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精选21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精选21篇)《渔歌子》教学反思篇1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并和学生一起进入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1、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都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么,你从他的《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2、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3、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的,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张志和为什么会在这“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 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读到这里,我和学生们都早已身临其境了,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是啊,我们学习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词的文字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
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渔歌子》教学反思篇2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文,属于教材中“宋词欣赏”章节。
教学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朗读与解析、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词意,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学会运用现代文翻译古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 解析:分析词牌、作者、创作背景,讲解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类似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翻译《渔歌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词牌:渔歌子b. 作者:张志和c. 创作背景:宋代d. 重点词汇:渔歌、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e. 句式结构:七言绝句f. 艺术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翻译《渔歌子》。
b. 请比较《渔歌子》与《静夜思》的异同点。
2. 答案:a. 略b. 《渔歌子》与《静夜思》都是古诗,都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之处在于,《渔歌子》以山水为背景,赞美自然风光;而《静夜思》则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渔歌子》教学反思15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15篇《渔歌子》教学反思1(503字)同多数古诗词一样,张志和的《渔歌子》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如何让学生积极想象画面、理解词的意境并且能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呢?我在梳理了“景物”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什么垂钓的人不想回去呢?他留恋什么呢?请想象画面,用最美的语言来回答,要加上合适的形容词。
如“他留恋绵延不断的青山。
他留恋洁白如雪自由飞翔的白鹭”。
首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的想象和语言,接着指名说句子。
若干名学生说完后老师提醒:把你们的这些串起来不就是一首诗吗?“如诗如画”形容的就是这么优美的语言啊!一起来根据关键词(景物)吟出这首集体创作的诗吧!最后小结:田园诗往往意境优美得像一幅山水画,刚才我们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对这首词理解得更好了,来,伴着音乐背一背吧!最后通过课后作业“创作诗歌”巩固课堂成果。
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们非常活跃,说出来的句子也很美,还说出来“他留恋美景中自己悠闲自得的心情”之类的句子,对诗的意境感悟得更加透彻了。
用诗意阐述诗意,也许是更适合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也更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吧!《渔歌子》教学反思2(1518字)走进词的意境,体会词人心情——《渔歌子》教学反思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词中前两句写意白描,未多着色却明丽鲜艳,三四句中的箬笠“青”和蓑衣“绿”,与前文的远山近水或呼应或点缀,至最后一句的“斜风细雨”将前面所有的色彩一一冲淡,形成了人亦为景的独特画矶和审美情趣,物与物的和谐升华为人与物的和谐。
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集中于“诵读”和“感受”,即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活动来感受“诗情画意”。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背景及作者。
2.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2.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领悟诗词中的意象。
2.感悟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2.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3)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3.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孤独、无奈、向往等。
4.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渔歌子》相关的诗词,如《渔家傲》、《浪淘沙》等。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渔歌”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2.教学改进(1)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作中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二、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白话译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江水如碧绿如天。
意境解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白鹭在山前飞翔,江水碧绿如天。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对《渔歌子》的背景介绍、诗词解析、意境领略以及诗词背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渔歌子》的艺术魅力,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渔歌子》的作者、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歌子》所表达的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渔歌子》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人垂钓的画面,引出《渔歌子》。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志和,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 诗词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渔歌子》,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如“斜风细雨”、“青箬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6.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背景:唐朝,垂钓情趣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意境:淡泊名利,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渔歌子》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注重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意境领略;2. 作业设计中的学生个性化表达;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教学互动性。
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
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1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呢?以上教学片段,我注意让学生从诗词中的饿关键词语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进行想象,建构文本意境,在大体把握诗意。
感受适诗词描绘的情境后,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词主人公渔翁的内心世界,体会悠闲自得的心态,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点是做比较成功的。
1、创设情境,导学得法。
《渔歌子》充满了诗情画意,画面色彩明丽。
我先让学生从画面上找,再到字词里面找,学生找到了方法,体会到了景色的美,色彩的美。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渔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我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走进渔翁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渔翁的情感。
2、借助想象,读出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上,我大胆放手,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诗词去想象,不断地体会,多次的、多角度的读悟,做到了想象中理解,理解中想象,朗读促感悟,感悟促朗读。
渔歌子课堂优秀教学反思2《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
“诗言志、词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抱着教参,加上感觉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是先认真读了《新语文课程标准》。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反思一、引言《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对《渔歌子》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渔歌子》,并理解词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 学生能够学习词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学习词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作者、意思、意境、情感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讲解、分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的魅力。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默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意境、情感、写作方法等,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江南水乡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提问学生对江南水乡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讲授新课讲解词的背景、作者、意思、意境、情感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朗读,学习词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境、情感、写作方法等,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背诵、默写等,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分组展示朗读、背诵、默写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其他诗人的词作,了解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位于教材第七单元《宋词精选》的第一课。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诗句解析、背景介绍、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诗句意境的领悟。
