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复习(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归纳方法。

3. 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计算、周长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难点: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图形。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图形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3.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形和解答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展示。

4.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含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图案,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并解释计算过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图形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图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共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能简单地表述它们的特点;2. 会判断和画出棱柱及其展开图,会判断和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 能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角的度量与表示方法、以及基本图形的位置关系; 4. 理解线段中点及角平分线的含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5. 会区分两点距与点线距这两个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操作; 6. 会利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几何图形中的基础概念,学会表述和有关计算;2. 难点:能灵活区分概念和准确描述图形的性质,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基础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并进行有秩序地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块;通过表述与计算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应用图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创造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process designing ) (一)基础概念回顾1.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棱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______3.请画出图③的两种展开图。

(师:棱柱的展开图不唯一)正方体是棱柱吗?是几棱柱? 4.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不可能是_______(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六边形 (D )圆5.沿虚线折叠下图中的各纸片,能围成正方体的是________师: 几个正方体组合后形成的几何体,从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感觉---三视图。

5.下面是由几个相同立方体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上的数字表示叠在该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______个钉子。

你能否利用这一原理另外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7.直线段AB 上再加入3个点,共有线段_________ A. 4条 B. 5条 C. 8条 D.10条 8.按照题意画图,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间的距离。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不同图形的基本认识,包括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属性。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图形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以及图形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白板、彩色笔等。

2. 教学材料:图形卡片、图形分类表、实际物体等。

3. 学生参与活动:小组讨论、图形分类游戏、实际物体观察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认识图形(10分钟)1. 分发图形卡片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辨认卡片上的图形。

2. 鼓励学生用手指指出图形的特征,如边数、角数等。

3. 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图形的特征,并记录在白板上。

图形分类游戏(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图形卡片。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四边形、三角形等。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标准。

4. 随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实际物体观察(10分钟)1. 准备一些实际物体,如盒子、球、书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找出它们的形状和图形特征。

3. 引导学生将这些物体与之前学习的图形进行对比和分类。

图形创造和表达(15分钟)1. 提供一些彩色笔和纸张给学生。

2.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图形组合创造新的图形,并用彩色笔在纸上绘制出来。

3. 鼓励学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他们所创造的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应用图形的知识。

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应用领域。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并记录不同的图形。

2. 组织学生进行图形拼贴或图形拼图的创作活动。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这是章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共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复习几何图形的相关概念和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复习角的相关概念、性质及计算。

在第二课时最后出示全章知识框架图,形成知识体系。

总体的复习结构为:诱导(出示目标,激发兴趣)---回忆(以小题带概念)---梳理、归纳(补充、完善,画龙点睛)---综合(落实点线面体、拓展)。

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地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并归纳相关概念;2.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4.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2、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复习目标1、会识别几何图形,归纳相关概念2、进一步熟悉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计算线段的和、差、倍、分。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设的复习目标出示出来。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

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师生活动,梳理知识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以小题带概念。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物体,我们数学主要是关注的是物体的、和。

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在各种几何图形中,若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若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3、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其中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说明了5、说出以下图形是哪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了解和掌握。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上述图形,并能够按照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能够按照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 难点: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或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些形状。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所学内容。

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先观察和辨认这些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可让学生再次描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和分类。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形状的物体,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进行复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图形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比和辨析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共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能简单地表述它们的特点;2. 会判断和画出棱柱及其展开图,会判断和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 能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角的度量与表示方法、以及基本图形的位置关系; 4. 理解线段中点及角平分线的含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5. 会区分两点距与点线距这两个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操作; 6. 会利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几何图形中的基础概念,学会表述和有关计算;2. 难点:能灵活区分概念和准确描述图形的性质,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基础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并进行有秩序地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块;通过表述与计算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应用图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创造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process designing ) (一)基础概念回顾1.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棱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______3.请画出图③的两种展开图。

(师:棱柱的展开图不唯一)正方体是棱柱吗?是几棱柱? 4.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不可能是_______(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六边形 (D )圆5.沿虚线折叠下图中的各纸片,能围成正方体的是________师: 几个正方体组合后形成的几何体,从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感觉---三视图。

