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存在的基础_爱智慧的视阈
人类智慧的进化从古代哲学到现代科学
人类智慧的进化从古代哲学到现代科学人类智慧的进化是长期演变的结果,从古代哲学到现代科学,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在不断发展和革新。
本文将探讨人类智慧的进化历程,并阐述古代哲学思想如何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一、古代哲学的智慧1. 东方哲学的智慧古代中国哲学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代表,这些哲学体系针对人类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宇宙规律等问题进行思考。
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忠诚和孝顺,关注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墨家思想注重利益最大化和公平正义,奠定了社会公平与道德的基础。
2. 西方哲学的智慧古希腊哲学以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为代表。
柏拉图学派主张超越感知世界,追寻理念的真理,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学派重视经验和实证,强调人类理性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伊壁鸠鲁学派注重快乐和幸福的追求,提出了“快乐至善”的哲学理念。
二、近代科学的智慧1. 科学方法的革新近代科学的发展受到了实证主义和唯理主义的影响,科学方法也得到了革新。
科学家们追求客观事实、实证验证,并采用观察、实验和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科学方法的革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 科学理论的突破近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哲学思考的智慧。
伽利略的地动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理论,都是在哲学的思考基础上发展而成。
这些理论突破了它们所在时期的科学认知,推动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理解。
三、现代科学与哲学的互动1. 科学思维的哲学基础现代科学不仅依赖于实践和技术,更离不开哲学思考的引导。
科学的范式、实证性与可验证性等特征,都是哲学思考的结果。
科学方法与科学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哲学的智慧。
2. 哲学对科学伦理的影响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伦理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伦理追求科学发展的公正和伦理责任,保护被试者和动物的权益,并提倡科学的透明和可复制性。
古代东方哲学在当代的思想价值与应用
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佛教思想:强调内心平静和超脱,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 古代东方哲学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提倡启发式教学: 古代东方哲学提 倡启发式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 思考能力和创造 力,这种思想对 当代教育也有很 大的启示作用。
重视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古代东 方哲学认为知识 与实践应该相结 合,学习的最终 目的是应用于实 际生活,这种思 想在当代教育中 也有很好的体现。
强调自我反省和 修行:古代东方 哲学强调自我反 省和修行,认为 这是实现个人成 长和提升的关键, 这种思想对当代 教育也有很大的 启示作用。
强调伦理道德:古 代东方哲学强调伦 理道德的重要性, 认为道德是人的本 质属性之一,这种 思想有助于我们重 新审视当代社会中 的伦理道德问题, 并寻求更加符合人 类本质的解决方案。
古代东方哲学在当代的应 用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强调道德教育和 人格培养:古代 东方哲学强调人 的道德和精神追 求,注重培养人 的德行和品格, 这种思想在当代 教育中仍具有重 要意义。
古代东方哲学在全球治理中的运用与推广
东方哲学思想在全球 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 扩大,成为全球治理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方哲学强调的整体 性、多元性和自然性 理念,为全球治理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东方哲学倡导的道德、 伦理和精神追求,有 助于推动全球社会的 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东方哲学在教育、文 化、科技等领域的应 用不断拓展,为全球 治理提供了更加丰富 和深刻的资源。
探寻东方哲学的智慧与启迪
探寻东方哲学的智慧与启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避免地被西方哲学的思想所影响和占据。
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东方哲学的价值和智慧?在本文中,我们将探寻东方哲学的智慧与启迪,以期对东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尊重。
I. 东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东方哲学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印度、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
它以独特的方式观察和解释世界,旨在揭示人类存在的真实意义。
受到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东方文化发展出了特有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II. 古代中国哲学的智慧古代中国有着众多著名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这些哲学家的智慧观念仍然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孔子的仁爱和社会秩序孔子的思想着重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
他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即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善良。
此外,孔子也提倡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以实现和谐的社会。
2. 老子的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思想中,无为是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通过放弃追求权力和成功的欲望,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老子的思想对于现代人寻求平衡和内心宁静的方式有着启示作用。
3. 庄子的游戏人生观庄子的思想强调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游戏一样看待生活,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被功利和压力所束缚。
他的观点提醒人们要学会放松、接受和调整,以适应不可预测的环境和人生变化。
III. 印度哲学的智慧印度哲学以其宇宙观和解脱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这些思想对于人的内心探索和宗教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婆罗门教的四大目标婆罗门教认为人类生活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释迦、富强、幸福和解脱。
通过尊重司法和道德规范、实践奉献和牺牲的行为,人们可以追求这些目标,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成长。
2. 佛教的四圣谛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通过认识人生的苦难存在和痛苦的根源,通过从渴望和自私的欲望中解脱,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IV. 东方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迪东方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思想遗产,它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
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哲学作为人类思想的最高形式,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和主题。
