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民俗:彩船和龙灯
恩阳古镇——耍龙灯 烧袱纸 婚礼 丧礼 祝寿等民俗
人生礼俗:耍龙灯烧袱纸婚礼丧礼祝寿一、耍龙灯耍龙灯,早在汉代就见之于文字记载。
从此以来就成为人们增添节日气氛,抒发欢乐情操,表达某种愿望,恭喜发财吉祥的一种活动方式。
在偏僻山区,算是形式最优美,规模最宏大的文娱节目,年舞不衰,百看不厌。
那时所见的有水龙、火龙、彩龙三种。
水龙。
是遇上大旱之年以求雨的所舞的一种龙。
它用柳枝和竹片纺织而成,分龙头、龙身、龙尾共九节。
由九名青壮男子擎舞,并由六人组成乐队,两人吹锁呐,四人敲打击乐器。
耍水龙的人三天前要坚持三件事:一要净身;二要戒荤;三戒房事。
耍水龙开始时要先到龙王象前给水龙开光点像,并装一瓶净河水,再组织农民若干,每人手捧信香三柱,就开始在乡村院户或集镇街道舞龙求雨。
农民越聚越多,队伍相当庞大。
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可以惊动龙王,感动上帝,普降喜雨。
实际上这是靠天吃饭的思想自我愚弄而已。
火龙。
有两种造型,一种是用竹片编成,龙头、龙身、龙尾,造型逼真。
彩画眼、角须、鳞,于春节期间夜晚舞动,接受烟花喷烧,万人围观,非常热闹,一种是用柏皮火把组成,于天旱时夜间沿路游行,乞求天降霖雨,点点烧成串,远看蜿蜒一龙。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或九或十一或十三或十五节,耍单不耍双,启舞停舞有俗规。
求雨火龙一遇天雨就停耍。
彩龙。
是春节期间白天晚上游行舞的有彩色的龙。
以竹为骨架,糊以纾纷,绘以彩色,姿雄气神,栩栩然如传说之龙,如雕刻绘画之龙,这是“中国龙”的活现,人们都以崇敬的心情争相观看,沐浴吉祥。
耍彩龙的队伍规模很大,一般由前导队,鼓乐队、高跷队、彩台队、彩龙队、彩狮队、彩船队组成。
曾记得有这样一些小调:1、龙灯进店把头抬,保佑今年鸿运来,万事顺遂财源好,一文去了万文来。
2、龙灯进屋把口中张,恭喜老人身健康,要活八百彭祖寿,永如青松立山岗。
龙灯表演,除请雨的水龙和火龙已不流传外,彩龙彩狮至今仍是节日、盛会和旅游点的精彩节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二、烧袱纸烧袱纸,是春节、清明节、月半节由在世子孙给已死祖先焚烧冥币表示孝道的祭祖活动。
关于灯的散文推荐
关于灯的散文推荐流传千古的“囊萤夜读”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但它却从侧面反映了读书人非常需要一盏灯,一盏真正属于自己的灯。
我出生于农家,童年时,村里除操办红白喜事的几十上百人大场面或到野外开路捕鱼用松樠火,日常都是用竹篾照明。
供神、守岁等通宵照明用茶油点灯,那浅浅的灯盏盛着茶油,一条草芯或细带子盘在油盏里,点火的一端伸出灯盏外沿,另加一个三象的小木板框挡风,耗油虽不多,但麻烦的是过不了多久就要移动一次灯芯。
不久,青年人走夜路有手电筒,生产队记账夜校教学有煤油灯,大队部有高挂明亮的马灯,放映电影时还有电灯,让世代静寂的乡村热闹了许多。
那时候,不知多少乡村人家梦里都晃着一盏明灯。
上中学时,教室装有日光灯,室外也有白炽灯。
只是那灯昏黄时居多,本如“瞌睡人的眼”,眨不了几下或小憩或干脆睡几个小时也是常事。
教室的日光灯,有时大放光明,有时亮几分钟忽闪一阵,有时闪几下通宵不亮。
春末夏初洪水期大都这样。
那时学生没有课业负担,觉得晚自习纯属多余,灯亮时上下桌交谈说笑,灯暗时挥拳擂桌子、吹口哨,直到走廊哨声响起,才渐渐平静下来。
只有少数自觉的同学相邀相伴到教工宿舍,围在老师的桌前,听老师讲不老的革命红色故事。
初为人师时,学校强调勤工俭学。
自办砖瓦厂扩建校舍,办分校造林育苗,开荒造田是主业,而怎么备课批改作业,阅读书刊提高业务水平,却不作要求。
教工宿舍由学校提供一个白炽灯泡青年教师25瓦,45岁以上的老教师40瓦。
我因自学《古代汉语》《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另一个青年教师自学《数理化丛书》,相约自买灯泡,学校负责人从窗外看到我们两个房间电灯跟老教师一样亮,第二天上午厉声责问仓管员。
经查确属我们到供销社自买后,才愤愤离开保管室。
他两个手分别提着左右裤管两边,边走边嚷:“整天抱着书有什么用,我不读书照样当校长!”我们听了深为内疚,于是换回学校统一分配的灯泡,同时自行添加蜡烛照明。
这时,我更加盼望有一盏能够照亮书本的灯,盼望着像学生作文所写的那样:夜深了,老师窗前的灯光还是那么明亮!不久,教育形势发生了急转弯,新任领导强调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抄教案照本宣科,要下苦功夫钻研教材,还要不断拓展阅读视野。
汉阴十大特色菜
汉阴十大“陕西名菜”新闻作者:县小吃办供稿发布时间:2012-04-12 查看次数:147 放大缩小默认今年3月15日和去年12月1日至2日,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委赴汉阴现场考察评审,决定认定汉阴汉水蒸盆子、白火石汆汤等十大汉阴传统菜为陕西名菜,炕炕馍、涧池烩面片等八大汉阴小吃为陕西名小吃。
汉阴十大陕西名菜分别是:汉水蒸盆子、白火石汆汤、鲫鱼荷包蛋、墨鱼汤、家明卤猪肝、双干炒腊肉、腊肉红薯粉条、酸辣茴香小鱼、酸辣肘子、野鲶鱼炖豆腐。
汉水蒸盆子特色:肉烂汤鲜,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色泽诱人。
原料:猪肘1000克,全母鸡1000克,鸡蛋饺,五花肉,墨鱼干2个,莲菜400克,胡萝卜1 50克,香菇,木耳,青葱,姜,大蒜苗,醪糟汁,料酒,各种大料(花椒、胡椒、草果、八角、小茴香、香叶、干辣椒、苜蓿等),红枣,枸杞,盐,味精,土豆粉。
轶闻故事:汉阴县的汉阳镇蒸盆子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相传汉王三十里一驿站,沿汉江一路行军打仗,安营扎寨,为节省时间,就将猪蹄、当地盛产的莲耦,连同百姓送来的鸡一古脑全放大锅内烹煮,后经历代逐步改良,最终形成了与紫阳蒸盆子迵异的一道菜肴。
正宗的汉阳蒸盆子,需提前三天备料,一只乌肉土鸡是少不了的,另备四支猪蹄,最好加一支一斤半左右的野生甲鱼,加入莲耦及十几种大料及祖传秘方,上蒸笼用大火烧开,温火再炖上十个小时左右,放入香菇、木耳、黄花及提前做好的肉糕,依次放入,再用温火炖。
将出锅时才放鸡蛋饺了点缀,撒点香葱、蒜苗上桌。
正宗的蒸盆子配四碟下酒小菜,可供八个成年人吃好吃饱。