5.下面是由几个相同立方体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上的数字表示叠在该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______个钉子。

你能否利用这一原理另外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7.直线段AB 上再加入3个点,共有线段_________ A. 4条 B. 5条 C. 8条 D.10条 8.按照题意画图,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间的距离。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3. 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回顾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和特征。

2. 复习如何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 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例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命名能力。

第二章: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学目标:1. 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包括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复习如何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3. 探究面积和周长的应用,例如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题,巩固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能力。

第三章:复习图形的对称性教学目标:1. 复习图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对称性。

3. 理解对称性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图形的对称性概念,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2. 复习如何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对称性,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3. 探究对称性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在图案设计和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对称性概念及分类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图形的对称性,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操作,巩固对图形对称性的识别和应用能力。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图形认识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运算、表示方法和画法;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并掌握与它们相关的基本事实、性质和运算【教学难点】能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并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间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多姿多彩的图形1. 几何图形的分类练习:如图中的几何体有________个面,面面相交成________线.归纳: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图形⎧⎨⎩练习:1.如图是某个几何题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2.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 、棱柱B 、棱锥C 、圆锥D 、圆柱3.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它们的相时两面的数字之和相等.请你求出的值.归纳: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 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2)从不同方向看: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几何体的三视图 (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练习:1.8.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 ) A. B. C. D.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A. B. C. D.3.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 ) A. B. C. D.归纳: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几何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1.练习:如图,矩形绕它的一条边MN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要点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 基本性质(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练习: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船舶航行的路程,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A.垂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归纳: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可用直尺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2)用尺规作图法:用圆规在射线AC 上截取AB=a,如下图:练习:如图,C 是线段AB 外的一点,按要求画图:(1)画射线CB;(2)反向延长线段AB;(3)在线段BC 上任取一点D (不同于B 、C )连接线段AD.4.线段的比较与运算(1)线段的比较: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一种是叠合法.(2)线段的和与差:如下图,有AB+BC=AC ,或AC=a+b ;AD=AB-BD 。

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认识图形(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复习常见平面图形的特点,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口头描述其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不同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进行图形识别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指定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复习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口头描述其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不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 进行立体图形识别练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指定的立体图形。

第三章: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图形的变换和组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复习(2)》课案(教师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复习(2)》课案(教师用)

