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doc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doc

猪丹毒怎么治疗?丹毒最好治疗方法概述:丹毒是什么?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养殖业中,常发生于猪身上,就是所谓的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

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危及其它健康猪只。

本文以围绕该病的治疗做以下介绍:猪丹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特别是在炎热多雨的季节里,发病率最高。

该病主要是通过带菌猪和病猪传染,多经猪的消化道、损伤皮肤和吸血昆虫进行感染患病。

而现在正值高温炎热、多雨的盛夏,做好猪丹毒病的防控是现在的当务之急之事。

一、猪丹毒主要原因发生猪丹毒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日常病发史上来看,最常见的几种致病原因。

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⑪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二、猪丹毒的症状猪丹毒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性3种情况,分别表现为:、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高。

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

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

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

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

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

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

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

该病能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架子猪。

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各地养猪的规模化和技术化,加之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猪丹毒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猪丹毒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由于近年来有的猪场忽略了猪丹毒等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预防,致使猪丹毒又有了流行的趋势。

免疫接种和使用青霉素是防治猪丹毒的最有效、最简便最低廉的措施。

关键字:猪丹毒,特征,防治目录1.病原 (4)1.1 分类、形态和特征 (4)1.2 培养特性 (4)1.3 血清型及其致病性 (5)2.流行病学 (5)2.1 传染源 (5)2.2 传播途径 (5)2.3 易感动物 (5)2.4 流行特点 (5)3.临床症状 (5)3.1 特急性型 (5)3.2 急性败血性 (6)3.3 亚急性疹块型 (6)3.4 慢性型 (6)3.5 隐形型 (6)4.病理变化 (7)4.1 特急性型 (7)4.2 急性型 (7)4.3 亚急性型 (7)4.4 慢性型 (7)4.5 隐形型 (7)5 诊断 (7)5.1 典型临床特征 (7)5.2 实验室诊断 (8)5.3 鉴别诊断 (9)6 防治 (9)6.1 急性败血型治疗方法 (9)6.2 亚急性型猪丹毒治疗 (10)6.3 慢性型猪丹毒治疗 (10)6.4 隐形型 (10)6.5 预防 (11)7 防治体会 (11)参考文献 (11)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

该病主要侵害架子猪,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的败血症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性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

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至今世界各国尚未彻底净化该病,常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呈世界性分布,对人类健康也易构成威胁[2]。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又称为赤白病,是一种由挠痒螨(赤螨)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猪只的皮肤。

下面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措施。

1. 临床表现:患病的猪只会出现瘙痒,不断地用牙齿咬搔体表,导致刨挖、破坏皮肤。

皮肤患病部位红肿、起小疱,严重时会形成破溃,流出浓稠的脓液。

2. 看病历:了解是否早期发现外因或者疫情表明自己有防治经验。

3. 观察临床症状:仔细观察猪只的行为表现,是否出现搔挠、发狂等症状。

4. 鸡皮疙瘩症状:这是猪丹毒的典型症状,观察到这个症状既可以确诊,且发病后的6~72小时内才能看到。

1. 疫苗预防:猪丹毒的疫苗在疫情高发区可以使用,疫苗是选取病毒昆虫病毒文库中所获得的患者血清样品作为抗原,免疫途径使用简单方便而且有利于我国疫区的防治。

2. 驱虫:可以使用除螨剂进行清除赤螨,对猪只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螨方式有浸洗疗法、喷洒疗法和冷雾凝液疗法等。

3.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猪圈中的淤泥、粪便等,减少赤螨的滋生繁殖条件。

4. 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密度,避免猪之间互相传播赤螨,猪只之间互相间隔,避免患病猪只接触到健康猪只。

5. 饲料管理:使用清洁无毒的饲料,并保持饲料的干燥,避免潮湿的饲料滋生赤螨。

6. 药物防治:可以使用有效的驱螨剂进行喷洒,如灭螨散、灭螨砂等。

7. 综合防控:在防治过程中,应综合使用疫苗、驱除赤螨的方法和改善饲养管理的方法,综合提高防治效果。

总结:针对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我们应根据临床表现和观察症状,及早诊断,并结合疫苗预防、驱虫、环境卫生、饲养管理以及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以保障猪群的健康生产。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0年第6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金宇慧吉林省扶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1 发病机理及其临床症状1.1 发病机理丹毒丝菌经扁桃体及消化道淋巴组织或损伤的皮肤进入血管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

形成广泛性的透明血栓,组织缺血缺氧、血流淤滞、局部酸中毒、组织代谢紊乱,大量不全产物蓄积,致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引起休克与出血。

同时丹毒丝菌的侵害,可长期存在于体内或局限于体内某些部位,使机体呈现变态反应,致使纤维素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血管内膜炎,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等病理过程。

1.2 临床症状①潜伏期短的1 d,长的可达7 d。

急性型较多见,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升高达42 ℃以上,病猪常见寒颤、会有呕吐、不愿走动、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后期发生腹泻,呼吸心跳加快。

②亚急性型病较轻,第1~2天猪体的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

疹块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便秘、呕吐、体温升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经数日病毒自行康复。

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症而死,病程约1~2周。

③慢性型是由急性和亚急性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

2 病理变化2.1 急性猪丹毒主要以病理变化、败血症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出现樱桃红色充血肿大,胃肠道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以胃和十二指肠较明显,心、肝、肾以急性变性为主,肾淤血水肿。

