筑的设计理念,注重以天地人为中心,尊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古人在建筑中植入了诸多哲学、宗教、历史等元素,如阴阳五行、风水、儒释道三教思想等,构建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形成了中国式的空间美学。
古建筑的结构体系也十分独特,采用了许多工程技术,如榫卯结构、斗拱结构、斗拱券和飞檐等,这些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中国古建筑保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产。
古建筑的装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彩画、雕刻、砖雕、木雕等众多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精神。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其价值和意义却历久弥新。
- 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传统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建筑,包括其类型、特点和影响。
一、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的宫殿式建筑以宫殿和宗庙为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和宗教信仰。
这类建筑通常坐落在高处,宽敞而庄重,展示着皇家家族的尊贵地位。
典型的宫殿式建筑有北京的故宫和洛阳的白马寺。
这些建筑以严谨的布局、雄伟的规模和细致的装饰而闻名。
二、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又一重要类型,它以巧妙的布局和丰富的景观著称。
园林式建筑强调自然景观的呈现,通过疏密有致的植物配置和水景的运用,打造出宜人而和谐的环境。
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们通过精致的设计表达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心灵世界和审美追求。
三、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宗教色彩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人虔诚的信仰和对神灵的崇拜。
这类建筑通常庄严肃穆,建筑风格受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其中,峨眉山的金顶寺以其雄伟的塔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寺庙式建筑作为宗教活动和文化传承的场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这类建筑以传统材料和建筑工艺为特点,注重家庭关系和社会习俗。
例如,南方的土楼和北方的四合院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独有的居住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些民居式建筑以其实用性和与环境的融合而备受赞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构筑,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底蕴。
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自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注重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古代建筑的兴盛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息息相关。
古代中国人视建筑为一种表达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手段,建筑不仅是实用的居住场所,更是展示国家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的象征。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严谨的建筑技术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不同朝代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
其中,古代建筑主要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和园林建筑三个主要类别。
宫殿建筑是古代中国统治者居住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典型的宫殿建筑包括紫禁城、颐和园等,其特点是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寺庙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宗教信仰和修身养性。
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都在寺庙中寻求灵性寄托。
古代寺庙的建筑风格注重和谐和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少林寺、峨眉山寺等。
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心安排的景观而闻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创造和欣赏。
园林建筑注重营造一种优美和谐的环境,具备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精美的景观元素,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三、文化意义古代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国家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首先,古代建筑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古代建筑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祖先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其次,古代建筑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平衡与尊重自然,通过形式和结构的精巧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追求。
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修订版)
三、特殊的生活与 特殊的建筑
四、“席不正不坐” 五、“堂”与火塘
六、农耕文化的政治 表达
七、照壁、仪门、 “太师壁”
一、雅俗之
1
分——三种文
化
二、宗法观念 2
与居住方式
3 三、祠堂——
祖先崇拜和家 族意识的体现
4 四、会馆——
商业文化与民 间艺术的交汇
5 五、生活的乐
趣
二、中原文化与楚 文化
一、“土”与“木” 的差异
5 五、皇家园林
与私家园林的 差异
六、阴阳五行与建筑 方位
七、风水观念与建筑 环境
八、“事死如事 生”——陵墓的意义
九、艺术中的哲学思 维
一、佛教传入与宗教 建筑的产生
二、塔的演变
三、石窟的意义
四、外来宗教与中国 传统祭祀
五、宗教与 迷信
六、建筑中 的信仰文化
一、学宫与书院
二、孔庙的发展与孔 子文化
三、文庙建筑与儒家 文化
四、书院建筑与儒家 思想
二、以善为美的审 美理念
一、时代的风格与 时代的艺术
三、“礼”与“乐” 的文化意义
四、文学艺术、 1
文人趣味与文 人园林
五、中国绘画 2
与中国建筑
3 六、中国雕塑
与中国建筑
4 七、中国文字
与中国建筑
5 八、象征型艺
术
二、观演文化与戏 台建筑
一、市民文化与城 市建筑
目录分析
一、营造法与建筑 学——中国和西方建
筑观的差异
二、皇权思想与城市 规划
三、城市制度与城市 管理
四、历史上的“形象 工程”
五、礼仪制 度与建筑礼
制
六、国家表 彰——牌坊 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 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和应用非常广泛:
1.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建筑风格的要求非常苛刻,建筑要求具有严格的比例和对称,符合人体的比例与美学原则。
如今,在现代建筑中也可见到传统文化的风格元素,如古典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和现代简约风等。
2. 空间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空间的宜人与合适,对建筑的实际使用和舒适性给予高度重视。
古代建筑中常采用对称均匀的布局,使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另外也强调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3. 艺术细节: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细节,从建筑雕刻到环境装饰,都有着类似的讲究。
如大型石雕、壁画、瓦片、雕花、香炉等,凸显着建筑的艺术价值。
4. 材料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材料的用法也非常精致,如木、石、砖、瓦、陶、玻璃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
另外,在现代建筑中也常使用传统的材质,如红砖、灰瓦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为现代建筑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技术支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介绍:
1.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象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皇家礼仪。
2. 庙宇建筑: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北京的天坛、南京的夫子庙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对称布局,主体建筑高大庄重,装饰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3. 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江南的水乡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这些建筑布局灵活,形式多样,装饰朴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为主,布局自由,装饰雅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人文精神。
5.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安息之所,如陕西的秦始皇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皇权思想。