课案(教师用)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2)【理论支持】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能力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知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也是十分有意义的.3.根据初一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课堂教学应多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一改那种“师传生受”的教法和循规蹈矩的学法,鼓励学生善于发表不同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线段与角的概念、性质及其大小的比较,平行、垂直的有关的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而平面几何则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入门与基础.点与直线是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掌握本章内容对于学好后继课程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要注意经常总结对比.5.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发展空间观念.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到生活中运用数学”这一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掌握,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重点: 角的性质和运用难点: 角的运算的应用和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关键: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预习思考】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判断题:①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②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③平分一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④因为钝角必然大于直角,所以大于直角的角都是钝角.( )⑤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有一个是钝角,另一个是锐角.( )⑥如果两个角都是钝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⑦锐角和钝角之和是平角.( )⑧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⑨如果1`+2=180︒,2+3=180︒,则1=3 ( ).3.九点20分时,时钟上时钟与分钟的夹角等于_度?【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回顾本章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简单的知识再现,从感性上初步认识本章知识结构.课内探究一、知识回顾1、回忆一下,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教师先给一段时间学生思考,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多媒体演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章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章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2.如何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余角和补角有哪些性质?⑴角的定义有两种:①静态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动态定义: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⑵表示角的方法有三种: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②用顶点大写字母表示(只限于该顶点只出现一个角);③用希腊字母或数字表示.⑶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1直角=90度1度=60分 1度=60秒⑷角的比较有两种方法:①度量法(对中、对线、读数)②叠合法⑸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⑹余角、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⑺用角表示方位:描述时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如:北偏西30°).〖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重现过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例题讲解例1 如图AOC= + BOC=BOD - =AOC -〖点拨方法〗在复习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由图形观察得到角的和差关系. 例例1图例2 已知AOB 是直角,OC 是AOB 内的一条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那MON= .〖点拨方法〗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结合图形求解.例3 57.32︒= 度 分 秒,17︒14'= 度〖点拨方法〗注意度分秒的进制是60.例4 任意画一个角,用三角板画出它的余角及补角,再用量角器量出余角及补角的度数. (精确到度)〖点拨方法〗可先让学生尝试画图,再小组同学互评.〖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一组题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能力.例5 如图,已知:120AO BO CO DO AOD ∠=o ⊥,⊥,,求BOC ∠的度数〖点拨方法〗道理说不清不要紧,关键是求出结果.评讲时注意书写格式. 例6 小明从A 点出发,向北偏西33°方向走3.3 m 到B 点,小林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 B C D OA20°方向走了6.6 m 到C 点,试画图确定A 、B 、C 三点的位置(1cm 表示3m ),并从图上求出点BC 的实际距离.〖点拨方法〗数形结合,先找出符合条件的路线示意图,再根据所学知识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学会应用数学,并渗透说理过程,为几何证明打下基础.三.知识运用1.如图,ABC ∠可以表示成______∠或______α∠∠,可以表示成______,2∠可以表示成______.〖讲评策略〗学生讲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1题图2.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BOD=90︒,COE=90︒,那么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AOC=DOEB COD=BOEC AOD=BODD BOE=AOC〖讲评策略〗学生说出理由.第2题图3.角的余角的补角是( )A B C D〖讲评策略〗学生讲评,思维要理清.A BC D 1 2α4.已知角是它的余角的2倍,求角的度数.变式:①角是它的补角的四分之一②角比它的余角的二分之一还多12︒③角和它的补角的比是3∶2〖讲评策略〗学生相互交流.(分层练习)5.(提高)如图所示,AB 为一条直线,OC AOD ∠是的平分线,OE BOD ∠在内,1723DOE BOD COE ∠=∠∠=o ,,求EOB ∠的度数. 〖讲评策略〗先对答案,结果对的即给予肯定,再与学生一起梳理说理过程.〖设计意图〗允许部分学生先学会用几何语言说理. 第5题图5.(基础)计算下列各题:(1)23°30′=____°;13.6°=____°____′;(2)52°45′-32°46′=____°____′;(3)18.3°+26°34′=____°____′.(4)12°18′×5=_.(5)52.8°÷6=_.(6)102°18′4″÷7=_.〖讲评策略〗对答案后由学生互助学习,进行一帮一订正.〖设计意图〗 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然后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教案上,主要包括整体完成情况、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设计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及时纠偏.课后提升1.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需要准备( )种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其中最大的长方体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是( )平方厘米.2.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可以据成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多少个?3.体积是385的长方体,长、宽、高都是素数,表面积是多少?〖设计意图〗学会运用已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提高、升华.板书设计 A BCD E O图形的认识初步(2) (复习课)。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教案2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 教案2

课题:线段与角复习=60 15,其它条件不变时,仿(1)可得-2DC附学案:1. 练习:观察下表,在下列各个图形中分别填写有多少条射线和多少个角,并探究图形中由一个点引出n 条射线时,在图形中有多少个角.2.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3. 已知射线OC 是 AOB 的角平分线,则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4.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BOA DCE(1)∠AOC 是哪两个角的和? (2)∠AOB 是哪两个角的差? (3)如果∠AOB =∠COD =30°,∠AOD =100°,则∠BOC 等于多少度? 5.如图,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是∠BOD 的平分线.(1)如果∠EOD =35°,那么∠BOE =______度. (2)如果∠AOD =60°,那么∠COD =______度.(3)在(1)(2)不变的条件下,∠AOB =______度.6. 已知AB =8cm ,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7. 思考: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解法.请你模仿例3中(1)~(4)设计一道以线段为背景的计算题,并写出其中的规律来. 附作业:1. 线段4=AB 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 = 1cm ,再反向延长AB 到D ,使AD =3 cm ,E 是AD 中点,F 是CD 的中点,求EF 的长度.2. 反向延长一线段BA 到C ,使BC =AB 32,延长BA 到D ,使AB DA 31=,已知DC = 6cm ,求线段DC 的中点E 和A 点之间的距离.3. 已知︒=∠150A O B,在AOB ∠内部作︒=∠60AOC ,分别作C O B A O C ∠∠与的平分线OE 、OF ,求EOF ∠的度数.4. 已知︒=∠︒=∠30,60BOC AOB ,OE 是AOC ∠的平分线求AOE ∠的度数.。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复习教学目标:1、利于白板上的选择功能巩固各种图形的辨认并能较好的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白板上的操作,使学生再次加深对所学图形之间关系的感受。

