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一章内容,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解读。
2. 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活动和实践。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教材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素材,用于引发学生对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思考。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步骤二:讲解弟子规-泛爱众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向学生介绍弟子规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以及其中的“泛爱众”一章的内容。
解释“泛爱众”的含义,即要广泛地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
步骤三:分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泛爱众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活动实践(20分钟)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例如:-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 互助行动:学生自愿参与一些关爱他人的行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步骤五:反思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会。
引导他们总结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的要求。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实践泛爱众的经历和体会的作文,并鼓励他们在家中或社区中继续实践关爱他人的行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如义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了解和参与一些慈善机构的活动。
弟子规教学设计3
《弟子规》3
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
教学目标:
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信、泛爱众。
2、教孩子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规范。
教学重点: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唐太宗闻过则喜》《曹操割发代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一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
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补充说明:1、有人问:对于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大部分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
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
(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补充说明: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着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
二、故事启蒙:(一)聪明努力的华陀华陀是东汉时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医,除了聪明之外,还经过一番辛苦的努力。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弟子规泛爱众的品质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培养学生对周围人的关爱和尊重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重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规范和要求2. 如何培养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品质3.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教学准备:1. 弟子规相关教材和课文2. 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3.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安排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弟子规中的相关课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泛爱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弟子规中关于泛爱众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泛爱众的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校园生活中如何表现出泛爱众的品质,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5.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培养和实践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泛爱众的品质,并及时反馈和表扬他们的表现。
2. 结合其他教材和活动,持续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泛爱众的品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行动计划3. 学生对于泛爱众的品质理解和实践的展示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馀,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持续跟进和指导学生的泛爱众品质培养。
《弟子规》讲解教案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①应:应答。②懒:怠惰,偷懒。③教:教导。 ④顺承:顺从地接受。 【译文】: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 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 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父母因为错事责 备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原文】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 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注释】:①低:声音细微。②闻:听到,听见。③宜: 合适,适宜。④进:向前走。⑤趋:小步快走。⑥退:退 后,退出。⑦迟:缓慢,迟缓。⑧对:回答,应答。
【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声 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如果说话的声音太小,小到连长辈都 听不清楚,也非常不合适。上前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小步 快走向前,以示礼貌;退下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庄重,缓 慢。长辈问我们话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 而且双眼要注视着长辈,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 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①擅:擅自,自作主张。②苟:倘若,如果。 ③子道: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④ 亏:亏损,不完美。⑤私藏:占为己有。⑥亲:父母。 【译文】:事情虽然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 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该遵守的本分。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 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原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 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注释】:①事:对待。②诸父:泛指父辈的人。③诸兄: 泛指兄长辈的人。④朝:早上,清晨。⑤眠:睡觉。⑥易: 容易。⑦惜:珍惜。 【译文】: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 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尊 敬。清晨,我们要早起,而晚上,我们要晚点再睡,这样 能节省许多时间。人的一生短暂得很,一转眼就老了。所 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寸光阴,一点儿不能浪费。
小学二年级国学《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