墨鱼汤特色:其味特鲜,开胃提神,墨鱼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原料:猪五花肉50克,干墨鱼50克,土鸡蛋2枚,高汤750克,红薯粉10克,盐2克,葱花10克,姜丝10克,大料。
制作方法:1、头一天晚上将墨鱼用水泡好备用,第二天做的时候将泡发好的墨鱼洗净,将墨鱼骨掏出,切丝。
2、将猪五花肉、葱、姜切丝备用。
3、坐锅点火倒少许油,放入肉丝、姜丝煸出香味后倒入高汤,依次加盐、米醋调味,汤烧开后放入墨鱼丝用水淀粉勾芡,加入鸡精即可。
西安的新年民俗文化
西安的新年民俗文化虽说有十里不同俗之说,其实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大同小异。
像一个滚动的雪球,在五千年的转动中,携风带雨,层次叠加,脉络重重,却仍然是一个同心圆。
春节民俗,各地大同小异。
凡是华人,不论在哪儿,都过春节,都把过年当作辞旧迎新的仪式。
陕西是周秦文化肇始之地,千百年来,农耕文化发达。
而老西安是一个典型的俗浮社会,穿衣戴帽、骑马坐轿、行当把式、四时风物,全有自己的讲究。
城有城俗,乡有乡约,你是无论如何都该知道一些老西安的节俗和礼俗的。
所谓入乡随俗,说得就是这个理儿。
这里我说说老西安城的年俗。
老西安人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个“节”单指春节,不与其它节日混同。
说年俗,其实并不是说年节之下四城四乡的热闹,也不是说年末岁尾张灯挂彩的形式。
我说说春节的禁忌与物候,捎带着也说一些趋吉和避凶的俗浮的讲究。
掐指细数,每年老西安城仅大大小小的民间祭祀活动,就有200多次。
这还没算各行当、各乡帮自己的活动。
陕西农村一带的过年,是从农历的腊月初五拉开了序幕。
腊月初五:“煮五豆”一大早,就把苞谷、小麦、大米、小豆、黄豆等粮食和豆类掺在一起煮着吃,凑够五种以上材料就可以,而且要多煮一些,从初五起每天掺一点进去吃,一直吃到腊月初八。
“煮五豆”,寓意五谷丰登,连年能有好收成,“吃五豆”也是享受一年来辛勤的劳动果实。
腊月初八:“吃腊八”农村一般进入“数九”后就开始杀猪,选择这个季节杀猪,一是到“数九”天后,也没有什么新鲜饲料可以喂了,二是这个时候杀的肉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
到初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腊八”,所谓的“吃腊八”,就是吃腊八粥,主要是包“扁食”,将“扁食”和红白萝卜、白菜、肥瘦肉丁、豆腐丁和大米一起煮,还有的顺便擀几个面片,搓几个“麻食”,凑够八样一起来煮。
“包扁食”大有讲究,“扁食”又叫“背抄手”、“疙瘩”,各地的说法不同,但做工却是一样,都是擀面后,切成方片,中间包馅,对折后(下边的皮稍微高一点),把上方两个边子向背稍弯,再把两头弯回在一起,捏紧就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叫“背抄手”的原因,做工十分类似包饺子,只是“擀皮”和“包”的工艺不同而已。
汉阴概况
汉阴概况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北为秦岭,南为大巴山,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4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据2010年人口普查为305687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
汉阴县境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
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
境内最高处凤凰山主峰海拔2128米,最低处漩涡镇,海拔290米。
县城位于月河川道中部,海拔36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汉江在境内流长21公里。
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
气候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
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 0060.15万千瓦,水面3.1万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资源汉阴自然资源丰富,以矿产、动植物资源最为突出。
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砂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岩、石英砂,煤炭等1 9种,产地64处,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和黄金大县。
全县有耕地面积50万亩(其中水田46.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1.05亩。
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人民的骄傲。
交通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十天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
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
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
可爱的汉阴(县情简介)
可爱的汉阴历史渊源:汉阴县历史悠久。
境内阮家坝、杨家坝等地发现有新石器等文化遗址,并出土了石斧、石铲等磨光石器。
汉阴秦时为西城县地。
汉始置安阳县,晋改安康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称汉阴,县城位于汉水南岸的社溪。
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县城迁至汉水北面100多里的新店(即今县址),仍沿称汉阴至今。
元撤销县制,辖地划归金州。
明初复置汉阴县。
