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等方面,介绍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环境,如挂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名言警句,定期播放音乐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精彩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组织课外剧社和朗诵队等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课外剧社、朗诵队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二、课外阅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往往来源于他们所读的书籍。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和有趣的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兴地阅读。
三、写作活动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日记写作、诗歌创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分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艺术美感的培养。
然而,这两个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
首先,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字意义,例如通过观赏一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画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等元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语文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其次,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通过展示名家画作来介绍文学经典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来引导学生创作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此外,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赏析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品味,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结合,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美术元素,让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相互交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益的教育资源。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借助语文教材。
让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增强美的感受教师要借助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去体悟作者描绘的各种意境的美,增强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学会辨别什么是美。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让学生在欣赏歌曲“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去欣赏课文,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荷塘月景,感受荷塘月色的美,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配乐中走进作者描绘的情景之中,去感受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多么美的情景呀,让学生在这美的月色图中自由的畅想,使学生增强美的感受力。
二、让学生自主发现教材中的美在语文教材中是不缺少美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去主动地发现教材文本中所描绘的美,去感受美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讲解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重新去欣赏文本,找出优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有一同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这是学生说的美,轻新的语言描述着一副花与树的和谐景象,这样的描述,仿佛让我们进入了这个花与树交融的境界。
让学生在自己动脑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文本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
这些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文本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文本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写作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美感的范文进行写作教学。
这些范文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文学价值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范文中的美,引导他们发现范文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分析范文中的语言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欣赏写作中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欣赏活动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整理精校版)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教学相长1207 19:56::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作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作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与分析,还要指导学生把许多精微的具象感受,还原为审美对象,更要探求别人没有发现的美点。
在探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拓展文学视野,更好地领悟艺术美感所在。
教例:学习《沁园春〃雪》时,陕西绥德中学教师郝维军就引导学生作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美学探读:奇伟鲜艳的画面美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抗日先锋军,准备渡河东征。
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壮丽画卷。
“北国风光”,漫天飞雪,千里冰封,长城内外,白雪皑皑,滔滔黄河停止奔流,透道群山似银蛇飞舞,秦晋高原似蜡象奔驰,似要与天公比试高低。
这里,将静止的千里高原、万仞雪山写得神采飞扬,更赋予雪山高原斗争的性格,活画~种野阔天低的画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雪晴之后,红日高照,高原雪景,更加妖烧“红装素裹”两相映衬,真是美艳之极。
这样奇伟的画面又添鲜艳的色彩,一片浑莽与清艳。
这里,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实景与虚景,相得益彰。
而对壮丽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洋溢其间。
这奇伟鲜艳的全景式的风景画,是“驱山走海臵眼前”、“咫尺应须论万里”的大手笔。
纵横驰骋的时空美此词写雪景,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又神驰于历史的长河,评说大好河山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真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一开始用“千里”“万里”点出祖国江山的辽远广阔,从地面到空中,包容一切;以“冰封”、“雪飘”造成一种严寒封锁大地的肃穆气氛。
一静一动,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接着一个”望”字引出“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鸟瞰图;“内外”、“上下”以“长城大河”为主干,把北国之大,包容无遗,是多么空阔无边,显示了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读之,令人心胸为之开阔,心气为之豪爽。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我国语文教育家苏灵杨认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它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
”因为它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于此,语文教学中应讲求美感的营造、感受和体验。
即教师语言要营造美,课文朗读要感受美,文学赏析要体验美。
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教学操作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情怀激越,产生语文教学的更佳效果。
教师讲解语言的优美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得体,方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教育。