2.2 亚急性猪丹毒的特征是皮肤出现疹块,其病理变化与急性略同。

2.3 慢性猪丹毒常见有溃疡性或疣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像花椰菜样,多见于二尖瓣,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同一病猪还可以见到多发性的慢性关节炎初为浆液性纤维素性,以后有肉芽组织增生。

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丹毒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一、流行特点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

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爆发流行。

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二、临床特征败血症型: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

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生高达42°C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

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褪色。

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经症状。

疹块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

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性病例。

慢性型: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病症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三、病理变化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

肾浴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漫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

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易于刮下。

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四、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预防1、改善圈舍环境,保持干净。

2、天气突变、夏季高温。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猪丹毒病是一种由拉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呼吸急促、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是猪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猪丹毒病属于畜禽病的一种,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疾病混合感染,特别是与细菌感染协同作用,使得病情加重,甚至致死。

因此,对于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诊疗,应该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方法。

1. 病情的诊断在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病情中,临床表现可能会有些不同,比如猪丹毒病与口蹄疫混合感染时,病猪的皮肤和蹄上会出现严重的病变。

因此,需要进行病情的综合诊断,以确定病因、病情和病程。

诊断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询问病史:一般来说,猪丹毒病会在猪场中传播,病猪出现的症状会与周围病猪不同,因此,如果有猪群流行的情况,我们需要加强隔离措施和妥善处理死亡的病猪。

(2)观察病猪症状:病猪出现的临床症状会不同,因此要观察病猪是否出现发热、饮食能力下降、抽搐、嗜睡等症状。

(3)化验检测:可以通过血液、血清、尿液等样本检测来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举行病紧急应急措施。

(4)病理诊断:对病死猪进行检查和切片,可以发现各种病变,识别混合感染的病因及细菌、病毒等的数量。

2. 综合治疗对于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治疗,需要对病情和病机综合考虑,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一般来说,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饮食治疗等。

(1)药物治疗:如果猪丹菌和其他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药敏试验的菌株,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氧氟沙星、多黏菌素、青霉素等。

因猪道菌、支原体感冒等不同混合感染,选择不同种类抗生素才能依据检测结果。

(2)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可以帮助病猪恢复体力。

包括保持室内温度、保持干燥通风、及时清理污物、为病猪提供清洁、充足的饮食和饮水等。

(3)饮食治疗:病猪的饮食能力可能会下降,所以我们要为病猪提供清洁、易消化的饮食,包括混合饲料和热饮水等。

猪丹毒的发生、诊断和防控

猪丹毒的发生、诊断和防控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6月刊94畜禽与水产工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3.16.058猪丹毒的发生、诊断和防控吴卫平(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太湖 246400)摘要:猪丹毒属急热性传染病,是危害猪只健康及养猪业稳定发展的常见病。

该文阐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分别描述了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介绍了染色镜检、病原菌分离检测、药敏试验等诊断要点,提出免疫接种、饲养管理、适时消毒、科学治疗等防控要点,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控吴卫平. 猪丹毒的发生、诊断和防控[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94~95.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高湿的夏秋季最常见。

临床上,病猪会出现明显稽留热、母猪流产等症状,要早发现早诊治,减少经济损失。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猪丹毒病病原是猪丹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对高温敏感,对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等常规消毒剂均非常敏感,但对石碳酸不敏感,在0.5%石碳酸中仍可存活数月。

猪丹毒病可发生于任何猪,其中5~12月架子猪发病率最高。

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均携带大量病菌,健康猪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就会感染发病。

猪丹毒杆菌主要经消化道、皮肤伤口传播,亦可经蚊虫叮咬传播。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7~9月更常见。

诱发猪丹毒病的因素较多,如:饲养管理不到位,饲料营养不均衡,喂食霉变劣质饲料;猪舍环境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饮水不洁,饮用被病菌污染的水;发生冷热应激、运输应激、免疫应激、混群应激;猪舍消毒不佳,病菌大量繁殖;没有及时接种疫苗等,均可诱发猪丹毒病[1]。

二、临床症状猪丹毒病潜伏期1~7天,结合病猪发病程度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发病急,高烧42.5~43.0℃,呈稽留热,精神状态差,停止进食,呕吐,大便干燥,粪便带黏液;个别猪后期出现腹泻,结膜充血,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