重点:诗句解析,词牌特点分析,诗人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张志和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4. 意境领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5. 词牌格律分析: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格律。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词作,分析其词牌、诗句意境等,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渔歌子》2. 板书内容:诗句解析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诗人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2. 答案示例:渔歌子·春景绿波荡漾,轻舟泛波,风轻云淡。
桃花映日,柳絮随风,鸟语花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渔歌子》的诗句、意境及词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一)《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
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却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因此,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并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一、引导想象,进入意境教学中,我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再引导学生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并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词中的画面。
然后进一步引导“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能把看到的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恍然大悟:原来想象不仅要用脑,而且要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徜徉于想象的海洋中,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这也为朗读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师不必刻意讲解,学生就能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中品味词中精华,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学生对于词中每一句画面的描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老师,我没能引导学生将这首词的完整印象作一次整理。
在学生分句描述后,如果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重温浏览过的美景,将“身临其境”后的所看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把握全词的精华。
二、反复朗读,品赏佳句“读”的活动始终贯穿于此次教学中,初读全词时,我向大家提出要求:将这首词至少读3遍,第一遍要读准字音,把词读流利。
第二遍,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第三遍,要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
在此基础上,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领略诗情画意,读出韵律美和画面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词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我抓住“不须归”引导学生品味钓中情,为何不归?相机出示张志和的生平,学生通过分析感悟不须归的原因,为强化这一感悟,我将《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于本词进行对读,体会词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反思一、引言《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渔民悠然自得的生活。
在教学这首词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对《渔歌子》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渔歌子》的诗意,背诵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江南水乡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初读诗词让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诗词的大意。
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 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话和动作,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渔民,通过表演,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背诵诗词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个人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诵等,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写一篇观察日记。
四、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想象、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诗词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渔歌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6篇)
渔歌子课堂教学反思渔歌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歌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歌子课堂教学反思1《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
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却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因此,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并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
一、引导想象,进入意境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勾勒出西塞山的美景,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是学好《渔歌子》的关键。
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先抛出一个概括性的问题“你能把看到的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细化:“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脑筋去想象。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恍然大悟:原来想象不仅要用脑,而且要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徜徉于想象的海洋中,有的说:“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有的说:“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这也为朗读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师不必刻意讲解,学生就能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中品味词中精华,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学生对于词中每一句画面的描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老师,我没能引导学生将这首词的完整印象作一次整理。
在学生分句描述后,如果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重温浏览过的美景,将“身临其境”后的所看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把握全词的精华。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文800字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文800字生命如歌,桃李芬芳,做教案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
教案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先决条件。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文,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文【篇1】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解答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的比较,可如何让学生自行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共同确认什么是省力?当用力点是两个钩码而阻力点是一个钩码时,杠杆保持水平,是省力还是费力?费力当用力点是一个钩码而阻力点是两个钩码时,杠杆保持水平,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当省力与费力的标准确定后,我将几组数据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经过自行动手验证之后,很快得出判断此时我第一次提问,从我们的数据表格中能够发现,杠杆在什么时候省力吗?此时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并不多,但已有部分学生隐隐约约猜测到了省力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可始终无法摆脱钩码数的干扰。
为了帮组学生理解,我将表格中所有的钩码数全部从黑板上擦去,只留下了格数与验证信息。
学生们眼前一亮,干扰他们的主要信息没有了,很快就发现距离与三种杠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为了巩固学生的发现,本人再次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先判断,再动手用杠杆尺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到三种杠杆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之间关系。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文【篇2】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呢?以上教学片段,我注意让学生从诗词中的饿关键词语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进行想象,建构文本意境,在大体把握诗意。
感受适诗词描绘的情境后,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词主人公渔翁的内心世界,体会悠闲自得的心态,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点是做比较成功的。
1、创设情境,导学得法。