语文教师要在对所讲内容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增强体验三个基本要求上精心组织课堂语言。
变化简洁的课堂结构的衔接语言,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语言,独到的拓展迁移导向语言,还有新颖富有张力的导入语言均能带给学生良好而深刻的审美感受。
具有独特讲解风格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发。
同时,教师语言艺术方法的讲究与运用,无疑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相反,教师的语言枯涩,又无语言艺术的讲究,则学生的听课仿若被淹没在死海,是一种煎熬、难耐。
说直白点,就是人为地剥夺了学生的审美权力。
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文朗读,启发学生感悟文章的美。
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
朗读也一直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
同时,朗读使学生对文章语言妙处的感悟效果,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
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
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领悟,进而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渐渐升华中呈现出来的美。
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鉴赏力。
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与酒客争辩时,若教师只顾自己引导分析人物形象,而缺乏学生的朗读等有效参与活动,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孔乙己的无奈、迂腐和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
课程 教育 研究
C 0 l l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1 月 中旬 刊
语文教 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
李翠平
( 河北隆化 县蓝旗 中学 河北 隆化 0 6 8 1 0 0 )
让 学 习成 为学生愉快 的旅 程
郭玉琴
( 绥化 市育才 小学 黑龙 江 绥化 1 5 2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1 — 0 0 3 2 — 0 2
关
二、 教会学 生鉴赏美 的方 法 。 培养鉴 赏美的能力 发现 了语 文世界 中的 美, 不等 于领会 了美、 认识 了美, 语 文教师 的 第二 步工作 就是教 会 学 生鉴 赏 美的方法 .让 学生知道 语文 为何 关. 究竟 美在哪 里。我认 为应 该从 以 下几个环节做起 1 导学生 阅读 、 诵读 去体会 、 揣摩 、 领悟诗 文的 美 如《 岳 阳楼记》 、 《 醉 翁亭记》 、 《 出师表》 等 文言文各篇 , 要先 指导
一
的 综合 素质 . 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 语文世界 中展 现出的 美
、
诗歌的音乐美、 散文的意境 美、 小说的人性美、 戏剧的语言美, 只要 我们 用眼 睛去触摸 . 用 心灵去 感悟 . 就会 发现 语文 天地 里处 处 有 关 语文教 师要 像解说 员、 导游员 那样 带领 学生步入 关的殿 堂 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的 关又何止 这些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性,让美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注意塑造美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感,使学生知美、审美、爱美。
标签:语文教学;美育;审美一、欣赏景物,展开想象欣赏景物,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彩图和语句的描绘,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感受生活,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
要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就要先由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的形体特征的具体再现,以特定的想象促进知觉强度,使其中的感觉因素得到高度兴奋。
在讲述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面的彩色照片,抓住大的方面,如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树木花草的映衬,从近到远都“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但这只是表面的欣赏,还不算“如在图画中”,其次,接着引导学生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相似情景进行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苏州园林”写到回廊:“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去过南雄风景区钟鼓岩的人们都知道,那里的一道回廊就不是对称的。
此时若调动表象,闭目遐思,仿佛自己正如痴似醉的在真景中欣赏,真是妙不可言。
二、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审美感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人之常情。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审美中情感活动伴随着对象的感知而展开的描述。
在审美过程中,我们不只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产生“如在图画中”,还要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也有一个过程:先是“触景”,即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形象、生活情景,而且感受着体现于这景物形象、生活情景中的作家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再是“生情”,即在欣赏文学作品中,不但感受着作家在审美对象中的情感,还产生出自己不同于作家的情感。
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美感
本精神 面貌 的体现。生命 的品位: 灵魂 的境界都取决于人格。 教 师鲜 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在于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 的心
理特征 , 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 和气韵。 对于有很 强可塑性 的中学生来说 , 能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 的形成。
如: 对学生学业发展 的激励 、 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 对学生 道德升华 的示范 、 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等都有很大 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最重要 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 “
诱发 、 野 的 开拓 、 生热 爱 祖 国 的感 情 等 。 在语 文 教 学 中进 视 学
的情感体验 , 获得一种 澄澈 明净的美好心境 。 三、 在充实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美的生活
孟 子 曾说 :充实 之 为美 ” 现 在 的 中学 生 最 害 怕 的 就是 来 “
行美感 的培养 , 是对学生实施全 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可以说 :
一
自于内心的空虚, 往往有很多学生总是讲“ 闷” 郁 这个 词, 我想
大概有两个原 因: 一是碰见不开, 一个没有美感的人 , 他的情感是不健
全的。 那么 , 在语文教学 中如何培养学生 的美感? 笔者认为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
21 0 0年 8月
教 学研 究
观点 争鸣
如 何 培 养 语文 教 学 中的美 感
王 峰
( 名县 杨 桥 镇 北 马头 中学 , 北 大名 06 0 ) 大 河 5 90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去发现 美, 感悟美 的存在 , 如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 、 学生学习兴趣的
到净化 , 识过手 , 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 知 爱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见”读可 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 , 理解 ,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 朗读 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语文课的美感教育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校陈输彩〖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是把语文当作美学载体,既有文化知识之美,也有情感品德之美;既可实现教师教学之美,也可实现学生学习之美;既是各种潜在的美学形态体现,也是即时的教学美学形态的表现。
语文教学过程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的一切美。
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感知获取文化知识,同时获取美的感染与熏陶,特别是获得艺术美和人格美的熏陶。