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领域中,三大哲学被视为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学派,它们为人类思维和哲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三大哲学分别是“东方哲学”、“西方哲学”和“非洲哲学”。
东方哲学东方哲学是指起源于亚洲的哲学传统,包括中国哲学、印度哲学、日本哲学等。
东方哲学强调整体性、宇宙观、自然观,并注重个体与宇宙的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儒家、道家和佛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派。
儒家强调仁爱、礼仪、义和忠信,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佛家则教导人们超脱痛苦,追求解脱。
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是指源自欧洲的哲学传统,包括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现代哲学等。
西方哲学强调逻辑、理性、个体尊严,并关注人类自由意志与道德价值观。
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探讨真理、美德与国家的关系;基督教哲学强调上帝、信仰与救赎等议题;现代哲学探讨自我、意识、存在等问题,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等思想。
非洲哲学非洲哲学是指源于非洲大陆的哲学传统,包括传统非洲哲学和现代非洲哲学。
非洲哲学强调社区、自然、神灵与精神世界,并倡导尊重传统、弘扬智慧。
传统非洲哲学包括神祇崇拜、部落传统、口头传承等;现代非洲哲学关注权力、身份、现代性等议题,如西方哲学与传统哲学的融合。
在三大哲学中,东方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自然调和;西方哲学强调理性、道德、民主;非洲哲学强调共同体、传统、神秘。
三者各有卓越之处,彰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追求与哲学意识。
正如世界哲学史中所记录的,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在人类思维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世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的启迪。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简介: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意义的学科。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传统,分别源自西方和东方文化背景。
本文将比较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的不同特点和观点。
一、西方哲学智慧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这一传统注重理性思量和逻辑推理,探索人类存在和知识的本质。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人类通过思量和学习可以接近真理。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意志。
人文主义者如伽利略和伊拉斯谟提倡人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世界,反对宗教教义的束缚。
3.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和自由。
伏尔泰和康德等思想家主张人类通过理性思量来解决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4. 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个重要学派。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科学的重要性,认为惟独经验可证实的命题才具有真理性。
逻辑实证主义则将哲学看做是语言分析和逻辑推理的科学。
二、东方哲学智慧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传统,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经典如《论语》和《大学》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爱、孝道和道德行为。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主张“道”是宇宙的根源,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苦难和解脱。
佛家经典如《金刚经》和《心经》教导人们修行慈悲、舍己救人,以达到解脱和超越苦难的境界。
比较:1. 知识和理性的重要性: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思量和逻辑推理,强调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
东方哲学则更强调内省和直觉,通过修身养性来提升自己的智慧。
2. 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探索:西方哲学关注人类的存在和意义,探索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价值观。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分析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分析哲学是人类最古老的智慧探究之一,其源于思考和反思人类存在和生活的本质。
哲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而在中国,大约在同期出现了伏羲、老子、庄子等思想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反映出东方与西方人民对人类生命与社会理念的不同认可。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分析。
一、哲学概念的不同认识在东方,哲学一词并没有像西方那样被制定为一个专业词汇,其始终是一种思想、文化和行为方式。
东方哲学强调以功德为中心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原则,尤其是在印度佛教、中国道教中更为突出。
在东亚文化区,哲学中更多地强调“思维”的功能,人们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中自觉思考。
东方哲学还强调“内敛”,即避免过于张扬个人情感和有限的经验。
而在西方,哲学强调的是对基本概念和道德原则的探究。
西方哲学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更加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人性、自我和命运的认识差异东方哲学中,人性是一个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东方哲学通常强调人性中的善意和慈悲心,如中国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以我为终,而以众人为始。
”而在西方哲学中,人性更偏重于人性本恶的观点,例如托马斯·霍布斯所说的“人是人的狼”,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同时,东方哲学不太注重抽象的自我觉察,而更强调通过行动和经验中的实现。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体的自我探究,包括自我思考、反省和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观察。
命运也是哲学思考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东方哲学中常常将命运归于先天的因果循环,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人的自由选择,认为人应该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尽管这种自由选择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三、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关系东方哲学中,理性和非理性之间没有较明显的分界线,这对于西方而言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
东方哲学中常常通过非理性的方法、如冥想或吟诵经文等技术,来实现流露出“本真”的灵性、突破对物质世界、个人生命的局限性、达到“虚空、空色”等状态。
东方哲学经典解读
东方哲学经典解读东方哲学,作为人类思想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
它不仅对东方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整个人类文明贡献了许多智慧。
本文将以解读东方哲学经典为主题,探索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哲学观点。