6. 桥梁建筑:桥梁建筑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如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潮州广济桥等。
这些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美观,装饰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创新。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还与中国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紧密相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特定的建筑物相关联。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与庙宇和神龛有关。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庙宇祈求神明的保佑,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庙宇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虔诚,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庙宇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是仿古的木结构建筑,有的是宏伟的石砌建筑,每一座庙宇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
除了庙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古代皇宫和宫殿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这些习俗与古代宫廷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代皇宫和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它们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富有雄伟壮观的气势。
每一座皇宫和宫殿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场所。
除了传统建筑,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民俗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民俗建筑是指民间传统建筑,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这些习俗与传统的园林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园林建筑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
除了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其他民俗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清明节是为了祭祀祖先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踏青等,这些习俗与传统的园林建筑和墓葬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园林建筑和墓葬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性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核心,历史上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对于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人们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等思想观念深深地融入到了建筑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也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
房屋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中国传统宅院中的庭院结构、四合院、正厅和左右配房等建筑布局,都是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建筑结构。
尤其是庭院结构,它融合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家庭的尊重,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亲情和友情的关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伦关系和深刻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也十分独特。
比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的石头、竹子和木材等材料,这些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中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石头象征稳重和长久,木材象征亲切和长寿,而竹子则象征清雅和身心健康。
同时这些材料也呈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也与中华民族较为悠久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例如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常常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比如长城和壁画之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神话和传说。
这些建筑装饰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它们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和塑造。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文化传承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些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内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和思想观念。
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1,中国文明的历史延续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六大文明之一。
六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爱琴海/古代中美洲/中国中国文明是六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没有被其他文化干扰而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
文化本身包括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文化和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等物质文化。
建筑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有着一些矛盾性。
一方面极其重视历史,在古代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证祖制,依循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另一方面又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否定。
例如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把前朝的东西推倒重来。
不能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历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陷。
2,东方文化和东方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国文化一直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存在的。
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即使是在近代以后中国落后了的情况下,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仍然长期地存在,并被周边其他国家所公认。
作为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造型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筑的艺术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自古把建筑看作是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同时也注重从科学上来研究,因此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建筑学。
从事建筑的人也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学,也没有建筑师。
建筑不是作为一门学科,从事建筑的人也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人民的工匠。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的管理又特别的严格,尤其是对于与国家相关的建筑的管理。
早在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中就有关于建筑的制度,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延续着礼制的传统。
一方面是详细地规定建筑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另一方面是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则,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职官管理建筑的问题。
遇到国家重要的建筑时,要组织学者、官吏考证历史,研究理论和制度,确定方案再进行建设。
所以中国古代与建筑相关的最重要的技术专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由朝廷颁布的,而且都属于政书一类。
政府将建筑当作政治观念的表现,如建筑中的等级观念、城市规划中的皇权意识、礼制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等等。
而民间则将建筑看作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如宅第、宗祠、牌坊以及建筑上的装饰等,都表达人们对人的社会性的看法。
3,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外观造型、工艺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