仔猪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疗程后 ,维持量时可酌情减小用药剂量 ;考虑保护仔猪肝 肾功能 及维 护 机体 内环 境调 节 功能 ,仔 猪治 疗期 间 ,宜 配合 口服 ( 饮水 维 生素 c 、电解 多 维 、氨基 酸 、葡萄糖 液 。 临床 最 易 鉴 定 。 出现 常 说 的 “ 打 火 印 ” ,以 皮 肤 疹块 为典 或拌 料添 加 ) 型显 症 ,即 在体 表 出现 方型 、菱 形 、 圆形或 不规 则 形状 的疹 块 , 6 综合防控措施
患 猪体 温 升高 达4 2  ̄ C 以上 ;食 欲 减少 或废 绝 ;呕 吐 ,肌 肉振 颤 , d 以上 。视具 体 情况 , 要 坚 持连续 注射 ,至症 状完 全消 除 ;几 种抗 久 卧不 起 ,眼结膜 潮 红 ,有 分泌 物 ,初便 秘 后腹 泻 ;可 见体 表局 生素 可每 天 交换应 用 ,即其 中1 种使 用 1 d 后 更换 为 另一种 ,3 d 为 部 红斑 ,指压 褪 色 ,放 开后恢 复 ;病 后期 可 视黏 膜 发绀 ,呼 吸 困 1 个疗程 ,坚持2~ 3 个疗程 ,首次治疗量要加大剂量应用 ,第2 个 难 ,肢 体无 力 ;无 及 时救治 ,经2~ 3 d 陆续死 亡 ,死亡 率较 高。 3 . 2 亚 急 性 疹 块 型
2 流行病 学
大及 皮 质部 出血 ;胃肠 卡他 性炎 症或 出血 性炎 症 ;皮肤 疹 块及 继 在 自然条 件 下 ,猪最 易感 。但本 菌 可能 在所 有 家畜 和禽 类 间 发 性炎 症 ;慢性 心 内膜 炎 或关 节 炎 。 ( 4) 确 诊 。 采用 细 菌学 检 交 叉 感染 ,是人 畜共 患 的一 种传 染 病 。本病 无 明显 季节 性 ,但 多 查 ,以病猪 病料 制成 抹 片 ,革兰 氏染 色 镜检 ,可 见单 个 或成 堆 的 发 生 于气 候 相对 温 暖 的初夏 、晚秋 季节 ,冬 春 季节 也有 散发 病 ; 大 群长 丝状 菌体 。另外 ,也 可采 取动 物 试验 方法 :稀 释病 猪 病料 本 病 多发 于 2 ~ 4 月 龄仔 猪 ;本 病呈 常在 性 ,外 界不 利 因素 ( 包 括 培 养液 0 . 2 ~0 . 5 m l ,肌 肉 注射 小 鼠或鸽 子 ,感 染 3 ~5 d 后 即 见死 气候 、其他常见疫病 ) 诱导即可发病 ,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亡取 心脏 和脏器 ,再 做镜 检或 细菌分 离鉴定 。见 菌 即可确诊 。 ( 1 )消 化道 传 播 。 被该 病 原 污染 的饲 料 、饮 水 、土壤 、猪 5 治 疗 舍环 境及 饲 养 管理 用具 等 ,可 直接 或 间接侵 入 猪消 化道 ,构成 发 本 病宜 争取 早发 现 、早 诊断 、早 治 疗 。首选 药物 为青 霉 素 , O~ 3 0 稀 释有 增效作 用 ,对 急性 型首 先按 1 万I U / k g 病。 ( 2 )皮肤 受损 伤 口亦 可感 染本 菌 。 ( 3 )蚊蝇 滋 生 的季节 也 以黄芪 多糖 1 容易 传播 本病 。 ( 4) 病猪 和 带菌猪 是本 病 的主要传 染源 。潜伏 期 体 重 肌注 注 射 ,一般 2 0 k g 1  ̄下 仔猪 用2 ) 0 Z r ~ 4 0 万I u,2 O ~5 O k g 的猪 扁 桃体 或 消化 道带 菌率 极 高 ,当受 到 不 良应激 因素刺 激 时 , 的较 大猪 用4 0 万 一1 0 0 万I U,2 剂, d ,直 至体 温及 食欲 恢 复正 常 。 猪 抵 抗 力 下 降 即 出现 症 状 ;处 于 潜 伏 期 的猪 的排 泄 物 可 污 染 环 建 议 连续 使 用3— 7 d ,勿 停 药过 早 , 以防复 发或 转 为慢 性 ,治疗 境 ,造成 本场 内健康 猪被 传染 。 增 加 难度 。另 外 ,四环素 、土 霉 素 、洁霉 素 、泰乐 菌素 也有 良好 的疗 效 。建议 用 量 :四环 素 、土霉 素 、洁 霉素 较长 效 ,四环素 、 3 临床 症 状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猪丹毒,又称兔热病、布氏菌病、家畜麻疹、癫痫病、痱子病等多种名称,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猪类疾病。

该病初期症状与猪流感、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等类似,难以辨别。

但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猪丹毒会迅速蔓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和养殖业。

一、症状分析:猪丹毒病原体为布鲁氏菌,主要感染方式为直接接触和通过口鼻吸入病原体。

病猪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消瘦、厌食、发热:这是猪丹毒的常见症状,由于猪丹毒会引起猪的食欲下降,猪的体重会逐渐下降并且不愿进食,最终导致瘦弱不堪。

2. 咳嗽、哮鸣:由于猪丹毒可影响猪的呼吸系统,猪患病后会出现咳嗽、哮鸣等症状。

3. 关节炎:猪患上猪丹毒后,可引发关节炎,使得猪的运动能力和康复力大为下降。

4. 流鼻涕、结膜炎:由于猪丹毒病菌可引起猪的结膜炎和鼻涕满面,使猪的视力和呼吸系统受到明显的影响。

5. 黄病发作:除了上述病症以外,猪丹毒病还常伴随着黄病发生,表现为皮肤、眼球、关节等部位出现“黄水样”液体渗出。

二、防治措施:1. 科学用药:目前,猪丹毒疾病并无特效药物,但经过科学的选择,目前可以使用效果较好的不同种类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2. 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为了防止猪丹毒病菌的繁殖和扩散,必须保持猪舍通风干燥,有效降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