一、《道德经》中的道与德《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也是东方哲学中的经典之一。
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道”。
道在《道德经》中被描述为一种无形无物的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规律。
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它既是宇宙的本质,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与“道”相对应的是“德”。
在《道德经》中,德被视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人们应当遵循道的指引,以达到和谐、自然的状态。
德的实践需要人们追求无为而治,即通过无私、谦逊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完善。
二、《易经》中的阴阳哲学《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著作,也是东方哲学中的经典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阴阳。
阴阳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的极端构成的。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它们的平衡与和谐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人们通过观察和理解阴阳的变化,可以获得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洞察。
三、《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也是东方哲学中的经典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个人修养和道德修行。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以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才能有资格去影响和引导他人。
齐家,即家庭和谐和睦。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先修身,然后才能治家。
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对外部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治国,即治理国家。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先修身齐家,才能有能力去治理国家。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有道德高尚的人来领导,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平天下,即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孔子主张通过合理的制度和公正的法律来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东方哲学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
东方哲学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东方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囊括了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东方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之道。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思想的智慧之道,并从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的哲学传统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一、中国哲学的智慧之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哲学传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体系是儒家、道家和墨家。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强调以仁爱和礼义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的智慧之道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倡导仁爱以及孝道和忠诚等美德。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自由自在的状态。
道家的智慧之道在于“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种思想观念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和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公平正义,强调以爱和公平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
墨家的智慧之道在于以兼爱为核心,通过推崇公平正义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印度哲学的智慧之道印度哲学包含了吠陀哲学、耆那教、佛教和吠檀多等多个流派。
这些思想系统都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吠陀哲学是印度古代最早的哲学思想,它注重宇宙的秩序和神圣的力量。
吠陀哲学的智慧之道在于通过牺牲和修行来与神灵沟通,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净化与解脱。
耆那教强调尊重生命,反对伤害任何生物。
耆那教的智慧之道在于推崇非暴力和慈悲为基本原则,以此实现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和谐。
佛教是印度的一大宗教和哲学体系,其智慧之道主要体现在四大圣谛和八正道的教义中。
佛教倡导超越欲望和痛苦的境界,通过正知、正思维等方式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解脱与和谐。
吠檀多则主张象征着印度神话和神秘信仰。
吠檀多哲学的智慧之道在于通过神灵的祝福和仪式来获得吉祥和幸福。
三、日本哲学的智慧之道日本的哲学传统主要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然而它也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哲学思想体系。
日本的哲学思想融合了佛教、神道教和儒教等多种元素。
佛教在日本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它对日本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禅意探索东方哲学的智慧之道
东方禅意探索东方哲学的智慧之道东方哲学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之道。
其中,禅意哲学作为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教义,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探索东方禅意哲学的智慧之道,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东方文化。
一、禅意哲学的起源与特点禅意哲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后传入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
它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对追求心灵平静、自我觉察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西方哲学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不同,禅意哲学强调直观、非言语的认知方式,通过冥想等实践活动来达到对真实本质的洞察。
这种直接体验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找到内在的平静与满足。
二、禅意哲学的核心思想1. 真实与觉醒:禅意哲学主张通过冥想和参悟来触发个体内在的觉醒与洞察力。
它认为追求真实的自我觉察是通向智慧之道的重要途径。
2. 现在的力量:禅意哲学强调活在当下的力量和重要性。
它教导人们要抛弃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存在中。
3. 平和与慈悲:禅意哲学注重培养内在的平和心态和慈悲之心。
通过与他人和谐相处和理解,人们可以减少烦恼,增加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4. 相对与互补:禅意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相对的整体,强调事物之间的互补与平衡。
它教导人们在追求平和与智慧的过程中,要保持身心的平衡,并理解事物之间的相对性。