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探究
问题
对待“恩与怨”的态度
应用
作业
背诵《弟子规.泛爱众》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就会招来祸害。
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相劝,双方的道德就会有欠缺。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就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活动三:
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一个个小故事理解句意。理解完句意,全班再齐读一遍。
活动四:
学生在全班分享与自己有关的恩与怨的故事,在故事分享中感受恩与怨。
小老师领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泛爱众的思想,感受古文的魅力。
聆听歌曲,在契合主题的歌曲中情感得到熏陶,懂得感恩,懂得爱。
活动一:爱的初体验
活动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
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
皆须爱!”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也有些资料想与大家交流!(板书)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泛爱众的思想可以促使个人自我反省,增强自我约束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 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泛爱众强调的是普遍的爱和尊重,这有助于个人树立平等 、公正和善良的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 道德风范。
增强责任感
通过理解泛爱众的内涵,个人可以增强对家庭、社会和他 人的责任感,更有动力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 献。
在行动上践行泛爱众的理念, 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
围的人。
03 泛爱众的实际应 用
在家庭中的应用
尊敬长辈
在家庭中,我们要尊敬父 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 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尽孝道。
关爱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关 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
夫妻和睦
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信任、理解和支持,共同 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主题解析
深入解析了“泛爱众”的主题,探讨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
实践指导
结合现实生活,提供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的建议和策 略。
文化价值
强调了《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 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与创新
探讨如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承和 发扬《弟子规》的价值观和精神。
主要内容
《弟子规》全书1080个字,360句,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影响
《弟子规》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经典之一 。
《弟子规》的重要性
01
02
03
道德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规 范,培养人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教案优秀5篇
弟子规教案优秀5篇弟子规教案篇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二、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
”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10,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附故事:故事一:明明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呢?”明明说:“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写吧。
”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明明开始写作业。
故事二:小慧买了很多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开始发愁,哥哥告诉小慧:“先制定一个计划,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
”小慧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开始做计划。
故事三: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小禾先理解书中的内容,孝孝很佩服,孝孝问小禾:“小禾,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啊?为什么每次你都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啊?”小禾说:“我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慢慢的也就理解书中的内容了。
”孝孝说:“从今天开始,我也像你这样,多读书、反复的读。
”后世影响教育意义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教学五《泛爱众》
非貌高
xì ng gāo zhě
mí ng zì 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德行高尚者,名望 自然高超。大家所 敬重的是他的德行, 不是外表容貌。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
cái dà zhě 才大者
wàng zìdà 望自大
才大者
有才能的人,处理 事情的能力卓越, 声望自然不凡,然 而人们之所以欣赏 佩服,是他的处事 能力,而不是因为 他很会说大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uò bù guī 过不规
dào liǎng kuī 道两亏
fán qǔ yǔ 凡取与 jiāng jiā rén 将加人 ēn yù bào
guìfēn xiǎo 贵分晓 xiān wèn jǐ
yǔ yí duō 与宜多 jǐ bú yù
qǔ yíshǎo 取宜少 jísù yǐ 即速已 bào ēn cháng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fán shì rén 凡是人
jiē xū ài 皆须爱
皆须爱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 不分族群、人种、宗教 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 的,应该不分你我,互 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 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tiān tóng fù dìtóng zài
天同覆
地同载
孙中山 先生说: “物种以竞 争为目的。 人类以互助 合作为目 的。”
xì ng gāo zhě 行高者 cái dà zhě 才大者
mí ng zì gāo 名自高 wàng zì dà 望自大
rén suǒ zhòng 人所重 rén suǒ fú 人所服
fēi mào gāo 非貌高 fēi yán dà 非言大
《弟子规》泛爱众(讲义)
君 亲师
特蕾萨修女:“为穷人中 的穷人服务。”
(6年收留6万弃婴;从12岁 至87岁,75年中,从不为 自己,只为受苦受难的人 活着。)
自然规律 法尔如是
1/13/2020
1/13/2020
感恩 大家
白居易
二、泛爱众的落实
1、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尊重贤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3、善待他人
1)平等待人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2)勿扰他心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3)止恶扬善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弟子规》
泛爱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礼记.礼运大同篇》
一、泛爱众的意义
1、人人平等
寂天菩萨云:“避苦求乐同, 护他如护己。”
2、知恩报恩
生育之母 教育之母 利益之母
3、长养慈悲心
人之初,性本善 孔夫子曰:君子远离庖厨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欧亨利
1/13/2020
4)乐于付出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5)将心比心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格言联璧
6)泯怨报恩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4、对待下属
1)端正仁厚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以理服人势服人 心不然 Nhomakorabea理服人 方无言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