清改汉阴厅,辛亥革命后复置汉阴县。
1949年11月29日解放。
1958年并入石泉县,1961年恢复汉阴县建制。
地理位置: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北枕秦岭,南依巴山,凤凰山东西横亘,汉江、月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三山夹两川地貌。
今县城位于安康月河川道。
其境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石泉县接壤,南与紫阳、镇巴、西乡为界,北与宁陕县相邻。
汉阴地处南北过渡带,地貌多样。
山川,谷地,丘陵地带兼而有之。
气候温和湿润,风景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县14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
阳安铁路、316国道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月河川道人口密集。
旅游景点:汉阴山川秀美,聚雄秦秀楚丽蜀于一地,处于我国罕见的富硒地带,富硒粮油甲天下,百里花海美名扬,是陕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西北地区率先举办中国汉阴油菜花节,成为陕西每年最早举办的生态旅游节,跻身全国十大花卉类节庆之一。
境内旅游景点除久负盛名的汉阴古八景(月河环带、双乳对峙、三蜡直壁、卧龙盘踞、朝阳古洞、红崖古寺、凤岭叠翠、擂鼓奇峰)之外,还有现存于明清年间的文峰塔、文庙大成殿、明城墙、铁瓦殿,以及新建的“三沈”纪念馆、龙岗阁、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龙寨沟奇石景区、凤凰岭国家森林公园、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等。
双河口古镇被列为全省首批文化旅游古镇。
风景最绮丽最壮观的还数位于漩涡镇的凤堰万亩清代古梯田,几百余层梯田在凤凰山南麓连绵不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叹为观止。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陕西省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已建成全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
在汉阴县客家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汉阴县客家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吴明金2014年4月1日大家好!我叫吴明金,是从秦地迁入江西的客家人吴开宏的后裔,是从长沙迁堰坪的吴上钟的第七代嫡孙。
要说对客家文化进行研究,我是门外汉,因为我虽是客家人后裔,但我只是一只生在南山、长在南山、工作在南山的井底之蛙,生活面狭小,见识浅陋。
今天,我只能将我在南山耳闻目睹的一点客家生活和文化,用三个部分介绍给大家。
一·客家活动现象明末清初,因战乱和瘟疫,四川及陕南存活的人极少,肥田沃土无人耕种。
清政府做出了湖广填川陕的决定。
我国东南方居民分期分批迁往四川和陕南的平原地带,后迁来的人管先迁来的人叫本地佬,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世居于此,只是先迁来而已。
迁移的大方向是顺长江而上,到达四川盆地,一部分走到汉口,就进入汉江到达汉中平原。
还有少数人,只要遇到好地方就不走了,有部分人到了安康后,一支人进了月河川道,有几个长沙吴姓的人落到了汉阴南山堰坪。
最先到堰坪的吴家人是吴上锡、吴上钟、吴上铨、吴上铭、吴上钢,他们把长沙文化也带到了堰坪。
几年后,又来了几支长沙吴居住在堰坪周边。
首先,是他们带来了农耕文明。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山万亩古梯田的美丽画卷,就是他们留下的杰作。
它由黄龙洞河水系、东沟河水系、冷浴河水系、寺沟河水系、大涨河水系五个田坝子组成。
在这幅画卷中,看得见他们修田种稻、建宅立祠的活动踪迹。
他们最突出的贡献,要数对沟洫法的传播。
在这巨幅画面中,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大小池塘,每个池塘有多条通往田间的渠道,每个田坎上又留有放水缺口,这样就可将池中的水一直灌到田坝最底端。
遇到大雨或者稻熟时,排水也方便。
堰坪中间的三个塘、东沟河的双堰塘,都是南山有名的清代古池塘。
总之,沟洫法的运用,使粮食产量大增。
他们还带来了建筑文明。
再看古梯田画卷中,有用石头垒成的若干寨堡,设计合理,结构坚固。
不少瓦屋用生土筑墙,雕梁画栋,牢固而美观。
公用祠堂和官宦人家的房子,就更牢固,更美观了。
中国非遗文化龙舞介绍PPT
2.草龙
大荷花灯作龙头,蝴蝶灯当龙 尾,来回穿梭游走。而江苏流 行一种段龙,龙头、龙身和龙 尾都由红绸扎成,轻盈优美, 多由妇女舞弄,鱼贯走出许多 队形,犹如一条彩虹在空中蜿 蜒。龙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流 行最广的民间舞蹈,世界上华 人聚居区也以龙舞来表现社区 传统文化。
2.草龙
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 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 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 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 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 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 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 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 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 滚”、“绞缠”、“穿插”、“窜跃” 等特征。