三、禅意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禅意哲学的智慧之道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
下面介绍一些禅意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冥想与冥思:通过冥想和冥思,使思维冷静下来,减少杂念和焦虑。
这种实践有助于提高个体重视当下的能力,增强对内心体验的觉察。
2. 修行与行动:禅意哲学鼓励行动,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考。
修行包括正念的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善行和对自己行为的反省等,通过修行,人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内在境界。
3. 关注与接纳:禅意哲学教导人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周围的人和事物。
通过接纳和理解,人们可以减少冲突和烦恼,提高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一、引言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科,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智慧。
西方哲学以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为基础,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而东方哲学则强调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将比较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的几个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哲学传统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二、人的本质和存在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中,人的本质被认为是理性和自由的。
柏拉图主张人的灵魂是永恒的、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人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来实现自身的完善。
笛卡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思考,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强调人的存在是通过思考来证明的。
康德则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的意志和道义的能力,他认为人应该根据道义法则来行动,而不是受到欲望的支配。
2. 东方哲学智慧东方哲学智慧中,人的本质被认为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个体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和控制。
佛教强调人的本质是空性,认为一切现象都是无常和空无实性的。
儒家思想则强调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强调个体应该以仁爱和道德为准则来生活。
三、知识和真理的追求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中,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是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通过感知和推理来获取知识,他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理论。
笛卡尔则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求不可怀疑的真理,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强调人的思考是不可否认的真理。
科学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真理。
2. 东方哲学智慧东方哲学智慧中,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是通过内观和体验来实现的。
佛教强调通过禅修和觉察来认识真实的本质,通过断除执著和迷惑来获得智慧。
儒家思想则注重通过学习经典和修身养性来获取真理,强调个体应该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
四、伦理和道德观念1. 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智慧中,伦理和道德观念是建立在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上的。
东方智慧古老哲学的启示
东方智慧古老哲学的启示东方智慧古老哲学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与思考,它们不仅深刻影响着东方文化,也为世界哲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贡献。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东方哲学的兴趣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以空间、时间、道德、忍耐四个方面,探讨东方智慧古老哲学的启示。
一、空间的哲学思考东方哲学对于空间的思考常常与自然风光与宇宙奥秘相关联。
例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这种思想通过对于山水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表达,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此外,印度哲学中的瑜伽思想强调通过冥想与身体锻炼,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
这些空间的哲学思考都告诉我们,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它和谐共处。
二、时间的哲学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对于时间的思考体现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时势造英雄”的观点上。
它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外部环境的条件与机遇也在发生改变。
因此,智者应当抓住合适的时机,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行。
日本的禅宗哲学则强调当下的重要性,倡导人们以“此时此刻”为中心,珍惜当下的时光。
东方哲学对于时间的思考教会了我们珍惜时光、适应变化,并善于把握机遇。
三、道德的哲学思考道德在东方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着道德的完美境界。
此外,印度的卡玛哲学以及佛教思想也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善行、慈悲与舍己为人等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东方哲学的道德思考告诉我们,人类在社会中要注重道德,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四、忍耐的哲学思考东方哲学对于忍耐的思考在佛教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忍耐能够帮助人们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
佛教的“菩提心”理念鼓励人们放下私欲,摆脱烦恼与贪婪,追求心灵的解脱与安宁。
同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静以修身”也倡导人们通过冥想与内心的平静来寻求解脱之道。
这些忍耐的哲学思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不被外界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原则。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一、引言哲学是人类思量存在、知识、价值和道德等基本问题的学科,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哲学传统。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
二、西方哲学智慧的特点1. 理性主义:西方哲学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重视思维的清晰和分析的严密性。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都是基于理性思量的产物。
2. 个体主义: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如洛克和卢梭主张个人的自由和民主。
3. 实证主义:西方哲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科学方法的发展是西方哲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三、东方哲学智慧的特点1. 经验主义:东方哲学强调通过体验和直觉来获得智慧。