弟子规四泛爱众教学设计引言: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对于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四泛爱众”一节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针对弟子规中的“四泛爱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和践行这一道德教育原则。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四泛爱众”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3. 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实践“四泛爱众”的原则;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四泛爱众”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案例以加深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弟子规课本或电子版教材;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一些有关“四泛爱众”的实例。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或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和事物,引发他们对于“四泛爱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解读“四泛爱众”(15分钟)将“四泛爱众”这一节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一起阅读并解读其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PPT或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分发几个与“四泛爱众”相关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让学生读一读,并从中找出体现“四泛爱众”的具体行为表现。
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这些行为是体现爱心和责任感的。
第四步: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一起设计一个小活动或项目,以向身边的人和事物传达“四泛爱众”的理念。
可以是关爱家庭成员、关心同学的学习或生活等等。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准备好自己的方案。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四泛爱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宽容和包容的实践方法
接纳不同观点
尊重他人的信仰、价值观和选 择,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
包容多样性
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 经历的人,促进多元文化的交 流和理解。
宽恕他人的过错
对于他人的无心之过或错误行 为,给予宽恕和理解,不斤斤 计较。
05
《弟子规》泛爱众(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弟子规》概述 • 泛爱众的核心理念 • 泛爱众的实践方法 • 泛爱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 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泛爱众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社 会矛盾和冲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志愿服务
通过泛爱众的倡导,可以激发人们参 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推动社会公益事 业的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对《弟子规》泛爱众的总结
传承儒家思想
《弟子规》作为儒家经典之一, 强调仁爱、礼制和道德教育,对 于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具有重要
意义。
仁爱之心要求人们关注他人的需要,主动帮助他人 ,传递正能量。
通过培养仁爱之心,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 进社会和谐。
尊重他人
02
01Leabharlann 03尊重他人是泛爱众思想的重要体现,意味着平等对待 他人,不轻视或歧视任何人。
尊重他人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意见和选择,不 干涉他人的自由。
通过尊重他人,可以建立互信、互助的社会氛围,实 现共同进步。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一、“爱”和“众”
1、“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心中有爱的表现
2、“爱”的含义
天性之爱,譬如母子
如何做到赤子之心
容人、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护
3、“众”的含义
同类
众生
自然
4、“爱”需要学习
感恩、知恩(留一点给自然)
5、管理之误
二、课文讲解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
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泛爱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并理解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2.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4.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技巧;5.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让学生思考这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探究: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泛爱众”原则,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同理心和尊重他人: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到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讨论这些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实践: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友谊守则”,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冲突等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守则。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有效的合作技巧和策略。
拓展:6.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讨论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总结: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泛爱众”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制定的“友谊守则”是否合理和可行;3.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4. 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资源:1. 《弟子规》教材;2. 小组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3. 团队合作活动的任务和材料;4. 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的案例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泛爱众”原则,并进行反思和总结;2. 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泛爱众(二)
《弟子规》——泛爱众(二)教案
封开县教育幼儿园徐迪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的“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
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
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3、培养幼儿凡事不要喜新厌旧,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的情感,教育幼
儿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
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教学准备:
1、弟子规动画片、字宝宝“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
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2、故事《刘秀不忘故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
1、师:小朋友,你知道:“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
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的意思吗?
