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九年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word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思品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弘扬民族精神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思品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弘扬民族精神第1站《挺起民族脊梁》教学设计江西永丰县坑田中学刘清云[教学目标]:通过本站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时,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的意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自觉实践民族精神的意识。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教学思路]:从剖析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入手,揭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体现,再介绍中华民族精神,以加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主要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分析讨论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情景一:“九八”抗洪抢险场景。
情景二:“5·12”汶川抗震抢险场景。
问:以上情景体现了什么?(学生讨论、老师点评)体现了抗洪精神与抗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讲解):结合第9课民族文化的内容,分析“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质。
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多媒体展示):关于鲁迅的故事(见教材114页)。
想一想:鲁迅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体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部分片断。
根据片断回答:(1)鲁迅先生在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指的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
(2)教材第1站中提到的“民族脊梁”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指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word教案(1)
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2.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重难点重点: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难点: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三、教材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它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具有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和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功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弘扬。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中学生,更应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族脊梁”吗?请用具体人或事例加以说明,或名言、语句来说明。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出来。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复习学案《弘扬民族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专题复习
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考点内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上5)一、与考点相关的主干观点:角度一:传承优秀文化文明交流互鉴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特点)2.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6、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珍爱精神家园。
(做法类)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8、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9、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做法类)角度二:凝聚价值追求弘扬民族精神1.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3、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竭精神动力。
4、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2.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重难点重点: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难点: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
三、教材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它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具有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和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功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弘扬。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中学生,更应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族脊梁”吗?请用具体人或事例加以说明,或名言、语句来说明。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出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师大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word教案(6)
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发展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两部分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材用许多图文资料介绍,但有些内容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补充相应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要自觉承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重要性,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认识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认识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铭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
②理解:通过学习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③实践: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搜集的资料,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
通过声像、图片、语言描绘情景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领悟、掌握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第2课时)》导学案
弘扬民族精神
2004年5月1日,龚建平第一次系统地重走长征路,从福建长汀出发,途径闽、赣、粤、湘、桂、黔、滇、川、甘、宁、陕11个省、自治区的86个市县,在没有后勤支援的条件下,克服了酷暑严寒、高原冰川、森林沼泽等严酷的自然环境,历时近七个月,行程7 650多千米,于11月22日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对重走长征路,你有何感悟?
提示:重走长征路有利于人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
1.民族精神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它要经历一个不断弘扬、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2.在新时代,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这些精神品质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传统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3.只有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才能焕发我们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1.正确看待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不是凝固不变的,它要经历一个不断弘扬、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民族精神的表现。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只有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才能焕发我们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北师大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10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word教案(12)
《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铭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重要性。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难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入场式中林浩和姚明一同出场的视频,设问我国奥运会代表团旗手旁边的小孩是谁?为什么他可以出现在这样的重要场合中,并且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迎?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于林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引导他们谈谈对于林浩感人事迹的看法,使他们感受到在一个9岁孩子身上所体现的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
1、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那么这种精神一旦形成是不是就会永恒不变了呢?教师总结:民族精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弘扬、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一种民族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化的认知与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人民以无所谓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历史之源于时代之流的统一。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得到了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精神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因素呢?教师引导学生看书: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自主、平等、竞争、效率的观念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不懈奋斗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些精神品质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传统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弘扬民族精神》第10《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发展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两部分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材用许多图文资料介绍,但有些内容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补充相应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要自觉承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目标设计: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时代条下,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重要性,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认识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认识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铭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
②理解:通过学习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③实践: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搜集的资料,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弘扬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四)教学方法设计1、情景教学法。
通过声像、图片、语言描绘情景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领悟、掌握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导入演示关于申奥的宣传片,然后提问,申奥宣传片体现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总结:它用一张张普通中国人的灿烂的笑容,表现一个世界文化历史名城所散发出的活力,表现民众热情参与和支持,以及中国人对奥运精神的理解。
九年级思品教案10课1站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第十课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通过联系历史与现实思考如何正确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知识目标:民族精神的含义和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3、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成果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站挺起民族脊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神舟飞船系列之所以成果发射,得益于中国航天员们团结一致、不断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航天员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是什么精神?生: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预习教材P113-P117,找出问题,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三、展示成果:(学生有可能找出以下问题)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民族精神的定义?3、民族精神的作用?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四、教师点拨: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师:你爱国吗?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生:爱国。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了解祖国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升国旗,不做危害国家的事……五、板书设计:民族文化关系含义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作用六、检测反馈:导学方案七、教后反思:。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3 北师大版
《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
依据: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依据: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教法直观演示法本节课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空洞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将其具体化,以图片、视频等冲击力较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震撼,才能真正触及心灵。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之后,经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能够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讨论归纳法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观点,发表自己独到见解,教师也参与交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指导。
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
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课为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人教A版第三册第三十三单元,重点掌握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和理念。
本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精神。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内容,理解爱国主义等基本文化值观;•能力目标:掌握运用反问、对比、符号等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有用人才。
教学步骤本课采用读写结合、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播放国家名片《华夏有力量》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强大和发展;•引用“民族精神”概念,让学生自己解释这一概念的涵义,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走遍中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民族精神”的体现;•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民族精神”的文化短片,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
步骤三: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反问、对比、符号等修辞手法分析文章,并能将所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于试题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文字表达中的反问、对比、符号等修辞手法及其用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步骤四: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关“民族精神”的海报或PPT,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步骤五: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总结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主要文化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何自觉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主人翁意识。
同时,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其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发展,懂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梳理】
一、挺起民族脊梁
1、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解答:民族精神产生于,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体现了民族文化的。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解答: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
为核心的,
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注意: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非全部内容,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补充:当前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要)解答: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它对于
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的精神纽带,是支撑
的精神支出,是的精神动力。
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有什么特点?解答:民族精神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的,它要经历一个的过程。
2、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①革命时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③改革开放以来: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总体)解答:①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对民族精神进行凝练和提升,使之具有崭新的内容;②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
4、中学生能为弘扬民族精神做些什么?解答:①积极做民族精神的;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
③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④学习先进人物,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8、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典例分析】
1、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B.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C.民族精神是中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2008年,中国艰难与成功并存。
三次表彰大会,三种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洗礼,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说明()
A、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B、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C、在当代,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3、回顾2008这个特殊的年份,重温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当冰雪灾害袭击时,无数人放弃与家人团聚,踏卧冰雪,辗转荒山野岭;当“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生灵
涂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当中国航天员迈出一小步,实现中华民族太空探索一大步时,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1)从这些感动的人和事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2)为什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3)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对青少年有什么意义?
(4)你认为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