例如,佛教强调通过内观和冥想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2. 整体主义:东方哲学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仁政思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内化与修身:东方哲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是东方哲学智慧的重要体现。
四、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的比较1. 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西方哲学倾向于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追求知识和真理,而东方哲学更注重通过内观和体验来获得智慧。
2.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西方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而东方哲学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共生。
3. 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哲学智慧更注重人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而东方哲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伦理和道德观念: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权利和道德责任,而东方哲学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的影响1. 西方哲学智慧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方法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都与西方哲学智慧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有关。
2. 东方哲学智慧对个体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佛教的冥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个体的心灵健康和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
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
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而东方哲学则致力于解析生命的本源和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佛教教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的关系。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也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仁爱、礼容、忠信等道德美德。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其思想哲学关注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推崇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态度。
2.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自然的法则。
道家注重“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清静与自然的真谛。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和园林艺术上。
3. 佛教教义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融合。
佛教具有超越世俗的宗教理念,主张通过修行和解脱来实现人生的意义。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无私和舍弃欲望,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的影响还可以在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承载着佛教的信仰和精神。
总结起来,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在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佛教教义的影响下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面貌。
这种文化与哲学的融合使中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
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导,也对世界文化与哲学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东方哲学思想领悟东方哲学思想对个人与社会的启示
东方哲学思想领悟东方哲学思想对个人与社会的启示东方哲学是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思想体系,涵盖了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
它不仅对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提出了诸多启示,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思想对个人与社会的启示,并着重分析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影响。
一、思维方式的启示东方哲学强调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反对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
例如,在佛教思想中,八识观念强调的是人们应该超越自我的界限,认识到万物互联的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赋予个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使其能够超脱个人利益的束缚,关注整体和社会利益。
这种思维方式的启示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鼓励个人在分析问题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注重整体与个别之间的关系。
另外,这种思维方式还培养了个人的审慎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二、价值观念的启示东方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例如,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的“仁爱”理念强调个人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则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些价值观念的启示对个人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并在行为中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
它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促使个人从自我中心走向他人中心,培养出关爱他人的品质和情感。
这种价值观念还能够激发个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个人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社会和谐的启示东方哲学思想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具有重要启示。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的“中庸”思想注重社会关系的平衡和和谐,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和普度众生。
这些哲学思想的启示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应该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注重社会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追求。
这种追求有助于构建一个公平、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东方哲学思想还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道家的“顺其自然”思想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观念。