2、幼儿观看动画片--故事《刘秀不忘故交》。
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
解“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限,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1。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教案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教学内容:《弟子规》泛爱众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引伸所谓「施比受有福」要当个手心向下的人.如能舍得布施,多给少拿,就能减轻吝啬的心态,在施舍中就和大众结交了很多善缘,如果将来你有困难,别人也会来帮助你.在家里用餐时小孩在取拿之间,要观察长辈或别人是否没有吃,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多给与,少取用」的习惯,能处处为别人著想是好的德行,也能累积自己的福分. 养成礼让的态度就不会处处相争,家庭会和气,家族也会兴旺.(二)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之前(或要托别人做事),先要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如有不愿别人加诸我们自己身上的事,就应赶快停止而不去做.引伸1.譬如我们要批评别人之前,就要想一想别人是否愿意接受我们这样的批评2.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不能替别人著想.3.当我们与人有了摩擦或出现危机时,就应反省是否曾经给人难堪,因而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人际关系不好),要用理智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别人对我们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引伸一个人要能常怀感恩心,不忘父母,师长,众人对我们的恩德,时时念父母,师长之恩.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时时想著可以帮助别人,懂得爱人,付出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内心会觉得充实.要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增长了我们的智慧,要把怨恨的念头赶快转过来.父母,师长的恩情报答不完,我们要尽心尽力尽我们的本分,让这些对我们有恩之人都欢喜看到我们的成长.(四)复习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二,故事启蒙(一)韩信报恩(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汉朝大将韩信在未得志之前,生活很困苦.他常到河边钓鱼,不是每次都能顺利钓到鱼,所以时常饿肚子.河边住著一位以洗衣维生的妇女,她非常同情韩信,时常给他饭吃.韩信很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我要是飞黄腾达,一定会好好报答您.」妇人听完后一脸不悦地说:「我是同情你的遭遇,那是希望你报答我呢!」一次韩信到市场卖鱼,有一恶少侮辱他说:「你常佩剑上街敢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就毫不吭气地爬过去,市场的人都笑他胆小.后来,韩信替刘邦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於是被封为楚王.他想起年少困苦时曾受过河边妇人的帮助与恶少的侮辱,便赏赐妇人黄金千两答谢,授与恶少中尉的官职.后来韩信对左右的人说,当日若无两位恩人,今天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成就.1.给小朋友的话:我们要学习韩信「恩欲报怨欲忘」,「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的精神.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1.故事分享以前有一户人家,每次吃鱼时,妈妈都只吃鱼头,把其他的部位留给家人,请问各位,妈妈为何都只吃鱼头呢(因为妈妈舍不得吃鱼肉,所以吃最没有肉的鱼头,把好吃的部分留给家人)2.错误剧情演出晚餐时间,大家坐在餐桌前吃饭.爷爷,奶奶:「君君,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菜,来来来赶快吃.」(说完两人挟了一堆的菜在君君碗里)君君:「那我不客气罗!」(用筷子在每一道菜里东挑西捡,吃完一口,不喜欢的就丢回盘中,把喜欢的菜整盘吃光光)3.请学生找出剧中错误的行为Q:君君的行为哪里做错了可能的答案:「没有让爷爷,奶奶先吃」「挑食」「把自己吃过的东西又丢回盘中」Q:他没有做到弟子规里的哪一项可能的答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Q:如果你是君君,吃饭时你要怎麼做可能的答案:「让爷爷,奶奶先吃」「帮爷爷,奶奶挟菜」「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要留给别人吃」4.正确剧情演出晚餐时间,君君先把爷爷,奶奶的饭盛好,再请爷爷,奶奶来餐桌前吃饭.君君:「爷爷,奶奶这是你们喜欢的菜,请用」(先挟菜在爷爷,奶奶的碗里)爷爷,奶奶:「好乖好乖,你也一起吃吧!」(等爷爷奶奶动筷了,才动筷)(等爷爷,奶奶吃完饭再帮他们盛汤)※请学生轮流出来表演挟菜给长辈.※说明:当生病感冒时,就不可以挟菜给家人,以免互相传染.对於较不熟悉的长辈,要用公筷,母匙挟菜给别人,不可用自己的筷子挟,因为有些人基於卫生的理由会不欢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一、“爱”和“众”1、“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心中有爱的表现2、“爱”的含义天性之爱,譬如母子如何做到赤子之心容人、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护3、“众”的含义同类众生自然4、“爱”需要学习感恩、知恩(留一点给自然)5、管理之误二、课文讲解“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
尤其最近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人与人之间往来互动更为接近,地球就快要成为地球村了。
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
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
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
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