3. 强化猪只的营养调理:营养不良是猪易感染猪丹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营养调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病猪的感染率。

4. 防止交叉感染:在养猪过程中,防止病猪和健康猪的交叉感染,这是减少猪丹毒病例数最关键的措施之一。

总之,对于猪丹毒这种常见的疾病,为了降低病猪的数量和保障猪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学会仔细观察猪的症状并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防治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管理养猪场,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则年(第42卷)第i丨期猪丹毒的诊断与昉治马英英\于立文\张磊2(1.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开封475000:2.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 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笔者主要讨论猪丹毒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变、诊断,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猪丹毒主要感染猪。

牛、羊、犬、马和禽类鸡、鸭、鹅、火鸡、鸽、麻雀、孔雀等也有病例报告。

1882年报道人也 可以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在炎热多雨季节流行 最盛,一些地方不但发生在夏季,冬春季节也可流行。

该 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

可经消化道传染给易 感猪,也可通过损伤皮肤及蚊、绳等吸血昆虫传播。

最适 于富含腐殖质、沙质和石灰质的土壤中生存,弱碱性土壤 可存活90d,最长可达14个月。

2临床症状及病变潜伏期一般是1〜7 d。

临床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型 疹块型、慢性型。

2.1 急型败血型病死率高达80%左右不死猪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病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但突然死亡,大多死于败血症,其他猪可相继发生,病猪体温高达42~43丈,虚弱,卧地不 动,不愿吃食物并伴有呕吐现象,粪便干硬,表面有黏液,慢慢会出现痢疾。

结膜充血。

严重的病猪呼吸困难。

有 的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较为多见在耳、颈、背等 部位。

2.2 亚急型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主要发生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主要呈方块形、菱形,偶尔会呈现圆形,稍 微突起于皮肤表面。

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退。

疹块发生后病猪可能康复。

若病势严 重者,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逐渐变成革样痂皮。

最严 重者可转化败血型而死。

2.3慢性型一般由上面两型转变而来,常见的有三种,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关节变形,一肢或两肢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程 数周至数月,心内膜炎表现为贫血,不喜欢走动,心脏有杂 音,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亢进。

猪丹毒

猪丹毒

SPA协同凝集试验
3、鉴别诊断
猪瘟与猪丹毒: 相同点:均表现为体温升高,高热稽留,皮肤表面有出血斑 点,肠道、肺、肾出血 不同点: 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不同年龄猪均可感染; 急性病例死亡常在出现症状10d以后,而猪丹毒在数小时 至2-3d死亡,猪瘟发展到发病高峰期缓慢; 猪瘟脾脏不肿大,出血性梗死; 肾脏密集出血点,不肿大; 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花纹; 膀胱出血; 抗生素治疗无效
3、发生猪丹毒后的措施 将病猪立即隔离治疗; 猪舍、饲槽、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应进行消毒。 猪粪及废弃物等集中堆肥; 病死的猪及内脏器官等应深埋或化制处理; 对可疑感染家畜采用青霉素注射预防。 加强个人防护,屠宰、解剖及检验人员应加强防 护工作,免受猪丹毒丝菌的感染。
公共卫生


猪丹毒与猪链球菌 相同点:体温升高,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慢性表 现为关节炎等症状。 不同点: 猪链球菌病由链球菌引起,各种年龄猪均易感; 猪链球菌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脑膜炎变化, 表现为神经症状; 淋巴结脓肿,以颌下、咽部、颈部等淋巴结化脓 和脓肿为主; 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散在或成双排列 的短链圆形或椭圆形球菌。
滑膜绒毛样增生(红色)
六、诊断
1、参考: 多发于炎热多雨的夏季,3-6月龄架子猪多发; 急性表现高热稽留,皮肤潮红,病变脾肿大,呈 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大红肾,胃底部弥漫 性出血,十二指肠、空肠出血性肠炎; 亚急型,背、胸、腹、四肢等处皮肤,凸出皮肤 的疹块; 慢性表现为心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型; 青霉素治疗效果好。

猪丹毒与猪肺疫 相同点:体温升高,高热稽留,皮肤表面有紫斑等 症状。 不同点: 猪肺疫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 咽喉型和胸膜肺炎型病猪均表现为呼吸困难,犬 坐式呼吸,病变为咽喉肿胀,皮下有大量胶冻样 渗出物,以及大叶性纤维素性肺炎病变; 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杆 菌。

猪病防控科普知识猪丹毒防控

猪病防控科普知识猪丹毒防控

猪病防控科普知识:猪丹毒防控目前,猪场发病大多为猪丹毒与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加大了诊断以及防治难度。

在以下混合感染的过程中,注射蓝耳病疫苗需要小群实验,同时,请注意判断是否有猪瘟的混合感染,若有猪瘟混合感染,注射蓝耳病疫苗谨慎。

1、猪丹毒与猪蓝耳的混合感染确诊为丹毒和猪蓝耳混合感染,切勿注射猪丹毒疫苗用于治疗。

可混饲阿莫西林粉剂+恩诺沙星类药物+ 转移因子或板蓝根,并注射0.5头份蓝耳疫苗;发病严重不食的猪采用肌注给药。

恢复后,停药7天后方可免疫接种猪丹毒疫苗。

2、猪丹毒与猪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若以丹毒为主继发感染巴氏杆菌,用药以控制丹毒为主。