东方意识及其哲学意义
东方意识及其哲学意义东方意识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概念。
它涵盖了从印度到中国、日本的文化和哲学传统,而这些传统从古至今一直是东方社会的基础。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哲学意义上的差异。
首先,东方意识特别关注个体内心的体验和内在世界的感知。
在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对内在人性的强烈关注。
这一关注体现了东方哲学的核心价值,即人性的内在力量和精神的独立性。
其次,东方意识与自然息息相关。
在东方文化中,自然一直被视为一个与人类共处的存在。
对于东方人来说,自然是一种有机的存在,人类的生存与之息息相关。
这种关系反映在东方文化的诗歌、文艺和哲学中。
在很多东方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成了关于自然环境和生命的深刻反思和探究。
另外,东方意识强调和谐和平衡。
在东方社会中,和谐常常被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和社会价值。
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种和谐观念一直是东方哲学的核心,可以追溯到老子等古代哲学家。
东方意识的哲学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与西方哲学截然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相比较于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和客观分析,东方哲学强调直觉和体验。
在东方文化中,知识不仅是从书本中学来的,还包括从体验中获得的知识。
这种主观体验的重要性影响了东方哲学,尤其是在佛教和道教中,体现为通过冥想和悟性来寻求自我完善和内心平静。
另外,东方哲学中常常强调的“空性”也是它与西方哲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佛教和道教中,空性被视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反思。
人性的存在被认为是一个永恒的谜团,以及一种不确定的、无定形的力量。
因此,在东方文化中,许多哲学家在探究人性存在时选择了通过与这种空性的交互来寻找真正的自我。
最后,东方哲学在宗教和哲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它哲学意义之一。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不仅在思想体系上有所贡献,在文化、社会和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珍视“无我境地”的佛教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荣格对东西方智慧的精神认知深刻程度,比西方哲学家理解的更深远!。 心理学与佛经、易经、道德经,印度瑜伽、日本禅宗、西方神秘学竟然能起来,没读过荣格真是不可想象的。 这本书我没看懂仅此而已但我会看懂他,因为他是荣格的智慧,我的心一直和他在一起。 让我想到一句话,理性越发展越不理性,逻辑越发展越不守逻辑,因果越发展越不讲因果。 荣格把古老的东方智慧介绍给西方人,读他的书,发现象我们这样写方块字的人,思维方式也很西方了,荣 格的讲解也能切中我们关心的问题。 没有一个禅宗大师是无知和缺乏文化的产儿,同样的以心理分析为路径的方法来阐述东方智慧才是科学判断 的基础,在意识领域里是心灵和灵魂的主场,是建立在客体行为无意识量化的背面。 西方智者眼中的东方的智慧,文化差异信仰不同,两相对照两相印证,在某些方面更能体现其独特伟大深邃 久远。 科学与宗教在未来之融合兴许是面对西方传统的课题东方智慧的困境与未来恰如荣格作序时所占之鼎卦感谢 作者的洞见感谢译者之精义入神。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读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智慧
心理学 东方文化
书
视角
圣人
铃木大拙
荣格
中国
智慧 心理学
禅学
精选集
西藏
解脱
序言
精义入神
印度
易经
内容摘要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与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刻渊源。他本人曾研习汉字,熟读《易经》等中国古代典籍, 对于中国文化及其象征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发挥。《东方的智慧》收录七篇荣格论东方哲学与思想的经典文章,内 容涉及中国的阴阳、日本的禅宗、印度的瑜伽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文章中,荣格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对东方的智 慧进行了重新阐释,强调并升华了东方文化中向内探寻自我、明心见性的倾向。
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
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引言东方哲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相辅相成。
东方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而中国古典文学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承了千年。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共性和交融。
一、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1.1 古代先贤对思想与文化的贡献 - 孔子:提倡仁爱和社会秩序,影响了后世的价值观念。
-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开启了道家思想流派。
- 庄子:探索人生存在的意义,影响了玄门道家。
1.2 文化背景对古典文学形成的影响 - 儒家思想:崇尚礼仪和人伦关系,在经典如《论语》和《孟子》中有所体现。
-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宇宙合一,在诗词、小说等作品中可以找到其影子。
二、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共性2.1 强调个体修养与人伦关系 - 东方哲学重视个体的内在修行和品德塑造,这一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心境和情感变化的刻画。
- 古代文人多以近身言志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风气、人伦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2.2 注重自然与宇宙的理解 - 东方哲学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
例如,《山海经》中描述了神奇异域的景物,诗经则抒发了对自然界美好景色的赞美。
三、东方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交融3.1 哲学与诗歌相结合 - 中国古代文人常将自己对哲学思想的理解融入到诗歌中,通过意象和韵律来表达和传递。
杜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在作品中经常融入儒家、道家等思想。
3.2 小说中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中国古典小说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文学体裁,也不乏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
《红楼梦》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涉及到儒家的伦理观、佛教的轮回转世等课题。
结论东方哲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风貌。
东方哲学提供了灵感和智慧,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审美指引。
通过深入研究与欣赏这两者的关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东方哲学智慧
姑娘和火炉 一群年经的学生在学习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觉得 非常难懂,就来找爱因斯 坦,请他用最通俗的语言 来解释一下他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稍加思索,以十分轻松而又常见的事 例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当你和一位美丽温存的姑 娘一起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觉只过了一分钟;但 当坐在一个炽热的火炉上,哪怕只坐一分钟,也会 觉得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的
……