第一部分
龙舞的历史溯源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ragon Dance
1 龙舞的历史溯源
龙舞的历史溯源
1 据汉代学者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汉代已经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
2 在祈雨雪的祭祀活动中,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或黄龙,秋季舞白
3 龙舞的传承价值
龙
中国古典舞是在提炼中国戏曲舞蹈和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 髓,并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舞蹈艺术的典菹, 它是中华民
舞
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的
从它的基本动律、舞姿形态及运动轨迹来看, 其体势,总呈现为一种回旋状
传
态,回旋状态即“ 圆” 一— “转”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中国古典舞动律形
龙,冬季舞墨龙;每次舞5~9条龙,龙可长达数丈。 经过2000多年的创造发展,中国民间龙舞已具相当高的技巧(包括扎 制艺术),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
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
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县城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有着安康“鱼米之乡”之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阴县的习俗文化,供大家参考。
婚嫁习俗在汉阴,媒人称作“红爷”多为男性充任,也可另找一人作陪红,象征成红成对。
提亲后,由媒人送“庚帖”,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然后择日、过礼。
婚期前一日,男方将酒肉、离娘布或离娘帕子装入抬盒,送到女家。
女方亲朋庆贺送礼,称为“填箱”。
女方备筵款待,称为“花圆酒”,即庆贺花好月圆之意。
上轿前,还要哭别父母,哥嫂、亲朋,谓之“哭嫁”。
婚日,新郎不亲迎,请来亲友带上肉吊、瓶酒及四色水礼,前往女家迎亲。
还有“下书先生”到女家“满门请”。
姑娘上轿前,将原穿戴的衣鞋袜全部留下,换成新装后,拜祭家神,辞别父母,由兄弟背上,塞入轿中登程。
一路上前呼后拥,热热闹闹。
花轿到了男家,行结婚礼,“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互拜;入洞房后,新郎揭去新娘盖头,饮“交杯茶”。
然后行“撒帐礼”,将枣子、核桃、花生等放在新床四角,祈求“早生贵子”。
入夜,不分老小亲疏,前来“闹房”。
即所谓“三天不分大小”,三日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
女家设宴款待。
饭后要立即返回,时兴早去早归。
这叫“回门”。
有三天“回门”,还有十天“回门”的。
新中国成立后,汉阴婚礼多改旧习。
婚期不请算命先生择日,多利用节假日或农闲时间。
新娘不哭嫁,改坐轿为乘汽车汉阴民间历史有包谷酒、高梁酒、大米酒、大麦酒、拐枣酒、甘蔗酒、秆秆酒、木瓜酒、猕猴桃酒及多种果酒、药酒等,节日家人聚会饮酒、红白喜事招待客人饮酒均有不同规矩礼仪,各路客民饮酒、劝酒、敬酒方式又各有不同。
汉阴人好客,待客礼仪讲究,淳厚朴实,以诚相见,备受推崇。
家里来了客人,先沏茶递烟,再陈瓜果糖。
待客吃饭,让客人、长辈先入席,而且必须坐上席,主人要向客人、晚辈要向长辈敬酒盛菜,热情招呼客人和长辈吃好喝好。
红白喜事聚餐,兴男客女客分开坐,父子不能同席,爷孙可以同席,主人要向客人致谢词,并逐席向客人敬酒。
汉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汉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题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去旧岁,迎来新年,这让我对自己家乡的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我的家乡在汉阴的一个小村庄,那儿的风景特别美丽。
走进去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做月饼等等。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扭秧歌了。
傍晚时,村委会广播里就会召集村里的男女老少到广场上扭秧歌。
不一会儿工夫,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场上,广场上顿时便成了人的海洋。
这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一些小贩们在人群周边支起了小摊床,准备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烧烤、玩具,应有尽有。
听那边的锣鼓敲起来了,人们也跳起来了。
铿锵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多么和谐美丽的一幅图啊队伍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看一边唠着家事,自在悠闲。
唢呐不时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跟着变换着…
现在,秧歌已经成了这个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至今为止,秧歌已经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子里出了名,还会有一些人千里迢迢来观看呢啊家乡的大秧歌,那就像陈年的美酒。
我爱汉阴。
当然,我更喜爱汉阴的大秧歌!