塑造美的人性,发展语文能力,把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每一册课本,全套教材,教师所有的文化和生活积累,以及学生所有的文化生活体验作为审美对象,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激励学生去发现和赞赏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进而学会创造美、贡献美。
〖关键词〗:美感教育配乐朗读即兴演唱1、配乐范读配乐朗读让学生获得音乐与文学艺术美感配乐朗读又分为析前朗读和析后朗读。
课文分析前配乐范读,学生会同时受到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感应,把精力集中到音乐与语言上,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对课文内容和情感也有了初步的体会。
课文分析后的配乐朗读,可使学生受到的美感教育得到很好的巩固,同时会感到心情十分愉悦。
感情、音乐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教学中使用音乐的神奇魅力,还可以让学生驰骋美好广阔的想像空间,使文学艺术美感得以扩展。
由于审美品格又分为优美、壮美等。
优美的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对象的尺度必须是小于或等于主体的把握尺度——优美是对象相对于主体的尺度处于和谐统一关系中的一种审美品格。
相当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
而壮美在量上与优美有显著区别,壮美的对象往往具有较大的体积,巨大的力度和强烈的气势。
当然,壮美在其形态结构上也表现为和谐,它主要与我国古典美学的阳刚之美相同。
那么,文章配乐也应有优美壮美之别,具有优美审美品格的文章作品,就应配以具有优美品格的乐曲。
如:初一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段描写百草园的自然风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唐朝张志和的词《渔歌子》、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初二鲁迅的小说《社戏》,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艾青的诗〈〈给乌兰诺娃〉〉;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魏学洢的〈〈核舟记〉〉、散文〈〈醉人的春夜〉〉、〈〈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四册杜甫的〈〈春夜喜雨〉〉、李清照的〈〈如梦令〉〉;五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马致远的曲中小令《天净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时代和生活的浓缩,它必然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内容是美育的依据,教师就要凭借教材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
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真善美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刑场上的婚礼》一文,记叙了大革命时期中共两位革命烈士的斗争事迹,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这两位共产党员毫不动摇,他们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把反动派罪恶的枪声当作结婚的礼炮,他们视死如归,壮怀激烈,这正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他们明如镜,清如水的美好心灵,正是我们今天年轻一代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当然语文教材中这样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还很多,古代有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屈原(《涉江》),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等等;现代人物中,有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有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焦裕禄(《鞠躬尽瘁》),有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身体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教师在讲到这些作品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中得到陶冶,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
中学语文美感教学
中学语文美感教学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就是指审美感受,也就是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精神愉悦。
语文美感教学就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艺术形象的鉴赏,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进而滋润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作为教师来讲,美感教学是对我们的全新考验。
因为美感教学在教材中缺乏明确的规定,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提炼出符合美学规律的要求、方法,这就决定了美感教育的难度。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领悟和掌握美的规律,并将这种认知带入课堂,从教材中发现美,在课堂上创造出美的意境,才能给学生审美提供正确的导向。
这就是欲育人先育己。
再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此带给学生审美视觉情感。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这就更需要我们用感性的语言激活语文课堂的内在活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用教师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以审美愉悦;用创新思维去激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从而去追求美。
这样才能让学生开启知识宝库之门,获得审美感受。
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学必经之路。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美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文本去搜集资料,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去开拓语文学习的渠道,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走出教材”是以“立足教材”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甚至是从未见过教材某些篇目,而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拓展学习资源,这种拓展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甚至令人担忧。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而且语文课本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这篇抒情散文篇幅只有一千五百字,但却写得生意盎然,秀色夺人,美不胜收,类似这样的佳作在教材中数不胜数。
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作者的境界,教师首先要进入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以及美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展开。
1. 注重美学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美感强烈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描述的园林景致、《乡愁》中表现的乡土风情等,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美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美育讲座,为学生讲解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美的表现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的力量;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使学生对古文的美感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比喻等手法,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呈现美感
用语是 否具有美感 , 对 于授课质量无 疑有重要 的影响 。 教师 要 驾驭 课堂朝着正 确的方 向进展 ,也需要我 们有足够 深广的知 学学 演讲 , 领 会诗文 朗诵的一般技巧 。 中学 语文 所选课文 , 无 一不具美 的特 性 。 美 丽的 自然风 光 识 作为我们教 学活动的技术 支撑 。 我 们提倡互动 、 探 究、 高效 课堂 , “ 开放 ” 是“ 互动 ” 的前 提 ,
在 语 文教 学 中如何 呈现 美感
陈丽荣 ( 河北省望都县西白 城小学, 望都 0 7 2 4 5 0 )
一
篇 篇教过 多遍但 是常 教常新 富有 丰富 意蕴 的文 章 , 就 享受辛勤 劳作获得 成果的愉悦 中 , 教 学能力 和水平也就 相应
三、 教师 课堂内容的 美感 在于语文 的兼 容并蓄
有诗一样 的语言烘托 。 如 果教学 中处 处追求精 准 , 就 会像庖 丁 师的“ 一家之言” , 以有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佳。 教学内容的
解 牛一样把 文本血淋淋 的分割开来 , 让人 读来毫无 美感可 言。 开放 , 必须 大力拓展学生 的思维空 间 , 调动 学生求知 的迫切性