地域特色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地理气候条件;二,历史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三,特殊的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
地理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结构形式、工艺技术方面,也在建筑造型方面反映出来。
如北方由穴居发展到窑洞,南方由巢居发展来的干栏式住宅;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天井院。
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
如北方建筑的厚重质朴;南方建筑的轻巧精致。
社会原因和生活方式的原因常常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例如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土楼式民居,就是历史上的移民为自我保护而建的;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是因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官文化——宫廷艺术——宫廷建筑士文化——文人艺术——文人建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建筑官文化的特点是突出政治和权力的意识。
大到城市和皇宫的规划,小到建筑甚至服装的装饰,突出皇权和等级观念。
在规制上体现政治意识,在艺术上以庄重、华丽为特点,体现皇家气派。
在建筑上主要有宫殿、坛庙、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等。
士文化的特点是朴素淡雅的书卷气。
不讲究尊卑等级,也不要求表现权力意志,也不追求豪华富丽的气派,纯粹只是文人们高雅的审美趣味的追求。
在建筑上主要有私家园林、文人宅第、书院、书楼书斋、风景建筑等。
文人艺术尤其对自然情有独钟,尤其以山水诗、山水画为典型代表。
文人艺术还喜欢以自然的某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来比喻人的道德品质,如文人画的所谓“四君子”等。
俗文化即民间文化,其基本特征是追求欢乐吉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艺术既不关心官方的社会政治的问题,也没有文人们那种高雅的书卷气息,关心的都是自身生活的实际问题。
如家庭财富、婚姻、官禄、健康和寿命等。
其艺术形式的表现是稚拙的、朴素的、甚至粗俗的。
例如大红大绿的年画等。
民间建筑主要有民居、寺庙、祠堂、会馆、店铺等。
三种文化形态在今天仍然有着明显的表现。
官方建筑继续注重权力意者的表现。
各级地方政府建筑极度地宏伟豪奢;等级观念仍然延续,“僭越”的现象时有出现。
建筑师作为“士”阶层,其思想往往既不被官方接受,也不被作为俗文化代表的建筑开发商和建筑所有者所接受。
一般的建筑开发商和建筑所有者是今天的俗文化的代表。
当今俗文化的特点是强烈的商业气息。
三,中国哲学与中国建筑1,科学思维与建筑科学科学思维与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从哲学的起源看西方哲学起源于自然科学;中国哲学起源于政治学说、道德学说。
西方哲学家大多是自然科学家;中国哲学家大多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从研究内容来看西方哲学是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中国哲学是政治哲学、伦理哲学,研究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哲学重逻辑、重推理,具有思辨性的特点;中国哲学重直观,重经验,具有教育性的特点。
因为哲学思维的习惯,中国不善于建立学科体系,如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同样也因此没有建筑学。
所以,中国一直没有从真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建筑。
《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建筑学研究专著,而是建筑法规和规范。
因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者不是作为知识阶层的建筑师,而是作为劳动阶层的工匠。
2,自然观与建筑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西方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人与自然对立,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服务。
这两种对立的自然观是因为中西两种文化各自特定的地理条件的产物。
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是在自然观上几乎都是统一的。
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都是同样的思想,阴阳五行说的风水“龙脉”之类,也是顺应自然思想的另一种表现。
象荀子那样提出“人定胜天”思想的极少。
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
例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建筑和工艺制造等方面也不例外。
例如古人砍伐树木“必以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按照自然规律来行事。
这种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在园林艺术方面表现得最明显。
中国园林表现的是顺应自然的审美情趣;西方园林表达的是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
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是在今天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方古代哲学自然观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到近代以后,大规模工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大,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带来巨大的破坏,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优点,转而学习和接受中国哲学。
反过来我们中国人却又因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完全破坏自然规律,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
《文子. 上礼》中记载:“老子曰:衰世之主......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邱处,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
则阴阳谬戾,四时失序,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于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绝而不流。
”建筑行业是消耗资源能源最大的行业之一,保护地球生态,建筑行业责无旁贷。
而目前关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和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上。
没有人考虑建筑材料的问题,真正不生态的建筑,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的不生态。
从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的眼光来看,木材是最生态的建筑材料,木造建筑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
木造建筑的生态优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其材料来源来看,木材不需消耗有限的地球资源。
只要植树,取之不尽。
②,木材的生产不需冶炼、烧制,不需消耗能源,也不会因冶炼烧制而带来环境污染。
③,木材废弃后可以回归自然,不会因为建筑垃圾问题而带来环境的压力。
此外还有如木材对人体的好处等优点。
但是要采用木造建筑首先要处理好植树造林和木材砍伐的辩证关系。
一般人的认识误区是木造建筑就要砍树,但是人们没有想到植树,只要大量植树,形成种植和砍伐的良性循环,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材资源。
还可以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改善。
另外,木造建筑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利于抗震。
因为木材的韧性,木造建筑是最利于抗震的建筑。
这一点已经被中国和日本的地震历史所证明。
3,阴阳五行与风水阴阳五行也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家”本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流派。
阴阳五行说将世界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正负、南北、奇偶等等。
将万事万物的构成分为五种基本元素,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东南西北中(五方)、青赤黑白黄(五色)、宫商角徵羽(五音)、甜酸苦辣咸(五味)、心肺肝胃脾(五臟)等等。
秦汉时期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的思想就和五行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东南西北中五岳庙祭祀与北京社稷坛五色土的象征意义有着内在的文化联系。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
其主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都是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
风水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关于“气”的理念。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晋郭璞《葬书》)古人的风水思想中有关于人才培育的意识,“风水塔”的信仰就与此有着重要的关系。
《鲁班经》和鲁班尺是风水吉凶思想在民间建筑中的集中体现。
4,“善”的美学理念“善”与“美”的关系。
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善为美,或“美善同一”。
功利主义美学观,“善”即功利,包涵道德功利和现实功利。
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是来自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基本倾向是功利主义。
“美”字的起源有人认为是“羊大为美”,有人认为是“羊人为美”。
不论是“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都是从功利目的出发的。
《国语/楚语》中的“伍举论美”,是中国美学理论的第一个关于美的定义。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