我美丽的家乡-汉阴,这块殷⾩之地,这颗陕南明珠,在奔⾩康构建和谐汉阴的宏伟征程上,正愈来愈焕发出蓬勃的⾩机与活⾩!昨
⾩的汉阴是美丽的,今⾩的汉阴是灿烂的!请相信,明⾩的汉阴将是辉煌的!同学们,让我们深深扎根于家乡这块热⾩,发奋学习,携⾩共进,⾩我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共创家乡辉煌的明天,共绘祖国灿烂的未来吧!。
描述游龙灯会
游龙灯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
在游龙灯会中,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龙灯,如彩龙、火龙、草龙等,然后沿着街道或场地巡游。
游龙灯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相信龙是吉祥的象征,能够带来丰收和好运。
因此,在春节期间举行游龙灯会,寓意着祈求神灵保佑,驱除厄运,迎接新的一年好运。
在游龙灯会中,人们通常会穿着传统的服饰,如汉服、唐装等,手持各种道具和乐器,如花灯、鼓、锣等,跟随龙灯队伍进行巡游。
整个队伍会在音乐和鞭炮声中前进,场面十分壮观。
游龙灯会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游龙灯会,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增强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游龙灯会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场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龙灯的传说故事
龙灯的传说故事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兴舞龙灯以祈求来年丰收,取“年年有余”、“风调雨顺”之意。
传说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
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荷花在阳光下争相开放,色彩艳丽,景致绝佳。
村里的年轻人经常到池中划船赏荷。
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条大红鲤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十分自在。
几个胆大的青年邀上村里几个年轻姑娘划船到池中捕鱼。
此时,正值盛夏,池中的荷花开得十分好看。
可是,池水突然变得一片浑浊,红鲤鱼的影子也不见了。
青年们正在纳闷,却见天上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阵阵暴雨向村里袭来。
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雨来到荷花池旁,想看个究竟。
可是什么也看不见,只听到从水中传来声响。
过了一会儿,池水又恢复了平静。
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暴风雨来临之前,池水会变得浑浊不堪呢?人们相互猜测着:或许水中有条龙,在兴风作浪时被雷声吓跑了?或许就是那条大红鲤鱼搅浑了池水?有人提出:“那条兴风作浪的龙原来是住在这荷花池里。
若想让荷花池不再闹事,得把它打死。
”大家齐声赞同,于是弓箭、棍棒纷纷向池中打去。
过了一阵子,平静下来的人们发现:荷花池上空突然有一条全身闪着鳞光的巨龙升腾而起,越飞越高。
这时风停了,雨住了,天空又碧蓝如洗,荷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人们纷纷朝空中指点着,但都不知在指点什么。
刚才的那阵怪事谁也没有再看见。
从此以后,那荷花池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异常现象。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条被村民们用乱棍打死的龙并没有飞走,而是每天夜里都到村里的豆腐坊里偷吃盐水豆腐。
它一进屋主人就醒了;它一走主人就又进入梦乡。
有天夜里主人醒了,发现睡在自己身边的妻子不见了,猛听得一声响动巨龙一晃又不见了。
这时主人看到了枕头旁有一条血红的手帕,明白是巨龙把自己的妻子背走了。
第二天逢五更妻子才回来。
以后每逢五更妻子就被人背走一遭。
他觉得这事很跷蹊,便在第二天妻子回来时把那条血红手帕放在她枕头下。
汉阴的元宵节600字作文
汉阴的元宵节600字作文汉阴的元宵节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元宵节荡秋千,三百六十天中只有这一天”,这是汉阴元宵节的一句俗语。
荡秋千是汉阴元宵节最为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当地孩子们最期待的一项娱乐活动。
每逢元宵节,汉阴县城的广场上会搭起许多巨大的秋千,里面坐着的人摇摆着,不仅有童声欢笑,也有成人们的欢愉。
人们纷纷赶来,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排队等待上秋千。
想要坐上秋千,必须信手托物,用力甩起秋千,然后跳进座位,这个动作需要速度和技巧,稍不注意就会坐空。
而荡秋千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尽情欣赏到汉阴县城秀丽的风景。
除了荡秋千,汉阴的元宵节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那就是舞狮。
当夜幕降临,舞狮队开始在街头表演,人们纷纷围观。
舞狮队形式多样,有青狮、金狮、独轮车狮等。
表演时,十分灵动的狮子在舞台上腾挪起舞,咆哮、跳跃、翻跃,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而在表演的间隙,人们争相观赏狮子的威武和动态,同时也可以有机会与狮子亲密互动。
在狮子舞动的音乐声中,人们传递着对新年祝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此外,汉阴的元宵节还有一种独特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庙会一般设在县城的广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摊位和表演。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如杂技、跳舞、魔术等,也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如元宵、糖葫芦、汤圆等。