《渔歌子》充满了诗情画意,画面色彩明丽。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本(2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本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并和学生一起进入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1、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音律,都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么,你从他的《渔歌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2、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3、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的,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张志和为什么会在这“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读到这里,我和学生们都早已身临其境了,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是啊,我们学习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词的文字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
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渔歌子》教学反思范本(2)教学反思:《渔歌子》这次我给学生们上了《渔歌子》的课,课堂效果还算不错。
首先,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渔歌子》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渔歌子》这首古代民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渔歌子》的作者杨万里、《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渔歌子》的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在课堂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并介绍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了解和评价,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介绍《渔歌子》的背景我向学生介绍了《渔歌子》这首古代民歌的作者杨万里,并简要介绍了他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我告诉学生《渔歌子》是杨万里在他晚年写的,他在东吴时期厌倦官场生活,追求自由和宁静,所以选择了隐居江南,过上了捕鱼的生活。
3. 分析《渔歌子》的意境我告诉学生《渔歌子》是杨万里以自己捕鱼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通过描写江南美景和捕鱼的过程,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我鼓励学生细细品味每一句诗句,在欣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抒发。
4. 欣赏《渔歌子》我请学生跟我一起朗读《渔歌子》,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我选取了几句特别有意境的诗句,请学生解读其中的意思,与学生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渔歌子》这首古代民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整体来说,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首先,在导入环节,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评价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接触和了解不多,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介绍《渔歌子》的背景环节,学生对作者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渔歌子》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和意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有限,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析《渔歌子》中的诗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反思120__年3月31日,多媒体教室,校级创优课如约而至。
曾经想过拖延,再好好准备一下,但是,既定好了日子,如果可以,也不想再改变。
上课之前,去了一趟多媒体教室,试了试课件,自己试着讲了一遍,理了理思路。
带学生,准备上课,一切按部就班。
对于自己准备比较充分的课,上起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随着导入、揭题,课程一步步步入正轨。
学生们的朗读尤其让我惊喜,很多学生已经跨过了生字生词,基本掌握了节奏和韵律。
本以为会成为难点的“读出自己的味道”,没想到初步就成功了。
但是,有的同学是一开始就掌握的不错的,也有的同学,还需要老师的`指点。
好在,大部分同学,在这堂课上的朗读,能够有所进步。
在入情入境部分,我设计了教师配乐朗读,将学生引入诗境,想象画面。
由于感冒的缘故,我十分担心自己能否读好,这关系到孩子们是否能进入情境。
好在,声音还算可以让人接受,加之配乐比较优美,即兴发挥了一下,学生们还倒算乐在其中。
之后,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同学们的所见比较丰富,甚至有的还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这课堂中的生成令人惊喜。
期间穿插了“白鹭”这一意象的介绍,本以为会不好理解,没想到李言蹊和陈聪两个人帮了我的“大忙”,一个说出了一身洁白,志向高洁;一个说出了自由自在之感,为我节省了时间。
随后,教师揭示,相信很多同学都应该理解了白鹭的意义。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张志和眼前只看到白鹭,没有看到其他的鸟儿,就表明了作者的志向,此处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教师就说出来了,好在,学生也理解的差不多。
桃花流水节奏的划分是课始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无意暴露出的,我借此埋下伏笔,现在揭示正是时候。
同学们想了一会,就明白了桃花随流水的意境。
但是,鳜鱼的讲解中似乎有些打破了课堂的美感。
因为知道学生们可能很多都没吃过鳜鱼,难以产生对鳜鱼的喜爱,所以,我就找了几幅鳜鱼做成的名菜图片,告诉大家鳜鱼的味道,以期让学生们喜爱上肥美的鳜鱼。
此时,再回头让学生读一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应是别有一番滋味。
《渔歌子》教学反思三
《渔歌子》教学反思3
《渔歌子》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文《渔歌子》,整个教学十分顺畅,无论是学生的诗句理解,还是对诗句的背诵,都让我感觉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厚。
在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品味这首词的时候,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
突然间我发现了外面的雨很符合《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斜风细雨!于是乎我马上组织学生静静地走到窗前观察外面的小雨,学生看着看着就兴奋起来,很多同学都说:“老师我发现了现在的情景可以用到古诗里的词句!”我及时的提问说是什么呢?他们纷纷答到:“斜风细雨!”看来只要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的领悟力是很高的。
所以当我们再一起背诵这首词的时候,孩子们的感情释放得非常到位!。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反思一、引言《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春天的美景和渔民悠然自得的生活。
在教学这首词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对《渔歌子》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渔歌子》的诗意,背诵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渔民的悠然自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江南水乡的音乐和图片,营造出优美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朗读教师范读《渔歌子》,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渔歌子》的诗意,让学生了解词中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渔民的生活。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难点和疑点。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想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想象。
教师展示一些江南水乡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进一步感受词中的美景。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渔歌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分组背诵,互相检查,提高背诵效率。
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表扬背诵得好的学生,鼓励背诵有困难的学生。
6. 拓展延伸教师介绍张志和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张志和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
学生欣赏一些其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之美。
学生模仿《渔歌子》的句式和韵律,创作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
“诗言志、词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抱着教参,加上感觉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是先认真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中是这样阐述与教材内容相关目标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年段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其中,“激发想象力,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测的。
必须转换成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把“大体把握这首词的意思”转换为“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整首词的大体意思。
”把“体会诗人的情感”转换为“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这些要求,我初步定下这样几条教学目标: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认为本课有两个较为成功之处:
1、反复诵读,层层递进。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感悟词境后的美读,要求层层深入,学生在想象中、在赏画时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2、感悟词境,授之以渔。
诗词教学中,把握诗词的意境是个重难点。
不讲,学生不得要领;讲得多了,自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在此环节中,我紧抓住词的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通过想象阅读——“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白鹭?什么颜色?让画面动起来!”引导学生把景物一步一步说具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描述其他景物,自然是水到渠成。
上完本节课我还有几点遗憾:
1、学生在诵读本词的时候,我只是要求学生要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没有亲自示范给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去读,以致学生在对词的朗诵节奏上总感觉把握不到位。
如果我当时为学生范读的话,相信学生一定能有所领会。
2、因为本节课是去外校送教,所以对学生的情况没能做出很好的预判。
在问题的设计上降低了难度,只是蜻蜓点水的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悠闲自在,没能更深层的走进诗人的内心。
3、整首词当中有几个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
时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下,应该巧妙的进行处理,让学生真正掌握“鳜、箬笠、蓑衣”等字的写法,同时也为后面的默写打好基础。
4、因今天送教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少,所以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应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尽可能的背诵一遍本首词,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本首词的印象,同时也达到“内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