混饲阿莫西林粉剂并注射氟苯尼考。

3、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左边注射0.5-1头份蓝耳疫苗,右边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混饲阿莫西林粉剂恩诺沙星类药物。

猪丹毒免疫方法与注意事项猪丹毒流行情况猪丹毒从2010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就有零星报道以来,到2014年猪丹毒的发病比例相对增多,如江苏、广西、四川、广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多发。

以生长育肥猪和怀孕母猪多发,特别是怀孕母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哺乳仔猪、哺乳母猪、保育小猪和种公猪相对较少发病。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架子猪(3~12月龄)发病为多。

其他动物:狗、牛、羊、马、鸡、鸭、鹅、火鸡、鸽子、麻雀、孔雀等也感染。

人感染称类丹毒。

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带菌猪(35-50%)和其他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接触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病原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污水等经消化道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如人的职业感染);经生物媒介传播:如经蝇、蚊、蜱等吸血昆虫、鼠类和鸟类的传播;土壤污染传播(本菌在污水、泥土、腐殖质和粪便中长期存在,可长达14 个月)。

流行季节性: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气候较暖和、炎热、多雨的季节(5~8月)多发,特别是气候闷热、暴雨后易流行,近年也见于冬春暴发流行。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

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综合诊疗猪丹毒病和混合感染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它们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业经济效益造成了相当的损失。

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将从病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综合介绍猪丹毒病和混合感染的诊疗。

一、病理学特点:1、病原菌:猪丹毒病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中型链球菌为主。

混合感染则可能涉及到多种真菌、细菌的共同作用。

2、病变部位:猪丹毒病主要累及心肌、心包和骨髓,表现为心脏肥大、心包积液,骨髓则出现粘液样水肿、骨髓增生和出血。

混合感染则以肺为主要病变,表现为肺实质出血灶、局部化脓和肺萎缩等情况。

3、患病症状:猪丹毒病表现为拉肚子、食欲减退、无力、呼吸急促等情况;混合感染则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等症状,且病程较长。

猪丹毒病的发病主要与良性副葡萄球菌感染有关,感染途径多为肠道、呼吸道和皮肤部位,一般是由于环境脏污、温度过低或过高、饲料不卫生及抗生素不当使用等引起的。

混合感染多在转化期或建立稳定免疫防御体系之前感染多种病原菌所引起。

2、传播途径:猪丹毒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散发于唾液、泪液、粪便和医疗器械等积存物中。

混合感染则多经过空气和污染的猪饲料等途径进行传播。

三、临床表现:急性发作酷似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表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痴呆不仁、强烈渴望水分、精神不振、嗜睡、无食欲、呕吐等。

型链球菌严重感染还会出现各种病变,如心脏超负荷扩张、病理性心音和肺水肿等痪病。

2、混合感染:表现为呼吸困难、体重下降、咳嗽、流涕、流泪等,伴随着局部性肺炎、甚至肝脓肿等情况,造成严重的牵连。

四、病理诊断:猪丹毒病可通过病变部位、其他伴随症状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病理诊断,如检测到心脏增大、骨髓等病变;混合感染则需进一步进行微生物诊断,如实验室找到伤寒杆菌、卡他瘟热等致病菌。

五、治疗方法:1、猪丹毒病的治疗:(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为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氨苄西林等。

(2)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为加强猪的免疫系统,可以补充维生素C、钙、磷、硒等元素。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临床金鉴20234257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何红粉1, 韦纯云2(1.平果市太平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平果 531407;2.平果市太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广西平果 531407)摘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事关助推农民增收、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畜牧业。

养猪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前规模化的生猪养殖过程中,相关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猪丹毒为其中的一种,可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伤。

养殖户要加强猪丹毒的认识,及时辨别疾病,制定防治猪丹毒的措施,提升生猪养殖质量,推进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水平提升。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方式;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4-0043-03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猪肉需求,养殖业发展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同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生猪养殖带来较大的影响。

猪丹毒是生猪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可严重影响生猪健康生长。

养殖户需加强对猪丹毒的重视,提高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及时诊断,日常做好预防,减少猪丹毒给生猪带来的危害,提升生猪养殖质量。

1 猪丹毒1.1 定义生猪疾病较为复杂,不同的疾病给生猪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猪丹毒属于常见的猪疾病之一,是人畜共患的二类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生猪感染猪丹毒会发生连续性的发热,体温急速升高,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败血症,甚至死亡,同时伴有皮肤丘疹等症状;猪丹毒疾病给生猪养殖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养殖户如果重视程度不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该病易与蓝耳病等其他疾病交叉感染,导致养殖户无法及时辨别,不能进行有效诊断以及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养殖户要加强对猪丹毒疾病的认识,提升对猪丹毒疾病诊断能力。

临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学会区分猪丹毒与其他疾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猪丹毒疾病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从而在根本上认识猪丹毒,确保养殖户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猪丹毒,降低猪丹毒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猪丹毒类型、诊断及防治

猪丹毒类型、诊断及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54 ·2021.090 引言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也显著提高,随之诱发各种疾病的出现。

猪丹毒是常见的猪疾病,其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能感染到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只。