这些美食都是由当地人精心制作而成,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而在庙会上,人们也会参与到各种传统游戏中,如猜灯谜、打飞机等,增添了节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汉阴的元宵节,不仅有独特而丰富的庆祝活动和习俗,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阴素有“古国风韵饶光景,仙山质朴似仙境”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因此,在元宵节这一天,汉阴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文化气息。
在汉阴的元宵节,人们用欢笑和舞狮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元宵,欣赏舞狮,荡秋千,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享受到了快乐与幸福。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新年美好祝福的表达。
体验舞龙的作文800字
体验舞龙的作文800字关于舞龙作文1那天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晚上,我看电视时看到一个节目叫“舞龙”。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几声清脆的鼓声打完后,四条“龙”开始翩翩飞舞了!看!每两条“龙”缠绕在一起翻滚起来,真是美极了!缠绕在一起的那些“龙”开始舞动,那两对“龙”围成一个圈,其中一条“龙”停在那里,另一条则围成圈转。
队形又不断变换着,龙又翻滚起来,看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只听几声鼓声打响了!“咚咚咚”节目结束了。
“舞龙”真有意思。
我真喜欢年“舞龙”。
这个最有趣的好节目它为什么就不能长一点呢?唉,真可惜!我愿天天都是国庆节!关于舞龙作文2这个春节开心的事太多了,不过最开心的要算舞龙那一次了。
大年初三下午,我和妹妹在客厅里看电视,我看电视上舞龙非常好玩,我对妹妹说:“妹妹,不如我们也来舞一次龙好不好?”妹妹说:“好呀!好呀!”我先叫妹妹找来几块坏了的布,再让她从妈妈的针线包里拿出一根针和一些线,我再去找来了两块硬纸板。
材料找完了我们精心做着龙。
龙做好了,我们就开心的舞起来,我们用手拿着硬纸板,左边摇摇,右边摆摆,就像真的龙在飞似的`,我叫妹妹把我轻轻的围起来,妹妹把我围了起来,可是我要走的时候,却忘了叫妹妹松开包围圈。
我扑通摔了一跤,妹妹在旁边一边笑,一边说我是大笨猪,我生气地说:“臭妹妹,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们的闹腾声,几乎传遍了整个楼层,开心极了!这条龙虽然没有头,身上还有一些洞,但是我依然很高兴,因为这是我亲手做的龙,还亲自体验了一次舞龙的乐趣。
好开心!关于舞龙作文3那天是国庆节,我妈妈的生日。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个节目,叫《舞龙》。
“咚、咚、咚、咚”,几声清脆的鼓声过后,四条“龙”开始翩翩起舞!快看!每两条“龙”交织在一起,卷起来,真好看!纠缠在一起的“龙”开始跳舞,两对“龙”围成一个圈,一个“龙”停在那里,另一个“龙”转圈。
队形不断变换,龙又翻滚回来,眼花缭乱,令人眼花缭乱。
汉滨区龙舟风俗
2、祭龙舟。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 “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柱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 “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天道玄黄,节至瑞阳,祭祀龙舟,敬拜祖上……汉水汤汤,龙舟闹江,风调雨 顺,永保安康……”念完祭文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 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 九,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当然也有死对头输家不拜胜出队龙舟的情况发生。
主要价值
具有上述特征的安康龙舟竞渡是安康市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独树一帜的文化遗存。对其进行发掘、 抢救、保护的主要价值是:
1、社会精神价值。龙舟竞渡的起源是追念爱国诗人屈原。弘扬龙舟精神的主旨是爱国主义教育。而龙舟精神 则是“追念先贤,奋勇向前,顽强拼搏,志争上游”,这种精神也与改革开放精神相符合。
3、学术研究价值。安康龙舟的制作有特点,其主要是以适应汉水宽广水流急的需要。对于船的制作与水流力 学研究有作用;安康龙舟竞渡的传统集资方式,民办官引导的办法对于研究当时的经济社会形态有一定的作用; 抢鸭子、抢猪尿泡等对研究地域人民性格有作用;龙舟竞渡的地点选在现安康大桥以西水面对于江流走势有研究 价值;安康龙舟的演变过程对楚文化的流传有研究价值。
端午节红黄绿彩色的龙舟节
端午节红黄绿彩色的龙舟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入大自然,以庆祝这一历史悠久的节日。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它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古代的一片水域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非常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疾苦。
然而,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内外交困,他深感无能为力。
最终,在秦朝大力统一之后,屈原感到绝望,选择了投江自尽,以此来抗议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为了避免鱼虾对屈原的身体造成伤害,百姓们便划起了龙舟,用饭团和肉类投入江中,让鱼虾们去吃。
龙舟比赛也由此而来,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船只,因为它的造型犹如一条巨龙。
龙舟的船身上绘有鲜艳的彩色图案,常见的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黄色象征着财富和幸福,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在比赛中,各个龙舟队伍都会穿着彩色的龙袍,头戴龙冠,手持龙灯,身披龙鳞。