我们如果能爱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花草树木,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到天空的云彩,我们会感觉大地非常的美。
我们再看这么漂亮的花草树木,我们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看到花长得这么漂亮,我们内心也都会觉得非常的喜悦。
我们再看看动物,天空飞的,我们听到鸟儿在唱歌,我们听到植物上面的虫鸣,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很安心,很宽慰?所以在此地,如果我们能把爱心扩展到动物,也能爱惜一切动物,爱惜世间的一切植物,爱惜这些花、这些树,人间一定会更美好。
人看到这么好的环境,生活也会更为完美,更为幸福。
我们再看下一条,第二十六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就讲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就是那一个人品德涵养都很好,他足以服众人,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他的举止,就会从内心不由自主的敬仰他、尊敬他。
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行,他有修行,他有涵养。
所以这一条也告诉我们”行高者”,就是内涵、品行,你的品德。
品德修养到达一个程度,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名声、他的威望自然相对的提升。
这种从内心发出来的敬仰仰慕之心,不假外力,不是说他用权势来希望大家能服从他,敬仰他。
“人所重,非貌高”。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会值得尊重,不是他长得好看,也不是他有权势,他有财位(有财产有地位),不是的。
因为那种是假的,真正从内心仰慕是不容易的。
就好比颜回赞叹孔老夫子,他就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你看老师他非常的高昂,为什么?他的内涵、他的品德、他的修养都是那么高,那么雄伟。
为什么雄伟?因为他的德行、他的威严会让我们不自觉的景仰他。
所以此地也提到了,一个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一定要从内心做起,你才有办法以德服众。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里就讲到一个人有才德、有才学,有真正的学问,这些才德随着你学问的提升增高,你的声望也会随着你的内涵而提升。
为什么?世间人都很希望拥有良好的老师,你有这样的才学,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大家除了羡慕你的才学之外,同时也很敬佩你有这么深厚的学问。
这个学问不是知识,知识的话,我们一看就明了。
学问是有真实的实学,这些实学散发出来,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很令人敬仰的。
所以这里讲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自自然然你有那样的真才实学,有那样的道德涵养,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于你,敬仰于你。
所以此地就告诉我们,人要好学。
尤其领导人物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一定要不断的提升,才有办法作育英才,你才有办法在团体里头、团体当中领导众人。
自己千万不能有偏颇,行为方面更要谨慎;不能谨慎,不能廉洁,那你就没有办法领众,更不可能有办法服众。
不能服众,我们就晓得,这个团体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
所以这里再再告诉我们,我们的品德要光明正大,才能赢得众人的服从。
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条:【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里也提到人不能吝财。
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自己的才能,一个是钱财。
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于自己的才华布施。
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应该帮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一生愈来愈好,能帮助别人解危,能帮助别人解决社会上的困扰也好,财物上的施舍也很好。
总而言之,这里告诉我们,你有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富,适时的帮助别人,都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今天社会上已经很少有善人、很少有人愿意很主动的帮助别人,我们读到《弟子规》之后,衡量自己,如果你真的有才学、有才德之人,应该要站出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挽救社会颓败之风。
“人所能,勿轻訾”,什么意思?这个“訾”就是轻视、鄙视。
有些人他往往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不愿意赞叹,也不愿意有成人之美,他反而会落落的批评,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
有道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忌”。
很多人都因为面子问题,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往往没有办法赞叹;不但不能赞叹,反而还要多加以批评两句,这个也是人的通病。
我们有这样的毛病,我们检查看看,这是经常很容易犯的过失。
我们读到这一条也要很谨慎的想一想,如果有的话,及时的改正,我们会更好,这个人生会过得更好。
因为妄加的批评,旁人看了,他会认为你是一个贡高我慢之人。
我们也晓得,“谦受益,满招损”。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就没有办法与众相处。
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我们再往下看:【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这个“勿”就是不可以,“谄富”就是去巴结富有之人,或者有权势之人。
“勿骄贫”,也不要骄傲,贫贱也不要难过。
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一点,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