3、利用白板上的移动解决本单元中练习题中“补墙”的难题。

教学重难点:1、利用白板上移动、旋转等功能解决较难辨识的图形。

2、学生在白板上动手“补墙”的过程中探索和观察“补墙”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出示学生所学过的所有图形,进行分类。

T:这些图形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要把这些图形分成2组,该怎么分?学生先观察然后在白板上进行操作。

【初步渗透集合思想】二、辨认、区别图形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间互相纠错。

【通过白板的旋转功能,把学生不容易辨认的图形转化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位置】三、移一移、拼一拼1、学生观察所给的三角形。

自行完成练习题。

再次感受三角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2、拼一拼学生上白板拼一拼【引导学生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3、校对修改四、画一画、拆一拆1、加2条线把它拆成我们所学的图形。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2、在白板上画一画(教师用不同的颜色把边框画一画)。

五、画一画、补一补1、师出示“补墙”图片。

师:这块墙不小心被敲坏了。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把它补好。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第一层和第三层的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1、3、5、7层的叠法是一样的。

2、4、6层的叠法是一样的。

】2、学生到白板上来移一移。

3、学生完成练习题。

4、集体校对。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第二套[上学期]新人教版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第二套[上学期]新人教版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第二套[上学期]新人教版第一篇: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第二套[上学期] 新人教版3.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棱柱、棱锥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设计意图: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的位里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二、讨论(动态研究)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科书第114页练习(动手转一转)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复习(2)优秀教案设计

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复习(2)优秀教案设计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2)(角)【课题】:图形认识初步复习(2)【学情分析】:面向特色班的学生。

面向特色班的学生。

已经学完整章内容,对各个知识点掌握较好,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

【教学目标】:1、复习4.3角的内容,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理清知识及其联系。

2、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4.3角的知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突破点】:通过练习复习知识,通过易错题查漏补缺。

【教法、学法设计】:让学生通过做题回顾知识点并查漏补缺,老师通过点评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归纳知识点,再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周游数学世界基础知识:练习与测试1.如图,比较∠α、∠β、∠γ的大小得( )A. ∠γ>∠β>∠α;B. ∠α=∠β;C. ∠γ>∠α>∠β;D. ∠β>∠α>∠γ.A 2A3A 4O(5)A A 1Bγβ(4)α第1题图 第6题图 2.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210° B.30° C.150° D.60°3.两个角,它们的比是6:4,其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互余 B.互补 C.既不互余也不互补 D.不确定4.∠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 ∠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对5.如果∠α=3∠β, ∠α=2∠θ,则必有( )A. ∠β=12∠θ;B.∠β=13∠θ;C.∠β=23∠θ;D.∠β=34∠θ;6.如图所示,已知∠AOB=64°,OA 1平分∠AOB,OA 2平分∠AOA 1,OA 3 平分∠AOA 2,OA 4平分∠AOA 3,则∠AOA 4的大小为( )A.8°B.4°C.2°D.1°7.57.32°=_______°_______′_______″;27°14′24″=_____°. 8.已知∠a=36°42′15″,那么∠a 的余角等于________.9.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10. 抗日战争时期,五名战士奉命从A 地护送一批文物前往安全地带.在A 地南偏东55°距离3km 处有一个村庄B .他们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82°方向行军,不知道走了多远之后,他们发现B 村出现烟火,于是决定把文物先埋藏起来,•然后调转方向走了7km 的路,直接赶到B 村消灭了敌人.请问:凭借以上信息,你能估计文物藏在何处吗?你可以画一张草图来说明.11、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 则∠AOB +∠DOC = °。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全章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1几何图形(第一课时)
(1)、学会了简单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1 几何图形(2)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1 几何图形(第一课时)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投影展示:螺母、帐篷、金字塔的抽象图。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2 点、线、面、体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4.2直线、射线、线段(1)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
直线、射线和线段(3)
4.3.1角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
哪个角大?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2)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3.3 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
4.3.3余角和补角(2)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生问题,调整原来
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重
题:


体?若不是,

题?如何改正?