他们像一支支彩色的龙,迎着风浪,奋力划动着桨,争先恐后地向终点冲刺。
整个水面上一片欢呼声,观众们纷纷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
龙舟比赛充满了激情和荣誉。
每个队伍都渴望成为冠军,因为冠军象征着荣耀和信仰。
比赛中,队员们要紧密配合,全力以赴,而观众们也会为他们的勇敢和努力喝彩。
最后,冠军队伍会被授予奖杯和荣誉证书。
除了龙舟比赛,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活动。
人们会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另一个传统习俗。
粽子是一种中国传统食物,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除邪恶和疾病,希望家庭平安健康。
此外,人们还会挂艾草和龙舟图案的饰品,以驱邪和祈求好运。
年轻人会系五彩丝线在手腕上,相信这可以保护自己免受灾害。
此外,在一些地区,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人们会赛龙舟和纳凉,并在水中玩耍来迎接夏季的到来。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丰富多彩,有趣的节日。
龙舟比赛作为其独特的象征之一,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热爱。
潜江的民俗风情
潜江的民俗风情潜江位于有名的江汉平原,这里是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
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和热爱家乡的潜江人。
在位于潜江园林镇的子月村8组有一个草莓基乡,每到星期日的时候,家长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这里,热情的子月人就把他们迎进棚子里去摘。
森林公园里有很多树木,春天一到这里的树都发芽了,每当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就到这里来玩。
有机会你一定要到这两个地方来玩,要不然你就没有到过潜江了。
1. 潜江市衣服鞋帽习俗湖北省潜江市一带旧时服饰,与其它地方无明显差异,富裕家庭的男子穿长袍,罩马褂,妇女穿斜襟上衣,宽脚裤;贫寒家庭的男子则短衫打扮,穿对襟短衫。
农村男子常用青纱裹头,妇女田间劳作则用毛巾包头,以遮阳挡雨,毛巾两端在脑后打一个节,老媪则通常在头上戴一顶髻圈,老汉则喜戴瓜皮小帽。
男娃娃喜穿虎头鞋,虎头鞋前端绣有虎头图案,为鼻梁鞋。
男子多穿圆口鞋,女子多穿方口鞋。
青年女子常以纳花样鞋底作为相互间比较针指功夫的实证,而绣花袜底(实为鞋垫,又称“掩底子”)则往往是她们送给丈夫或未婚夫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礼物。
民国以后,线袜、胶鞋、皮鞋相继进入市场,这种风俗仍在农村中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期,遂渐渐消亡2. 潜江的民歌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原为古云梦泽一角,这里河渠湖泊密布,物产资源丰富,既是“水乡泽国”,又称“鱼米之乡”;既是“水袋子”,又是“歌窝子”。
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朴实厚道,聪慧乐观。
千百年来,在劳动生活和求生存的斗争中,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民歌,这些发自他们肺腑的歌声,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渲泻,是斗争的武器,劳动的号令,爱情的媒介,娱乐的工具,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江民歌题材丰富、语言生动、曲调优美、形式多样,主要有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歌以及新民歌等.号子是与劳动紧密联系的,潜江水乡河流堤防很多,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所以打硪修堤成为人们重要的劳动内容,为了减轻疲劳,协调动作,产生了大量的打硪号子,所谓“号子是令旗,不喊号子打不一”,“不喊号子不修堤”,成为打硪时不可缺少的劳动辅助和精神支柱。
划彩船的话术
划彩船的话术彩莲船,又叫彩船、跑旱船,它是陕南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水乡一带颇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之一。
陕南彩莲船历史悠久,据太平广记记载,早在唐代民间舞蹈中就有此种形式,当时称为“陆地行舟”、“旱龙船”。
这与当地濒临汉江,“陆事寡而水事众”的自然环境有关。
这里有江、有水、有船、有莲。
陕南汉江流域的古代先民为巴族部落,远在原始社会就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不善于驭车马,而善于驾舟楫。
正如巴蜀史迹探索一书所说:“巴蜒皆水居之民,习于乘船。
”谚云:“南船北马”。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武王伐纣,居住在汉水中上游的巴族等方国挥戈参战,即由汉江东进到襄、邓,再北上会师孟津。
汉、唐以后,汉江作为漕运十分兴盛,是沟通南北通往京都长安的重要通道。
沿江各县还建有“船帮会馆”。
玩彩船与划龙船一样,只是他们水上生活劳动的演习而已。
因此,彩船和陕南汉水流域历代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历来春节闹花灯,玩必有船。
历史上南北移民来此“五方杂居”,因此,这里的彩莲船活动与全省各地相比更加热闹。
陕南彩莲船以竹架扎结而成,用五彩色纸裱糊和五彩绸绫扎成锦团花簇,予以装饰。
船的造型与汉江捕鱼摆渡的“梭子船”或“筏子船”基本相似,船身造型优美,船体长约六七尺,宽约三四尺,头尾上卷高翘,中间为楼阁式船篷,糊以彩色绫缎。
篷顶四角拱翘,各悬挂2至4个红纱灯,前面有彩门,其余三面为花格窗。
舱面前后有莲花灯,船尾立一只白鹤灯或鱼灯。
整个彩船还装有许多小彩灯,点亮之后金碧辉煌。
船体下部围以船裙,船裙上刺绣或画着水波浪纹、鱼虾、水草等图案。
表演时,一俊美漂亮少妇,梳东宫头发型,身着彩衣花裙(以红色为主),跨坐船中,船篷前还装饰着假腿假脚,以示“坐”船者的坐势。
一男子头戴翻卷草帽扮着撑船的艄公,手持篙杆划船。
船舷两侧,六人帮船,其中两人扮着大头和尚和老媒婆,两耳坠以大红辣椒或二雷炮装饰,手持大蒲扇和长杆旱烟袋,在船左右摇摆嬉戏,“丑”得使人喜爱,引人取乐逗趣。
彩龙船的来历
彩龙船的来历
彩龙船是什么?