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有道是素富贵,素贫穷,素富贵安于富贵,素贫穷也安于贫穷当中。
我们讲世事无常,人环境的好坏,可以说风水轮流转。
今天你看到甲非常的得意,焉不知十年之后,甲可能落魄难堪都说不定。
所以人要珍惜现今所有的环境,当你有地位、有权势的时候,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们贫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一定要发愤图强,不要有那种自卑的感觉,一定要努力向上。
你能努力,自然能改造自己的生活,自然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
你今天富贵,哪一天你落寞了,别人一样的也会瞧不起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要珍惜。
富贵的时候,不忘要多施舍;贫贱的时候,不忘自己要好自为之,要努力自强不息,自然能改造环境。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
人追求美好的,都是一般人的习性,看到好的就想要,我也希望能拥有。
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欲望就永无止境。
所以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
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不能爱护一切的物品,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很不好的。
为什么?因为无止尽的欲望会带给你很大的痛苦,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已经养成这么奢靡的习惯,要回头都相当的难。
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子弟,要爱惜一切的物品。
尤其年轻人,最喜欢追求时尚,流行什么一定要赶上这样的潮流,这个也是相当不好的毛病。
子弟有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诫之。
当然最主要的,父母本身就不能有喜新厌旧这种心态,这个非常要不得。
除了物品之外,人与人相处也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
我们晓得现在的家庭,有很多家庭为什么会破碎,都是源于家庭父母当中,有一方有外遇,所以把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搞破碎了。
抛弃子女,抛弃妻子,弃妻弃子都不应该,弃夫弃子也同样的不应该。
为什么?家庭的建立很难得,家庭的幸福更是难得,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幸福美好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喜新厌旧,一时的贪欲,然后造成破碎,这个非常的要不得,也是造作极大的罪恶。
为什么?当一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一个人而已,还有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伤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说是非常的伤心。
想一想子女在这么小,他就失去了亲情,可能没有父亲,可能没有母亲,这也是天下最悲哀的一件事情。
在失去家庭的温暖之后,长大如果在外面为非作歹,父母的过失就更大更大了。
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很多青少年在外游荡,有很多青少年在外不知要迷途归返,不晓得应该赶快回头。
我们探究他背后,都是有一个身世凄凉的家庭背景,原来都是得不到亲情的照护,从小疏于管教。
在家庭失去温暖之下,子女肯定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家庭是一切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为人父母的要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我们不要轻易的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
夫妻当中含有极重的情义,什么情义?想想看,婚前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结为夫妇。
婚后彼此互相努力,建立这个家庭,买了家,安置好一个幸福的窝,彼此都有恩德,这个叫恩义,夫妻之中这个恩义我们不能忘记。
还有一个,夫妻里头还有信义,婚前彼此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想想过去的这些誓言,如今摇身一变统统忘记了,夫妻之间的三义都不见了,情义、恩义、信义都不讲了。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家庭破碎,我们看了实在是非常的难过,尤其无辜的下一代更是可怜。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影响重大。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倾向,自己要反省一下,想一想它的危害、它的影响有多深。
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自己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相处,在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一切还是来得及挽救的。
我们再看下面:【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里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往往我们会忽略很大的一点,哪一点?经常只有顾到自己,不能替对方着想。
譬如说我们要找人讲话,要找人帮忙,我们如果没有注意对方是不是有空,然后就请人帮忙,就跟别人讲话,往往对方碍于这个情面,不好意思跟你讲。
所以,在此末学也深深感受到,从以前服务于公职,或者后来从事教职,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扰。
对方不知道你很忙,虽然看到你手上很多工作,但是他就喋喋不休,他就要找你讲话,明明我们在思考,但是没有办法。
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心里只有默默的希望他能看到我这么忙,赶快的离开。
有时候,我们正在思考的时候,正在做事很忙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这个电话偏偏对方又跟你讲了很久,有时候不好意思跟他拒绝,往往也会带给自己无限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