由于猪丹毒的传染性较强,一旦出现病猪,将会对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需切实做好猪丹毒的防治工作。

1 流行病学1.1 病原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该种病原属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具有平直或略弯曲的菌体,难以运动,也没有荚膜存在。

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为26个,病菌血清型直接影响其致病力以及免疫原性。

1型菌的致病力最强,2型菌的免疫原性优良,弱毒株具有复杂的血清型。

分别对皮肤疹块型、败血型猪丹毒病猪实施菌株分离处理,可发现主要为1a 型和2型[1]。

1.2 易感动物该种疾病能感染到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生猪,3~6月龄猪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同时,病菌也会侵染人类机体。

1.3 传播途径生猪遭到疾病侵染后,将会成为传染源。

由于有大量的病菌存在于病猪的胆囊、扁桃体、骨髓中,通过粪尿、口鼻眼分泌物等形式污染到生猪圈舍、饲料及各种用具,进而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此外,吸血昆虫也是重要的传播渠道。

2 猪丹毒类型2.1 急性型急性型也被称之为败血症型,最典型特征是病猪皮肤上出现丹毒性红斑。

发病初期阶段,有鲜红色、不规则形状的炎性出血发生于病猪体表薄皮部位,之后红斑渐渐融合,导致有大片弥漫性充血区形成,且浆液小泡存在于充血区中。

病情发展过程中,小泡逐渐破裂,内容物干涸后将会有褐色的痂形成。

通过镜检得知,皮肤充血现象明显,浆液渗出物浸润皮肤与皮下结缔组织,有少量红细胞存在于渗出液中。

颗粒性营养不良现象出现于病猪实质性器官中,肾小球性肾炎变化较为明显,一般为弥漫性暗红色、紫红色的状态,有较多暗红色小点存在于皮质切面。

肾小球内部的出血性渗出物较多,有大量红细胞存在于渗出物中。

猪丹毒诊断及防控要点

猪丹毒诊断及防控要点

国畜禽种业中2020.1作者简介:张玲(1973.2-),女,黑龙江省密山市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预防兽医。

猪丹毒诊断及防控要点张玲(黑龙江省密山市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158300)摘要: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感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症有一定的特点,即急性、热性和传染性。

一旦猪感染该种疾病将在耳朵、颈部有瘀血和出血。

现阶段,该病的主要流行方式是地方性流行,如果用药及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该疾病的危害性较大,在防控过程中多种措施综合使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防控要点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呈现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疹块型和慢性多发性的关节炎等。

该病能感染各种动物,其中以猪最为常见,而且最严重。

猪群一旦感染该种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比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科学预防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发现猪丹毒病例要及时汇报和防控。

1病原与流行猪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其特点是不移动、非抗酸、不形成芽孢。

如果进行传代培养能形成粗糙的菌落,同时形成6μm 或更长的细丝。

动物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传播,而伤口感染和节肢动物的叮咬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在一般的情况下,小于3个月和大于3岁的猪只比较容易感染该种疾病,造成该种疾病的因素有环境应激、饮食的改变、疲劳等。

2病型的特征2.1败血症型败血症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厌食、呕吐和行走困难等,在皮肤上出现荨麻疹,颜色为粉色和紫色,在猪只腹部、耳部、大腿尤为明显。

该病症严重的会造成皮肤坏死或脱皮,该种类型的猪丹毒死亡率最高。

2.2疹块型疹块型的临床表现为低烧,同时在皮肤上能看见红色或紫色长方形疹块。

疹块一旦蔓延或严重的将出现坏死和溶解情况,造成皮肤不干净,该类型猪丹毒病症死亡率比较低。

2.3慢性型猪丹毒慢性型主要包括内膜炎型和关节炎型。

其中的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为心脏机能不全或突然死亡。

此外,关节炎型的主要症状有跛行、步态比较僵硬,一旦受到感染将造成关节增大。

猪丹毒的诊治

猪丹毒的诊治

3 病 变
败 血性猪 丹毒 主要 以急性 败血症 和体 表皮 肤 出
现 红斑 为特征 。常称 “ 红 袍 ” 剖检 变 化 为全 身 淋 大 , 巴结 发 红肿 大 , 肝充 血 , 胃肠 出血 , 樱桃 红色 : 呈 疹块
[ 稿 日期 ] 2 1 32 收 0 20 —2
泡 , 温 滤 出 灰 渣 , 擦 皮 肤 。用 青 霉 素 , 2万 候 洗 按 I k U/ g体 重 , 内注射 每天 1 肌 ~2次 , 用 2 。 连 ~3d 6 小 结 猪舍宜 清洁干燥 , 饲具宜定 时清洗 , 病猪应隔离
呈现形 状 不一 的暗红 色斑疹 块 , 出于皮肤 表面 , 突 此 时全 身症 状减退 , 一般 在 l Od左 右疹块 结 成褐 色痂 皮 , 欲 逐渐恢 复正 常而 自愈 。 食 慢性 型 : 由以上两 型转变 而成 , 多 主要是 四肢关
末 , 入饲料 内一 次 喂 给 , 不 吃食 则 用 温水 调 灌 , 混 如
红 、 胞肿 胀 等 症 状 , 眼 口色 暗红 。有 的胸 、 、 根 腹 耳
片镜 检 , 有大量 丹毒 杆菌 即可确诊 。 见
5 治 疗
不论 急性 型 、 块 型 , 早期 治 疗 尚可治 愈 , 疹 在 多 以清热解 毒 为治 则 。选用 下 列 方 剂服 之 , 表 用 灰 体 水 汤洗 涤 , 同时针刺 血 印及 四肢 蹄 门等穴 。 方 1 寒水石 5g 连翘 1 , 根 1 , , , 0g 葛 5g 桔梗 1 O g 升 麻 1 , , 5g 白芍 1 , 0g 雄黄 5 , 花 5g Og 二 。共研 细
每 日喂 两 剂 , 服 2d 连 。 方 2 黄 连 1 , 芩 1 , 黄 3 , 子 2 , 0g 黄 5g 大 0g 栀 5