看,包装盒形状、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尝试应用:
、如图,已知线段OB的中点为C,线段AO的中点为线段CD的长为3,求线段AB的长。

O D A C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Array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第 41 页(共 4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2)(角)
【课时】:第13课时
【课题】:图形认识初步复习(2)
【设计与执教者】:广州市铁一中学,言彦,yyalc@
【学情分析】:
面向特色班的学生。

面向特色班的学生。

已经学完整章内容,对各个知识点掌握较好,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

【教学目标】:
1、复习4.3角的内容,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理清知识及其联
系。

2、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4.3角的知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突破点】:通过练习复习知识,通过易错题查漏补缺。

【教法、学法设计】:
让学生通过做题回顾知识点并查漏补缺,老师通过点评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归纳知识点,再通过做练习进一步巩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一、角的相关知识
(一)、试一试1:
1、判断
A、直线是一个平角,射线是一个周角
B、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C、若将角的两边均延长至原来的两倍,则角的大通过做题回顾知识点并查漏补缺,老师通过点评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归纳知识点
周游数学世界
基础知识:
1、图中以O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为顶点的角
A 2
A 3
A 4
O
(5)
A A 1
B
练 习 与 测 试
1.如图,比较∠α、∠β、∠γ 的大小得( )
A. ∠γ>∠β>∠α;
B. ∠α=∠β;
C. ∠γ>∠α>∠β;
D. ∠β>∠α>∠γ.
γβ(4)
α 第1题图 第6题图2.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210° B.30° C.150° D.60°
3.两个角,它们的比是6:4,其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互余 B.互补 C.既不互余也不互补 D.不确定
4.∠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 ∠α=∠β;B. ∠α>∠β;C. ∠α<∠β;D. 以上都不对
5.如果∠α=3∠β, ∠α=2∠θ,则必有( )
A. ∠β=∠θ;
B.∠β=∠θ;
C.∠β=∠θ;
D.∠β=∠θ;
12
13
23
34
6.如图所示,已知∠AOB=64°,OA 1平分∠AOB,OA 2平分∠AOA 1,OA 3 平分∠AOA 2,OA 4平分∠AOA 3,则∠AOA 4的大小为( )
A.8°
B.4°
C.2°
D.1°
7.57.32°=_______°_______′_______″;27°14′24″=_____°.8.已知∠a=36°42′15″,那么∠a 的余角等于________.
9.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10.
抗日战争时期,五名战士奉命从A 地护送一批文物前往安全地带.在A 地南偏东55°
距离3km 处有一个村庄B .他们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82°方向行军,不知道走了多远之后,他们发现B 村出现烟火,于是决定把文物先埋藏起来, 然后调转方向走了7km 的路,直接赶到B 村消灭了敌人.请问:凭借以上信息,你能估计文物藏在何处吗?你可以画一张草图来说明.
11、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 则∠AOB +∠
DOC = °。

M
N C
B O A
N
M
O
C
B
A
N M
O
C
B
A
12.已知∠AOB=900,∠BOC=300,分别作∠AOC ,∠BOC 的平分线OM ,ON ,(1)求∠MON 的度数。

(2)如图∠AOB=900,将OC 向下旋转,使∠BOC=,仍然分别作∠AOC ,∠BOC 的平分
2x o 线OM ,ON ,能否求出∠MON 的度数,若能,求出其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3)如图,∠AOB=900,将OC 向上旋转,使OC 在∠AOB 的内部,且∠BOC =,仍然分02y 别作∠AOC ,∠BOC 的平分线OM ,ON ,还能否求出∠MON 的度数吗?若能,求出其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7.57、19、12;27.24
8. 53°17′45″
9.180°;19°38′29″
10. 文物埋在A 地北偏东82°,距A 地4km 处. .11.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