意义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吸毒、自杀、暴力……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 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生有 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白马非马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
幡不
动是
,
仁 者 心 动 。
风 动 , 不 是
同人 一不 条能 河两 流次 。踏
进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 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 里,但也不再人体之外
——马克思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 辩证法以前,就已经 辩证地思考了。
“陛下,这是因为您光临寒舍, 才使它显得小了。” 培根耸耸肩膀,平静地说。
• 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 上问贝克莱:“先生,您认 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 家?”
贝克莱迟疑片刻,面带难色 地回答道:“我是一位很谦虚的 人,所以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 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 我又不能不说真话。这回你应当 知道他是谁了吧?”
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物我不二”的精 神境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诗情画意。
文化交流东方哲学与西方思维
文化交流东方哲学与西方思维文化交流:东方哲学与西方思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多元世界中,东方哲学和西方思维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东方哲学和西方思维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以及它们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东方哲学的特点东方哲学是指起源于亚洲地区的哲学学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中国和日本的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强调内省、宇宙观和生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更加理性、逻辑和分析,强调人类理智和个人自由。
在东方哲学中,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是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
佛教强调无常和非自我,追求解除痛苦的方式是超越欲望并找到内心的平静。
印度教则主张转世轮回和善因善果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主要学派。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道家则追求自然界的奥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墨家则崇尚公平和利他主义,在战争时代提倡爱的思想。
二、西方思维的特点西方思维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性、推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逻辑和形而上学成为西方哲学的基石。
西方思维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追求真理和智慧。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重要的代表。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存在和合理的政治秩序,主张由哲学家担任国家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实证主义和逻辑思维,建立了众多学科的基础。
三、东方哲学与西方思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1. 观念和价值观:东方哲学注重整体和和谐,西方思维强调个体和自由。
东方哲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西方思维追求知识的探索和个体的权利。
2. 方法论差异:东方哲学注重内观和冥想,西方思维注重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
东方哲学强调通过内在的修行来达到平静和智慧,西方思维倾向于通过推理和实证方法来寻求真理和了解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6期2010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HIT (SOCIAL SCIENCES EDIT I ON )Vo.l 12No .6 Nov .,2010本文的东西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学概念。
本文主要是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 pers ,1883 1969)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轴心时代说∃进行划分的。
对于这几大文化形态的划分,黑格尔、韦伯和汤因比也都有着与雅思贝尔斯一样的共识。
收稿日期:2010-09-05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9DZ XZ03);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HYR W 201010) 作者简介:黄小晏(1974-),女,山东海阳人,讲师,哲学博士,从事管理哲学原理和领导哲学研究。
东方哲学存在的基础爱智慧的视阈黄小晏(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管理系,山东烟台264000)摘 要:哲学就是爱智慧。
通过对东方如印度、中东和中国等的考察,尽管印度、犹太和中国等东方民族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对#哲学就是爱智慧∃,也即意味着不懈的、追根究底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和追求,存在着较为广泛的认同和一定的家族相似性。
由此证明了哲学作为爱智慧不仅存在于西方,也同样存在于东方。
人们对哲学的理解能否达成共识,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哲学作出怎样的定位。
在东西方的相互对话中,澄清并确定哲学是什么,不仅推进了学术规范,而且也为哲学面对应用领域和具体学科如何自处提供了总体原则。
关键词:哲学;爱智慧;印度哲学;犹太哲学;中国哲学中图分类号:B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1971(2010)06-0025-07东方通常是作为强调空间差异的地理概念,本文的#东方∃范围系指亚洲,尤以中国、印度、#中东∃和日本为主。
从历史上看,这些东方国家或民族中很多早期就步入人类文明史,并发展出灿烂的思想文化。
然而,在当今哲学的分析话语普遍引入西方哲学的学术概念和学术范式并以其为主的情况下,东方是否只有思想,而无哲学(史)的质疑四起,包括中国哲学等在内的东方哲学如何确认其在学术体系中的话语权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哲学界的重要话题。
学者们围绕着东方哲学的合法性论证、东方哲学何以可能等展开激烈的争议。
这些争论背后的本质,主要集中于如何理解哲学,或者说能否在哲学的界定上达成共识。
一、哲学就是爱智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哲学的面目并非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无论是关注的问题,还是论说的形式,哲学的表现形态常常各有差异。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最宽泛的层面,对#哲学是什么∃加以澄明。
应当回到哲学就是爱智慧这一古老的判断上。
从概念起源上来看,#哲学∃(ph ilosophia)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由#爱∃(philos)和#智慧∃(soph i a )两个词合成的。
1.智慧之爱是何种爱在古希腊,爱有多个名称。
#例如eros(两性间的爱)、ph ilia(对朋友和同胞的爱)、agape(普遍的仁慈)、浪漫的爱、神圣的爱(对上帝的爱)、同志友谊、同情、关怀和关心。
%尽管爱这个词受到种种滥用,但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它没有失去它的感情上的力量,无论何时用到它时,它都会引出温暖、热望、幸福或满足的情感。
&∃[1]但古希腊哲学层面上的爱是#ph ilia ∃,它是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
当代哲学家弗洛姆也把爱视为人自身所具有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理性。
他指出只有#爱是对他人的积极洞察。
在爱中,我们希望了解秘密的欲望通过结合得以平息。