猪丹毒

猪丹毒

基本要求l、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病性特点2、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3、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4、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5、掌握各个猪的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6、相似症状和病变的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重点、难点重点按每个猪的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相似症状和病变的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猪丹毒(1学时)(Erysipelas suis)重点:1、猪丹毒的症状和病变2、猪丹毒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

多发于3-12月龄的猪。

特点:急性型:急性死亡呈败血症状,全身可形成紫斑。

亚急性型:皮肤疹块。

慢性型:心内膜炎、关节炎,会发展为皮肤坏死,脱落。

病原①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不运动,明胶穿刺呈试管刷样,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

②慢性病例,老龄培养物杆菌呈长丝状,但在组织中的猪丹毒杆菌呈正直小杆菌,略弯,血琼脂平板上长成露珠状。

③抗原性:A、B型特异抗原,G种特异抗原。

A型(A+G抗原)、B型(B+G抗原)、N型(G抗原)。

致猪疾病主要是A 型抗原(引起急性败血症)。

B型抗原性强(常见于关节炎病例),可作为制苗的菌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另外,能凝集鸡红细胞,故制苗常选用凝集鸡红血球能力强的B型菌。

④抵抗力:较强,干燥状态下存活3周,尸体中细菌可存活几个月,湿热敏感,55℃15分钟杀灭,70 ℃ ,5分钟死亡,一般的消毒药能杀灭,但对0.5%石炭酸及2%NaOH抵抗力强,故可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从污染病料中分离病原。

⑤实验动物:鸽、小鼠敏感,豚鼠不易感。

流行病学分布:猪丹毒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

甚至在鱼类、家蝇和蚊子体内有时也能分离到本菌。

全世界分布。

美国还有火鸡丹毒。

传染源:病猪、带菌猪、粪便、尿液、分泌物。

易感性: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架子猪。

猪丹毒的诊治与防控

猪丹毒的诊治与防控

猪丹毒的诊治与防控发布时间:2022-01-04T06:18:08.01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陈昌鸿[导读] 猪丹毒由丝状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1]。

该菌血清型较多,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已确认有28个型,我国主要为1a型和2型,即迭氏A、B型。

临床表现有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又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疣状心内膜炎、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皮肤坏死的慢性型。

陈昌鸿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广安 638500前言猪丹毒由丝状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烈性传染病[1]。

该菌血清型较多,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已确认有28个型,我国主要为1a型和2型,即迭氏A、B型。

临床表现有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又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疣状心内膜炎、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皮肤坏死的慢性型。

在规模化猪场兴起前的一种高发病、常见病,由于以前的猪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大量广泛使用,使该病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很少在猪群中呈爆发性流行[2]。

近年来由于猪群饲养的方式、条件、饲料配方(营养)、管理措施的改善,化学药品和中草药保健的广泛使用,加之最近十多年发病较少,同时又因一些业内人士的不良引导,导致养殖户对该病防疫意识普遍薄弱,使大多数养猪户再也没有把该病纳入免疫程序作为基础疫苗进行免疫。

因此在散养户、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呈爆发性流行、并且传染速度快、死亡率极高,给业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养猪业带来恐慌,也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较为重要传染病。

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广安区某猪场饲养母猪165头、公猪5头自繁自养,目前生猪存栏1600多头,2018年8月12日驻场兽医发现10多头妊娠母猪和少许育肥猪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不食或采食量减少、有的体温高达42℃-43℃。