彩龙船,亦被称为陆地龙船,与水上赛龙舟的龙船不一样,表演者模仿着水上龙船的游划动作,这种表演通常只出现在春节里。
彩龙船,是玉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彩龙船又名旱船、花龙船。
用竹~扎成,外面用彩纸或布糊上,以彩绸、鲜花装饰。
湖区的彩龙船还装有顶篷,有的还扎一米多高的四角彩亭。
彩龙船的历史由来。
彩龙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龙船”由“车车灯”演化而来,所以又称“车车灯”,起源于明清时代,盛行于解放前.经区政府审定批准,龙江彩莲船制作技艺被列入汉台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龙船,是玉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采莲船文案
采莲船文案
采莲船”又称采龙船,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老辈人说,它起源于200多年以前,汉江岚河等流域劳动人民模仿船工在激流险滩那种临危不惧,幽默诙谐,团结协作,机智勇敢的撑船场面。
它以采莲船为道具,配以锣鼓、岚皋民歌、花鼓子等鼓乐歌曲表演,形成了一整套欢快喜庆的舞蹈。
玩采莲船这种习俗岚皋县境内都有这个习惯,尤以佐龙镇晓道片最为活跃,它以庆贺丰收、祝福祈祷为主要内容。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采莲船》
采莲船简介
采莲船属道具舞蹈。
因船前甲板或后甲板有一盆莲花或牡丹而得名。
用竹篾绑扎成精巧别致的鱼形、龙形、凤形及“龙头鱼尾”、“龙头凤尾”头尾呈尖形并上翘。
船体中部留一尺五寸容站一人的方(或圆)孔,上方为轿顶似的船篷五彩缤纷,顶立一只白鹤船篷四角拱翘,各挂红灯一只,船下用绸布围起。
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采莲船》
表演主演为三人以上,即船队配置艄公(也称太公2人、坐船姑娘1人),其他有妖婆1人(男扮女妆),挑担1人,陪船4人(丫鬟),排灯4人,报灯1人(前引),主管1人,锣鼓队5人,表演队伍共计2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阴民俗:彩船和龙灯
在山村,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春节的每一天,都是黄道吉日,火芯燎燃着这个月份,杆杆酒、包谷酒的气息染醉了这个月份。
农家人一年四季的企盼和期待都在这个浓缩的月份中得到了满足。
儿时的我们,等待过年的目的就是看彩船、狮子和龙灯了。
天刚麻麻黑,鼓乐就响起来,大人孩子的激情随之燃烧起来。
一对铜唢呐冲着天穹,吹得星星打颤儿;一套锣鼓家什,疯疯颠颠地叫嚣着,吵得青山摇发须。
随着一组牌灯亮到家门口,主人家一挂辫子炮响起,积蓄了一年的热情和喜悦和炮声一起释放出来。
最先到的是彩船,爹爹婶婶,全都兴致勃勃,身穿古装,扮成老戏里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的拿木浆,有的摇扇子,随着两声咳嗽,一声清唱:"一唱你家年年有,二唱你家四季发",主人家笑得咧开了嘴:"舀两升黄豆,取一壶包谷酒,谢船家吉言"。
山里人实在,各家不计东西好坏、多少,只讲究一个喜庆、热闹,一曲接一曲,惹的全村人都来围观。
接下来上的是狮子,这是有一定讲究的,主人家先上三柱香,一敬诸神,保佑风调雨顺年成好;二敬祖宗,保佑四季平安年年发。
接着摇头晃脑,踢腿舞爪的狮子赶开人群,打开一个圆形场地,赶的小孩攀上树杈,爬上墙头,狮子腾空、踢腿、舞臂、马步,威武豪放,矫健有力,搏得人们阵阵喝彩和掌声。
最后登场的就是火龙了,一组十二个篾糊灯笼,中间土布连接,灯笼中点着桐油灯芯,在夜晚舞起来,宛如一条矫健的火龙,张牙舞爪,腾空而起。
舞龙是大人小孩都爱的一个节目,这时主人家拿出平时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买花炮,烧火龙。
刹那间,花炮喷出红红的火花,烧向火龙,映红半边天空,火龙在火花
中上下盘施,左腾右挪,大人小孩都在人群中穿梭,笑声一片,把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
火龙舞结束了,鞭炮声响起,人们又一起涌向第二家。
尽管是同样的节目,人们仍然乐此不倦,直到天亮。
每年正月,爹爹、婶婶们都会用这古老、淳朴、有趣的游戏,在庆贺喜庆节日的同时,向人们展示着这古老的传统文化,展示他们对欢乐的渴求。
他们用激情的火炬,打破了山村贯有的平静,改变了日月的单调。
他们愿意就这样,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不停地走下去,走下去……。