古文 的春秋 笔法 , 古诗的含 蓄精炼 , 都需要学 习者通过联 想想 和学 习的积极性 , 有效培 养他们的 自 学 能力 。 象、 涵 咏品味 , 否则怎 能觉 出它 的妙 处? 四、 教学风格 的美感来 源于教师独特 的美的展示
、
课 堂 教 学 的 美 感 展 示 来 自于 教 师 的 语 言 美
苏 霍姆林斯基说 : “ 语 言的美 、语 言的表现 力及 其异 常丰 于课堂生成 的精彩 , 我们要有足 够的重视 , 因为它很 可能就 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望庐山瀑布》中的插图美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色彩鲜明,构图精美
《望庐山瀑布》这幅插图色彩鲜明,构图精美,能够直观 地展现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观察插图,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到插图中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反思
05
与展望
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存在的问题
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丰富教学方法
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互 动教学等,增强美育教学的趣味性和 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审美情 感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评价纳入其中,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情节的生动性方面,故事情节的曲折、有趣和感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阅读兴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 命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判断力。
插图的美
总结词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画面的形象性和 色彩上。
详细描述
画面形象性方面,插图通过形象的画面表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色彩方面,插图中的色彩搭配和运用,能够增强 画面的视觉效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审美鉴赏力。
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提升人的 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 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语 言文字的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感 知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元素,帮助学 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教学内容来看,自然人生、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诗文辞赋,姹紫嫣红。
从教学形式看,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一格。
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应该是海阔天空,那么语文教师也应放开手脚,自由驰骋,在教学过程中不囿于规行矩步,创造力不致受到压抑;同时也应有开有合,控制适度,收放自如,否则无控制之课就会如断线的风筝,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优化的语文教学应是驰骋与控制的完美结合、疏密有度、节奏张弛适宜,而最佳者莫过于在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造性展现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境界。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
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的,所以它本身便具有美的特性。
在学习鉴赏活动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比如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来欣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
然后从这些学生的感知形象引发开去,让学生想象
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
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
而无疑的,要让学生自己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诗画情景,肯定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构成自己独特的“山居秋暝图”。
另外,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够展现艺术的境界,是使学生直觉到美的方法之一。
比如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学生自己的理解,去朗诵出含蕴在字里行间的深切的悼念、急切的寻找、深沉的呼唤、由衷的赞颂、永远的怀念,读出诗的崇高美,学生的情感会完全沉浸在深幽的境界中。
教师适时适度的角色化“表演”,形象而具有整体性的板书、直观生动的画图,也能激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并且经过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参与,会使学生创造出更深刻的意境。
二、挖掘新奇点展开学生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察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审美经验,丰富、完善对象和创造对象的心理过程。
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审美教学操作中,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后,则要把握适当时机,挖掘新奇点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丰富,以实现自己设置的审美目标。
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就必须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复活”,调动学生美感心理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
——想象。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营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朗润的清晨,优雅的旅舍,轻柔的杨柳,斜飞的细雨,沾湿的轻尘。
诗人将平常的眼前景集结在一起,使人如在画中,真可谓景也依依,人也依依,情也依依,离愁别绪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寄寓于这如画的春景之中了。
教者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配乐的画面,并配以解说,极其生动地创设该诗的写作情境,此时鼓励学生驰骋想象,丰富诗歌的意境,感受创造的快乐。
三、展开审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丰富。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审美经验,丰富、完善对象隔阂创造对象的心理过程。
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审美教学操作中,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后,则要把握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以实现自己设置的审美目标。
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就必须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复活”,调动学生美感心理因素中关键性因素——想象。
如在讲授孟郊的《游子吟》时,在屏幕上展示青灯孤月下慈母缝衣,殷殷嘱咐母子离别,异乡望乡思母,残月念子归乡等配乐画面,极其生动的创设了该诗的意境。
同时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使学生既对诗境有了深刻的印象,又感受到了创造了快乐。
四、抓住契机把美的感悟融入写作活动中
优秀的作品自有它自己的个性、气质与生命的亮色。
我们深情凝视,就会发现其问浇铸着作者的思想,那种鲜活的思想,呈现着
一种感人的美。
这种美要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去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并用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悟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寻觅生活中的美,从而将其表现出来,去感动更多的人。
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学生都被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父子深情而感动,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认真回忆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从记忆的相册里用真情的笔寻找同样感人的镜头。
总之,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特殊的情境,选择美感因素更为集中的内容作载体,叩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