驻场兽医认为可能是炎热多雨季节、气温高达38℃、湿度75%以上、舍内温度30-32℃,养殖密度又大,加之8月11日猪群出现了短暂性饮水不足(饮水管道故障),综合因素引起猪群应激较大,导致中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 、 亢进 , 心律不齐 , 吸急促。此种病 猪不能治愈 , 呼 通常 由
于心脏麻痹 突然倒地死亡 。慢性型的猪丹毒有时形成皮肤坏 死 。常发生于背、 、 、 肩 耳 蹄和尾等部 。局部皮肤肿胀 、 隆起 、 坏 死、 色黑 、 干硬 、 似皮革 。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 , 犹如 1 层央壳。坏死 区有 时范围很大 , 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 ; 有时可
1 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 具有明显形成长丝 的倾 向。 奉 . 菌为平 直或微弯纤细小杆 菌 , 大小为 02 0 . . — 4微米 XO8 2 . ̄ . 5 微米 。在病料 内的细菌 , 、 单在 成对或成丛排列 , 在白细胞 内一
般成丛存 在,在陈 旧的肉汤培养物 内和慢性病猪的 内心膜疣
肢等部 的皮肤发生疹块 , 呈方块 形 、 菱形 或圆形 , 突起于皮 稍 肤表面 , 大小约 1 至数厘米 , 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初期疹块充 血, 指压褪色; 后期淤血 , 紫蓝色, 压之不褪 。疹块 发生后 , 体温 开始下降, 病势减轻 , 经数天以至旬余 , 病猪 自行康复。
慢性型一般 由败血型或疹块型或 隐性感染转 变而来 , 也 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 、 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 几种。 慢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 ( 、 腕 跗关节较膝 、 髋关 节最为常 见 ) 的炎性肿胀 , 病腿僵硬 、 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 失 , 以关节 变形 为主 , 而 呈现一肢或两肢 的破行 或卧地不起 。 病猪食 欲正常 , 但生长缓慢 , 体质虚弱 , 消瘦。病程数星期或数 月 。慢性心内膜 炎主要表 现消瘦 , 贫血 , 全身衰弱 , 卧 , 喜 厌走 动, 强使行走 , 则举止缓慢 , 全身摇晃。听诊 心脏有杂音 , 心跳
状物 中, 多呈 长丝 状 , 时很 细 。 荫对 盐 腌 、 熏 、 燥 、 败 有 本 火 干 腐
和 日光等 自然环境 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 猪的肝 、 内 4 脾 ℃存
活 19天 , 力 仍 然强 大 。一 般 消毒 药 , 2 5 毒 如 %福 尔 马林 、 漂 白粉 、%氢 氧 化 钠或 5 1 %碳 酸 很快 将 病 毒 杀 死 。对热 的抵 抗 力
水, 食堂 的残羹 , 动物性蛋 白质饲料 ( 如鱼粉、 肉粉等 ) 喂猪 常
常引起发病 。猪丹毒各季都有发生 , 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
流行 多 。本 病 常 为散 发 性或 地 方 流 行 性 传染 , 时 也 发 生暴 发 有
性流行。
性 炎症 。 肺脏充血 、 水肿 。 脾脏呈樱桃红色 , 充血 J' , “ t大 有 白 l '
炎 ,个或数个瓣膜发炎 , 于二尖瓣膜 , 由肉芽组织和纤 1 多见 是
维索性凝块组成 的。
呼吸增快 , 黏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 , 、 以耳 颈、 背等部较为多见 。病程短促 , 可以突然死亡 。有些病猪经
积增大 , 弥漫性暗红色 , 呈 纵切面皮质部有小红点 。 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 。疹块与生前无明显差异 。
慢性型关节炎是多发性增生性关节炎 , 关节肿胀 , 有多量浆
急性败血型最为常见 , 以突然暴发 、 急性经过 和高 的病死
率为特征。在流行初期有 l 头或数头病猪不表现任何症状 而 突然死亡 , 其他猪相继 发病 。病猪体温达 4 ~ 3 , 2 4 % 稽留不退 ,
4 病理 变化
败血 型主要 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 斑 为特征。鼻 、 、 唇 耳及腿 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
度的紫红色。全 身淋 巴结发红肿大 , 面多汁 , 切 呈浆液性出血
和场舍等 , 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 。 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
及蚊 、 、 、 吸血 昆虫传播 。屠宰场 、 蝇 虱 蝉等 加工场 的废料 、 废
髓周 围红晕” 现象 。消化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 空肠前部发
生 出血 性 炎 症 。肾脏 常 发 生 急性 出血 性 肾 小球 肾炎 的 变化 , 体
3 临床 症状

般将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 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
皮肤脱 落, 遗留 1 片无毛 、 色淡的疤痕而愈 。如有继发感染 , 则 病 情复 杂, 病程延长 。
毒。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约 3%~0 5 5 %健康猪的扁
桃体和其他淋 巴组织中存在此菌。病猪 、 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
动物 ( 分泌物 、 排泄物 ) 出菌 体污染 饲料 、 排 饮水 、 土壤 、 具 用
较弱 , 肉汤培养物于 5 %经 1— O分钟 ,0 0 22 7 %经 5分钟即可杀 死 。本菌 的耐酸性较强 , 胃内的酸度不能将其杀死 , 猪 因此可
经 胃而进 入肠 道 。
2 流 行病 学
本 病 主要 发生 于架 子 猪 ,人 也 可 以感 染 本病 ,称 为类 丹
在部分耳壳 、 巴、 尾 末梢、 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 2 3 - 个月坏死
哼 兽 医 临 床
猪 丹 毒 的 综 合 诊 断 与 防 治
胡 长 忠 ( 尔滨市松 北 区动 物检 疫站 1 0 2 哈 5 0 8)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 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 征为高热 、 急性败血症 、 皮肤疹块 ( 亚急性 ) 慢性疣状心 内膜 、
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 慢性 ) 。目前集约化 养猪场比较少见 , 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体 弱 , 愿走 动 , 卧 地 上 , 食 , 时 呕 吐 。结 膜充 血 , 不 躺 不 有 眼睛 清
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 , 粘稠或带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
慢性 心 内膜 炎为 溃疡性 或呈 椰菜样 疣状 赘生性 心 内膜
亮。粪便干硬呈栗状 , 附有粘 液。小猪后期发生下痢 。严重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