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对方,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所有人∋∋不是通过我们的思想所能给予的知识,而是通过融合的体验对人唯一适合的方式,去了解人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2]可见,西方哲学中的爱,本质上是一种集中于广泛探求中的理性沉思,是一种不懈的追寻,是对世间事物变化背后恒定的不变的憧憬与向往。
在本文中,我们将爱智慧之爱界定为一种喜欢和追求。
作为一种理性,它与漠不关心完全相反,而与希望、信念一起构成了人的生存意义。
之所以要去爱,是因为爱的对象被判断为好的,或者说是重要、重大的,值得去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有一种理性反思在里面,也即意识到自己需要它。
此外,还隐含着一种奉献的精神,即为了得到爱的对象,可以付出甚至是自我牺牲。
#爱必须是为某种价值而奉献出自己的意志。
∃[3]103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基于善意的献身。
得到了,就是一种满足;得不到,也是一种憧憬,仍然要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它。
进一步来讲,#人是一种没有爱就无法生存的存在;∋∋所谓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即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善,为不懈的爱而挑战的存在。
或者说是为了爱而不怕受伤,对这个世界的状态进行挑战的存在。
确实,人是通过爱来预感超越的一种形而上学之存在。
∃[3]123所以,爱就意味着理性的不懈追求。
爱者在追求被爱者的过程中,双方达到融合与统一,由此也就更好地把握了被爱者。
2.被爱着的智慧是何种智慧将智慧作为爱的对象,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
他在哲学层面上对#智慧∃进行了解读,认为#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4]后来的苏格拉底也曾这样说过:#我年轻的时候,克贝啊,对于研究自然的那种智慧怀有极大的兴趣。
我觉得,知道每个事物的原因,了解它们怎样生成、存在和灭亡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
∃[5]而对智慧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当属亚里士多德。
他在!形而上学∀中指出,#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 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又再次强调#智慧是知识的最精确的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们关于智慧的观点代表了古代西方人对智慧的认识。
智慧主要是指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它与根据事物的现象所获得的认识即意见是针锋相对的。
在中国,智(慧)最初与知识同义(#智者,知也∃!尔雅∀)。
但多数思想家只是谈到了智慧(或知识)的特点、功能等,却没有对#智慧∃给予直接的界定和解释。
直到后汉初的贾谊才第一次对#智慧∃作出明确的界定:#深知祸福谓之智,反智谓愚;亟见窕察谓之慧,反慧谓童(蒙昧)。
∃(!新书)道术∀)也就是说,智慧是指人们对未来祸福的深刻预见和敏捷把握。
现代汉语对智慧的解释基本与英语一致,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把智慧理解为知识学问,或者是见识、创见(此种含义具有知识的性质);二是把智慧定义为一种洞察、辨别、预见、创新的能力(才能)[6]。
在本文中,智慧指真知和才能的统一。
得到了智慧,就意味着对事理的通达、本质的洞察和远见的明晓,从而能够正确地去行为。
只有得到智慧,才能清醒地了悟世情,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获得智慧并非易事,是否拥有智慧与自身的禀赋和后天的追求有关。
3.何谓爱智慧传统西方哲学,无疑是发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将哲学理解为爱智慧,即哲学所关心的是那些并非日常生活层面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绝非经验、技艺的学问,与哲学相关或者以哲学为乐趣的人都是基于一种对智慧之爱。
philosophia(哲学)由ph ilos和Sophia(智慧)合成,且philos是动词ph ile i n(爱)的形容词形式。
在关于爱智慧一词的使用上,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较早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爱智者。
因为只有神才能拥有智慧,人只能去热爱和追求智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是由于惊奇,才从现在开始并且也从最初开始了哲学思考∃,+哲学不仅能使人摆)2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2.a1-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141a16虽然希腊哲学的诞生地米利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地理上属于#东方∃的地域,其历史分期也与世界历史的历史分期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都有其相对完整的自身延续和演变的历程。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西方哲学∃主要指的是一种区别于印度、中国等的独特哲学形态。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2b15.脱无知,特别是当人们在获得生活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安适的物质事物之后,哲学还能引导人们关注具体的功利目标以外的东西,如探寻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和人生的意义等。
柏拉图曾在其!斐德诺篇∀中,把车手比喻成理智,两匹马分别喻指意志和情欲一样,强调理性的主导作用。
因此,尽管在古希腊,哲学与科学等一切知识领域都是水乳交融的,古希腊的#哲学∃的范围比较广,几乎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被纳入哲学的范围,但哲学的本质就是爱智慧,是一种深入的理性思考和不懈的追求,这在古希腊那里确证无疑。
当代哲学家们对哲学的认识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究其实质而言,这些差别仅仅是表层意义的,并没有脱离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框架。
当代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就认为,#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7]5。
胡塞尔也主张用哲学的反思去认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他在忘我的哲学思考中严格地#面对实事本身∃,#被看做是哲学的基本思想或基本态度,即不断地从头开始,追问最原本的问题,尝试最直接的回答。
∃[8]其弟子海德格尔也认为#沉思执著于追问。
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
∃[9]因为即使是最精美的情感,在哲学中也没有任何地位。
#哲学不仅是某种理性的东西,而且是理性的真正指导。
∋∋人人都认为哲学是理性的事情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10]589换句话说,哲学就是#思辨的认识∃[10]597,它意味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深入的理性思考。
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绪论∃中对#哲学∃作过这样的解释:#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11]即使对语词的分析,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语词和概念都是关于指涉这个世界的。
总之,哲学就是爱智慧,是一种深入的理性思考和不断的追问,体现了主体(人)的一种主动自愿的、积极的追求,是一种追根究底的深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哲学就是爱智慧∃,它#并不能给予,它只能唤醒它能提醒并帮助人去获取和保存。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理解他以前所实际知道的一切。
∃[7]34二、爱智慧在东方哲学就是爱智慧,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不光体现在西方,在东方也同样存在。
在此,我们将主要对中国、印度和中东(犹太)构成的东方哲学形态进行分析,论证东方哲学也是爱智慧。
印度虽然地处南亚,但其哲学思想却影响了古希腊 和中国(,因此就让我们先从印度开始考察。
1.爱智慧在印度印度的地理环境宜于耕种和放牧,印度人的生活相对富足和安详,有利于人们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